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胸科名词解释

胸科名词解释

胸科名词解释:1.肋骨骨折:是指肋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是最常见的胸部损伤。

2.气胸:即胸膜腔内积气。

3.胸膜:系附着于胸壁内面和肺表面的浆膜。

4.血胸:系指胸部损伤导致胸膜腔积血。

5.血气胸:血胸与气胸同时存在则成为血气胸。

6.心脏挫伤:是由于胸部受到撞击、减速、挤压、冲击等暴力后所致的钝性心脏损伤。

7.进行性血胸:大量持续出血所致的胸膜腔出血称为进行性血胸。

8.脓胸:是指脓性渗出液积聚于胸膜腔内的化脓性感染。

9.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有较强传染性的慢性肺部疾患。

10.支气管扩张:是由于支气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破坏所造成的一根或多根支气管异常性、永久性扩张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11.反流性食管炎: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一个亚群,是由于病理性的胃食管反流引起的胃粘膜的炎症、糜烂和纤维化病变。

12.心导管检查术:是将心导管插入心脏的不同部位,以了解心脏的血流动力学、血氧含量及其影像学改变的一种检查方法。

13.先心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是胎儿期心脏和大血管在母体内发育异常、部分停顿或有缺陷所造成的。

14.房间隔缺损:系指左右心房之间的间隔先天性发育不全、遗留缺损所致的、存在两心房之间的异常通路。

15.室间隔缺损:是指室间隔在胎儿期间发育不全、在左右心室之间形成异常交通,室间隔缺损所引起血液自左向右分流,导致血液动力学异常。

16.法洛四联症:是包括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的联合心脏畸形,是常见的复杂的发绀型先心病。

17.二尖瓣狭窄:是二尖瓣受损害,瓣膜结构和功能异常所导致的瓣膜狭窄。

18.二尖瓣关闭不全:是指二尖瓣瓣膜受损害,瓣膜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的瓣口关闭不全。

19.主动脉瓣狭窄:指主动脉瓣受损害导致瓣叶增厚粘连和瓣口狭窄。

20.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是指主动脉瓣受损害引起瓣叶纤维化、增厚和缩短、影响舒张期瓣叶边缘对合和导致瓣口关闭不全。

21.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和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肺部疾病常识】肺结核4

【肺部疾病常识】肺结核4

治疗原则肺结核图片临床上有初、复治之分,病人有排菌和不排菌之别,结核菌有处于繁殖生长期和休眠静止期之别。

抗痨药物有作用于酸性环境和细胞内酸性环境的药物,还有作用细菌外得碱性或中性环境的药物,一个合理正规的化疗方案必然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杀菌药,合理的剂量、科学的用药方法,足够的疗程,还要规律、早期用药,才能治愈。

缺少哪一个环节都能导致治疗失败。

一、早期:对任何疾病都强调早诊断、早治疗,特别对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早期治疗以免组织破坏,造成修复困难,早期、肺泡内有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肺泡结构尚保持完整、可逆性大。

同时细菌繁殖旺盛,体内吞噬细胞活跃,抗痨药物对代谢活跃生长繁殖,旺盛的细菌最能发挥抑制和杀灭作用。

早期治疗可利于病变吸收消散不留痕迹。

如不及时治疗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导致不治愈,一害自己,二害周围人。

二、联合:无论初治还是复治患者均要联合用药、临床上治疗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单一用药造成难治病人。

联合用药必须要联合二种或二种以上得药物治疗,这样可避免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又能提高杀菌效果。

既有细胞内杀菌药物又有细胞外杀菌药物,又有适合酸性环境内的杀菌药,从而使化疗方案取得最佳疗效。

并能缩短疗程,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浪费。

三、适量:药物对任何疾病治疗都必须有一个适当的剂量。

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又不给人体带来毒副作用,几乎所有的抗结核药物都有毒副作用,如剂量过大,血液的药物浓度过高,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特别对肝肺可产生毒副反应,剂量不足,血液浓度过低,达不到折菌、杀菌的目的、易产生耐药性。

所以一定药采用适当的剂量,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四、规律: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律用药,因为结核菌是一种分裂周期长,生长繁殖缓慢杀灭困难大的顽固细菌。

在治疗上必须规律用药,如果用药不当,症状缓解就停停用,必然导致耐药的发生,造成治疗失败。

日后治疗更加困难,对规律用药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一顿不漏,决不可自以为是。

肺结核的名词解释_临床表现_鉴别诊断_治疗方法

肺结核的名词解释_临床表现_鉴别诊断_治疗方法

肺结核的名词解释_临床表现_鉴别诊断_治疗方法肺结核的名词解释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

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

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

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

肺结核的临床表现1.症状有较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起病可急可缓,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2.体征肺部体征依病情轻重、病变范围不同而有差异,早期、小范围的结核不易查到阳性体征,病变范围较广者叩诊呈浊音,语颤增强,肺泡呼吸音低和湿啰音。

晚期结核形成纤维化,局部收缩使胸膜塌陷和纵隔移位。

在结核性胸膜炎者早期有胸膜摩擦音,形成大量胸腔积液时,胸壁饱满,叩诊浊实,语颤和呼吸音减低或消失。

3.肺结核的分型和分期(1)肺结核分型①原发型肺结核(Ⅰ型) 肺内渗出病变、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的哑铃状改变的原发综合征,儿童多见,或仅表现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

②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 包括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和慢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两型。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两肺散在的粟粒大小的阴影,大小一致密度相等,分布均匀的粟粒状阴影,随病期进展,可互相融合;慢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两肺出现大小不一、新旧病变不同,分布不均匀,边缘模糊或锐利的结节和索条阴影。

③继发型肺结核(Ⅲ型) 本型中包括病变以增殖为主、浸润病变为主、干酪病变为主或空洞为主的多种改变。

浸润型肺结核:X线常为云絮状或小片状浸润阴影,边缘模糊(渗出性)或结节、索条状(增殖性)病变,大片实变或球形病变(干酪性—可见空洞)或钙化;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多在两肺上部,亦为单侧,大量纤维增生,其中空洞形成,呈破棉絮状,肺组织收缩,肺门上提,肺门影呈“垂柳样”改变,胸膜肥厚,胸廓塌陷,局部代偿性肺气肿。

影像诊断

影像诊断

医学影像诊断学名词解释1、肺结核:是指干酪样病变被纤维组织所包裹而形成的球形病灶。

2、空气支气管征:实变的高密度阴影中显示含气的支气管影。

3、肺大泡:多个肺泡壁破裂形成较大的含气空腔。

4、无壁空洞:为大片致密阴影中多发的边缘不规则的虫蚀装透亮区。

5、支气管肺癌:是指起源于支气管上皮、腺体或细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的原发性肺内恶性肿瘤,简称肺癌。

6、胸膜凹陷征:邻近胸膜的结节因其内的瘢痕收缩牵拉胸膜。

7、薄壁空洞:壁厚<3mm,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环形。

8、血管纠集征:由于肿瘤内瘢痕组织的牵拉作用,肺癌周围的血管向肿瘤聚集。

9、肺门角:右肺上、下部之间相交形成的钝的夹角。

10、空气半月征:空洞腔内的曲菌球与洞壁间形成的征象。

简答题1、简述早期肺腺癌的CT表现?①分叶征、②毛刺征、③空泡征、④胸膜凹陷征、⑤血管纠集征、⑥棘状突起2、简述支气管扩张典型CT表现?①印戒征、②双轨征、③树芽征及粘液嵌顿3、常见空洞型病变的疾病?①肺癌、②肺结核、③肺脓肿、④韦氏肉芽肿、⑤真菌4、肺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有哪些?①渗出病变、②增殖病变、③纤维病变、④钙化病变、⑤结节与肿块病变、⑥空洞与空腔5、早期肺癌的定义?中央型------病变局限于支气管壁内外围型------病灶直径小于2cm无管外籍结外侵犯,无淋巴结和脏器转移。

6、简述大叶性肺炎的分期?①充血期、②红色肝变期、③灰色肝变期、④消散期7、空洞的表现分类?①虫蚀样空洞、②薄壁空洞、③厚壁空洞8、肺结核影像学分形?①原发性肺结核、②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和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③继发性肺结核、④结核性胸膜炎、⑤其他肺外结核9、胸部影像学检查常用哪些方法?①胸部透视、②支气管造影、③CR、④DR、⑤CT、⑥MRI、(拍片(正、侧位)、高千伏拍片、体层摄影)10、中心型肺癌的X线表现是什么?X线所见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两种直接征象:①肺门肿块②支气管腔狭窄或闭塞间接征象:①阻塞性肺气肿②阻塞性肺炎③阻塞性肺不张一、解剖结构、正常影像学表现1、胸部影像学常用的检查方法①胸部透视、②支气管造影、③CR、④DR、⑤CT、⑥MRI、(拍片(正、侧位)、高千伏拍片、体层摄影)23、肺野的定义、划分定义: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透明的区域。

呼吸内科名词解释

呼吸内科名词解释

Kartagener综合征是指因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或弹性纤维不足,导致局部管壁薄弱或弹性较差导致的支气管扩张者,常伴有鼻窦炎及内脏转位(右位心),称为Kartagener综合征。

Ortner综合征是指由肺动脉高压等致肺动脉增大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的临床综合征。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由于上呼吸道狭窄或睡眠状态下上呼吸道软组织、肌肉的可塌陷性增加等有关的一类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表现为呼吸暂停时胸腹运动仍然存在。

肺气肿是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的肺纤维化。

速发型哮喘反应(IAR)是指哮喘几乎在吸入变应原的同时立即发生的反应,15~30分钟达高峰,2小时后逐渐恢复正常。

是IgE介导的变态反应的结果。

结核球:干酪样坏死灶部分消散,周围形成纤维包膜;或空洞的引流支气管阻塞,空洞内干酪物难以排出,凝成球形病灶。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为肺癌等侵犯纵隔压迫上腔静脉,使上腔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部、颈部和上肢水肿以及胸前部淤血和静脉曲张的综合征,可引起气促、头痛、头昏或眩晕。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SIRS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阶段,指机体在遭受急性严重感染、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的突然打击后,同时或先后出现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以至在无干预治疗的情况下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综合征。

呼吸暂停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完全停止10秒以上。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寂静胸(silentchest)是指哮喘重度发作时,支气管高度痉挛或痰栓阻塞,气流减少,虽然呼吸困难,反而出现呼吸音降低或哮鸣音不明显的现象,是哮喘病情危重的标志。

支气管哮喘是指有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加,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内科学名词解释03379

内科学名词解释03379

科学名词解释1.肺源性呼吸困难:是指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病人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

2.三凹征:胸骨上凹、锁骨上凹和肋间隙。

3.咯血:指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的出血经口咯出,可以从痰中带血到大量咯血。

4.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分泌物排出体外,又称重力引流。

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传染病。

6.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因素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7.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极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以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临床特征。

8.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冲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肺泡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是肺气肿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9.缩唇呼吸: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拢似吹口哨状,持续慢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大、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11.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

12.支气管扩症:是由于支气管极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阻塞,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和变形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13.肺炎:指肺实质的炎症。

14.肺炎球菌肺炎:指又肺炎球菌索引起的肺实质的炎症。

15.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组织的炎症。

16.军团菌肺炎:事由革兰染色阴性嗜肺军团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7.病毒性肺炎:是由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侵犯肺实质而引起的肺部炎症。

18.肺脓肿:是由于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肺部化脓性感染,早期为肺组织的感染性炎症,继而坏死、液化、外周有肉芽组织包围形成脓肿。

内科呼吸系统名词解释[1]

内科呼吸系统名词解释[1]

1.COPO(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反应。

2.慢性支气管炎:是指在除外慢性咳嗽的其它已知原因后,患者每年咳嗽、咳痰3个月以上,并连续两年者。

3.小气道:指直径小于2mm的气道。

4.肺气肿: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的肺纤维化。

5.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至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和(或)功能改变的疾病。

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和(或)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7.隐性肺动脉高压:如在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20mmHg,而运动后肺动脉平均压〉30mmHg 时为隐性肺动脉高压。

8.肺性脑病:是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种综合征。

但必须除外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单纯性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

9.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是吸入外界有机粉尘所引起的过敏性肺泡炎,为免疫介导的肺部疾病。

10.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通常亦称作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

表现为渐进性劳力性气促、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漫功能降低、低氧血症和影象学的双肺弥漫性病变。

11.Goodpasture综合征(肺出血-肾炎综合症):病因不明,本综合症以肺弥漫性出血、肺泡内纤维素沉着和肾小球肾炎为特征。

12.结节病肉芽肿:是非干酪样坏死性类上皮肉芽肿,病变中央是多核巨嗜细胞和类上皮样细胞,后者可溶合成郎格罕斯巨细胞,病变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无干酪样病变。

内科学――第一章 第八节 肺结核

内科学――第一章 第八节 肺结核

内科学――第一章第八节肺结核(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结核菌引起人类结核病的主要为人型结核杆菌,牛型少见。

2.感染途径呼吸道感染是肺结核的主要感染途径,飞沫感染为最常见的方式。

只有受大量毒力强的结核菌侵袭,而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感染后才发病。

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的痰液。

感染的次要途径是经消化道进入体内。

3.人体的反应性(1)免疫与变态反应人体对结核菌的自然免疫力是非特异性的。

接种卡介苗或经过结核菌感染后所获得的免疫力则具有特异性。

能把入侵结核菌杀死或严密包围,制止扩散,促进病灶愈合。

获得性免疫强于自然免疫。

一些疾病如糖尿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使人体免疫力减低,容易发生结核病,或使原已稳定的疡灶重新活动。

结核病的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表现为淋巴细胞的致敏与吞噬细胞功能的增强。

当致敏细胞再次遇到结核菌,释放一系列淋巴因子,使巨细胞聚集,吞噬杀灭细菌,后变成类上皮细胞,郎罕巨细胞,形成结核结节,局限病灶。

结核菌侵入人体后4~8周,身体组织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所发生的敏感反应称为变态反应,与T淋巴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皮肤反应因子及淋巴细胞毒素等有关。

此时,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

(何为结核菌素试验?)属于第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

(2)初感染与再感染机体对结核菌再感染与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科赫(Koch)现象。

(二)结核菌感染与肺结核的发生、发展肺结核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肺结核,是指结核菌初次感染而在肺内发生的病变,常见于小儿。

病灶局部反应轻微结核菌常沿淋巴管到达淋巴结。

继发性肺结核通常发生在曾受过结核菌感染的成年人。

肺内局部病灶处炎症反应剧烈,容易发生干酪样坏死及空洞。

1.原发型肺结核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吸入的结核菌在肺部形成渗出性病灶,部位多在上叶底部、中叶或下叶上部(肺通气较大部位),引起淋巴结炎及淋巴管炎,原发病灶及淋巴结均可发生干酪样坏死。

肺部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及局部淋巴结炎,统称原发综合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