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名师课件—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共17张PPT)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意义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 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二、拨乱反正
平反冤假错案 ①主要工作: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 关干部平反,恢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 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名誉;
二、拨乱反正
• 到1982年底,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 基本结束。据不完全统计,中央和全国各 地有300多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 数以千万计的因与这些干部有亲属关系或 工作关系而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也由此 得到解脱。 ——杨先材主编《中果: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 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 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 成。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①“文革”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 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革”的错误; 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 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 思想,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 (共24张PPT)

结 果
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 产阶级共和国。(醒过来)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历史。(站起来)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新时期。(富起来)
产生的历史巨人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两个凡是” 导致 思想解放运动 奠 定 基 础 十一届三 作出 中全会
两年的徘徊时期 促使
掀起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1978年,邓小平被美国《时代周刊》 杂志选为“年度人物”。 这期周刊的标题是“邓小平,一个 新的中国的梦想家”!
为什么是伟大转折?
从内容角度看: 1、从党的指导思想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 想路线,改变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思想路线。 2、从党的工作重心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替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3、从经济体制上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4、从发展动力上看,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目的的改革开放取代闭门式的发 展模式。 从影响角度看: 1、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大会开始的。 2、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 4、邓小平理论,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
“像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内乱,在欧美国家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他们的 制度能够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而我们没有办法来阻止它,确实说明我们的 制度是不完善、不成熟的。” ——邓小平
1980年,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 埃娜· 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 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 剧?” 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 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 解决问题。”
B
D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 社会主义中国的认识比中共“八大”更加深刻。这种深刻性集 中表现在( ) A.认识到中国的生产力是落后的 B.认识到中国必须走工业立国之路 C.认识到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D.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体制还存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8.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为开展拨乱反正工作提供前提 的是( ) A.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工作重心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 D.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2017部编)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 (34张)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李阳日记一 1977年3月18日 多云
我今年17岁,我的父亲是成都一所中学的老师, 因写了篇关于西方文学史的文章,就被指责是走资本 主义道路,被打成“反革命”、“走资派”关进了牛 棚。
“文革”结束了,可我却依然是“反革命分子” 的儿子,家里生活也依然非常拮据。我迷茫地走在大 街上,墙上刷着刺眼的标语:“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 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 终不渝地遵循。”
但是,毛泽东同志的错误终究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 犯的错误……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 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 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 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拨乱反正
拨乱反正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 年到1982年,经中共中 央批准平反的影响较大的 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 共平反纠正了约300万名 干部的冤假错案,47万多 名共产党员恢复了党籍, 数以千万计的因与这些干 部有亲属关系或工作关系 而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 得到解脱。
拨乱反正
历史已经判明,对于“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 “左”倾严重错误,毛泽东同志负有主要责任。
两
实
个
践
凡
是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 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 原理。
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 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 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2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金春明《“文化大革命” 简史》
1.背景 ③c“两个凡是”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实质:文以革阶时级“斗左争”为倾纲错误的延续, 束缚人们思想
华国锋主席
两个凡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 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人民日报》“两个凡是”
“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 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文革”结束后的社会状况
文化大革命”这次大折腾,初步估算损
失了人民币5000亿元;一九五八年那次大折 上
腾,大约损失了1200亿元,加起来共是6200
访
亿元。这个数字比建国三十年的全部基本建 设总投资还多。
群 众 的
——金春明《大变动年代的探索》
书 信
3.思想上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在指导思想上的拨 乱反正胜利完成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 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 题的决议》
——邓小平
性质 意义
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1、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只有实践才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解放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重 要的思想基础。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经过
会议记录
时间: 1978年 12月
地点: 北京 内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 只有思想解放了, 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 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有别于苏联
社会主义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 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
1.背景 ③c“两个凡是”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实质:文以革阶时级“斗左争”为倾纲错误的延续, 束缚人们思想
华国锋主席
两个凡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 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人民日报》“两个凡是”
“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 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文革”结束后的社会状况
文化大革命”这次大折腾,初步估算损
失了人民币5000亿元;一九五八年那次大折 上
腾,大约损失了1200亿元,加起来共是6200
访
亿元。这个数字比建国三十年的全部基本建 设总投资还多。
群 众 的
——金春明《大变动年代的探索》
书 信
3.思想上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在指导思想上的拨 乱反正胜利完成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 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 题的决议》
——邓小平
性质 意义
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1、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只有实践才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解放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重 要的思想基础。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经过
会议记录
时间: 1978年 12月
地点: 北京 内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 只有思想解放了, 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 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有别于苏联
社会主义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 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 (共16张PPT)

思想: 僵化、混乱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政治: 混乱、落后 纠正左倾、拨乱反正 经济: 落后、生产力低下 改革开放、发展经济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冲破左倾错误,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 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 针;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 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当堂训练
3.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 A、民主集中制 B、实事求是 C、改革开放 D、经济建设 4.决定进行改革开放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当堂训练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 )为 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集体。 A、叶剑英 B、邓小平 C、华国锋 D、胡耀邦 6.1980年,为________平反了党的历史上最大的 冤假错案。 A、彭德怀 B、陶铸 C、刘少奇 D、陈毅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 一 届 三 内 容 中 全 会
1978年
思想路线: 否定: 两个“凡是” 肯定: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政治路线: 停止: 以阶级斗争为纲 工作重心: 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重大决策:改革开放 邓小平 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组织路线: _______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实质是什么?对我国社会 主义发展建设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性质: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分子利用给党、国 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实质:“左”倾错误
影响: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 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文化 事业,阻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 发达国家这间的差距拉大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政治: 混乱、落后 纠正左倾、拨乱反正 经济: 落后、生产力低下 改革开放、发展经济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冲破左倾错误,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 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 针;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 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当堂训练
3.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 A、民主集中制 B、实事求是 C、改革开放 D、经济建设 4.决定进行改革开放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当堂训练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 )为 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集体。 A、叶剑英 B、邓小平 C、华国锋 D、胡耀邦 6.1980年,为________平反了党的历史上最大的 冤假错案。 A、彭德怀 B、陶铸 C、刘少奇 D、陈毅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 一 届 三 内 容 中 全 会
1978年
思想路线: 否定: 两个“凡是” 肯定: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政治路线: 停止: 以阶级斗争为纲 工作重心: 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重大决策:改革开放 邓小平 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组织路线: _______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实质是什么?对我国社会 主义发展建设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性质: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分子利用给党、国 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实质:“左”倾错误
影响: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 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文化 事业,阻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 发达国家这间的差距拉大了。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

论。
顺利进行……
一、徘徊前进扫残霾 结合课本知识思考: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内在联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 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促 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2. 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思 想束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
深圳为一什座么璀璨能夺取目的得创如新之此城巨。大的成就?
这些都要从“文革”后 1978年的那场会议说起……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程标准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学习目标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知道“两个凡是”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 大讨论;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给 中共中央写信,针对“两个 凡是”的错误观点提出批评, 开了全党解放思想的先声。
一、徘徊前进扫残霾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78年12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 闭幕会,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一篇题为《实践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
——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十年动乱积累下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一、徘徊前进扫残霾
理想与现实
3.“两个凡是”方针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阶级斗争为纲
徘徊时期
上访信
2.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 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 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实质:“左”倾错误的继续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 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共18张PPT)

4.意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二、拨乱反正 1.开展: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 全面展开。
2.实施 (1)“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 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 也恢复了名誉。 (2)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 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 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文革”结束后,全国人民要求纠正“ 左”的错误,根除不良影响,但是一些 领导人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 是”),实质上是仍坚持“左”的错误, 反对彻底纠正“文革”的错误。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为了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 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肯定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 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认识,重 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 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 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这是一次深 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学习要求: 结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知道此次全 会的主要内容,理解它的重大历史转折的意义;了解拨 乱反正的过程。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 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1977年2月 7日,《人民日报》等发表社论,提出了“两个凡是 ”的方针。 (3)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使 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共23张PPT

第 在粉碎“四人帮”后,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三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次 上。
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胡绳曾说:“在作为一个历史转折点这个意义上说,十一届 三中全会有点类似遵义会议。”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 历史,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第一,遵义会议是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它结束了王明 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路线、组织路线和军事 路线,在中国革命的危机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
二、拨乱反正
1.平反冤假错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 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1982年底, 基本结束。
1980年,中共中央撤消了强加给刘少 奇的种种罪名,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
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王光美接过刘少奇的骨灰
2.民主与法制的加强:
• 1、表现: • 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通过《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
等一系列法律。
• 意义: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 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局面。
• 2、意义: • (1)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
系,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等方面有法可 依的局面。
• (2)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 • (3)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
背景 了解
性质: 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 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了 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 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学会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 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 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引起了人们的不满。
(3)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 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人心所向
“两个凡是”的 错误方针的提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的 文章
有一位命运多劫的母亲,长期的灾难让她一贫如 洗,周围的人都看不起她,地痞流氓也不断地欺负、 凌辱她,母亲每日以泪洗面,忍辱负重。后来她有了 两个令她骄傲自豪的“儿子”。“大儿子”智慧骁勇, 赶走了地痞流氓,母亲过上了安定舒心的日子。“小 儿子”聪明善于经营,几年时间他们就脱贫致富改变 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周围的人对他们也刮目相看,原 来门可罗雀的家变得门庭若市,母亲的脸上终于绽放 出花一般灿烂的笑容。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导入新课
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精神抖擞迈入考场。
1977高考恢复之后,学生高考的准考证。
1977年,西藏日喀则地区准考证。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了解它 的背景,理解其重大意义;
2.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 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为邓小
B 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
D 2.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
述中,正确的是(
)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从会议前后的转变来说:
目标导学二:拨乱反正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拨乱反正的背 景。
2.教师引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 拨乱反正工作的主要内容。
刘少奇的追悼会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 志追悼会上致悼词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 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 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这篇讲话,实际上成为这次全会的主题,是在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 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 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1.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2.会议内容:
(1)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 (3)组织路线:
《伟大转折》的片断
点击图片播放
3.意 义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 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 期。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 领导集体。
总 结:
从核心内容来说:
毛泽东
邓小平
假如这位母亲就是我们的伟大的祖国,那么她
的这两个“儿子”是谁?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这是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两报 一刊”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里提出的。
那么,“两个凡是”的提法对不对呢?
我们可以来听一听邓小平是怎样说的: “‘两个凡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 大林没有‘两个凡是’啊,毛主席也没有‘两 个凡是’啊,毛主席在这个时间,在这个地点, 在这个问题上讲的事,在另外一个时间,另外 一个地点就不能同样照搬了嘛,一切以时间、 地点、条件为决定嘛。”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 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引起了人们的不满。
(3)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 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人心所向
“两个凡是”的 错误方针的提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的 文章
有一位命运多劫的母亲,长期的灾难让她一贫如 洗,周围的人都看不起她,地痞流氓也不断地欺负、 凌辱她,母亲每日以泪洗面,忍辱负重。后来她有了 两个令她骄傲自豪的“儿子”。“大儿子”智慧骁勇, 赶走了地痞流氓,母亲过上了安定舒心的日子。“小 儿子”聪明善于经营,几年时间他们就脱贫致富改变 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周围的人对他们也刮目相看,原 来门可罗雀的家变得门庭若市,母亲的脸上终于绽放 出花一般灿烂的笑容。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导入新课
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精神抖擞迈入考场。
1977高考恢复之后,学生高考的准考证。
1977年,西藏日喀则地区准考证。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了解它 的背景,理解其重大意义;
2.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 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为邓小
B 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
D 2.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
述中,正确的是(
)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从会议前后的转变来说:
目标导学二:拨乱反正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拨乱反正的背 景。
2.教师引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 拨乱反正工作的主要内容。
刘少奇的追悼会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 志追悼会上致悼词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 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 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这篇讲话,实际上成为这次全会的主题,是在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 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 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1.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2.会议内容:
(1)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 (3)组织路线:
《伟大转折》的片断
点击图片播放
3.意 义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 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 期。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 领导集体。
总 结:
从核心内容来说:
毛泽东
邓小平
假如这位母亲就是我们的伟大的祖国,那么她
的这两个“儿子”是谁?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这是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两报 一刊”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里提出的。
那么,“两个凡是”的提法对不对呢?
我们可以来听一听邓小平是怎样说的: “‘两个凡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 大林没有‘两个凡是’啊,毛主席也没有‘两 个凡是’啊,毛主席在这个时间,在这个地点, 在这个问题上讲的事,在另外一个时间,另外 一个地点就不能同样照搬了嘛,一切以时间、 地点、条件为决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