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言的评价标准之审美性

合集下载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1. 文学语言具有形象性啊!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那可怜又可悲的形象,多么鲜活生动,让我们仿佛能看到她就站在眼前。

这就是文学语言的魅力呀,它能把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让我们沉浸其中。

2. 文学语言有情感性呢!你看《背影》中父亲的背影,那蕴含的深深父爱,是不是让你也感动不已?它能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3. 文学语言还有音乐性哦!像诗歌中的韵律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那感觉就像听着美妙的音乐一般。

比如“床前明月光,疑地霜”,多有节奏感呀!4. 文学语言的含蓄性也很重要呀!好比“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那种委婉表达,让人回味无穷,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才能领会其中深意。

5. 文学语言的精炼性也不得不提啊!像“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就把春天的景象完美呈现,简洁而有力。

这就是文学语言的魔力呀!6. 文学语言具有创造性呢!它能创造出独特的世界和形象,像《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世界,多神奇呀!这是普通语言做不到的哟!7. 文学语言的陌生化也很有意思呀!比如把“月亮”说成“一轮玉盘”,一下子就变得新奇起来,让我们眼前一亮,这多好玩呀!8. 文学语言的多义性你注意到了吗?像一些诗词,不同的人能解读出不同的含义,这多有韵味呀!比如“横看成岭侧成峰”,你可以有各种理解呢!9. 文学语言的象征性也很棒啊!像“梅花”常常象征着坚韧不拔,这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联想和感受,难道不是吗?10. 文学语言的审美性那可是独一无二的呀!它能让我们感受到美,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

就像欣赏一幅美丽的画一样,让我们陶醉其中,这就是文学语言的伟大之处呀!我的观点结论:文学语言的这些审美特征让它变得无比精彩和独特,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应该好好去感受、去领悟、去欣赏文学语言的美。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嘿,咱今儿个就来聊聊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你说文学语言像不像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呀?那丰富的滋味和独特的魅力,真让人欲罢不能。

它可不单单是把字词拼凑在一起,这里头的讲究多着呢!首先啊,文学语言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让你仿佛身临其境。

就好比你读一本描写大自然的书,那文字能让你感觉自己真的漫步在森林里,能闻到花香,听到鸟鸣。

这是多么奇妙呀!这就像一个优秀的画家,能用色彩和线条勾勒出逼真的场景,让你沉醉其中。

再来瞧瞧文学语言的情感表达。

哇塞,那真叫一个淋漓尽致!它能把快乐描绘得让你也跟着笑出声来,能把悲伤刻画得让你也忍不住掉下泪来。

这可不就是像和一个知心朋友聊天嘛,能懂你的喜怒哀乐,能和你产生共鸣。

还有啊,文学语言的形象性也是一绝。

它能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让你一下子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比如说“时间如流水”,这么一形容,你是不是一下子就对时间的流逝有了直观的感受呢?这就像给你一双能看清世界的眼睛,让你对一切都更加清晰明了。

文学语言还特别富有韵味呢!那些优美的词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一首动听的歌曲,萦绕在你的耳边。

你不觉得这很神奇吗?而且哦,文学语言的创造性也是不容小觑的。

它能打破常规,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新鲜感。

这就像一场冒险,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转角会有怎样的精彩在等着你。

你想想看,要是没有了文学语言,我们的世界会变得多么无趣呀!那岂不是像少了色彩的画,缺了音符的歌?文学语言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阳光和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所以呀,我们可得好好珍惜这宝贵的文学语言,去感受它的美,去领略它的魅力。

让它带着我们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让我们在文学的海洋里尽情畅游。

难道不是吗?。

浅析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浅析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浅析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摘要:从文学语言学角度看,语言不仅仅是表达的工具,更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构建着后人的主观经验和文化世界。

它呈现出了隐喻性、间接性、可感性、形象性、情感性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文学语言审美特征文学作品的语言,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描写景物、人物、事件的语言;一类是人物的对话,包括独白。

作家似乎是用语言描写对象,风花雪月如何,阴晴圆缺如何,但其实他的描写性语言不知不觉中成为他的艺术直觉和艺术个性的显露。

另一类就是各种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话,文学作品中,人物对话也被当成了被加工的对象,经过艺术加工,人物的对话有丰富蕴含,它虽然有传达信息的一面,但又不止于传达信息。

一、文学语言具有隐喻性文学语言的隐喻性的层面是针对现实语言来说的。

现实语言只能传达现实意义, 比如,日常语言只能以表象传达感性经验, 理论语言只能以概念传达知性经验, 它们都不能传达生存体验, 揭示人生真谛和价值。

哲学语言虽然能以范畴揭示生存意义, 但却不能够把具体的、鲜活的生存体验表达出来, 而只是它的抽象化。

只有文学语言是对生存体验的具体的、活生生的描述, 而且可以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 这是文学语言独具的超越性, 它能突破现实语言的限制, 消解其意义层面, 保留其含义层面, 具有多层的隐喻和转喻意义。

像我们大家熟知的唐诗《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就不单单是叙说了一件寻找隐士高人而不得的平凡日常事件, 而在字面背后隐藏了很深刻的对人生处境的感悟。

宋人杨万里诗《桂源铺》:万山不许一溪奔, 拦得溪声日夜喧。

等到前头山脚尽, 堂堂小溪出前村。

多么平常的物象景色, 却又昭示了几多人生境遇,抒写了几多人事情怀。

二、文学语言的间接性文学语言不同于其他语言,首先在于其间接性,文学语言所描绘的画面往往给读者传达一种间接的信息。

语言文字成为其中的传达媒介,读者先读语言文字,再在脑海里唤起画面感,从而产生不同的印象。

文学作品 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文学作品 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文学作品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情感表达、形象描绘、语言运用和结构构建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审美特征。

情感表达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

文学作品通过语言的表达,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无论是悲伤、喜悦、爱情还是孤独,作家通过精准的文字选择和情感描写,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比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悲伤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了贾宝玉的痛苦和无奈。

形象描绘也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

通过对人物、景物、事件等形象的描绘,作家能够创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故事中的情景。

比如在《西游记》中,作者吴承恩通过对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的描绘,让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他们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点。

语言运用也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

作家通过对语言的运用,创造出富有节奏感和美感的文学语言,使作品更具艺术性。

比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作品的语言更具韵律感和美感。

结构构建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

一个好的文学作品不仅要有精彩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还需要有合理的结构构建。

作家通过巧妙的情节安排、章回体结构等方式,使作品具有紧凑的结构和吸引人的阅读体验。

比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将故事分为五十四回,并在每回开头都有标题,使整个作品具有清晰的结构和层次感。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情感表达、形象描绘、语言运用和结构构建等方面的特征都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通过欣赏和研究这些审美特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体验其中蕴含的美。

浅谈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浅谈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164浅谈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华山 南昌大学医学院摘要:经历长时间的传承与积淀,文学语言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在当前社会中具有鲜明的特点及强大的影响力。

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著作的语言,是经过高度加工、符合规范化的语言,是人类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文学语言具有很强烈的审美特征,对现代社会影响深远。

本文就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学语言;审美特征文学语言不同于日常生活常用语言,文学语言具有很强的审美特征,能够创造出独特的语言环境,语言文字组合也相对新奇,同时文学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独特内涵也值得读者去反复推敲。

故而充分了解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能够有效促进文学语言的良好发展。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学语言语境的可代入性文学语言不单单是文字的融合,在文学作品中所叙述文字前后具有一定联系,表达了作者的思维想法,能够给读者创造一个独特的语言环境。

而读者能够在阅读中了解该语言环境的特点,从而将自身情况代入到该环境中。

在代入的过程中,读者能够了解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或情感,达成了与作者内心深入沟通交流的目的[1]。

同时读者在亲历作者创造的语言环境时,可以在独特的文学世界内体验到人生百味,继而得到相应的启发与思考,在文学语言中体会到美的含义。

在离开语言环境回归现实时,读者会将从文学语言环境中所得到的启发与思考融入现实生活中,让自身的存在更加充实饱满。

由于语言环境各不相同,为了创造某一特定的语言环境,作者就会在选用词句上下功夫,尽量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并在传统语言模式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个人风格的语言结构。

这样一来,文学语言就会显得更加凝练,更有内涵,能够营造出让读者代入感更强的语境。

二、文学语言文字组合的新奇性文字是文学语言的根本,不同于日常生活语言,文学语言通过不同的文字组合来让日常生活语言“压缩变异”。

通过相应的文学技巧,把普通语言以新奇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时对普通语言的关键字词加以强化,省略不必要的字词,甚至对语句进行颠倒扭曲。

文学的语言风格与审美

文学的语言风格与审美

文学的语言风格与审美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语言来传达思想、情感、意境,创造美的艺术享受。

语言风格和审美成为文学作品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一、语言风格的多样性语言风格是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独特方式,它可以通过对词语选取、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古典风格古典风格追求庄重、严谨,注重修辞和格律的运用。

经典的古代文人作品通常采用古文形式,如《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诗词,既寓情于景,又运用了大量的比兴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2.现代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追求独特性、个性化和前卫性,常常突破传统的表达方式。

例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采用了流体性的叙述方式,使读者进入一个意识流的世界,独特而又富有挑战性。

3.写实主义风格写实主义风格追求真实、客观,力求以客观的视角描绘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

例如,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以天真无邪的少年视角,反映出当时美国南方的社会现实。

二、审美的文学魅力审美是人们在读文学作品时获得的美的享受,它涉及到读者的感知、感受和评判。

1.感知美感知美是通过对作品的观察和感觉,从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感受到的美。

例如,在看到一幅画时,感觉到画面中的色彩搭配和构图的和谐美。

2.感受美感受美是通过品味作品中表达的情感、情绪和意境,从中获得的情感共鸣和理解。

例如,读到一首优美的诗歌时,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浪漫、深情和哲理。

3.评判美评判美是通过对作品的思考和分析,对其内涵、境界和价值进行评价。

这种审美过程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和审美能力,也需要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三、语言风格与审美的相互关系语言风格和审美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风格是通过一定的语言运用方式呈现出来的,而读者在欣赏作品时也会根据作者的语言风格来体验和感受审美。

1.作品的语言风格能够增添审美的趣味和魅力。

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与文学评价

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与文学评价

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与文学评价1. 引言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语言和表达方式来传递思想、情感和社会价值观。

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与文学评价成为了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就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与文学评价进行探讨。

2. 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体现在艺术方面和社会价值方面两个层面。

2.1 艺术方面的审美价值文学作品通过精心构思和形象描写,展现出艺术的魅力。

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带来审美的愉悦。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以细腻的描写和富有韵律的句子,表达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浮华,使读者感受到了艺术的独特魅力。

2.2 社会价值方面的审美价值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哲理。

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读者能够深入思考和认识社会现象以及人类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契诃夫的短篇小说《钻石项链》中,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遭遇,作者探讨了社会阶层的困局、人心的追求和人生的意义,激发了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3. 文学评价的标准文学评价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客观评判和评价的过程。

主要根据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性和与现实社会的关联性来评价其质量。

3.1 表现形式的评价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包括语言和结构等方面。

对于小说和诗歌等文学作品,评价其语言的凝练性、富有感染力和形象的描写能力等,而对于戏剧作品则评价其对话的逻辑性和舞台效果等。

3.2 艺术性的评价艺术性主要评价文学作品的创意和独特性。

作品的创意和独特性体现在情节的构思和人物的刻画等方面。

一个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有独特而富有创造力的故事情节,以及立体而鲜活的人物形象。

3.3 与现实社会的关联性评价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也与其对现实社会的关联性息息相关。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够通过反映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引发读者的共鸣,并引发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关注。

4. 文学评价的主观性与客观性文学评价既有客观标准,也有主观因素的影响。

客观标准是根据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来评判,而主观因素则是评价者的个人喜好和价值观的影响。

文学审美的特征

文学审美的特征

文学审美是指人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和价值判断。

文学审美的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1.想象力和创造力:文学作品通过语言的表达和描绘,唤起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情节和场景等都是通过作者的想象和创造力塑造而成的。

2.美感和情感:文学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美感和情感,能够触动人的内心和情感。

作品中的语言运用、修辞手法、音韵韵律等都能产生美感和引起读者的共鸣。

3.语言的艺术性: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往往富有艺术性,作者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形象的比喻等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4.主题和思想深度:文学作品通常具有深刻的主题和思想,通过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传达作者对人生、社会、文化等问题的思考和见解。

5.结构和艺术形式: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艺术形式也是文学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文学流派和文学体裁有不同的结构和形式,如小说的情节推进、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等,它们通过自身的结构和形式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6.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文学作品往往反映了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对于读者来说,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对于拓宽视野和增进人文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以上是文学审美的一些典型特征,不同的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偏好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也会有个体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语言的评价标准之审美性
作者:杜欣遥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23期
摘要:文学作品的形式多种多样,小说、散文、戏剧、影视作品的语言均各有各的特色,文学语言的评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他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地变化着,它受社会背景和现实生活的影响,因此,文学语言的评价标准是多样化的。

就如我们不能用列夫·托尔斯泰时期的文学语言标准去衡量桐华玄幻小说的文学语言,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审美性。

所以说文学语言的评价标准是一个没有界限的概念,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文学语言的大众审美性是评价文学语言标准的基础也是首要准则。

关键词:文学语言;审美性;大众性;历史时期
作者简介:杜欣遥(1995-),女,沈阳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01
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文学语言,文学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即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影视文学及其他各文学作品的语言,也包括人们口头创作中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

因此可以知道文学作品的语言多种多样,它们各有各的特色。

所以,文学语言的评价标准也是多样化的。

但在我看来,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是评价文学语言最首要的原则。

然而,文学语言的审美并不单单是表面上语言文字的美,这里所谓的美是情感与意识的美。

就如黑格尔所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而显现出来了。

”[1]这种情感往往会使人产生共鸣,让人物深入到读者心中,仿佛读者就是作品中的一员,随之哭,随之笑,我认为这样的文学语言才是美的语言,这就验证了文学语言要符合大众普遍性的审美。

那么什么是大众性的审美呢?即是作品的情感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意蕴是广大人民一致认可的。

例如《红楼梦》中香菱读了王维的诗后对黛玉说:“诗的好处有口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2]这正符合大众欣赏文学的审美,虽然有虚构的故事情节,但在读者的眼中这些故事比真的还真,这些虚假的情节表现了当时所处环境的现实生活,虽然作品中参杂了虚拟的故事,但这种假定的故事使情感迸发的淋漓尽致,真挚的情感让人们产生了心灵的共鸣。

正如卡西尔所说:“在科学中,我们力图把各种现象追溯到它们的终极因,追溯它们的一般规律和原理。

在艺术中,我们专注于现象的直接外观,并且
最充分欣赏着这种外观的全部丰富性和多样性。

”[3]因此,我们可以说大众的审美即是人类共通性和倾向性的体现。

文学语言在概念中是指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并不包括方言或儿话。

例如欧阳修的《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字字句句间山水美景,风花雪月仿佛浮现在眼前,这正是书面语的魅丽,这种美自然而然的渗入到读者心中,符合大众的审美性。

然而很多的文学语言中还穿插着口语,这种文学语言是否就不符合大众的审美呢。

其实并不是,可能这样的文学语言不能使人们产生共鸣,但是他融入在文学中却能体现当时的社会的背景,和时代特征,这样的文学语言仍旧是大部分作品的趋势。

就如《亮剑》这部作品,里面的文学语言并不优美,甚至李云龙的口中经常吐出骂人的话,但无论他的形象还是《亮剑》这部作品都深得人们喜爱,这正是因为口语更贴近现实,能够走进大众的生活,被大众接受。

因此,不单单产生共鸣的文学语言符合大众的审美性,只要能够被大众接受并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学语言都是大众审美性的标准。

然而每个历史时期都有独特的文学语言评价标准。

比如现在流行的盗墓小说,《盗墓笔记》受到普遍喜爱,但它的文学语言并不如诗歌所谈的风花雪月那样优美,也不像鲁迅的《彷徨》、《呐喊》那样富有哲理,如果用战争时期的文学语言评价标准来判断,那么盗墓小说一定不被大众所认可。

但它在21世纪却受到大众欢迎,这正是因为它符合21世纪大众的眼光。

因此,不同的历史时期大众性的审美是不同的,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文学语言的评价标准是根据不同文学创作时期的文学审美评价标准来确定的,只要符合时代特色的文学语言即是大众所认可的。

然而,文学语言的评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他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地变化着,它受社会背景和现实生活的影响,因此,文学语言的评价标准是多样化的。

就如我们不能用列夫·托尔斯泰时期的文学语言标准去衡量桐华玄幻小说的文学语言,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审美性。

所以说文学语言的评价标准是一个没有界限的概念,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文学语言的大众审美性是评价文学语言标准的基础。

注释:
[1]【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选自:《红楼梦》第48回.
[3]【德】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曹雪芹:《红楼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