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
文学作品 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文学作品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情感表达、形象描绘、语言运用和结构构建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审美特征。
情感表达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
文学作品通过语言的表达,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无论是悲伤、喜悦、爱情还是孤独,作家通过精准的文字选择和情感描写,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比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悲伤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了贾宝玉的痛苦和无奈。
形象描绘也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
通过对人物、景物、事件等形象的描绘,作家能够创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故事中的情景。
比如在《西游记》中,作者吴承恩通过对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的描绘,让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他们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点。
语言运用也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
作家通过对语言的运用,创造出富有节奏感和美感的文学语言,使作品更具艺术性。
比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作品的语言更具韵律感和美感。
结构构建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
一个好的文学作品不仅要有精彩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还需要有合理的结构构建。
作家通过巧妙的情节安排、章回体结构等方式,使作品具有紧凑的结构和吸引人的阅读体验。
比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将故事分为五十四回,并在每回开头都有标题,使整个作品具有清晰的结构和层次感。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情感表达、形象描绘、语言运用和结构构建等方面的特征都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通过欣赏和研究这些审美特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体验其中蕴含的美。
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

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文学艺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产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它以文字和语言为媒介,通过表达情感、思想和意象,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包括主观性、审美性、表现性、再现性和交流性。
文学艺术具有主观性。
作为艺术创作的产物,文学作品是作者内心感受和思想意识的外化。
作家通过文字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独特视角和情感体验。
不同作者的作品在表达方式、情感倾向上存在差异,这使得文学作品具有个性化和独特性。
文学艺术具有审美性。
审美是人们在艺术作品中获得美的体验和享受的过程。
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和构思,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美的力量和魅力。
这种审美体验来源于作品中的形象描绘、情节构建、语言运用等方面,使读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感和情感共鸣。
第三,文学艺术具有表现性。
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形式,文学作品通过语言的表现力,生动地再现了人类的生活、情感和思想。
作家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将其转化为文字和形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文学作品的表现性使其成为了一种对现实的解读和表达的方式。
文学艺术具有再现性。
文学作品通过语言和文字再现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意象。
作家通过对于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将其转化为文字和形象,再现给读者。
读者通过阅读作品,重新感受到了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与作品中的形象产生共鸣和互动。
再现性使得文学作品具有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力量。
文学艺术具有交流性。
文学作品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
作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意象,读者通过阅读作品获得对作者的理解和感受。
文学作品不仅是作家个人的创作成果,也是与读者共同创造的互动过程。
交流性使得文学作品成为了一种沟通和对话的媒介。
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主观性、审美性、表现性、再现性和交流性。
这些基本特征使得文学艺术成为了一种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的创作形式,为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无穷的愉悦和启发。
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

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文学作品是人们用文字表达思想、情感和艺术审美感受的作品。
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体现着作者的独特观点和审美追求。
而这种审美特征的体现,使得文学作品成为了艺术创作的一种独特形式。
本文将从情感表达、形象描绘、叙事结构和语言运用四个方面来探讨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
一、情感表达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之一是情感表达。
情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心理活动,而文学作品正是通过表达作者或人物的情感来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精妙的笔触和描写,将内心的情感情绪转化为文字,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其中蕴涵的情感力量。
例如,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中展现了主人公的孤独和迷茫,使读者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做出了深入的思考。
二、形象描绘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之二是形象描绘。
通过形象描绘,文学作品能够将抽象的思想和情感直观地呈现给读者。
作家通过对人物形象、环境景物等的描写,创造出丰富的艺术形象。
这些形象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深刻的内涵,使得读者能够在作品中感受到真实而鲜活的世界。
例如,杨绛的《洗澡》中,作者通过对洗澡这一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的矛盾,使读者对于生活中琐碎的细节也能有更深入的感悟。
三、叙事结构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之三是叙事结构。
叙事结构是文学作品中作者安排事件发展和情节变化的方式。
恰当的叙事结构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让读者更加深入地参与其中。
通过巧妙的安排和布局,作者能够将复杂的故事情节展开,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紧张、悬疑或扣人心弦的情节发展。
例如,乔治·奥威尔的《1984》通过紧凑的叙事结构和跌宕起伏的情节推动,将读者深入带入一个黑暗和恐怖的未来世界。
四、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之四是语言运用。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载体,也是作者表达思想与情感的工具。
作者通过巧妙的语言运用,能够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语言的美与哀、宏与微、简与繁,都可以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
优美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比喻和丰富的词汇选择,能够赋予作品以丰富的意象和强烈的感染力。
文学审美的特征

文学审美是指人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和价值判断。
文学审美的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1.想象力和创造力:文学作品通过语言的表达和描绘,唤起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情节和场景等都是通过作者的想象和创造力塑造而成的。
2.美感和情感:文学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美感和情感,能够触动人的内心和情感。
作品中的语言运用、修辞手法、音韵韵律等都能产生美感和引起读者的共鸣。
3.语言的艺术性: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往往富有艺术性,作者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形象的比喻等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4.主题和思想深度:文学作品通常具有深刻的主题和思想,通过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传达作者对人生、社会、文化等问题的思考和见解。
5.结构和艺术形式: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艺术形式也是文学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文学流派和文学体裁有不同的结构和形式,如小说的情节推进、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等,它们通过自身的结构和形式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6.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文学作品往往反映了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对于读者来说,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对于拓宽视野和增进人文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以上是文学审美的一些典型特征,不同的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偏好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也会有个体差异。
古代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

古代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自古至今,中华文明一直被世界视为丰富多彩,精深博大的文化瑰宝。
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的融汇,使中国文学艺术拥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
古代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不仅体现了古代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从艺术表现、艺术形式、艺术思想等方面,探讨古代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艺术表现古代文学艺术注重表现个性、情感和精神内涵。
古人认为,艺术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更是使人们在艺术中找到情感上的满足。
因此,古代文学艺术作品非常注重个性的表现。
古代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栩栩如生的,他们的身体特征、语言行为、思想感情,都被描写得十分细致入微。
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贾宝玉等,都是非常具有个性的角色。
除此之外,古代文学艺术作品还非常注重情感的表现。
例如《孔雀东南飞》、《离骚》等诗歌,都是非常注重情感表达的经典作品。
在诗歌中,古人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了深沉的情感。
在这些作品中,艺术作品的价值显得异常重要。
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不仅传递人类的感情,还展现了古人的思想和文化精神。
二、艺术形式古代文学艺术的艺术形式多样,如诗歌、小说、戏曲、绘画等等。
这些作品的形式不同,但都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诗歌是古代文学艺术中最为优美和简洁的艺术形式之一。
古代诗歌以其简洁、明快、优美的特点,让人们对古代文学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唐诗、宋词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形式,至今仍被人们所传颂。
小说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著名的《红楼梦》、《水浒传》等小说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品。
小说对古代文学艺术有着极大的影响,使古代文学的发展变得更加全面。
相比之下,中国戏曲则更加着重于舞台表现。
戏曲艺术注重通过音乐、唱腔、表演、舞蹈的有机结合,表现人物性格及情感,体现人物个性,强调缺点与优点的平衡。
中国戏曲在表现情感方面有独到之处,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艺术思想古代文学艺术的思想渊源十分深厚。
文学作品 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文学作品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文学作品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它通过文字的运用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点。
在文学作品中,有许多独特的语言艺术特征,这些特征使得文学作品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示。
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特征之一是形象生动。
通过丰富多样的描写手法,作家能够将人物、场景、情感等具体形象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比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细腻的描写,刻画了宝玉、黛玉等一系列生动形象的人物,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他们的情感和命运。
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特征还包括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作家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押韵、排比等,使得作品的语言具有一种流畅的韵律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比如,在《诗经》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音韵变化,使得整首诗具有一种优美的节奏感,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一种愉悦的感觉。
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特征还体现在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上。
作家通过对生活、社会、人性等方面的思考,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情感。
比如,在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中,他通过对人性的深度思考,表达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性的悲观看法,使得读者能够思考和反思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问题。
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特征还表现在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结构安排上。
作家通过运用不同的叙事手法,如倒叙、多重叙述等,使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和张力。
比如,在《百年孤独》中,加西亚·马尔克斯通过将时间线错乱、叙事角度多变等手法,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神秘感和悬念,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特征还表现在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上。
不同的文学作品代表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通过阅读不同的文学作品,读者能够了解不同的文化,拓宽自己的视野。
比如,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大量的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特征包括形象生动、节奏感和音韵美、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结构安排,以及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与意义

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与意义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文字的表达和构建,展现出独特的审美特征和丰富的意义。
文学作品不仅是艺术的体现,更是人类情感、思想和文化的载体。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以及它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一、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这些特征既包括内容上的特点,也包括形式上的表现。
首先,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内容上。
文学作品通过描写人类的情感、思想、行为等方面,展示出丰富多样的人生体验。
它可以以小说、诗歌、散文等形式,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文学作品,读者可以沉浸其中,感受到作品所呈现的情感共鸣和思想碰撞。
其次,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形式上。
文学作品注重用词的精准和句法的优美,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美感。
诗歌作品常常运用押韵和节奏感,打造出优美的音韵效果;小说和散文作品则注重情节的设置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视觉和心灵上的愉悦。
二、文学作品的意义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审美特征,更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它通过艺术化的表达,传递出人类共同的情感、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文学作品可以扩大个体的认知和体验。
通过作品中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读者可以在虚构的世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经历。
文学作品具有打破时空限制的能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不同地域和不同时代的人生体验,对于拓宽个体的眼界和丰富个体的内涵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文学作品能够构建社会的共识和价值观。
文学作品通过描写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反映出个体在社会中的处境和生活状态。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往往能够引发读者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促使社会产生共鸣和反思。
文学作品可以成为社会共识的源泉,引领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文学作品还可以满足人类情感的表达和享受的需求。
人类是情感的动物,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将内心的喜怒哀乐以及各种情感状态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

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
首先,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形式和内容上。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文学艺术具有丰富的形式语言和表达方式。
它可以通过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形式来表达和传递情感、思想、体验和意义。
不同的艺术形式有其
独特的审美魅力和表现力,能够独立地影响和感染读者或观众的心灵。
此外,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还体现在文化和时代的表达上。
不同文化
和时代背景下,审美观念和审美价值有所差异。
文学艺术作品不仅承载着
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也融汇了整个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不同地域、
不同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展现着独特的审美特征和风格,代表着不同文化
和时代的审美追求。
此外,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还体现在情感和认知上。
文学艺术作品通
过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传递情感和思想。
通过作品中
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描写等元素,艺术家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
鸣和思考。
艺术家的创作要求对情感的深入洞察和表达能力,能够通过文
字和形象传递出深邃而丰富的情感表达。
最后,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还表现在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联和影响上。
文学艺术与绘画、音乐、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交融。
文学艺术作品可以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丰富表达方式和艺术效果。
总之,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包括形式和内容、创作与艺术性、文化与时代、情感与认知,以及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联。
这些特征使得文学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触动人的心灵,启发思考,并成为人们追求美的一种途径和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菩萨蛮》晚唐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 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 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 映。新帖绣罗襦,双双 金鹧鸪。
怎么欣赏诗歌
朗诵,吟诵 唱
把握诗歌的基本元素 ——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中国美学中一 个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概 念,是文学作品构成的 重要因素,当然,也是 文学欣赏的一个重要角 度。
文学的独创性
文学的本质是审美创造文学的本质是审美创 造 文学内容的美来自作家对生活独特的发现和 对人生独特的体验文学内容的美 文学形式的美根源于作家赋予作品内容的只 属于它的、独特的表现形式
文学的本质是审美创造
文学最主要的功能是传达人们的审美感受和体验, 表现人们的审美理想。文学的目的是要超越生活, 使人能够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有更高的追求。只有 创造才能赋予文学作品以翱翔理想天空的翅膀。 文学艺术的创造性标准是什么呢?那就是人人心中 所有,但却人人笔下所无。越是写出了人人心中所 有但却人人笔下所无的作品,就越能引起人们广泛 的共鸣。反之,凡是重复、雷同的作品都是不会有 生命力的
文学审美特征的表现(特点)
文学的情感性 文学的独创性 文学的形象性(形象的间接性) 想象的立体性 表现自由性 语言的艺术性
文学的情感性
文学活动的目的既不是发现真理,也不是规 范人们的行为,而是传达人的审美情感体验。 情感,尤其是审美情感,是文学与其他学科 的自然分水岭。 文学活动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作家、人物和 读者三种主体的情感。 在文学活动中,作品既表现作家的情感,也 表现作家的思想;但是文学独特的存在价值 和意义却在于传达人的情感。
意境的“境”不同于 “景”、“物”,而相 当于整体性的“生活” 情景,相当于一个 “场”。意境的创造离 不开意象,各种意象的 有机组合构成“意境”。 唐人刘禹锡所说的“境 生于象外”,道出了意 境构成的基本特征。
现代美学理论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形 式与关系可以生成一种新质。两个(乃至于更 多)意象的组合可以生出象外之意(1+1>2)。 意境余味无穷的奥秘即在这里。
想象立体性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下。
个性化的语言
潘金莲在里头嘴巴嘟嘟囔囔地说了三个字,“却也 好!”说:“却也好!”金圣叹就批了,这三个字 声态俱有,潘金莲当时的神色,你都可以看出来了, 真不知道施耐庵怎么算出来的,施耐庵怎么知道潘 金莲在这个时候就说这么三个字,多一个字都没有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xī
sì zhĭ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抒情性 含蓄性 形象性 凝练性 音乐性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一、认识诗歌
我们都知道诗歌是美丽的,它可以用简单的 语句直击人心。请大家先听一个故事。
春天就要来了, 可是我看不见她。
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如阳光一般 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春天就要来了,可是我看不见她。”这是一句诗, 一句美丽的诗,它的诗意表现在哪里呢? 诗是什么?首先,它是最美丽的语言;它是发自内 心的东西;又是直击人心的东西。它是发自内心而 又能触动到人的内心,它不是分行排序押韵的废话。 它是简炼的、精粹的、有创造性的语言,它用最美 的语言说出最触动人心的内容,它不是平板无趣的 随便说说的几句话。诗歌是最需要创意的,即使是 发自内心的话。
文学的形象性
文学的形象性是指文学存在的方式是感性的,是通过感性的 方式达到的。 所谓文学的目的就是审美体验的传达,而形象正是实现审美 体验传达的支撑点。 文学通过语言塑造形象,而语言是借助想像在读者的头脑中 唤起艺术形象。用语言在读者的心中唤起想像,使读者想像 自己置身于某一情境中,内心中才能体验到什么叫做恐惧、 喜悦、悲伤等情感。没有情境,读者最多是“知道”;有了 情境,读者才能“感到”,而文学艺术恰恰是需要感觉的。 如果没有情境,没有具体可感的形象,审美体验就既不可能 产生,也不可能传达,当然也就根本不会有文学活动了。 正因为如此,形象性是文学活动中审美体验不可或缺的支 撑点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 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散文《秋夜》有一个著名的开头:
夏
垂涎的狗
呼呼吹了半天 这日子 还是太烫
上
邪
汉乐府民歌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江南民歌《江南可采莲》:
瀑布歌唱道:“我得到自由时便有了歌声了。” The waterfall sing, "I find my song, when I find my freedom.“
我今晨坐在窗前,世界如一个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向我点点头又走过 去了。 I sit at my window this morning where the world like a passer-by stops for a moment, nods to me and goes.
这是一位守边士兵从前 线回归故士时遇到的情 景。“杨柳依依”和 “雨雪菲菲”,作为情 景意象,分别与“留恋 故土,依依不舍”和 “天气恶劣,情绪悲哀” 相通。
意境与意象有联系更有区别
意象(狭义)具有单个 性、独立性,表现在作 品中是一个个词语,代 表单个的景、物或事实, 是作品艺术构成的基本 单位;而意境则是由许 多个意象的有机组合构 成的,因而具有整体性、 统一性。
在水 一方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 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下佛,她在水的中 央。 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 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 伫立。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形象间接性
这是由语言的基本特性决定的。 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形象具有直观性、直感性, 而文学形象则不具有这一特性。所以,要想欣赏文 学作品,必须调动想象力,通过想象把文字符号转 化为生动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文学欣赏,实质上欣赏的是读者自己在心里“想象” 出来的形象。文学欣赏的对象,泛泛地说即文学作 品,而严格说起来,欣赏对象则隐藏在读者自己心 理屏幕上,是一种活的感性的东西。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 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 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
非文学的描述往往只限于事实的认知这一层 面,而文学的描述除此之外,在字里行间还 蕴涵着无限丰富的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味 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也就是除了事实信息之外还有心灵信息, 情感信息,生命信息;除了字面义之外,还 有暗含义。 综上:P21:文学就是指以语言文字为物质 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文学这个花园里, 有诗歌、散文、小说和剧本四朵类型的鲜花。
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现代诗
泰戈尔 (Rabindranath Tagore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鸟儿愿为一朵云。 云儿愿为一只鸟。 The bird wishes it were a cloud. The cloud wishes it were a bird.
第三讲
文学的审美特征
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
1.文学≠文章 文学与一般文章不同。 从基本性质来看,文学属于艺术的范畴,是 艺术的一个门类,而文章是指独立成篇的、 有组织的书面文字。 广义的文章,既包括文学作品,也包括科学 论(文)著(作)、通讯报道、调查报告、产品说 明书等一系列实用文体,而文学的范围比文 章狭窄得多。
第二模块 ——诗歌欣赏
什么是诗歌?诗歌的定义?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 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 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 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 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 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 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 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欣赏诗歌,首先要仔细品味意象本身所蕴涵 的丰富独特的情感信息。 其次,要充分了解意象所凝聚的文化内涵。 第三,根据意象的不同形态,识别其中不同 的比喻、象征意义 第四,从意象的组合中感悟“味外之旨”。
《诗经· 采薇》:“昔 我往矣,杨柳依依。今 我来思,雨雪菲菲。行 道迟迟,载渴载饥。我 心伤悲,莫知我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