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作品之经典分析
张爱玲女士的作品特点

张爱玲的小说,无论结局是好是坏都给人以一种悲凉的感觉。
张爱玲文笔冷静,小说常用第三人称即“他”来描写,以一种全知的视角来叙述,小说中虽然没有掺杂太多作者个人的情感,但是感情基调悲凉。
如《倾城之恋》中的开头写道“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罢!”结尾虽然白流苏如愿以偿嫁给了范柳原,但是作者却冷眼说道“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
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了。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
但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以及呼应开头的胡琴声又响起。
战争的混乱使白流苏认识到人的生命在大动荡中微不足道,所有关于爱情的实验到头来都经不过乱世的冲击,白流苏范柳原不过的婚姻,不过是两个战乱中的人对未来的迷茫对生命难以把握的结局。
这一切实际上都反应了一种个人情绪:大限来临的惶恐和个人的迷失。
再如《金锁记》中一开头从月亮写起,“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比眼前的月亮大、白、圆;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来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着凄凉。
”小说中的曹七巧用“三十年来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然而'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人还没完——完不了。
”喜用比喻反讽等手法张爱玲小说的语言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大量的运用比喻,对照、反讽、色彩描写等手。
如在《沉香屑—第一炉香》里她曾写到“薇龙那天穿着一件磁青薄绸旗袍,给他那双绿眼睛一看,她觉得她的手臂像热腾腾的牛奶似的,从青色的壶里倒了出来,管也管不住,整个的自己全泼出来了”。
这是一段以热牛奶比喻女人臂膊之洁白美丽的绝妙描写。
这样的描写既通过读者的视觉来让人感受到乔琪的色迷心窍、蠢蠢欲动的形象,又表现了薇龙的竭力自持却又虚荣不能自拔的心态。
在《金锁记》里,她写道:“她到了窗前,揭开了那边上缀有小绒球的墨绿样式窗帘,季泽正在弄堂里往外走,长衫搭在肩上,清甜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裤缝里去了,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
金锁记作品赏析张爱玲

人生的舞台,个人逃不脱要扮演其中某个角色。张爱玲却在这个人生舞台上远远眺望着,她不是导演,却如同解说,用笔娓娓动听地为我们介绍过去的一场或正在进行的人生戏剧里的诸位角色,确切地说,抑或是审美。于是有人言:"鲁迅之后有她,她是一个伟大的寻求者。"她寻的是,女奴时代谢幕后女性角色的归宿所在,她以否定现在生态下女性的女奴角色的方式,表达了她深深的渴望,渴望女性能挣脱历史的、文化的、生理的、心理的诸般枷锁的桎梏,成为自在的女性优美地生存。自然这是我们的解读。
10年之后,七巧的丈夫和婆婆都死了。苦难熬出了头,她分到了家产,搬出姜府自立门户。过去冷淡七巧的姜季泽现在上门来向她倾诉爱情,精明的七巧在心旌摇荡之余发现所谓的爱情是假的,大怒之余把季泽赶出了家门。爱情的幻影消失了,淌着眼泪的七巧奔到窗前:
"玻璃窗的上角隐隐约约反映出弄堂里一个巡警的缩小的影子,晃着膀子踱过去。一辆黄包车静静地在巡警身上辗过。小孩把袍子掖在裤腰里,一路踢着球,奔出玻璃的缘。绿色的邮差骑着自行车,复印在巡警身上,一溜烟掠过。都是些鬼,多年前的鬼,多年后的没投胎的鬼……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金锁记》作品赏析 张爱玲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张爱玲在本书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她在她那创作的年代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却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主人公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
结合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分析海派文学的发展

结合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分析海派文学的发展
张爱玲是海派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她的作品《倾城之恋》充分展现了海派文学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首先,张爱玲的作品注重人物塑造和心理描写,这在上海文学传统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在《倾城之恋》中,张爱玲通过对白流苏、范柳原等角色的细腻刻画,深入挖掘了人物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展现了人物复杂多面的性格特点。
这种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方式,是海派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其次,张爱玲的作品也展现了上海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貌。
在《倾城之恋》中,张爱玲通过对上海的独特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描写,展现了上海独特的城市魅力。
她通过对上海的建筑、街景、饮食等方面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底蕴的上海。
这种对上海的描绘方式,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上海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变迁。
此外,张爱玲的作品还体现了海派文学的商业性和娱乐性特点。
在《倾城之恋》中,张爱玲运用了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语言风格,使得作品既有文学性又具有娱乐性。
这种商业性和娱乐性的特点也是海派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它使得文学作品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读者口味。
总之,张爱玲的作品《倾城之恋》充分展现了海派文学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通过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描绘上海独特文化和风土人情以及体现商业性和娱乐性特点等方式,张爱玲将海派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她的作品也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海派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视角。
张爱玲八句经典爱情语录赏析

张爱玲八句经典爱情语录赏析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之一,其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情感深度著称,并被誉为“爱情故事大师”。
她的八句经典爱情语录被广泛传播和喜爱,成为许多人了解爱情和人生的重要参考。
本文将通过举例分析,探讨张爱玲八句经典爱情语录的深刻内涵和哲理意义。
案例一:“女人如果不漂亮,那就要做得有趣一点。
”这句话出自《小团圆》,是张爱玲经典代表作之一。
所谓“有趣”,指的是内涵丰富、生活充实、思维敏捷和情感充沛等方面。
这句话深刻阐述了一个人的美丽不仅仅是外表,更是内在的、独特的个性魅力。
案例二:“没有一个女人值得你为她哭泣。
”这句话出自《色戒》,反映了张爱玲对爱情的冷静和理智。
他认为,真正的爱情不应该伴随着过多的抱怨和泪水,而是要基于尊重、信任和平等相待,让彼此成为彼此生命中的伴侣,相濡以沫。
案例三:“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放弃想象中的爱情,痛苦是暂时的,成熟是永久的。
”这句话出自《小茜茜》,反映了人生和爱情中的成熟和妥协。
张爱玲认为,爱情是需要追求和付出的,但如果遇到了无法超越的鸿沟和阻力,就要学会放下和妥协,走出痛苦,迎接更为成熟和坚强的自己。
案例四:“真正的男人不把女人放在心上,而是留在她的身边。
”这句话出自《倾城之恋》,表达了张爱玲对男女关系的独特看法。
他认为,男人并不需要过分呵护和放在心上的女人,而是要让女人在身边感受到他的关注和陪伴,建立稳定而牢靠的感情基础。
案例五:“每个女人都希望有个把自己放在手心里的男人。
”这句话出自《花儿与少年》,强调了女人对男人的温柔和呵护的需要。
女人是弱者,需要男人的安慰和支持,但这种支持不能過度关注,男人应该心存坚定,不被外在环境干扰,展现强大的内心力量。
案例六:“如果没有他,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孤星,漂浮在太空里。
”这句话出自《金锁记》,描述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相连的紧密关系。
张爱玲认为,每个人都需要与外界建立联系,尤其是在彼此心灵相处的时刻,更需要彼此关注和理解,才能产生更为深刻、真实的情感交流。
张爱玲《金锁记》研究

张爱玲《金锁记》研究一、本文概述1、简要介绍张爱玲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张爱玲,原名张煐,笔名梁京,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女作家。
她出生于上海一个显赫的官宦世家,自幼接受传统与西方文化的双重熏陶,这使得她的作品既有古典的韵味,又充满了现代的意识。
张爱玲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张爱玲的创作生涯虽然不算长,但她的作品却影响深远。
她的小说多以旧上海为背景,描绘了都市男女的爱情与生活,展现了他们面临的种种困境和内心的挣扎。
她的文字细腻而富有感染力,能够深入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张爱玲的笔下,无论是繁华的都市风景,还是琐碎的生活细节,都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张爱玲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她的作品不仅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文坛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她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为中国现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她的作品不仅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风貌,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社会和人性的独特视角。
通过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也能更好地领略她的文学魅力。
2、简述《金锁记》的创作背景及作品概况。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
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张爱玲独特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深刻问题。
创作背景上,张爱玲身处乱世,亲历了家族的兴衰和个人的荣辱,这些经历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情感基础。
张爱玲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家族观念等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这些背景因素共同构成了《金锁记》的创作土壤。
作品概况方面,《金锁记》以曹七巧为中心人物,通过她的命运变迁,展现了封建家族制度下的种种弊端。
曹七巧原是一个麻油店的女儿,却嫁给了一个大户人家的残疾二少爷,从此被金钱和家族锁链所束缚。
张爱玲最有名的作品张爱玲最有名的作品的简介

张爱玲最有名的作品张爱玲最有名的作品的简介1、张爱玲最经典的作品就是《倾城之恋》了,张爱玲以独特的韵味和情致讲述了一对痴男怨女纠缠不清的爱情故事。
2、《倾城之恋》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张爱玲创作的著名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和经典代表作。
《倾城之恋》讲述了一对现实中的庸俗男女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上演的一幕倾城之恋,叙述了一个动听而又近人情的爱情故事。
此部作品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文学著作之一,奠定了张爱玲在中国文坛上的重要地位。
3、《倾城之恋》的爱情故事发生在香港。
女主角白流苏原是上海的白家小姐,在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后,身无分文的她备受亲戚们的冷嘲热讽。
在她失望之余,从此变得冷漠,看尽世态炎凉。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男主人公范柳原——一个多金潇洒的单身汉结识,于是孤注一掷,远赴香港,追求范柳原的爱与婚姻。
他们两个情场高手在浅水湾饭店斗智斗勇,最终白流苏服输了。
但在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时,范柳原打消了离开的念头,回来保护白流苏。
在生死攸关时,两人于“一刹那”间体会到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最后终于结婚了。
但是婚姻并不能改变范柳原之前的生活习惯与作风,白流苏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4、《倾城之恋》的作者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最重要的作家,也是五四以来最优秀的作家。
张爱玲原名张瑛,于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
张爱玲家世显赫,童年时光却是黑暗的。
她的生母流浪欧洲,她和弟弟是在后娘的监管下长大的,所以导致她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悲观与势利。
张爱玲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等,而她的经典代表作有《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和《红玫瑰与白玫瑰》等等。
1995年09月08日,张爱玲于洛杉矶加州逝世,享年75岁。
5、《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为倾心的作品之一,张爱玲以独特的韵味和情致讲述了一对痴男怨女纠缠不清的爱情故事。
著名作家王安忆说:“她有足够的.情感能力去抵达深刻,可她没有勇敢承受这种能力所获得的结果,这结果太沉重,她是很知道这分量的。
张爱玲前后期作品分析——以胡兰成为分界

张爱玲前后期作品分析——以胡兰成为分界作者七声摘要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1943年《沉香屑·第一炉香》的发表标志着她正式步入文坛,自此而后的几十年间,她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金锁记》、《倾城之恋》、《雷峰塔》、《易经》等等,都能够被成为经典。
可是,其前后期作品的特点却有着较大不同:前期作品以富丽而悲凉的风格为主,重点描述爱情与欲望的角力;后期作品却以略显杂乱的平铺直叙书写自己洞见世事的人一辈子体悟。
之因此会产生如此的不同,一方面是因为初期家庭及社会背景的阻碍,使张爱玲既具有遗老遗少的部份习气,同时也对爱情抱有较为悲观的态度;另一方面胡兰成的显现必然程度上改变了张爱玲的人一辈子观和创作方向,在经历了对爱情的向往和破灭以后,她从写他人的故事转而写自己的故事,用文字记录、感悟人一辈子。
本文将从张爱玲前后期作品的概况入手,分析不同时期其作品的不同特点,同时分析前后期作品是因此会产生不同及以胡兰成为分界点的缘故,以期对研究张爱玲极为作品提供一些帮忙。
关键词:张爱玲;前后期作品;胡兰成;缘故;阻碍abstractZhang Ail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male writer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literature. In 1943, the publication of "The first incense" marks her formal entry into the literary world. Since then, she has been working hard for a few decades. Works: "Golden Lock", "Allure Love", "Thunder Tower", "Book of Changes" and so on, can be a classic. Howev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ks before and after it has a big difference: pre-works to gorgeous and desolate style, focusing on the description of love and desire wrestling; post-works are slightly messy straightforward to write their own insight into the life of life insights. The reason why there will be such a difference, on the one hand because of the impact of early family and social background, so that Zhang Ailing not only part of the legacy of the old habits, but also have a more pessimistic attitude towards love; the other hand, the emergence of a certain degree ofHulan Cheng Changed the love of Zhang Ailing and creative direction, after experiencing the vision of love and burst, she wrote from someone else's story to write their own stories, with the text recorded, sentiment life. This paper will start from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Zhang Ailing 's works in the early and late period, analyze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his works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analyze the reasons why the works will be different and the reason of Hulan' s demarcation point, so as to provide some help to the study of Zhang Ailing 's extreme works. Key words: Zhang Ailing; pre-and later works; Hu Lancheng; reason; influence引言纵观中国现代文学,张爱玲是不可轻忽的最为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作品犹如一颗颗闪亮的明珠耀人眼目,令人忍不住要去把玩和赞扬。
张爱玲《金锁记》研究

张爱玲《金锁记》研究一、本文概述《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刻的心理描绘和独特的叙事风格,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金锁记》的主题、人物塑造、叙事技巧以及文学价值,旨在揭示张爱玲如何通过这部作品对封建社会的性别观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本文将概述《金锁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分析作品所呈现出的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悲剧性。
接着,本文将从主题入手,探讨作品所揭示的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以及女性如何在这种压迫下挣扎、反抗和寻求自我救赎。
本文将对作品中的人物塑造进行深入分析,尤其是主人公曹七巧的形象塑造。
通过对其性格、行为和命运的剖析,揭示出张爱玲如何通过对曹七巧的塑造,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与抗争。
本文还将关注《金锁记》的叙事技巧,分析张爱玲如何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如内心独白、时空跳跃等,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情感。
本文也将探讨作品的语言风格,分析张爱玲如何运用生动细腻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既富有诗意又充满悲剧氛围的文学世界。
本文将总结《金锁记》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评价张爱玲在这部作品中的艺术成就和贡献。
通过对《金锁记》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张爱玲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也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以及女性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
二、张爱玲生平与创作背景张爱玲,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
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具魅力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爱玲的生平经历与她的创作背景紧密相连。
她出生于一个封建大家庭,自幼便深受封建文化的熏陶。
然而,随着家庭的衰败和社会的变迁,她亲身经历了家族的没落和人生的无常,这些经历为她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情感基础。
在张爱玲的成长过程中,她接受了中西文化的双重影响。
一方面,她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古典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另一方面,她又在西方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学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她对没有真爱的世态炎凉大彻大悟——“生 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却 偏偏深陷和胡兰成那份盲目荒唐的恋爱中不能 自拔——这阴影笼罩了她一生一世; 她通脱仁悯,善于从“脏与乱与忧伤”的 世俗生活中发现可爱和珍贵,每每从物欲横流 中挑拣出“人的成份”,具有一种“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的宏达与平和,同时却又十分冷漠 苛刻,处处挑剔人生与世俗,并自剖是个自私 冷酷之人;
2、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性与她接受的西方文 化也是不无关系。 化也是不无关系。 曾受到叔本华、尼采等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 曾受到叔本华、尼采等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 “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 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 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 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 悲剧则如大红大绿的搭配, 悲剧则如大红大绿的搭配,是一种强烈的对 但它的刺激性还大于启发性, 照,但它的刺激性还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 以有更深长的意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 以有更深长的意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 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1943年 1943年,孤岛文学由于太平洋战争的 爆发而消失,上海完全沦陷, 爆发而消失,上海完全沦陷,抗日的声 音失语, 音失语,而张爱玲对女性命运的探索受 到市民读者的欢迎。 到市民读者的欢迎。 张爱玲的小说写得独树一帜——清奇 清奇 张爱玲的小说写得独树一帜 而又繁复、华丽而又哀伤、 而又繁复、华丽而又哀伤、沉厚而又犀 含蓄而又洒脱。 利、含蓄而又洒脱。 张爱玲的散文, 张爱玲的散文,也写得一流的机敏漂 通脱睿智而又文采丰赡,哲思、 亮,通脱睿智而又文采丰赡,哲思、理 灵悟皆自然出之,不见丝毫匠气。 趣、灵悟皆自然出之,不见丝毫匠气。
三、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主题
在群星璀璨的四十年代,张爱玲小说以其深沉 在群星璀璨的四十年代, 的悲剧意蕴风格独步文坛,特别是她那种小人 的悲剧意蕴风格独步文坛,特别是她那种小人 物式的悲剧和女性爱情悲剧。 物式的悲剧和女性爱情悲剧。 (一)张爱玲的小说以悲剧性见长,很大程度 张爱玲的小说以悲剧性见长, 上来源于她颇具悲剧性的人生履历和西方文化 的影响。 的影响。 1、张爱玲一生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 张爱玲一生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 她小说中的悲剧意蕴正是她对凄苦生活的渲泄。 她小说中的悲剧意蕴正是她对凄苦生活的渲泄。 因而在她的小说中流露出来的爱的成分是少之 又少的,笔下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又少的,笔下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有的只是 苍凉” “苍凉”。
右上: 右上:张爱玲母亲 左图: 左图:左一张爱玲父亲 右二张爱玲母亲
(二).身世坎坷 ).身世坎坷
3岁时张爱玲随父母生活在天津,有一个 岁时张爱玲随父母生活在天津, 短暂的幸福童年。 短暂的幸福童年。 好景不长,父亲娶姨太太后, 好景不长,父亲娶姨太太后,母亲勇敢地 冲出了家庭的牢笼,出国留学。 冲出了家庭的牢笼,出国留学。 年幼的张爱玲在失去了母爱之后, 年幼的张爱玲在失去了母爱之后,还要承 受旧家庭的污浊。 受旧家庭的污浊。
2.张爱玲的复出
在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思想解放潮 20世纪80年代初, 世纪80年代初 流的冲击,张爱玲才被人们重新发现。 流的冲击,张爱玲才被人们重新发现。 张爱玲的复出,最初是从研究界开始的。 张爱玲的复出,最初是从研究界开始的。 1995年张爱玲逝世后 年张爱玲逝世后, 1995年张爱玲逝世后,掀起了一个新高 潮,张爱玲也从文学象牙塔走向了市场化。 张爱玲也从文学象牙塔走向了市场化。 人们注意的重心也从作品扩展到她的身世。 人们注意的重心也从作品扩展到她的身世。 张爱玲至今仍然是高校中各种毕业论文 最热门的课题之一。 最热门的课题之一。其主要原因就是张爱 玲作品与其他新文学作品相比的“另类” 玲作品与其他新文学作品相比的“另类” 色彩。 色彩。
《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 金锁记》 巧就是一个悲剧性的小人物。 巧就是一个悲剧性的小人物。 《金锁记》是一个关于“原 金锁记》是一个关于“ 欲”的故事,一个令人惊心 的故事, 动魄的人性变态和人性异化 的故事。 的故事。它将人生的荒诞与 荒凉诠释到了极致, 荒凉诠释到了极致,形成张 爱玲小说的“苍凉”基调。 爱玲小说的“苍凉”基调。
《倾城之恋》剧照 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是一个关 倾城之恋》 调情”的故事, 于“调情”的故事, 也是一个关于“弃妇” 也是一个关于“弃妇” 的故事,一个张爱玲 的故事, 版的“娜拉走后怎样” 版的“娜拉走后怎样” 的故事, 的故事,一个关于 逃离”的故事。 “逃离”的故事。
又如在《沉香屑 第一炉香》中对月亮的描写: 又如在《沉香屑第一炉香 中对月亮的描写: 第一炉香》 “这边太阳还没下去,那边,在山的尽头, 这边太阳还没下去,那边,在山的尽头, 烟树迷漓,青溶溶的,早有一撇月影儿, 烟树迷漓,青溶溶的,早有一撇月影儿,葛 薇龙向东走,越走那月亮越白,越晶亮, 薇龙向东走,越走那月亮越白,越晶亮,仿 佛是一头胸脯的白凤凰,栖在路的转弯处, 佛是一头胸脯的白凤凰,栖在路的转弯处, 在书桠叉里做了窝窠, 在书桠叉里做了窝窠,越走越觉得月亮就在 前头树深处,走到了,月亮便没有了。 前头树深处,走到了,月亮便没有了。”
她在中学和大学接受的教育都是纯西式的, 却一直私淑中国传统文化和通俗艺术的情思与 文风; 她既能把纯文艺作品写得让行家里手击节 叹赏 , 又能把世俗言情小说写得使平民大众如 醉若痴,还能深入浅出将复杂微妙的文艺理论 阐释得既高标独立又了了分明…… 张爱玲——这个被她自嘲为“恶俗不堪” 却决意终生不改的名字。 “只有她(张爱玲)才能同时享受灿烂夺目的 喧闹和极度的孤寂”。
(二)以苍凉为特征的最底层人的悲剧人生
这些平凡的故事无一不充斥着苍凉,平凡人 这些平凡的故事无一不充斥着苍凉, 式的悲剧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式的悲剧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1、一类是小人物的悲剧。小人物式的悲剧也 一类是小人物的悲剧。 就是小市民的悲剧。从个人本位出发, 就是小市民的悲剧。从个人本位出发,揭示 大都市里小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态, 大都市里小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态,流露出 对他们的同情和对社会的厌倦。悲凉——成 对他们的同情和对社会的厌倦。悲凉 成 为这类小人物生活的基调。 为这类小人物生活的基调。 另外,也表达了人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不 另外,也表达了人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 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思想, 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思想,写出了人的怪诞 和无奈的一面。 和无奈的一面。
人生是永远无法完满的,这就是张爱玲 人生是永远无法完满的, 小说中带给我们的启示, 小说中带给我们的启示,这也就是她所 说的人生的真相。 说的人生的真相。 从人本身出发,去寻找悲剧的根由,挖 从人本身出发,去寻找悲剧的根由, 掘人的灵魂。 掘人的灵魂。
2、另一类是女性追求爱情幸福的悲剧 世俗性的情爱婚姻也就成了张爱玲小说中永 久不变的话题, 久不变的话题,而这一世俗性的特征也正是 张爱玲所要极力表现的。 张爱玲所要极力表现的。 “如果可以把恋爱隔开来作生命的一部一科, 如果可以把恋爱隔开来作生命的一部一科, 题作‘恋爱’那样的恋爱还是代用品吧” 题作‘恋爱’那样的恋爱还是代用品吧”。 “一般所说:‘时代的纪念碑那样的作品, 一般所说: 时代的纪念碑那样的作品, 我是写不出的,也不打算写, 我是写不出的,也不打算写,’我甚至只是 写些男女之间的小事情, 写些男女之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中没有战 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 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 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朴素, 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朴素,也更放恣 的。”
四 讲
玲 的 小 说
一、张爱玲的出现与复出 1.张爱玲的出现
1943年 1943年,是20世纪中国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 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 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 升起了两颗代表着新文学发展 新趋势的明星: 新趋势的明星:一颗是南方沦 陷区上海的张爱玲;另一颗是 陷区上海的张爱玲; 北方解放区延安的赵树理。 北方解放区延安的赵树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44年春,胡兰成38岁,张爱玲24岁,两人相识。但 很快,他们恋爱了。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 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给胡照片题字) 1944年8月,胡兰成第二次婚姻破裂,于是张爱玲与 胡兰成的爱情得到升华——结婚 ,没有仪式,只是一纸 婚书:“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 月静好,现世安稳。” 1947年6月,胡兰成收到了张爱玲的诀别信:我已经 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 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不欲 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 看的了。
张爱玲是个极为复杂的矛盾对立统一体
她生性孤傲清高,有极为高雅的生活/艺术品味, 却偏偏直言声称自己爱钱如命,是个对世俗名利情有独 钟的小市民; 她喜欢清静独处而拙于社会交际,以至于悲喜爱憎 常像通俗故事中某个安排错了的情节,然而却又十分通 达人情世故,在文章透出一种世故老道懂深浅知进退的 精明; 她善于将生活艺术化,将艺术生活化却又满怀洞彻 人生悲凉的悲剧意识;
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奇迹在中国不算稀奇, 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奇迹在中国不算稀奇, 第 可是都没有好收场。 ——傅雷 可是都没有好收场。 傅雷 我扳着指头算来算去,诺大的文坛,哪个阶 我扳着指头算来算去,诺大的文坛, 段都安放不下一个张爱玲; 段都安放不下一个张爱玲;上海沦陷才给了 她机会。 是命中注定, 她机会。……是命中注定,千载一时,‘过 张 是命中注定 千载一时, 了这村,没了那店’ 幸与不幸,难说得很。 了这村,没了那店’,幸与不幸,难说得很。 爱 ——柯灵 柯灵 张爱玲是一口古井,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 张爱玲是一口古井, 君子尽情来淘的古井。古井无波, 君子尽情来淘的古井。古井无波,越淘越 有。 ——李碧华 李碧华
《十八春》里的主人公曼桢和世钧 张爱玲描写的不只是爱情,更主要的是爱情 背后的那种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冷漠,包含 了作者对人生爱情的质疑和悲剧性的思考, 这样的爱情故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惊奇, 也带给我们沉重与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