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功与过

合集下载

李鸿章的功绩与过失

李鸿章的功绩与过失

3、近代以来,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曾进行过怎样的探索与尝试?1,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在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剧,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发动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他们企图采取不留些的和平手段自上而下进行改革,通过君主立宪的道路,把中国变成资本主义国家。

运动遭到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走不通的。

2,辛亥革命:这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进行的一场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他们有全国性的同一政党,有纲领,有民主共和的口号,他们武装反清,先后发动多次武装起义,如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等。

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的建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最终结束。

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3,以孙中华为首的资产阶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等,都失败了4,新文化运动:以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为领导,以科学,民主为两大旗帜,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市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掀起了影响很大很深的思想解放潮流。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共产党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4、有哪些人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主张是什么?林则徐:设立译馆,编译外国书报;积极仿制西方战舰,还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所以他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一书,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光辉思想。

火器、战舰、养兵练兵之法。

→军事技术.曾国藩、李鸿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发起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

经济:创办近代企业;军事:筹划海防,创办新式海军;文教:创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晚清政府:从1901年开始实施“新政”,从1905-1911年进行“预备立宪”,但仍未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的功与过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 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
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
合肥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
称李合肥。
“平远”后膛炮弹不够 古董前膛炮弹来充数
日本冈山县福田海神社里,默 默地立着一枚锈迹斑斑的炮弹,炮 弹上刻有“西京丸遗品”几个字。 经考证,它来自中国第一艘国产铁 甲舰“平远”号,它的最大特征是 260毫米的直径,而这种口径的炮弹 是北洋海军中的“平远”号独有的。 1894年9月,黄海海战中,这枚炮 弹打入日本“西京丸”舰的船腹, 却未爆炸。 这是因为“平远”号是由福建 船政制造的,而福州船政局在19世 纪70年代制造的很多军舰上装备过 260毫米口径的前膛炮,但是那些军 舰在1884年的中法马江之战中已经 沉了,可能在工厂还遗留了大量260 毫米口径的前膛炮炮弹。
瞒天造假,腐败昭然,为一已私欲而不顾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利益,此人
当杀!

北洋水师的弹药不足,是甲午海战落败的根本原因。诺大的几条战船,
光有炮膛而没有弹药,无异于飘在海面上的死鱼,任人捕获!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当邓世昌的致远号没有火力后,悲壮的开足马力去撞日本吉 野号时,我们可听见这个民族声嘶音咽泣血的呐。
小故事

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朝的有志之士,纷纷效法欧洋,开展了一
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以北洋水师筹建为代表 的李鸿章和以汉阳铁厂筹建为代表的张之洞。

30年的洋务运动,也改变了大清王朝,当时排名亚洲第一,世界
第四的北洋水师就是佐证

醇亲王是光绪的亲老子,朝廷要到北洋水师阅兵,派他去最合适 不过了。代天阅兵,这个活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莫以为你是皇上的 亲爹就可以无所畏惧,这背后的大庄家,你可看的清呢?风险大于收 益,搞不好就被套啊,而结果恰恰证明,他不仅套牢了,而且被

李鸿章的功过是非

李鸿章的功过是非

功绩—洋务重臣
兴办洋务
李鸿章是洋务派代表人物 之一。在1872年,李鸿章创 办了轮船招商局,它是洋务 运动由军用企业向民用企业、 由官办企业向官督商办的第 一个企业。说明他已经认识 到军事应以经济基础,这是 洋务运动思想的一个进步。
李鸿章在任直隶总督时接 管天津机器局,并扩大了天 津机器局的生产规模。右图 为天津机器局生产的赛电。
李鸿章在英国
李鸿章于1901年病逝于北京
从签定卖国条约上看,李鸿章的确是位 卖国贼,但从“兴建洋务”“筹备海 军”“创办民用工业”上讲,李鸿章作出了 巨大的贡献,所以我们认为李鸿章的一生是 功大于过。
家财—大发洋务财
• 梁启超 :李鸿章有数百万金之产 业,意中事也 • 绝命时有私产四千万两以遗子孙 • 宰相合肥天下瘦 • 干儿子盛宣怀:达近亿之巨
他人的评价
• 梁启超《李鸿章传》对其评价是:“吾敬李鸿章之才,吾 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 英国及美国对李鸿章最为著名的评价:不仅是中国在当代 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且综合各方面的才能来说,他 是全世界在上一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以文人来说,他 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做出了 有价值的服务;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 球上最古老的人口最繁盛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 设施;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其成为外交史上名 列前茅的人。 • 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是: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 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 ......
总结
• 李鸿章一生背了个卖国贼的骂名。生前背黑锅, 死后被拖尸,大跃进时期李鸿章的坟被刨,李鸿 章穿着黄马褂的遗体本是保存完好,结果被群众 挂在拖拉机后面游街,直到尸骨散尽。
• 对李鸿章的评价要客观公正,要摆在当时的历史 背景之下,不要轻易下一个卖国的结论。试想当 时的国是谁的?不是人民的,而是爱新觉罗氏的。 李鸿章可以有这个胆这个权力去卖爱新觉罗氏的 国吗?他有几个头?国家积弱,不得已而为之,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弱国无外交 。

简评李鸿章历史功与过

简评李鸿章历史功与过

简评李鸿章历史功过长安大学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县东乡磨店乡人,他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创导者之一,晚清的重臣。

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李鸿章是晚清权倾一时的人物,他的一生几乎与晚清相始终,晚清中国的命运与李鸿章密切相关。

李鸿章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太平军和捻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他的顶子;他出洋访问、创办中国近代企业,是洋务运动的先驱,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留下了难以抹除的影响;《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都是由他谈判而最后缔结,他的言行一定程度上关涉到晚清政府的命运。

诚如梁启超《李鸿章传》中所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

一、镇压农民起义李鸿章的起家,是曾国藩邀他成为他的手下,他成为湘军的一员。

后来他自己组建了一支地主武装——淮军,用来镇压太平天国,和湘军一起基本剿灭太平天国。

接着李鸿章又镇压了捻军,保住了即将崩溃的清王朝,随着湘军的日益强盛,李鸿章的政治权利越来越膨胀,淮军由地主军事武装组织逐渐演变为左右时局的政治集团。

李鸿章和他的淮军支撑了晚清40年的局面,活跃在晚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满汉矛盾乃至君臣之间的矛盾都十分尖锐的历史时期,从军事而至政治、外交、文化、经济维系着清政府的命运。

清政府正是依靠李鸿章的淮军来安内攘外,防患固本,李鸿章正是凭借自己掌握的兵权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被誉为“中兴名臣”。

二、洋务运动同治年间,洋务派代表人李鸿章扩建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并首创中国近代最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创办北洋舰队。

后又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山东峄县煤矿、天津电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漠河金矿、热河四道沟铜矿及三山铅银矿、上海华盛纺织总厂等一系列民用企业,涉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各行各业。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的功与过— 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

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

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

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

李鸿章,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人。

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

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李鸿章也许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一个人,有人认为他由于时任内阁总理大臣跟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称他为卖国贼;然而他兴办洋务,创办海军又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然而近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出现,对这位清末重臣也逐渐评价多元化。

李鸿章一生87载,在他的一生中, 既有功也有过。

他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虽然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助纣为虐之嫌,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的内战并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试问哪个国家的崛起是处于内忧外患时期的?无数的史实证明只有先保证国内局势的相对平稳才有机会实行改革使国家休养生息并逐渐走向富强。

而李鸿章正是这么一个结束战争的人之一。

是他使清朝那本已摇摇欲坠的政权又延续了近百年。

他兴办洋务,建立北洋水师。

18世纪60年代,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内忧外患的境地。

大清帝国早已没有昔日的辉煌,只留下一个外强中干的躯壳。

中国人名被赋予了一个耻辱的名字——东亚病夫,可是即使这样,清政府内部还有一批顽固分子仍不知变通,死守“祖宗之法”。

就在这一时刻,一个人站来出来,并与顽固派进行了斗争,用自己的方式来使国家富强。

这个人就是李鸿章。

且不论他兴办洋务的最初目的是什么,单就他创立了中国近代早期军工企业和中国近代的民用企业这点来看,他的功绩还是值得肯定的。

因为是他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维护国家利益。

以前有很多人说李鸿章因为代表中国和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而给他扣了个“卖国贼”的大帽子,殊不知李中堂当年在谈判桌上曾极力争取为国家减少赔款数额,甚至老泪纵横,哭求当时外国首脑。

近代历史李鸿章的几大功绩介绍

近代历史李鸿章的几大功绩介绍

近代历史李鸿章的几大功绩介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李鸿章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李鸿章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由此可见李鸿章必定有很大的才能,下面是由店铺为你提供的近代历史李鸿章的几大功绩介绍,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

近代历史李鸿章的功绩1:树立我国榜首支水兵李鸿章对近代军事的榜首大建树是:把海防说到战略方位,树立了我国榜首支水兵!李鸿章早在第2次鸦片战争后,就注重了海防疑问。

他尽管不是我国近代榜首个注重和提出海防思维的人,但却是我国近代榜首个提出海防比陆防重要,应当树立一支强壮的水兵,以加强海防。

在我国近代,李鸿章之前的长辈提出的海防思维,要点在改进水师与岸炮的质量上,从李鸿章起,海防思维的要点是将海防提升到战略方位,并且树立一支强壮的水兵上面。

李鸿章提出的海防思维即使到今日,也很有启示含义。

他提出的开源节流办水兵的思维,也是有积极含义的。

比如,为了筹集到办水兵的银子,他对于宫殿费用开支过大的状况,从前上折子给慈禧太后,期望“停宫府不急之需,减地方浮滥之费,以裨军实。

”在慈禧身上节约银子,等于在山君脸上拔毛相同,够胆大的。

但李鸿章为国家社稷思考,居然做了,也是他为官的正本操行,值得必定。

在李鸿章的尽力下,终究北洋水兵于1888年树立起来,共有军舰25艘。

并且这支我国历史上的榜首支水兵一诞生,即是亚洲水兵榜首,国际水兵第七。

近代历史李鸿章的功绩2:推广军事近代化进程第二大建树:以更新兵器配备为起点,以练习变革为要点,推广军事近代化进程。

1862年4月,李鸿章率淮军抵达上海不久,正遇上那里有外国人构成的配备——洋枪队和外国军舰。

他总觉得同样是戎行,为什么外国戎行的战斗力那样强呢?他要解开这个谜。

找许多书来看,看完后,还觉得不过瘾。

所以想出个主见——微服私访。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的功与过李鸿章是近代史上最难以被评价的人,敬他恨他的人都有,梁启超曾言“敬其之才,惜其之志,悲其之遇”,生在这个落魄的帝国之中,李鸿章只落下了“卖国贼”这一千古骂名。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李鸿章一生有什么样的经历呢?李鸿章的一生又有哪些功与过呢?李鸿章简介李鸿章,生于安徽合肥,原名章桐,字渐甫、子黻,号少荃(泉),谥文忠,享年87载,乃清朝末期重臣,清末近四十年的国家大事无不与其有关,他一手创建了淮军和北洋水师,倡导了洋务运动,李鸿章曾经代表清廷签订了《中法新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李鸿章的功与过李鸿章一生经历了太多的国家大事,因此李鸿章也是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赞他的认为他是国之栋梁,是整个清朝的支柱,有人将其评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毁李鸿章的则认为其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主权旁落,国土分崩离析。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系统地评价一下他的功过。

李鸿章的一生功过难辨,他一手创建了淮军,并且作为淮军的最高统帅,他治下严格,对于军中纪律十分重视,在任职期间,李鸿章更看重能力而不是出身和文化。

并且李鸿章很务实,不喜欢嘴上说得好听但是不知世事的人,李鸿章还很体恤民情,比起剥削贫困的农民,他更倾向于从商人手中多收一点军饷。

李鸿章曾率领淮军,为剿灭太平天国做出卓越的贡献,虽然这种行为造成了过多的杀戮,但毕竟他结束了战争,给了国内一个平静发展的时机。

李鸿章一生最重要的功绩是倡导洋务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主张“以夷制夷”的他主持建造了中国第一个炼钢炉、第一支近代海军等等,这一切为了中国后来近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人骂李鸿章是“卖国贼”,并不只是因为李鸿章签下的那些条约,更是因为李鸿章的一味求和的思想和很多错误的决策,他一心想着“和平发育”,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李鸿章在对外交涉时主张议和,妄图争取到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然而却没有清楚的意识到世界列强是不会坐视中国的发展壮大,他们只会不断的挑起战争来进一步的侵略中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李鸿章想要和平是极不现实的,其艰难可想而知,而且李鸿章在决策上,也又严重的失误之处,主要表现在李鸿章在指挥中日甲午战争中出现失误,导致北洋水师大败;中法战争明明胜利了却和失败没有什么区别等等。

李鸿章的功与过最新

李鸿章的功与过最新

李鸿章的功与过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

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

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

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

旁白:李鸿章,晚清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

1838年年幼的李鸿章随父进京,拜曾国藩为师,9年以后,他殿试高中钦点翰林。

1851年金田起义爆发,他由文臣而至六部拜卿相的仕途被打乱了,历史却另外安排了他的发迹之路。

1853年李鸿章走上了军旅生涯,1856年怀才不遇的他改投曾国藩湘军大营,迈出了人生辉煌的第一步。

平定太平天国旁白:1854年李鸿章军事才能显露,在1854年到1869年之间李鸿章参与了平定太平天国和发捻。

正:虽然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助纣为虐之嫌,被后世史家和百姓骂成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但不可否认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更加明显,综观历史,农民起义,只是以武力实现了改朝换代。

它只能以一个新政权,取代一个旧政权,并不能推动中国更向前一步发展。

而且长期的内乱并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试问哪个国家的崛起是处于内忧外患时期的?无数的史实证明只有先保证国内局势的相对平稳才有机会实行改革并逐渐走向富强,而李鸿章正是其中一个结束内乱的人。

错:在太平军的战斗中曾经杀降,违背了自己的承诺。

此举有过河拆桥之嫌,李鸿章有些不仁不义。

洋务运动反: 李鸿章洋务思想有其局限性,认识只局限于“器物”层面,并未深入到“制度”乃至“思想”。

李鸿章曾经想放弃新疆。

沙俄侵略中国土地占领最多。

中国如今收复了大部分土地,却唯独俄罗斯的大片领土无法收回,还独立出去了一个蒙古。

当沙俄煽动新疆叛乱时,李鸿章却目光短浅,主张放弃新疆领土。

他用“海防”重于“塞防”的理由来搪塞收复新疆之举,并听之任之,只求不伤元气,这是他对祖国河山的冷漠。

甲午战争错:一对朝外交政策的失误,表面上给其自主权,暗则为其提供保护,给日本留下了口实。

二是过于依赖其他国家的帮助,希望其他国家从中调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一手创办北洋水师,倡导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使闭关锁国的清王朝敞开大门面向世界,但同时他也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造成了中国长达几十年的内乱局面,那他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千古罪人?
过失:
1)他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如:
1884年,李鸿章签订《天津条约》
1895年,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
1896年,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
1901年,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
2)指挥失误致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9月17日,北洋舰队在黄海海面遭遇日本联合舰队,双方展开了一场激战。

北洋海军参战的大大小小十三艘军舰当中,有两艘逃走,其中一艘还撞沉了自己的一艘舰,有三艘被日军击沉。

其余7艘,包括旗舰“定远”号在内,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创伤。

“致远”号管带(舰长)邓世昌、“经远”号管带林永升壮烈殉国,使李鸿章吓破胆,北洋舰队退回旅顺港修理。

一个月以后,李鸿章等舰队修理完毕,就命令它开到威海卫躲起来,不许出海。

旅顺遭日本军队进攻时,丁汝昌曾经请求李鸿章,让他带领舰队去援助,不料被李鸿章大骂一顿。

李鸿章说:“你只要在威海卫好好地守住你的几条船,别的事不用你管!”
就这样,北洋舰队只好躲进威海卫军港内,轻易地丢了制海权。

局面坏到这种地步,丁汝昌悲愤万分,但又无可奈何。

他不愿意活着落入敌手而玷污了自己的名声,更不愿意向日军举手投降,在遥向京城跪拜之后,便服毒自尽。

17日,日本舰队由威海卫西口耀武扬威地进港,太阳旗随之飘扬在刘公岛上。

牛昶炳像条哈巴狗,在伊东佑亨面前乞怜摇尾,率残存的十艘北洋海军舰只和五千多名中国陆海军官兵投降。

至此,李鸿章耗费巨资、惨淡经营的威海卫基地陷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功:
李鸿章创立了淮军:
作为淮军的最高统帅,李鸿章对其严格治理,加大训练强度,整顿军中纪律。

他要求自己的军队不能依靠洋人,一定要“自强”,而最初的自强之道,就是所谓“讲求洋器”。

在任命统领时,看中能力,不论出身与文化。

他鄙弃那些空有一肚子才学而不知世事之人(可见他“务实”的治世思想在这里已经有所体现)。

在征集军饷的时候,采用关税和厘金分开使用的办法,主张厘金的用途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从商人手中多收钱,而不是剥削农民。

这支军队在保卫上海,转战苏南,牵制太平军东线兵力,为扑灭太平天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之后在转战黄河、运河之间,取得了“剿捻”的胜利,完成了之前国藩难以完成的任务。

2)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虽然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助纣为虐之嫌,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的内战并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无数的史实证明只有先保证国内局势的相对平稳才有机会实行改革使国家休养生息并逐渐走向富强。

而李鸿章正是这么一个结束战争的人之一。

是他使清朝那本已摇摇欲坠的政权又延续了近百年。

3)倡导洋务运动:
①学习西方
②兴办洋务,建立北洋水师
①:
在经济现代化方面,李鸿章倡导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当大清王朝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大门的时候,面临着内忧外患。

一些封建士大夫视而不见,或者认为外国器械是奇技淫巧,把洋枪洋炮当作妖法,对他们而言,只有莫名的恐惧;或认为外国利器神妙莫测,无法学习;认为学习西方就是以夷变夏。

李鸿章当时中国极少数能够正确对待西方技术的人之一,他在顽固派的阻挠和谩骂之下,极力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出现了第一个大型兵工厂,第一座炼钢炉,第一条铁路,第一个煤矿,第一个纺织厂,第一支近代海军,第一艘轮船,第一个到西方的留学生等等,洋务派创造了中国近代的许许多多的第一,无疑为中国的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

②:
19世纪是一个海洋发展与海权争夺的时代,世界各大海权国家无
不以坚甲巨舰重炮为其海军取胜的凭借。

鉴于中国海防面临的空前危机,李鸿章以创建一支现代化的新海军舰队自任,与众位洋务派大臣一起在短短十数年间组建成北洋水师。

军威之盛,俨然成为远东西太平洋各国海军之首。

从他签订完《辛丑条约》后吐血,看出他的爱国;从他指挥失误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看出他的胆小;从他创建淮军,在任命统领时,看中能力,不论出身与文化,鄙弃那些空有一肚子才学而不知世事之人,看出他的务实,任用贤才;从他的倡导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建立北洋水师,看出懂得变通,有大局观,有远见
梁启超说:“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