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军序列概况
东北军

东北军何柱国何柱国,别字铸戈,1897年出生,广西人,父何继福是地方上的名绅。
何柱国从小立誓从军报国,1917年,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
归国后经奉军炮兵团长邹作华介绍投奔奉军,在东北讲武堂任教官兼队长,逐渐得到张学良的赏识和信任,他的前半生与张学良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何柱国在联军指挥部任作战科主任,不久,任司令部上校参谋处长兼作战科长。
张学良主政东北后,任命他为东北陆军第3旅旅长。
“九·一八”事变时,何柱国因参加平息石友三叛乱,驻军石家庄。
1932年7月,张学良任命何柱国兼临永警备司令,率领守军抵抗进犯偷关之日军。
榆关之战揭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
华北战事失利,张学良下野,东北军经过改编,何柱国升任57军军长,进入东北军最高领导层。
1935年,何任新组建的骑兵军军长,深得张学良信任。
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队西征进入宁夏。
为迎接2、4方面军北上抗日,彭德怀给何柱国写信,希望他让开道路,以便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何柱国最后同意给红军让开了道路。
1————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西安事件”并发生前后,何柱国一直跟随张学良,参加了“西安事变”,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作出了贡献。
“二·二”事件中,王以哲被杀,何柱国闻讯躲到杨虎城总部幸免于难。
为调解东北军的分岐,何柱国多次到三原面见周恩来,请求周恩来指导,从此二人结下了很深的情谊。
何柱国凭着与顾祝同的同学关系,奔走于南京、开封、西安之间,经过多方交涉,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的善后问题,使东北军没有再受更大的损失。
抗战时期,何柱国与中共军队协同作战,关系友好,引起蒋介石的注意。
蒋用偷梁换柱、明升暗降的方法,调任何柱国为第15集团军总司令,没有实权,将骑2军军长一取交由蒋的亲信廖运泽担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命何柱国为东北行营参谋长职。
不料临行前夕,蒋下毒手使他双目失明,从而结束了他四十年的戎马生涯,届时年仅48岁。
东北军“内斗”“派系”纷争影响了近代东北走向

东北军“内斗”“派系”纷争影响了近代东北走向东北军内部矛盾的存在,派系纷争导致九一八事变的结局其实早在事变发前就已经注定了。
在许多人眼里,东北军是一个以张氏父子为首的整体,实则不然,东北军内部不但存在着不同的派别,而且其形成可以追溯到张作霖奉军时代,在当时奉军即可分为三个主要派别。
张作霖时期东北军派系的发展首先是老派,由跟随张作霖起家的元老组成。
老派成员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包括汤玉麟、张景惠、张作相、孙烈臣、吴俊升等人,他们或是张作霖的起家兄弟,或是率部加入张作霖集团的合作者,在奉军中地位最高,先后都成为管辖一省的封疆大吏;第二层次包括阚朝玺、汲金纯、张海鹏、于芷山等人,他们有的出身张作霖的书办,有的是作为辽西绿林其它团伙的元老被并入张作霖集团的,地位虽次于第一层,但也都做到了师长、镇守使一级;第三个层次包括马占山、李杜等人,他们并不是东北军的元老,但与元老们有较深的个人关系,因此也属于这一派,比如马占山就是吴俊升的亲信,而李杜是张作相的亲信。
第二派是士官派,由奉军中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组成。
士官派首领是张作霖的总参议杨宇霆,此人系张作霖的主要谋士,是奉军战略的实际制定者。
他通过自己的职权,在奉军中大量引入士官生,形成了围绕张作霖的士官派,代表人物有韩麟春、姜登选、王树常、于珍等人。
第三派是学生派,由陆军大学、保定军校、奉天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生组成。
清末制定的军事教育体制分陆军小学、陆军中学、陆军兵官学校(保定军校)和陆军大学四级,因而人们将四级学校毕业生统称四校同学,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学生是从奉天陆军小学选入的,因此也属四校同学。
这些人在奉军中因受士官派排挤,以四校同学关系逐步结成一派与之对抗,代表人物有郭松龄、李景林、刘伟等。
张学良时代东北军派系的发展在奉军三派中,老派地位最高,但能力最差;士官派平时围绕张作霖充当幕僚,战时充当前线统兵官,控制着奉军的指挥中枢,处于“挟天子,令诸候”的地位,但缺少实际兵权;学生派地位最低,多是旅、团长和下级军官,但却是真正掌握着部队的带兵官。
9.18事变简介

9.18事变简介九一八事变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
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
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
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名称:九一八事变地点:中国东北地区时间:1931年9月18日参战方:日本,中国结果:日本获胜参战方兵力:中国:160000人日本:30000-66000人主要指挥官:张学良,马占山,本庄繁,南次郎发生时间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
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战争。
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
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从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
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
对敌政策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
蒋介石8月16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当时,日本关东军两万人,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在关内还有近十万人。
外交努力9月19日,中国驻国际联盟的全权代表施肇基向国联报告事件,请国联主持公道;9月19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正廷向日本公使重光葵提出严重抗议;9月21日,施肇基正式向国联提出申诉。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军序列概况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军序列概况15107017东北武装抗日战争是在“九·一八”事变后,一些原东北军中下级爱国的军官发起的。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军最高长官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国民党东北党务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学良将军。
张学良将军于1928年7月3日宣布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保安司令,7月末任东北海军总司令,11月任东北航空司令,12月29日宣布东三省及热河省易帜,与南京政府实行统一合作,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自张学良接替他父亲张作霖职位并易帜后,其军队才被称为东北军,在此之前,人们习惯称这支军队为奉系军队,意指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军队。
奉系军阀张作霖1902年被官府收编,归顺新民府做了巡防营的管带。
1909年张作霖的巡防营改编为奉天前路巡防队,1911年11月,张作霖接到警卫奉天省城的命令,率领3500名巡防队进驻奉天城,从此便成了奉系军阀扩张势力的开端。
1912年巡防队改称第27镇,张作霖为统制;同年9月,第27镇又改称第27师,张作霖又当上了第27师师长,从此以后,第27师就成了奉系军阀的摇篮。
沈阳被称为奉天,又是张作霖发迹的地方,自他当了第27师师长后,东北军从此便迅速发展起来。
第27师当年的战斗序列如下:第27师师长:张作霖参谋长:马凯一等参谋:单世俊二等参谋:阚朝玺三等参谋:梁序芳中军官:赵锡福正军械官:王国政下辖2个旅、6个团、2个营第53旅:旅长:汤玉麟下设2个团:第百五团团长:张麟书团副:鲍德山辖:3个营第1营:营长:梁朝栋第2营:营长:宋显一第3营:营长:崔俊臣第百六团:团长:邹芬团副:赵恩臻辖:3个营第1营:营长:孙德山第2营:营长:齐占九第3营:营长:于文甲第54旅:旅长:孙烈臣下设2个团第百七团:团长:蔡永镇团副:赵玉周辖:3个营第1营:营长:牛永福第2营:营长:宋维贤第3营:营长:齐恩铭第百八团:团长:刘香九团副:李桂林辖:3个营第1营:营长:张乐山第2营:营长:杨遇春第3营:营长:崔鸣山骑兵第27团:团长:张景惠团副:赵玉周辖:3个营第1营:营长:郑殿升第2营:营长:张明九第3营:营长;张荣炮兵第27团:团长;张作相团副:单世俊(兼)辖:3个营第1营:营长;李振声第2营:营长:蔡平本第3营:营长:陈九芝工兵第27营:营长:赵明德辎重兵第27营:营长:闫玉成张作霖在奉天省城驻扎5年之后,不断扩充实力,权势已经凌驾于奉天将军之上。
东北抗日联军组织序列

东北抗日联军组织序列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
它的发展经历了反日游击队、人民革命军和抗日联军几个阶段。
一、抗日联军的建立和发展(一)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一军的前身为磐石反日游击队(初建时称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和海龙反日游击队(初建时称海龙工农义勇军)。
磐石反日游击队:1932年6月4日,在中共磐石中心县委的领导下,磐石反日游击队(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在磐东三道岗建立,共30余人,张振国任队长。
杨君武任政委,辖第一、二、三分队。
1932年10月23日,游击队进行改编,孟洁民任总队长,张振国任政委,王耿任政治部主任,满汉生任参谋长,辖第一、二、三、四大队。
1932年秋,中共满洲省委派杨靖宇到磐石整顿队伍,将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亦称磐石游击队),孟洁民任总队长,王兆兰任副总队长,初向臣任政委,辖第一、二、三大队和教导队。
1933年l月,游击队连续两次遭到反动地主武装的袭击。
中旬,杨靖宇从海龙巡视回来,再次对游击队进行整顿,整顿后,袁德胜任总队长,杨靖宇任政委,李松波任参谋长,辖第一、二、三大队和教导队,全队共230人。
海龙反日游击队:1932年8月,在中共海龙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建立海龙反日游击队(海龙工农义军)。
1933年l月,杨靖宇代表中共满洲省委对海龙游击队进行整顿,将海龙游击队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七军海龙游击队,王仁斋任队长,刘三春任政委。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1933年9月18日,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以磐石反日游击队为基础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共300余人,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李红光任参谋长,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辖第一、三团和政治保安连、少年营。
1933年9月,海龙反日游击队和抗日军苏剑飞营被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南满第一游击大队,属独立师序列。
1934年11月7日,经中共南满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正式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朴翰宗任参谋长,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辖第一、二师和教导团。
东北军为何四个月丢掉东北 东北军内部派系严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东北军为何四个月丢掉东北东北军内部派系严重
导语:1931年9月18日晚9时,日军在南满铁路柳条沟附近实施爆破并嫁祸给东北军,接着对北大营展开攻击。
北大营驻军仓促应战,指挥混乱,又受不抵
1931年9月18日晚9时,日军在南满铁路柳条沟附近实施爆破并嫁祸给东北军,接着对北大营展开攻击。
北大营驻军仓促应战,指挥混乱,又受不抵抗命令之限制,部队在遭遇重大伤亡之后被迫突围,仅独立第七旅就"死亡官长5员,士兵夫144名,负伤官长14名,士兵夫172名,统计共伤亡官兵夫335名,士兵失踪不明者483名",日军仅死亡2人,伤23人。
19日凌晨日军又向沈阳城进犯,沈阳城内军警因接到不抵抗命令,只有部分军警进行自发性的抵抗,日军占据沈阳城的过程中几无伤亡,收获却惊人至极。
仅在沈阳兵工厂就劫去各类步枪近万枝、各类机枪2500余挺、各类炮近600门,还有数量惊人的枪炮弹,东北空军新旧飞机260余架全为日军劫获。
在19日3时,日军又向长春发起进攻,虽然长春守军同样是睡梦中遭到突袭,但由于距离东北军指挥中心较远,受不抵抗命令影响较小,各部官兵敢于自发应战,反而给日军相当伤亡,终因仓促应战,各自为战,大部最终被迫抛弃阵地装备突围而走。
据日军统计,在长春附近的战斗,日军战死军官2人,士兵63人,负伤军官3人,士兵73人,共计伤亡142人。
日军同时还向营口、安东、凤城等攻击,则未受到实质性质的抵抗,仅19日一天,除沈阳、长春之外,日军攻取的城市尚有、营口、田庄台、盖平、复县、大石桥、海城、辽阳、鞍山、铁岭、开原、昌图、四平街、公主岭以及安东、凤凰城、本溪、本溪湖、抚顺、沟帮子。
生活常识分享。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境内中国军队与日军实力对比分析

吉林驻军
6.5万正规军,非正规军2000余
黑龙江驻军 被调走2个国防步兵旅后只剩下正规军2.3万,非正规军5000人。
独立步兵第七旅
约8000人
北大营的有7000人 左右 正在训练新兵,基 本无战斗力。 战斗的仅步兵教导 队学兵约650人。
621团驻东大营 620团1个营驻皇姑 屯
卫队统带部两个 步兵队 东北讲武堂 空军警卫部队 兵工厂警卫部队
日军
关东军
日军摩托化部队
日军的榴弹炮
感悟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中国力量并非不堪一击,甚至还
有一定优势,但依然一败涂地,教训惨痛而深刻。不落后也会
挨打,军事力量不是战争胜负结果的唯一决定因素,执行不抵
抗政策,敌寡我众却几乎不战而退,酿成奇耻大辱,怕打就会
挨打,避战怕打,却被痛打丧家辱国。
约官兵4000人 学员、学兵约 2000人 约500人 100多人
警察
1000余人
未经过正规训练, 基本毫无战斗力
空军
海军
“海琛 ”
“海圻”
“楚豫 ”
九一八事变前日军的兵力 名称 正规军 番号 第2师团 人数 约1.04万人 总兵力
守备大队
在乡军人和警察
6个守备大队
约4000余人
约1万余人
约2.7万人
事变前东北军和日军的兵力对 比
名称
组成
装备
人数
东 国防军 张学良嫡系 编制大, 北 武器好 军 组 省防军 土匪军阀, 编制小, 杂牌 武器差 成
16.5万 人
4万人
地区
辽宁驻军
数量
4个国防步兵旅
分布
12旅驻在锦州 第七旅在沈阳 第20旅在洮南 第19旅在兴城 骑兵第3旅在通辽
东北军部队各时期的编制情况

东北军部队各时期的编制情况一、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先后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官和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
他于1931年5月1日将原东北军部队按国民革命军序列和东北军地方特点改组,各部编制如下:1、国民革命军陆军独立步兵旅独立第7旅旅长王以哲驻沈阳独立第8旅旅长丁喜春驻打虎山辖第619、620、621团辖第622、623、624团独立第9旅旅长何柱国驻山海关独立第10旅旅长刘翼飞驻兴城辖第625、626、627团辖第628、629、630团独立第11旅旅长董英斌驻前所独立第12旅旅长张廷枢驻锦州辖第631、632、633团辖第634、635、636团独立第13旅旅长李振唐驻昌黎独立第14旅旅长陈贯群驻山海关辖第637、638、639团辖第640、641、642团独立第15旅旅长姚东藩驻高桥独立第16旅旅长缪澄流驻新立屯辖第643、644团辖第645、646、647团独立第17旅旅长黄师岳驻昌图独立第18旅旅长杜继武驻大凌河辖第648、649、650团辖第651、652、653团独立第19旅旅长孙德荃驻盘山独立第20旅旅长常经武驻洮南辖第654、655团辖第656、657、658团独立第21旅旅长赵芷香驻宁安独立第22旅旅长苏德臣驻双城辖第659、660团、骑兵第21团辖第661、662、663团独立第23旅旅长李桂林驻长春独立第24旅旅长李杜驻依兰辖第664、665、666团辖第667、668、699团独立第25旅旅长张作舟驻永吉独立第26旅旅长邢占清驻哈尔滨辖第670、671、672团辖第673、674、675团独立第27旅旅长吉兴驻延吉独立第28旅旅长丁超驻长春辖第676、677、678团辖第679、680、681团独立第29旅旅长王永盛驻龙江独立第30旅旅长于兆麟驻八面城辖第683、684、685团辖第686、687、688团独立第31旅旅长富春驻围场辖第689、690团第36师师长汤玉麟(兼)第106旅旅长张从云驻水源辖第211、212团第107旅旅长董福亭驻凌源辖第213、214团第108旅旅长刘延春驻隆化辖第215、216团吉林自卫团(即第682团)团长冯占海驻永吉2、国民革命军陆军独立骑兵旅独立骑兵第3旅旅长张树森驻哈尔套街独立骑兵第4旅旅长郭希鹏驻通辽辖骑兵第39、40、41团辖骑兵第42、43、44团独立骑兵第5旅旅长李福和驻抚宁独立骑兵第6旅旅长白风翔驻榆关辖骑兵第45、46团辖骑兵第47、48团独立骑兵第7旅旅长常尧臣独立骑兵第8旅旅长程志远驻满洲里辖骑兵第49、50、51团辖骑兵第52、53、54团陆军骑兵第1师师长张诚德黑龙江骑兵独立团团长吴松村驻克山辖第1、2团(即骑兵第55团)3、国民革命军独立炮兵旅独立炮兵第6旅旅长王和华驻北镇、锦县独立炮兵第7旅旅长乔方驻山海关、北镇辖炮兵第11、12、13团辖炮兵第14、15、16团独立炮兵第8旅旅长刘翰东驻锦县辖炮兵第17、18团独立炮兵第19团团长穆纯昌驻长春独立炮兵第20团团长朴炳珊驻泰安4、国民革命军陆军工兵团工兵第11团团长杜维纲驻义县工兵第11营营长佟荣甫驻永吉工兵第12营营长刘润川驻龙江5、辎重干部教导队队长牛元峰驻新民6、战车队(坦克营)队长李振远7、铁甲车队队长曹曜章驻沟帮子8、通信大队队长李振驻沟帮子9、交通旅旅长蒋斌10、探照灯队队长金忠山11、军乐队第1队队长黄继德第2队队长张凤歧12、卫队统带部统带刘多荃参谋长王秉钺卫戍队队长谭海步兵总队队长戴联玺第1队队长杜长龄第2队队长汲绍刚第3队队长荣子恒13、东北宪兵司令部司令陈兴亚驻沈阳副司令邵文凯驻北平副司令李润驻山西第1大队队长杨洪基驻沈阳第2大队队长祝恩海驻沈阳第3大队队长刘景泉驻山海关第4大队队长付常瑞驻沈阳第5大队队长张江清驻永吉第6大队队长魏福海驻龙江14、兴安屯垦公署督办公署督办邹作华驻洮安屯垦军统带部统带苑崇谷第1团团长苑崇谷(兼)驻索伦第2团团长张毓龙驻葛根庙第3团团长赵冠五(关玉衡代)驻苏鄂公府15、省防军黑龙江陆军第1旅旅长张殿九驻扎兰屯辖第2、3、6团黑龙江陆军第2旅旅长苏炳文驻海拉尔辖第1、4团黑龙江陆军第3旅旅长马占山驻黑河辖第5团、骑兵团卫队团团长徐宝珍驻龙江热河骑兵第9旅旅长崔兴武驻开鲁辖第56、57、58团热河骑兵第10旅旅长石文华驻赤峰辖第59、60、61团16、海军东北海军司令部司令张学良(兼)副司令沈鸿烈驻青岛东北海军第1舰队队长凌霄东北海军第2舰队队长袁乔方江防舰队队长谢刚哲17、空军东北航空司令部司令张学良(兼)副司令张焕相(代)副司令徐世英驻沈阳18、镇守使东边镇守使于芷山驻山城镇洮辽镇守使张海鹏驻洮南滨江镇守使丁超驻哈尔滨延吉镇守使吉兴驻延吉绥宁镇守使赵芷香驻宁安吉长镇守使李桂林驻长春依兰镇守使李杜驻依兰黑河镇守使马占山驻黑河哈满警备司令张殿九驻扎兰屯呼伦贝尔警备司令苏炳文驻海拉尔临绥驻军司令部司令于学忠驻山海关东北军各时期的编制情况二、1933年3月10日,长城抗战失败,张学良通电下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军序列概况15107017东北武装抗日战争是在“九·一八”事变后,一些原东北军中下级爱国的军官发起的。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军最高长官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国民党东北党务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学良将军。
张学良将军于1928年7月3日宣布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保安司令,7月末任东北海军总司令,11月任东北航空司令,12月29日宣布东三省及热河省易帜,与南京政府实行统一合作,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自张学良接替他父亲张作霖职位并易帜后,其军队才被称为东北军,在此之前,人们习惯称这支军队为奉系军队,意指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军队。
奉系军阀张作霖1902年被官府收编,归顺新民府做了巡防营的管带。
1909年张作霖的巡防营改编为奉天前路巡防队,1911年11月,张作霖接到警卫奉天省城的命令,率领3500名巡防队进驻奉天城,从此便成了奉系军阀扩张势力的开端。
1912年巡防队改称第27镇,张作霖为统制;同年9月,第27镇又改称第27师,张作霖又当上了第27师师长,从此以后,第27师就成了奉系军阀的摇篮。
沈阳被称为奉天,又是张作霖发迹的地方,自他当了第27师师长后,东北军从此便迅速发展起来。
第27师当年的战斗序列如下:第27师师长:张作霖参谋长:马凯一等参谋:单世俊二等参谋:阚朝玺三等参谋:梁序芳中军官:赵锡福正军械官:王国政下辖2个旅、6个团、2个营第53旅:旅长:汤玉麟下设2个团:第百五团团长:张麟书团副:鲍德山辖:3个营第1营:营长:梁朝栋第2营:营长:宋显一第3营:营长:崔俊臣第百六团:团长:邹芬团副:赵恩臻辖:3个营第1营:营长:孙德山第2营:营长:齐占九第3营:营长:于文甲第54旅:旅长:孙烈臣下设2个团第百七团:团长:蔡永镇团副:赵玉周辖:3个营第1营:营长:牛永福第2营:营长:宋维贤第3营:营长:齐恩铭第百八团:团长:刘香九团副:李桂林辖:3个营第1营:营长:张乐山第2营:营长:杨遇春第3营:营长:崔鸣山骑兵第27团:团长:张景惠团副:赵玉周辖:3个营第1营:营长:郑殿升第2营:营长:张明九第3营:营长;张荣炮兵第27团:团长;张作相团副:单世俊(兼)辖:3个营第1营:营长;李振声第2营:营长:蔡平本第3营:营长:陈九芝工兵第27营:营长:赵明德辎重兵第27营:营长:闫玉成张作霖在奉天省城驻扎5年之后,不断扩充实力,权势已经凌驾于奉天将军之上。
1915年护国运动发生,张作霖为扩充自己的势力,借口表示赞成帝制,自愿出兵去征讨“西南”反袁军队,袁世凯被迫任命张作霖为奉天督军兼省长、东三省巡阅使,成为奉系首领。
1916年4月,张作霖驱逐了奉天将军段芝贵,自己掌握了实权。
当时奉天省的军队有张作霖的第27师,冯德麟的第28师,吴俊升的后路巡防队和马龙潭的右路巡防队。
张作霖就任奉天督军,冯德麟等人不服气。
冯德麟在任第28师师长兼奉天军务督办,坐镇在辽西北镇,总想有机会赶走张作霖取而代之;洮辽镇守使吴俊升和东边镇守使马龙潭的势力虽比冯德麟稍有逊色,但对张作霖行使督军权力也时有掣肘之处,这对张作霖来说,是心腹之患。
1917年,奉天省城第53旅旅长汤玉麟与奉天警务处长王永江之间发生军警争权风潮,成了张作霖对冯德麟暗斗明争的导火线。
由于冯德麟参加了张勋复辟,遂一败涂地,其第28师便归于张作霖节制。
张作霖将第27师师长之位让于其磕头兄弟张烈臣,自兼第28师师长并进行整军,然后由第56旅旅长汲金纯任师长。
张作霖继续扩充实力,他怂恿北京政府将奉天后路巡防队改编为第29师,由吴俊升担任师长。
此时,张作霖已握有3个师的兵权。
不久,又将许兰洲由黑龙江省调到奉天,命其率一个骑兵旅去东边剿匪,张作霖在奉天的兵力又多了1个旅。
1918年,张作霖在秦皇岛劫持了北京政府从外国运来的一批军火,一下子就组编了7个混成旅,这些新编队伍的旅长、团长都是由奉派军官提拔起来的。
即:暂编奉天第1混成旅旅长邹芳(原为第27师53旅百六团团长)暂编奉天第2混成旅旅长阚朝玺(原为炮兵第27团团长)暂编奉天第3混成旅旅长梁朝栋(原为第27师53旅百五团团长)暂编奉天第4混成旅旅长郑殿升(原为骑兵第27团团长)暂编奉天第5混成旅旅长蔡平本(原为27师54旅百七团团长)暂编奉天第6混成旅旅长王良臣(原为奉天右路巡防队帮统)暂编奉天第7混成旅旅长刘香九(原为奉天第54旅百八团团长)张作霖把新编的7个混成旅向南方推进。
同年8月任命奉天第53旅旅长张景惠为暂编奉天第1师师长,将第1、2两个混成旅归他指挥。
张作霖直接指挥的军队,在原有的3个师的基础上,成倍的增加。
1919年,张作霖发动了吉奉战争,驱走了吉林督军孟恩远,派鲍贵卿接替,并着手改革吉林军,逐渐淘汰了孟派的武将,吉林军也成了奉天派,之后又用同样手段改革了黑龙江的军队,至此,实现了他的独霸东三省的目的。
1920夏,直皖战争爆发,张作霖援助曹锟倒段祺瑞,借机收编了皖系的部分部队,夺取了日本供给皖系的武器装备,乘机任用张景惠为察哈尔特区都统,陆军第16师、陆军第25旅及察哈尔混成第1旅都成了奉派势力。
既而控制了热河、察哈尔、绥远,势力范围开始扩展到了关内。
1920年,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开始进入军界带兵任职。
这时的奉系军队非同从前。
奉天直属军队除第27、28、29师之外,还有7个混成旅、1个骑兵旅,1个警备马队,人员也有所变动。
即:暂编奉天第1混成旅旅长;阚朝玺暂编奉天第2混成旅旅长:郑殿升暂编奉天第3混成旅旅长;张学良暂编奉天第4混成旅旅长:蔡平本暂编奉天第5混成旅旅长:齐恩铭暂编奉天第6混成旅旅长:鲍德山暂编奉天第7混成旅旅长:李景林暂编奉天骑兵第1旅旅长:张荣奉天警备马队统领:刘香九1921年春,奉派孙烈臣转任吉林督军,吴俊升调任黑龙江督军。
第1次直奉战争爆发前,奉天的军队势力如下:奉天直属部队:陆军第27师:师长:张作相第53旅旅长:赵明德第54旅旅长:李振声暂编奉天第1混成旅旅长:阚朝玺暂编奉天第2混成旅旅长:郑殿升暂编奉天第3混成旅旅长:张学良暂编奉天第4混成旅旅长:蔡平本暂编奉天第5混成旅旅长:齐恩铭暂编奉天第6混成旅旅长:鲍德山暂编奉天第7混成旅旅长:李景林暂编奉天第8混成旅旅长:郭松龄暂编奉天第9混成旅旅长:牛永福暂编奉天第10混成旅旅长:赵恩臻暂编奉天第11混成旅旅长:汤玉麟暂编奉天骑兵第1旅旅长:张荣吉林部队吉林第1混成旅旅长:胡文藻吉林第2混成旅旅长:张九卿吉林第3混成旅旅长:诚明吉林第4混成旅旅长:刘香九吉林第5混成旅旅长:李庆禄吉林第6混成旅旅长:刘瀛洲吉林第7混成旅旅长:蔡永镇陆军第19旅旅长:张焕相黑龙江部队陆军第29师师长:吴俊升陆军第57旅旅长:万福麟陆军第58旅旅长;李冠英黑龙江第1混成旅旅长:石得山黑龙江第2混成旅旅长:张明九黑龙江第3混成旅旅长:巴英额黑龙江骑兵第1旅旅长:马瑞禄黑龙江骑兵第2旅旅长:张奎武热河部队陆军第28师师长:汲金纯第55旅旅长:史魁元第56旅旅长:张作涛热河第1混成旅旅长:杨德生察哈尔部队暂编奉天第1师师长:张景惠第1旅旅长:赵玉周第2旅旅长:梁朝栋陆军第16师师长:邹芬第31旅旅长:关忠和第32旅旅长:田献章第25旅旅长:齐占九察哈尔第1混成旅旅长:王兹栋1922年奉天军阀与直隶军阀开战,奉军战败,撤出山海关。
张作霖解散热河的第28师,以旅为单位统一整编辽吉黑三省军队,竭尽全力整治军备。
新整编的步兵为27个旅、骑兵5个旅,约25万人,并扩编了2个炮兵旅和1个重炮团,即:东三省陆军第27师师长:张作相(奉天)东三省陆军第29师师长:吴俊升(黑龙江)东三省陆军第1师师长:李景林(奉天)东三省陆军第1旅旅长:阚朝玺(奉天)东三省陆军第2旅旅长:张学良(奉天)东三省陆军第3旅旅长:张宗昌(奉天)东三省陆军第4旅旅长:张作涛(奉天)后任:裴春生东三省陆军第5旅旅长:李振声(奉天)东三省陆军第6旅旅长:郭松龄(奉天)东三省陆军第7旅旅长:汤玉麟(奉天)东三省陆军第8旅旅长:陈玉昆(吉林)东三省陆军第9旅旅长:刘香九(吉林)东三省陆军第10旅旅长:于琛徵(吉林)东三省陆军第11旅旅长:巴英额(黑龙江)东三省陆军第12旅旅长:赵恩臻(奉天)东三省陆军第13旅旅长:丁超(吉林)东三省陆军第14旅旅长:杨德生(奉天)东三省陆军第15旅旅长:万福麟(黑龙江)东三省陆军第16旅旅长:齐恩铭(奉天)东三省陆军第17旅旅长:张明九(黑龙江)东三省陆军第18旅旅长:张焕相(吉林)东三省陆军第19旅旅长:高维岳(奉天)东三省陆军第20旅旅长:胡永奎(吉林)东三省陆军第21旅旅长:蔡永镇(吉林)东三省陆军第22旅旅长:石得山(黑龙江)后任:石青山东三省陆军第23旅旅长:李爽恺(奉天)东三省陆军第24旅旅长:邢士廉(奉天)东三省陆军第25旅旅长:蔡平本(奉天)东三省陆军第26旅旅长:李桂林(吉林)东三省陆军第27旅旅长:裴春生(奉天)东三省陆军骑兵第1旅旅长:穆春(奉天)东三省陆军骑兵第2旅旅长:彭金山(黑龙江)东三省陆军骑兵第3旅旅长:苏锡麟(奉天)东三省陆军骑兵第4旅旅长:张奎武(黑龙江)东三省陆军骑兵第5旅旅长:陈辅升(黑龙江)后任:梁忠申1924年第2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打败了直系的曹锟、吴佩孚,并趁机夺取了北京政权。
张怍霖与冯玉祥联合,假借孙中山的威望,扶植段祺瑞为北京政府临时执政,幕后操纵北京政府。
张作霖北吞曹、吴,南联卢永祥,其势力由东北扩张到华北,进军中原,触及东南。
张作霖统治了东三省,自行督奉,张作霖的部下也各统一方。
如:张作相督吉(吉林),吴俊升督黑(黑龙江),阚朝玺督热(热河),李景林督直(河北),张宗昌督鲁(山东)姜登选督皖(安徽)杨宇霆督苏(江苏)。
可以说,这是东北军扩军伸张地盘的全盛时期。
1925年,张作霖将东三省军队和收编的直隶军改为师团编制共20个陆军师。
整编后的奉天军序列如下:第1师师长:李景林(驻天津)辖:第1旅旅长:窦联芳(驻石家庄)第2旅旅长:王宾(驻顺德)第2师师长:张宗昌(驻济南)辖:第3旅旅长:褚玉璞(驻曹州)第28旅旅长;程国瑞(驻济南武定)第29旅旅长:许琨(驻济南)第32旅旅长:毕庶澄(驻邹县滕县)卫队旅旅长:方永昌(驻滕县兖州)补充旅旅长:姚霁(驻徐州)第1梯队队长:聂嘉夫(驻泰安济南)第2梯队队长:方振武(驻济南和津)补充第1梯队团团长:滕英(驻徐州)第3师师长:阚朝玺(驻承德)辖:第42旅旅长:袁永朔(驻承德)第43旅旅长:刘山胜(驻平泉)第1骑兵旅旅长;张联同(驻开鲁)第2骑兵旅旅长:常万里(驻林西)第4师师长:张学良辖:第19旅旅长:栾云奎(驻军粮城)第27旅旅长:宋九龄(驻廊坊)第5师师长:赵恩臻(驻滦县)辖:第12旅旅长:孙旭昌(驻滦县)第33旅旅长:范浦江(驻唐山)第55旅旅长:徐源泉(驻临沂)第6师师长:郭松龄(驻天津)辖:第2旅旅长;刘伟(驻蚌埠)第34旅旅长:陶经武(驻马厂)第7师师长:高维岳(驻锦县)辖:第5旅旅长:刘维勇(驻锦县)第6旅旅长:刘振东(驻北镇)第8师师长:丁喜春(驻南京)辖:第25旅旅长:钱忠山第35旅旅长:田德胜第9师师长:汲金纯(驻黑山)辖:第14旅旅长:杨德生(驻彰武)第36旅旅长:李梦庚(驻新立屯)第10师师长:齐恩铭(驻秦皇岛)辖:第16旅旅长:温玉瓒(驻山海关)第37旅旅长:刘连瑞(驻昌黎)第11师师长:汤玉麟(驻凤城)(兼东边镇守使)辖:第7旅旅长:张龙文第38旅旅长:孟昭山第12师师长:裴春生(驻绥中)辖:第4旅旅长:霁云(驻绥中)第39旅旅长:朱继光(驻光城)第13师师长:张九卿(驻开平)(骑兵.代蓟榆镇守使)辖:骑兵第3旅旅长:肖国庆(驻开平)骑兵第6旅旅长:武汉卿(驻新民西丰)炮兵第1旅旅长:邹作华(驻北镇)炮兵第2旅旅长:魏益三(驻锦县)工兵团团长:柏桂林(驻锦县)第14师师长:穆春(骑兵.驻通辽)辖:骑兵第1旅旅长:徐永和(驻通辽)骑兵第7旅旅长:王永清(驻义县清河口)独立第3旅旅长:齐占九(驻沈阳)独立骑兵第8旅旅长:于芷山(驻梨树)第15师师长:张作相(驻省城)辖:第26旅旅长:李桂林(驻哈尔滨)第10旅旅长:熙洽(驻省城)后任:李杜第16师师长:于琛徵(骑兵.驻农安)辖:骑兵第10旅旅长:赵芷香(驻长岭)骑兵第14旅旅长:杨遇春(驻扶余)第8旅旅长:丁超(驻长春)(吉长镇守使)第9旅旅长:陈玉昆(驻依兰)(依兰镇守使)第13旅旅长:吉兴(驻延吉)(延吉镇守使)第18旅旅长:张焕相(驻哈尔滨)(滨江镇守使)第21旅旅长:李振声(驻宁安)第17师师长:万福麟(骑兵)辖:骑兵第4旅旅长:张殿九骑兵第5旅旅长:马占山陆军第11旅旅长:巴英额(驻黑河)陆军第17旅旅长:张明九(驻呼伦贝尔)(兼呼伦贝尔镇守使)骑兵第2旅旅长:彭金山(驻泰来)(兼东蒙剿匪司令)步兵补充旅旅长:王×× (驻省城)第18师师长:吴俊升辖:第15旅旅长:梁忠甲(驻省城)第22旅旅长:王树常(驻绥芬河)第19师师长:李爽恺(驻大名)辖:第41旅旅长:朱同勋(驻天津)第43旅旅长:荣臻(驻保定)直隶第1混成旅旅长:王丕焕(驻天津)直隶第2混成旅旅长:马瑞云(驻易州)直隶第3混成旅旅长:张宪(驻邯郸)直隶第4混成旅旅长:胡毓坤(驻大名)直隶第5混成旅旅长:朱益清(驻天津)直隶第1补充旅旅长:吕正朝(驻保定)直隶第2补充旅旅长:赫文衡(驻保定)直隶第3补充旅旅长:尹立泰(驻天津)第20师师长:邢士廉(驻上海)辖;第24旅旅长:刘翼飞第31旅旅长:朱栋臣(驻镇江常州)第42旅旅长:朱鸣皋徐海镇守使:孙钵传(驻徐州)1925年10月,东北陆军把东三省、热河省及直、鲁、苏、皖等省区军队编成6个军团,即:东北陆军第1军团军团长:李景林东北陆军第2军团军团长:张宗昌东北陆军第3军团军团长:张学良东北陆军第4军团军团长:韩麟春东北陆军第5军团军团长:张作相东北陆军第6军团军团长:吴俊升1927年6月,张作霖在北京怀仁堂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之职,宣布简化军事指挥系统,废除北方镇威军、直鲁联军、5省联军等名称,一律统称“安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