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合集下载

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地下二层岛式
1437.966
10
南寨站
CK36+729.845
地下二层岛式
264.6
11
终点
CK36+994.445
终点
2.项目评价范围及环境评价目标
2.1
根据各环境要素环评导则要求,本项目评价范围如下:
(1)声环境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为:地下车站风亭、冷却塔边界外50m区域;停车场厂界外1m,周围200m范围内有敏感目标的扩大至敏感点处。
机械噪声
配用电机噪声
冷却塔噪声
空气动力性噪声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旋转噪声是叶轮转动时形成的周向不均匀与蜗壳、特别是与风舌的相互作用所致,其噪声频谱呈中低频特性
每座车站均设置一座地面冷却塔。冷动塔一般在6~9月(根据气候作适当调整)空调期内运行。
叶片扰动气流产生噪声
水泵、减速机和电机噪声、配套设备噪声等
线路:正线区间最小曲线半径一般为350m,困难地段不小于250m;线路区间最大坡度:一般情况下30‰,困难条件下为35‰。
轨道:轨距1435mm;正线及辅助线采用60kg/m;车场线50kg/m;正线采用弹性分开式扣件;正线地下段采用连块式轨枕整体道床结构。
车型及编组:A型车,6辆编组。
最高运行速度:80km/h。
(7)电磁环境评价范围
地上线路(出入线段)外轨中心线两侧50m范围和110KV主变电站边界外50m范围。
2.2
根据设计文件进行现场调查,本工程涉及环境敏感目标,具体见下表。
表2-21声环境保护目标
区段
序号
敏感点名称
车站
风亭
风亭数量(个)
新风亭
排风亭
活塞风亭
南段

有关地铁轻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有关地铁轻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有关地铁轻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已成为各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铁轻轨项目因其快速、便捷、环保的特点,已成为城市交通建设的重点。

然而,地铁轻轨项目的建设也面临着环境影响评价的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进行开发和建设项目时,对其环境影响进行公正、客观、科学、全面地评价,并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对策和技术措施,旨在保护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地铁轻轨项目的建设离不开城市空气、噪声、水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对于保障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和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基本情况包括地铁轻轨项目建设的位置、规模、用地范围和建设时间等;项目的技术方案、工程量及工期等;项目的建设资金、投资方式和产业链等。

环境质量现状环境质量现状要对地铁轻轨项目建设所在地区的空气、噪声、水质等环境质量指标进行评估,确定其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数据和基本情况。

环境影响预测环境影响预测是根据项目建设方案和环境因素综合分析,对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污染、破坏、干扰等影响进行预测评估。

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对地铁轻轨项目建设过程和运营期间的环境保护方案和措施,以及为减少、修复和补偿环境影响所采取的技术与管理措施等。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该法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程序和要求,并明确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详细编制要求、必备内容及审查程序。

在地铁轻轨项目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和单位需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相关部门还需要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对地铁轻轨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深入地评估。

地铁轻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缺陷与改进目前地铁轻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着以下缺陷:影响评价的不全面地铁轻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评估因素通常包括噪声、振动、空气污染等,但并未对轨道交通所带来的其他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关注重点及常见问题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关注重点及常见问题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关注重点及常见问题研究陈淑连【摘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立现代立体交通系统,有利于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解决城市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近年来随着轨道交通项目的增多,轨道交通的社会关注度也日益提高,做好该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显得极为重要.通过梳理总结轨道交通项目环评与规划环评的衔接、噪声振动环境影响、风亭及冷却塔环境影响、城市生态景观影响等环评关注的重点内容,分析地下水评价、场站污水处理、噪声评价范围界定、噪声监测时段及噪声现状超标等环评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并结合轨道交通项目工作实践、技术规范等,针对环评中常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用于指导轨道交通选址选线、环保设计、环评编制及技术评估工作.【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18(062)012【总页数】4页(P167-170)【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关注重点;常见问题【作者】陈淑连【作者单位】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9.5;X820.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拥堵、汽车尾气污染、土地资源紧张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城市拥堵、减少废气排放、充分利用城市空间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必将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逐渐增多,做好该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显得极为重要,目前对该类项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噪声振动预测方面[1-5],而该类项目环评关注的重点、环评中常见问题鲜有报道[8]。

结合轨道交通项目环评工作实践,梳理总结了该类项目环评关注的重点及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同类项目环保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 轨道交通项目环评关注重点轨道交通属于典型线性工程,其影响范围集中在线路两侧。

轨道交通通常涵盖线路、场站、隧道、桥梁等工程,其环境影响兼具环境污染、生态影响的特点。

地铁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地铁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地铁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磁悬浮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特点:线路短、敏感点集中、环境要求高。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由环保部审查。

特征的环境污染:噪声、振动。

一、项目相符性分析:(1)该项目为地铁,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中的一条线路。

(2)必须已纳入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中;(3)分析环评阶段的工程方案与建设规划和规划环评阶段的建设方案的工程方案一致性及变更情况。

(4)给出相关变更内容的环境影响比选分析结果。

(5)分析线路走向、站场设置选线选址的优化内容,早期介入。

(6)明确工程方案对规划环评审查意见的落实情况。

二、主要工程内容内容全面,列表说明,附图给出平纵剖面图。

(1)线路起、终点、经过的街道、地面线、地下线、高架线长度等、车站数量(地下站、地面站、高架站)、变电所、车辆段、综合基地、通风系统(风亭、冷却塔数量)。

(2)工程施工方法:车站、区间(3)明确渣土及土石方去向(4)明确工程高架线路、地面线路、地下线路的结构形式、几何尺寸等参数。

各车站对应的中心里程、结构类型、车站埋深等工程参数。

按里程桩号明确各区段的施工方法。

周边有环境敏感点的路段,注意优化施工方式。

(5)风亭、冷却塔与周围敏感点的相对位置关系,满足《地铁设计规范》。

(6)明确:车辆段、综合基地、停车场及主变电站的所在位置及用地现状;规划用地性质;便于分析与城市规划或土地利用规划的相符性。

三、主要污染源分析及环境影响识别1.主要污染源分析噪声源:排风亭、新风亭、活塞/机械风亭、冷却塔、高架线路列车运行、地面线路列车运行、主变电站。

振动源:地下区段、地面区段、高架区段。

类别边界条件:钢轨类型、扣件类型、路基高等。

(1)施工期:交通疏散、废水固体废物、变电所噪声(2)运营期车间运营→冷却塔噪声、风亭噪声、风亭排风列车运行→噪声、电磁干扰、振动车辆检修、整备→噪声、振动、废水、电磁、废弃、固废(3)生态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居民出行,拆迁安置、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城市景观、文化古迹、社会经济)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城市绿地、古树名木等。

地铁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对策

地铁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对策

影响。同时 , 应注意弃 土的综合利用 , 如作 为车站顶部 的回填土方 和车辆段 、 停车场 的换填方 等 , 不能 回用 的土方按有关要求 , 在施 的环境影响 主要 为 :工程 现场弃 土因降雨径 流冲刷进入下水道 , 丁场 地 内 临 时 堆放 , 并进行 临时防护 , 如塑料薄膜覆盖等 , 弃 土 的 导致下水道 堵塞 、 淤积 , 进而造 成工程施工 地区暴雨 季节地面 积 运 输 和处 置 能 够 得 到 合 理解 决 , 不 会 对 环 境造 成 不 利 影 响 。 水; 弃土陆上运输途 中弃土散落 , 造成运输线路 区域尘土飞扬 。弃 地铁 建设 已成 为我 国城市化发展战略 的重要策略和措施 , 对 渣任意堆放 会影响城市 景观 、 破坏地表植 被 , 产生 的扬 尘会影 响 构建 节能环保 的交 通结构有重要作用 。在地铁施工过程 中, 通 过 地表植被的生长 , 防护不 当还会产 生水 土流失等 。 行之 有效的工程措施 , 选 用合适 的生态恢复方 法 , 应用科学 的生 态管理手段 , 能最大程度 减小对周 边环境 的影 响 , 对保护生态 环 2环 保 措 施
应设置生 态管理人员 , 建立各 种管理及报 告制度 , 开 展 对 工 程 影 响区的环境教育 , 提 高施 工人 员和管理人员环境意识 。通过完善
1地 铁 施 工 生 态 环 境 影 响 分 析
1 . 1土 壤 侵 蚀 因 素 分 析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项 目建设 , 施工中产生水土流失 的主要原 因有两个 , 即降雨因素和工程因素。土壤侵蚀强度与项 目所在地 理位置有关 , 若项 目处 于南亚热 带湿润气 候区 , 土壤侵蚀 的营力 主要 为降水 , 区内的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是影响施工期土壤侵蚀 的 重要 因素。 工 程 因 素 是 项 目建 设 引 起 水 土 流 失 的人 为 因素 , 通 过 对 侵 蚀 发生 的 自然 因素 的影响而起作用。 1 . 2施 工期 的侵 蚀 分 析 地 铁施 工期水土流失主要产生于地下隧道建设 、车站 开挖 , 车辆段 、 停车场建设 。隧道施工 的一般采用盾构法 , 其结构断面型 式一般 为单线双 洞圆形隧道 , 地下施 1 二 时, 边施工边 清运挖方 土 石, 仅 在 始 发 井 作业 口和 临 时堆 土 场 有 发 生 水 土 流 失 的可 能 。 . 1 . 3工 程征 地 影 响 工 程 占用 林 地 、草地 植 被 将 直 接 导 致 植 被 的 生 物 量 损 失 , 小 区域物种数 量的下降 ; 对 于耕地及 园地则将使这 些农 业用地永久 失 去 生 产 能 力 ,现有 的农 业 生 态 系 统 被 城 市 生 态 系 统 所 替 代 , 同 时对该土地拥有使用权的农 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1 . 4土 石方 影 响分 析 挖方主要产生在 地下 线及 地下车站施工 , 填方表 土主要用 于 高架线 、 明挖施工后绿化用地等 回填。 产 生的弃土 、 弃石如果在 运 输、 堆 放过程 中管理不 当 , 将 对周 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可能产生

北京地铁9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评估25页

北京地铁9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评估25页

北京地铁9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评估25页环境阻碍报告书(简本)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2006年3月武汉目录北京地铁9号线平面示意图1 总论1.1 建设项目前期预备情形简介1.2 环境阻碍评判实施过程1.3 评判内容1.4 污染操纵目标2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2.1 工程概况2.2 工程污染源分析3 环境爱护目标况4 都市生态环境阻碍评判结论与建议4.1 评判结论4.2 建议4.6 工程建设对都市交通的阻碍分析5 声环境阻碍评判结论和建议5.1 声环境现状评判结论5.2 声环境推测评判结论5.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方案5.4 声环境阻碍评判结论6 振动环境阻碍评判结论与建议6.1 环境振动现状评判结论6.2 环境振动推测评判结论6.3 污染防治措施7 水环境阻碍评判结论与建议7.1 水环境阻碍评判结论7.2 评判建议8.电磁辐射环境阻碍分析结论与建议9 环境空气阻碍评判结论与建议10 环境阻碍评判结论10.1 项目建设环境合理性分析结论10.2 环境爱护措施的可控性及经济效益分析结论10.3 环境阻碍评判总结论1 总论1.1 建设项目前期预备情形简介1.1.1 项目名称北京地铁9号线工程1.1.2 项目地点北京地铁9号线是一条位于都市西部、整体呈南北走向的线路,线路起点设在北京市西南部丰台区的郭公庄,而后线路沿万寿路南延向北,从丰台火车站东侧穿过并一直向北至广安路路口,然后线路右转沿道路向东,穿过六里桥,至羊坊店路路口左转,再沿道路向北,穿过北京西客站、玉渊潭公园,最后线路沿首都体育馆南路连续向北,至长河桥以北设置终点站白石桥站与4号线衔接。

本工程全线一次建成。

工程分布在北京市丰台、海淀两个行政区。

1.1.3 建设单位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1.2 环境阻碍评判实施过程1.2.1 环境阻碍评判任务托付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阻碍评判法》和国务院令(1998)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爱护治理条例》,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于2005年12月托付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承担北京地铁9号线工程环境阻碍评判工作。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5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5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5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本环境影响报告书是针对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5号线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的。

该工程计划设立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和龙华区4个车辆段和17个车站,线路全长约37.2公里,其中地下段约28.7公里,地上段约8.5公里。

本报告书对该工程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主要涉及的环境领域包括:大气环境、噪声环境、地质环境、水环境、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

通过对工程的建设、运营、废弃处理等环节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了一些环境管理措施,最终旨在减少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书还对预测的可能影响进行了量化和评价,使用了各种模型和评价方法,包括系统分析、评价矩阵、模拟计算等方法。

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后,对环境影响分别进行了评价和预测。

同时,该报告书还考虑了可能的紧急和意外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应急方案。

最终,基于对各种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该报告书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以便将该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并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减少环境污染、优化生态环境。

同时,该报告书还对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标准进行了评述,以确保该工程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

成都地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成都地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地铁 6 号线一、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地铁有限责任公司环评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 年 8月目录1建设项目概况 (3)1.1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 (3)1.2工程主要容 (3)1.3方案比选及建设项目符合性分析 (4)2环境现状 (4)2.1工程沿线环境质量概述 (4)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围 (5)3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5)3.1项目污染源分析 (5)3.2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6)3.3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6)3.4环境敏感区环境影响分析 (10)3.5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情况 (10)3.6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措施及应急预案 (13)3.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 (13)3.8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 (13)3.9建设项目防护距离的搬迁情况 (13)3.10 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13)4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4)5联系方式 (14)5.1建设单位 (14)5.2评价机构 (14)1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2013 年 2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2013~2020 年)的通知》(发改基础〔 2013〕269 号)对 6 号线一期予以批复。

2015 年 5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2013~2020年)调整方案的批复》(发改基础〔 2015〕958 号)对 6 号线二期予以批复。

2015 年 6 月,地铁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编制完成《地铁 6 号线一、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地铁 6 号线一、二期工程北起望丛祠站,经望丛中路、西区大道、浦兴街、校园路、盛发街、沙西线、交大路、沙湾路、一环路、顺江路、锦华路、三环路、三色路、中柏大道,南至终点站观东路站,全线主要经过郫县、高新西区(属于高新区)、金牛区、成华区、锦江区、高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环境管理
地铁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李卫波1,侯可斌2
(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中心、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76; 2.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 100161) 摘 要:地铁建设引起的生态问题通常容易被忽略,加强地铁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符合环评的发展趋势。 地铁项目涉及的生态敏感目标包括森林公园、城市绿地、涉水等,评价应注意敏感目标具有的自然或人文 特性。直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可从工程占地、水体影响及取弃土场设置影响展开;间接影响评价可重点分 析地铁引起的地下水变化,通过地下水与生态的联系,建立间接影响分析模型;景观影响评价可从确定评 价对象、指标和方法三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地铁;环境影响评价;生态 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377(2017)07-0035-04
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nmental Management
环境管理
1.2 评价重点 地铁项目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 面: 1) 工程占地导致生态环境直接损失;2)工程施工 过程中对污染物排放带来的间接生态环境破坏,如施工 导致地表水质恶化,从而影响鱼类生境;3)地上建设 内容对城市景观带来冲击。这三方面影响贯穿地铁的施 工期与运营期,第一、二方面影响以施工期为主,第三 方面影响重点体现在运营期。 对于不同的敏感目标, 评价重点应根据其所属的生 态功能特性, 确定评价主要方向, 总体可分为以生态保 护和景观协调两大类。 对于以保护动物、 植物为主要目 的敏感目标, 如森林公园、 湿地等, 以动植物及其生境作 为评价重点; 对于含有人文特性的敏感目标, 如风景名 胜区、 文物保护单位等, 应将景观作为分析要素考虑。
2 地铁引起的直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1 工程占地影响 工程占地包括永久占地与临时占地。永久占地主要 为地上线路占地与站体占地,应着重分析占地类型及涉 及的生态敏感点类型,对于有行政主管部门的敏感点应 取得相关意见。永久占地造成的生态破坏是持续的,应 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施工期开挖 及运营中对生态的扰动(如涉及保护动物时,分析地铁 噪声对动物生境的影响)。环评的主要目的是分析选址 选线或铺设方式的合理性,若对动物生境扰动较大,应 提出重新选线的建议。临时占地主要包括施工便道、施 工营地、料场等,若在评价阶段已明确临时占地位置, 应分析其合理性及生态补偿措施,若在评价阶段无法明 确全部临时占地位置,则应给出选址原则性要求。 2.2 跨越地表水体施工影响 调查跨越河段生态功能定位, 对水生生态系统进行 调查, 给出保护对象及敏感程度。 若项目涉及特殊或重要 生态敏感区, 应首先分析重新选线的可能性, 进行线路比 选; 若不具备重新选线条件, 应优化施工工艺和路线铺 设方式(如改为地下) , 针对跨越河段制作有针对性的施 工工艺方案, 工艺方案包括施工组织、 施工时间 (如避免 鱼类产卵期等) 、 工期及环保措施等内容。 对于一般生态 区域可从施工工艺及环保措施等方面提出原则性要求。 2.3 取、弃土场影响 地铁项目根据施工需要设置取、弃土场,部分项目 涉及拆迁等内容,存在弃渣问题。生态影响评价应分析
重要举措。 本文对地铁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的重点及评价 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为地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 参考, 同时推进地铁生态环境评价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1 敏感目标与评价重点
1.1 敏感目标 根据生态环评导则[5],生态敏感目标分为特殊生态敏 感区、重要生态敏感区和一般区域。根据轨道交通环评 导则[6],地铁项目主要涉及的城市生态敏感目标包括风景 名胜区、森林公园、文物保护单位等,导则还提出需要 对城市绿地的影响进行分析,因此,城市绿地应纳入敏 感目标范围。随着地铁范围的延展,涉水的生态敏感目 标需要逐渐引起重视,如重要湿地、鱼类“三场”等。
地铁项目大部分位于城市建成区,其运行产生的噪 声与振动问题是环境影响评价关注的重点,其他环境要 素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当地铁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节 约土地资源与能源,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环 境质量等方面带来环境利好 [1~4],使其负面环境影响易 被掩盖。然而,随着地铁项目从便利城市出行向着链 接城市与郊区、卫星城的功能转变,其跨越的土地利用 类型也发生巨大变化, 越来越多的具有生态价值的土地 纳入了地铁环评的范畴; 另外, 随着社会公众环境意识的 提高, 对于优美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 地铁对城市景观 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并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因此, 加强地铁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提高地铁的生态效益 符合发展趋势, 同时, 也是将生态理念应用于城市建设的
将施工土石方进行综合利用的可行性,即工程弃土用于 其他工程,工程取土应优先从其他工程获得;若不具 备条件,取、弃土、弃渣场应优先选择现有合法场所; 若新选场址,应进行场址选择合理性分析,提出取、弃 土、弃渣后的生态恢复措施及施工方案。
3 地铁引起的间接生态影响评价
地铁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是显著的,尤其是地下工 程。地铁施工对地下水流场、水质产生影响,进而对地 表植被产生影响,从而对生态系统产生间接影响。 3.1 地铁项目地下水影响特点 地铁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体现了复合性的特点:短 期性,施工对地下水扰动较大,施工降水会造成一定的 地下水漏斗;长期性,地铁建成后,在地层中形成不透 水层,对自然状态下的地下水运移产生影响。短期性影 响以线路两侧降水范围为主,影响强度较大,施工结束 即可恢复;长期性影响更多体现在区域地下水流场的变 化上,影响强度小,但影响时间长。 3.2 地下水与生态关系 地下水与生态联系密切, 可用地下水生态环境指标 (与生态环境状况密切联系的地下水和与地下水有关的 各种临界指标的总称, 包括土壤含水量、 土壤含盐量(作 物耐盐度)、潜水矿化度、地下水位临界埋深、地面控 制沉降临界水位等[7])表征两者关系。地下水生态环境 指标众多,均与地下水水位的变化相关,甚至起到控制 性作用,地下水埋深是最重要的地下水生态环境指标之 一[8]。从地铁建设来看,无论是施工降水还是长期的地 下水流场影响,最主要的表征指标是地下水水位的升高 与降低,因此,通过地下水水位变化可以更好地分析其 产生的生态效应。 地下水水位抬升会引发土壤盐渍化和沼泽化, 水位 下降会造成土壤干化、 沙漠化、 植被衰落等, 因此, 存在 一个合理的地下水位区间 (地下水生态平衡埋深) , 其上 限为发生土壤盐渍化的临界, 下限为植被退化的临界[9]。 关于生态适宜区间的下限值, 有的学者提出其与气候、 土壤性状、水文地质条件、人为措施等要素相关, 确定 方法有实测法、 动态资料相关法和毛管上升高度法 [10]; 关于上限值,可以通过试验、实测、数据分析等方法予 以确定[11~13]。目前,关于适宜生态水位的研究集中于干 旱区、半干旱区[14],而地铁快速发展的中东部地区相关 研究开展较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