初二物理小车斜面实验

合集下载

人教八年级物理2024版《速度的测量》知识点检测及课后习题含答案

人教八年级物理2024版《速度的测量》知识点检测及课后习题含答案

《速度的测量》知识点检测及课后习题第一部分●知识点检测及答案1.如图所示是速度的测量的实验装置,斜面的右端用木块垫起来。

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释放,滑到底端金属片的位置。

(1)为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

实验的原理是 。

【答案】 刻度尺 停表 v=s t(2)在实验前应熟悉停表的使用,如果小车运动后才开始计时,这样测量的时间会变小,导致测量的速度会 。

【答案】 大 解析:如果小车运动后才开始计时,会使小车运动时间偏小,但是距离不变,根据v=s t 可得速度变大。

(3)若小车开始运动后很快到达终点,导致计时太短,误差较大,为克服此弊端,我们可以将木块 移,降低斜面坡度,以减小误差。

【答案】右 解析:为方便计时,应使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小一些,时间长一些,因此右移木块,降低斜面坡度。

(4)实验中需要进行多次测量,每次测量应让小车从斜面 由静止释放。

【答案】同一位置(或顶端)解析:实验中许多次测量,为了保证每次实验小车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和从斜面顶端出发时的速度相同,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车(5)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 。

【答案】便于确定终点在同一位置;便于测量时间。

(6)实验完成后,我们得到了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的速度变化规律,下列四幅图片中最能反应此规律的是 。

(填序号A 或B 或C 或D )【答案】C 解析:小车在斜面上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

(7)第三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发现,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方向容易偏离,请你提出一条建议, ,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答案】将斜面更换为导轨或者将斜面更换为斜槽。

2. 在速度的测量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释放,借助测量工具就可以间接测量出小车在AB 、AC 、BC 段的速度。

(1)上图中AB 段的长度为 cm ,如果测得的时间为1.6s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是 cm/s 。

【答案】40.00cm 25.0 解析:小车运动的距离s AB =80.00cm-40.00cm=40.00cm ,t AB =1.6s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v AB =AB AB s t =s6.100.40cm =25.0cm/s 。

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实验报告

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提出问题:斜面也是一种机械,那么使用斜面能否省功,若不能省功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它的省力情况与机械效率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该如何测量并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呢?猜想与假设:1.使用斜面不能省功。

2.斜面的机械效率跟它的倾斜程度有关。

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3.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粗糙程度有关,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越高。

设计实验:要证明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实验,但是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必须先设计好实验方案。

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当一个物理量与几个因素有关时,我们用控制变量方法来进行实验。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物重G、拉力F、重物上升的距离h、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3)我们需要哪些测量仪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4)斜面的机械效率表式:。

(5)你准备怎样测量拉力大小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体时的拉力。

实验器材:一块长木板、小车、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几块不相等的木块、毛巾、玻璃、细绳。

实验过程:1.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小车的重力G。

2.用长木板和木块装置成如图所示的斜面,把小车通过细绳与弹簧测力计连接,沿斜面拉动弹簧测力计,把小车匀速拉上斜面。

3.分别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拉力F,并用刻度尺测出小车移动的距离S和升高的高度h。

4.保持斜面的长度不变,换用不同高度的木块,逐渐增加斜面的高度,做3次实验。

分别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5.保持斜面的高度不变,换用不同的材料铺在木板上,改变斜面的粗糙程度,做3次实验。

分别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设计实验表格表格一表格二3.进行实验:下面就开始实验吧。

同学们边做实验边记录数据。

分析与论证:对实验数据的结果进行分析:1.实验表明,使用斜面______省功(选填“能”或“不能”)。

2.在使用光滑程度一样的斜面,斜面越陡,越__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斜面的机械效率越______(选填“高”或“低”)。

小车在斜面上行驶的科学实验教案

小车在斜面上行驶的科学实验教案

小车在斜面上行驶的科学实验教案一、实验背景和目的斜面研究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斜面不仅是理论物理和力学领域中的研究重点,同时也是很好的初等物理教学方法。

本实验是针对小车在斜面上行驶的研究,旨在通过实验的形式探究斜面角度对小车运动速度的影响,并加深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材料及仪器实验材料:平板、小车、直尺、刻度尺、万能表、纸张、铅笔、尺等。

实验仪器:计时器、线速度计、斜率计等。

三、实验步骤1、制作斜面用平板作为制作斜面的材料,利用刻度尺将其分成两段,即制作两个斜面,一个倾角为30度,另一个为45度。

2、确定小车起点将两个斜面都向同一方向倾斜,将起点做在两个斜面上,起点从斜面高点开始。

确定好起点之后,用尺去测量起点位置的高度,以用于计算小车下滑的加速度和速度。

3、测量小车运动速度在小车下滑的路程中,用计时器计时小车运动的时间,并用线速度计或万能表来测量小车的速度。

4、计算小车下滑的加速度在小车下滑的路程中,将高度差 divided by 路程的时间,然后乘以2,以计算小车在斜面上下滑的加速度。

5、将实验结果进行整合将实验数据整合,并用图表和文字的形式来进行修改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1、30度斜面在30度斜面上,小车下滑时得出的加速度为约3.304米每秒平方;而小车下滑时得出的速度为约0.82米每秒。

2、45度斜面在45度斜面上,小车下滑时得出的加速度为约6.852米每秒平方,而小车下滑时得出的速度为约1.5米每秒。

五、实验注意事项1、斜面倾角的测量应该尽可能的准确。

2、小车的种类要尽可能的相同。

3、选择合适的计时器进行时间的测量。

4、斜面的位置和高度应该与起点的位置相同。

六、实验的启示与收获本实验通过实际测量分析了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锻炼了实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本实验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也拓展了学生的科学视野,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初二物理惯性定律同步练习(含答案)

初二物理惯性定律同步练习(含答案)

初二秋季物理惯性定律同步学生姓名授课日期教师姓名授课时长一.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二、惯性和惯性定律:1、惯性(1)惯性的概念: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先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注: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的性质。

(无论物体是运动、静止)②惯性的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2、惯性定律(1)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也称为牛顿第一定律。

注:①“惯性定律”等同于“牛顿第一定律”②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③定律说明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条件,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它科学地阐明了力和惯性这两个物理概念,正确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说明:编号1:牛顿第一定律;编号2惯性:2.1惯性现象,2.2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编号3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试题来源】【题目】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直线作变速运动,如果所有力同时消失,物体将()A.立即静止 B.作匀速直线运动C.作加速运动 D.作减速运动【编号】2.1【试题来源】【题目】小明乘坐公交汽车时,站在离车门较近的位置而且双手没有扶任何物体,为了避免汽车启动时摔倒,他应将身体()A.保持直立B.向汽车运动方向倾斜C.向汽车运动的反方向倾斜D.任何站姿都可以【编号】2.1【试题来源】【题目】汽车紧急刹车过程中,会在公路上留下车胎的擦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擦痕是由于刹车后摩擦增大造成的B.擦痕越长,说明车的惯性一定越大C.汽车刹车过程中,其惯性越来越小D.刹车能使汽车迅速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编号】2.2【试题来源】【题目】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惯性的是()A.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灰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C.标枪运动员为取得好成绩,掷标枪前需要助跑D.在一列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内,一位同学相对于车厢里的“地面”竖直向上跳起,他会落在车厢内原来的起跳点【编号】3【试题来源】【题目】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方案,试根据探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具有相同的速度,采取的措施是;(2)小车在水平轨道上滑行时,受到的力一共有个,分别是.(3)表面最粗糙,小车在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远;(4)从这个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试题来源】【题目】用绳子拉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后,小车的运动速度将()A. 变小; B. 不发生变化;C. 变大;D. 立即变为零。

斜面小车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

斜面小车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

斜面小车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
斜面小车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实验,可以通过该实验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和斜面的角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以下是斜面小车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实验方法:
1. 准备材料:斜面、小车、倾斜角度器、计时器、测量尺。

2. 将斜面放置于水平台上,并使用倾斜角度器测量斜面的倾斜角度。

3. 将小车放置在斜面上,并确保小车的起始位置与斜面底部平行。

4. 在小车上标记出一个固定的起始点,并使用测量尺测量起始点到斜面底部的距离。

5. 开始实验前,使用计时器记录小车从起始点到达斜面底部所需的时间。

6. 重复实验3-5步骤,改变斜面的倾斜角度,记录不同倾斜角度下小车到达斜面底部所需的时间。

7. 根据实验数据和运动学公式,计算小车在不同斜面角度下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

8. 分析实验结果,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和斜面的角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以上是斜面小车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安全事项,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同时,也需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讨论。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符号:实验器材:刻度尺、木斜面、小车、秒表、金属片。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2、按上图组装器材;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填入表格中;4、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填入表格中;5、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V1=S1/t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6、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7、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2;8、记录数据表格。

实验数据:距离/c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S1=t1=V1=S2=t2=V2=实验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按上图组装器材。

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

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在表格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数据:时间t/min00、511、522、533、544、5…温度T/℃水中气泡变化情况沸腾前:沸腾时:数据处理:实验结论:实验3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目的: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找出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实验器材:平面镜、一张白硬纸板、激光笔、量角器、几支彩笔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上图所示;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 的径迹;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和,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5、把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实验数据: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23、、、实验结论:实验4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题总结实验一、测平均速度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v=s/t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便于测量时间)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3、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

典例分析: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距离sAB =40.0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25.0cm/s.(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小__.(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同一位置__由静止开始下滑.(4)vBC __>__(填“>”“<”或“=”)vAC.(5)“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v=st__,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方便测量__时间.(6)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__让小车获得动力自由滑下__.(7)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 (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__变速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8)金属片的作用是:能够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测量时间_.(9)将木块竖立在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的小车上,若小车碰到金属片突然停止,车上的木块特向前倾倒,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 .(10)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机械能__变小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1)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______大___.(填“大”或“小”)实验二、晶体熔化、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小车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

小车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

小车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哎呀,说起这个小车斜面下滑的实验,我可真是有话要说。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物理老师带着我们一帮同学在操场上准备做这个实验。

我那时候还觉得,这实验能有啥意思,不就是个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嘛,结果,嘿,还真让我大开眼界。

首先,老师让我们准备一个木板,然后把它架在两个砖头上,形成一个斜面。

这斜面得是光滑的,不然小车滑下去的时候会因为摩擦力而减速。

我们几个同学还特意找来了一块表面特别光滑的木板,就怕摩擦力太大影响实验结果。

接下来,老师让我们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然后开始计时。

小车一松手,它就“嗖”的一下滑下去了,速度越来越快,就像个调皮的孩子一样,一溜烟就跑没影了。

我们几个同学围在斜面旁边,眼睛都不眨地盯着小车,生怕错过了什么。

老师让我们记录下小车滑到斜面底部的时间,然后改变斜面的角度,重复实验。

我记得我们试了好几次,每次小车滑下去的时间都不一样。

斜面越陡,小车滑得越快,时间也就越短。

这让我突然想起了那句老话,“上山容易下山难”,现在看来,下山也挺快的嘛。

实验做完后,老师开始给我们讲解实验原理。

他说,这个实验其实是为了让我们理解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换。

小车在斜面顶端的时候,它有重力势能,当它滑下来的时候,这个势能就转换成了动能,所以小车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些物理概念是一头雾水,但是通过这个实验,我好像突然明白了点什么。

原来,我们身边的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都有这么有趣的科学原理。

最后,老师还让我们自己思考,如果小车的质量不同,或者斜面的材质不同,实验结果会不会有变化。

这让我意识到,科学实验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结果,更重要的是要我们去思考,去探索。

总之,这个小车斜面下滑的实验,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它却让我对物理有了更深的认识。

而且,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我觉得学习物理也变得有趣多了。

下次再有人问我物理难不难,我一定会告诉他们,物理其实挺好玩的,只要你用心去观察,去体验,去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小车斜面实验
在物理学中,小车斜面实验是一个经典的实验,它是许多物理原理的基础实验之一。

本文将着眼于初二物理小车斜面实验,介绍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探讨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

实验背景
小车斜面实验是为了研究运动学中的速度、加速度、重力和摩擦力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小车和斜面,通过调整小车和斜面的角度、重力等参数,来观察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并测量小车的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以求得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
1.准备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时钟、尺子、木尺等。

2.将斜面固定在桌面上,并调整斜面的角度,使小车可以顺利地滑动下斜面。

3.将小车放置在斜面上,让小车在斜面上滑动,并开始计时。

4.测量小车在滑动过程中的速度和加速度。

5.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多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实验结果
经过多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到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等物理量,这些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出来。

例如,当小车以匀加速度a在斜面上运动时,小车的位移s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s = (1/2)at²
其中,t表示小车运动的时间。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图,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是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取决于斜面的倾角和小车的质量。

物理原理
小车斜面实验的理论基础是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时,它会产生加速度,其大小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而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成反比,与引力方向成正比。

在小车斜面实验中,小车受到的外力主要有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当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重力会使小车沿斜面下滑,而斜面的支持
力会抵消一部分重力,使小车产生一个向下的加速度。

这个加速度的大小取决于斜面的倾角和小车的质量。

除了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小车在斜面上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

当小车滑动时,与斜面接触的部分会产生摩擦力,这个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斜面的材质和小车的表面状况。

当斜面倾角较小时,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而当斜面倾角较大时,摩擦力会显著影响小车的运动。

结论
通过小车斜面实验,我们可以研究运动学中的速度、加速度、重力和摩擦力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是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取决于斜面的倾角和小车的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小车斜面实验的原理可以用于设计和优化斜坡道、滑道等工程项目,以达到最佳的运动效果。

参考文献:
1.郭伟,李小明.物理实验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赵丽萍.小车斜面实验的探究[J].科技风,2019,20(2):67-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