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计时器实验报告
数字电路数字时钟课程实验报告

数字时钟设计实验报告一、设计要求:设计一个24小时制的数字时钟。
要求:计时、显示精度到秒;有校时功能。
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发挥:增加闹钟功能。
二、设计方案:由秒时钟信号发生器、计时电路和校时电路构成电路。
秒时钟信号发生器可由振荡器和分频器构成。
计时电路中采用两个60进制计数器分别完成秒计时和分计时;24进制计数器完成时计时;采用译码器将计数器的输出译码后送七段数码管显示。
校时电路采用开关控制时、分、秒计数器的时钟信号为校时脉冲以完成校时。
三、电路框图:图一数字时钟电路框图四、电路原理图:(一)秒脉冲信号发生器秒脉冲信号发生器是数字电子钟的核心部分,它的精度和稳定度决定了数字钟的质量。
由振荡器与分频器组合产生秒脉冲信号。
振荡器: 通常用555定时器与RC构成的多谐振荡器,经过调整输出1000Hz脉冲。
分频器: 分频器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产生标准秒脉冲信号,一是提供功能扩展电路所需要的信号,选用三片74LS290进行级联,因为每片为1/10分频器,三片级联好获得1Hz标准秒脉冲。
其电路图如下:译码器译码器译码器时计数器分计数器秒计数器校时电路秒信号发生器图二秒脉冲信号发生器(二)秒、分、时计时器电路设计秒、分计数器为60进制计数器,小时计数器为24进制计数器。
60进制——秒计数器秒的个位部分为逢十进一,十位部分为逢六进一,从而共同完成60进制计数器。
当计数到59时清零并重新开始计数。
秒的个位部分的设计:利用十进制计数器CD40110设计10进制计数器显示秒的个位。
个位计数器由0增加到9时产生进位,连在十位部计数器脉冲输入端CP,从而实现10进制计数和进位功能。
利用74LS161和74LS11设计6进制计数器显示秒的十位,当十位计数器由0增加到5时利用74LS11与门产生一个高电平接到个位、十位的CD40110的清零端,同时产生一个脉冲给分的个位。
其电路图如下:图三 60进制--秒计数电路60进制——分计数电路分的个位部分为逢十进一,十位部分为逢六进一,从而共同完成60进制计数器。
倒计时计时器实验报告

倒计时计时器实验报告倒计时计时器实验报告引言:倒计时计时器是一种常见的时间管理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实验旨在探究倒计时计时器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实验目的:1. 理解倒计时计时器的工作原理;2. 掌握使用倒计时计时器的方法;3. 验证倒计时计时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实验器材:1. 倒计时计时器;2. 秒表;3. 电池。
实验步骤:1. 将电池插入倒计时计时器;2. 设置倒计时时间为10分钟;3. 启动倒计时计时器;4. 同时启动秒表;5. 观察并记录倒计时计时器和秒表的时间变化;6. 当倒计时计时器归零时,停止秒表。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倒计时计时器设置为10分钟。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倒计时计时器和秒表的时间变化如下所示:开始时间:倒计时计时器显示10:00,秒表显示00:00;1分钟后:倒计时计时器显示09:00,秒表显示01:00;2分钟后:倒计时计时器显示08:00,秒表显示02:00;......8分钟后:倒计时计时器显示02:00,秒表显示08:00;9分钟后:倒计时计时器显示01:00,秒表显示09:00;10分钟后:倒计时计时器归零,秒表显示10:00。
实验讨论: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倒计时计时器在设定时间内准确地进行倒计时,并在倒计时结束时发出提示音。
同时,秒表的计时结果与倒计时计时器显示的时间相符,验证了倒计时计时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倒计时计时器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生活中,倒计时计时器常用于厨房烹饪、运动训练等场景,帮助人们精确掌握时间。
在工作中,倒计时计时器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安排时间。
在考试中,倒计时计时器可以帮助考生掌握答题时间,提醒时间不足。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倒计时计时器时,应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定期检查电池电量,及时更换电池,以免影响计时器的正常工作。
此外,倒计时计时器应放置在稳定的平面上,避免受到外界干扰。
结论:本次实验验证了倒计时计时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计时器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计时器电路仿真实验报告篇一:多功能数字时钟实验报告重庆交通大学项目名称: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小组成员:开放性实验报告(A类)多功能数字钟电路设计电子2班何昕泽目录多功能数字时钟设计 ................................................ . (3)摘要 ................................................ .. (3)1.系统原理框图 ................................................ . (4)2.单元电路设计与仿真 ................................................ . (5)2.1时间脉冲产生电路 (5)2.2时间计数器电路 ................................................ .. 62.3 十二与二十四小时的切换 (8)2.4校时电路 ................................................ .. (8)2.5报时电路 ................................................ .. (9)2.6电路总图 ................................................ .. (9)3.PCB板的制作 ................................................ (10)3.1 原理图的绘制 ................................................ (10)3.2 PCB的制作 ................................................ .. (11)3.3 PCB 图 ................................................ (12)4.心得与体会 ................................................ .. (12)附录原件清单 ................................................ .............. 13 附件 1 仿真电路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时、分、秒计时器的设计实验报告

时、分、秒计时器的设计一、实验目的掌握数码管动态显示的基本方法;掌握键盘按键控制的实现方法;根据已知电路和设计要求在实验板上实现时、分、秒计时器。
二、实验内容1、在STC89C52实验平台上实现时、分、秒时钟,4位数码管上显示分、秒或者时、分。
2、应用键盘控制时间的显示。
键盘按键控制“切换时分、分秒显示”、“启动停止”、“加秒显示内容”、“加分显示内容”、“加时显示内容”。
3、根据已知电路和设计要求在PROTEUS平台仿真实现时钟系统。
三、实验原理流程图如下所示:11、主程序流程图2、定时器/计数器T0中断服务程序流程图5 仿真分析在Proteus ISIS的80C51中载入程序生成的HEX文件,按开始符号运行,在数码管上观察程序运行结果,系统仿真结果如图5.1所示。
设计功能如下:(1)、初始状态:未按键之前,上电,数码显示00-00-00。
程序运行后,从秒针开始自动运行。
当秒数到59后,下一秒自动变为00,分针变为01,以此类推。
(2)、调整状态:仿真运行过程中,按p0键,系统暂停,此时,继续按p0无效。
第三次按p0,又开始,如此循环。
(3)、设置状态:按下p0暂停后,按p1,则时针加一,按下p2,则时针减一;按两下p0,在按下p1,则分针加一,按下p2,则分针减一。
时间显示格式为:时分秒;误差分析:实际程序到实验板中的电子钟显示存在一定的误差,误差来源可能为三个方面:第一,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时钟周期的不精确导致机器周期与理论值存在一定的差别;第二在中断一秒显示过程中,一些指令需要消耗一定的机器周期,使得一秒延时比实际要长;第三在键抖动的反应程度在运行中比较慢。
25.1实例仿真总结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认识到我对单片机的知识学的太少了,对于书本上很多知识还不能灵活运用,都需要去巩固加强,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弥补我的不足。
我也了解了80C51集成环境和PROTEUS仿真软件的使用,用此软件练习电子时钟的设计,不仅使我熟悉了软件的使用方法,而且复习了单片机编程的相关知识。
大连理工大学数电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实验报告题目:数字钟课程名称: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学院(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班级:电子1301班学生姓名:陈冠谋学号:201383022完成日期:2015年7月18日成绩:2014 年7 月18 日注意:本页要求放在实验报告第一页课程设计得分表考勤课程设计50分考试40分作业合计最后得分一、数字钟课程设计要求:1、设计一个具有‘时’、‘分’、‘秒’的十进制数字显示(小时从00~23)计时器。
2、整点报时。
两种方法任选其一:⑴发出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整点报时信号,即从59分50秒起,每隔2秒钟发出一次低音“嘟”的信号,连续5次,最后一次要求高音“嘀”的信号,此信号结束即达到整点。
“嘟”是500Hz左右的频率输出,“嘀”是1000Hz左右的频率输出⑵通过LED闪烁实现,闪烁频率及花型可自己设计并在这里说明。
3、手动校时、校分、校秒。
4、定时与闹钟功能,能在设定的时间发出闹铃声。
5、设计一个秒表,显示1%秒到60秒、手动停止。
6、设计一个倒计时,显示小时、分钟、秒。
7、其他创新。
第1题25分,其他每题5分二、课程设计考试(40分,每题分):考试题目:1、实体名□2、计数器□3、异步清零□4、进位输出□5、仿真图□6、数码管输出□7、分频□8、元件例化□9、引脚分配□10、下载□一、设计要求1、设计一个数字钟,能够显示当前时间,分别用6个数码管显示小时、分钟、秒钟的时间,秒针的计数频率为1Hz ,可由系统脉冲分频得到。
2、整点报时,可通过LED 闪烁实现,闪烁频率及花型可自己设计。
3、能够调整小时和分钟的时间,调整的形式为通过按键进行累加。
4、具有闹钟功能,闹钟时间可以任意设定(设定的形式同样为通过按键累加),并且在设定的时间能够进行提示,提示同样可以由LED 闪烁实现。
二、设计分析及系统方案设计数字计时器一般都由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译码器、显示器等几部分组成。
其中振荡器和分频器组成标准秒信号发生器,由不同进制的计数器、译码器和显示器组成计时系统。
电子秒表实验报告

电子秒表实验报告电子秒表实验报告引言:电子秒表是一种常见的计时工具,广泛应用于实验室、体育比赛和日常生活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电子秒表的使用和测量,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准确性。
实验目的:1. 理解电子秒表的工作原理;2. 掌握正确使用电子秒表的方法;3. 比较电子秒表与传统秒表的准确性。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电子秒表、传统秒表、计时器、待测物体;2. 实验方法:a. 将电子秒表和传统秒表校准至同一起点;b. 使用电子秒表和传统秒表分别计时待测物体的时间;c. 重复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并计算平均值;d. 比较电子秒表和传统秒表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实验次数 | 电子秒表计时(s) | 传统秒表计时(s)---------------------------------------1 | 10.23 | 10.202 | 10.21 | 10.183 | 10.25 | 10.224 | 10.24 | 10.195 | 10.22 | 10.21通过计算平均值,我们可以得到电子秒表的平均计时为10.23秒,传统秒表的平均计时为10.20秒。
可以看出,两者的计时结果非常接近,差距在0.03秒以内。
这个结果表明,电子秒表在准确性方面与传统秒表相当。
其准确性主要依赖于内部的计时装置,通常采用晶体振荡器,其频率非常稳定。
而传统秒表则依赖于人工操作,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如反应时间和手动操作的误差。
此外,电子秒表还具有其他优点。
首先,它可以提供更精确的计时结果,小数点后几位的精度可以满足实验的要求。
其次,电子秒表通常具有计时、计数、暂停和复位等功能,更加灵活方便。
最后,电子秒表还可以记录多次计时结果,并进行平均值计算,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然而,电子秒表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依赖于电池供电,一旦电池耗尽,计时功能将无法使用。
其次,对于某些特殊实验,如高温、高压环境下的计时,电子秒表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五年级下册科学一分钟计时器实验报告(一)

五年级下册科学一分钟计时器实验报告(一)
五年级下册科学一分钟计时器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了解计时器的原理和应用
•掌握使用简单材料制作计时器的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实验材料
1.平底玻璃瓶
2.水
3.针
4.铅笔
实验步骤
1.在平底玻璃瓶的底部打一个小洞,可使用针轻轻戳破进行穿孔。
2.冲洗瓶子,保证底部洞口没有残留的玻璃碎片。
3.填满水,水位稍高于洞口。
4.铅笔横放在瓶口上,保持平衡。
5.轻轻扭动铅笔,使其旋转并离开瓶口。
6.观察铅笔会在多长时间内停下旋转。
实验结果
•在大部分情况下,铅笔的旋转时间可控制在一分钟以内。
•观察到停止时间会因为水流出速度的变化而有所差异。
实验原理
•被重力撑开的水柱流出,使瓶口受到水的压迫,进而通过液体静压力使得铅笔停止旋转。
实验结论
•利用液体静压力可以制作出简单的一分钟计时器。
•对于不同尺寸、形状的孔洞,水流出速度会有所不同,从而影响计时结果。
注意事项
•实验时要小心使用针,以免刺伤手指。
•洞口要保持整洁,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工具和材料。
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一分钟计时器的制作原理,掌握了简单材料制作计时器的方法。
通过多次实践操作,我们提升了动手能力和培养了科学思维。
希望以后能继续进行更有趣的科学实验!。
三位数字计时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简介............................................................. 1 实验目的:........................................................... 1 实验内容:........................................................... 1 实验需求:........................................................... 1
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掌握十进制加法计数、译码、显示电路的工作过程。 2. 通过实验深入掌握电路的分频原理和数字信号的测量方法。 3. 熟悉集成电路构成的计数、译码、显示器件的外部功能及其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
1. 运用电路模拟软件,设计多功能数字计时器; 2. 连接实物电路,完成电路功能的测试: 3. 完成实验报告。
1片
74LS21
1片
74LS32
1片
数码管
3个
二、设计简介
设计概况:
本实验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一个多功能数字计时器。实验需要分别设计脉冲发生 电路,计时电路,译码显示电路,和控制电路以及附加电路,然后进行连接组成。要求完成 0 分 00 秒~9 分 59 秒的计时功能,并在控制电路作用下实现开机清零,快速校分,整点报时 功能。
功能
计数器输出端
x
1
清零
↓保持
表 74LS74 管脚功能
管脚号 1 2 3 4 5 6 7 8 9
引脚代码
1RD
1D 1CP
1SD
1Q
1Q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时、分、秒计时器的设计
班级物联0901 姓名李王张学号200908888888 指导老师袁文澹
一、实验目的
掌握数码管动态显示的基本方法;
掌握键盘按键控制的实现方法;
根据已知电路和设计要求在实验板上实现时、分、秒计时器。
二、实验内容
1、在STC89C52实验平台上实现时、分、秒时钟,4位数码管上显示分、秒或者时、分。
2、应用键盘控制时间的显示。
键盘按键控制“切换时分、分秒显示”、“启动停止”、“加秒显示内容”、“加分显示内容”、“加时显示内容”。
3、根据已知电路和设计要求在PROTEUS平台仿真实现时钟系统。
三、实验原理
三、程序代码汇集:
/*时钟及显示程序,适用于寻迹小车实验板*/
#include<reg51.h>//头文件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code table[]={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
0xf8,0x80,0x90,0x88,0x83,0xc6,0xa1,0x86,0x8e};//共阳七段编码
uchar temp=0;//定义定时器溢出计数变量,每隔50ms产生1次溢出,temp加1
uchar miao=00; //定义时钟变量,当temp计数加20(20x50ms=1s)时,miao加1
uchar fen=00; //定义时钟变量,当miao计数加60(60x20x50ms=60s)时,fen加1
uchar shi=00; //定义时钟变量,当fen计数加60时,shi加1 sbit P0_6=P0^6 ;//定义P0端口
/*--定时计数器T0及其中断初始化函数--*/
void timer0init(void)
{
TMOD=0x01;//设置定时器0为工作方式1
TH0=(65536-50000)/256;//16位计数初值除以256得到高8位初值
TL0=(65536-50000)%256;//16位计数初值除以256的余数得到低8位初值
EA=1;//开总中断
ET0=1;//开定时器0中断
TR0=1;//启动定时器0
}
/*----------延时函数---------------*/
void delay(uint n)
{
uint i,j;
for(i=n;i>0;i--)
for(j=124;j>0;j--);
}
/*定时计数器中断程序,每当定时计数器溢出时触发中断,执行该程序*/
void time0() interrupt 1
{
TH0=(65536-50000)/256;//重装初值
TL0=(65536-50000)%256;
if(temp==20)
{
temp=0;
if(miao==59)
{miao=0;
if(fen==59)
{fen=0;
if(shi==23) shi=0;
else shi++;
}
else fen++;
}
else miao++;
}
else temp++;
}
/*--------------显示函数------------*/
void display(void)
{
/*P1=0xfe;*/P1=0x7f;//输出秒的个位的位码 P0=table[miao%10]; //输出秒的个位的段码 delay(5); //亮5ms
/*P1=0xfd;*/P1=0xbf;//输出秒的十位的位码 P0=table[miao/10]; //输出秒的十位的段码 delay(5); //亮5ms
/*P1=0xfb;*/P1=0xdf;
P0=0xbf;
delay(5);
/*P1=0xf7;*/ P1=0xef; //输出分的个位的位码P0=table[fen%10]; //输出分的个位的段码
delay(5);
/*P1=0xef;*/P1=0xf7; //输出分的十位的位码P0=table[fen/10]; //输出分的十位的段码
delay(5);
/*P1=0xdf;*/P1=0xfb;
P0=0xbf;
delay(5);
/*P1=0xbf;*/P1=0xfd; //输出时的个位的位码P0=table[shi%10]; //输出时的个位的段码
delay(5);
/*P1=0x7f;*/P1=0xfe; //输出时的十位的位码P0=table[shi/10]; //输出时的十位的段码
delay(5);
}
/*----------主函数-----------------*/
void main(void)
{
timer0init();//调用初始化函数对定时计数器进行初始化
while(1)
{
display();//调用显示函数显示时间
}
四、仿真调试:
在完成程序仿真调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虽然简单,但真正解决起来还是比较棘手的。
例如,数码管显示时、分、秒的位置错乱,或者是某一位数码管不亮,这样的问题对于高手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一看就知道是哪出了问题,可我却找了半天才查到,原来是显示函数模块中送入位码时位码的编码出错,为了解决这个下问题,我将每一个数码管的位码都重新编写一次。
这个问题解决后,再次仿真时钟并没有按要求显示出来,而是出现下图一样的错误显示,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只是小时与分、分与秒之间的那两位数码管显示错误,于是直接检查那两个标志位数码管的段码,发现原来是输送段码时只是将g段送了个0,以致显示时标志位总是跟随前一位数码管显示。
我们从不懂到懂的慢慢转变的一个过程,记得在刚开始做这个实验报告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很多的问题,首先的时候我们感觉连程序都读不懂,更不用去说写这些程序并分析它的逻辑了。
但是困难总是伴随着我们的努力慢慢的解决。
我们开始学会参照老师的原始的99秒计数的程序,根据其逆向的思维进行我们分秒时的程序编写。
当我们慢慢的了解每个语句的意思所在时,我们再根据其逻辑思想,慢慢的我们了解到了这个程序我们应该怎么去写!怎么去分析它了。
通过这次也让我对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了解了设计电路的程序,也让我了解了关于数字钟的原理与设计理念,要设计一个电路总要先用仿真仿真成功之后才实际接线的。
但是最后的成品却不一定与仿真时完全一样,因为,在实际接线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条件制约着。
所以,在设计时应考虑两者的差异,从中找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法。
总的来说在这一次的实验报告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我们开始学会去分析程序,然后
写出程序了。
我感觉这是我们学习C语言的一次非常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