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三)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合集下载

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共22张PPT)

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共22张PPT)

+
+ + + +++++
++看视频搜索:驼铃儿高中教学视频Page 9
作者:驼铃(原名张3;+ ++ +
++++
++
+ + + + + + ++
+
++看视频搜索:驼铃儿高中教学视频Page 10
作者:驼铃(原名张东亮)
驼铃作品,版权所有
五、兴奋在两个神经细胞间的传递
兴奋→未兴奋
Page 5
作者:驼铃(原名张东亮)
兴奋的传导方向: 刺激
驼铃作品,版权所有
++--++++++++++++++++++++
++
++
++
++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局部电流刺激相邻的未受刺激部位膜上 的Na+通道依次开放。
静息时 兴奋时
③为什么兴奋通过突触时速度减慢?
④ 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是以前学习过的什么过程,这体现了细胞膜的什么特性?胞吐

2020高考生物 考点加强课4 神经调节

2020高考生物 考点加强课4 神经调节

重点题型一兴奋的产生与传导1.动作电位产生基础:神经元膜上存在两种协助Na+、K+等离子进出细胞的膜蛋白。

(1)通道蛋白,协助Na+、K+等离子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消耗ATP,但通道蛋白可以被关闭和打开。

(2)Na+-K+泵(Na+-K+ATP酶),该膜蛋白在消耗ATP情况下,能同时将Na+运出细胞将K+运入细胞,使神经元膜外Na+多于膜内,膜内K+多于膜外。

2.动作电位产生过程:根据下图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曲线回答相关问题:曲线分段膜的状态膜内外电位离子通道开闭离子移动A~B极化(静息) 外正内负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K+外流B~C 去极化过程外正内负K+通道关闭Na+通道开放Na+内流C~D 反极化过程外负内正K+通道关闭Na+通道开放Na+内流D~E复极化外负内正→外正内负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K+外流E~F 超极化(不应期)外正内负Na+-K+泵主动转运Na+至膜外K+至膜内3.局部电流的方向(1)图中兴奋部位是A(用字母表示)。

(2)据图可知,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外是从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是从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

4.动作电位传导根据下图某一时刻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曲线回答相关问题:(1)据图,兴奋传导方向是由左向右。

(2)曲线图的横坐标是离刺激点的距离,不是刺激后的时间。

(3)图中b~a表示复极化过程,c~b表示复极化过程,d~c表示反极化过程,e~d表示去极化过程。

(4)神经冲动(兴奋)传导的特点①生理完整性:神经冲动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破坏了结构的完整性,冲动不可能通过断口。

②绝缘性:一条神经中包含很多根神经纤维,一根神经纤维传导神经冲动时不影响其他神经纤维,也就是说,各神经纤维之间具有绝缘性。

③非递减性传导:与电流在导体中的传导不同,动作电位在传导过程中,其大小和速率不会因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④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第2章 神经调节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第2章 神经调节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知识拓展 神经递质异常情况分析
(1)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 则突触后神经元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2)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或神经递质 被某种药物代替,则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突触后神经元 不兴奋或不抑制。
学以致用 止痛药不会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 冲动的传导。用药后,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的量不变。试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 ) A.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B.可以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合成 答案:A
↓ 恢复静息状态: 局部电流 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 同样的电位变化,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 静息电位 。
3.传导特点: 双向 传导(离体状态下)。 微思考1.为什么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有双向性? 提示:受刺激部位与两侧部位均有电位差,均能形成局部电 流。 2.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时,膜外的Na+以哪种跨膜运输方 式进入细胞内? 提示:协助扩散。
(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
(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①实验设计:先刺激图中a处,测量c处的电位变化;再刺激图 中c处,测量a处的电位变化。 ②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a处电位改变, 则说明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判断电表是否偏转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电表的指针是否偏转,判断的依据是测量过程中两电 极指针之间是否存在电位差。存在电位差,电表指针就会偏 转;没有电位差,电表指针就不会偏转。
典例剖析 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 经纤维上的电表。在A点给予一定的电流刺激,则甲、乙电表 指针发生的变化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答案:D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创新题拔高练:考点10 神经调节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创新题拔高练:考点10 神经调节

创新题拔高练考点10 神经调节【解题模板】一、反射及兴奋产生、传导问题分析1.反射及反射类型(1)反射活动的判断一看:是否有中枢神经中枢二看:效应器是否反应三看:反射弧是否完整(2)反射类型判断一看获得方式,二看神经中枢,三看是否消退2.兴奋产生原理及影响因素探究一看:K+外流及外流量是否正常二看:刺激是否有效三看:Na+内流及内流量是否正常二、兴奋传导、传递特点及探究1.兴奋传递过程问题分析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状态的判断一看类型与数量:突触前膜释放的地址类型,释放递质的量是否正常二看运输与结合:递质与后膜受体作用过程是否正常三看效果与去向:阴阳离子的跨膜运输、递质是否正常水解2.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一看:电流表两极位置二看:两极处兴奋状态三判断:两极处出现电位差,电流表指针就偏转,偏转次数等于产生的电位差次数3.兴奋传导、传递特点探究对侧观察:分别在受刺激的前或后神经元观察一点刺激:神经纤维某一特定点给予适宜强度刺激两侧观察:在同一神经纤维刺激点两侧观察【练习】1.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去甲肾上腺素(NE)传递功能下降相关。

NE是一种神经递质,主要由交感节后神经元和脑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合成和分泌。

下图为NE的释放及作用过程示意图。

NE也是一种激素,由肾上腺髓质细胞合成和分泌,经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NE在胃肠道内可被破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X代表交感节后神经元或脑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B.蛋白M与NE的结合具有特异性,结合后能改变膜的通透性C.若抑制抑郁症患者体内NE降解酶的活性,则NE的信息传递能力增强D.抑郁症患者可通过口服大量去甲肾上腺素的方法,来减少抑郁的发生2.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降血压、延缓脑衰老等生理作用。

受体Ⅰ和受体Ⅱ是神经元细胞膜上GABA的两种受体,GABA与受体Ⅰ作用后,引起Cl-进入突触后膜,然后GABA被泵回突触前神经元,并被GABA氨基转移酶代谢降解;GABA与受体Ⅱ作用后,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30+兴奋的传导和分级调节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30+兴奋的传导和分级调节
5. 传递方向是单___向__传__递____,原因是_神__经__递___质__只___能_ 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 触后膜。 [警示] 辨别以下兴奋传递的方向?
[2012年全国卷]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 错误的是(C ) A. 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 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 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 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
[细节] 动作电位峰值与膜内外的Na+浓度差有关 ③cd段主要因为K+外流恢复静息电位。
考点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4. 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细节] e到g是什么情况? ef是K+外流过多导致 fg是钠钾泵工作的体现(把K+泵回膜内,顺便把Na+泵出) [2016高考]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静息电位消耗ATP( √ )
[典例] 如图是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当兴奋传导至突触 小体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 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在反射弧中称为 效应器 。 2)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细胞膜具有 一定流动性 特点,神经递质尽管是 小分子,但仍通过图示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意义在 短于时间大量释放神经递质,从而有效实。现兴奋的快速传递
轴突—细胞体 轴突—树突
神经递质
3. 突触的兴奋传递过程:
电信号
突触小体≠突触: ① 组成不同 ② 信号变化不同
神经递质 化学信号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电信号
兴奋或抑制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27 “相关信息” 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_乙___酰__胆__碱_____、多巴胺、去甲肾上腺 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如谷氨酸、甘氨酸等)。

第8单元 第3课时 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第8单元 第3课时 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第3课时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课标要求 1.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

2.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

考点一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兴奋的传导(1)传导形式:________________,也称神经冲动。

(2)传导过程(3)传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图中a←b→c。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①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___。

②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___。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写出图甲中标号代表的结构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图乙中A、B代表的突触类型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3)关于突触结构的注意事项①突触间隙内的液体属于________,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②突触后膜可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也可能是传出神经元支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间的____________,神经递质、激素等属于______分子。

(4)传递过程①过程②传递特点及原因a.________________。

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__________________中,只能由________________释放,然后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

b.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要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教材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新教材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变式训练
2.人体产生的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 递质。侵入人体的狂犬病毒,可以与乙酰胆碱受 体结合(如下图)。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C )
A.狂犬病毒侵入人体后能促进乙酰胆碱释 放,导致感染者变得狂躁
B.狂犬病毒RNA侵入细胞后能沿着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发生迁移 C.狂犬病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会影响相应神经元的Na+内流速度 D.狂犬病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后,才能以胞吞的形式侵染神经细 胞
①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形成的膨大局部为___突__触__小__体___。 ②图中f、g、h分别是指___突__触__小__泡___、___神__经_递__质____、 受体 ________。
2.传递过程: 轴 突 → 突 触 小 体 → 突 触 小 泡 —释—放→ ___神__经__递__质___→ 突 触 前 膜 → __突__触__间__隙____→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形成_递__质__—__受__体__复__合__物_____。 3.神经递质去向:___被__降__解___或___回__收__进__细__胞___。
知识贴士 ①兴奋的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 (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 膜或树突膜)。 ②传递过程的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能量变化: 电能→化学能→电能。 ③传递特点:单向传递。方向: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 的细胞体或树突。
6.在突触后膜上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 ×)
思考: 1.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是不是自由扩散? 提示:不是,自由扩散是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而神经递质的扩散 并没有跨膜。 2.神经递质虽然是小分子物质,但仍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 隙,其意义如何? 提示: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神经递质,从而有效实现神经冲动的快速 传递。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 第8单元 第3课时 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 第8单元 第3课时 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第3课时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目标要求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1.兴奋的产生(1)AB段——静息电位:主要是因K+顺浓度梯度外流所致,达到平衡时,膜内K+浓度仍高于膜外,此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2)B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因足够强度的刺激导致Na+通道打开,引起Na+顺浓度梯度内流,达到平衡时,膜外Na+浓度仍高于膜内,最终导致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3)CD段——静息电位的恢复: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顺浓度梯度大量外流,膜电位逐渐恢复为外正内负,此时因K+外流过多导致此时膜内外电位差值大于初始静息电位差值。

(4)DE段——恢复为初始静息电位,从而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延伸应用若某神经纤维上电位变化及局部电流如下图所示,请判断其兴奋的传导方向分别为图1向右传导,图2向左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的结构和类型特别提醒突触小体≠突触①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②信号转换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传递过程(3)传递特点易错提醒有关神经递质的6点提醒(1)供体: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2)传递途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释放方式: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4)受体:突触后膜上的糖蛋白,具有特异性。

(5)类型及机理①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谷氨酸等,引起兴奋的机理为该类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能增强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使Na+内流,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即引起下一神经元发生兴奋。

②抑制性递质——如甘氨酸、γ-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素等,引起抑制的机理为该类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能增强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使Cl-进入细胞内,强化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从而使神经元难以产生兴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刺激
++++++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
+++++
++
++
++
++
+++++
+++++
++++++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
+++
++
++
++
++
++
兴奋产生的实质是:受刺激部位Na+通道开放,Na+内 流,膜电位发生反转,与相邻的未受刺激部位存在电 位差,形成局部电流 ;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⑤据测定,兴奋通过突触至少需要 0.5~1.0 ms,这要比兴奋在神 经纤维上传导同样的距离慢了很多。动作电位传过突触时速度为 什么减慢了?动作电位是如何跨过突触间隙的呢?
④图1所示,刺激b点,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刺激e点, 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说明什么问题?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⑤如果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的受体是Cl-通道蛋白,并且 膜外Cl-的浓度高于膜内,请推测这种神经递质的作用。
Cl-内流后,会导致静息电位增大,膜内更负,膜外更正,突 触后膜更不容易兴奋,从而表现为抑制作用)。
⑥神经递质分两大类,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请总结神经
递质的作用
8(2008江苏14)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
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
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 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 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
11(2008上海27)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
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①Na+内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
②在突触前膜,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在突触后膜呢?
③为什么兴奋通过突触时速度变慢了?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化学信号→电信号
④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是以前学习过的什么过程,这体现
了细胞膜的什么特性?
胞吐 细胞膜的流动性
本课件为汉水丑生一轮复习课件
公众号:汉水丑生
公众号ID:hanshuic突ho触usheng666
专注于生物高考和教学!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③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有 15 nm 左右的空隙,兴奋能由 突触前膜直接传递到突触后膜吗?





伟 作 品
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3(2013海南卷)18.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兴奋传至突触小体,刺激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 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蛋白结合,Na+通道打开,Na+内流,突 触后膜局部发生膜电位的反转,与旁边的静息部位产生了电位差, 继而产生新的局部电流。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D.神经通过释放化学物质使心跳变慢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 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
版制作。本课件为公益作品, 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 于商业目的。2012年1月15日, 汉水丑生标记。
17(2010江苏13)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田,相关叙述中
错误的是( )
A. 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练习:可卡因可通过加强人体内化学物质(如多巴胺)的活
性来刺激大脑皮层,兴奋中枢神经。图二为科学家在研究可
卡因的上瘾机制后绘制示意图,结合图示分析上瘾原因:








,汉 水 丑 生 侯














②毒品分子阻断重吸收,使递质在突触间隙的停留时间变长,
的刺激,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膜上的静Na息+通时道依次开兴放奋,时局部
电流就想波浪一样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膜外
+

细胞膜上的电位
膜内

+
局部电流方向
膜外 膜内
未兴奋→兴奋 兴奋→未兴奋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兴奋的传导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兴奋的传递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膜外 膜内 膜外 膜内
静息时 兴奋时
+


+
未兴奋→兴奋
兴奋→未兴奋
刺激
பைடு நூலகம்
++--++++++++++++++++++++
++
++
++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是+:+神+经++纤+维+受+刺+激+的+部++位+产+生+局
部电流后,由于门控的钾离子通道短暂的开放,受刺激部位又会
恢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但产生的局部电流可以作为一个新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⑧乙酰胆碱是兴奋性递质,如果乙酰胆碱一直和受体(Na+通 道)结合,效应器(肌肉)会产生什么效应?你觉得递质会一 直和受体结合吗?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很快会被相关酶分解或者被运走 或被前膜重吸收,一次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只会引发后膜 产生一次神经冲动。
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
12(2011福建3)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
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在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13(2011山东7)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 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Ⅰ体液 Ⅱ细胞外液 Ⅲ细胞内液 Ⅳ组织液 B.Ⅰ突触 Ⅱ突触前膜 Ⅲ突触后膜 Ⅳ突触小泡 C.Ⅰ核酸 Ⅱ核糖核酸 Ⅲ脱氧核糖核酸 Ⅳ信使RNA D.Ⅰ免疫 Ⅱ特异性免疫 Ⅲ非特异性免疫 Ⅳ细胞免疫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9(2012上海24)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
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
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

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10(2010北京3)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 的是( ) 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












,汉 水 丑 生 侯









③受体数目开始大量减少。
④除去毒品后,突触变得不敏感。
1(2013四川卷)3.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
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
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和突触传递过程,如细胞内Ca2+的升高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
膜移动,而K+流出细胞将会导致细胞膜内电位更负。则下列情
形中不利于神经递质释放的是( )
A.Na+流入细胞内
B.Ca2+流入细胞内
C.K+流出细胞 D.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6(2008四川延考)关于人体中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突触小泡中能检测到神经递质 B、神经递质能作用于突触后膜 C、神经递质在发挥效应后会迅速失去作用 D、突触前神经元只有在兴奋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