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简介100字
9,18事变简介500字

9,18事变简介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
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
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
1931年9月18日夜,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使东北3000多万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
九一八事变资料大全

九一八事变资料大全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这一事件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事变背景20 世纪 30 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
为了摆脱危机,日本法西斯势力急于发动对外侵略战争,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
而中国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工业基础相对较好,成为了日本侵略的首要目标。
此外,当时中国国内局势动荡,国民党政府忙于内战,对日本的侵略野心缺乏警惕和有效的抵抗准备。
日本趁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事变经过1931 年 9 月 18 日晚 10 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 800 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
日军在此布置了一个假现场,摆了 3 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
次日晨 4 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由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
5 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
战斗中东北军伤亡 300 余人,日军伤亡 24 人。
与此同时,日军向沈阳城内进攻。
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沈阳城,并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 年 2 月,东北全境沦陷。
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 14 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事变影响九一八事变给中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东北的沦陷使中国失去了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丰富的资源,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大量的民众流离失所,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同时,九一八事变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怒潮。
各地民众纷纷要求抗日,抵制日货。
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的旗帜,发表宣言,号召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用革命的铁拳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
九·一八事变

11时30分至11时33分试鸣预先警报,三长声, 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时间3分钟; 11时36分至11时39分试鸣空袭警报,连续短 声,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时间3分钟; 11时42分至11时45分试鸣解除警报,连续鸣 响3分钟。
九· 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 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 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日本从中国东北开始侵华战 争,中国人民历经八年抗战,最终抗战胜利。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 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 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 “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 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 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 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 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918事变资料350字左右

918事变资料350字左右
918事变,又称“九·一八事变”或“沈阳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重要事件之一。
事变前夕,日本帝国主义通过策划假军事活动,导演了“柳条湖事变”,制造了乘机向中国宣战的舆论。
当天晚上10点,日本军队派出特务在沈阳南车站制造炸弹爆炸事件,将炸弹放在日本专用铁路,随后迅速销毁线索。
事后,日军将炸弹及其他痕迹展示给外国媒体,将其定性为中国军队对日军车辆造成的袭击,为侵略中国提供了借口。
事变发生后,日本军队随即沿东北铁路向长春、吉林等地扩充进攻,占领了沈阳、奉天(今沈阳)、长春等重要城市。
北洋政府对于日军侵略的态度软弱无力,未能有效采取措施保护国家安全。
事变发生后,中国人民纷纷进行抵抗,中国国内各地纷纷组织了抵抗日军侵略的武装,并进行了游击战。
而国共两党也在抗日战争中走向了合作,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918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标志着日本对中国侵略的真实开始。
事变后,东北地区开始了长达14年的黑暗时期,为日本侵占中国其他地区打下了基础。
事变发生后,中国人民深感国家危机,促使了对国家建设和武装力量建设的重视。
同时,也加深了中日矛盾,为日中抗战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九一八事变的简介

九一八事变的简介1931.9.18奉天城外,东北军北大营。
东北9月的天气已有凉意,经过一天操劳的北大营第7旅的将士们,伴着窗外皎洁的月光渐渐进入了梦乡。
营前,只有几名哨兵抱着枪来回踱步,以抵御四周的寒气和睡意的困挠。
而此刻,离大营不远的高梁地里,几百双贪婪的眼睛,正从四面八方紧紧盯住北大营的营门。
这眼光,似恶狼,闪现着扑食前的焦灼、紧张、兴奋和残忍……就是这一天!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自行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并布置假现场,诬称是中国军队所为,遂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中国军队驻地。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在短短的4个多月的时间里便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
并以此为发端开始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缅怀漫漫岁月,凝聚缕缕遐想。
如果说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写满了中华民族的血泪和创痛,那么,“九一八”事变无疑是其中最深的一道疮伤。
岁月如梭,事过境迁,如今的中国已踏星斗飞过世纪之交,驾神舟立于强国之林。
但是,那一段足以让整个国家蒙羞一辈子的屈辱历史,又怎能被我们忘记?!值此9.18事变73周年暨第四个全国国防教育日到来之即,我们将轰轰烈烈地开展“勿忘国耻,强我国防教育周”活动,为的就是让历史的警钟再次敲响,让昔日的耻辱永被铭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在遭受了巨大伤痛之后,得出了一条屈辱而又真实的历史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清朝的时候,列强们可以嘲笑我们低下的的生产力和落后的科技水平,可以嘲笑当时的中国人民是东亚病夫,可以嘲笑政府的卑躬屈膝、软弱无能,割地赔款、如弃草芥。
但是今天!他们谁敢不惊叹中国科技的巨大进步和飞速发展?谁敢不佩服奥运会场上中国健儿的神奇奋勇!谁敢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无论是神州5号的成功还是奥运金牌榜上熠熠发光的32枚今牌,无不又一次让世界向中国投来了惊羡的目光,又一次让世人对中国刮目相看!和平年代,我们不应淡化国防意识、泯灭爱国热忱。
918事变历史故事

- 918事变历史故事918事变,又称为“九一八事变”,是指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的一起重大军事事件,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始事件之一。
下面将为您讲述这段历史故事。
20世纪初,日本开始实施对中国的侵略政策,试图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东北地区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对日本而言,这里具有巨大的战略价值。
然而,根据中日《辛丑条约》,清政府将东北地区割让给俄国,日本一直未能实现其在该地区的政治和经济野心。
1931年9月18日晚上十点左右,日军第一大队的一位军官声称他的一个爆炸小组正面临中国军队的威胁,于是命令队员引爆一个铁路桥梁。
爆炸后,日军以“盗窃火车”的罪名,开始对东北地区进行侵略。
他们随即占领了沈阳,并将该地区设立为日本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
然而,国际上对于918事变的真相存疑。
事实上,根据后来的调查和研究,这次爆炸并非来自中国军队,而是日本自导自演的一个假象。
他们事先设下圈套,制造了火车侧翻和爆炸的局面,以此为借口,实施对东北地区的侵略。
918事变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愤怒和义愤,并对当时的中国政府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然而,中国政府在当时选择了对日本屈服和忍耐的态度,没有采取强硬的反击措施。
这种屈服和妥协的态度引起了中国人民的不满和失望,也为日本帝国主义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继续侵略中国铺平了道路。
918事变之后,日本继续在东北地区进行扩张,并扩大到其他地区。
整个东北地区很快就落入了日本的占领中,并成为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的基地。
这为抗日战争的爆发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并团结起来,同日本残暴的侵略进行抗争。
抗日战争持续了八年之久,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
918事变成为了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反抗侵略的重要历史节点,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
918事变的发生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悲惨记忆。
然而,正是因为这些悲惨的历史片段,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珍惜和平的重要性,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和主权。
关于九一八事变简介

九一八事变简介简介,即简明扼要的介绍。
是当事人全面而简洁地介绍情况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它是应用写作学研究的一种日常应用文体。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九一八事变简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
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
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
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名称:九一八事变地点:中国东北地区时间: 1931年9月18日参战方:日本,中国结果:日本获胜参战方兵力:中国:160000人日本:30000-66000人主要指挥官:张学良,马占山,本庄繁,南次郎发生时间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
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战争。
发生过程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柳条湖事件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
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从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
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
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对敌政策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
事变发生前,蒋介石于8月16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两万人,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在关内还有近十万人。
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令英勇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
九一八事变简介_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及背景

九一八事变简介_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及背景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奉天事变、盛京事变、满洲事变、柳条湖事变等,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一八事变简介_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及背景,一起来看一下吧!九一八事变简介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
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背景时代背景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
中国背景皇姑屯事件日军与东北军阀张作霖曾有合作关系,但渐渐的,日本开始将张作霖视为障碍。
1928年6月,日本关东军发起皇姑屯事件,将张作霖乘坐的列车炸毁,张作霖重伤不治身亡,日本希望借此事件造成东北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借机占领东北。
1928年12月29日凌晨,张学良等冲破日本帝国主义的阻挠,联名通电全国称:“仰承先大元帅遗志,力谋统一,贯彻和平。
已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是日起,东三省一律改悬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是为东北易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