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账面价值名词解释

账面价值名词解释

账面价值名词解释
账面价值是指企业或个人所拥有的资产在会计报表中所列示的价值。

具体来说,账面价值包括企业或个人所拥有的资产减去其对应的负债和递延收益后所得到的余额。

在会计中,账面价值常常用于表示某一资产的实际价值,如固定资产、存货、无形资产等。

因为会计报表并不反映某些资产的真实价值,如市场价值、未来收益等,因此账面价值并不一定等同于市场价值或实际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账面价值并不一定反映企业或个人所拥有资产的真实价值,而只是其在会计报表中所列示的价值。

因此,在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时,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市场情况、未来收益等,而不仅仅依靠账面价值。

- 1 -。

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

二、资产的计税基础第一节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在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其计税基础一般为取得成本。

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在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是指其成本扣除按照税法规定已在以前期间税前扣除的累计折旧额或累计摊销额后的金额。

【小新点】一般思路初始确认计税基础 =取得成本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计税基础 =成本 -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金额【提示】企业应当按照适用的税收法规规定计算确定资产的计税基础。

(一)固定资产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一般: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取得成本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账面价值= 成本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税基础= 成本 -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累计折旧【提示】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不同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1. 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产生的差异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而折旧年限是由企业按照固定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估计确定的税法一般会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除某些按照规定可以加速折旧的情况外,基本上可以税前扣除的是按照直线法计提的折旧;另外,税法一般规定每一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税法计算计税基础时,所计提的减值准备在计提当期不允许税前扣除2. 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会计计算账面价值时,扣除减值准备的差异【例 13-1】税法规定类似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的折旧可予税前扣除,该企业在计税时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 0。

2 × 17年 12月 31日,企业估计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 2 200 000元。

【答案】2 × 17年 12月 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3 000 000 - 300 000 × 2 = 2 400 000 (元 ),可收回金额为 2 200 000 元,应当计提 200 000 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中级会计实务 第14章 所得税(历年考点分析)

中级会计实务 第14章 所得税(历年考点分析)

第十四章所得税建议考生,以题带点的方式掌握本章内容。

就本章内容而言重点属于应用的层次,比如教材直接本章历年考点分析给出的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负债与之相反。

近年考试特点是计算分析题方面考得很简单,客观题部分涉及部分特殊业务的考点,不过也不是很多,建议考生紧跟良善步伐即可。

[注]2023年注意计算题。

考点年份1.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概念2022年单选题、2021年单选题、2021年多选题、2021年判断题、2020年单选题、2017年部分计算、2010年多选、2009年单选、2012年多选2.应交所得税的计算、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2022年综合题、2020年综合题、2019年计算题、2018年计算分析题、2015年计算分析题、2011年计算分析题、2016年计算分析题、2012年单选、2013年计算分析题、2014年综合题3.合并形成的资产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2021年综合题结合合并报表、2018年判断、多选、2011年判断、2012年判断2023年预计教材主要变化无实质性变化。

本章考点及真题讲解考点一、所得税核算的最终目的和处理思路一、所得税核算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二、利润表所得税费用的构成1.当期应交所得税(根据税法确定本期应交纳的税金)具体计算=应纳税所得税×当期适用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属税法概念非会计概念=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纳税调整减少。

具体调整依据税法确定。

利润总额不等于应纳税所得额,源于税法与会计有差异。

具体哪些方面有差异需要掌握。

2.所得税费用的分录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计算)3.当期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差异内容纳税调整类型1.国债利息收入属于免税收入;(会计上确认为投资收益)调减永久2.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收益,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免征所得税;(会计上-成本法-确认为应收股利和投资收益)调减永久3.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收益,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免征所得税;(会计上-权益法-确认为应收股利和长期股权投资)不影响利润不影响利润不影响利润差异内容纳税调整类型4.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税法规定未实现收益不纳税)调增调减暂时5.税收滞纳金,不能扣除(会计确认营业外支出);调增永久6.罚金、罚款和被没收的财物损失,不能扣除(会计确认营业外支出);调增永久7.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能扣除(会计上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调增暂时8.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

造成账面原值和计税基础差异的原因

造成账面原值和计税基础差异的原因

造成账面原值和计税基础差异的原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造成账面原值和计税基础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会计政策选择的差异不同的公司在处理资产原值时可能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如“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

成本模式下,资产原值为购买该资产时支付的成本,而公允价值模式下,资产原值可能会根据市场价格来确定。

这种会计政策选择的不同会导致资产原值和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

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公司需要定期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在有必要时计提减值准备。

而在税务法规中,通常不允许在计算税前利润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因此在计税基础和账面原值之间会出现差异。

三、折旧和摊销的计算差异企业在会计处理中通常会按照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折旧,而在税收方面,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折旧期限和折旧方法,导致折旧支出在账面原值和计税基础之间存在差异。

在摊销方面也会有类似情况。

四、资产增值税和其他税收影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于资产的购买、转让等涉及资金流动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增值税等税收。

这些税收规定可能会对资产原值和计税基据产生影响,导致两者之间的差异。

五、外部环境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对资产原值和计税基础产生影响。

如通货膨胀、汇率变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资产原值和计税基础之间存在差异。

造成账面原值和计税基础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会计准则、税法规定、折旧政策和外部环境等因素都会对资产原值和计税基础产生影响,使二者之间存在更多的差异。

企业在处理这些差异时需要根据相关法规和规范进行合理的处理,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第二篇示例:造成账面原值和计税基础之间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资产折旧、资产减值、资产损耗、资产重估等因素。

这些因素在企业的会计处理过程中会对账面原值和计税基础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下面我们对这些影响因素逐一加以分析。

资产折旧是造成账面原值和计税基础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账面价值名词解释

账面价值名词解释

账面价值名词解释
账面价值是指一个公司或企业在其财务报表中所列出的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初始成本,减去已经折旧、摊销或提取准备金后的余额。

账面价值通常用于计算企业的净资产和负债总额。

具体地讲,账面价值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指一个公司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减去已经折旧后的余额。

固定资产包括房地产、机器设备、车辆等。

2. 存货账面价值:指一个公司所持有的存货的初始成本,减去已经提取的折旧或减值准备后的余额。

存货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

3. 投资账面价值:指一个公司所持有的投资的初始成本,减去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或摊销后的余额。

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

4.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指一个公司所拥有的应收账款的初始金额,减去已经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余额。

应收账款包括客户欠款、应收票据等。

5. 负债账面价值:指一个公司所承担的负债的初始金额,减去已经偿还的债务后的余额。

负债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等。

总之,账面价值是一个重要的财务概念,可以帮助企业准确地把握其财务状况和资产负债状况。

财务入门基础知识

财务入门基础知识

财务入门基础知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已经成为财务会计理论的核心内容。

对财务的了解可以让我们掌握更多的财务知识。

以下是由整理关于财务入门基础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1、账面价值、账面余额和账面净值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

账面余额是指某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不扣除作为该科目备抵的项目。

账面净值是指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不扣除减值准备金额)例如:2008年1月18日内蒙古安泰集团有限公司外购化学反应器具一套作为固定资产入账价值2000万元,2009年累计折旧100万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00万元,请问2009年末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账目余额、账面净值分别是多少?解答账面价值=2000;100;200=1700账面余额=2000;0;0=2000账面净值=2000;100=19002、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

它是指平时对各项实物财产的增减变动都必须根据会计凭证逐日逐笔地在有关账薄中登记,并随时结算出其账面结存数量的一种盘存方法。

采用这种盘存方法,需按实物财产的项目设置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并详细记录,以便及时地反映各项实物财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情况。

其优点:是有利于加强对实物财产的管理;不足之处:日常的工作量较大。

实地盘存制又称“定期盘存制”,也叫“以存计销制”或“依存计耗制”。

它是指平时只在账薄记录中登记各项实物财产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期末通过实物盘点来确定其实有数并据以倒算出本期实物财产减少数的一种盘存方法。

其计算公式如下:本期减少数=期初结存数本期增加数-期末实有数。

优点:实地盘存制可以简化日常工作缺点:不能随时反映库存财产物资的发出结存情况,也不利于加强财产物资的管理。

例如:一般来说有些企业的领料平时是无法准确计量数量的,你比如酒店厨房领用的调料,矿山企业耗用的精料,炼焦企业好用的精煤等等,但是如果期末计量库存数量是相对来说是简单,所以使用实地盘存制,倒逼本期的使用量是合理的。

财务岗位必须掌握的知识

财务岗位必须掌握的知识

财务岗位必须掌握的知识财务岗位必须掌握的知识作为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拥有一些技能和财务方面的知识,本文就所讲述的是财务岗位必须掌握的知识总结,仅供参考。

1、账面价值、账面余额和账面净值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

账面余额是指某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不扣除作为该科目备抵的项目。

账面净值是指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不扣除减值准备金额)例如:2008年1月18日内蒙古安泰集团有限公司外购化学反应器具一套作为固定资产入账价值2000万元,2009年累计折旧100万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00万元,请问2009年末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账目余额、账面净值分别是多少?解答账面价值=2000—100—200=1700账面余额=2000—0—0=2000账面净值=2000—100=19002、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

它是指平时对各项实物财产的增减变动都必须根据会计凭证逐日逐笔地在有关账薄中登记,并随时结算出其账面结存数量的一种盘存方法。

采用这种盘存方法,需按实物财产的项目设置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并详细记录,以便及时地反映各项实物财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情况。

其优点:是有利于加强对实物财产的管理;不足之处:日常的工作量较大。

实地盘存制又称“定期盘存制”,也叫“以存计销制”或“依存计耗制”。

它是指平时只在账薄记录中登记各项实物财产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期末通过实物盘点来确定其实有数并据以倒算出本期实物财产减少数的一种盘存方法。

其计算公式如下:本期减少数=期初结存数本期增加数-期末实有数。

优点:实地盘存制可以简化日常工作缺点:不能随时反映库存财产物资的发出结存情况,也不利于加强财产物资的管理。

例如:一般来说有些企业的领料平时是无法准确计量数量的,你比如酒店厨房领用的调料,矿山企业耗用的精料,炼焦企业好用的精煤等等,但是如果期末计量库存数量是相对来说是简单,所以使用实地盘存制,倒逼本期的使用量是合理的。

账面价值是什么意思

账面价值是什么意思

账面价值是什么意思
账面价值(carrying value、book value)是指按照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方法反映计量的企业价值。

《国际评估准则》指出,企业的账面价值,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上体现的企业全部资产(扣除折旧、损耗和摊销)与企业全部负债之间的差额,与账面资产、净值和股东权益是同义的。

账面价值是指账户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即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与其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的差额。

公式: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账面余额-资产折旧或摊销-资产减值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资产税务处理的基本框架
(1)资产的基本概念:
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会计与税法一致。

(2)资产税务处理的内容
①资产的分类: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和存货。

会计与税法没有根本差异,分类不同
(税)无形资产(会)无形资产、商誉、部分投资房地产
(税)投资资产(会)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
(税)投资资产(会)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税)固定资产(会)固定资产、部分投资性房地产
②确认:经济利益流入企业、成本或价值能可靠计量
③计价:(税)历史成本(会)另补:重置成本、可变
现价值公允价值、
现值
④扣除: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折旧)
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投资资产(成本扣除)
存货(结转成本)
⑤处置:资产的处置收入减除资产的计税基础和相关税费,产生所得或损失。

(3)计税基础(相当于原税法“计税成本”)概念:企业在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税法规定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金额,称作该资产“计税基础”
计税基础=历史成本-(税)摊销、折旧(4)会计上相对应“账面价值”
账面价值=账面余额-计提准备-摊销、折旧等
(5)“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相互关系
两者可能一致,亦可能不一致。

不一致举例:
①交易性金融资产:税:计税基础=历史成本
会:账面价值=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②存货:税:计税基础=历史成本
会:账面价值=历史成本-跌价准备
③固定资产税:计税基础=历史成本-税法折旧
会:账面价值=历史成本-会计折旧-减值准备
(6)历史成本原则:资产取得的计税基础为实际支付购买价格。

提醒:作为大型集团的会计人员,有必要建立一套资产的税务计税基础台账,备企业所得税汇算专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