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油泵的发展前景

液压油泵的发展前景

液压油泵的发展前景

随着各种新型设备和机型层出不穷,液压油泵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但由于客户需求差异的较大,专业性强,油泵作为主机关键配套件,油泵生产企业必须通过主机厂严格的质量认定,才能进入该企业的供应商体系,进而与其订立商务合同后,再组织生产销售。

液压系统是主机稳定运行的关键,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主机的品质、性能及运行稳定性,因此客户对高压油缸供应商的选择极为慎重。

中国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能源利用效率比先进国家约低l0%左右,以能源经济效率指标来衡量,单位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20%~80%,节能是中国能源战略和政策的核心。挖掘机专用液压油缸作为执行元件,又属于摩擦件,在整个挖掘机液压系统节能上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开发节能型、轻量化、小型化液压油缸产品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挖掘机专用液压油缸的传导介质均为液压油,液压油在使用过程中无法避免泄漏和挥发,对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开发新型水介质或混合介质液压缸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液压管接头标准

液压管接头标准 关于液压管路 工程机械2009-10-25 17:46:09 阅读12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问:多大压力才算高压阀? 答:真空阀工作压力低于标准大气压的阀门。 低压阀公称压力PN 小于1.6MPa的阀门。 中压阀公称压力PN 2.5~6.4MPa的阀门。 高压阀公称压力PN10.0~80.0MPa的阀门。 超高压阀公称压力PN大于100MPa的阀门。 ★问:高压胶管怎么选择? 答: 1. 最高工作压力; 2. 长度变化;最高工作压力下的长度变化 3. 耐压;2倍最高工作压力承载力 4. 最小爆破压力;4倍最高工作压力

5. 最小通流量;最小截面直径 6. 脉冲;瞬态改变或周期性 ● 标准回答:液压胶管是液压系统以及设备中重要的连接件,能承受高压,能方便拆卸,在液压行 业中应用非常广泛。 液压胶管由内外的橡胶层和里面的钢丝编织层构成,根据液压胶管的承受压力不同,里面的钢丝层数不同,一般钢丝层从1层到6层,承受的压力最高能达到60MPA。液压胶管的内层橡胶为耐矿油,生物油,膨胀性好的合成橡胶,外层为耐磨抗老化橡胶。中间为高抗拉钢丝缠绕层。液压胶管适合介质为:矿物油,油水混合物,聚乙二醇基油,合成脂基油,菜籽油等。常用的胶管的适合工作温度为:-40℃--100℃, 最高温度为125℃。 正确的选择胶管,可以保证整个液压系统的安全,合理的安排空间,更好地控制成本。主要注意以 下几点: 第一,根据系统的压力,选择胶管的钢丝层数,压力高,钢丝的层数多。每种胶管都有一个最大的工作压力,胶管的爆破压力为最大工作压力的4倍。胶管耐压越高,价格就会变高,所以根据实际的系统压力,选择的胶管的最大工作压力比实际工作压力大点可以了。 如果系统冲击压力频繁的话,选用特别耐脉冲的胶管。 第二,根据流量选择胶管的内径,管径过小会加大管内介质的流速,使系统发热,降低效率,而且会产生过大的压降,影响整个系统的系能,管径过大会增加成本,所以胶管内径要适当。当胶管用管夹固定或胶管穿过钢板等间隔物时,也要注意胶管的外径尺寸。 第三,在选择高压胶管时应该注意高压胶管的弯曲半径,计算弯曲半径时应该减去前面接头的扣压长度。若安装的胶管弯曲半径过小,将降低胶管的承压能力并影响其寿命。 第四,要根据液压布置合理选用接头的形式如:SAE法兰接头,内螺纹接头或外螺纹接头,90、 45等接头角度和整体的胶管装配角度。 胶管在安装使用中,也需要注意几个问题,胶管过长,影响外观,而且增加成本;胶管太短,当其受压而伸展或收缩时,没有足够的伸缩余地,会导致胶管被破坏;胶管安装时,切勿让其扭歪,否则当受压力时会破坏胶管或令联接处松脱;安装于移动物体间的胶管,应预留足够的长度,并避免和其他物体摩擦。胶管在使用中经常与硬物相摩擦,建议在管外使用弹簧保护套。胶管工作的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胶管的寿命和承受压力的能力,所以要在其允许的范围内使用胶管,工作温度长期不在其允许的范围内的系统,应采用软管护套。胶管使用中,如果是特殊介质,要确保胶管的内,外层,接头,以及密封 圈与介质相容。

液压设备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液压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介绍了液压控制技术的定义及液压技术在当今工业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解析了液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优缺点。对此项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了简要慨述。 关键词:液压技术;新兴技术;环保;发展现状、趋势; 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称为流体传动,是根据17世纪帕斯卡提出的液体静压力传动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1795年英国约瑟夫•布拉曼(Joseph Braman,1749-1814),在伦敦用水作为工作介质,以水压机的形式将其应用于工业上,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1905年将工作介质水改为油,又进一步得到改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1920年以后,发展更为迅速。液压元件大约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20年间,才开始进入正规的工业生产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1945)期间,在美国机床中有30%应用了液压传动。近20-30 年间,日本液压传动发展之快,居世界领先地位。如今,液压设备系统已成为一门新兴的技术,是实现现代化传动与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世界各国对液压工业的发展都给予很大重视。由此可以看出,液压设备系统在世界各国中早已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在现代工业技术中,它已发展成包括现代机械传动、控制技术与测试技术在内的现代自动化技术,也是现代机械装备的基础技术之一,它为现代工业的机电液一体化创造了向高水平、高性能发展的条件。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工业技术装备的液压化率已成为现代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液压技术的优缺点 液压传动系统的主要优点有: (1) 相对于电力拖动和机械传动而言,在相同功率下,液压执行元件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液压传动一般使用的压力在7Mpa左右,也可高达50Mpa。而液压装置的体积比同样输出压力的电机及机械传动装置的体积小得多; (2)液压传动的各个元件,可根据需要方便,灵活地来布置; (3)液压装置频响高,压力、流量可控性好,可柔性传送动力,易实现直线运动等; (4)易于自动化,液压设备配上电磁阀,电气元件,可编程控制器和计算机等,可装配成各式自动化机械; (5)速度调整容易,液压装置速度调整非常简单,只要调整流量控制阀即可轻易且可实行无级调速; (6)不会有过载的危险,液压系统中装有溢流阀,当压力超过设定压力时,阀门开启,液压经由溢流阀流回油箱,此时液压油不处在密闭状态,故系统压力永远无法超过设定压力。(7)这种技术还易与微电子、电气技术相结合,形成自动控制系统。据统计,世界液压元件的总销售额为350亿美元,世界各主要国家液压工业销售额占机械工业产值的2%~3.5%,而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特点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特点 外啮合齿轮泵由于轮齿脱开使容积逐渐增大,形成真空从油箱吸油,随着齿轮的旋转充满在齿槽内的油被带到 在 容积逐渐减小,把液压油排出 内 啮合齿轮泵转时,与此相啮合的内齿轮也随着旋转。吸油腔由于轮齿脱开而吸油,经隔板后,油液进入压油腔,压油腔由于轮齿啮合而排油

叶片泵心力和压力油的作用下,尖部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上。这样两个叶片与转子和定子内表面所构成的工作容积,先由小到大吸油后再由大到小排油,叶片旋转一周时,完成两次吸油和两次排油 柱塞泵成,柱塞在缸体内作往复运动,在工作容积增大时吸油,工作容积减小时排油。采用端面配油 螺杆泵动螺杆相互啮合,三根螺杆的啮合线把螺旋槽分割成若干个密封容积。当螺杆旋转时,这个密封容积

液压泵工作原理及叶片泵 支红俊 授课时间:2学时 授课方法:启发式教学 授课对象:职高学生 重点、难点:泵和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叶片泵的符号 液压泵 引入: 问:人与液压传动有无紧密的联系。学生活动 归纳:24小时伴随人的活动。人的心血管系统是精致的液 压传动系统。 问:血液为什么能周而复始、川流不息地在全身流动?学 生活动 归纳:依靠人的心脏。二尖瓣 问:心脏是如何工作的?学生活动 归纳:如图所示: 当心脏舒张时左边的二尖瓣打开,右边的二尖瓣关闭,产生吸血。当心脏收缩时,左边的二尖瓣关闭,右边的二尖瓣打开,产生压血。 问:心脏工作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归纳:三条:1、内腔是一密闭容积;2、密闭容积能交替变化;3、有配血器官(二尖瓣)。 一、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 介绍结构及组成。 提问:找出液压泵与心脏工作 原理的共同点。学生活动 归纳:1、柱塞与缸形成密封容积; 2 3、单向阀起到配流作用。 提问:有什么不同点。学生活动 归纳:当密封容积增大时,产生部分真空,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产生吸油。 举例说明:如图所示: 将鸡蛋放到与其大小差不多杯口上,鸡蛋 放不进去,若将燃烧的纸先放到水杯里,接着 将鸡蛋放到瓶口上,鸡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迅速进入 水杯里。水杯

旋片式真空泵工作原理简介

旋片式真空泵结构原理与工作原理 旋片式真空泵是机械容积泵,是利用转子旋转,叶片在转子槽中随离心力和定子内表面形状出进产生容积变化,使油液获得压力能的一种液泵。该泵不仅容易获得2.5~7.0 MPa的压力,而且各密封容腔在旋转的每一瞬间所排出的油液是基本相同的,所以供油脉冲较小,排量和压力较均匀。旋片式真空泵的结构有许多种,最常的是中低压定量单级双作用泵,旋片式真空泵型即属此种。和单作旋片式真空泵相比,双作泵的转子,工作时能使所受的液体径向压力得到平衡。不仅轴承的载荷减到最小,延长了使寿命;而且工作较稳定。叶片是靠旋转离心力甩出的,因此,为使叶片(b)定子很好的接触,一般要求最低转速不得低于600 r/min,否则,便会内漏多、效率低;由此也产生一个启动扭矩低的优点。旋片式真空泵结构比齿轮泵稍复杂,成本稍高,价位比柱塞泵便宜。 因此,目前在中低压供油系统和液压系统中,旋片式真空泵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除广泛应用于喷油泵试验台燃油供给系统外;还广泛应用于组合机床、液压磨床、液压车床、液压刨床和注塑机等液压系统。 1、主要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见表1) 2、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 2.1结构特点(如图1) 该泵由法兰、泵轴5,泵体1.配油盘6、转子4、叶片3、定子2、压力侧板、泵盖以及滚动轴承、骨架油封、O形橡胶密封圈(以下简称O形圈)、螺栓(共3种9个全是圆柱头内六角螺栓,均简称螺栓)和

挡圈等组成。 泵轴由装在泵体和泵盖座孔中的轴承支承,转子(b)轴用花键联接,转子上开有倾角为10°~14°(有的无倾角)的径向均布狭槽,槽内装有可沿槽径向滑动的叶片,叶片外套装着转子同心的定子(也称腰形套或内凸轮),转子前有配油盘,后有压力侧板,最后由泵盖封闭。 配油盘上对称的开有:2个进油口相通的吸油窗和2个出油口相通的压油窗;压力侧板(兼配油盘)上只对称的开有2个配油盘吸油窗相对、也进油口相通的吸油窗。 通过键动力源联接的泵轴带着转子旋转时,叶片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其端部便顶在定子即内凸轮表面上(油压建立后,叶片底部还受到油液压力的作用,这样会使其端部X加紧贴内凸轮表面),叶片在离心力和内凸轮推力的共同作用下,便在槽中刹复运动。 其他零件无有运动。配油盘(b)泵体装成一体,前边有法兰封闭;定子和压力侧板用两只螺栓固定在配油盘上;侧板上固定螺栓圆柱头(兼定位销)(b)泵盖上定位孔对正并进入定位孔后,用 4只螺栓7固定在泵体上。 2.2 工作原理(如图2) (1)吸油压油。定子内表面、转子外表面和两侧配油盘压力侧板端面之间形成一个密封容积。在图2A中,叶片1,4,4,7,和7,10,10,1等把这个容积分为abcd,cdef和efgh,ghab 4部分。当转子按图示箭头方向旋转时,叶片1,4和7,10各组成一个吸油腔;4,7和10,1各组成一个压油腔(在1~4和4~7间的叶片2,3和5,6都不能互成独立的工作腔)。从图2B中。可以看出,转子旋转某一角度后,cdd o c o(ghh o g o)大于abb o a o(eff o e o),表明叶片从小半径圆弧面过渡到大半径圆弧面,叶片从槽内甩出,吸油腔容积不断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油箱内的油液在大气压力作用下,经泵盖进油口(大)、配油盘和压力侧板吸油窗,吸入吸油腔;这便是泵的进油过程。eff o e o(abb o a o)小于cdd o c o(ghh o g o),表明叶片从大半径圆弧面过渡到小半径圆弧面,叶片被内凸轮推进槽内,压油腔容积不断减小,压迫油液,使其获得压力能,经配油盘压油窗,泵体出油口(小),将压油腔的油液排出;这便是泵的排油过程。 (2)双作用力平衡。因为泵轴每旋转一转,叶片在转子槽中刹返运动2次,每个由叶片构成的容积完成2次吸油和排油过程。所以,这种泵称双作用泵。又因为这种泵的吸油(低压)和压油(高压)区是分别对称分布的;所以这种泵转子受到的液体径向压力是平衡的。因此,双作用泵输出压力比单作用泵要高。目前一般可达到7.0~10.5 MPa。 (3)内漏困油(如图3)

普通液压管接头尺寸

胶管总成两端弯头间装配角表示 角度关系:把胶管总成拉直,并沿直线方向看,把远离的一头接头置垂直方向,按顺时针测量近处一个接头与远处垂直放置的接头之间的夹角,即为胶管总成的装配角。如上图所示,表示方法为V225°。如一端接头是直的,即无装配角。 ? 接头代号:Z型英锥管外螺纹 胶管内径产品代号螺纹D 尺寸(mm)胶管总成工作压力(MPa) C SⅠⅡⅢ4S6S 6JX-06Z1/4"14172035405166 8JX-08Z3/8"141918303361 10JX-10Z3/8"14191628315159 13JX-13Z1/2"19221425274347 16JX-16Z3/4"19301120223944 .

19JX-19Z3/4"1930916183442 25JX-25Z1"2436714152733 32JX-32Z 1.1/4"2546411122024 38JX-38Z 1.1/2"25504991720 51JX-51Z2"26653881720 ? 接头代号:P型国际公制外螺纹74°外锥面 胶管内径产品代号螺纹D 尺寸(mm)胶管总成工作压力(MPa) C SⅠⅡⅢ4S6S 6JX-06P M14×1.515172035405166 8JX-08P M16×1.5161718303361 10JX-10P M18×1.517191628315159 13JX-13P M22×1.518241425274347 .

.

19JX-19P M30×1.51932916183442 22JX-22P M36×2234181516 25JX-25P M39×22341714152733 32JX-32P M45×22746411122024 ? 国标公制外螺纹平面带O型圈接头代号:M型 胶管内径产品代号螺纹D 尺寸(mm)胶管总成工作压力(MPa) C SⅠⅡⅢ4S6S 6JX-06M M14×1.511172035405166 8JX-08M M16×1.5111718303361 10JX-10M M18×1.511191628315159 13JX-13M M22×1.512241425274347 .

液压连接-五种管接头系统

液压连接-五种管接头系统 目前有五种管接头系统通常用於液压连接,这五种管接头系统按地理位置或按国家划分为: 北美标准 NPTF 说明: 这是一种乾密封螺纹;是用於输送燃油的国内锥管螺纹,既可用於外螺纹端接头,也可用於内螺纹端接头。NPTF 外螺纹可与NPTF、NPSF或NPSM内螺纹配合。NPTF管接头与BSPT管接头类似但不可互相换,大多数尺寸螺纹的螺距不同并且牙型角是60°,而BSPT螺纹的牙型角是55°。 JIC37°锥角内螺纹接头 说明: 37°锥角(JIC)汽车工程师协会(SAE)规定37°锥角或锥座可用於高压液压管路。这类管接头通常称为JIC管接头。 JIC外螺纹是直纹只能和JIC内螺纹配合,JIC外螺纹是直螺纹,并具有37°锥座面,JIC内螺纹也是直螺纹,并具有37°锥座面。其密封在37°锥座面处形成,某些尺寸的螺纹与SAE45°锥角螺纹相同,应仔细测量锥角以进行区分。

SAE 45°锥角外螺纹接头 说明: SAE(45°锥角)这是用於具有45°锥角或锥座的管接头的术语。软铜管通常采用这种接头,因为该材料易於加工成45°角。这种管接头适用於低压应用场合-例如用於燃油管路和制冷管路。 SAE 45°锥角外螺纹只能和SAE 45°锥角内螺纹配合。SAE外螺纹是直螺纹并具有45°锥座面。而SAE内螺纹也是直螺纹,并具有45°锥座面。其密封在45°锥座面处形成。某些尺寸的螺纹与SEA 37°锥角螺纹相同。应仔细测量锥角以进行区行。 O形圈端面密封外螺纹接头

说明: O形圈端密封外螺纹只能和O形圈端面密封内螺纹配合,外螺纹是直螺纹带O形圈;内螺纹是直螺纹带密封端面,外螺纹在O形圈处密封,而内螺纹在密封端面处密封。 O形圏法兰-SAE J518 说明: SAE J518SAE 61型和62型四螺栓分离式法兰通常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於连接泵与马达。此处有三种例外情况; 1. 倍乘系数-10,不是SAE标准尺寸,但在北美以外地区却应用很普遍 2. 卡特彼勒式法兰,具有一个较厚的法兰头(表中尺寸"C"),其外径与SAE 62型法兰外径一样大。 3. Poclain法兰,其与SAE法兰根本不同。

最新液压传动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液压传动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摘要:对液压传动技术及其优缺点进行描述;将其发展现状、工业应用情况作了一个简要的总结归纳;并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对其发展趋势在液压现场总线技术、自动化控制软件技术、纯水液压传动、电液集成块等四方面做了合理的展望。关键词:液压传动;工业应用;发展趋势 1 液压传动的定义及其地位 液压传动是以流体(液压油液)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传递和控制的一种传动形式。它们通过各种元件组成不同功能的基本回路,再由若干基本回路有机地组合成具有一定控制功能的传动系统[1]。液压传动,是机械设备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液压传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 2 液压传动的发展简史 液压传动是根据17 世纪帕斯卡提出的液体静压力传动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1795 年英国约瑟夫?布拉曼(Joseph Braman,1749-1814),在伦敦用水作为工作介质,以水压机的形式将其应用于工业上,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1905 年将工作介质水改为油,又进一步得到改善。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后液压传动广泛应用,特别是1920 年以后,发展更为迅速。1925 液压元件大约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20 年间,才开始进入正规的工业生产阶段[2]。年维克斯(F.Vikers)发明了压力平衡式叶片泵,为近代液压元件工业或液压传动的逐步建立奠定了基础。20 世纪初康斯坦丁?尼斯克(G?Constantimsco)对能量波动传递所进行的理论及实际研究;1910 年对液力传动(液力联轴节、液力变矩器等)方面的贡献,使这两方面领域得到了发展[3]。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1945)期间,在美国机床中有30%应用了液压传动。应该指出,日本液压传动的发展较欧美等国家晚了近20 多年。在1955 年前后, 日本迅速发展液压传动,1956 年成立了“液压工业会”。近20~30 年间,日本液压传动发展之快,居世界领先地位。液压技术主要是由武器装备对高质量控制装置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控制理论的出现和控制系统的发展,液压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日臻完善,电液控制系统具有高响应、高精度、高功率-质量比和大功率的特点,从而广泛运用于武器和各工业部门及技术领域[4]。 3 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3.1 与机械传动、电气传动相比,液压传动具有以下优点 1.液压传动的各种元件,可以根据需要方便、灵活地来布置。 2.重量轻、体积小、运动惯性小、反应速度快。 3.操纵控制方便,可实现大范围的无级调速(调速范围达2000:1)。 4.可自动实现过载保护。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特点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特点

液压泵工作原理及叶片泵 支红俊 授课时间:2学时

授课方法:启发式教学 授课对象:职高学生 重点、难点:泵和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叶片泵的符号 液压泵 引入: 问:人与液压传动有无紧密的联系。学生活动 归纳:24小时伴随人的活动。人的心血管系统是精致的液 压传动系统。 问:血液为什么能周而复始、川流不息地在全身流动?学 生活动 归纳:依靠人的心脏。二尖瓣问:心脏是如何工作的?学生活动 归纳:如图所示: 全靠心脏节律性的搏动,通过舒张和收缩来推动血液流动。 当心脏舒张时左边的二尖瓣打开,右边的二尖瓣关闭,产生吸血。 当心脏收缩时,左边的二尖瓣关闭,右边的二尖瓣打开,产生压 血。 问:心脏工作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归纳:三条:1、内腔是一密闭容积;2、密闭容积能交替变 化;3、有配血器官(二尖瓣)。 一、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

介绍结构及组成。 提问:找出液压泵与心脏工作柱塞 原理的共同点。学生活动单向阀归纳:1、柱塞与缸形成密封容积; 2、当偏心轮旋转时,密闭容积可以交替变化; 3、单向阀起到配流作用。 提问:有什么不同点。学生活动 归纳:当密封容积增大时,产生部分真空,在大气压的作用 下产生吸油。 举例说明:如图所示: 将鸡蛋放到与其大小差不多杯口上,鸡蛋鸡蛋放不进去,若将燃烧的纸先放到水杯里,接着 水杯里。水杯 问:液压泵的工作的条件有哪些。学生活动 归纳:1、应具备密封容积且交替变化。 2、应有配油装置。 3、吸油过程中油箱必须与大气相通。 一、叶片泵 可分为:单作用和双作用叶片泵。 1、单作用叶片泵 (1)结构和工作原理。

(发展战略)液压技术国内外发展方向

液压技术国内外发展趋势 液压技术发展趋势 液压技术是实现现代化传动与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世界各国对液压工业的发展都给予很大重视。世界液压元件的总销售额为350亿美元。据统计,世界各主要国家液压工业销售额占机械工业产值的2%~3.5%,而我国只占1%左右,这充分说明我国液压技术使用率较低,努力扩大其应用领域,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液压气动技术具有独特的优点,如:液压技术具有功率重量比大,体积小,频响高,压力、流量可控性好,可柔性传送动力,易实现直线运动等优点;气动传动具有节能、无污染、低成本、安全可靠、结构简单等优点,并易与微电子、电气技术相结合,形成自动控制系统。因此,液压气动技术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但是近年来,液压气动技术面临与机械传动和电气传动的竞争,如:数控机床、中小型塑机已采用电控伺服系统取代或部分取代液压传动。其主要原因是液压技术存在渗漏、维护性差等缺点。为此,必须努力发挥液压气动技术的优点,克服缺点,注意和电子技术相结合,不断扩大应用领域,同时降低能耗,提高效率,适应环保需求,提高可靠性,这些都是液压气动技术继续努力的永恒目标,也是液压气动产品参 与市场竞争是否取胜的关键。 液压产品技术发展趋势 由于液压技术广泛应用了高科技成果,如:自控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可靠性及新工艺新材料等,使传统技术有了新的发展,也使产品的质量、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尽管如此,走向21世纪的液压技术不可能有惊人的技术突破,应当主要靠现有技术的改进和扩展,不断扩大其应用领域以满足未来的要求。 其主要的发展趋势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减少损耗,充分利用能量 液压技术在将机械能转换成压力能及反转换过程中,总存在能量损耗。为减少能量的损失,必须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减少元件和系统的内部压力损失,以减少功率损失;减少或消除系统的节流损失,尽量减少非安全需要的溢流量;采用静压技术和新型密封材料,减少摩擦损失;改善液压系统性能,采用负荷传感系 统、二次调节系统和采用蓄能器回路。 泄漏控制 泄漏控制包括:防止液体泄漏到外部造成环境污染和外部环境对系统的侵害两个方面。今后,将发展无泄漏元件和系统,如发展集成化和复合化的元件和系统,实现无管连接,研制新型密封和无泄漏管接头,电机油泵组合装置等。无泄漏将是世界液压界今后努力的重要方向之一。 污染控制 过去,液压界主要致力于控制固体颗粒的污染,而对水、空气等的污染控制往往不够重视。今后应重视解决:严格控制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发展封闭式系统,防止外部污染物侵入系统;应改进元件和系统设计,使之具有更大的耐污染能力。同时开发耐污染能力强的高效滤材和过滤器。研究对污染的在线测量;开发油水分离净化装置和排湿元件,以及开发能清除油中的气体、水分、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的过滤元江及 检测装置。 主动维护 开展液压系统的故障预测,实现主动维护技术。必须使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现代化,加强专家系统的开发研究,建立完整的、具有学习功能的专家知识库,并利用计算机和知识库中的知识,推算出引起故障的原因,提出维修方案和预防措施。要进一步开发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通用工具软件,开发液压系统自补偿系统,包括自调整、自校正,在故障发生之前进行补偿,这是液压行业努力的方向。

液压泵工试题及答案

液压泵工考试题及答案 单位:姓名:分数: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入井人员必须穿好 (工作服 )、 (胶靴 ) ,戴好 (安全帽) 带好 (自救器). 2.高瓦斯矿井可以使用,( 过滤式)自救器和(隔离式)自救器。在防突矿井中必须使用 ( 隔离式 ) 自救器。 3.液压传动和液力传动都是以(液体)作为工作介质来传递动力的一种(传动方式)总称为液体传动。 4.产生压力损失的基本原因是液体在管道流动中与(管壁)或(缸壁)间的摩擦阻力。5.两台乳化液泵可以(并联)运行,也可以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6.液压传动中任何密封件的(损坏)失效都可能导致整个液压系统工作的(失效)。7.乳化油主要由 ( 基础油) ,(乳化剂)和( 防锈剂 ) 组成。 8.工作过程中发现乳化液大量(变色)、(发臭)、或(不乳化),必须及时更换新液。 二、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乳化液储存期不能超过( A )年。 A.1年 B.2年 C.3年 2.乳化液应放在室内,冬季室温不低与于( C )℃ A.5 ℃ B.8 ℃ C.10℃ 3.安装乳化液泵时应( A )放平,以保持良好润滑。A.水平 B.倾斜 C.悬空4.安全阀其调定压力为泵额定工作压力的( C )。 A 90% B 100% C 110% 5.柱塞密封圈在装入填料腔时应按(A)逐渐件装入。A.顺序 B.不分顺序 C.大小6.齿轮泵的主要优点有( A ) A结构简单 B流量和压力脉动大C排量不可调节7.对于长期停用的乳化液泵应( A )天试运转30min。 A.1 B.2 C.3 8..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 C )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A、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B、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C、防治结合的方针9.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 A )档案。 A、劳动者健康监护 B、工资 C、人事10.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 C )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B、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C、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 (√)1.乳化液泵站液压系统中一般采用气囊式蓄能器 (√)2.乳化液按3%--5%乳化油和95%---97%的中性水进行配制。. (√)3.压力表不显示压力可能是手卸载阀未关闭。 (√)4.一个液压传动系统最基本功能就是输出力和运动速度。

齿轮油泵介绍及原理

齿轮油泵介绍及原理 一、齿轮油泵产品介绍: 1、本泵适用于输送各种有润滑性的液体,温度不高于70℃,如需高温200℃,同本单位联系可配用耐高温材料即可,粘度为5×10-5~1.5×10-3m2/s。 2、齿轮油泵不适用于输送腐蚀性的、含硬质颗粒或纤维的、高度挥发或闪点低的液体,如汽油、笨等。 泵体中装有一对回转齿轮,依靠两齿轮的相互啮合,把泵内的整个工作腔分两个独立的部分。泵运转时主动齿轮带动被动齿轮旋转,当齿轮脱开啮合时在吸入侧就形成局部真空,液体被吸入。被吸入的液体充满齿轮的各个齿谷而带到排出侧,单级单吸油泵齿轮进入啮合时液体被挤出而排出泵外。 二、齿轮油泵结构说明: 本产品由泵体、齿轮、前后泵盖、安全阀、轴承及密封装置等零、部件组成。 1、泵体、前后盖等零件为灰铸铁件,齿轮用优质碳素钢制作;亦可根据用户需要用铜材或不锈钢制作。 2、安全阀。 齿轮油泵自身不带安全阀,用户在使用时需自行在管路系统中安装安全阀。KCB,系列齿轮油泵在后泵盖或泵体上方装有安全阀,当泵或排出管道发生故障或将排出阀门完全关闭而产生高压和高压击时安全阀就会自动打开,卸除部分或全部的高压液体回到吸入腔,从而对泵及管道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3、轴承。

齿轮油泵全部采用DU轴承;可根据用户要求采用锡青铜轴承。&0818.3-83.3、1.1齿轮油泵采用DU轴承;可根据用户要求采用锡青铜轴承。 KCB133-960、8-60齿轮油泵有采用DU轴承,锡青铜轴承和滚动轴承三种结构,需在订货时注明。订货时未注明者均按DU轴承结构供货。 轴承为内置型式,依靠被输送介质进行润滑;011轴承和锡青铜轴承能在非润滑性介质中工作。 4、轴封。 本系列产品的轴端密封有骨架油封、机械密封及填料密封三种结构。 a.骨架油封:骨架油封的特点是维护、更换方便,成本低,但寿命较短。丁晴胶骨架油封适用于1001:以下工作环境;氟橡胶骨架油封适用于200℃以下工作环境。

(发展战略)液压技术国内外发展方向最全版

(发展战略)液压技术国内 外发展方向

液压技术国内外发展趋势 液压技术发展趋势 液压技术是实现现代化传动和控制的关键技术之壹,世界各国对液压工业的发展都给予很大重视。世界液压元件的总销售额为350亿美元。据统计,世界各主要国家液压工业销售额占机械工业产值的2%~3.5%,而我国只占1%左右,这充分说明我国液压技术使用率较低,努力扩大其应用领域,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液压气动技术具有独特的优点,如:液压技术具有功率重量比大,体积小,频响高,压力、流量可控性好,可柔性传送动力,易实现直线运动等优点;气动传动具有节能、无污染、低成本、安全可靠、结构简单等优点,且易和微电子、电气技术相结合,形成自动控制系统。因此,液压气动技术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可是近年来,液压气动技术面临和机械传动和电气传动的竞争,如:数控机床、中小型塑机已采用电控伺服系统取代或部分取代液压传动。其主要原因是液压技术存在渗漏、维护性差等缺点。为此,必须努力发挥液压气动技术的优点,克服缺点,注意和电子技术相结合,不断扩大应用领域,同时降低能耗,提高效率,适应环保需求,提高可靠性,这些都是液压气动技术继续努力的永恒目标,也是液压气动产品参和市场竞争是否取 胜的关键。 液压产品技术发展趋势 由于液压技术广泛应用了高科技成果,如:自控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可靠性及新工艺新材料等,使传统技术有了新的发展,也使产品的质量、水平有壹定的提高。尽管如此,走向21世纪的液压技术不可能有惊人的技术突破,应当主要靠现有技术的改进和扩展,不断扩大其应用领域以满足未来的要求。其主要 的发展趋势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减少损耗,充分利用能量 液压技术在将机械能转换成压力能及反转换过程中,总存在能量损耗。为减少能量的损失,必须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减少元件和系统的内部压力损失,以减少功率损失;减少或消除系统的节流损失,尽量减少非安全需要的溢流量;采用静压技术和新型密封材料,减少摩擦损失;改善液压系统性能,采用负荷传感系统、二 次调节系统和采用蓄能器回路。 泄漏控制 泄漏控制包括:防止液体泄漏到外部造成环境污染和外部环境对系统的侵害俩个方面。今后,将发展无泄漏元件和系统,如发展集成化和复合化的元件和系统,实现无管连接,研制新型密封和无泄漏管接头,电机油泵组合装置等。无泄漏将是世界液压界今后努力的重要方向之壹。 污染控制 过去,液压界主要致力于控制固体颗粒的污染,而对水、空气等的污染控制往往不够重视。今后应重视解决:严格控制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发展封闭式系统,防止外部污染物侵入系统;应改进元件和系统设计,使之具有更大的耐污染能力。同时开发耐污染能力强的高效滤材和过滤器。研究对污染的在线测量;开发油水分离净化装置和排湿元件,以及开发能清除油中的气体、水分、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的过滤元江及检测装置。 主动维护 开展液压系统的故障预测,实现主动维护技术。必须使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现代化,加强专家系统的开发研究,建立完整的、具有学习功能的专家知识库,且利用计算机和知识库中的知识,推算出引起故障的原因,提出维修方案和预防措施。要进壹步开发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通用工具软件,开发液压系统自补偿系统,包括自调整、自校正,在故障发生之前进行补偿,这是液压行业努力的方向。 机电壹体化

液压油泵知识参考

液压油泵知识参考 2.5 空穴现象和液压冲击 在液压系统中,空穴现象和液压冲击给系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需要了解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空穴现象 流动的液体,如果压力低于其空气分离压时,原先溶解在液体中的空气就会分离出来,从而导致液体中充满大量的气泡,这种现象称为空穴现象,如图2.24(动画)所示。如果液体的压力进一步降低,低到饱和蒸气压时,液体本身将汽化,产生更多的蒸气泡,空穴现象将更加严重。 空穴多发生在阀口和液压泵的入口处。因为阀口处液体的流速增大,压力将降低。如果液压泵吸油管太细,也会造成真空度过大,发生空穴现象。 空穴现象会引起流量的不连续和压力波动,空气中的游离氧对液压元件有很大的腐蚀(气蚀)作用。 为减少空穴现象带来的危害,通常采取下列措施: 减小孔口或缝隙前后的压力降。一般希望相应的压力比p1/p2〈3.5; 降低液压泵的吸油高度,适当加大吸油管直径。对于自吸能力差的液压泵要安装辅助泵供油; 管路要有良好的密封,防止空气进入。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液压泵是靠密封容腔容积的变化来工作的。图3.1(动画)是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图。当凸轮1由原动机带动旋转时,柱塞2便在凸轮1和弹簧4的作用下在缸体3内往复运动。缸体内孔与柱塞外圆之间有良好的配合精度,使柱塞在缸体孔内作往复运动时基本没有油液泄漏,即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柱塞右移时,缸体中密封工作腔a的容积变大,产生真空,油箱中的油液便在大气压力作用下通过吸油单向阀5吸入缸体内,实现吸油;柱塞左移时,缸体中密封工作腔a的容积变小,油液受挤压,便通过压油单向阀6输送到系统中去,实现压油。如果偏心轮不断地旋转,液压泵就会不断地完成吸油和压油动作,因此就会连续不断地向液压系统供油。 从上述液压泵的工作过程可以看出,其基本工作条件是: 1. 具有密封的工作容腔;

『图解』液压管接头的种类和选用

『图解』液压管接头的种类和选用 管接头是油管与油管、油管与液压元件之间的可拆式连接件,它应满足装拆方便、连接牢靠、密封可靠、外形尺寸小、通油能力大、压力损失小、加工工艺性好等要求。按油管与管接头的连接方式,管接头主要有焊接式、卡套式、扩口式、扣压式等形式; 每种形式的管接头中,按接头的通路数量和方向分有直通、直角、三通等类型;与机体的连接方式有螺纹连接、法兰连接等方式。此外,还有一些满足特殊用途的管接头。 1. 焊接式管接头 图 6.1所示为焊接式直通管接头,主要由接头体 4、螺母2和接管 l组成, 在接头体和接管之间用o形密封圈 3密封。当接头体拧入机体时,采用金属垫圈 或组合垫圈 5实现端面密封。接管与管路系统中的钢管用 焊接连接。焊接式管接头连接牢固、密封可靠,缺点是装配时需焊接,因而必须采用厚壁钢管,且焊接工作量大。

2. 卡套式管接头 图 6.2所示为卡套式管接头结构。这种管接头主要包括具有 24?锥形孔的接头体4,带有尖锐内刃的卡套2,起压紧作用的压紧螺母3三个元件。旋紧螺母3时,卡套2被推进24?锥孔,并随之变形,使卡套与接头体内锥面形成球面接触密封;同时,卡套的内刃口嵌入油管l的外壁,在外壁上压出一个环形凹槽,从而起到可靠的密封作用。卡套式管接头具有结构简单、性能良好、质量轻、体积小、使用方便、不用焊接、钢管轴向尺寸要求不严等优点,且抗振性能好,工作压力可达 31.5MPa,是液压系统中较为理想的管路连接件。

3. 锥密封焊接式管接头 6.3所示为锥密封焊接式管接头结构。这种管接头主要由接头体 2、图 螺母4和接管5组成,除具有焊接式管接头的优点外,由于它的o形密封圈装在接管5的24?锥体上,使密封有调节的可能,密封更可靠。工作压力为 34.5MPa,工作温度为,25?,80?。这种管接头的使用越来越多。 4. 扩口式管接头 图 6.4所示是扩口式管接头结构。这种管接头有A型和B型两种结构形 外锥面的管接头体1、起压紧作用的螺母2和带有式:A型由具有74? 60?内锥孔的管套 3组成;B型由具有90?外锥的接头体l和带有90?内锥孔的螺母2组成。将已冲成喇叭口的管子置于接头体的外锥面和管套(或B型螺母)的内锥孔之间,旋紧螺母使管子的喇叭口受压,挤贴于接头体外锥面和管套(或B型的螺母)内锥孔所产生的间隙中,从而起到密封作用。扩口式管接头结构简单、性能良好、加工和使用方便,适用于以油、气为介质的中、低压管路系统,其工作压力取决于管材的许用压力,一般为3.5MPa,16MPa。

液压管接头标准

液压管接头标准 一、卡套式管接头的装配 (一)预装 ①卡套式管接头的预装的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密封的可靠性。一般需要专用的预器。管径小的接头可以在台钳上进行预装。具体做法是,用一个接头作为母体,将螺母、卡套压紧到管子上可。主要有卡套式直通管接头、卡套式端直通接通头、卡套式三通管接头等型式。笔者发现,即使是同一厂家一批货,这几种接头体上锥形孔的深度往往不相同,结果就造成了泄漏,而此问题往往被忽视。正确的做法是,管子一端用什么样的接头体连接,对应的连接端则用相同类型的接头预装,这样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泄漏问题。 ②管子端面应平齐。管子锯断后应在砂轮等工具上打磨平齐,并且去除毛刺,清洗并用高压空气吹净后再使用。 ③预装时,应尽量保持管子与接头体的同轴度,若管子偏斜过大也会造成密封失效。 ④预装力不宜太大使卡套的内刃刚好嵌入管子外壁,卡套不应有明显变形。在进行管路连接时,再按规定的拧紧力装配。ф6-1卡套的拧紧力为64-1 15n、16фmmr259n、ф18mm 的为450n。如果在预装时卡套变形严重,会失去密封作用。 (二).禁止加入密封胶等填料。有人为了取得更好密封效果,在卡套上涂上密封胶,结果密封胶被冲入液压系统中,造成液压元件阴尼孔堵塞等故障。 (三).连接管路时,应使管子有足够的变形余量,避免使管子受到拉伸力。 (四).连接管路时,应避免使其受到侧向力,侧向力过大会造成密封不严。 (五).连接管路时,应一次性好,避免多次拆卸,否则也会使密封性能变差。 二、卡套式管接头安装 (1)按第9章要求对需要酸洗的管子应先酸洗处理; (2)按需要长度用锯床或专用切管机等机具切断管子,绝对不允许用溶断(如火焰切割)或砂轮切割;除去管端内外圆毛刺、金属切屑及污垢;除去管接头的防锈剂及污垢;同时还要保证管子圆度; (3)将螺母、卡套先后套入管子,卡套前端刃口(小径端)距管子口至少3mm,然后将管子插入接头体内锥孔,顶到为止; (4)慢慢拧紧螺母,同时转动管子直至不动时,再拧紧螺母2/3~4/3圈; (5)拆开检查卡套是否已切入管子,位置是否正确。卡套不允许有轴向移动,可稍有转动; (6)检查合格后重新旋紧螺母。二、管接头处泄漏的预防在液压系统中,无论是金属管接头,还是软管接头,都存在容易产生泄漏的问题。对于卡套式管接头,大多因管道受到较大的外力或冲击力,使卡套松动或管端面变形而造成泄漏,此时应检查卡套是否失圆、刃口有无缺损、管端是否完好以及卡套螺母的压紧程度等,同时还要消除管道外力。对于扩口式管接头,大多因扩口过度,质量不合要求或多次拆卸,致使扩口变形或裂纹等造成泄漏,此时可将前端截去重新进行扩口。如果使用公母锥顶压进行密封,其泄漏大多是由于两锥面有损伤,可用研磨砂对锥面进行研磨。在一些用“о”形圈靠端面或外径密封的场合,其泄漏原因有以下几种:“о”形圈老化或变形而造成泄漏;“о”形圈装配不到位,使两平面连接时压不平或“о”形圈被切割造成泄漏;“о”形圈未压实,弹性变形量不足而造成泄漏;“о”形圈止口槽过深而造成泄漏。对此,需重新选择外径相同和截面较粗的“о”形圈,也可将带有止口槽的密封平面进行切削或磨削加工,以减小止口槽深度,使“о”形圈有足够的弹性变形量(压缩量一般应在0.35-0.65mm之间)。对于采用耐油胶板、羊毛毡、软钢纸板、组合密封垫圈或密封胶的管接头处泄漏,无论是何材质,

液压传动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液压传动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班级:模具2班 姓名:蔡腾飞 学号:130101020071

液压传动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摘要:液压传动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因此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一般工业用的塑料加工机械、压力机械、机床等;行走机械中的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农业机械、汽车等;钢铁工业用的冶金机械、提升装置、轧辊调整装置等;船舶用的甲板起重机械(绞车)、船头门、舱壁阀、船尾推进器等;特殊技术用的巨型天线控制装置、测量浮标、升降旋转舞台等;军事工业用的火炮操纵装置、船舶减摇装置、飞行器仿真、飞机起落架的收放装置和方向舵控制装置等关键词:液压传动工业应用发展方向优点及缺点 一、液压传动的发展概况 液压传动是一门新的学科,虽然从17世纪中叶帕斯卡提出静压传动原理,18世纪末英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算起,液压传动技术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但直到20世纪30 年代它才较普遍地用于起重机、机床及工程机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需要,出现了由响应迅速、精度高的液压控制机构所装备的各种军事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液压技术迅速转向民用工业,液压技术不断应用于各种自动机及自动生产线。20世纪60年代以后,液压技术随着原子能、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因此,液压传动真正的发展也只是近三四十年的事。液压传动技术广泛应用了如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及新工艺和新材料等高技术成果,使传统技术有了新的发展,也使液压系统和元件的质量、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尽管如此,走向二十一世纪的液压技术不可能有惊人的技术突破,应当主要靠现有技术的改进和扩展,不断扩大其应用领域以满足未来的要求 二、液压传动的工业应用 液压传动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因此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一般工。业用的塑料加工机械、压力机械、机床等;行走机械中的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农业机械、汽车等;钢铁工业用的冶金机械、提升装置、轧辊调整装置等;土木水利工程用的防洪闸门及堤坝装置、河床升降装置、桥梁操纵机构等;发电厂涡轮机调速装置、核发电厂等国;船舶用的甲板起重机械(绞车)、船头门、舱壁阀、船尾推进器等;特殊技术用的巨型天线控制装置、测量浮标、升降旋转舞台等;军事工业用的火炮操纵装置、船舶减摇装置、飞行器仿真、飞机起落架的收放装置和方向舵控制装置等。 目前, 它们分别在实现高压、高速、大功率、高效率、低噪声、长寿命、高度集成化、小型化与轻量化、一体化和执行件柔性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 由于与微电子技术密切配合, 能在尽可能小的空间内传递尽可能大的功率并加以准确的控制, 从而更使得它们在各行各业中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应该特别提及的是, 近年来, 世界科学技术不断迅速发展, 各部门对液压传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液压传动与电子技术配合在一起, 广泛应用于智能机器人、海洋开发、宇宙航行、地震予测及各种电液伺服系统, 使液压传动的应用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三、液压传动的发展方向 1.减少能耗,充分利用能量 液压技术在将机械能转换成压力能及反转换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一直存在能量损耗,主要反映在系统的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上。如果全部压力能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将使能量转换过程的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为减少压力能的损失,必须解决下面几个问题:①减少元件和系统的内部压力损失,以减少功率损失。主要表现在改进元件内部流道的压力损失,

液压基础知识测试

液压流体理论试卷(一)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共15空,每空2分,共30分) 1. 液压系统一般会安装压差发讯器/脏污指示器来检测过滤器的脏污程度。 2. 首次启动液压泵应点动开关,以确认电机的转向/旋向是否符合要求。 3. 在液压系统中,最常用的工作介质是液压油,液压油是传递信号和能量的工作介质。同时,还起到冷却,润滑和防锈等方面的作用。 4. 在下图所示的情形中,电磁铁 1 得电油缸会伸出。 5.液压系统在正常工作时发生了油位低报警,应检查系统无泄露后再加注液压油。 6. 负载敏感系统能自动的将负载所需的压力和流量变化的信号传 感到控制阀或者变量泵,调整液压油泵的的工作状态,最大限度减少系统压力损失和流量损失。 7. 溢流阀是用来调定系统压力和防止系统过载的压力控制阀,减压阀主要是用 来降低液压系统某一分支油路的压力,使分支压力比主油路压力低且稳定。 8. 在液压传动中,液压泵是动力元件,它将输入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压力能。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共16题,每题3分, 共48分。) 1. 液压系统80%的故障是由于造成的。(C) A:操作不当 B:负载过载 C:油液不清洁 D:人为损坏 2. 液压泵在首次启动前,要通过向泵壳加清洁液压油。(C) A:注油口 B:吸油口 C:泄油口 D:出油口 3. 通常我们所说的130泵、145泵以及260泵是指泵的最大是130、145、 260。(A)A:排量 B:流量 C:压力 D:功率 4. 液压油温度升高,粘度,油液粘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液压系统的性能和泄漏量, 因此希望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越好。( D)A:升高;越大 B:下降;越大 C:升高;越小 D:下降;越小 5. 流量控制阀使用来控制液压系统工作的流量,从而控制执行元件的。( B )A:运动方向B:运动速度C:压力大小 D:输出力或扭矩 6. 液压系统压力调整过程中我们通常希望执行元件的能达到的最大压力是。(C)A:液压系统的溢流压力 B:执行元件的二次溢流压力 C:泵的切断压力 D:多路阀总溢流压力 7. 液压系统的压力是由决定的,系统的最高压力是由决定的。(C)A:负载、液压泵的能力 B、液压泵的能力、溢流阀的设定值 C:负载、溢流阀的设定值 D、溢流阀的设定值、液压泵的能力 8. 液压系统正常工作但发生油温高报警,应检查是否工作正常。( A )A:辅助元件 B:执行元件 C:动力元件 D:控制元件 9. 液压油牌号为L-HL46的普通液压油在℃时运动粘度的中心值为46。( B )A:35 B:40 C:45 D 50 10. 在定量泵-变量马达的容积调速回路中,如果液压马达所驱动的负载转矩变小,若不考虑泄漏的影响,试判断马达转速。( C )A:增大 B:减小 C: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11. 下图简易系统中,系统能达到最大压力的是。(B)A:0MPa B:5MPa C:10MPa D:15M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