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__古代印度(课件)_(1)

合集下载

(部编)《古代印度》ppt完美课件

(部编)《古代印度》ppt完美课件
社3、会下雅成列员与分利古工代不印安同度文B人.明无【关的是梵( )文:âryâ】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游
5. 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是因为
牧民族,迁移至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平原。这些人被称为雅利安 2、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属于( )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象征慈悲
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象征实践
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 象征愿力
佛教里有四大菩萨,象征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悲、智、行、愿。
象征愿力的是地藏王菩萨;象征实践的是普贤菩萨;象征智慧的是 文殊菩萨;象征慈悲的是观世音菩萨。
按佛教经典的原意:慈,即是“予乐”;悲,即是“拔苦”。拔除 众生的痛苦,给众生以快乐,就是慈悲。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 们师徒四人到何处取
经吗?
我国唐代著名僧人玄奘,在公 元7世纪西游印度,并居住多年。他 返回唐朝以后写成的《大唐西域记》 中就记载了古印度的繁荣。
西汉:身毒、贤豆; 东汉:天竺; 唐朝玄奘将其改为印度
如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
1、两个年轻人为何不能结婚?
古代印度的成就:阿拉伯数字
最后羯陵伽国被他征服,被俘虏的羯陵伽人有15万人,被杀的有10万人。
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哈拉帕 文明的产生
摩亨佐·达罗
雅利安人
一早期国家建立时间: 约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 度北部逐渐出现了由雅利 安人建立的小国家。
河流,具体是埃及的尼罗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B.汉谟拉比法典 阿拉伯数字 C. 独立以后对各项事业同样产生了不良影响。 ②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________、________ D.古埃及文明 (3)说明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影响深远,不同的等级不能通婚普遍被认可,种姓制度在印度根深蒂固。 河流,具体是埃及的尼罗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0张PPT)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0张PPT)

了解孔雀王朝
放弃杀戮、皈依佛教
公元前6
? 大力支持佛教发展 国教
-前4世纪 列国时代
有利于维护政权, 巩固统一后的印度半岛
公元前3 -3世纪 帝国时期
佛教发展: 佛教的对外传播 从列国到帝纪
中亚
南 锡兰
中国 新疆
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缅甸 、泰国、柬埔寨等国
佛教发展: 佛教的对外传播 从列国到帝国时代
一墙之隔,天堂地狱
孟买富人区
孟买贫民窟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文明起源——印度河流域文明
种姓制度——吠陀时代
九年级历史上册
佛教发展——从列国到帝国时代
第3课
古代印度
文明起源: 印度河流域文明 定位地理位置
观察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
印度河
古代印度文明 最早出现于 印度河流域
= 恒河(母亲河)
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古代印度
我儿子将来也要跟我一样成 为农商手艺人,他可千万别 有贪欲想从事高级种姓的职 业,不然只能被放逐了……
职业世袭
我爱上了一个少女,但 她是个高级种姓(刹帝 利),我们没有办法通 婚,不然我们后代只能
是贱民。
种姓内婚
种姓制度特点
种姓制度: 吠陀时代
种姓制度: 吠陀时代
《摩奴法典》中的记录
实质:维护高级种姓统治的工具, 是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今天印度
文明起源: 印度河流域文明 了解文明发源
印度河流域文明时期——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遗址
哈拉帕文明的发现让古印 哈拉度帕的时历期史的提象前形了文一字千多年
哈拉帕文明遗址
摩亨佐·达罗文明遗址
公元前23世纪 -前18世纪

《古代印度》PPT课件

《古代印度》PPT课件

创立时间 公元前6世纪 创 立 者 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坐像
佛教
乔达摩·悉达多是印度北部 迦毗罗卫城释迦族的王子。据 说,他看到走投无路的乞丐、 痛苦不堪的病人、暴露于荒郊 的尸体时,心灵受到极大震撼, 感到人生皆苦,于是下决心寻 求解脱人生苦难的道路。他离 家修行,后来创立佛教,被尊 为“佛陀”。
佛教
评根价据:佛佛教教教既义有分反析对:婆在罗种门姓特制权度的下一,面佛,教也为 有什维么护能奴够隶很主快统发治展、壮迷大惑,人成民为的印一度面的。国教?
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 得到包括刹帝利在内的其他种姓人的支持。
提出“众生平等” 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教义通俗易懂,得 到普通民众的支持。
宣扬忍耐顺从 迷惑百姓,利于统治,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 的支持。
从事农业、畜牧业、 商业
劳动者阶级
被统治阶级(普通 雅利安人)
首陀罗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 鱼业、低贱的手工业, 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劳动者阶级
被统治阶级(非雅 利安人)
达利特/不可接触者/贱民
“他们的社会地位最低,不能与其他 人一起住在村子里,而只能住在村外,吃 别人吃剩的东西,做别人都不做的事,如 搬运尸体等。别人触碰了他们的身体,回 去就要沐浴,甚至他们的影子也不能碰, 碰到了回去也要沐浴。”
大河文明
大河流域。 原因: ①大河流域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有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古埃及文明 古印度文明
约公元前3500年古两河流域文明 约公元前3500
约公元前2300年 中国文明 年 约公元前3000 年
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 度河流域。 2.早期文明遗址: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 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古印度文明产生的时间是约公元前2300年) 3.文明重现: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 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奴隶制小国家。 4.鼎盛时期: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 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5.文明成就:①印度有“黄金之国”的美称。②印度也是“大象之国”。③阿拉伯数 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④创造梵文。⑤创立佛教。

《古代印度》PPT课件

《古代印度》PPT课件

结合所学知识及题干中“梵天”“佛法”等关键词可知,“梵 天”之国指的是古代印度,再结合本课所学内容便可得出答案。
1.摩亨佐·达罗遗址,又称“死丘”或“死亡之丘”(Mound of the Dead), 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大型古城(如下图),很多人将其称为“青铜时代的 曼 哈 顿 ” 。 这 个 城 市 被 神 秘 地 遗 弃 了 几 千 年 后 , 直 到 1922 年 才 被 发 现。该遗址反映的是( ) D A.古埃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吠舍与首陀罗身份的区别在于是否为被征服居民,吠舍为雅利安 人,地位比非雅利安人首陀罗要高。 2.印度种姓制度的实质:种姓制度将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各个等级之 间等级森严,它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实质是等级制度。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曰:“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 垂则,四十七言,佛法无边。”下列关于文中“梵天”之国的描述正确的 是( ) C A.西方海洋文明的代表 B.兴起于非洲尼罗河畔 C.建立森严的种姓制度 D.建造了伟大的金字塔
问题 你认为古代印度在等级制度和宗教方面的重要文明成果各是什 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_成_果__:__种__姓__制__度__、__佛__教__。__内__在__联__系__:_种__姓__制__度__引__起__印__度__人__民__的__强__烈__不__满_,_ _导_致__社__会__矛__盾__尖__锐__。__在__此__情__况__下__释__迦_牟__尼__创__立__了__佛__教__,__反__对__婆__罗__门__特__权_,_ _宣_扬__“_众__生__平__等__”_,__佛__教__受__到__印__度__人__民_的__欢__迎__,__得__到__迅__速__传__播__。__________

《古代印度》PPT优秀课件

《古代印度》PPT优秀课件
↓ 衰亡:受到外族入侵
文明成就
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佛教、梵文
练习
1.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与印度文明有 关且对其它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 ( ) ①佛教 ②阿拉伯数字 ③金字塔 ④《汉谟拉比法典》 A. ①②③ B.①② C. ②④ D. ①④
2.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王国。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个等级( )
阅读材料: 他(指造物主)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应地制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国王) 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义务,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这个世界动摇。刹帝利无婆罗门不能幸福, 婆罗门无刹帝利不能昌盛。
——《摩奴法典》 请回答: (1) 这部法典出自古代哪个国家?反映了社会上什么制度? (2分)
公元前3世纪,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佛教传到中国内地。

中亚→中国→朝鲜、日本、越南
(向北)

锡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
(向南)
白马寺
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 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又进入欧美, 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 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
A. 乔达摩·悉达多 B. 耶稣 C. 真主安拉 D. 宙斯神
5. 佛教故事说:有个首陀罗挑粪者叫尼提,他在路上遇到释迦车尼时 赶快躲开,但释迦牟尼却主动去找尼提,让他跟自己出家修行。这个 故事的核心是宣扬( )
A.尼提受种姓观念的影响
B.佛教只对低等种姓开放
C.佛教强调“众生平等”

【人教部编版】古代印度PPT教学课件1

【人教部编版】古代印度PPT教学课件1
8分、2分、2分
优秀:30 良好:28 及格:26
审题认真需圈划,日积月累变学霸。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共19张PPT)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优秀 公开课 课件下 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共19张PPT)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优秀 公开课 课件下 载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 供养一、二等级
首陀罗(第四种姓)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 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共19张PPT)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优秀 公开课 课件下 载
婆罗门
刹帝利
1.种姓制度的特点:
1)等级分明,界限森严; 2)职业世袭; 3)实行种姓内婚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共19张PPT)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优秀 公开课 课件下 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共19张PPT)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优秀 公开课 课件下 载
材料二:“我普度众生呼吁众生平等,人要忍受苦难, 超脱自我,等待来世入我极乐世界”
1.我是谁?这是哪一宗教的观点?该宗教起源于何 时何地? 2.该思想是针对哪一制度提出来的?为什么该思想 提倡“修来世观念”? 3.该宗教得到哪些人的大力支持?为什么他们会支 持该宗教?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共19张PPT)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优秀 公开课 课件下 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共19张PPT)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优秀 公开课 课件下 载
早期文明 雅利安人入侵 鼎盛时期
种姓制度 文明成果
佛教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共19张PPT)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优秀 公开课 课件下 载

部编版ppt课件《古代印度》精品ppt课件(19张ppt)

部编版ppt课件《古代印度》精品ppt课件(19张ppt)
部编版ppt课件《古代印度》精品ppt课 件(19张ppt)
第3课 古代印度
部编版ppt课件《古代印度》精品ppt课 件(19张ppt)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公元前 2500年左右, 印度河流域出现 了城市国家。其 中,以哈拉帕和 摩亨佐·达罗最 著名。
摩亨佐·达 罗
哈拉 帕
哈拉帕谷仓遗 址

材料一: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 婢的命 令,使 得自西 汉末年 以来农 民沦为 奴婢的 问题得 到了极 大的改 善,解 决了战 乱之后 土地荒 芜而劳 动力不 足的问 题。

材料二: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 诏恢复 西汉前 期三十 税一的 赋制。 省减刑 罚,还 多次宣 布释放 刑徒, 即“见 徒免为 庶民” 。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 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又被称 为“无忧王”。阿育王曾经谋杀 的兄弟姐妹有99人,阿育王夺取 了王位后,开始向外扩张。最大 规模的扩张是对羯陵伽的远征。 被俘虏的羯陵伽人有15万人,被 杀的有10万人。
嘴 婆罗

手 刹帝

统治阶 级
腿 吠舍

首陀 罗
被统治 阶级
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 首陀罗 特点: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 之间不得通婚。

东汉建立

教师讲解王莽改制失败后的社会状况 及刘秀 建立东 汉的史 事。( 幻灯片 4.)

师生活动:指导学生制作两汉朝代更 替时间 轴。( 多媒体 展示) (幻灯 片5.)

(三)“光武中兴”(板书)

创设情境:

探究一:光武帝刘秀完成了统一大业 ,恢复 了汉室 的统治 ,但连 年征战 ,天下 百姓久 遭战祸 ,天下 太平是 中心所 向。假 如你是 光武帝 刘秀, 你会采 取怎样 的措施 改善社 会状况 ?你又 会借鉴 哪些前 人的经 验?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3张PPT)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3张PPT)
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创立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原为

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
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

“释迦族的圣人”。据说生下来就会走
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 据佛经记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 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接着又有安息人、 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星移斗转,逝者如斯,古 印度的文明已成为过去,但“失落的文明”魅力犹 存——
文字——印章文字

数文学字—史— 诗阿 —拉 —《伯摩数诃字婆罗多》烂
种姓制度
特点
①种姓制度下的各等 级世代相袭。 ②各等级之间贵贱分 明,低等级的人不得 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 业,不同的人不得通 婚。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 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 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 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 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 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
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

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
乔达摩·悉达多
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
(约公元前563一公元前483) 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岁时涅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创立
佛 教 四 圣 树
2
降生于无忧树下
④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 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根据种姓制度中四个等级的不同职业,猜 猜他是哪个等级?
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为主 吠舍 从事宗教事务 婆罗门 从事农、牧、渔、养猪业以及其他职业。 首陀罗 从事国家军事、行政事务。 刹帝利
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佛教
种姓制度激化 了社会矛盾。 产生
背景
2)佛教
自主学习思考:
1.佛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 2.释迦牟尼为什么要创立佛教? 2.佛教的教义是什么? 3.佛教在什么时候被弘扬? 4. 既然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等级制度,
材料一: 种姓制度在印度的法律上已被废除,但在事实上
却未被消灭就全国而言,在印度的许多地方,特别是 边远的农村,仍然在以各种方式实行这种制度。我们 几乎在每天的印度报纸上都能找到低种姓人被打被杀 的消息。据《印度快报》最近报道,在过去半年里, 光是在北方邦就有1500起有关种姓暴力事件的报告。
——人民网文章
被征服者、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 贫困破产失 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 去土地的人 从事最低贱的职业
目的: 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
实质:
是贵族统治的工具, 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影响:
随着印度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 逐渐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激化了社 会矛盾。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 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3令下 建造的,阿育王将 他的命令和法规刻 在上面。
想一想
阿育王以武力征 伐基本上统一印度半岛后, 即定佛教为国教。想一想, 他为什么这么做?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 第三代国王,又被称为“无忧王”。阿育王 曾经谋杀的兄弟姐妹有99人,阿育王夺取了 王位后,开始向外扩张。最大规模的扩张是 对羯陵伽的远征。被俘虏的羯陵伽人有15万 人,被杀的有10万人。
种姓制度的发展
旃陀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分工更趋细致,导致 吠舍和首陀罗种姓中出现 了许多不同的职业团体, 后来这些职业集团逐渐脱 离吠舍和首陀罗种姓,演 化为一个个职业世袭、内 部通婚的独立集团,这些 类似于种姓的职业团体被 称为“迦提”,迦提的出 现是种姓制度复杂化的表 现。
种姓制度的特点与影响
第3课时
泰姬陵
摩亨佐·达罗城遗址
种姓制度
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1.读图并结合七年级
所学知识,描述古代 印度的地理位置,分 析那里的自然条件 (气候、河流)。
2.在图中找出古代印 度的重要城市。
充足的水源、肥沃的 土壤、丰沛的降水
(南亚次大陆指的是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地区。)
地处南亚次大陆,濒临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
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会产生什么影 响?
种姓制度把印度人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 排斥 人的社会集团,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 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一方面使下层劳动群众备 受压迫和歧视,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缺乏民 族凝聚力,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
另一方面,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古代,使印度 人产生安于现状的平和心态,有利于维持统治,维 持社会安定。
自主学习思考:
1)种姓制度
1.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
2.依照婆罗门的说法,四个等级分别是如何产生的?
3.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有什么区别?
4.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种姓制度
嘴 手
腿 脚
原人
婆罗门 刹帝利
统治阶级
吠舍 首陀罗
被统治阶级
二. 请大家观察下面这幅图片
像这样一个贱民女孩,她的命运已 经被印度教的教规所决定,除了在德 里的亚穆纳河畔当洗衣工,她几乎无 法想象还能干什么别的。而像这样洗 衣服种姓的人是专门负责处理被血或 排泄物污染过的物品的。可以说,这 个小女孩的命运就是由种姓制度所决 定的。
为什么身为统治阶级的阿育王还要宣扬和传播 佛教?
1. 佛教的产生
产生背景:印度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 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尖锐。
产生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 始 人:乔达摩·悉达多,
后被称为 “释迦牟尼”。
2. 佛教的教义
①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 种 姓制度。 ②提倡消灭欲望以解脱苦难,教人忍耐顺从 以求进入“极乐世界”。 ③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④反对杀生祭祀和仪式主义,反对婆罗门 特权地位
如何理解佛教教义?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这一主张表面上是要 反对古印度的等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下层人民的要求,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佛教许给人们的只是虚幻的平等,而不是 现实世界的平等,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 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她用来世的幸福安慰今 生不幸的人;它要求人们服从统治阶级的压迫 和剥削,要忍耐顺从,不要反抗。佛教成了统 治阶级奴役和统治劳动人民的精神工具。
材料二:必须指出,印度种姓制度的作用并非一概是消极的。它 的积极一面是使印度民众在异己的文化或征服者面前有一种一致 感。它还使个人在自己的团体中有一种安全感,从而促进各种形 式的相互帮助。尽管种姓内部存在斗争,但各个种姓都知道相互 合作,特别是在各地村民议事会的立法和行政上。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世界文史》
总之,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民族文化、 民族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
婆罗门教强调每个种姓都要遵守每个种姓的义务和规定。它虽然 没有僧侣组织和庙宇,但却规定了繁琐的祭祀仪式,且只能由婆 罗门种姓来主持。
印度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国武王士、官吏、把持国家军政大权 农牧民、手工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 业者、商人 供; 供养第一、二等级
成为教徒后,阿育王对残酷的战争给人 民所造成的灾难感到十分后悔。此后代替暴 力统治和侵略的将是不竭余力的宣扬佛教, 从此以后,他不再向邻国派遣军队,而是派 遣宣扬佛教的高僧。
阿育王不久又宣布佛教为印度的国教,为了 弘扬佛法,阿育王派出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 大批使者和僧侣,到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去传教。 很快传到了埃及、叙利亚、缅甸、中国和世界各 地。
2.文明历程
公元前2500年 左右,印度河流域 出现了城市国家。 其中,以哈拉帕和 摩亨佐·达罗最著 名。
公元前15世纪 摩亨佐·达罗 后,雅利安人入侵, 建立起奴隶制小国。
哈拉帕
文明发展的历程年代尺:
前2500 年出现 小国
公元前15世 纪后,雅利 安人入侵, 建立起奴隶 制小国
3.文明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