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简述差速器功用和工作原理

简述差速器功用和工作原理

简述差速器功用和工作原理
差速器是一种用于传输车轮扭矩的装置,它在汽车或其他车辆的驱动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差速器通过允许左右车轮以不同的速度旋转,使车辆能够顺利转弯,并克服车轮在不同路面条件下的滑转。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输入轴:差速器通过输入轴接收来自发动机的扭矩。

输入轴通常与驱动轴(传动轴)相连,将扭矩传递到差速器中。

2. 齿轮系统:差速器内部设有一组齿轮系统,其中包括环形齿轮和两个轴向齿轮。

环形齿轮连接输出轴(传动轴)和驱动轴,而两个轴向齿轮则与左右两个车轮相连。

3. 左右车轮:当车辆直线行驶时,左右两个车轮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并传达扭矩。

这是因为两个轴向齿轮与环形齿轮有相同的旋转速度。

4. 转弯时的作用:当车辆需要转弯时,比如右转,左侧车轮和右侧车轮的旋转速度将不同,因为他们距离转向中心的距离不同。

这导致轴向齿轮之间的旋转速度差异。

5. 差速器调整:差速器根据轴向齿轮的旋转速度差异来调整左右车轮的转速。

通过增加或减小左右齿轮的扭矩传递比例,差速器确保车轮以不同的速度旋转,以适应转弯的要求。

6. 平衡两侧输出:差速器最终平衡左右两侧输出的扭矩,以确保车辆稳定行驶。

当车辆驶离转弯时,差速器将重新恢复两侧车轮的旋转速度相等。

差速器的功用在于解决驱动力分配不均的问题,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它允许车轮以不同的速度旋转,使得车辆能够顺利转弯并且在不同的路面条件下保持牢固的地面附着力。

简述差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简述差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差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一、引言差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它在车辆转弯时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差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差速器的结构差速器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主齿轮主齿轮是差速器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由一组齿轮组成,通常是一对大小相等的齿轮。

主齿轮直接与车辆的传动轴相连,负责传递动力。

2. 左右半轴差速器的左右半轴分别与左右车轮相连,它们通过差速器的齿轮系统与主齿轮相连。

左右半轴负责传递主齿轮传递过来的动力到车轮。

3. 行星齿轮差速器中的行星齿轮组件是一个重要的结构,它由多个行星齿轮和一个太阳齿轮组成。

行星齿轮通过齿轮的啮合与主齿轮相连,太阳齿轮则与左右半轴相连。

4. 差速器壳体差速器壳体是差速器的外部保护结构,它起到固定和保护差速器内部零部件的作用。

差速器壳体通常由铸铁制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

三、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在直线行驶时,左右车轮需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在转弯时,左右车轮的旋转速度可以不同。

具体来说,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如下:1. 直线行驶时当车辆直线行驶时,主齿轮将动力传递给左右半轴,而行星齿轮组件则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

由于行星齿轮的特殊结构,左右半轴的旋转速度相等,左右车轮以相同的速度旋转。

2. 转弯时当车辆转弯时,内侧车轮需要行驶更短的路径,而外侧车轮需要行驶更长的路径。

为了实现这种差异,差速器的行星齿轮组件开始发挥作用。

当车辆转弯时,内侧车轮会遇到阻力,使得行星齿轮组件中的行星齿轮被阻止旋转。

而外侧车轮则没有受到阻力,行星齿轮组件中的行星齿轮可以自由旋转。

因此,行星齿轮组件的自由旋转导致左右半轴的旋转速度差异,使得内侧车轮旋转速度较低,而外侧车轮旋转速度较高。

这样,车辆可以顺利完成转弯动作。

四、差速器的优势与应用差速器在汽车传动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优势和应用:1. 提高车辆操控性能差速器可以使车辆在转弯时更加稳定和灵活,提高操控性能。

差速器和主减速器结构和工作原理#(精选.)

差速器和主减速器结构和工作原理#(精选.)

差速器和主减速器结构和工作原理内容简介:发动机的动力经过变速器输出后,必须经过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才能传递车轮,对于前轮驱动的汽车,如我们常见的轿车,主减速器和差速器设计在变速器壳体内;对于后轮驱动的汽车,如客车和货车,主减速器和差速器安装在后轿内发动机的动力经过变速器输出后,必须经过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才能传递车轮,对于前轮驱动的汽车,如我们常见的轿车,主减速器和差速器设计在变速器壳体内;对于后轮驱动的汽车,如客车和货车,主减速器和差速器安装在后轿内。

一主减速器主减速器的作用将变速器输出的动力再次减速,以增加转矩,之后将动力传递给差速器。

主减速器的类型:(1)单级主减速器:大部分汽车的主减速器为单级主减速器,减速型式为普通斜齿轮式或锥形齿轮式:锥形齿轮式主减速器图其中锥形齿轮式主减速器如图所示,广泛的应用于后驱汽车的后轿中,变速器输出动力经过传动轴传给主动锥齿轮,经从动锥齿轮减速后传给差速器。

普通斜齿轮式主减速器应用于前驱汽车的变速器中。

注:对于前驱汽车的变速器中的主减速器,如果发动机在机舱在横置,则主减速器为普通斜齿轮式;如果发动机在机舱内纵置,则主减速器为锥形齿轮式,如桑塔纳、帕萨特等。

(2)双级主减速器:在重型货车上,常采用双级主减速器,如下图所示:双级主减速器结构图第一级为锥形齿轮减速,第二级为普通斜齿轮减速。

二减速器:1 差速器的作用:汽车在直线行驶时,左右车轮转速几乎相同,而在转弯时,左右车轮转速不同,差速器能实现左右车轮转速的自动调节,即允许左右车轮以不同的转速旋转。

2 差速器的组成结构:差速器结构图1-差速器壳轴承;2和8-差速器壳体;3和5-调整垫片;4-半轴齿轮(两个);6-行星齿轮(两个或四个);7-主减速器从动锥齿轮;9-行星齿轮轴。

3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状态:行星齿轮的自转:差速器工作时,行星齿轮绕行星齿轮轴的旋转称为行星齿轮的自转;行星齿轮的公转:差速器工作时,行星齿轮绕半轴轴线的旋转称为行星齿轮的公转;(1)汽车直线行驶时,主减速器的从动锥齿轮驱动差速器壳旋转,差速器差驱动行星齿轮轴旋转,行星齿轮轴驱动行星齿轮公转,半轴齿轮在行星齿轮的夹持下同速同向旋转,此时,行星齿轮只公转,不自动,左右车轮和转速等于从动锥齿轮的转速。

差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差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差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差速器是一种用于分配动力的装置,其主要作用是在两个驱动轮之间实现不同的旋转速度,以保证车辆转弯时能够平稳行驶。

下面将详细介绍差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差速器的结构差速器通常由输入轴、两个半轴、行星齿轮、差速齿轮以及外壳等部分组成。

1.输入轴:输入轴是连接差速器和传动轴的主轴,主要负责接受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并将其传递给差速器的其它部分。

2.半轴:差速器中有两个半轴,分别用于连接两侧的驱动轮。

半轴通常与输入轴相连,在差速器中既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又能够分配不同的旋转速度。

3.行星齿轮:行星齿轮由一个中央齿轮和三个围绕其周围运动的卫星齿轮组成。

卫星齿轮通过小齿轮与差速齿轮相连,一般为3:1的传动比例。

4.差速齿轮:差速齿轮是连接两个半轴的齿轮,它与行星齿轮相连,用于实现不同轮胎的旋转速度分配。

5.外壳:外壳是将差速器的所有部件封装在一起的装置,保证差速器的正常运行。

二、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两个关键概念:行星齿轮和差速齿轮。

1.行星齿轮:行星齿轮机构可以实现不同角速度的输出。

中央齿轮被转动时,卫星齿轮围绕它运动,由于它们分别与差速齿轮相连,所以卫星齿轮的运动将直接影响到差速齿轮的转动速度。

2.差速齿轮:差速齿轮是连接两个半轴的齿轮,它与行星齿轮相连。

当车辆行驶直线时,两个驱动轮旋转速度相同,差速齿轮不会转动。

而当车辆需要转弯时,两个驱动轮的旋转速度就会有所差异,此时差速齿轮会转动。

通过行星齿轮的传动作用,转动的差速齿轮将旋转能量传递给匹配差速齿轮的半轴,并将动力转移到较慢一侧的驱动轮上,以保证两侧驱动轮能够以不同的速度旋转。

这种差速器的工作原理使得车辆在转弯时能够实现差速分配,使得内侧轮胎具有较小的旋转半径,同时保证了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总结起来,差速器的结构主要由输入轴、两个半轴、行星齿轮、差速齿轮以及外壳组成,其工作原理利用行星齿轮和差速齿轮的传动关系,能够实现在车辆转弯时的差速分配,以确保车辆的平稳行驶。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差速器是一种常见于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中的装置,它在车辆转弯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差速器能够使车辆的驱动力分配到两个驱动轮上,从而保证车辆在转弯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作用。

差速器的作用:差速器的主要作用是解决车辆在转弯时内外侧驱动轮的转速差异问题。

当车辆转弯时,内侧驱动轮需要走过较短的弧长,而外侧驱动轮则需要走过较长的弧长。

如果没有差速器,驱动轮的转速差异将导致车辆转弯时出现滑动、打滑等现象,影响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而差速器通过差速作用,使得内外侧驱动轮能够以不同的转速运动,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

差速器的结构:差速器通常由一个主齿轮和两个从齿轮组成。

主齿轮通过传动轴与发动机相连,而两个从齿轮则分别与左右驱动轮相连。

主齿轮和从齿轮之间通过齿轮传动实现动力的分配。

差速器还包括一些齿轮组、轴承、油封等零部件,以确保其正常运转和润滑。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解释:1. 直行状态:当车辆直行时,主齿轮带动两个从齿轮以相同的速度旋转,两个驱动轮也以相同的速度旋转,车辆能够正常行驶。

2. 转弯状态:当车辆转弯时,内外侧驱动轮需要以不同的速度旋转。

此时,主齿轮的转速将被分配到两个从齿轮上。

3. 差速作用:差速器通过一组齿轮组实现差速作用。

当车辆转弯时,内侧驱动轮需要以较低的速度旋转,而外侧驱动轮则需要以较高的速度旋转。

差速器的齿轮组会根据内外侧驱动轮的转速差异,使得两个从齿轮以不同的速度旋转,从而将驱动力分配到两个驱动轮上。

4. 驱动力分配:差速器根据内外侧驱动轮的转速差异,将驱动力分配到两个驱动轮上。

内侧驱动轮转速较低时,差速器会使其从齿轮旋转较慢,从而将更多的驱动力分配给内侧驱动轮;而外侧驱动轮转速较高时,差速器会使其从齿轮旋转较快,从而将较少的驱动力分配给外侧驱动轮。

通过以上步骤,差速器能够保证车辆在转弯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它使得内外侧驱动轮能够以不同的转速运动,从而避免了驱动轮之间的滑动和打滑现象,确保了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差速器是一种重要的汽车传动装置,它能够使车辆在转弯时实现内外轮胎的差速运动,从而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涉及到齿轮传动、差速作用和扭矩分配等方面。

1. 齿轮传动差速器主要由一组齿轮组成,包括环齿、行星齿轮和太阳齿轮等。

当车辆行驶直线时,差速器中的齿轮会以相同的速度旋转,传递动力到车轮上。

然而,当车辆转弯时,内外轮胎需要以不同的速度旋转,这就需要差速器发挥作用。

2. 差速作用差速器中的行星齿轮组是实现差速作用的关键部件。

行星齿轮组由太阳齿轮、行星齿轮和环齿组成。

太阳齿轮与差速器的输入轴相连,行星齿轮与差速器的输出轴相连,环齿则固定在差速器的外壳上。

当车辆转弯时,内外轮胎需要以不同的速度旋转。

此时,差速器的输入轴会带动太阳齿轮旋转,太阳齿轮又会带动行星齿轮旋转。

由于行星齿轮与太阳齿轮相连,它们的转速必须相同。

然而,由于行星齿轮与环齿相互作用,行星齿轮的转速会受到环齿的限制。

3. 扭矩分配差速器的环齿上有两个输出轴,分别与左右车轮相连。

当车辆转弯时,内外轮胎需要以不同的速度旋转,这就需要差速器实现扭矩的分配。

当车辆转弯时,内侧车轮需要旋转的速度较慢,而外侧车轮需要旋转的速度较快。

差速器通过环齿的作用,将输入轴的扭矩分配给内外车轮,使得两个车轮能够以不同的速度旋转。

具体来说,环齿会限制行星齿轮的转速,从而使得内外车轮的扭矩分配得以实现。

总结:差速器是一种重要的汽车传动装置,它能够使车辆在转弯时实现内外轮胎的差速运动,从而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涉及到齿轮传动、差速作用和扭矩分配等方面。

通过差速器中的行星齿轮组的作用,差速器能够实现内外轮胎的差速运动,使得车辆能够平稳地行驶在弯道上。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对于汽车的操控性和安全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差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图解)

差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图解)

差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图解)汽车差速器是一个差速传动机构,用来保证各驱动轮在各种运动条件下的动力传递,避免轮胎与地面间打滑。

当汽车转弯行驶时,外侧车轮比内侧车轮所走过的路程长(图D-C5-5);汽车在不平路面上直线行驶时,两侧车轮走过的曲线长短也不相等;即使路面非常平直,但由于轮胎制造尺寸误差,磨损程度不同,承受的载荷不同或充气压力不等,各个轮胎的滚动半径实际上不可能相等,若两侧车轮都固定在同一刚性转轴上,两轮角速度相等,则车轮必然出现边滚动边滑动的现象。

差速器的作用车轮对路面的滑动不仅会加速轮胎磨损,增加汽车的动力消耗,而且可能导致转向和制动性能的恶化。

若主减速器从动齿轮通过一根整轴同时带动两侧驱动轮,则两侧车轮只能同样的转速转动。

为了保证两侧驱动轮处于纯滚动状态,就必须改用两根半轴分别连接两侧车轮,而由主减速器从动齿轮通过差速器分别驱动两侧半轴和车轮,使它们可用不同角速度旋转。

这种装在同一驱动桥两侧驱动轮之间的差速器称为轮间差速器。

在多轴驱动汽车的各驱动桥之间,也存在类似问题。

为了适应各驱动桥所处的不同路面情况,使各驱动桥有可能具有不同的输入角速度,可以在各驱动桥之间装设轴间差速器。

布置在前驱动桥(前驱汽车)和后驱动桥(后驱汽车)的差速器,可分别称为前差速器和后差速器,如安装在四驱汽车的中间传动轴上,来调节前后轮的转速,则称为中央差速器。

差速器可分为普通差速器和防滑差速器两大类。

普通差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目前国产轿车及其它类汽车基本都采用了对称式锥齿轮普通差速器。

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由行星齿轮、半轴齿轮、行星齿轮轴(十字轴或一根直销轴)和差速器壳等组成12-13(见图D-C5-6)。

(从前向后看)左半差速器壳2和右半差速器壳8用螺栓固紧在一起。

主减速器的从动齿轮7用螺栓(或铆钉)固定在差速器壳右半部8的凸缘上。

十字形行星齿轮轴9安装在差速器壳接合面处所对出的园孔内,每个轴颈上套有一个带有滑动轴承(衬套)的直齿圆锥行星齿轮6,四个行星齿轮的左右两侧各与一个直齿圆锥半轴齿轮4相啮合。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引言概述:差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它能够使车辆在转弯时保持稳定性,并且有效地分配驱动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其结构、作用和工作过程。

一、差速器的结构1.1 主齿轮组成部份:差速器由主齿轮、行星齿轮、卫星齿轮和环齿轮等组成。

主齿轮通过输入轴与发动机相连。

1.2 行星齿轮组成部份:行星齿轮由太阳齿轮、行星齿轮和内齿圈组成。

行星齿轮与主齿轮相连。

1.3 卫星齿轮组成部份:卫星齿轮由卫星轴和卫星齿轮组成。

卫星齿轮与行星齿轮相连。

二、差速器的作用2.1 转向平稳:在车辆转弯时,内外轮胎需要有不同的旋转速度。

差速器能够使内外轮胎旋转速度的差异最小化,从而保持转向平稳。

2.2 驱动力分配:差速器根据不同路面的阻力,将驱动力分配给两个驱动轮,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路况。

2.3 防止轮胎打滑:差速器能够根据车辆的需求,自动调整驱动轮的转速,以避免轮胎因过度转速而打滑。

三、差速器的工作过程3.1 直线行驶:当车辆直线行驶时,主齿轮将驱动力平均分配给两个驱动轮,使其以相同的速度旋转。

3.2 转弯行驶:当车辆转弯时,内外轮胎需要有不同的旋转速度。

主齿轮通过行星齿轮传递驱动力给两个驱动轮,同时卫星齿轮的转动使得内外轮胎旋转速度有所差异。

3.3 防止打滑:当一侧轮胎遇到阻力较大的路面时,差速器会自动调整驱动轮的转速,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路况,防止轮胎打滑。

四、差速器的维护保养4.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差速器的油液情况,确保油液清洁,并及时更换。

4.2 注意驾驶方式:避免急加速、急刹车和急转弯等行为,以减少差速器的负荷。

4.3 注意保持清洁:保持差速器的清洁,避免灰尘和杂质进入差速器内部,影响其正常工作。

五、差速器的发展趋势5.1 电子差速器: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差速器将逐渐取代传统机械差速器,提供更精确的驱动力分配和更高的稳定性。

5.2 智能差速器:未来的差速器将具备智能化功能,能够根据车辆和路况的实时数据进行自动调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驾驶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差速器是一个差速传动机构,用来保证各驱动轮在各种运动条件下的动力传递,避免轮胎与地面间打滑。

当汽车转弯行驶时,外侧车轮比内侧车轮所走过的路程长(图D-C5-5);汽车在不平路面上直线行驶时,两侧车轮走过的曲线长短也不相等;即使路面非常平直,但由于轮胎制造尺寸误差,磨损程度不同,承受的载荷不同或充气压力不等,各个轮胎的滚动半径实际上不可能相等,若两侧车轮都固定在同一刚性转轴上,两轮角速度相等,则车轮必然出现边滚动边滑动的现象。

差速器的作用车轮对路面的滑动不仅会加速轮胎磨损,增加汽车的动力消耗,而且可能导致转向和制动性能的恶化。

若主减速器从动齿轮通过一根整轴同时带动两侧驱动轮,则两侧车轮只能同样的转速转动。

为了保证两侧驱动轮处于纯滚动状态,就必须改用两根半轴分别连接两侧车轮,而由主减速器从动齿轮通过差速器分别驱动两侧半轴和车轮,使它们可用不同角速度旋转。

这种装在同一驱动桥两侧驱动轮之间的差速器称为轮间差速器。

在多轴驱动汽车的各驱动桥之间,也存在类似问题。

为了适应各驱动桥所处的不同路面情况,使各驱动桥有可能具有不同的输入角速度,可以在各驱动桥之间装设轴间差速器。

布置在前驱动桥(前驱汽车)和后驱动桥(后驱汽车)的差速器,可分别称为前差速器和后差速器,如安装在四驱汽车的中间传动轴上,来调节前后轮的转速,则称为中央差速器。

差速器可分为普通差速器和防滑差速器两大类。

普通差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目前国产轿车及其它类汽车基本都采用了对称式锥齿轮普通差速器。

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由行星齿轮、半轴齿轮、行星齿轮轴(十字轴或一根直销轴)和差速器壳等组成12-13(见图D-C5-6)。

(从前向后看)左半差速器壳2和右半差速器壳8用螺栓固紧在一起。

主减速器的从动齿轮7用螺栓(或铆钉)固定在差速器壳右半部8的凸缘上。

十字形行星齿轮轴9安装在差速器壳接合面处所对出的园孔内,每个轴颈上套有一个带有滑动轴承(衬套)的直齿圆锥行星齿轮6,四个行星齿轮的左右两侧各与一个直齿圆锥半轴齿轮4相啮合。

半轴齿轮的轴颈支承在差速器壳左右相应的孔中,其内花键与半轴相连。

与差速器壳一起转动(公转)的行星齿轮拨动两侧的半轴齿轮转动,当两侧车轮所受阻力不同时,行星齿轮还要绕自身轴线转动--自转,实现对两侧车轮的差速驱动。

行星齿轮的背面和差速器壳相应位置的内表面,均做成球面,这样作能增加行星齿轮轴孔长度,有利于和两个半轴齿轮正确地啮合。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在传力过程中,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这两个锥齿轮间作用着很大的轴向力,为减少齿轮和差速器壳之间的磨损,在半轴齿轮和行星齿轮背面分别装有平垫片3和球面垫片5。

垫片通常用软钢、铜或者聚甲醛塑料制成。

差速器的润滑是和主减速器一起进行的。

为了使润滑油进入差速器内,往往在差速器壳体上开有窗口。

为保证润滑油能顺利到达行星齿轮和行星齿轮轴轴颈之间,在行星齿轮轴轴颈上铣出一平面,并在行星齿轮的齿间钻出径向油孔。

在中级以下的汽车上,由于驱动车轮的转矩不大,差速器内多用两个行星齿轮。

相应的行星齿轮轴相为一根直销轴,差速器壳可以制成开有大窗孔的整体式壳,通过大窗孔,可以进行拆装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的操作。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图解一般的差速器主要是由两个侧齿轮(通过半轴与车轮相连)、两个行星齿轮(行星架与环形齿轮连接)、一个环形齿轮(动力输入轴相连)。

传动轴传过来的动力通过主动齿轮传递到环齿轮上,环齿轮带动行星齿轮轴一起旋转,同时带动侧齿轮转动,从而推动驱动轮前进。

当车辆直线行驶时,左右两个轮受到的阻力一样,行星齿轮不自转,把动力传递到两个半轴上,这时左右车轮转速一样(相当于刚性连接)。

当车辆转弯时,左右车轮受到的阻力不一样,行星齿轮绕着半轴转动并同时自转,从而吸收阻力差,使车轮能够与不同的速度旋转,保证汽车顺利过弯。

普通齿轮式差速器的两个特性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中的运动特性关系式如图D-C5-7gif-20所示为普通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简图。

差速器壳3作为差速器中的主动件,与主减速器的从动齿轮6和行星齿轮轴5连成一体。

半轴齿轮1和2为差速器中的从动件。

行星齿轮即可随行星齿轮轴一起绕差速器旋转轴线公转,又可以绕行星齿轮轴轴线自转。

设在一段时间内,差速器壳转了N0圈,半轴齿轮1和2分别转了N1圈和N2(N0、N1 和N2不一定是整数)圈,则当行星齿轮只绕差速器旋转轴线公转而不自转时,行星齿轮拨动半轴齿轮1和2同步转动,则有:N1 =N2 =N0当行星齿轮在公转的同时,又绕行星齿轮轴轴线自转时,由于行星齿轮自转所引起一侧半轴齿轮1比差速器壳多转的圈数(N4)必然等于另一侧半轴齿轮2比差速器壳少转的圈数。

于是有: N1 =N0 +N4 和 N2 =N0 -N4以上两种情况,N1 、N2 与N0之间都有以下关系式:N1 +N2=2N0若用角速度表示,应有:ω1 +ω2=2ω0其中ω1 、ω2和ω0分别为左、右半轴和差速器壳的转动角速度。

上式表明,左右两侧半轴齿轮的转速之和等于差速器壳转速的两倍,这就是两半轴齿轮直径相等的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的运动特性关系式。

B 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中的转矩分配关系式在以上差速器中,设输入差速器壳的转矩为M0 ,输出给左、右两半轴齿轮的转矩为M1和M2。

当与差速器壳连在一起的行星齿轮轴带动行星齿轮转动时,行星齿轮相当于一根横向杆,其中点被行星齿轮轴推动,左右两端带动半轴齿轮转动,作用在行星齿轮上的推动力必然平均分配到两个半轴齿轮之上。

又因为两个半轴齿轮半径也是相等的。

所以当行星齿轮没有自转趋势时,差速器总是将转矩M0平均分配给左、右两半轴齿轮,即M1=M2= M0。

当两半轴齿轮以不同转速朝相同方向转动时,设左半轴转速nl大于右半轴转速n2,则行星齿轮将按图D-C5-8gif-21上实线箭头n4的方向绕行星齿轮轴轴颈5自转,此时行星齿轮孔与行星齿轮轴轴颈间以及行星齿轮背部与差速器壳之间都产生摩擦,半轴齿轮背部与差速器壳之间也产生摩擦。

这几项摩擦综合作用的结果,使转得快的左半轴齿轮得到的转矩M1减小,设减小量为;而转得慢的右半轴齿轮得到的转矩M1增大,增大量也为。

因此,当左右驱动车轮存在转速差时,M1 = (M0-Mf)M2 = (M0+Mf)左、右车轮上的转矩之差等于折合到半轴齿轮上总的内摩擦力矩Mf。

1,2-半轴齿轮;3-差速器壳;4-行星齿轮;5-行星齿轮轴;6-主减速器从动齿轮图D-C5-7 差速器运动原理示意图1-半轴齿轮;2-半轴齿轮;3-行星齿轮轴;4-行星齿轮图D-C5-8 差速器扭矩分配示意图差速器中折合到半轴齿轮上总的的内摩擦力矩Mf与输入差速器壳的转矩M0之比叫作差速器的锁紧系数K,即K=Mf/M0输出给转得快慢不同的左右两侧半轴齿轮的转矩可以写成:M1= M0(1-K)M2= M0(1+ K)输出到低速半轴的转矩与输出到高速半轴的转矩之比Kb可以表示为:Kb=M2/M1=(1+K)/(1-K)锁紧系数K可以用来衡量差速器内摩擦力矩的大小及转矩分配特性,目前广泛使用的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其内摩擦力矩很小,锁紧系数K为~, 输出到两半轴的最大转矩之比Kb =~。

因此可以认为无论左右驱动轮转速是否相等,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总是将转矩近似平均分配给左右驱动轮的。

这样的转矩分配特性对于汽车在良好路面上行驶是完全可以的,但当汽车在坏路面行驶时,却会严重影响其通过能力。

例如当汽车的一侧驱动车轮驶入泥泞路面,由于附着力很小而打滑时,即使另一车轮是在好路面上,汽车往往不能前进。

这是因为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平均分配转矩的特点,使在好路面上车轮分配到的转矩只能与传到另一侧打滑驱动轮上很小的转矩相等,以致使汽车总的牵引力不足以克服行驶阻力而不能前进。

为了提高汽车在坏路上的通过能力,可采用各种型式的抗滑差速器。

抗滑差速器的共同特点是在一侧驱动轮打滑时,能使大部分甚至全部转矩传给不打滑的驱动轮,充分利用另一侧不打滑驱动轮的附着力而产生足够的牵引力,使汽车继续行驶。

抗滑差速器为了防止车轮打滑而无法脱困的弱点,差速器锁应用而生。

但是差速器的锁死装置在分离和接合时会影响汽车行驶的稳定性。

而限滑差速器(LSD)启动柔和,有较好的驾驶稳定性和舒适性,不少城市SUV和四驱轿车都采用限滑(抗滑)差速器。

限滑差速器主要通过摩擦片来实现动力的分配。

其壳体内有多片离合器,一旦某组车轮打滑,利用车轮差的作用,会自动把部分动力传递到没有打滑的车轮,从而摆脱困境。

不过在长时间重负荷、高强度越野时,会影响它的可靠性。

抗滑差速器种类常用的抗滑差速器有:强制锁止式差速器、高摩擦自锁式差速器(有摩擦片式、滑块凸轮式等结构型式)、牙嵌式自由轮差速器和托森差速器等。

下面对强制锁止式差速器和托森差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作比较简单的介绍。

强制锁止式差速器:在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上设置差速锁(见图D-C5-9)。

可以用电磁阀控制的气缸操纵一个离合机构,使一侧半轴与差速器壳相接合。

由该种差速器中的运动特性关系式:ω1+ω2=2 ω0如ω1或ω2=ω0,则必有ω1=ω2,这就相当于把左右两半轴锁成一体一同旋转。

这样,当一侧驱动轮打滑而牵引力过小时,从主减速器传来的转矩绝大部分部分配到另一侧驱动轮上,使汽车得以通过这样的路段。

强制锁止式差速器结构简单,但一般要在停车时进行操纵。

而且接上差速锁时,左右车轮刚性连接,将产生前转向困难,轮胎磨损严重等问题。

托森差速器托森差速器的结构如图D-C5-10所示,该差速器由差速器壳,左、右半轴蜗杆、蜗轮轴和蜗轮等组成。

差速器壳与主减速器的被动齿轮相连。

三对蜗轮通过蜗轮轴固定在差速器壳上,分别与左、右半轴蜗杆相啮合,每个蜗轮两端固定有直齿圆柱直齿轮。

成对的蜗轮通过两端相互啮合的直齿圆柱齿轮发生联系。

差速器外壳通过蜗轮轴带动蜗轮绕差速器半轴轴线转动,蜗轮再带动半轴蜗杆转动。

托森差速器工作原理当汽车转向时,左、右半轴蜗杆出现转速差,通过成对蜗轮两端相互啮合的直齿圆柱齿轮相对转动,使一侧半轴蜗杆转速加快,另一侧半轴蜗杆转速下降,实现差速作用。

转速比差速器壳快的半轴蜗杆受到三个蜗轮给予的与转动方向相反的附加转矩,转速比差速器壳慢的半轴蜗杆受到另外三个蜗轮给予的与转动方向相同的附加转矩,从而使转速低的半轴蜗杆比转速高的半轴蜗杆得到的驱动转矩大,即当一侧驱动轮打滑时,附着力大的驱动轮比附着力小的驱动轮得到的驱动转矩大。

托森差速器又称蜗轮-蜗杆式差速器,其锁紧系数K为, 输出到两半轴的最大转矩之比Kb =。

托森差速器内部为蜗轮蜗杆行星齿轮结构。

托森差速器一般在四驱汽车上作为中央差速用。

它的工作是纯机械的而无需任何电子系统介入,基本原理是利用蜗轮蜗杆的单向传动(运动只能从蜗杆传递到蜗轮,反之发生自锁)特性,因此比电子液压控制的中央差速系统能更及时可靠地调节前后扭矩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