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归属全民公决是否符合国际法
为什么克里米亚全民公投不被认可?

为什么克里米亚全民公投不被认可?3月16日在克里米亚举行的全民公投以压倒性的票数(96.7%)支持该地区加入俄罗斯。
既然投票结果显示出压倒性的票数,那又为什么不认为它表达出半岛居民真实的民意呢?1. 因为公投不合法此次公投明显违反了乌克兰宪法第72、73、85和134条的规定。
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任何领土归属问题只能通过全国性的全民公投才能做出改变。
乌克兰宪法法院宣布此次公投违反了宪法规定,属于非法行为。
2. 因为俄罗斯的干涉俄罗斯武装部队已经占领克里米亚长达数周时间,并扶植起亲俄罗斯的傀儡政权,但该政权在未获得民众授权的情况在就下达指令(现克里米亚执政党在2010年举行的自由选举中仅赢得4%的选票)。
该政权在外国武装部队的监督下通过秘密的议会会议,强行建议举行此次全民公投,而且议员反对俄罗斯提出的议程却被排除在外。
3. 因为缺乏合理的组织安排此次全民公投的时间表已经被更改了两次:最初计划在5月25日举行,后来被提前至3月30日,而后又改为3月16日。
公投的准备工作缺乏最基本的透明性,这包括当地选举委员会的构成、选民名单、选票发放数量等等。
在这些重要的环节上缺乏详细的规划,再加之时间仓促,这一切都为当局操纵公投结果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4. 因为此次公投缺乏公平性和代表性从选票中所提出的两个问题来看,投票无法表达选民支持克里米亚维持属于乌克兰领土现状的意愿。
其中一个问题涉及到克里米亚以前的宪法(1992年),但未向选民提供该宪法内容的具体信息。
5. 因为缺少辩论环节此次公投的通知时间只有十天,缺少适当的宣传或者公开辩论环节,并且乌克兰的政府领导人也无法亲临克里米亚,尤其是那里还有数千名外国驻军。
当地的媒体舆论在公投从准备到投票阶段完全倾向于亲俄阵营,没有开展实际辩论或者提出反对意见的余地。
(克里米亚从三月初就无法接收乌克兰中央电视台的信号了。
)有大量可信的报道显示,当地的亲俄武装组织对亲乌克兰的选民进行恐吓,并强行没收/损毁他们的乌克兰身份证明,从而阻挠他们投票。
2014——俄罗斯与西方较量这一年

2014——俄罗斯与西方较量这一年今年,围绕乌克兰危机,普京领导的俄罗斯与西方展开了一系列的较量,原本俄罗斯与西方隐性的矛盾骤然跃入台前。
一方是柔道高手主导的战斗民族,一方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及其西方小伙伴。
这两股政治势力的博弈交锋,谁会棋高一招?谁会快人一步?谁又会最终败下阵来?且看2014,俄罗斯与西方空前激烈较量的这一年。
回合一:亚努科维奇“被下台” 克里米亚公投入俄2014年早春之际,基辅(乌克兰首都)的权力之争戏剧性地转化成了克里米亚归属之争,被玩弄过了头的民主,反过来狠狠地报复了乌克兰政客一把。
2月22日,乌克兰议会经投票决定总统亚努科维奇“自动丧失职权”,就没给今年的乌克兰局势开个好头,引发乌克兰东部力量纷纷效仿。
3月16日,素有“乌克兰凤冠上的明珠”之称的克里米亚半岛举行全民公投,逾九成的投票者赞成加入俄罗斯联邦。
紧接着,俄罗斯议会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启动接纳克里米亚入俄程序。
奥巴马:绝不承认克里米亚公投结果克里米亚地区16日举行公投后,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
奥巴马在电话中强调,克里米亚公投是在俄罗斯军事干预的“胁迫”下举行的,违反乌克兰宪法,“美国和国际社会绝不会承认公投结果”。
他对普京说,俄罗斯的行为破坏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欧盟伙伴的协调下,我们准备让俄罗斯为其行为付出更高代价”。
普京:克里米亚曾经是,也始终是俄罗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月18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发表电视讲话,就克里米亚问题阐述俄方的严正立场。
普京称,“3月16日,在克里米亚举行了全民公决,此次公决完全符合民主程序和国际法规则。
”同时,普京在演讲中指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实施的强权,指出“凡事都有个极限。
在乌克兰事件上我们的西方伙伴们玩过火了,表现得十分粗俗、不负责任,且很不专业。
”辣评:西方低估了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决心和底线,奥巴马忘记了普京可是一位柔道高手。
柔道高手能在垫子上站立一小时,等待那一秒钟的机会;普京虽然“收回”了克里米亚,完成了数十年来的夙愿,然而,他的强硬姿态折损了俄罗斯在全球外交中的“软实力”,也站到了与西方国家的对立面。
克里米亚公投的法律分析

克里米亚公投的法律分析克里米亚在3月16日举行了公投,参加投票的克里米亚居民以压倒性的多数(约97%)赞成脱离乌克兰,并申请加入俄罗斯联邦。
随着公投结果的公布,世界各国纷纷对克里米亚公投事件作出了表态。
俄罗斯认为克里米亚公投是合法有效的;而欧美等国家,包括乌克兰则是认为克里米亚公投是违法无效的。
下面就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克里米亚公投事件。
一、克里米亚公投事件的焦点问题克里米亚公投事件的焦点问题是:公投是否合法、有效?随着克里米亚公投结果一出,各国便纷纷表态,但意见不一,有赞同的,认为符合国际法,是有效的;但也有反对的,认为其违反国际法,所以无效。
如:普京指责乌克兰现当局“无能且不愿遏制本土猖獗的极端民族主义和激进组织,这些人破坏局势稳定、恐吓平民,其中包括俄语居民及俄罗斯同胞”,鉴于此,关于克里米亚16日举行的全民公投,普京重申,公投的举行完全符合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尤其是历史上已有了科索沃的先例。
因此,克里米亚半岛居民的自由意志和自决权应当得到保障。
而欧美等国家则认为是违反国际法和乌克兰宪法的,所以无效,他们不承认。
如:美国,不承认乌克兰议会决定合法性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定于2014年3月16日就其地位举行全民公投。
卡尼说:“根据乌克兰宪法,全民公投将是非法的,相应地不会被美国以及我们的盟友和伙伴承认。
”乌克兰,乌克兰法官委员会主席瓦西里·阿诺朋克于2014年2月27日晚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举行全民公投违法。
阿诺朋克表示,只有一部在全乌克兰范围内举行全民公投的法律,所以对于单独地方来说,该法律不适用。
从上述各国的表态,我们可以得出,克里米亚公投事件的焦点问题是:公投是否合法、有效。
二、克里米亚公投的准据法准据法是指经冲突规范指定援用来具体确定民商事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与义务的特定的实体法。
准据法作为国际私法上的特殊法律范畴,具有以下特点:1.准据法必须是通过冲突规范所援引的法律。
国家认同、民族自决与克里米亚“脱乌入俄”的国际合法性

国家认同、民族自决与克里米亚“脱乌入俄”的国际合法性谈谭;叶江
【期刊名称】《学术界》
【年(卷),期】2022()2
【摘要】乌克兰1991年独立后一直未能在全体国民中成功构建国家层面的民族认同,克里米亚作为乌克兰境内的自治共和国,其居民更是存在严重的国家认同问题,而且克里米亚与俄罗斯确实存在民族、历史和文化上的“同一性”,这些成为克里米亚“脱乌入俄”的内部推动力。
尽管如此,它们都不能为克里米亚“脱乌入俄”提供国际合法性,因为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都对民族自决权作出了规定,主张自决权原则的国际法律文件同时也对行使自决权作出限制——不能违反国家领土完整和边界不可侵犯等原则。
十分明显,2014年3月16日“全体克里米亚人公投”不符合现行国际法有关自决权的原则。
然而,克里米亚最终还是“脱乌入俄”了,虽然国际社会迄今未承认其合法性,但是其中“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因素的作用与影响值得深思。
【总页数】14页(P196-209)
【关键词】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自决权;“脱乌入俄”;国际法
【作者】谈谭;叶江
【作者单位】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9
【相关文献】
1.克里米亚“脱乌入俄”的缘由及其影响浅析——基于俄罗斯、乌克兰及克里米亚三方的思考
2.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脱乌入俄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动因
3.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之观察
4.“克里米亚入俄”的合法性--基于民族自决权的视角
5.论克里米亚脱乌入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克里米亚公投的合法性

• 第三, 民族自决权的主体包括狭义的民族, 即 具有共同文化、 共同传统和观念的群体。一 些西方国家认为多民族国家内部的少数民族 是民族自决权的主体。
主体是否适格
• 虽然,第三种主体存在争议,但是国际 实践中屡见不鲜,例如,科索沃的独立, 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境内的 斯洛文尼亚、 克罗地亚的独立。魁北 克的独立虽未成功,但也承认了其具有 独立的权利。 • 所以,第三种主体是可以的。
是否符合公投的条件
• 条件一:是否有合法正当的理由 • 条件二:没有外国的干涉、威胁和操纵, 当地公民能够自由的表示意志 • 条件三:应由联合国监督投票
条件一
乌克兰临时政府取消俄语(地区)官方 语言地位
2月23日,乌克兰议会通过一项法律, 取消了《国家语言政策基本原则法》, 俄语因此丧失了在乌克兰近半数行政区 域内的地区官方语言地位。
• 条件一:是否有合法正当的理由 • 条件二:没有外国的干涉、威胁和操纵, 当地公民能够自由的表示意志 • 条件三:应由联合国监督投票
条件三
• 路透社报道,联合国大会27日通过决 议,宣布克里米亚公投无效。显然,联 合国的态度是明显的。 • 但该条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公投的公正 性。所以,我认为只要有无利益关联的 中立的第三方作为监督者也可。
• 综上,在乌的俄罗斯人认为自己在乌克 兰收到了政治歧视,他们的基本人权受 到破坏,他们自己的母语得不到官方的 承认,自己民族的政治领袖、民族英雄 遭到诽谤,自己的民族文化与民族历史 被抹黑和侮辱。
• 条件一:是否有合法正当的理由 • 条件二:没有外国的干涉、威胁和操纵, 当地公民能够自由的表示意志 • 条件三:应由联合国监督投票
条件二
• 有的人说此次公投能够代表当地人民的 意志 • 支持理由:当地公民是根据自己的愿意 进行的投票,意志自由。
普京就克里米亚问题议会演讲中文版

普京在国会两院就克里米亚及塞瓦斯托波尔入俄一事发表演说中午好,尊敬的联邦委员会成员们,杜马议员们:中午好,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的代表们:是的,他们在这里,和我们的俄罗斯公民们在一起。
尊敬的朋友们,我们今天聚在这里,为的是解决一个性命攸关的问题,一个对我们来说有历史意义的问题。
3月16日,在克里米亚举行了全民公决,此次公决完全符合民主程序和国际法规则。
参与公决的有82%的居民,其中超过96%的选民支持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这个数字非常具有说服力。
要想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公决,只需要了解一下克里米亚的历史,要知道从过去到现在,克里米亚对俄罗斯意味着什么,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又意味着什么。
克里米亚渗透着我们共同的历史与骄傲。
这里坐落着古老的古希腊城市克森尼索,正是在这里弗拉基米尔大公接受了洗礼,使得俄罗斯成为一个东正教国家。
它的这一精神遗产奠定了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共同文化、价值观与文明基础,注定使得我们三国的人民结合在一起。
在克里米亚有俄罗斯士兵的墓地,凭借这些士兵的英勇作战,俄罗斯在1783年将克里米亚收入自己的领土。
这里有塞瓦斯托波尔,传说之城,伟大的命运之城,堡垒之城,是俄罗斯黑海舰队的故乡。
在克里米亚有巴拉克拉瓦和刻赤,马拉霍夫古墓和萨布恩山。
这里的每一个地方对我们来说都是神圣的,是俄罗斯军队荣耀与勇气的象征。
克里米亚是独一无二的多民族文化混合体。
在这一点上,克里米亚与大俄罗斯非常相似,在几个世纪中,这里没有一个民族彻底消失。
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克里米亚鞑靼人与其他民族的代表在克里米亚的土地上生活、工作,都保持了自己的风格、传统、语言和信仰。
顺便说一下,在克里米亚半岛今天的220万居民中,有近150万的俄罗斯人,35万以俄语为母语的乌克兰人,还有29-30万克里米亚鞑靼人,公投已经表明,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期望加入俄罗斯。
是的,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克里米亚鞑靼人受到了非常残酷地对待,就像苏联的其他民族一样。
克里米亚正式宣不独立

克里米亚正式宣布“脱乌入俄” 美欧启动对俄制裁中新网3月18日电综合报道,乌克兰克里米亚地区17日公布公投最终结果,显示高达近97%的人支持加入俄罗斯。
克里米亚议会随后宣布“独立”,并申请加入俄罗斯。
俄罗斯呼吁承认并尊重克里米亚根据民意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总统普京将于18日就克里米亚申请入俄问题发表讲话。
乌克兰拒绝承认克里米亚公投结果,议会通过了局部动员军队的动议,但称致力于外交方式和平解决争端。
随着克里米亚公投结束宣布“独立”,美欧正式启动对俄罗斯的制裁。
克里米亚公布公投结果宣布“独立”正式申请入俄克里米亚政府17日公布公投结果,显示高达近97%的人支持加入俄罗斯。
克里米亚议会随后宣布“独立”,并正式申请加入俄罗斯。
乌克兰克里米亚公投委员会委员长马雷舍夫(Mikhail Malyshev)17日宣布,对16日公投100%选票的统计显示,96.77%的选民支持加入俄罗斯联邦。
马里谢夫强调,在公投期间,该公投委员会没有收到任何投诉。
共有来自23个国家的约70名观察员前来观察克里米亚公投。
国际观察团团长(波兰人)马捷乌什·比斯科尔斯基表示,克里米亚举行的公投符合所有国际准则并完全符合民主程序。
在公投结果公布后,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17日上午通过决议,宣布克里米亚“独立”,并申请加入俄罗斯联邦。
克里米亚议会在这份决议中宣布,根据16日全民公投的结果,克里米亚公民表达了赞成加入俄罗斯的意见。
因而“根据此前通过的关于该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的独立宣言,克里米亚宣布成为独立主权国家——克里米亚共和国。
塞瓦斯托波尔市则享有特殊地位”。
此外,该决议提到,“克里米亚共和国向俄罗斯提出建议,接受克里米亚共和国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
这份决议写到,该决议自通过之日起生效。
生效后“克里米亚共和国境内将不使用乌克兰法律,不执行乌克兰最高拉达以及其它国家机关在今年2月21日之后作出的决定。
乌克兰国家机关的活动在克里米亚境内被禁止”。
从克里米亚看世界局势

从克里米亚看世界局势俄军强行进入克里米亚,克里米亚全民公投同意入俄,西方国际强烈谴责并制裁俄罗斯,美俄间的对峙比拼又掀波澜,中国投弃权票暗喻何态。
小小克里米亚,牵动多方神经,针对克里米亚事件,我们又该持何态度?其又暗含着怎样的意义呢?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一下克里米亚的历史。
克里米亚半岛是乌克兰境内唯一的自治共和国,它位于乌克兰最南端,南临黑海,东扼亚速海,与俄罗斯无陆地联系,其人口中60%以上都是俄罗斯人。
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60万,其中160万是俄罗斯人(在塞瓦斯托波尔市,俄罗斯人口占2/3以上),60万乌克兰人,20万鞑靼人和其它少数民族。
克里米亚的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长达200年的沙俄帝国和苏联的统治下,这里建立了一整套军事和军港基地。
它拥有刻赤、塞瓦斯托波尔、叶夫帕托里等天然良港,其中塞瓦斯托波尔为深水不冻港,建立了整套配套设施(港口、机场、铁路、仓库、维修基地)。
苏联四大海军舰队之一——黑海舰队司令部驻扎塞瓦斯托波尔市,以保证苏联走向欧洲和世界的海上通道的安全。
历史上,1443-1783年各民族建立了克里米亚国。
1475-1774年该国成为土耳其的仆从国。
在16-17世纪,扎波罗热的哥萨克发动了反对土耳其鞑靼人的战争,俄国军队乘机进行了克里米亚远征(1687-1689年),克里米亚是在1783年正式被俄吞并,并在1921年10月18日,作为俄联邦的一员,成立了克里米亚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二战后,1945年更名为克里米亚州。
克里米亚半岛一直归俄罗斯管辖。
1944年,斯大林政府以“同希特勒占领者相勾结”的罪名强迫克里米亚的鞑靼人迁居它乡。
这项政策不仅恶化了俄罗斯人与鞑靼人之间的关系,而且给克里米亚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为缓和这一地区的民族矛盾,振兴半岛经济,于1954年2月19日,以纪念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300年(1654年乌俄签订了佩列亚斯拉夫协议,根据协议两国合并)为由,将克里米亚州由俄罗斯划归乌克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里米亚归属全民公决是否符合国际法一、事实背景历史1700年,俄罗斯帝国在对奥斯曼土耳其的战争中获胜,有效占领并实际控制了克里米亚半岛(今克里木半岛)。
1918年,建立塔夫里达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俄罗斯联邦的成员。
1921年,成立克里米亚鞑靼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隶属俄罗斯联邦。
1944年,克里米亚鞑靼人全体被流放至中亚与西伯利亚一带,自此俄罗斯人成为克里米亚主体族群。
1955年,时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的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以纪念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35周年的名义,将克里米亚划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划入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1991年,苏联解体,克里米亚不愿意继续成为独立后的乌克兰的一部份,扬言要从乌克兰独立出去,及于1992年制定新宪法。
乌克兰对此举非常不满,战争一触即发。
最终在俄罗斯联邦的调解下,克里米亚决定继续成为乌克兰的一个自治共和国。
俄罗斯则租借塞瓦斯托波尔军港的部份作为黑海舰队的基地,用以维持秩序和保卫安全。
塞瓦斯托波尔由此成为主权属于乌克兰但管辖权属于俄罗斯联邦的一个区域。
近状2014年3月16日,乌克兰克里米亚地区举行全民公投,决定继续留在乌克兰,还是加入俄罗斯联邦。
全民公投将就两个问题进行投票,一个是“您是否支持克里米亚作为联邦主体与俄罗斯重新合并?”另一个是“您是否支持恢复1992年克里米亚地区宪法以及赞成克里米亚是乌克兰的一部分?”2014年3月17日,对公投全部选票的统计结果表明,96.6%的选民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反对加入俄罗斯的仅占2.51% 。
俄罗斯同意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
2014年3月18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宣布,从3月18日签署条约开始,克里米亚被视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在克里米亚的民众中,俄罗斯族人约占59%、乌克兰族人约占24%,克里米亚鞑靼人约占12% 二、所涉问题的范围和含义(一)全民公决,又称全民投票,是指由公民以投票方式决定领土的归属问题。
现代国际关系中,在殖民地或者托管领地取得政治独立的场合,往往举行全民公决。
本案中所涉及的问题是克里米亚归属全民公决是否符合国际法,即本次公投在国际法上的合法性问题。
(二)民族自决(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它是现代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根据民族自决原则,一个民族或国家不应受外国的统治与奴役,可以摆脱殖民地地位而独立。
民族自决权的概念最初由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但只是在1945年在联合国建立以后才发展成为国际法上的一个法律原则, 即能产生国际法上的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原则。
在此之前,民族自决基本被认为是一个政治而不是法律概念。
民族自决一般表现为该区域全体人民自由自愿表达自决的意志公投决定是否从所属国家分离出去,而不是在外力胁迫之下进行。
三、各方态度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举行全民公投违法。
美国:克里米亚公投非法,不承认克里米亚公投,将对俄罗斯实行制裁。
俄罗斯:同意克里米亚入俄。
欧盟:不承认克里米亚公投,同美国一道,制裁俄罗斯。
中国:联合国安理会2014年3月15日就美国提交的乌克兰克里米亚公投问题决议草案强行表决,中国投了弃权票。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克里米亚问题应在法律秩序框架下政治解决。
联合国大会:2014年3月27日,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克里米亚公投无效。
鞑靼族:2014年3月28日,克里米亚少数族裔鞑靼族代表在巴赫奇萨赖召开会议,通过了寻求“民族和领土自治”的决定。
四、全民公投是否符合国际法问题(一)关于民族自决原则1.相关国际条约(1)《联合国宪章》第一条第二项明确规定“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
”第五十五条:为造成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和平友好关系所必要之安定及福利条件起见,联合国应促进:(子)较高之生活程度,全民就业,及经济与社会进展。
(丑)国际间经济、社会、卫生、及有关问题之解决;国际间文化及教育合作。
(寅)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与遵守,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
(2)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给与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要求“迅速和无条件地结束一切形式和表现的殖民主义”,“所有人民都有自决权,可以自由地决定其政治地位”。
(3)1966年联大通过的《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均在第一条规定,“所有人民都有自决权。
他们凭这种权力自由决定他们的政治地位,并自由谋求他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此外,国际法院和一些国家的最高法院(如加拿大最高法院)对民族自决有一些判决,这些在广义上也构成国际法上民族自决原则的一部分法律渊源。
2.总的来说尽管民族自决已经成为一项国际法原则,但它的内容还不是很清晰,有颇大的含糊不清之处,在这方面也并没有丰富的国际实践。
根据国际法的学说学理,要实现民族自决,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自决区域的居民要构成一个“民族”,通常解释为一个种群, 且不同于该区域所要从中独立出来的国家的主体民族。
(2)该区域人民或者是被殖民、被外国军事占领,或者被压迫以至于不能平等有效参与对本身事务和全国事务的管理。
(3)该区域人民自由自愿表达自决的意志,一般表现为该区域全体人民公投决定是否从所属国家分离出去,而不是在外力胁迫之下进行。
公投的结果,可以是独立建国,也可以是加入另一个国家。
3.相关理解:根据对以上国际条约规定的理解,我们认为民族自决权的权利主体具有广泛性,应当界定为所有的民族,而不应仅仅局限于被殖民的民族。
权利行使的条件应当包括 A.地区民族的主导性,即应为当地的主体民族。
B.基本权利的受限性,即自身权利受限不能平等有效参与本身事务和全国事务的管理。
C.意志表达的自由性,不受外在的干预胁迫,自由表达意志。
4.关于克里米亚:克里米亚居民主要是俄族,不同于主体民族是乌克兰人的乌克兰,如果他们受到主体民族的压迫,不能平等参与本地及全国的事务,并且自由自愿地投票,那么当然可以公投独立。
但就现有的资料来说克里米亚作为乌克兰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具有相当大的自由意志空间,不存在其权利受到乌克兰主体民族所组成的政府的压迫,以至于不能平等参与地方和全国的政府事务的情况。
故我们认为克里米亚不具有行使民族自决权的条件,此次公决不具有行使民族自决权的性质。
(二)关于全民公决1.现有国际法条约并无对全民投票的具体约定,根据国际实践,应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有合法正当的理由;其二,没有外国的干涉、威胁和操纵,当地公民能够自由地表达意志;其三,应由联合国监督投票。
2.关于克里米亚:首先,此次公投具有外国干涉之嫌,我们知道,在克里米亚宣布公决的时候已经被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所控制。
且该地为俄罗斯黑海舰队母港所在地,有大量的俄罗斯武装力量的存在,对于此次公决的独立性表示怀疑。
其次,公决程序和结果不透明,在进行公决前,克里米亚已处于相对封闭状态,限制自由进出。
新闻的透明度也较为缺乏,且对于投票的结果不能进行核查,公决结果的真实性存在怀疑。
最后,没有持中立态度的国内或国际观察员出席。
而就克里米亚当局所提,现有乌克兰政府系经非法政变上台,不具有宪法上的合法性问题,我们认为并不能成为其进行全民投票的合法和正当的理由。
五、总结论“据美国《时代》周刊3月28日报道,27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一项决议,认定克里米亚举行的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的全民公投破‘坏了国家的领土完整,违反国际法,是一次不合法的投票活动’。
据悉,在这次由乌克兰发起的决议表决中,投赞成票的数量大大超出了很多外交人士的预期。
据报道,在193个成员国中,有100票赞成,11票反对和58票弃权。
报道称,虽然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并不像安理会通过的决议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此次决议的结果反映了国际社会多数国家的立场,克里米亚全民公投并没有得到世界各国的支持。
”——环球网我们认为:1.从国际法依据上看,克里米亚公决不具备行使民族自决权的客观要件,而全民公决的程序合法性也存在较大的问题,故我们认为克里米亚的公决不具有国际法上的合法性。
2.从乌克兰国内法来看,领土归属问题应由全国性的公决决定,而不是地方性的公决。
故此次公决明显违反了乌克兰宪法第72、73、85和134条的规定(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任何领土归属问题只能通过全国性的全民公投才能做出改变。
),属于违宪行为,因而非法。
3.从中国社会现状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现有较多的民族分裂势力,如果允许这种低标准的民族自决权的行使,势必导致国家的分裂。
4.历史固然是一个国家领土主权的重要依据之一,但现有的国际秩序稳定更应的到相应的尊重。
虽然历史上俄罗斯曾一度占据克里米亚,但这并不意味着乌克兰现有的国家领土的完整就不应得到尊重。
如果允许这种肆意的领土变更那么带来的将是永无休止的战争。
因此,我们认为,为了保证国家的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维护现有的国家领土的相对稳定在适用民族公决的时候应当以获得原中央政府的同意或者原共同体全民公投的获准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也才更有利于全人类的共同发展。
故综上所述,克里米亚归属的全民公投不符合国际法,也不利于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从克里米亚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当今的国际社会格局仍然是由大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大国之间的力量博弈和利益冲突也会直接导致了中小国家的权益得失。
虽然国际法日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还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