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世界的本质和把握思维的奥妙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2把握思维的奥妙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2把握思维的奥妙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7/12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6
谢谢欣赏!
生命活动 。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 分化的细胞 密切合 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3、有关病毒知识的归纳
No Image
(1)按遗传物质分为DNA病毒和 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 ,流感病毒,HIV,SARS病毒) (2)病毒的变异类型:只会发生基因突变,不会发生基因重 组、染色体变异。且RNA 病毒由于RNA 为单链结构,不稳定 ,容易发生突变。
认知纠偏:
1、常见的原核生物及与之易混淆的真核生物
常见的原核生物
细菌:细菌常带有“杆 、球、螺旋”或“弧” 等字
放线菌:如链霉菌等
蓝藻:念珠藻、发菜、 鱼腥藻
衣原体、支原体(无细胞 壁)、立克次氏体
易与之混淆的真核生物
酵母菌、霉菌(如青霉菌 、根霉、曲霉、毛霉等)
衣藻、轮藻、黑藻、水 绵等 原生动物:草履虫、变 形虫、疟原虫等
2、细胞结构图象的识别方法

No ② Image
3、细胞壁的认知:
(1)有细胞壁的细胞可包括原核细胞,植物细胞及 真菌细胞,但其细胞壁成分各不相同。 (2)并非所有的原核生物都有细胞壁(如支原体无细 胞壁)。
巩固练习:
1.关于蓝藻与黑藻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均有双层膜包被的细胞核 B.均以DNA为主要的遗传物质 C.在线粒体内膜上都能产生ATP D.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生产者

2024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24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核心素养术语必背1.政治认同:坚决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重视意识的作用,认同国家有关政策。

2.科学精神:理解意识的本质,意识活动的特点,正确把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的关系,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学问阐释相关的现象。

3.公共参加: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物质是本原的,物质确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人能够能动地相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建性。

4.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整和限制作用。

5.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敬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学问体系考点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确定意识原理内容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是什么) 物质确定意识为什么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方法论(怎么做)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1.正确把握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也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状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2.正确理解物质确定意识。

从时间上看: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从性质上看: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其次性;从地位上看:物质确定意识,意识依靠于物质。

3.物质能够独立存在(不依靠于意识);意识不能独立存在(依靠于物质),但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肯定有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状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核心知识)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核心知识复习讲与练(新教材新高考)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核心知识)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核心知识复习讲与练(新教材新高考)

第二课探索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的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产生经历的几个阶段: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①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②从意识的内容与形式看: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不管什么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运动的规律性1.规律是客观的(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①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a.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新人教必修4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新人教必修4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 指导 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 能动 地 改造世界,即通过 实践 把 观念 的东西变成 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
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 调节 和 控制 作用。
3.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1)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 客观规律 ,从 客观存在 的 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 规律性 ,作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决定意识。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要坚持一切从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解放思 想、与时俱进,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①中“恪守常规”不合题意;意 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 动,④观点错误;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 物质器官 ,具有产生意识 的 生理基础 。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是客观存在的 主观映象 , 客观存在 是生成意识的原材料。 (2)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 客观存在 的反映, 离开了 客观存在 ,意识就不能产生。
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要求 ①要求我们充分发挥 主观能动性 ,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
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②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 热情同严谨踏实的 科学态度 结合起来。 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 唯意志主义 ,又要反对片面强调 客观条件 ,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等知识。苏州园林的设 计源自江南风景,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 生,体现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C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人 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够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题干没有体现意识对人 的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D不选。实践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B本身 说法错误。答案为C。

2023届一轮复习: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023届一轮复习: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宏观物体
热、光、电及分子、原子 原子、离子 生命有机体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人脑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 是根本不存在的。
——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 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又犯 了什么样的错误?
原理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 的物质世界中的组成部分。
让我们看看周围的世界: 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鸟鱼虫,
也有许多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 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事物有什么共同属性呢? 结合课本P29回答。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
(客观的物质力量)
物质资料的 生产方式
决 定
反 作 用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生产关系
(客观的经济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相互关系(人与人)
产品的分配关系
都是客观 的,不以 人的意志 为转移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 社会。—— 马克思
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它 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意识产生的条件
客观世界 人脑:人身体的一部分,具有客观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 一起产生的。
一、自然界是物质的 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三、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高三政治哲学第四课一轮复习课件

高三政治哲学第四课一轮复习课件

(2)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含义不同
记一记 背一背
特点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 【方法论】坚持 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 绝对运动与相对 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静止的统一 联系: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 的一种特殊状态。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物质世界是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提醒】高考对于哲学上运动概念的考查往往结合生活中具 体的运动现象进行,因此考生需要培养自己的获取信息、解 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万有引力 新陈代谢 价值规律
3.商人有的亏损破产,有的赚钱 营利
4.社会的新制度最终一定会代替 旧制度 5.人的认识也总是从不知到知,从 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肤浅到深刻
商品经济有规律
社会发展有规律 生产关 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认识发展有规律——实践、 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注意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的不同表述: ①世界的本质(本原)是物质; 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世界统一于物质;
④世界是物质的。
易错提示:
误区一: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的客观存在性。 误区二:客观实在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误区三:物质是客观存在着的具体的东西。 误区四:物质是可以被创造和改变的。
形而上学
的观点。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_________ 承担者 。脱离物质 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脱离物质谈运动是 唯心主义 的观点。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静止的含义 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 性质 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 定时期,其根本______ 一________ 参照系 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 特殊 的运动。 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______ (2)运动的性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无条件 的、永恒的和________ 绝对的 。 因而运动是________ (3)静止的性质 有条件 的、暂时的和________ 相对的 。 静止是________ (4)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 ________, 相对主义 和________ 诡辩论 。 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__________

2025版新教材高考政治全程一轮总复习必修4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生用书

2025版新教材高考政治全程一轮总复习必修4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生用书

其次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标要求】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表达无神论立场,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的看法。

梳理排查·夯实基础主干梳理探究世界的本质提分攻略❶学习二十大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敬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必需坚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❷以史为鉴革命斗争中的“左”倾冒险主义,具有高度的革命热忱,但缺乏科学看法,以致遭遇了挫折。

速记卡片1个特性:客观实在性2个表现:相识世界、改造世界3对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4大原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5个概念:物质、意识、运动、规律、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精析精练·提升实力核心考点一世界的物质性考点精析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1)精确把握物质的含义提示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

客观存在≠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2)弄清物质与详细的物质形态的关系哲学上的物质概念详细的物质形态区分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状态不生不灭、永恒存在有生有灭、短暂存在联系物质是对详细的物质形态的抽象概括;物质依靠于详细的物质形态,离开详细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

不能用物质代替详细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

同样,也不能用详细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就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2.世界物质性原理提示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易错清零1.实事求是的“是”指的是客观事实。

一轮复习哲学生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一轮复习哲学生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3、从内容看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结论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核心考点突破
哲理总结
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记一记 背一背
【方法论要求】
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
【高考警示钟】意识活动是人所特有的活动,意识也是生活 中纷繁芜杂、不易辨识的现象,时常成为高考考查的重要知 识点: (1)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不可与大脑混淆,应明确电脑 不能取代人脑成为意识活动的载体。 (2)注意一些特殊的意识现象的实质,如梦境、文学作品、 科学、感觉,常为高考关注。
正确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人脑虽然是产生意识的物质 器官,但其不会自行产生意识, 只有人脑与客观存在相结合才 能产生意识,离开了客观存在, 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 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 意识的本 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 质是人脑 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 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 对客观存 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在的反映 。 (3) 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 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不同于动物的适应性活动)
A.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对象主要是依据人 自己生活或社会实践的需要自觉选择的。 B.主动创造性: 人的意识可以能动地反映 客观世界,通过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意义: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结论:世界上只有尚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认识 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怎么 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全面理解“物质”的概念——学案50页
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 区 别 存在 状态 特性 具体的物质形态
联系
(2014全国新课标Ⅱ20)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 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 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 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 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 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据此回答问题。人们从美 食中体味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 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 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10(2014高考大纲卷29)心理学家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许多小鱼 放在同一个大水箱里,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最初,鳄鱼毫 不犹豫地向小鱼发起进攻,但每次都碰壁了。多次进攻无果后, 它放弃了努力。后来心理学家取走玻璃挡板,小鱼在鳄鱼身边 游来游去,但鳄鱼始终无动于衷,最后饿死了。“鳄鱼试验” 进一步佐证了 ①动物心理没有能动性,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②动物心理没有适应性,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③动物心理没有创造性,不能通过行动改变环境以满足生存的 需要 ④动物心理没有主观性,不能创造现实世界所没有的幻想的世 界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A
(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5).20 世纪 80 年代初, 法国科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现象的 存在。科学家们设想,如果把“量子纠缠”原理用 于通信,将极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为此, 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并于2016年8月成功 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这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 D.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辩证唯物论一轮复习课
考纲
(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 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 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 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 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常用理论: 1.规律的含义 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尊重规律,按 客观规律办事。 3.规律具有客观性,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 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 利用规律。 4.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 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23)2016年12月,习 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 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 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 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 学方法论是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考纲: (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2014高考四川卷9)观察图1。从哲学角度看,图中之人
C
①否认意识活动的选择性 ③否认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A.①③ B.①④
②否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④否认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②③
D.②④
(2015年江苏卷2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 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八条规定:“人民法 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 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 合分析作出判断。”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 A.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B. 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A
(2017年全国高考天津卷10).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出 土的陶人,是目前所知形体最大、形象最逼真、表 情最丰富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专家依据发现 陶人的区域、供奉的房间以及服饰佩戴,确定这尊 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将其 称为“中华祖神”。这一研究成果反映了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 B.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 C.人的认识受自身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的制约 D.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 性
D
[2014· 山东文综,42(1),6分]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 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 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 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中 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 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6分) 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 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象国的资源和条件,是发 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 规律结合起来,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
B
(2014全国新课标Ⅱ21)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 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 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 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 起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 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7· 浙江五校联考,29,2分)《将改革进行到底》 强调,中国的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 一论调主要说明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D.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A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绝对运动 含 义 相对静止
区别
特 运动是______、无条件的、 静止是______、有条件的、 征 永恒的 暂时的 ①静止是运动的_____,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联系 ②割裂二者的关系会导致形而上学或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的错误
B
(2016年卷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 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 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 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 在于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 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
B
0(2015年重庆卷3)人类在享受机器人带来便利的 同时,也担心某一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就 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人被机器人关在“动物园” 中,供机器人观赏。科幻电影表达的这种观念 A.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B.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说明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D.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
任何具体的物 质形态只有在 离开___谈___, 运动中才能保 侧重强调物质 持自己的存在, 会导致形而上 离不开运动 学 世界上不存在 脱离运动的物 质
任何运动都有 运动是物质的 离开___谈___, 自己的承担者 运动, 侧重强调运动 或者叫载体。 会导致唯心主 ________是运 离不开物质 义 离开物质的运 动的承担者 动是不存在的
A
①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规律混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 的关系。 ②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 ③规律的客观性,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 ④规律一定是一种联系,但联系不一定都是规律。 ⑤规律并非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⑥规律不能等同于定律、规则、法律、规定等,前者是客观的,后者都是主 观的,是对前者的反映。
C
(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3卷23)23.中国旧体诗多以 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 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 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 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 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 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C
二、论证世界的物质性 1.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世界是____的世界,世界的真正 统一性在于它的____
注意链接知识 1.规律的客观性 2.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理解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 ________是物 质固有的根本 属性和存在方 式 强调 误区
考纲: 物质决定意识(对应:意识的本质一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问题导读 1.意识的起源是什么?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 过程? 2.意识和人脑的关系是怎样的? 3.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怎样理解意识客观存在的主观 映象? 4.为什么说物质决定意识?其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2015年福建卷34)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 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 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①滴水穿石 ②根系沃土 ③敬德保民 ④犬吠非主 A.①→②→④→③ B. ②→①→④→③ C. ③→①→④→② D. ①→④→②→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