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的共混改性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ASA_PVC共混改性技术在PVC彩色共挤型材加工中应用研究.

ASA_PVC共混改性技术在PVC彩色共挤型材加工中应用研究.

ASA/PVC 共混改性技术在PVC 彩色共挤型材加工中应用研究吴郁宁波浙东塑料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宁波 315101摘要:本文概述了ASA/PVC 共混改性彩色共挤型材的制备工艺,分析讨论了不同配比共混体系对共挤加工性能、材料力学性能以及材料耐候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ASA/PVC 共混改性耐候性1 概述PVC塑料门窗具有优异的节能隔声效果,目前在国内已普及应用。

由于PVC分子结构中存在较不稳定的α-Cl,因此纯PVC加工的材料耐候性差,在户外容易受太阳光中紫外光线破坏而引起发黄发红等变色现象;金红石型TiO 2具有优异的光折射效果,通过添加一定比例的金红石型TiO 2,可以起到折射屏蔽紫外线效果,从而确保材料不变色,因此市场上所见的PVC门窗型材通常以白色为主。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门窗材料表面彩色化需求越来越大。

目前彩色PVC型材一般是通过在干混料中直接添加颜料进行着色,但因配色原因,材料配比中不能添加足量的TiO 2(一种白色颜料,以致产品在户外耐候性较差、型材色彩选择性非常小。

一种采用具有优异耐候性能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共挤层材料,将其与PVC主体材料共挤形成复合材料的共挤加工技术,可使型材表面色彩丰富多样,颜色牢固不易褪色。

ASA聚合物是丙烯氰(A-苯乙烯(S-丙烯酸酯(A无定型三元共聚物,其分子结构如下,其分子结构中无双键等不稳定基团,分子结构稳定,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能,同时该材料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国外已广泛应用于汽车配件领域。

ASA其溶解度参数δ为9.6-9.8,与PVC的溶解度参数9.5-9.7非常接近,理论分析二者相容性很好,可以混合形成塑料合金,以改善PVC材料力学性能。

试验通过ASA与PVC根据不同比例进行共混造粒,主机采用锥形双螺杆挤出机,辅机采用专用单螺杆挤出机,通过共挤形成彩色共挤复合型材;分析讨论了不同共混配比对共挤加工性能、制品表面硬度、力学性能以及耐候性能的影响。

2 试验部分2.1试验主要原料SG-5型 PVC 树脂上海氯碱化工有限公司 Larans ASA 树脂德国BASF 化学公司 T-109 稳定剂阿托菲纳化学公司 D320抗冲改性剂阿托菲纳化学公司颜料德国BASF 化学公司2.2试验仪器及设备FM-500/1750进口混料机组德国THYSSEN设备制造公司 SJZ55/100锥形双螺杆造粒机组上海经纬挤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CON63锥形双螺杆挤出生产线奥地利THEYSHON设备制造公司 CO-32 THEYSHON共挤机奥地利THEYSHON设备制造公司 LUXOR 80自动上料干燥机德国摩丹干燥设备公司HS80NP共挤型材模具奥地利TOPF模具制造公司WSD-Ⅲ型色度仪北京康光仪器有限公司低温落锤试验机河北承德金键检测仪器公司XJJ-5简支梁冲击试验机河北承德金键检测仪器公司 XHRD-150塑料洛氏硬度计山东莱州市试验机总厂QUV紫外线加速耐候试验机江苏中铭仪器有限公司2.3 试样制备1试验以浅灰色(RAL 7035为参照颜色,按照配方比例(见表1,使用FM-500/1750 德国THYSSEN进口混料机组进行混料,形成适合挤出加工的四种干混料。

改性PVC及PVC的应用

改性PVC及PVC的应用

3.2改性聚氯乙烯由于PVC树脂存在着成型加工性能差,如熔体粘度大。

流动性不好,热稳定性低,容易造成分解等,有PVC 制品耐老化性差、易变脆、变硬、龟裂、韧性不好、耐寒性不佳等,所以一般要进行改性PVC,来弥补以上缺点。

改性PVC的方法有两种途径:化学改性物理改性化学改性:1.共聚改性,即让氯乙烯单体和其他单体进行共聚反应,例如和醋酸乙烯、偏二氯乙烯、丙烯晴、丙烯酸酯、马来酸酐等单体共聚,以此提高成型加工性能,或使成型温度降低,或开拓新的用途,或作为新型材料出现。

2.在PVC侧链上引入另外的单体基团,或另一种聚合物,进行接枝反应。

例如:乙烯—醋酸乙烯与氯乙烯进行接枝,控制氯乙烯接枝部分的数量及聚合度,以此改善这种改性材料的冲击性能、低温脆性、耐老化性等。

3.将PVC用水相悬浮法(或气相法),进行氯化,使氯含量由原来的57%提高到65%左右,这样改性的目的在于提高PVC的耐热性,使用温度比原来的PVC高出35——40度,称之为氯化聚氯乙烯(CPVC)。

CPVC的密度比PVC大,为1.7克/立方厘米,阻燃性能优于PVC,拉伸强度也优于PVC,缺点是冲击强度低。

CPVC的成型加工性能难,其成型温度比PVC高10——20度;温度调节范围窄;稳定剂用量比PVC多1——2倍;润滑剂用量也比PVC多。

CPVC可用挤出法、注射法、压延法生产制品。

CPVC可用于管材、板材、型材、发泡材料、黏合剂、涂料、改性剂等。

物理改性是通过添加各种助剂或是进行填充、共混、增强来改善其性能。

1.例如添加ACR来改善PVC物料的成型加工性能;添加内外润滑剂或聚乙烯蜡来改善物料的粘度、流动性等;添加热稳定剂,提高物料在成型加工时的热稳定性,降低其分解温度;添加抗氧剂、抗紫外线剂提高制品的耐老化寿命;添加增塑剂提高物料的塑化性能,增加制品的柔软度等。

2.填充改性是通过加入无机或有机填充剂以改善某些性能。

如加入木粉填料,降低PVC制品的比重,接近木材;加入金属粉末,如铜粉、铝粉提高制品的导电能力;加入铁淦氧磁粉,提高制品的磁性能;加入碳化钙提高制品硬度,同时降低材料成本;加入赤泥,改善制品的耐热、耐光老化性能,同时降低材料成本等。

共混改性提高PVC耐热性的研究进展

共混改性提高PVC耐热性的研究进展

共混改性提高PVC耐热性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3-31T08:22:16.21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5期作者:杨小川[导读] 聚氯乙烯简称PVC,没有固定熔点,在85℃以下呈现玻璃态,在80℃~85℃之间进入软化状态,受温度影响使用范围缩小,为提高PVC使用温度,技术人员开始致力于耐热性改良工作,开发耐热性好的PVC树脂。

杨小川广东达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揭阳522000摘要:聚氯乙烯简称PVC,没有固定熔点,在85℃以下呈现玻璃态,在80℃~85℃之间进入软化状态,受温度影响使用范围缩小,为提高PVC使用温度,技术人员开始致力于耐热性改良工作,开发耐热性好的PVC树脂。

提升聚氯乙烯耐热性能共混改性组分有很多,其中包括以N-取代马来酰亚胺类为代表的高分耐热改性剂,以氯化PVC为主的具备高耐热性的改良PVC,除此之外,还包括无机填料。

由于PVC 复合材料中混入不同类型耐热改性剂所呈现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将结合相关研究文献对共混改性提高PVC耐热性复合材料研究进行相关文献综述,为材料开发工作提供信息参考。

关键词:共混改性;PVC耐热性;复合材料为顺应社会市场需求,我国不断加大科学技术投资力度,各科研领域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我国现阶段塑料改良行业发展重心依旧以塑料工程化为主,研究高性能工程塑料,典型热塑性材料为聚氯乙烯,具有开发成本低、经济丰富等特性,在化工和建筑领域应用广泛。

从使用性角度看,PVC存在热稳定性差的缺陷,连续使用温度仅在65℃左右,这就导致产品需要着重关注使用温度和受力情况。

为解决此问题,常使用共混改性方式提升耐热温度。

所谓共混改性是指将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的树脂与PVC粉料充分结合,这种制作工艺简单、具有较高可操作性。

一、利用共混高分子耐热改性剂改善PVC耐热性利用该方法改变PVC树脂耐热性,需要保证高分子耐热改性剂与PVC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容性,改性剂需要具备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较低的熔融温度以及熔体粘度,增强材料可塑性。

聚丙烯塑料的改性及应用

聚丙烯塑料的改性及应用

聚丙烯塑料的改性及应用
聚丙烯塑料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它的主要优点包括稳定性高、机械性能好、成本低廉等。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聚丙烯塑料的一些性能可能无法满足特定需求,因此需要进行改性。

聚丙烯塑料的改性方法有很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包括共混改性、填充改性、交联改性等。

共混改性指的是将聚丙烯与其他树脂混合在一起,以获取其它树脂的特性,从而改善聚丙烯的性能。

填充改性则是在聚丙烯中添加一些填充物,例如纤维素、碳酸钙等,以改善聚丙烯的强度等性能。

交联改性则是通过交联聚丙烯来获得更好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等性能。

通过改性,聚丙烯塑料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例如,通过共混改性和填充改性,可以将聚丙烯用于汽车零部件、管道、建筑材料等领域。

交联改性后,聚丙烯可以用于电线电缆、自行车轮胎和医疗器械等领域。

除了改性,聚丙烯塑料也可以通过添加一些辅助剂,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阻燃剂等来增强其性能。

例如,聚丙烯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可以提高其耐火性。

在实际应用中,聚丙烯塑料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由于聚丙烯的低表面能,它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有限。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可以采用表面处理等方法来提高其表面能。

总之,改性可以使聚丙烯塑料的性能得到大幅提升,使其在更为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

未来,如果能够开发出更高性能的聚丙烯塑料,那么它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其应用潜力。

PVC共混改性 宋明明

PVC共混改性  宋明明
材化学院高分子系
七、PVC/TPU共混改性
PVC可与热塑性聚氨酯共混,用于医疗材料方面。 聚氨酯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极好的生物相容性。 选用与PVC共混的TPU时,应首先考虑两者的相容性。 另外软段与硬段比例适当调整,对调节共混物力学性 能,以及改善加工性能都是有作用的。 PVC/TPU共混体系用于医疗材料时,为避免增塑 剂的迁移,可以用TPU完全取代液体增塑剂
材化学院高分子系
2、悬浮法PVC与PVC糊树脂共混 机械共混中使用的PVC树脂,一般为悬浮法 PVC。在某些产品中可采用PVC糊树脂与悬 浮法PVC共混,以改善加工性能。PVC糊树 脂的颗粒远较悬浮法PVC树脂小,易于塑化
材化学院高分子系
谢谢观看
材化学院高分子系
制品中添加CPE起增韧改性的作用。 PVC/CPE共混体系中,体系的 组成、共混温度、共混方式都会 影响增韧效果。 右图看出,随着CPE用量增加 缺口冲击强度上升,且图形呈S 型。Fra bibliotek材化学院高分子系
1、CPE是聚乙烯经氯化后的产物,在PVC硬
2、在软质品中的应用
在PVC软制品中添加CPE可使PVC不迁移,不 挥发永久性增塑剂,提高PVC软制品耐久性。 在CPE与PVC共混配置的软质PVC中,CPE 用量通常不低于20质量份,同时要添加适量液体 增塑剂,随CPE用量的增大会导致拉伸强度略下 降,而耐老化性能明显提高。
材化学院高分子系
四、PVC/ACR共混体系
作为硬质PVC树脂的改性剂,ACR可分 为加工助剂和抗冲击助剂两种。 加工助剂主要是减少硬质PVC物料的凝 胶塑化时间。便于热成型等二次加工。 抗冲击性型ACR形成“核-壳”结构。 其壳与PVC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其核在共 混体系中起到了卓越的增韧效果。 ACR是继MBS之后最成功的透明性改性 剂。

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共混改性的研究

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共混改性的研究

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共混改性的研究
氯乙烯单体发生聚合反应生成热塑性高聚物聚氯乙烯。

作为用途广泛的通用型塑料,聚氯乙烯因为其优良的阻燃耐磨等优点,决定了它可以应用于各行各业,而来源的广泛性和低价的特点更是决定了它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所以,时至今日,我们会发现PVC制品被应用到了国民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不可忽视的是,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程度加大,对PVC材料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人们需要特定性能的PVC复合材料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更需要强度和韧性都相对不足的PVC复合材料在力学性能上的表现得到进一步提高。

因为操作简单,且改性效果明显等特点,所以共混作为对聚合物改性的一种物理方法,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PVC复合材料韧性较差,并且在较低温度时就会发生分解反应,限制了PVC制品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玻璃纤维与PVC基体经过共混加工后,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强PV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在PVC中加入改性剂,不同的改性剂根据添加量的不同,对PVC复合材料的韧性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在本文中,通过对玻纤增强PVC、改性剂CPE增韧PVC以及改性剂ACR增韧PVC进行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助剂对PVC复合材料的不同力学性能影响,试图最终找到最佳配方,能提高PVC复合材料的同时,也能增加PVC复合材料的韧性。

ASA_PVC共混改性技术在PVC彩色共挤型材加工中应用研究.

ASA_PVC共混改性技术在PVC彩色共挤型材加工中应用研究.

ASA/PVC 共混改性技术在PVC 彩色共挤型材加工中应用研究吴郁宁波浙东塑料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宁波 315101摘要:本文概述了ASA/PVC 共混改性彩色共挤型材的制备工艺,分析讨论了不同配比共混体系对共挤加工性能、材料力学性能以及材料耐候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ASA/PVC 共混改性耐候性1 概述PVC塑料门窗具有优异的节能隔声效果,目前在国内已普及应用。

由于PVC分子结构中存在较不稳定的α-Cl,因此纯PVC加工的材料耐候性差,在户外容易受太阳光中紫外光线破坏而引起发黄发红等变色现象;金红石型TiO 2具有优异的光折射效果,通过添加一定比例的金红石型TiO 2,可以起到折射屏蔽紫外线效果,从而确保材料不变色,因此市场上所见的PVC门窗型材通常以白色为主。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门窗材料表面彩色化需求越来越大。

目前彩色PVC型材一般是通过在干混料中直接添加颜料进行着色,但因配色原因,材料配比中不能添加足量的TiO 2(一种白色颜料,以致产品在户外耐候性较差、型材色彩选择性非常小。

一种采用具有优异耐候性能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共挤层材料,将其与PVC主体材料共挤形成复合材料的共挤加工技术,可使型材表面色彩丰富多样,颜色牢固不易褪色。

ASA聚合物是丙烯氰(A-苯乙烯(S-丙烯酸酯(A无定型三元共聚物,其分子结构如下,其分子结构中无双键等不稳定基团,分子结构稳定,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能,同时该材料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国外已广泛应用于汽车配件领域。

ASA其溶解度参数δ为9.6-9.8,与PVC的溶解度参数9.5-9.7非常接近,理论分析二者相容性很好,可以混合形成塑料合金,以改善PVC材料力学性能。

试验通过ASA与PVC根据不同比例进行共混造粒,主机采用锥形双螺杆挤出机,辅机采用专用单螺杆挤出机,通过共挤形成彩色共挤复合型材;分析讨论了不同共混配比对共挤加工性能、制品表面硬度、力学性能以及耐候性能的影响。

2 试验部分2.1试验主要原料SG-5型 PVC 树脂上海氯碱化工有限公司 Larans ASA 树脂德国BASF 化学公司 T-109 稳定剂阿托菲纳化学公司 D320抗冲改性剂阿托菲纳化学公司颜料德国BASF 化学公司2.2试验仪器及设备FM-500/1750进口混料机组德国THYSSEN设备制造公司 SJZ55/100锥形双螺杆造粒机组上海经纬挤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CON63锥形双螺杆挤出生产线奥地利THEYSHON设备制造公司 CO-32 THEYSHON共挤机奥地利THEYSHON设备制造公司 LUXOR 80自动上料干燥机德国摩丹干燥设备公司HS80NP共挤型材模具奥地利TOPF模具制造公司WSD-Ⅲ型色度仪北京康光仪器有限公司低温落锤试验机河北承德金键检测仪器公司XJJ-5简支梁冲击试验机河北承德金键检测仪器公司 XHRD-150塑料洛氏硬度计山东莱州市试验机总厂QUV紫外线加速耐候试验机江苏中铭仪器有限公司2.3 试样制备1试验以浅灰色(RAL 7035为参照颜色,按照配方比例(见表1,使用FM-500/1750 德国THYSSEN进口混料机组进行混料,形成适合挤出加工的四种干混料。

改性PVC及PVC的应用

改性PVC及PVC的应用

改性PVC及PVC的应用
一、改性PVC的介绍
PVC(聚氯乙烯)是一种由苯乙烯共聚形成的常用的聚合物。

它具有良好的耐温性和耐腐蚀性,可以生产出具有优良力学性质和热稳定性的分子链。

在实际应用中,原始PVC存在着许多严重的缺点,比如它的硬度和弹性性能非常低,热稳定性也不够高,因此,改性PVC(Modified PVC)应运而生,它是在原始PVC的基础上进行改性处理,以获得更高的性能,可用于满足更多应用需求。

改性PVC具有高热稳定性、较低的材料成本、良好的耐腐蚀性、容易加工加工、耐老化性能好等优点,可以满足更广阔的需求,应用的领域比原始PVC更广泛。

它添加了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称为“改性剂”,使它的性能更好,可以改善PVC的硬度、拉伸性和耐侯性,从而更适合于工业、汽车、建筑等领域中的应用。

二、改性PVC的分类
1、改性PVC的主要分类有三种:双酚A型PVC,双酚A型钙酸酯型PVC和丙烯酸共聚物型PVC。

2、双酚A型PVC:其特点是有极高的机械强度和风化耐久性,可以用于生产管材、电缆套管和纤维布等产品。

3、双酚A型钙酸酯型PVC: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热塑性,是生产制品的最理想材料之一,可用于生产管道和隔离带等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氯乙烯共混改性综述11级材料1班王永鑫 1105101025摘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国际市场PVC的需求,PVC的共混改性方式种类,重点介绍ABS 与PVC的共混改性及其应用。

关键字:PVC 共混改性方式ABS前言: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PVC),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通用型合成树脂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难燃性、耐磨性、抗化学腐蚀性、综合机械性、制品透明性、电绝缘性及比较容易加工等特点,目前,PVC已经成为应用领域最为广泛的塑料品种之一,在工业、建筑、农业、日常生活、包装、电力、公用事业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与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和ABS统称为五大通用树脂。

聚氯乙烯是一种无毒、无臭的白色粉末。

它的化学稳定性很高,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除少数有机溶剂外,常温下可耐任何浓度的盐酸、90%以下的硫酸、50~60%的硝酸及20%以下的烧碱,对于盐类亦相当稳定;PVC的热稳定性和耐光性较差,在140℃以上即可开始分解并放出氯化氢(HCl)气体,致使PVC变色。

PVC的电绝缘性优良,一般不会燃烧,在火焰上能燃烧并放出HCl,但离开火焰即自熄,是一种“自熄性”、“难燃性”物质。

基于上述特点,PVC主要用于生产型材、异型材、管材管件、板材、片材、电缆护套、硬质或软质管、输血器材和薄膜等领域。

PVC的用途广泛,在专业领域的应用其性能还显不足,所以需要通过改性来增强其性能。

例如增加其阻燃性、耐热性、韧性、抗冲击能力等。

改性方法有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化学改性是在PVC链段上引入其它单元,通过改变其整体结构来实现改性,物理改性是改性剂与PVC共混,从而改变物质性能,增加所需性能。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增韧共混改性。

1.PVC增韧共混改性方式1.1 PVC/ABS共混增韧改性ABS与PVC溶解度参数相近,经SEM分析发现二者有良好的相容性。

杨育芹等研究发现PVC与ABS质量比为70:30时,悬臂桥冲击强度达377.4 J/m2,与PVC基体的43.1 J/m2相比,提高了将近10倍。

若在PVC与ABS的共混体系中加入CPE,体系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大幅度提高,而拉伸强度随CPE用量的增加而下降。

CPE用量约在5份时,ABS/PVC /CPE共混体系的弹性模量出现最大值。

1.2 PVC/TPU共混增韧改性TPU是一种新型的热塑性树脂,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弹性好,耐油、耐磨、介电性能好等优点,但价格较高。

其中聚酯型,TPU改性软质PVC效果要好于聚醚型TPU,加入约10份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均出现最大值,而压缩永久变形出现最小值,综合性能最佳,但是二者的相容性差。

方少明等将SBS—g—MMA接枝聚合物作为PVC/TPU的增容剂,与一般的弹性体或者橡胶增韧PVC相比,PVC/TPU/SBS—g—MMA共混体系冲击强度得以改善的同时,保持了较高的拉伸强度,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1.3 PVC/EV A共混增韧改性EV A是乙烯与醋酸乙烯酯共聚而成的一种橡胶弹性体。

EV A对PVC的增韧机理剪切带约占90%,银纹化约占10%,适当数量的孔穴化也有利于材料的增韧。

利用醋酸乙烯酯含量为48%的EV A占体系的6~8份时,共混物的抗冲击强度改进最明显,当EV A占7.5份时,EV A 成为连续网络结构,体系冲击强度最大,随EV A含量增加,体系的冲击性能、加工性能和光稳定性增加,而模量、强度和热变形温度下降。

章长明等以丙烯酸酯类多官能团不饱和单体为交联敏化剂,采用电子束对PVC与EV A共混物进行辐照交联,发现V A质量分数越高的EV A越有利于促进PVC辐照交联,共混体系的凝胶质量分数越高,力学性能及热延伸性能的改善越明显。

1.4 PVC/CPE共混增韧改性CPE是通过在在聚乙烯分子链上引入氯原子得到的一种韧性高分子聚合物,含氯量小于36%的CPE体系,结晶度高,相容性差;而含氯量高于42%的CPE体系,弹性差。

whittle A J 等研究了不同含量的CPE对PVC的韧性影响,在他们的测试范围内,复合材料的韧性与CPE 几乎成线性关系。

王士才等采用cPE增韧Pvc时发现增韧效果主要与氯含量和制备条件有关,摩尔质量影响不大。

用含氯量36%的CPE 7.15份(占体系质量份数,下同)时,增韧效果突出,综合性能最佳。

1.5 PVC/NBR共混增韧改性NBR是增韧PVC最早商品化的改性剂,因其耐油、耐老化、耐腐蚀且与PVC相性好等优点而倍受青睐。

Mano等111J发现PVC与NBR在150℃下进行机械共混时,两相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体系交联结构的存在使体系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随着NBR含量的增大,体系的断裂伸长率迅速增大,但拉伸强度有所下降。

在PVC/NBR(质量比)为75/25时,体系的拉伸强度为32 MPa,断裂伸长率达175%,表现出较好的韧性。

Liu z H等将NBR相呈准网络态分布于PVC中,其增韧效果要优于简单共混。

Schwarz H F等发现羧酸化的丁腈橡胶(XN.BR)对PVC的增韧效果比NBR的要好,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模量均比NBR 更高,且耐磨性更好。

Ishiaku等将NBR加人PVC/NR共混物中,既可增韧,又可改善共混物的抗氧老化性能。

游长江等利用有机膨润土改性NBR所得的复合材料用于改性PVC,增韧效果好且能保持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

1.6 PVC/其他弹性体共混增韧改性Dompas等提出了丙烯酸酯对PVC的增韧机理,由于其中的孔隙形变减弱了PVC的约束应力,使这种应力低于材料的断裂强度,从而产生大面积的塑性形变,因而冲击强度大幅度提高。

在ACR为3份时,它在PVC中呈颗粒状,并且粒径发生了较大的变形和界面空化;当ACR为8份时,在PVC中形成了清晰的网络结构。

Canter等在配方中加入含磺化弹性体以降低PVC的Tg。

Galvez等将硬质PVC、PP与一种起增容作用的接枝乙烯基化合物的乙烯基的共聚物共混,其流动性能比传统的软质PVC更好。

潘明旺等自制了3种ACR-g-PVC复合粒子,其常温缺口冲击强度随ACR含量增加而显著提高,其突跃点的发生具有等橡胶效应,其临界橡胶含量约为4%,且P(BA.EHA)比核一壳ACR I或ACRⅡ具有更高的增韧效率。

杨波等[28]用韧性贡献率探讨了弹性体CPE,si02对PVC的协同增韧效果,当CPE用量为6份,si02用量为4份时,PVC/CPE/Si02复合体系的冲击强度达一最大值12.2kJ/m2,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下降不明显,且模量均比纯PVC高,同时该体系的热稳定性由于PVC、PVC/CPE、PVC/si02,但对PVC维卡软点的影响不明显。

2.PVC/ABS共混改性ABS树脂是在聚苯乙烯改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元共聚物,它体现了三种组分丙烯腈2丁二烯2苯乙烯的协同性能。

由于它具有价格较低、综合性能优良的特点,广泛地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轻工家电和建筑等行业。

但其却存在一些缺陷,如不阻燃、耐热性较差、成本偏高等,这些缺陷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同时也有被PP、PS 等通用树脂排挤的危险,因此,国内外都在加紧ABS树脂的研究,相继研究开发出了许多新牌号ABS树脂。

而通过将ABS树脂与其他高聚物共混,制备ABS共混合金是提高ABS性能、降低成本的一个必备手段,ABS/ PVC共混合金便是其中一个。

根据朱伟平的研究得出PVC与ABS共混中各条件对产物各性能影响如下。

2.1 PVC用量对ABS/ PVC体系性能的影响2.1.1 PVC用量对ABS/ PVC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随着加入的PVC量大,共混物的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增大;并且在20phr后变化较明显这是因为PVC为脆性材料,它受到冲击时会在两相界面诱发大量银纹,吸收冲击能,同时ABS中的丁二烯橡胶组分也会诱发大量的银纹,吸收冲击能,银纹的相互干扰又导致银纹的终止。

这样,ABS/ PVC合金在ABS含量较高时,合金的冲击强度随PVC含量的增加而上升。

2.1.2 PVC用量对ABS/ PVC 共混体系熔融流动性能的影响随着PVC用量的逐渐增加,体系熔融流动性逐渐下降, 在PVC用量0 ~10phr 和20 ~30phr范围内,体系熔融流动性逐渐下降比较缓慢。

这是因为PVC的熔体粘度高,ABS/PVC 是半相容体系,体系的粘度较大,所以随着PVC含量的增大,共混物的熔体流动性下降。

由于PVC 的热敏感性强,热稳定性相对ABS差,所以尽管加入了PVC的热稳定剂,共混物的耐热性仍随PVC含量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

2.1.3 PVC用量对ABS体系耐热性能的影响随着PVC含量的增加(0~40phr) ,体系的热变形温度下降,表明制品耐热性下降,这与PVC本身耐热性低于ABS有关,但总体来说下降幅度并不大。

2.1.4 PVC用量对ABS燃烧性能的影响随PVC加入量增多,体系内含卤量逐渐增多,表现为共混物的阻燃性能增大,但仅靠加入PVC还远不能达到UL94 V- 0 级,还应配合使用复合阻燃剂,只是复合阻燃剂用量可以减少,从而可以降低成本。

2.2 相容剂对ABS/ PVC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ABS与PVC具有一定的相容性,这是由于ABS中SAN与PVC极性将近,但二者的相容程度如何还要看ABS中胶含量多少、橡胶粒子在ABS中分布情况、ABS中SAN与PBL界面形态以及PVC在共混体系中的含量,因此一般说来不同牌号的ABS由于在ABS组分中胶含量不同、橡胶粒子在ABS中分布情况不同以及ABS中SAN 与PBL界面形态的差异表现为与PVC相容程度不同。

为了最大程度上改善二者的相容性,通常要在ABS与PVC共混过程中加入适宜的相容剂。

作为ABS与PVC相容剂通常可选用市场销售的CPE、SBS、ACR等,但这些材料作为相容剂,相容效果还要与ABS和PVC牌号相配才能实现。

我们所研制开发的ABS 与PVC相容剂是采用原位聚合技术,在苯乙烯、丙烯氰共聚的同时引入活性点,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接入不同含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经聚合而生成的YW相容剂,所制作的YW系列相容剂是根据所接入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含量来确定的。

下面就相容剂对ABS/ PVC共混体系性能影响进行分析讨论。

2.2.1 相容剂对ABS/ PVC混合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由于对于ABS/ PVC共混物,在界面层内或界面层与两相之间存在着ABS、PVC两组分聚合物之间粘合的好坏和两组分聚合物链段相互之间扩散程度大小的问题,而两组分聚合物粘和好坏和链段的扩散程度对共混物的性能,尤其是力学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粘合越好,扩散程度越小,则力学性能越优异。

因此,通过测定共混物力学性能可以定性评价共混物相容性好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