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849日语翻译与写作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849日语翻译与写作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2019浙江农林大学考研专业课《测树学》-考试大纲

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 《测树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测树学》考试是为招收森林经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测树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测树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熟悉测树学在自己专业领域中的应用,了解测树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具有应用测树学知识分析、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一)考试内容 1.单株树木材积测定 2.林分调查 3.林分结构 4.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 5.林分蓄积量测定 6.树木生长量测定 7.林分生长量测定 8.角规测树 9.林分生物量测定 (二)考试要求 1.掌握基本测树因子概念,测定工具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伐倒木和立木材积测定原理与方 法。 2.掌握林分调查因子的基本概念和测算方法。掌握标准地调查工作的内容、方法、步骤。 3.掌握同龄纯林林分直径结构和树高结构规律、特征。 4.掌握立地质量的概念及立地质量的评价方法。掌握林分密度指标的概念和测算方法及林分 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5.掌握标准木法、材积表法、标准表法和实验形数法测定林分蓄积量的工作内容、方法、步 骤。 6.掌握树木年龄的概念及测定方法;树木生长量的种类和计算方法;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 量的关系;树木生长率和生长量的测定方法;树干解析的外业调查和内业计算方法。 7.掌握林分生长量的概念及种类。掌握几种常用的一次调查法确定林分蓄积生长量。 8.掌握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断面积的关键技术。掌握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株数和蓄积量 的原理、步骤和计算方法。 9.掌握林木生物量和林分生物量的相关概念及其测定方法。 五、主要参考书目 1.孟宪宇主编.2006.测树学(第3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编制单位: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院 编制日期:2014年9月9日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版)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版)注:蓝色为08年大纲变化;红色为08年大纲内容;紫色为09年大纲变化;橙色为09年大纲内容。 第一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政治理论科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考试的学科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或有关基本理论在这一领域中的运用)。 考查的知识范围详见本大纲第二部分;基本题型示例参见第三部分。 三、评价目标 政治理论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07年的为:注重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删减了“基本”二字。) 考生应能: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07年的为: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的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07年的为: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6.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二)答题时间 180 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 试卷满分为100 分。其中,必答题为90 分,考查范围和内容比例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约22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约20分 毛泽东思想概论约18分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约20分 形势与政策约10分 选做题为10 分,考生应在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第I 道试题考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部分的内容,第n 道试题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中的一门或多门的相关知识,认识和分析当代世界一些重要问题的能力;若考生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 道试题的成绩记人总分。 (四)题型比例

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 课程类型:必修课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在此基础上进行翻译实践提高汉译日和日译汉的翻译水平。教学中采取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实践为主的方法,在讲授理论的同时,更强调学生的翻译实践,诸如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使学生基本掌握汉语和日语的各种句子成分,语态及常用句式的翻译规律及常用体裁的文章的翻译方法。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可分为四部分:汉语词语和谚语的翻译;一般翻译技巧比如加译、减译等;被动句、使役句等常用句式的翻译;不同文体的文章翻译等。重点是一般翻译技巧和各种句型的翻译。从知识结构上看,可分为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重点。讲授的顺序是先讲理论,后进行实践,但理论与实践不可分的,讲理论部分时不能孤立地讲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 教材: 苏琦(2008)《汉日翻译教程》商务印书馆 周明(1994)《日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梁传宝,高宁(2001)《新编日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宋协毅(2008)《新编汉日日汉同声传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谭载喜(2012)《翻译与翻译研究概论——认知·视角·课题》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陈岩(1990)《新编日译汉教程》(第二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教学安排: 本课程努力突破原有课程学习的局限性,综合汉译日、日译汉笔译、口译等课程内在的知识体系,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在实际教学中,按照分阶段教学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实现各阶段教学针对性与课程整体设计的系统性项结合。具体内容汇总如下: 课时安排

建筑学硕士考研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

建筑学硕士考研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 [488]中外建筑史 一.考试要求 1. 外国建筑史部分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外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欧美建筑发展的历史背景,各时期主要建筑师的理论,主要作品和建筑美学的基本观点和当代西方主要建筑流派的基本理论和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的艺术特色。考生还应具备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中国建筑史部分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认识中国建筑体系的独特传统和历史局限,了解中国建筑的自然地理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认识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平面构成、构架体系、造型特征、构件做法和细部装饰的基本形态和具体形制,掌握中国建筑的主要术语;了解中国原始建筑、奴隶社会建筑、封建社会建筑和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脉络;认识中国封建社会宫殿、坛庙、陵墓和宗教建筑的类型特点、构成形制及其典型实例;认识各地区、各民族乡土建筑的类别、特点及其比较分析,了解传统园林建筑的主要类别、构成要素、造园思想和设计手法;概略了解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概况、基本特点,了解近代中国建筑的基本类型和风格面貌,了解中国近代建筑师的活动概况和创作思想;考生还应具备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够徒手绘制与中国建筑史有关的图形。 二. 考试内容 1. 外国建筑史部分 古代建筑部分 ①奴隶制社会建筑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特征 ②中世纪拜占庭建筑与哥特建筑的结构与空间特色 ③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主要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主要建筑师的美学主张 ④意大利巴洛克建筑的艺术特色 ⑤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形成的基本链条和主要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近现代建筑部分 ①三座铁建筑的建筑意义 ②新建筑运动诸流派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③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主要建筑理论 ④格罗皮乌斯建筑理论与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⑤勒o柯布西埃建筑理论与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⑥密斯o凡o德o罗建筑理论与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⑦赖特建筑理论与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⑧二战后西方诸多建筑思潮概述 当代西方建筑思潮 ①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背景,主要理论,美学倾向,代表人物与作品分析 ②解构主义建筑的哲学背景,主要理论,代表人物与作品分析 2. 中国建筑史部分 古代建筑史部分 第一章:平面布局

最新考研政治考研大纲范文

最新考研政治考研大纲范文 Ⅰ.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 多项选择题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 分析题50分 Ⅳ.考查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鲜明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崇高的社会理想。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世界的物质性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存在形式。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遴选和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国家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新形势,切实推动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根据国家和吉林省有关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要求和规定,结合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明确标准,严格程序,公平公正,宁缺勿滥”的原则。在遴选过程中,以学术能力为标,师德师风为本,坚持以科研水平及成果为标准的同时,重视对教学工作及培养能力的科学评价。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三条学术型指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熟悉国家有关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为人师表,身心健康,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履行导师职责,每年保证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校内指导硕士研究生。 2.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年龄不超过57(男)或52(女)周岁。对是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带头人或有重大贡献的,经校学位委员会同意,条件可适当放宽。 3.曾担任过研究生课程教学或系统讲授过本学科、本专业

的本科生基础课或主干课,并能够讲授本学科、本专业的研究生课程。 4.有明确且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具有较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有充足的科研经费。掌握本学科的前沿领域及发展趋势。近五年取得较丰富的科研成果,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发表重要期刊论文3篇或CSSCI以上论文5篇(第一署名); (2)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 5.主持国家级项目(文科:国家社科项目;理科:科技部项目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者,对本条第4款不作要求。 6.对于导师严重短缺的学科专业,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研究同意,条件可适当放宽。 第四条专业学位指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熟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性质和培养目标,为人师表,身心健康,能较好地履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职责。每年保证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校内指导硕士研究生。 2.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或科研成果突出、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年龄不超过57(男)或52(女)周岁。 3.掌握本专业学位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专业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解决所属专业学位领域实际问题

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及题型分布

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基础课程考试大纲及题型分布题型分布 一、选择题:(40道题,每题2分,共80分) 操作系统:16道题 数据结构:12道题 组成原理:12道题 二、综合问答题:(7道题,平均10分,共70分) 操作系统:3道题(共28分) 数据结构:2道题(共21分) 组成原理:2道题(共21分) 考试大纲 操作系统 【考查目标】 1. 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功能,理解操作系统的整体运行。 2. 掌握操作系统进程、内存、文件和I/O管理的策略、算法、机制以及互相关系。 3. 能够运用所学的操作系统原理、方法与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利用C或C++等高级语言描述相关算法。 一、操作系统概述 (一)操作系统的概念、特征、功能和提供的服务 (二)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 (三)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 1. 内核态与用户态 2. 中断、异常 3. 系统调用 (四)操作系统的结构 二、进程管理 (一)进程与线程 1. 进程概念 2. 进程的状态与转换 3. 进程控制和组织

进程控制块;调度队列和调度器;进程的创建和终止。 4.线程概念与多线程模型 (二)CPU调度 1. 调度的基本概念 2. 调度时机、切换与过程 3. 调度的基本准则 4. 调度方式 5. 典型调度算法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短作业(短进程、短线程)优先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优先级调度算法;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 (三)同步与互斥 1. 进程同步和临界区的基本概念 2. 信号量 3. 使用信号量描述和解决经典同步问题 (四)死锁 1. 死锁的概念 2. 死锁处理策略 3. 死锁预防 4. 死锁避免 系统安全状态;银行家算法。 5. 死锁检测和解除 三、内存管理 (一)内存管理基础 1. 内存管理概念 程序装入与链接;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空间;内存保护。 2. 连续分配管理方式 3. 非连续分配管理方式 分页管理方式;分段管理方式;段页式管理方式。 (二)虚拟内存管理 1. 虚拟内存基本概念 2. 请求分页管理方式 3. 页面置换算法 最佳置换算法(OPT);先进先出置换算法(FIFO);最近最少使用置换算法(LRU)。 4. 页面分配策略 5. 工作集 6. 抖动 四、文件管理 (一)文件系统基础 1. 文件概念 2. 文件的逻辑结构 顺序文件;索引文件;索引顺序文件。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差不多知识、差不多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差不多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差不多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总分值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总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差不多原理概论约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题1分〕 多项选择题34分〔17小题,每题2分〕 分析题50分

2012考研政治大纲

2012考研政治大纲 目录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1) 1、考试性质…………………………………………………………………(l) 2、考试学科范围……………………………………………………………(l) 3、评价目标…………………………………………………………………(l) 4、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 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 (2)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上义理论体系概论 (3)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5) 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6)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1、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生人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思想政治理论科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2、考试的学科范围 考试的字科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3、评价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科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沦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6)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4、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8 %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约16 % 多项选择题约34 % 分析题约50 % 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

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专业课考试大纲【模板】

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专业课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材料物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考试要求: 本课程要求掌握材料结构-功能-性质的相互关系,掌握材料物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了解材料物理的固体结构基础理论、基本检测方法及其原理、材料的导电理论、半导体材料的几大物理特性及其应用,以及材料各性能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变化规律。 二、考试内容: 1.固体结构基础 (1)掌握凝聚态材料基本结构与物理性质。如七大晶系、晶面间距、致密度、面密度等基本晶体结构参数。 (2)掌握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和极化键的特点,及相关晶体材料的特性,会灵活分析。 (3)掌握晶体、非晶体、准晶体、液晶的结构特征和对称性、力学性质,他们之间的异同点。 (4)掌握从衍射法和图像法分析材料结构特点的方法及原理。 2.材料的导电物理 (1)掌握导电物理涉及到的三种基本理论的演变以及特点和作用。 (2)掌握一些基本导电物理的参数意义,包括载流子的概念、能带理论的概念,会用能带理论来分析典型金属材料的导电行为。 (3)掌握材料物理的一些导电特性的原理及其应用,如P-N结、余辉效应、LED、激光半导体、光伏特性等。 (4)掌握材料之间的接触理论,理解TiO2光分解水的基本原理,以及 N\P型半导体与金属的接触。

(5)掌握超导体的基本历史、概念和特征,如完全导电性、完全抗磁性、三大性能指标等。 3. 电介质物理 (1)掌握电介质物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包括介质的极化、介质的损耗、介电强度等参数的物理概念及其与物质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 (2)掌握介质损耗和频率、温度的关系;掌握介质在电场中的破坏和介电强度的概念,了解击穿的类型(包括热击穿、电击穿、局部放电击穿插)及其理论基础. 三、参考书目 《材料物理》第一、二、五、六章,王国梅等编著,武汉:XX大学出版社,2004。

考研政治大纲(完整版本)

考研政治大纲(完整版本)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对比分析 一、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试的学科范围 考试的学科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世界经济与政治。 Ⅲ.评价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Ⅳ.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

2020年考研专业课计算机大纲详解:操作系统

2020年考研专业课计算机大纲详解:操作系统 一、操作系统考查目标 今天我们来解析一下计算统考大纲操作系统部分的知识点。操作 系统的研发水平很能够体现计算机软件发展的水平,所以操作系统是 计算机课程体系里很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原理课程。在考研大纲里,操作系统占了35分,次于数据结构和组成原理,但高于计算机网络。总的来说,操作系统实际上是四门考察课程里最简单的。除了PV 操作这个大难点,基本没有其它特别难的原理或复杂的算法。重要的 是区分清楚各个不同的算法,不要混淆。 复习参考书推荐国内操作系统最经典的教材,西电汤子瀛版的 《操作系统》。很多高校都在使用这本书做操作系统课程的教材或者 课内参考书,计算机考研统考大纲也和这本书的目录比较一致,建议 大家复习时采用。 操作系统在大纲中的考查目标是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 原理和基本功能,理解操作系统的整体运行过程;掌握操作系统进程、 内存、文件和I/O管理策略、算法、机制以及相互关系;能够使用所学 的操作系统原理、方法与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利用C语言 描述相关算法。这些同2020年大纲没有任何变化,考纲要求考生能够 对操作系统主要组成部分有较为透彻的理解并且具有一定的编程水平,主要考察考生能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体现考纲越来越重视 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二、操作系统考点解析 操作系统概述这个章出现大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选择题中常出 现的点主要是这些:操作系统的定义,引入单道批处理系统、多道批 处理、分时系统、实时系统的原因,这些不同阶段的操作系统的特征 如何,相互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操作 系统的运行环境。

《(日语)笔译基础1》课程教学大纲

《(日语)笔译基础1》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210102 【课程名称】(日语)笔译基础1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日语高级翻译专业本科三年级 【学时学分】考试课程,周学时2课时,共34学时,2学分。 【课程性质和目的】 (日语)笔译基础1是日语高级翻译专业的必修课程,开设在第五学期。 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日译汉的基本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日译汉翻译能力。让学生在了解基本翻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通过对日汉两种语言、两种文化进行对比,使学生掌握日语和汉语在语言表达习惯上的差异,基本掌握日语各种句子成分、语态及常用句式的汉译规律,并基本掌握不同体裁文本汉译时的翻译标准及翻译策略,培养学生扎实熟练的翻译基本功。 【课程教学环节】 本课程着重讲解日译汉的基本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和方法,并借助模拟演练等翻译实践。教学环节由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内容讲评、课后作业、作业检测、集体评议等环节组成。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对教师的要求: 系统讲解翻译理论知识时,可以根据学生在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针对性的部分,适当补充实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的理解;教师除讲授理论、方法和技巧外,还应在讲评学生作业时,对学生所采用的各种不同译法进行整理、分祈、比较,帮助学生总结翻译经验,提高翻译水平;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步骤,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教材的多样性,教法的灵活性;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了解基本翻译理论的同时,能够扎实掌握并灵活运用日译汉的基本翻译技巧和方法;了解日汉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差异,掌握日语和汉语在语言表达习惯上的差异;能够根据文本类型基本确定翻译标准及相应的翻译技巧,借助工具书把难度与专业程度相当的日语文章翻译成汉语,要求原文理解正确,译文自然达意。速度约为半小时300字左右。

陕西科技大学 考研专业课考试大纲

陕西科技大学考研专业课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作为考研学子备考复习的方向指南,每年都备受关注,尤其是当年最新考试大纲。建议各位考生朋友,在借助往年考试大纲进行复习时,及时关注最新考试大纲,以便积极应对其中的变化与调整。帮大家整理各高校考研专业课考试大纲,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 陕西科技大学2016年硕士入学考试考试大纲公布,具体请到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查看。以下为考试大纲科目,请参考。 轻工与能源学院:《工程热力学》、《化工原理》、《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印刷工程》、《有机化学》、《植物纤维化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有机与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 资源与环境学院:《轻工技术基础理论》、《皮革分析与检测》、《制革工艺学》、《轻工技术基础理论》、《染整化学及工艺学》、《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工程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监测》、《环境生物学》、《生物化学》、《高等数学》、《纺织材料学》、《纤维化学与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服装材料学》、《美学原理》、《服装服饰产品设计与工艺》、《服装与服饰产品分析检验》、《服装及服饰产品造型设计》、《无机与分析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化学反应工程》、《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工)、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811微生物学、812食品工艺学、854食品化学、861生物工艺原理、863食品分析、901药理学、856药物化学、908药剂学、910药物分析学、803生物化学、613天然药物化学 机电工程学院:873《过程设备设计》、337《工业设计工程》、815《机械设计》、820《材料力学》、84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848《材料成型基础》、864《工程材料》、865《控制工程基础》、866《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872《工程热力学基础》、877《工业设计基础》、883《产品设计》、893《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896《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960《工业设计综合》、951《化工原理B》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参考书目:610有机化学(理)、801有机化学(工)、802化工原理、804物理化学、805无机与分析化学、806高分子化学、862化学反应工程 管理学院:《826西方经济学》、《827企业管理》、《830财务管理学》、《832管理学》、《906财务会计学》、《912旅游经济学》、《913技术经济学》、《431金融学综合》、《936 货币银行学》 设计与艺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理学院:801《有机化学(工)》、814《离散数学》、819《电子技术》、821《信号与系统》、826《西方经济学》、902《数据结构》、938《半导体物理》、939《光学》、941《数值计算方法》、942《常微分方程》、943《运筹学》、944《密码学》、945《C++程序设计》、946《普通物理》、947《固体物理学》、948《太阳能技术与储能》、949《材料科学基础》

日语笔译教学大纲

《日语笔译》(商务方向)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1、课程编码:0504122010 2、开课单位:外语学院 3、适用专业:应用日语 4、开课时间:第四学期 5、学时:32学时 6、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7、考核方式:考试 二、课程性质、任务与基本要求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日语笔译这门课程是日语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目的是要通过翻译基本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大量翻译实践的训练,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翻译的各种技巧,同时将所学的日语知识融会贯通,熟悉各种文体不同的语言特点。并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了解汉日两种语言在词语、语法和文化背景方面的异同,尤其是在商务领域的差异,了解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和翻译方法,培养学生跨文化的概括性对比能力和准确完整的信息转换意识和能力。进一步达到运用中日两种语言进行各种翻译的目的。 2、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能准确理解原文,基本没有误译,汉语表达清楚、通顺,具有一定的文采,并对原文所涉及的日本社会、背景、各种常识有一定了解;同时要求学生在提高外语水平的同时,要努力提高母语水平,要注意培养记忆力、理解力、表达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尽量拓展知识面。并在掌握笔译技巧的同时加强对商务领域用语的熟悉程度,以达到提高自身日语应用能力的目的。 3、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的建议 本课程以商务方向的日汉笔译实践为主,适当地教授一些笔译理论知识。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才能出色地完成笔译实践工作。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方针,以实践为主在实践训练中适当、适时地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着重训练日语和汉语在互译中的不规则变换方法,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所学习的日语知识,同时提高运用母语的熟巧技能。 4.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掌握:掌握日译汉笔译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了解:了解商务日语的基本表达方式,并对日本的企业文化等有初步认识,为以后进入日资企业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1.経済の基本的仕組み 教学内容:讲解经济行为的基本组成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经济行为的构成,掌握其日语说法,并能熟练应用于笔译过程中。 2.経済成長 教学内容:对经济成长的相关翻译练习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经济成长相关文章的翻译,掌握相关专业词汇,对经济活动有初步了解。 3.グローバル化時代の中国経済 教学内容: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中国经济概况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中国经济概况,并掌握其相关日语表达。 4.社会保障 教学内容:社会保障相关知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对社会保障相关规定有初步了解,并掌握其日语表达。 四、教学课时安排与分配 日语笔译课程开课时间为第四学期,每周两学时,共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6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 理论教学课时分配表

2018考研政治大纲

2018考研政治大纲

2018年考研政治大纲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 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意义。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矛盾分析方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 (三)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认识与实践 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与基本形式。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能动反映论的基本特点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价值及其特征。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3.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自由与必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官方发布word版)

201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201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 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 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 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1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16 分( 16 小题,每小题 1 分) 多项选择题 34 分( 17 小题,每小题 2 分) 分析题 50 分 Ⅳ.考查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鲜明 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崇高的社会理想。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32410B 课程英文名称: Japanese-dinese Trang lation 所属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适用专业:日语语言文学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 72 授课对象:日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开课学期:第五、六学期 大纲执笔人:潘贵民 一、编写说明 该课程是专业课程,其教学大纲以《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而编写, 作为日语专业三年级一、二学期学生的教学依据,适用于日语本科专业学生的教 学要求。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为日语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而设置。通过两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达 到在掌握基本的日语语言文字、语法、词汇、文学、社会文化等日语基础知识的 基础上,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初步运用的目的,为其进入社会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 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要求学生在学期结束时掌握初步的翻译技巧,200句左右的日语常用语句,能进行熟练的文字翻译和口头翻译,能速记内容要点,并要求能准确理解原文,基本没有误译,汉语表达清楚、通顺,并具有一定的文 采,达到能熟练应对一般翻译的水平。 三、教学主要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以下划线或*等方式注明重 点、难点) 本课程为日语专业本科学生第五、六学期而设置。将学习翻译的标准和基本要领,以及常见的句型和各语体的文章的翻译;采用课外练习和课堂讲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尝试训练现场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章总论(8学时) 一、什么是翻译 二、为什么要开设日汉翻译课程 三、中国外译汉简史 四、近代翻译家论翻译标准 五、关于直译与意译的争论

六、如何学好日译汉及初学者常犯的毛病 (一)不断提高日语水平——理解方面常见错误 (二)提高中文水平 (三)善于使用工具书 七、翻译文章的具体步骤 第二章句子的译法(14学时)第一节移位法——单句的翻译 (一)主语的移位 (二)客语的移位 (三)用修——补语的移位 第二节拆句法——复句的翻译 (一)长连体修饰句的拆译 (二)长连用修饰句的译法 (三)长并列句及复杂句的译法 第三节加译与减译 (一)加译 (二)减译 第四节改变成分法 第五节合并句子法 第六节语言凝练法(浓缩法) 1、目的 2、什么是凝练法 3、如何凝练 第三章词的译法(14学时) 第一节翻译中修辞的必要性 第二节选词的方法 (一)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二)注意作者的立场 (三)选词要符合环境、气氛 (四)选词应注意文章体裁 (五)注意语言的时代性 第三节词语的具体化与概括化 第四节词语的反译法

日文翻译

第89到94页的翻译 那么,回到英国发电炉接纳主体的问题上来,根据核能研发的撤退,承诺主体的候补者为,电源开发和电力系统民间公司二者选其一,或者将两者的折中结合起来。围绕这一问题,从1957年七月到八月期间,政界,官员们以及财界都卷入其中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核能开发委员会以电力为主,电力开发为辅,作为共同事业而进行疏通,以此作为开始,但是却遭到了主张国家管理核能开发的政界,官界一部分人的强烈反对。民营论的旗手正力松太郎即科学技术厅长官(核能委员长)国管论的旗手是河野一郎即经济企划厅长官(二人都属于自由民主党鸠山派)正力和野通过直接的以及第三人介入的方式再三进行交涉,这被新闻界称作“正力河野论争”。这一论争一直持续到八月末才进行了调停,叫做“关于实用发电炉的接纳主体”的内阁会议于九月三日成立。这一会议的重点是官民合同的“核能发电股份公司”设立,以政府(电源开发)20%,民间80%(以电力为主的九个公司40%,其他公司40%)的出资比率来看很明显民营论获得了实质的胜利。 在这里,到今天为止日本核能开发利用基本的推进和构造固定下来了。日本核能的开发在科学技术厅的保护伞下,以特殊法人为中心而开始,根据电力业界决定以商业用核能发电事业的确立为方向开始运作,开发体制开始急速向二元化道路迈进。1957年末形成了分业体制,电力,通产联合为商业发电用的核能炉有关的业务,科学技术厅组以及其他一切的业务这样的形式,其中科学技术厅组以压倒性优

势占据优越地位,电力,通产联合在那之后通过扩大商业用核能发电系统有关的业务得到了壮大。 另外,以前面所述1956年一月的正力核能委员长的商业炉早期引入的发言为契机,主要的电力公司和制造的密切关系为基础,进行了与核能有关的调查研究。举个例子,关西电力公司于1956年四月组织了核能发电委员会(简称APT),以此开始了概念设计演习。采用炉型的顺序为第一阶段采用改良型炉GGR(电源输出功率150000kW)和加压水型轻水炉PWR(电源输出功率134000kW),第二阶段采用沸腾水型轻水炉BWR(电源输出功率180000kW),第三阶段采用重型水炉HWR(电源输出功率为200000kW),第四阶段采用有机材减速冷却型炉(电源输出功率为200000kW)。而且关西电力公司于1957年九月设置了作为本店机构的核能部。 一方面,东京电力公司在1955年11于总经理办公室新设立了核能发电课题,而且在1956年和东芝,日立这两个公司合作成立了东京核能发电合作研究会。根据东京和东芝作为第一部会,东电和日立公司作为第二部会而划分,各自实施各自的概念设计演习。采用炉型的顺序为第一阶段为沸腾水型轻水炉BWR(电源输出功率为125000kW)和加压水型轻水炉PWR(电源输出功率为135000kW),第二阶段为改良型炉GGR(电源输出功率250000kW)。而且,进入第三阶段后着手展开对大规模实用型轻水炉的综合调查。 在这里引人注目的是电力公司最初就想到了引进技术的路线。而且仅从概念设计演习的对象机种来看,早在50年代后半叶,东京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