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动作电位
灵敏电流计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侧, 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 向相反的偏转。过程如图所示, 其中“ ” 为动作电位
刺激
+
+
a
b
①
-
+
a
b
②
+
-+
+
a
ba
b
③
④
05 随堂练习
小积累
电流计的偏转次数的判断
2.同一神经元及神经元之间的电流计偏转次数的判断
刺激1
刺激2
bc=cd
ab c
刺激1:刺激a点,b点先兴奋, d点后 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 偏转
05 随堂练习
小积累
电流计的偏转次数的判断
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电流计偏转次数的判断
静息电位
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 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如图1),
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灵敏电流计的两极都与神经纤 维膜外侧连接(如图2),指
针不发生偏转
05 随堂练习
小积累
电流计的偏转次数的判断
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电流计偏转次数的判断
02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突触
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
1. 乙酰胆碱
2. 氨基酸类:谷氨酸、甘氨酸
3. 气体:一氧化氮
4. 嘌呤/核苷酸类:腺苷、ATP
5. 肽类:β-内啡肽、脑啡肽类、强啡肽类等
6. 生物胺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组胺等
02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
05 随堂练习
4.一般的高速路都有限速的规定。例如,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在高 速公路行驶,车速最高不得超过120 km/h 在高速路上行车,要与前车保持适当 的距离,如200 m。另外,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禁止酒后驾驶机动车。请你从本 节所学知识的角度,解释这几项规定的合理性。如果遇到酒后还想开车的人, 你将怎样做?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练练习习
1、在突触前膜处信号转化方式: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
触后膜处信号转化方式:化学信号→电信号。
2、神经递质的作用效果一定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吗? 也可能是抑制
。
3、神经递质释放的跨膜运输方式为 胞吐 ,体现了
细胞膜的 流动 性,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 受体 识别。
4、突触小体内哪两种细胞器含量较多?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突触的结构。 2、说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和特点。 3、解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原因。
实验一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a
b
AB C
兴奋在神刺经激 元之间传递测动的作电形位式 实有验可二 能不是电信号
a
请思考:
b 延迟0.5ms
测得动作电位的时间实验二比实验一延迟0.5ms,为什么?
[重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
树突 突起
胞体
轴突
1、突触的结构 2、突触的类型
轴突-胞体型
突触小体 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 末端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轴突-树突型
[重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
突触小泡
为什么突触小体中含较
多的线粒体?
神经递质
线粒体可提供合成新递质
和递质释放所需要的ATP 突触小泡的形成与哪个 细胞器有关?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可使 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 该递质立即被分解,有机磷杀虫剂可以抑制 该递质的分解,则这种药物引起的反应是怎 样的?
使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
α -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 胆碱受体牢固结合(乙酰胆碱能使肌肉收 缩),那么α -银环蛇毒的中毒症状是怎 样的?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刺激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细胞膜上的电位 局部电流方向
膜外 膜内 膜外 膜内
静息时 兴奋时
+
―
―
+
未兴奋→兴奋
兴奋→未兴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书写语言中枢(W区)
视觉性语言中枢(V区)
受损则患: 书写障碍
受损则患: 视觉性失
(能看、 能听、能 说、不能 写)
语症 (能听、 能写、能
说、看不
运动性语言中枢 听觉性语言中枢 懂)
受损伤则患:运动性失 语症(能看、能写、能 听、不能说)
受损则患:听觉性失 语症(能看、能写、 能说、不能听)
外界信息输入
__乙_酰__胆_碱_和__单_胺_类_物__质________。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 颅腔中的脑 ➢ 脊柱中的脊髓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图文并茂)

为兴奋传导或递质分泌等提供能量。
注意:神经冲动的传导、传递
〈 〈 〈
兴奋的传导
兴奋的传递
突触
比较兴奋的传导
神 经 纤 维 上 的 传 导 细 胞 间 的 传 递
信 号 形 式 电 信 号 快 双 向 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化 学 信 号 慢 单 向 突触小泡释放递质
传 导 速 度
传 导 方 向 实质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不同的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不同的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调控。 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大脑皮层 下丘脑 小脑 脑干 脊髓
@
1、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 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 能有什么差别?
成人大脑发育完善,可以有意识地依靠大脑排尿 中枢控制排尿;婴儿大脑发育不完善,不能有意 识地依靠大脑排尿中枢控制排尿,只能依靠脊髓 中的低级排尿中枢控制排尿。
重复
(6)上课时集中精力听讲, ③ 有利于 过程的进行; 课后复习有利于 过程 的进行。 永久记忆
@
2、有些患者出现资料3所提到的不受意 识支配的排尿情况,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是大脑皮层上控制排尿的中枢受到了损伤。
@
这些例子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联系?
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 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调控。
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 高级中枢的调控
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位于人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 个神经系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 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是机体的反射活 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 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言 语 区
(Hear)
W区:书写语言中枢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教案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2. 掌握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和再摄取机制。
3. 了解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4.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神经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2. 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和再摄取3. 突触的结构和功能4. 实例分析: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2. 利用动画、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兴奋传递的机制。
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突触的功能和神经递质的作用。
4. 设计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相关动画、图片等资源3. 教学道具(如模型突触等)4. 实例分析材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介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重要性。
2. 讲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和再摄取机制。
3. 介绍突触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掌握突触的基本知识。
4.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兴奋传递的机制。
5.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神经递质的作用和突触的功能,加深对兴奋传递过程的理解。
6.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强调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关键点。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神经递质释放、扩散和再摄取机制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突触结构和功能的了解。
4. 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难点1.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机制。
2. 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和再摄取过程。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4、 用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测定电位变化,阴 、 用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测定电位变化, 影部分表示冲动传导的部位, 影部分表示冲动传导的部位,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A
10
5、右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O—<”表示从树 、右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 表示从树 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 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共有 个完整的突触 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 图中共有 B.强刺激 点,则该点的膜电位可变为内正外负 强刺激b点 强刺激 C.强刺激 点, a、b点都会测到电位变化 强刺激c点 、 点都会测到电位变化 强刺激 D.A可能与感受器连接 可能与感受器连接
二、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
兴奋 轴突突触小体 突触间隙 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 突触前膜 膜电位的变化 神经递质
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特点: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特点: 单向传递
原因: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 原因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
触前膜释放, 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二、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突触 突触
神经递质 种类: 种类:乙酰胆 碱 、多巴胺等
1
二、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 ——神经递质传递 神经递质传递 神经递质的供体 神经递质的供体 突触小体内的 递质移动的方向 突触小泡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二、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B
2、下图通过突触连接的三个神经元,当在箭头指处施 、下图通过突触连接的三个神经元, 加强刺激时, 加强刺激时,能够测到动作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 ) A、abcde处 B、c处 、 处 、 处 C、bcde处 D、ab处 、 处 、 处
2.3.1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教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教案教学目标1. 简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2. 说出突触的结构。
(生命观念)3. 通过兴奋传递特点的分析,提升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科学探究)教学重难点重点:突触的结构及类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
教学过程【视频导入】播放视频《吸毒为什么会上瘾》。
多巴胺是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知道。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节第二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
引出本节课主题: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板书)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在完成一个反射的过程中,兴奋要经过多个神经元,一般情况下,相邻的两个神经元并不是直接接触的。
【提出问题】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还能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吗?兴奋传导到一个神经元末端时,如何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呢?通过什么结构?【概念讲述】兴奋在神经元内部以电信号形式移动叫兴奋的传导,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到下一个神经元需要借助化学物质,叫兴奋的传递。
【预习反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预习p28-29页,了解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等结构,请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突触结构图的名称及突触常见类型的填写。
板书:突触结构图,画出突触的常见类型:轴突—细胞体型,表示为轴突—树突型,表示为讲述兴奋传递过程播放动画,理解本节课重点。
传递过程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思考:突触小泡从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通过什么方式?由动画可以看出,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为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注意:突触间隙内为组织液,神经递质在组织液中通过扩散的方式运输。
师生共同总结: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信号转换模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交流讨论:请同学们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下列问题1.兴奋在突触的传递过程中信号是如何转换的?2.若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打开Na+通道,突触后膜电位将怎样变化?如果打开的是Cl-通道,突触后膜电位如何变化呢?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吗?【分析归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9/22
兴奋
突触小体 递质 突触前膜 (突触小泡)
突触间隙
突 触
兴奋或抑制
突触后膜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导特点: 单向性
(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突触小泡中,只能 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0/22
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传导、传递区分
神经纤维上传导
传导方式 传导方向
电信号 (神经冲动)
双向
神经元之间传递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单向
传导速度
较快
较慢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1/22
神经系统分级调整
1、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图:
脑 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脑神经 脊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12/22
2、各级中枢示意图
资料分析(分析书本20页资料)
(3)编号③是____突__触_后__膜_____膜,上 面有各种特异性______受__体_蛋__白_(。或受体)
(4)编号④是___线_粒__体_内__膜___ 膜,上
面分布着与______有_氧__呼_吸___相关酶,为 神经冲动传导提供能量。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2/22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7/22
2、学习和记忆是脑高级功效之一。
①、学习是神经系统不
外界信息输入 (经过视、听、触觉等)
停受到刺激,取得新行 为、习惯和积累经验过
瞬时记忆
遗忘 (信息丢失)
程。
注意
②、记忆是将取得经验进 行贮存和再现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III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P18 - P19
1.突触: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的
与其他神经元的、等
相接触形成的结构;
包括、、。
2.突触的常见类型:
1)
2)
3.传递过程
1)兴奋的传导过程:
轴突末梢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移向与之融合,
释放出
神经递质与上的特异性结合
引起一个神经元的。
2)传递特点:
A 单向性: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的中,只能由释放,然后作用
于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方向的。
b突触延搁(0.5ms)
*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即被酶分解或被转移.
4.信号转换:信号信号信号
5.巩固练习:历年小高考题目专练
2017-23.右图为突触结构的示意图,其中结构Q的名称是
A.突触前膜
B.突触间隙
C.突触后膜
D.突触小体
2016-25.右图为反射弧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代表效应器
B. ②代表神经中枢
C. ③中突触处兴奋传递方向是双向的
D. ④未兴奋时,膜两侧电位呈外正内负
2015-38.(6分)图1为反射弧模式图,其中①-⑤表示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图2为图1中甲处突触结构示意图,其中a-d表示相应结构或物质。
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结构①为感受器,结构②的名称
为,
结构(填序号)表示效应器。
(2)图2中结构a的名称为。
(3)如果给结构①施加一次短暂有效刺激,
兴奋在甲处的传递是(填“单”
或“双”)向的,在结构④上的传导
是(填“单”或“双”)向的。
(4)已知箭毒能与图2中物质c牢固结合,从而导致物质b不能和物质c发生作用。
若先用箭毒处理结构③,再给结构①施加一次短暂有效刺激,那么施加刺激前后结构d内外电位情况分别是。
2014-24.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膜两侧电位为外负内正B.兴奋部位的膜两侧电位为外正内负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化学信号形式传导D.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
2014-25.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下图为人体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神经中枢的是
A.①
B.③
C.④
D.⑤
2013-2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组成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突触间隙
C.神经递质由突触后膜释放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2012-38.(6分)下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相关结构。
请据图回答:
(1)在反射弧的组成中,结构③的名称为,结构(填数字序号)表示感受器。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填“单”或“双”)向的。
(3)在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该处膜内先后发生的电位变化情况是。
(4)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插入A、B处神经纤维内,然后在结构④某处施加一次有效刺激,却发现电表指针未发生偏转,那么施加刺激的位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