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比较

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比较
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比较

中外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中外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摘要 商业银行竞争力是银行综合能力的体现,其本身是一个难以完全量化的复杂系统。它由显在的市场指标表征,但由潜在的银行内部因素决定。根据WTO协议,我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开放后外资银行的涌入将对我国金融体系形成强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竞争力是否能够应对该冲击?本文结合实证分析,运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并对中外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了相应的比较,用以寻找中国商业银行面对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战略思路。 关键词:商业银行竞争力因子分析 一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理论基础 银行业竞争力是指,银行在兼顾社会责任和公众服务的同时,以“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准则,利用自身资源,提供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银行业发展规律的存贷款、支付结算、信息咨询等产品和服务,使之在市场竞争中,相对于竞争对手所表现出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是银行综合能力的体现。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提出的竞争力方程,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 是银行竞争力现实的表现,也可以说是我们所讲的银行绩效的比较。通过竞争力方程,我们可以看出,银行竞争力包括现实竞争力(竞争力的现实存在是什么样子)和潜在竞争力(这一存在竞争力的进程是怎样实现的)。 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界定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和服务的特殊企业,也同样面临着优化资源配置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同样有一个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问题。由于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和金融市场非垄断性、金融产品非专利性,其核心竞争力不能简单归结为哪一方面,或哪一项产品,更多地体现为“品牌”竞争、管理竞争,体现于金融对手难以轻易获得的综合素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国际上通过研究企业的竞争力的方法来分析商业银行竞争力。哈默以及普拉哈拉德(1990)[1]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积累随同企业核心产品和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这个观点是从银行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观的角度来研究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代表观点。Alhadeff(1954)[2]通过相关数据分析了1938年至1950年间加利福尼亚州的成本和产出,结果发现,银行业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发展存在着产出和成本反向变动的效应,且在成本和产出方面大型银行都比小银行有优势,Beston(1965,1972)对Alhadeff(1954)[2]的研究结果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金融学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 一、商业银行竞争力 世界上较早从事竞争力研究的是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y Forum , 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IMD)。WEF和IIMD是从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研究竞争力的, 并于 20世纪 80年代形成了独立而完整的国家国际竞争力评估体系。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国内学者在学习借鉴国外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 对企业竞争力也展开了系统研究。其中以金碚(2003)的成果较有代表性。金碚指出: 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 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而理论界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还未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对其研究的学者们各存己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 焦瑾璞(2001)指出,银行竞争力是银行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 朱新国和唐正科(2002)提出商业银行竞争力是指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及银行家合理的运用银行内外资源,进行个性化、差异化市场营销,提供市场和客户所需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赢得市场和客户,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的能力。 张新宇(2004)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是其充分利用包括外部环境在内的各种资源,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的综合竞争能力。 对于商业银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彭晓寒(2005)认为:(1)我国商业银行在银行业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的重要性。其对企业发展、国家财政收入、我国对外贸易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2)我国金融业的自身改革与发展方向决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的必要性。(3)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形势决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的紧迫性。 二、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 1.国内外对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现状 目前,国际上对商业竞争力的评测主要有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设计的评价指标及其评测、标准普尔评价方法、《银行家》等杂志的银行排名。

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

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 近十年来,现代互联网科技飞速发展,移动互联、搜索引擎、网络社交、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已不断地深入应用,改变着社会各个行业的商业运营模式及我们每个人的日常工作、生活习惯。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崛起,可以说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后,全面改变人类社会的“第三次革命”。而大数据恰恰又是当前互联网科技中最热门的一个方向,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人类第一次有机会和条件,在非常多的领域和非常深入的层次获得和使用全面数据、完整数据和系统数据,深入探索现实世界的规律,获取过去不可能获取的知识,得到过去无法企及的商机。面对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如何理解大数据,如何从大数据中去发掘新的商机,传统数据处理的理念及模式如何应变是各家商业银行亟需探讨和解决的一大课题。 一、如何理解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最初是指那些大量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信息。目前,广义上来说,大数据可认为是利用传统的流程、工具和技术无法处理和分析的数据量巨大、来源多样、结构多样的,通过分析能形成价值的数据集。 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指出,互联网上的数据每年将增长50%,每两年便将翻一番,而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数据是最近几年才产生的。Facebook每天更新的照片量超过1000万张;Twitter上的信息量几乎每年翻一番,截至到2012年,每天都会发布超过4亿条微博;2013年,百度每日处理的搜索量已超过了50亿;腾讯微信用户已接近5亿;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数据, 2012 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 7.85 万亿,同比增长 30.83%。总之,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车联网、手机、平板电脑、PC以及遍布地球各个角落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无一不是数据来源或者承载的方式。 大数据具有4个“V”的特征: 1、大量化(Volume)。存储量大、增量大。 2、多样化(Variety)。格式多,包含半结构化、非结构化和结构化。 来源多,来自于搜索引擎、社交网络、传感器等各方面。 3、快速化(Velocity)。处理速度快,1秒定律,这一点也是和传 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

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

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 --- 一、我行储蓄业务发展的总体概括 1、截止18年10月31日,平湖市分公司时点余额34.41亿,年增-1.67亿,同 比净增-3.67亿,其中活期时点余额7.24亿,净增-1.18亿.,同比净增 0.49亿,定期时点余额27.0亿,净增-0.3亿,同比净增-4.1亿。本年 有6个网点余额保持正增长,其中4个城区网点,2个农村网点。 2、近年来市占率发展状况: 15年市占率6.96%、16年市占率8.36%、17年市占率8.92%、2018年10月储蓄余额市场占有率8.31%,本年-0.61%,同比-0.4%,环比0.2%; 3、近年来全市银行个金总存款发展情况: 15年全市个金存款360亿,年增14.5亿,其中邮政3.4亿,本年新增市占率23.34%,工行-2亿,农行6亿,中行2亿,农商行3.7亿; 16年全市个金存款388亿,年增26.08亿,其中邮政7.5亿,本年新增市占率28.87%,工行1.94亿,农行5.3亿,中行1.3亿,农商行7.3亿; 17年全市个金存款403亿,年增14.8亿,其中邮政3.4亿,本年新增市占率22.73%,工行1亿,农行2亿,中行-0.3亿,农商行4.5亿; 18年10月全市个金存款4.14亿,年增10.9亿,其中邮政-1.56亿、工行4.93亿、农行0.38亿、中行-0.3亿、建行-0.7亿、农商行-0.95,其他小商业银行8.83亿元占了今年新增存款的80%,其中中信银行2.72亿、浦发银行0.68亿、兴业银行0.6亿、平安银行0.76亿、绍兴银行0.65亿、泰隆银行0.49亿。 二、其他商业银行的优势分析

商业银行~大数据建设规划

XX银行大数据建设规划 一、项目背景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以及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崛起,人们产生的数据急剧膨胀,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难以支撑数据大量的增长和处理能力。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大数据技术逐步成熟,可以帮助企业整合更多的数据,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隐藏价值。大数据已经从“概念”走向“价值”,逐步进入实施验证阶段。人们越来越期望能实现海量数据的处理,从数据中发现价值。数据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资产。在2014年Gartner技术炒作曲线的报告中也体现了大数据技术将走向实际应用。 我行已深刻认识到数据战略对企业运营以及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性。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核心是数据,载体是平台,关键是客户体验,发展趋势是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度融合,要提升大数据贡献度。因此,要深化互联网思维理念,稳步推进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沉着应对冲击和挑战,实现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发展。做好海量异构数据的专业化整合集成、关联共享、安全防护和维护管理,深度挖掘数据含的巨大价值,探索银行业务创新,实现数据资源的综合应用、深度应用,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按照行领导部署,信息科技部组织力量对大数据技术进行研究,完成对市场上主流的大数据平台及应用技术预研,征求业务部门建议,提出项目建设要求。 二、建设目标 以大数据项目建设作为契机,凝聚我行优势力量,全面梳理数据

资源,完善数据体系架构,自主掌握大数据关键技术,加速大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数据决策化贯穿到经营管理全流程,建设智慧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建设大数据基础设施,完善全行数据体系架构 构建大数据平台,实现更广泛的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集中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和应用,极丰富我行的信息资源,同现有的企业级数据仓库和历史数据存储系统一起,形成基础数据体系,提供支撑经营管理的各类数据应用。 (二)开发大数据资源,支撑全行经营管理创新 建设离线数据分析、实时数据/流数据分析集群和各类数据分析集市,提供高性能可扩展的分布式计算引擎,通过数据挖掘、计量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手段,对丰富的大数据资源进行开发使用,并将数据决策化过程结合到风控、营销、营运等经营管理活动。 (三)培养大数据人才队伍,建立大数据分析能力 结合大数据项目的落地实施,建立起一支大数据技术和分析人员队伍,具备自主运营和开发大数据的能力,以更好推动业务创新,提升我行核心竞争力。 三、发展趋势 近年来,银行业大力发展面向客户的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信息系统建设日趋完备,电子银行等在线金融服务大幅增长,在提升客户体验和风险管控能力、满足监管各项要求的同时,形成并储存了庞大的可用数据资源。银行业的数据资源不仅包括存贷汇等结构化数据,也包括客户浏览痕迹、在线交易记录等非结构化数据,还包含客户语音、网点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2012年,银行业的记录数据、业务数据、数据仓库数据、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数据规模分别达

最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国际比较分析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国际比较分析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国际比较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前,在国家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压缩信贷规模,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和政府提出扩大上市公司直接融资比例的背景条件下,研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通过比较分析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其原因,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关键词:中间业务;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产品;混业经营 1 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比较 1.1 中间业务创新品种比较分析 (1)从时间上观察,西方国家中间业务的创新时间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而我国则是在1979年之后,两者相隔时间近20年。当然这与我国的经济体制相关,在改革开放以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国家金融比较脆弱,不具备大规模金融创新的实

力,而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政府首先提出对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加快了我国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的发展步伐。 (2)从整体上看,西方国家中间业务的品种及技术含量明显优于我国,尤其80年代后,西方国家创新出大量的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而我国目前的金融衍生产品仍比较缺乏,只有少数的几种衍生产品。这与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有关,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尝试过金融衍生业务,但由于各种原因发展较为缓慢。直到我国加入WTO,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后,决策部门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断的探索与开发各类金融衍生产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美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平均在50%以上,其中花旗集团中间业务收入平均占比为61.85%,属于同行业最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据了它们总收入的半壁江山。而我国中间业务开展得比较早、业务较大的中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平均水平也才 13.99%,与国外水平相差近三四倍,此外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平均水平达不到10% 。 1.2 我国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低于国外的原因 (1)我国开展中间业务的起步时间晚,整整落后西方发达国家20年,在经营策略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仍以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主。甚至还有一些银行在提供中间业务时不收费或只收取少量的手续费。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时下,很多金融机构都提出要打造和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以及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等,一些商业银行并不十分清楚,甚至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上还前后矛盾和混乱。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最早于1990年由著名的战略思想家和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提出来。他们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怎样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的学识”,突出强调价值链上特定技术和生产方面的专有知识,主要针对的是生产企业。而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要广泛得多,表现形式也丰富多彩。 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竞争最终表现为业务的竞争,而业务的竞争又以产品为依托,产品是银行核心竞争力形式化、外在化的表现。一家银行如果开发了成本更低、风险更小、质量更优、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就必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对此,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也曾形象地比喻过:如果企业是一棵树,那么核心竞争力应该是树根,核心产品是树干,而最终产品是树叶和花。但银行产品的研发离不开现代金融科技的支撑,尤其是现代商业银行更多地应用到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使银行业迈入了全新的时代。因此,商业银行要培育自己的业务发展核心竞争力,就要从产品、技术开始,依托先进的技术开发出独到的金融产品,占领市场至高点。 良好的服务是赢得客户持久信任的核心竞争力。银行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是银行的基本要求。但很多商业银行对服务的认识,并没有随着业务的发展、金融的改革和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而发生大的改进。 实际上,随着金融业务向多样化、电子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客户对银行的服务需求更多了、要求更高了。客户面对多样化的金融产品,需要银行帮助审慎鉴别,以挑选适合需求、符合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而不能把产品一推了事;针对产品的电子化和网络化,银行需要为客户提供更安全的服务保障。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界有这么一种说法: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品牌,百年企业靠文化,以及“小型企业做事,中型企业做人,大型企业做文化”。一个企业独特而先进的文化,能内聚人心,牵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外树形象,获得客户和社会的认可和好感,培养出客户的忠诚度。 优良的发展环境是吸引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由人来实现,人是决定核心竞争力的最终因素,并影响和作用于整个竞争力。所以,商业银行要把人才的引进、培育、发展和提拔使用放在第一位。 全面的风险管理是有效管理风险、提升效益的核心竞争力。市场经济和金融体制的深入改革,既使商业银行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无处

商业银行大数据分析营销

商业银行大数据分析营销 课程背景: 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求银行业者将移动电商重要性提升到战略层面,更要求银行业者做到所有的服务和行为都可以量化,从而对业务发展形成全方位视角,提升决策质量和业绩表现。 课程目标: 1.结合案例、深入研讨、学习互联网银行的现状和趋势 2.对利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进行银行服务的体系建设提出了实施建议 课程时间:6小时 课程对象:适合了解互联网金融思维,本质和金融大数据的各级银行骨干人员 课程特点: 1. 案例贯穿课程始终,从案例中,让学员认识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转变理念。 2. 重点结合金融行业,剖析如何利用大数据。 主训导师:上海蓝草咨询 课程大纲: 引言部分 移动互联网的大幕已经拉开, 这是一场变革颠覆的盛宴, 无论你是否准备好, 任何人都无处可逃......

第一讲没有互联网,没有大数据 一、互联网金融 1.互联网金融颠覆传统银行业务 2.传统金融三个核心业务的突破 3.互联网银行 4.影子银行与P2P 5.互联网金融监管 6.互联网精神推动金融行业发展 二、商业银行战略的转移和变化 1.过往经济模式下的银行经营、管理逻辑 2.商业银行传统模式的终结 3.2016年中国银行业发展五大变化 4.客户金融需求深刻变化 5.发展普惠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 三、大数据思维 1.用户思维:得屌丝者得天下 2.简约思维:专注,少即是多

3.极致思维:服务即营销 4.迭代思维:精益创业,快速迭代 5.流量思维:免费是为了更好的收费 6.社会化思维:口碑营销 7.大数据思维:DT是为了别人满意 8.平台思维:打造多方共赢的生态圈 9.跨界思维:跨界分金 第二讲金融大数据 一、何谓大数据 1.4V特性 2.数据与大数据区别 3.大数据典型代表 二、大数据分析 1.数据的收集和准备 2.具备哪些大数据技能 3.数据分析的八个极致模型 4.CRISP 三、大数据带来的变革和价值

各大商业银行网银业务优劣势比较

各大商业银行网银业务的优劣势 一、中国银行 1.中国银行网银业务优势 2.中国银行网银业务劣势 二、中国工商银行 1.中国工商银行网银业务优势 2.中国工商银行网银业务劣势 三、中国农业银行 1.中国农业银行网银业务优势 2.中国农业银行网银业务劣势 四、中国建设银行 1.中国建设银行网银业务优势 2.中国建设银行网银业务劣势

一、中国银行: 它是中国领先的国际化的银行,其分支机构遍布全球。业务包括传统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业务在内的全面的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对公网上银行,提供7×24小时的财务管理、资金集中管理和现金管理服务。中国银行的在线银行的业务比较多,除网上银行外还包括了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家居银行,这几项服务都可进行查询、转帐、支付和结算等业务。它的服务有汇划即时通,对公账户查询,报关即时通,BOC网银系统-SAP财务系统,境外帐户管理项目。所以它的功能是最全面的,其安全性也是很高的,使用了IBM的安全技术,提高了安全性。 它的网上服务功能:帐户服务,投资服务,信用卡服务,网上支付,资讯服务等。帐户服务有账户信息查询、个人账户转账、代缴费、个人账户管理等。中国银行个人网上银行提供从信息查询到个人账户转账等全面的账户服务,可以掌握最新的财务状况。 投资服务包括外汇宝、银证转帐、银券通、开放式基金等功能,个人网上银行还有外汇宝、银证转帐、银券通、开放式基金等多种自助投资服务,可以实现在家就能进行各银行帐号的互相转换和投资等。除此之外,中国银行网上银行在进入时设置了开户地,可以让用户能快速地进行交易,还有长城国际卡和中银信用卡,据了解,国有银行中只有中行才有信用卡.这是它与其它银行最大的不同之处。 1.中国银行网上银行优势

银行竞争力指标

一、比较分析体系构建 目前,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能力整合论[1]”、“组合论[2]”和“构成要素论[3]”。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内涵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商业银行竞争力是在市场竞争中,与其他商业银行在竞争中比较而产生的结果,它可以从银行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安全性、流动性、人力资源素质、内部控制能力等方面来考察。第二,商业银行竞争力不仅反映商业银行已经表现出来的整体实力,还应该体现商业银行潜在发展的动态趋势,这与仅仅从财务指标和绩效评估方面对商业银行进行评价是不同的。第三,商业银行竞争力是个复杂的体系,其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将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定义为:商业银行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遵循“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在向市场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根据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的定义,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分析不仅要考察当前的竞争力状况,即现实竞争力,作为一个要持续发展的金融企业,还要研究其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即潜在竞争力。但潜在竞争力大多涉及战略、管理、文化、品牌、公司治理、科技等,往往难以量化。为避免“都认为自家孩子好”现象,本报告仅分析直接能够比较的现实竞争力。 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是指在现在的报告期时点上能够清晰展现出来的显性竞争实力,主要反应报告时点实际创造财富的能力,由一系列清晰的可以直接量化的显性指标组成。根据这些指标对商业银行影响方面的不同,报告将其划分为价值创造能力、市场拓展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经营效率、业务转型能力五大类。 价值最大化已成为国际先进银行普遍认同的经营最终目标,价值创造是银行实现价值最大化这一最终目标的必由之路。银行要实现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实现经营过程中的价值创造。从国内外对银行竞争力的研究来看,反映价值创造能力的财务指标都是银行竞争力评价的主要内容。报告选取净利润复合增速、资产利润率(ROA)和资本利润率(ROE)来衡量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其中资产利润率是利润总额和资产总额的比率,用来衡量商业银行单位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资本利润率是利润总额与资本总额的比率,用来衡量商业银行单位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这两项指标越大,说明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越强。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报告选取了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以及贷存比来衡量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其中,资本充足率是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核心资本充足率是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两者衡量商业银行的防范风险的清偿能力;不良贷款率是不良资产与全部贷款余额的比率,拨备覆盖率是计提的准备金与不良资产的比率,两者衡量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防范能力;贷存比是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防范能力。 商业银行是充分的规模经济行业,其市场拓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其在市场上现实的竞争力。报告选取资产占比、核心负债占比和网点数量衡量银行的市场拓展能力。资产占比是某银行国内资产与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比率,核心负债占比是某银行存款与中国存款总额的比率。 经营效率反映了一家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而经营管理能力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报告选取了成本收入比、人均效能、网均效能衡量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成本收入比是经营成本与收入的比率;人均效能是税后利润与员工总数之比;网均效能是税后利润与网点总数之比。 图1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指标体系 价值创造能力 风险防范能力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估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估 1经济区位化中的商业银行区域竞争力及评价体系 商业银行区域竞争力体现的是在具有相同的金融生态要素区域内,通 过多方向的市场开拓、积极有效的风险操纵治理、更加优化的金融产 品组合以及全方位的客户服务,获得比区域内其他同行业竞争对手更 多的市场份额和经营利润的水平,通常表现为银行经营水平及商业利 润的提升和经营目标结果的实现。为了更好的描述商业银行区域竞争 力的内涵,我们借鉴IMD和WEF的竞争力方程式,将商业银行区域竞 争力描述为:商业银行区域竞争力=区域竞争力过程×区域竞争力结果 其中,区域竞争力过程反映的是商业银行区域竞争力的动态变化过程,本文通过盈利水平、成长水平、市场扩张水平、风险治理水平四个方 面对竞争力过程实行区别评价。我们建立相对应的银行区域竞争力评 价指标体系,见表1。 2经济区位化中商业银行区域竞争力评价过程 (1)总体思路首先将区域竞争力分解为过程与结果两个部分,通过 将盈利水平、风险治理水平等五项水平指标以及银行经营成果指标依 次与市场平均值实行比较分析,并对分项实行汇总相加,以猎取区域 竞争力过程指数和区域竞争力结果指数,然后将二者实行乘法处理, 最终得出完整的商业银行区域竞争力指数及其排名。 (2)评价过程以各家银行类上公司公布的年报数据、地方金融统计 年鉴及区域内相关机构公开披露的各类信息为来源,计算每个指标的 实际值;根据商业银行区域竞争力方程式,将标准化后的区域竞争力 过程和结果的内部各项指标实行分类相加,形成各项竞争力指数,然 后将两大类指数相乘,得到最终完整的区域竞争力指数及其排名;在 借助策略方格模型设计思路对各单项指数实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商业 银行区域竞争力实行综合分析,并得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具体途径。

商业银行对大数据的运用及应对策略

商业银行对大数据的运用及应对策略

商业银行对大数据的运用及应对策略 摘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商业银行纷纷进行战略转型,营销模式逐渐实时化和精准化,立足于大数据时代,各商业银行如何及时调整并发展营销策略,灵活运用市场营销组合,寻求基于大数据时代营销特征的营销策略是商业银行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首先以商业银行大数据特征及其对传统营销理论的影响为基础,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实现精准营销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数据时代下的商业银行实现精准营销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商业银行纷纷进行战略转型,营销模式逐渐实时化和精准化,立足于大数据时代,各商业银行如何及时调整并发展营销策略,灵活运用市场营销组合,寻求基于大数据时代营销特征的营销策略是商业银行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首先以商业银行大数据特征及其对传统营销理论的影响为基础,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实现精准营销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数据时代下的商业银行实现精准营销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商业银行纷纷进行战略转型,营销模式逐渐实时化和精准化,立足于大数据时代,各商业银行如何及时调整并发展营销策略,灵活运用市场营销组合,寻求基于大数据时代营销特征的营销策略是商业银行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首先以商业银行大数据特征及其对传统营销理论的影响为基础,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实现精准营销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数据时代下的商业银行实现精准营销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商业银行,营销策略

Abstract Due to the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and 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 deepening,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will face mor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commercial Banks are making strategic transition. In the era of big data, gradually real-time and accurate marketing mode, service mode constantly customization and personalization. And continually development and extension of market research, product strategy, channel segmentation and other traditional marketing strategy, promotion strategy, real time marketing, social marketing, behavior and so 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arketing methods. Integration and real-time update of structure, multi-dimensional information will deeply influence the commercial bank marketing rules. Based on the era of big data, timely adjustment and development of marketing strategy, flexible use of marketing mix, is our country commercial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趋势及改革重点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国内的资金流、客户流和信息流将发生跨国界的流动,这意味着我国的金融市场将成为一个面向全球的开放市场。因此面对“入世”后各方面的挑战,国内商业银行将加快调整发展战略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其他商业银行及各类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更进一步的改革深化,挑战与机遇并存,这就有必要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制的现状及如何发展作一些分析。本文从不同方面讨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就此提出改革重点,讲述商业银行下一步改革的具体措施和目标。 关键字:商业银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改革重点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在短短20年里取得了长足发展,基本形成了市场化的金融体系,而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发展对金融体系的改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我国银行业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自由化、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和改革开放的推动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入世以后,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趋向倍受关注。因此,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和改革的趋势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间业务仍存在创新不够、产品档次不高等问题。因此,改革商业银行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进一步加大中间业务创新力度,推动中间业务发展。 2 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在银行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信用活动中占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商业银行存贷业务在银行体系的存贷业务中占最大比重,是企业贷款的主要供应者,它的业务活动影响着企业经营的方向和规模,业务范围非常广泛,并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密切联系;它们通过办理非现金结算加速了货币的周转,起着创造存款货币的作用;它们为客户提供多种服务,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便利。虽然商业银行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已日趋消失,但在许多方面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能替代的,仍是银行体系的基本环节。 下面是五大商业银行1998年和2009年营业状况的对比。 表1 1998年我国五大商业银行状况 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1998年卷) 表2 2009年我国五大商业银行状况 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2010》 根据以上两表的数据,我们将资本总额和存款分别进行时间上的对比,观察1998到2009这12年间五大商业银行资本总额和存款的增长态势,得出了下表的结果

关于增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综述(精)

学号: 银行经营与业务课程论文 ( 题目:关于增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综述学院: 专业:金融姓名: 成绩: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0年 12 月 20日 银行经营与业务课程论文 关于增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转型、银行业不断开放以及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爆发,商业银行在业务拓展和可持续发展上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尤其在利差不断减少、竞争不断加剧的现实情况下,探讨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文章针对城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不足的现状,分析了其原因,探讨了打造城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概况;措施 1.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概况 核心竞争力,即核心能力,又称核心竞争优势,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是具有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的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马雪松(2009)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并使企业能在长时间内取得竞争主动的核心能力,可有力地支持企业向更有发展空间的新业务领域拓展。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出现,使传统的对企业短期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研究,延伸到对企业的长期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2 .制约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因素 2.1 治理结构不合理 2.1.1组织结构不合理 刘佳敏(2009)经过调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存在部门多、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问题。各机构对基层支行贷款权的上收,严重扼杀了基层支行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2.1.2 制度不合理 尹凤兰发现,在国有独资的产权模式下,国有商业银行形成了一级法人总行对分行、分行对支行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制度环境的不成熟,银行内部人控制问题尤为突出。 2.2 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银行竞争力指标

银行竞争力指标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一、比较分析体系构建 目前,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能力整合论”、“组合论”和“构成要素论”。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内涵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商业银行竞争力是在市场竞争中,与其他商业银行在竞争中比较而产生的结果,它可以从银行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安全性、流动性、人力资源素质、内部控制能力等方面来考察。第二,商业银行竞争力不仅反映商业银行已经表现出来的整体实力,还应该体现商业银行潜在发展的动态趋势,这与仅仅从财务指标和绩效评估方面对商业银行进行评价是不同的。第三,商业银行竞争力是个复杂的体系,其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将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定义为:商业银行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遵循“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在向市场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根据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的定义,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分析不仅要考察当前的竞争力状况,即现实竞争力,作为一个要持续发展的金融企业,还要研究其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即潜在竞争力。但潜在竞争力大多涉及战略、管理、文化、品牌、公司治理、科技等,往往难以量化。为避免“都认为自家孩子好”现象,本报告仅分析直接能够比较的现实竞争力。 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是指在现在的报告期时点上能够清晰展现出来的显性竞争实力,主要反应报告时点实际创造财富的能力,由一系列清晰的可以直接量化的显性指标组成。根据这些指标对商业银行影响方面的不同,报告将其划分为价值创造能力、市场拓展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经营效率、业务转型能力五大类。 价值最大化已成为国际先进银行普遍认同的经营最终目标,价值创造是银行实现价值最大化这一最终目标的必由之路。银行要实现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实现经营过程中的价值创造。从国内外对银行竞争力的研究来看,反映价值创造能力的财务指标都是银行竞争力评价的主要内容。报告选取净利润复合增速、资产利润率(ROA)和资本利润率(ROE)来衡量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其中资产利润率是利润总额和资产总额的比率,用来衡量商业银行单位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资本利润率是利润总额与资本总额的比率,用来衡量商业银行单位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这两项指标越大,说明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越强。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报告选取了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以及贷存比来衡量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其中,资本充足率是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核心资本充足率是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两者衡量商业银行的防范风险的清偿能力;不良贷款率是不良资产与全部贷款余额的比率,拨备覆盖率是计提的准备金与不良资产的比率,两者衡量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防范能力;贷存比是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防范能力。 商业银行是充分的规模经济行业,其市场拓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其在市场上现实的竞争力。报告选取资产占比、核心负债占比和网点数量衡量银行的市场拓展能力。资产占比是某银行国内资产与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比率,核心负债占比是某银行存款与中国存款总额的比率。 经营效率反映了一家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而经营管理能力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报告选取了成本收入比、人均效能、网均效能衡量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成本收入比是经营成本与收入的比率;人均效能是税后利润与员工总数之比;网均效能是税后利润与网点总数之比。 图1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指标体系 价值创造能力

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文献综述

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金融体系的规模、效率、抗风险能力已成为促进或制约一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它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制度,经济环境,经济制度,技术条件,文化背景,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下,商业银行的生存能力、核心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相结合的综合竞争能力。我们把这种综合竞争能力称作商业银行竞争力,它在银行业的发展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决定了它必然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焦点。本文专门对国内外有关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的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求为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竞争力;商业银行;理论综述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8130 1前言 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国内商业银行与欧美发达国家的老牌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未来中国的商业银行要想在世界银行界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有我们自己商业银行的竞争

力理论,以便为今后的生存、竞争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早期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综述 21古典经济学的竞争理论 亚当?斯密最早研究了竞争力,并在他的经典著作《国富论》中将其发展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经济哲学理论。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只有充分自由的市场才可以让国家财富不断增长。具体来说就是政府对于市场的盲目干预最终会导致市场运作发生紊乱,国家财富下降,而对于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事业来说,若让其自由发展,参与者自由竞争,最终不仅会增加参与者个体的利益,还会促进社会总体利益的增长。 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学说。他认为只要竞争没有受到国家政府的干预,充分存在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那么供给与需求就会无形中保持一致[2]。 按照他们的观点,银行业内的所有商业银行只要能够充分的竞争,没有遭受任何国家政府的行政干预,那么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高是必然的。 22产业竞争力理论 20世纪30年代,梅森(ESMasson)和贝恩(JSBain)在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JRboinson)研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分析报告(doc 9页)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分析报告(doc 9页)

2004年度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分析报告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中心 ■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客观评价和分析当下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态势,分析具体竞争力的强弱,引导中国银行业抓住机遇,保证平稳过渡,并争取在国际金融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对于我们制定竞争策略、维护金融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也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有全局性意义。 ■从综合竞争力看,招商、民生、浦发为第一档次;建行、中行、 兴业、华夏、交通、中信为第二档次;工行、光大、深发展、农行为第三档次。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依据 目前,竞争力研究已经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成为世界性的学术热点研究问题之一。其中关于竞争力最权威诠释是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y forum,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的竞争力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从事国别间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提出了竞争力方程,涉及8个领域(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管理、金融环境、基础设施、管理程度、科学技术、人口素质)的近300个指标;其公布的年度国家竞争力报告,越来越得到经济学界和各国政府的认可,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 WEF将企业竞争力的定义为"比其竞争对手创造更多财富的能力".不难 看出,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最终要通过盈利来体现。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创造价值能力也应成为其竞争力表现的核心。 故此,我们将商业银行竞争力定义为:商业银行在特定的市场结构下,受供求关系、公共政策影响,进行设计、营销各项金融产品,并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的财富的能力;是某一银行成功地将现有资产转换为提供更优质服务的能力。 根据WEF和IMD的竞争力方程: 竞争力=竞争力资产(存在)×竞争力过程 这里所谓资产说的是一种现实存在的概念,即竞争力现实的表现。由此可见,竞争力研究主要考察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竞争力的现实存在是什么样的,二是这一存在的进程是怎样实现的。其中存在着因果的分析的过程。我们据此来设计研究框架。 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要特别要强调与现有的银行信用评级以及银行绩 效评价相区别。 竞争力评价与银行信用评级区别:一是研究目的不一样,银行信用评级是减少投资人与债券发行人信息不对称,对象是投资人,目的是揭示风险、风险管理。竞争力评价是实现银行可持续发展,对象是银行,目的是帮银行找问题。二是研究方法也不一样。 竞争力评价与现有的银行绩效评价区别:银行业绩评估只是银行竞争力的外部表现,即银行基于自身的竞争优势和竞争资源,在过去和现在的市场竞争中的结果和地位。主要集中于银行财务会计指标和市场指标两大类。然而,仅仅这两类指标不可能全面反映银行竞争力的真实内涵。因为财务指标反映的是银行过去和现在的竞争状况和业绩,可以用来分析和评估以前的行为和决策,

[商业银行,数据]商业银行大数据六问六策

商业银行大数据六问六策 “大数据(Big Data)”的概念在过去几年里引起了各个行业的充分关注。以信息处理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之一的商业银行,如能引入大数据的理念和相关技术,将有效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化银行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有必要基于商业银行经营特点和现有IT架构,对“大数据”的概念加以分析和探讨。本文以商业银行的视角,从大数据的核心思想、数据特点、技术要领、实施要点四个方面切入,以六组问答的形式对商业银行大数据相关的思想、概念、方法、对策等进行辨析和讨论。 大数据的核心在于“大”吗? 体量大、维度高、形态多、价值高但密度低是公认的大数据四大特点(即大数据的“4V”定义)。需要指出的是,这四大特点的概括,是出于理论研究的需要,对“数据”本身特点进行的概括。而对于商业银行的业务应用而言,则应从具体效用的角度来理解大数据思想及技术。 大数据之于商业银行,在于对既有数据分析系统的升级,显著提升数据分析和商业决策的效率。大数据的思想追求数据在商业决策中的“无处不在”,讲求数据分析与具体业务的紧密衔接。从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 BI)的角度来看,大数据技术是原有BI的升级,将传统的“具体业务―商业数据―BI分析―报表―决策―具体业务”的BI流程进行了再造,压缩了整个流程的信息链条,同时提升了链条各个环节及整体的运转效率。 大数据之于商业银行,在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提高商业银行对客户的理解与认知能力。大数据技术支持商业银行对大量日志数据进行统计和建模,从而了解客户的行为习惯、风险偏好、健康情况、消费能力、渠道喜好、信用状况及人口统计学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而为客户“贴标签”、“画像”;亦可整合多种信息反馈渠道的数据,帮助商业银行实时 关注、理解客户的真正业务需求。 大数据之于商业银行,在于能够低成本、批量地实现较高水准的个性化客户服务,增加客户粘性。如能有效地将大数据分析系统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进行紧密融合,就可为商业银行的客户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例如,对于低净值长尾客户,可用较低的成本,批量化地通过电子渠道提供随身的知心服务,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覆盖率;对于高净值客户,提供“客户经理+电子渠道”的随身贴心服务,提升客户的业务贡献。 可见,从具体效用的角度来看,衡量一个商业银行是否真正应用了大数据、发挥了大数据的价值,就是要看其大数据系统是否能够显著提升数据分析和商业决策的效率,是否能够提高对客户的理解与认知能力,是否能够低成本、批量地实现较高水准的个性化客户服务。如果商业银行的大数据系统未能实现上述效用,那就需要认真审视自身的大数据战略并加以调整。 大数据就是外部数据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