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溶栓治疗解答
脑卒中静脉溶栓诊疗规范及流程图

脑卒中静脉溶栓诊疗规范及流程图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流程一、救护车转运流程(一)目标1.在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下,快速、准确地将患者转送至可行急诊静脉溶栓的医院;2.进行院前急救处理;3.预先电话通知院前信息,(包括院前卒中评分、相关病史等)给目标医院。
(二)技术要求1.对怀疑卒中的患者急救调度指挥中心应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派出配有合适的装备和人员的救护车;2.指导患者自救,救护车尽快到达;3.评估生命体征,施行现场急救;4.到达后10分钟内完成院前卒中评分;5.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监测血压,测血糖,做心电图,记录最后目测评估正常时间,必要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保护呼吸道通畅、开发静脉通道给予生理盐水等;6.优先转运至最近的、有急诊静脉溶栓条件的医院;7.预先通知转运医院急诊,利用相关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形式传输院前卒中评分等院前信息至目标医院;8.拨打医院专用电话,联系进行确认,通知其估计到达时间及患者基本信息,为预约CT、溶栓药物及卒中小组会诊作前期准备,转运患者至急诊;9.完成患者及资料的交接手续,并签字确认。
二、具备静脉溶栓医院急诊科处理流程(一)目标1.树立院内静脉溶栓的绿色通道;2.确认或排除卒中诊断;3.及早启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和完善前期准备。
(二)技术要求1.完成交接,妥善记录保管救护车送诊患者的院前急救信息;2.到院后急诊接诊医师10分钟内立即一般评估:生命体征;采集病史和精要查体,包括末了看起来正常时间;血标本检查,包括血通例、血型、凝血功能、血糖、电解质、肾功能;心电图;急诊头颅CT、立即通知卒中小组;保证静脉通道开通;给予生理盐水;3.其他对症急救处理,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必要时转入急诊抢救室。
三、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流程卒中小组评估流程(一)方针1.建立院内静脉溶栓的绿色通道;2.确认或排除卒中诊断;3.尽早启动初期静脉溶栓治疗。
(二)技术要求1.卒中小组到达,立即神经功能评估:病史;确定发病时间;一般神经功能评估;神经系统检查;确定昏迷程度;确定卒中严重程度;急诊CT(小于25分钟)2.根据CT及症状、病史明确卒中亚型;3.疾速评估静脉溶栓治疗的顺应症及忌讳症;4.签订知情同意书,尽快启消息脉溶栓的绿色通道;5.可在急诊专用床位展开就地静脉溶栓,可住院手续同时管理;6.收入卒中单位或普通病房或重症监护室。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大家好,我今天要和大家聊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
这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因为它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安全。
那么,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以及它的治疗方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发的一种脑功能障碍。
这种病的发生率很高,而且病情往往发展得很快,所以我们必须要尽快采取措施来救治患者。
而静脉溶栓治疗就是其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那么,静脉溶栓治疗究竟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静脉注射一种叫做“溶栓剂”的药物,来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液供应,从而减轻或消除脑部缺血缺氧的症状。
这种方法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一些副作用和风险,比如出血等。
因此,在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时,我们必须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做好护理工作。
接下来,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要点。
我们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他们的病史、症状、体征等情况,以便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我们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我们还要关注患者的出血情况,特别是在溶栓过程中,要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出血并发症。
在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确保操作规范,避免误操作导致并发症;二是保持良好的沟通,与患者和家属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担忧;三是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四是加强康复护理,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抢救措施,我们在进行这种治疗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做好护理工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谢谢大家!。
脑卒中的溶栓方案

脑卒中的溶栓方案前言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疾病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突然出现的局部或全身性症状。
脑血栓是脑卒中的主要类型之一,其主要特点是血栓阻塞了脑血管,在缺血区域导致脑组织的损伤。
溶栓治疗是一种通过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来恢复血液供应并减轻缺血损害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脑卒中溶栓方案。
1. 硝酸甘油硝酸甘油是一种常用的溶栓药物,通过释放硝酸根离子,扩张血管,改善脑血流。
此外,硝酸甘油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此,硝酸甘油常常被用于急性脑卒中的紧急治疗。
硝酸甘油的给药途径多样,包括口服、舌下含服、贴皮等。
其中,贴皮给药是最常用的途径之一,其通过通过贴在皮肤上,慢慢释放药物。
这种给药方式具有持续效果,能够维持药物在体内的浓度。
2.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是目前最常用的溶栓药物之一。
它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中的蛋白酶,通过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从而使血栓溶解并恢复血液流动。
tPA的给药方式主要有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
静脉溶栓是通过静脉输注tPA,使其通过血液循环达到脑血管病变部位。
动脉溶栓则是将tPA直接输入到脑血管病变部位,以加快溶栓效果。
溶栓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包括病情严重程度、溶栓的时间窗口、患者的年龄和合并症等。
同时,需要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凝血指标,以确保安全有效的溶栓治疗。
3. 机械溶栓与药物溶栓相比,机械溶栓是一种通过机械手段去除血栓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使用药物的情况。
常见的机械溶栓方法包括血栓切除术和血栓抽吸术。
血栓切除术通过导管将切割器具引入血管内,切除血栓并恢复血液流动。
血栓抽吸术则是通过导管将吸引器具引入血管内,将血栓吸取出来。
机械溶栓的优点是可以直接作用在血栓上,溶栓速度更快。
然而,机械溶栓需要操作技术熟练,并且患者需要在手术中忍受一定的创伤和风险。
4. 多模式溶栓多模式溶栓是指在溶栓治疗中采用多种治疗方式的组合。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 ppt课件

双眼向一侧凝视
意识障碍或抽搐
ppt课件
5
怀疑缺血性卒中,需要早期识别,尽快就医
Face Drooping
面瘫,口角歪斜
Arm weakness
肢体无力
Speech difficulty
言语不清
Time to call 120
迅速求助
ppt课件
6
三、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发病机制
堵塞小动脉,造成脑组织局 部供血不足,脑组织坏死
大舌头
ppt课件
厚嘴唇
21
03 静脉溶栓治疗的流程
ppt课件
22
一、静脉溶栓治疗前准备
患者
医生
用药
护士
ppt课件
23
患者准备
1 准确描述病情、既往史、手术史 2 患者、家属信任医生,积极配合 3 配合抽血、建立静脉通道 4 配合输氧、心电监护
ppt课件
24
医生准备
快速判断是否脑卒中 确定起病时间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生命体征、NIHSS评分) 开检验单(血常规、凝血四项、ECG、CT单)
制、计算滴速)
ppt课件
29
04 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
ppt课件
30
一、静脉溶栓治疗的特殊护理
生命体征的监测
病情的变化监测
防止损伤及出血
观察出血征象
相关并发症的护理
ppt课件
31
生命体征的监测
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肢体肌力、语言,以判断溶栓效果 及病情进展。
测生命体征:q15min×2h(8次),其后q30min×6h(12 次),其后60min×16h(16次)。静脉溶栓后维持血压低 于180/105mmHg(最好160/90-100mmHg) 。
急性脑卒中患者医疗救治技术方案静脉溶栓流程、技术要点及质量考核指标

急性脑卒中患者医疗救治技术方案静脉溶栓流程、技术要点及质量考核指标一、目标规范静脉溶栓的流程。
二、技术要点1. 确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具有溶栓治疗的指征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1)选择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代表药物,阿替普酶(rt-PA)的静脉溶栓药物治疗、用法和用量。
(2)rt-PA使用剂量为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
根据剂量计算表计算总剂量。
将总剂量的10%在注射器内混匀,1分钟内推注。
将剩余的90%混匀后静脉点滴,持续1小时以上。
记录输注开始及结束时间。
输注结束后以0.9%生理盐水冲管。
2. 监测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变化。
(1)测血压q15分钟×2小时,其后q60分钟×22小时(或q30分钟×6小时,其后q60分钟×16小时)。
(2)测脉搏和呼吸q1小时×12小时,其后q2小时×12小时。
(3)神经功能评分q1小时×6小时,其后q3小时×18小时。
(4)24小时后每天神经系统检查。
(5)溶栓前将血压控制至185/110 mmHg以下,静脉给予rt-PA 之后至少最初24小时内维持血压低于185/100 mmHg。
①如果发现2次或持续性收缩压>185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 (血压检查间隔至少10分钟),则给予拉贝洛尔10 mg静注,持续1~2分钟以上(注意:如果患者有哮喘、大于Ⅰ度心脏传导阻滞、明显的心力衰竭或心率<50次/分,则应避免使用拉贝洛尔)。
如果血压仍>185/110 mmHg,可每10~15分钟重复给药(同样剂量或剂量加倍),最大总剂量不超过150 mg。
也可给予乌拉地尔25 mg缓慢静注(注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主动脉峡部狭窄或动静脉分流的患者禁用静脉注射)。
如果血压仍>185/110 mmHg,可重复给药(间隔至少为5分钟),最大总剂量不超过50 mg。
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

应建立单独静脉通 路输注溶栓药物。
在溶栓前至溶栓结束24h 内,监测内压(收缩压 ≤180mmHg,舒张压 ≤100mmHg)意识、肌 力、言语变化应与医生 共同关注患者NIHSS评 分变化
基本要求
03
静脉溶栓给药
静脉溶栓给药
1、遵医嘱测末梢血血糖;采集静脉血标本(快速送检);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多功能心电监 护。 2、遵医嘱给药;阿替普酶:1min内推注总量的10%;余量60min内静注完毕;尿激酶:持 续输注30min完毕。 3、出现严重头痛、血液骤升、恶心、呕吐或意识水平、言语、肌力等;神经功能恶化表现; 应立即询问医生是否停用溶栓药物并做好再次行CT检查的准备。
静脉溶栓:静脉输注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以激活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酶原,使其转 变为纤维蛋白溶酶而溶解血栓的一种方法。
02
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1
2
3
4
对于头晕、上肢无 力、言语异常的患 者,应立即进行 FAST评估,存在任 何一项异常时,应 启动院内快速救治 通道
应遵循患者进入医 院到溶栓给药时间 ≤60min的原则,快 速完成用药前准备
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
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解读
XXXXX
真诚
目录
contents
01 定义 02 基本要求 03 静脉溶栓给药 04 病情观察与监测
01
定义
定义
缺血性脑卒中:各种脑血管病变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血性 坏死,而迅速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
定义
04
病情观察与监测
进食进水
静脉溶栓后 初次进食水和口服药前 宜使用洼田饮水试验 筛查吞咽障碍风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急性脑卒中患者医疗救治技术方案静脉溶栓流程目标、技术要点和考核指标

急性脑卒中患者医疗救治技术方案静脉溶栓流程目标、技术要点和考核指标目标规范静脉溶栓的流程技术要点1.确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具有溶栓治疗的指征后,签署知情同意书;(1)选择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代表药物,阿替普酶(rt-PA)的静脉溶栓药物治疗,用法和用量;(2)rt-PA使用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
根据剂量计算表计算总剂量。
将总剂量的10%在注射器内混匀,1分钟内推注。
将剩余的90%混匀后静脉点滴,持续1小时以上。
记录输注开始及结束时间。
输注结束后以0.9%生理盐水冲管。
2.监测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变化。
(1)测血压q15分钟×2小时,其后q60分钟×22小时(或q30分钟×6小时,其后q60分钟×16小时);(2)测脉搏和呼吸q1小时×12小时,其后q2小时×12小时;(3)神经功能评分q1小时×6小时,其后q3小时×18小时;(4)24小时后每天神经系统检查;(5)溶栓前将血压控制至185/110mmHg以下,静脉给予rt-PA 之后至少最初24小时内维持血压低于185/100mmHg;①如发现2次或持续性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110mmHg (血压检查间隔至少10分钟),则给予拉贝洛尔10mg静注,持续1-2分钟以上。
如果血压仍>185/110mmHg,可每10-15分钟重复给药,最大总剂量不超过150mg。
也可给予乌拉地尔25mg缓慢静注。
如果血压仍>185/110mmHg,可重复给药(间隔至少为5分钟),最大总剂量不超过50mg。
在静脉注射后,为维持其降压效果,可持续静脉点滴。
液体按下列方法配制,通常将250mg乌拉地尔加入静脉输液中,如生理盐水、5%或10%的葡萄糖、5%的果糖或含0.9%的氯化钠的右旋糖苷40;如用输液泵,将20ml注射液(=100mg乌拉地尔)加入输液泵中,再稀释至50ml。
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

– 第三代:正在开发试验的溶栓药物
溶栓治疗方法及剂量
用药方法 1. 静脉内滴注 优点:简便易行,诊断明确后能立即实施治疗 缺点:用药量大,副作用相对较多 2. 选择性动脉内治疗法 优点:用药量小,可直接见到血栓溶解,便于掌
概述
• 脑卒中可分为两大类:缺血型脑卒中及 出血型脑卒中。 – 将近85%的脑卒中为缺血型,其发生多 为供血血管由于血栓形成或栓塞引起 的闭塞。 – 出血型脑卒中的发生则是由于脑动脉 破裂所致,与动脉痉挛及不同程度的 出血有关。
概述
• 溶栓治疗提供了一个可以减少神经系统 损害及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方法。对 于AMI患者溶栓治疗的时间依赖性很明 显,这一点在脑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上 也有相似之处,可以行溶栓治疗的时间 是很有限的。所以早期发现脑卒中患者, 有必要对其进行分类、快速的评价和有 效的处理。
并发症 a)实质性出血:CT检查有高密度占位效应 的血肿,常伴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 b)出血性梗死:阻塞血管再通后脑组织内 出血,出血常呈单独或融合的斑点状, 一般不出现血肿,常见于灰质。 2)颅外:次要
出血发生率
• 未经溶栓治疗
– 症状性脑出血:5% – 非症状性脑出血:15%~45%
• 溶栓治疗:9.3%~28%
结论
• 由于致命性的脑出血,溶栓治疗明显增加了 病人在发病10日内及以后死亡的差异比 (OR值)。 • 与发病在3-6小时之间接受溶栓剂治疗的患 者相比,发病在3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的患 者的死亡和并发症是降低的。 •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在发病3小 时内的无tPA禁忌症的情况下,可以应用tPA 治疗。 • 发病大于3小时后的患者不推荐常规使用tPA 溶栓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发病0-3h静脉溶栓标准(来自rtPA说明书)
[适应症]
发病3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80岁;
开始静脉滴注治疗前神经学指征不足或症状迅速改善;
经临床(NIHSS>25 )和/或影像学检查评定为严重脑卒中;
脑卒中发作时伴随癫痫发作;
严重的未得到控制的动脉高血压;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110mmHg,或需要强力(静脉内用药)治疗手段以控制血压;
疑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处于因动脉瘤而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状态。
1. 既往史
已知有颅内出血史或疑有颅内出血;
有脑卒中史并伴有糖尿病;
近3个月内有脑卒中发作;
已知出血体质、出血倾向的肿瘤、目前或近期有严重的或危险的出血、严重的肝病,包括肝功能衰竭、肝硬变、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及活动性肝炎;
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史或创伤史(如肿瘤、动脉瘤以及颅内或椎管内手术);细菌性心内膜炎或心包炎;急性胰腺炎;
口服抗凝血药,如华法林;
最近(10天内)曾进行有创的心外按压、分娩或不可压迫血管的穿刺(如锁骨下或颈静脉穿刺);最近3个月有:胃肠溃疡史、食管静脉曲张、动脉瘤或动脉/静脉畸形史、严重的创伤或大手术。
2. 辅助检查
CT扫描显示有颅内出血迹象;尽管CT扫描未显示异常,仍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已知有颅内出血史或疑有颅内出血;
血小板计数低于100X109/L ;
48小时内曾使用肝素且凝血酶原时间高于实验室正常值上限;
血糖低于 2.8mmol/L 或高于22.2mmol/L。
rt-PA静脉溶栓操作规程
1. rt-PA使用剂量为0.9 mg/kg,最大剂量为90mg。
根据剂量计算表计算总剂量。
将总剂量的10%在注射器内混匀,1分钟内团注。
将剩余的90%混匀后静点,持续1小时以上。
记录输注开始及结束时间。
输注结束后以0.9%生理盐水冲管。
2. 监测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变化:
测血压q15min >2h,其后q60min >22h;维持血压低于185/110mmHg;任何静脉降压治疗后,均要检查血压q15mi nX2h,避免血压过低;
测脉搏和呼吸q1h x12h,其后q2h x12h ;
神经功能评分q1h>6h,其后q3h x18h ;
24h后每天神经系统检查。
3. rt-PA输注结束后严格卧床24h。
4. rt-PA输注结束24h后重复CT/MR检查。
5•用药后45分钟时检查舌和唇,判定有无血管源性水肿,如果发现血管源性水肿应立即停药,并给予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治疗。
静脉溶栓禁忌合并用药及并发症处理
一、禁忌合并用药
24h内不能使用静脉肝素和抗血小板药物,24h后重复CT/MRI没有发现出血,可以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和/或抗血小板药物;禁用普通肝素、降纤及其他溶栓药物。
二、并发症处理
1. 治疗过程中或治疗结束后24h内,如发现神经症状加重,考虑出血并发症或输注过程中发现出血,应立刻停止rt-PA输注,并
复查头部CT;
复查血常规、PT、PTT及纤维蛋白原;
可输4单位的袋装红细胞;4单位的新鲜冷冻血浆或冷沉淀物;1单位的血小板, 特别是近期使用抗血小板治疗者;
请神经外科(或其他外科)会诊。
2. 血管再闭塞的处理:排除脑出血后,给予低分子肝素4000-5000IU,每日两次, 7-10天。
如血小板记数<80000/mm3,则停用。
禁用普通肝素。
3. 其他并发症的对症处理:降颅压、抑酸、保护胃粘膜及抗感染等。
急性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治疗剂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