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2009年君政学者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化学学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定位与目标为了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培养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基础学科领域拔尖人才,经教育部批准,兰州大学从年开始实施“化学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为保证该计划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化学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的办学宗旨是因材施教,强化精英意识,营造良好的育人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激励学生努力向上,为具有良好潜力的优秀学生提供特殊的学习和成长条件,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化学专业理论知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学生接触化学专业领域前沿研究成果和参与化学前沿研究搭建平台,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化学专业的领军人才。
二、基本要求入选本培养计划的学生,应对化学学科和科学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基础知识扎实、创新愿望强烈、心理素质良好、培养潜能突出,有望成长为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行列。
通过个性化培养,积极开展教案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让学生有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参加科学研究项目训练,培养科研兴趣,从而培养出具有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开阔的视野、毕业后跻身国际一流科学领域科研队伍,并成长为化学专业领域的领军人才。
三、培养方式新生进校后,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笔试和面试进行选拔。
聘请学术造诣深厚、具有国际视野的相关学科知名专家学者担任选拔小组成员。
由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牵头,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博士生导师等组成专业指导小组和课程教案小组,负责学生的培养工作。
“化学学科拔尖学生”的学制、学分、学时和培养措施:.学制一般为四年,学生完成培养计划后可申请提前毕业,最短不少于年。
.总学分不少于学分,其中科研创新实践学分,总学时不少于学时。
.培养措施()配备导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培养从入学开始确定导师小组,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及人格培养等进行指导;从第二学年开始,根据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的结果,为学生确定专业导师。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兰州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设置于2003年(当时隶属于兰州医学院),同年开始本科专业的招生,后停止招生。
基于学生学习心理学的需求,教育学院在心理学课程教学基础上于2004年起面向全校本科学生设立了应用心理学双学位辅修专业。
经过多年的专业发展,学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专业师资队伍不断扩大,目前已形成一支年龄、职称与学历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研究团队。
鉴于心理学对提高全民素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的重大意义,为满足社会对心理学人才的需求,我校将立足西部,以学校两个附属医院为依托,突出医学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将我校心理学学科建设成为西部一流、学科特色优势明显的心理学科研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兼具宽广的国际视野与浓郁本土情怀的复合型心理学专门人才。
具体而言,要求具备系统的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熟练的心理学实践技能,以及科学的心理学研究素养。
能够从事基础研究、心理学教学、个体和团体心理咨询与辅导、人才选拔与测评,以及能在企事业单位、市场调查、社区服务、司法和体育运动等领域工作的专门人才。
同时能为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生源。
三、专业要求1.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心理学的研究设计和实施方法,掌握本专业常用的数据分析技术,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具备在教育、企事业部门从事社会服务性的心理学工作技能。
2.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具有撰写研究论文,以及参与学术交流等方面的能力,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语和计算机等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达到规定的等级水平。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具有一定的审美知识和能力。
兰州大学“君政基金”科研见习进修项目实施细则

兰州大学“君政基金”科研见习进修项目实施细则(修订) 为纪念李政道教授夫人秦惠君女士,李政道教授及其家属和朋友私人捐赠设立“秦惠君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英文为Hui-Chun Chin and Tsung-Dao Lee Chines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Endowment(CURE),以下简称“君政基金”)。
此基金由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委员会代为管理,宗旨为支持我校(同时支持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新竹清华大学)优秀本科生,使他们获得基础研究领域研究工作的训练和经验。
为加强我校本科生“君政基金”科研见习进修项目管理,根据“秦惠君与李政道基金”章程,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在“君政基金”管理委员会(下文简称“管委会”)下设立办公室,挂靠学生处,由学生处处长任主任,副处长任副主任,负责日常管理。
第二条学校设立由7或9名教授组成的“君政基金”评选委员会(下文简称“评委会”),由管委会任命,任期两年,可以连任。
第三条“君政基金”资助对象为大学二、三年级(五年制医学专业为三、四年级)优秀本科生,每年资助45人。
第四条申报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对科学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科研实践能力;学习勤奋刻苦,成绩全部合格,当年综合测评在班级前30%(当年获校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奖励者可放宽到50%);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第五条申报者必须联系一名具有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为其提供科研指导。
第六条鼓励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见习进修,即鼓励学生跨学院联系指导教师(下文简称“导师”)。
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项目在每年立项资助项目中原则上不少于三分之一,申请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项目在导师所在学院申报。
同时鼓励女生申报,每年立项资助项目中女生为课题负责人的比例不低于50%。
第七条为了全体学生的公平,为了保证申报学生有充分的精力开展“君政基金”科研见习,反对一稿多投和一人同时参与多个项目,即同时申报了其它本科生科研计划如“创新创业”、“之德基金”、“本科质量工程”、“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项目和成员均不能申报“君政基金”。
兰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农村订单定向人才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农村订单定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临床医学专业自1933年开办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2004年兰州医学院整体倂入兰州大学后,本专业依托兰州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平台优势,继续贯彻“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注重素质、激励创新”的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型、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医学基础人才。
根据国家《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的要求,我校从2010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农村订单定向)的学生。
2012年我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获批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
承担本专业主要教学任务的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共设有60个研究所/教研室,762人具有高级职称。
其中,教授94人、副教授252人;博士生导师46人、硕士生导师246人;主任医师201人、副主任医师374人。
158人具有博士学位,781人具有硕士学位。
具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骨科、神经外科、消化内科和重症医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中西医结合)、甘肃省临床医学中心10个(甘肃省泌尿系疾病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眼科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心血管医院、甘肃男科医院、甘肃省消化疾病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辅助生殖医学中心、甘肃省眼科复明中心、甘肃省糖尿病咨询中心、甘肃省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甘肃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甘肃省卫生厅重点学科25个(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眼科、心电生理介入专业、辅助生殖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血液病专业、内分泌专业、传染病专业、呼吸专业、药剂专业、胃肠内科、普通外科专业、小儿外科、危重病学专业、妇科肿瘤专业、小儿内科、皮肤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糖尿病专业、急救医学科、麻醉手术科、肾病科)、甘肃省重点实验室5个(甘肃省消化系肿瘤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泌尿系疾病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骨关节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胃肠病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教育厅重点学科2个(外科学、内科学)、国家级培训基地16个(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全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基地、卫生部腹膜透析中心、中华医师学会外科分会腹腔内镜诊疗技术培训中心、中华医师学会外科分会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中心、卫生部普外内镜诊疗技术基地、卫生部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耳鼻咽喉科内镜诊疗技术基地、卫生部初级创伤培训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卫生部专科医师外科学培训基地、卫生部专科医师急诊医学培训基地、“走进西部”万名县级医院医师培训项目基地)。
君政名单

33 罗冠群 男 34 王宇钒 女 35 陈虹宇 女 36 王子夏 女 37 莫婉娟 女 38 魏晴晴 女 39 黄之玞 男 40 徐 41 王 璐 女 勃 女
42 袁蔚然 女 43 李雪瑶 女 44 徐家熠 女 45 乔 萌 女
州大学第十五届“君政基金”拟立项资助学生名单
课题名称 敦煌莫高窟空气微生物与壁画微生物关系的探究 青藏公路沿线丛枝菌根真菌与土壤团聚体的相互关系研究 钯(Pd)-催化的烯烃与富电子烯丙胺类化合物的氧化偶联反应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激素治疗低依从性原因分析和健康教育干预 脊髓背角AMPA受体特异性参与慢性炎性疼痛的诱发和早期维持 西北地区高效木质素降解菌的筛选以及最适培育环境探究 二甲双胍和维生素D3体外协同抗MCF7乳腺癌细胞的作用研究 对于构筑Gelsemine片段的合成研究 银系根充糊剂的抗菌性能的研究与制备 兼具固体发光与导电性能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研究探索 一类新型的抗菌肽靶向前体药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纹党参多糖提取纯化工艺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 肾透析用药Paricalcitol的新合成工艺研究 利用C语言程式研究黑腹果蝇的向靶运动 成人离体前磨牙解剖形态测量观察 黑果枸杞种质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 仿生六足横行机器人的探讨与研制 静电法制备 Fe 2 O 3 / SnO 2 复合纳米纤维及其气体传感特性研究 聚变堆第一壁材料中D的沉积行为研究 面向视障者的化学信息无障碍关键问题研究 超导微波谐振器电磁结构的非线性耦合分析及应用 直流情况下基于有源设备的伪装和隐形的设计和实现 用表面改性膨润土吸附、分离钌和放射性元素锝的研究 中低能区重离子在微孔膜中的散射效应与导向效应竞争关系的研究 实现无标记生物传感检测的新型微环型谐振腔结构设计 润湿角对纳米冰颗粒熔点变化的影响 高寒草原区道路景观生态影响研究——以G213甘南藏族自治州段为例 新生代流动穆斯林城市适应研究 天然加筋材料与壁画地仗层收缩性质的研究 含固率对餐厨垃圾发酵产乳酸及光学纯度的影响研究 马衔山南缘断裂构造特征及新活动研究 备注
兰州大学本科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本科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文教学)一、专业简介临床医学专业自1933年开办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2004年兰州医学院整体并入兰州大学后,本专业依托兰州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平台优势,继续贯彻“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注重素质、激励创新”的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型、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医学基础人才。
2012年我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获批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
承担本专业主要教学任务的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共设有60个研究所、教研室,762人具有高级职称。
其中,教授94人、副教授252人;博士生导师46人、硕士生导师246人;主任医师201人、副主任医师374人。
158人具有博士学位,781人具有硕士学位。
具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骨科、神经外科、消化内科和重症医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中西医结合)、甘肃省临床医学中心10个(甘肃省泌尿系疾病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眼科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心血管医院、甘肃男科医院、甘肃省消化疾病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辅助生殖医学中心、甘肃省眼科复明中心、甘肃省糖尿病咨询中心、甘肃省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甘肃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甘肃省卫生厅重点学科25个(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眼科、心电生理介入专业、辅助生殖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血液病专业、内分泌专业、传染病专业、呼吸专业、药剂专业、胃肠内科、普通外科专业、小儿外科、危重病学专业、妇科肿瘤专业、小儿内科、皮肤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糖尿病专业、急救医学科、麻醉手术科、肾病科)、甘肃省重点实验室5个(甘肃省消化系肿瘤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泌尿系疾病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骨关节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胃肠病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教育厅重点学科2个(外科学、内科学)、国家级培训基地16个(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全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基地、卫生部腹膜透析中心、中华医师学会外科分会腹腔内镜诊疗技术培训中心、中华医师学会外科分会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中心、卫生部普外内镜诊疗技术基地、卫生部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耳鼻咽喉科内镜诊疗技术基地、卫生部初级创伤培训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卫生部专科医师外科学培训基地、卫生部专科医师急诊医学培训基地、“走进西部”万名县级医院医师培训项目基地)。
兰州大学简介

著百年风雨见世纪辉煌兰州大学简介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位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
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
1953年被确立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
1996年首批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国家在“九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高校。
2001年,进入“985工程”建设行列,教育部与甘肃省政府签订省部重点共建协议,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支持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高校之一。
2004年11月18日,兰州医学院并入兰州大学,学校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兰州大学校园面积3828亩,有盘旋路校区、榆中校区、医学校区、一分部、二分部、草业学院、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等8个校区,有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口腔医院、校医院4所直属医院。
盘旋路校区面积684亩,地处市区繁华地带,功能以科研、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主;榆中校区于2001年9月投入使用,面积2353亩,距市区42公里,处于规划中的甘肃大学城和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中心地带,陇海铁路和巉兰高速公路都从旁边经过,交通便利,环境清新,其功能以本科生教育为主、以部分专业科研和研究生培养为补充。
医学校区面积583亩(包括第一医院、第二医院),与盘旋路校区毗邻,目前主要功能是医学教育。
学校还建有分析测试中心、通信网络中心(同时也是甘肃省网络中心)、计算中心、医学实验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
图书馆面积63495多平方米,藏书240万册,年订购中外文期刊4000多种,有音像资料和电子出版物2000余种。
榆中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36480平方米。
学校固定资产总值14.5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亿元。
学校大学科技园于2002年启动建设,在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方面初见成效,已于2004年9月顺利通过科技部和教育部的评估验收。
兰州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之一,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7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二〇一七年十二月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7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一、学院本科教学基本情况(一)专业设置情况学院有历史学(含历史学基地班)、世界历史(世界史)、博物馆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民族学四个本科专业。
2012年起历史学类专业新生入学后第一年统一学习历史学类基础课和公共课,二年级时学生依照自己的志愿选择专业,2017年7月完成了2016级学生专业分流。
1、历史学基地班(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少而精的史学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培养突出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强素质的特点,毕业生的绝大部分为研究生生源,也适宜从事教学、科研、文化交流、行政管理等工作。
基地班采取导师制,加强对学生学习和科研创新的指导。
毕业生基本为研究生后备军。
2.历史学类(含历史学、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3个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历史学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史学人才和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考古学通论、历史文选、史学概论等。
3.民族学:作为一门理论实践的学科,以田野调查方法为基石,着眼于学科发展的新态势,顺应社会人才需求的新趋向,立足于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注重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
主要课程:民族学通论、民族社会学概论、中国历史与文化、世界文明史、中国民族志、世界民族志、民族学研究方法、宗教学概论。
(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1.历史学基地班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能力”的培养原则,学生为历史学研究生的后备军,主要学习历史学基本理论和系统知识,同时接受其他学科思维训练,努力造就一批适应新时期中国史学发展需要,具有深厚专业基础和较高理论素养,初步掌握科研方法、视野开阔、热爱专业,毕业后进一步深造,能够胜任教学科研工作的历史学专门人才。
2.历史学专业主要为与教学、科研、编辑出版、图书情报、行政、外事、媒体以及文化建设等相关社会各领域,培养所需的高水平历史文化专业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
学院
姓名
1
新闻与传播学院
Hale Waihona Puke 白亭2法学院拜缇
3
管理学院
陈俊喜
4
历史文化学院
陈士银
5
第一临床医学院
窦香君
6
资源环境学院
耿莎莎
7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何亚星
8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侯小凯
9
数学与统计学院
胡楠
10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黄发朋
11
哲学社会学院
姜晓宁
12
管理学院
焦静茹
13
生命科学学院
王刚
28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王娜
29
化学化工学院
王荣
30
历史文化学院
王慧婷
31
生命科学学院
王宇涛
32
药学院
薛颖娜
33
化学化工学院
杨登涛
34
资源环境学院
杨文涛
35
大气科学学院
叶浩
36
资源环境学院
俞凯峰
37
药学院
张潜
38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清
39
历史文化学院
张翔
40
资源环境学院
张清寰
41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金雪尧
14
第二临床医学院
李伦
15
第二临床医学院
李宁荫
16
生命科学学院
李文婧
17
政治与行政学院
李晓莉
18
经济学院
李馨璇
19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刘骜
20
化学化工学院
刘佳
21
哲学社会学院
刘佳
22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陆真国
23
外国语学院
苗志娟
24
文学院
宁瑶瑶
25
化学化工学院
庞超然
26
第二临床医学院
孙甜甜
27
生命科学学院
郑云美
42
大气科学学院
周倩
43
法学院
朱佳林
44
化学化工学院
朱思颖
45
土木工程与科学学院
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