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博物院导游词

合集下载

西安博物院导游词6篇

西安博物院导游词6篇

西安博物院导游词6篇西安博物院导游词6篇作为一名导游,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讲解词。

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安博物院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安博物院导游词1西安博物院位于西安城墙以南二公里处,以著名的唐代建筑小雁塔为中心,占地约254亩。

博物院于20xx年5月18日建成开馆,建筑面积1.6万余平方米。

博物院由我国知名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女士设计,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为中心,整体按文物鉴赏、旅游观光、综合服务三大功能区设计。

整体外观以天圆地方为创作理念,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被评为西安未来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

西安博物院收藏了西安地区各时代的文物13万件,其中有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4400件,并有相当一部分文物出土于周、秦、汉、唐等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朝代。

博物馆首次展出了各类精品文物20xx余件。

陈列除了采用传统的展柜式外,还使用了多种反映当今高科电子技术及影像、声像技术的展示手法。

博物馆的展示内容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三部分组成。

基本陈列以“古都西安”为主题,以西安13朝古都、一千多年建筑都史为主线,突出反映了西安的都城发展史。

专题陈列设有以“宝相庄严”为题的佛教造像艺术、以“三真六草、镂月裁云”为题的古代书画、以“天地之灵”为题的古代玉器、以“颗栗大千”为题的印章等陈列;临时陈列则以“京畿遗珍”为题,首次将市属相关区县的珍贵文物集中展出。

西安博物院导游词2西安博物院位于荐福寺院内。

通过院内的主题陈列“古都西安”,你能了解到西安千年的建都历史和都城发展史。

院内还有从周至明清各个朝代的西安城的“城郭模型”,能够看出历代都城的规模、布局和当时的生活状况。

博物院还收藏了众多西安地区各时代的文物,一部分文物出土于周、秦、汉、唐等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其中不乏精品文物,如:唐代“三彩诞马”,采用了无鞍无缰的造型,体现了唐代自由不羁的社会风尚;带莲瓣纹的底座与塔式盖罐相配的唐代“三彩莲瓣器座”,具有明显的佛教含义;西汉文物“蒜头壶”,是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起源于关中,后随着秦的统一战争传播到各地,到了西汉中期,蒜头壶基本消失。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精选12篇)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精选12篇)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精选12篇)西安碑林博物馆篇1各位游客、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游览!就在西安市的三学街,有一座驰名中外的博物馆,它就是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专题性艺术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

它利用西安文庙扩建而成,苍松翠柏掩映着它,巍巍城墙护卫着它。

千百年来,它经历了重重的硝烟战火,跨越了慢慢的岁月长河,3万多平方米的深深庭院中,已有藏品1万多件,碑刻3千多方,更有国家级文物134件,它以萃为经典的东方传统文化和独具魅力的东方石刻艺术,成为我国最大的碑石博物馆和最为丰富的艺术宝库。

西安文庙来到碑林博物馆,你会被这恢宏壮观的文化丛林所感染,更会被一座座精美绝伦的书法名碑所吸引,也许你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此丰富的碑石和动人的雕刻,是怎样穿过历史的云烟,与我们今天在这里相聚呢?那就让我们从碑林的形成说起吧。

公元874年,爆发了黄巢起义。

战火的硝烟,国力的衰弱,使大唐帝京失去了昔日的繁华。

战争的灾难也殃及到文化。

矗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国子监内的《开成石经》濒临战争的毁坏。

公元920xx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此时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为了便于防守,将长安城区缩小到皇城之内,国子监便处在了城外,《开城石经》等碑石就被遗弃在露天荒野之中。

在许多文人学士、政府官员的竭力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鄩在公元920xx年,陆续将《开城石经》等碑石搬移到城内唐尚书省的西隅,位置在今天西大街广场一带。

可是这里地势低洼潮湿,经常受到雨水侵蚀,碑石容易陷落倾倒。

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在陕西转运副使吕大忠的精心组织下,又将《开城石经》迁徒到府学的北墉,即西安碑林现址,当然与《开城石经》一同迁入的还有《石台孝经》等一批著名的唐代碑石。

所以,当我们说到碑林的形成时,就会想到《开城石经》,它是碑林的基础,因为它才形成西安碑林今天蔚为大观的3000多方碑石。

了解了碑林这些曲折而艰辛的迁移过程后,我们再看看这里的孔庙旧址。

2024年西安历史博物馆导游词

2024年西安历史博物馆导游词
我们从原始社会进化到了奴隶社会,这个展厅展示的是陕西古代历史的第二部分——周。这里介绍的周,包括从公元前21世纪形成的周族到周方国和西周王朝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周族是龙山文化后期由生活在泾、渭河流域的若干部落融合而成,以善于农耕而闻名,这里展出的炭化的高粱是在我省长武县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高粱,这是陕西农业悠久历史的证明。考古学家把周族时期的文化遗存称为先周文化。到了公元前16世纪,周族为了躲避一些游牧部落的侵扰,迁移到了扶风、歧山一带建立都城,设立官制,并得到了商王朝的承认,被封为“方国”,其都城就是今天著名的周原。到了公元前11世纪,商王朝灭亡,西周王朝取而代之。众所周知,我国的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而周代是我国青铜时代繁荣兴盛的顶峰。在陕西境内迄今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仅这座博物馆中就收藏了2000多件,在这里展出的不过是其中很小一部分精品,包括有礼乐器,生产、生活用具,也有实战兵器。青铜器在当时是礼器更是权利与等级的象征。大家现在看到的狮胸虎足圆鼎,逝代的一种炊具,用来烹煮肉类,就象现在的锅,但在夏商周三代,铜鼎不仅仅是炊具,更大的意义是作为礼器,在奴隶主贵族祭祀、饮宴等活动中才使用,而且只能用与主人身份级别相符的青铜礼器。在当时天子使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这里展出的一套五鼎四簋是属于卿大夫一级的,这些鼎造型庄重,纹饰精美,有些还铸有文字。我国还流传下来了很多与鼎有关的成语,比如说:一言九鼎、三足鼎立、楚王问鼎、鼎鼎大名、钟鸣鼎池等等,足以看出古人对鼎的喜爱和推崇了。来看这件牛尊,它通体作牛形,膘肥体壮,蹄腿柱立,造型别致,纹饰生动,它显示了西周高超的青铜铸造水平。这里还有西周时期使用的贝币、玉器、车马器等,用以说明西周商品交换,制玉和造车手工业及交通的发达。
2024年西安历史博物馆导游词
西安历史博物馆导游词1

西安博物院导游词

西安博物院导游词

( 陕西导游词)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YB-BH-030897西安博物院导游词Tour guide of Xi'an Museum西安博物院导游词西安博物院导游词篇1西安博物院位于荐福寺院内。

通过院内的主题陈列“古都西安”,你能了解到西安千年的建都历史和都城发展史。

院内还有从周至明清各个朝代的西安城的“城郭模型”,能够看出历代都城的规模、布局和当时的生活状况。

博物院还收藏了众多西安地区各时代的文物,一部分文物出土于周、秦、汉、唐等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其中不乏精品文物,如:唐代“三彩诞马”,采用了无鞍无缰的造型,体现了唐代自由不羁的社会风尚;带莲瓣纹的底座与塔式盖罐相配的唐代“三彩莲瓣器座”,具有明显的佛教含义;西汉文物“蒜头壶”,是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起源于关中,后随着秦的统一战争传播到各地,到了西汉中期,蒜头壶基本消失。

此外,博物院还有专题陈列,如:佛教造像艺术、古代书画、玉器、以“颗栗大千”为题的印章等等。

博物院与小雁塔同处一院。

西安博物院导游词篇2西安博物院位于西安城墙以南二公里处,以著名的唐代建筑小雁塔为中心,占地约254亩。

博物院于20xx年5月18日建成开馆,建筑面积1.6万余平方米。

博物院由我国知名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女士设计,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为中心,整体按文物鉴赏、旅游观光、综合服务三大功能区设计。

整体外观以天圆地方为创作理念,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被评为西安未来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

西安博物院收藏了西安地区各时代的文物13万件,其中有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4400件,并有相当一部分文物出土于周、秦、汉、唐等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朝代。

博物馆首次展出了各类精品文物20xx余件。

陈列除了采用传统的展柜式外,还使用了多种反映当今高科电子技术及影像、声像技术的展示手法。

西安导游词模版(三篇)

西安导游词模版(三篇)

西安导游词模版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的目的地是——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三学街孔庙遗址,是我们国家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数量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孔庙遗址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置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末年,南门照壁上的“孔庙”两字是由清代书画家刘晖书写的。

现在的大门东西开,俗称“礼门”、“义路”。

走进博物馆大门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梁画栋的木牌枋,名叫“太和元气坊”。

西安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公元____年,距今已有____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石质书库”、“书法的故乡”。

西安碑林是为保存唐代《石台孝经》、《开成石经》而建,经历代不断的整修充实,集中展出了汉魏至明清的碑石墓志____多件。

游客朋友们,碑林博物馆的参观讲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配合,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参观,谢谢大家!西安导游词模版(二)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古城西安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黄,叫我小黄或伟群都行。

我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很高兴,希望我能和各位一起度过这一段美好的时光。

今天我先带大家去最著名的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在我们国家西安临潼出土,今天我就带领你们游览这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历史文物。

看!这就是将军佣,它身体魁梧,头戴鹤冠,身上披着铠甲,手里还握着宝剑,看它若有所思的样子,好象在考虑如何打退匈奴大军呢!瞧!这个兵马俑是陶马,它的大小跟真马差不多,个个形体键壮,肌肉丰满,看它跃跃欲试的样子,好象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哩!今天,我的讲解就到这,档案,先的景点不知这一关额,还有先古城墙,华清池等等,这些景点我都会带你们去的,今天我们就先到这里,大家回去好好休息,然后有一个好的状态再继续我们明天的行程,希望大家今晚能休息好,我们明天见。

西安导游词模版(三)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四大古都之一,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西安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于世。

西安博物馆概述及讲解词

西安博物馆概述及讲解词

西安博物馆概述及讲解词西安博物馆是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座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创建于1954年。

博物馆收藏、研究、展示了丰富的珍贵文物,展示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

博物馆历史西安博物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初期,当时馆址位于西安城墙上的小型展览馆。

随着西安市的发展和文物的增多,博物馆于1954年正式成立并迁至现址。

自成立以来,博物馆不断扩大和改进,成为一个集收藏、研究、保护和展示文物的重要机构。

馆藏文物西安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丰富多样,充满历史和文化的价值。

收藏品涵盖了陶器、青铜器、金银器、玉器、书画等多个艺术门类。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秦始皇兵马俑、西汉玉器、唐代壁画等。

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文化的底蕴。

博物馆建筑西安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独特,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

主楼采用了中国古代宫殿的建筑风格,宏伟壮丽。

馆内布局合理,分为不同展区,方便游客参观和了解不同的文物展览。

教育与展览西安博物馆致力于提升公众的文化意识和历史素养。

博物馆定期举办各种主题展览和教育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

同时,博物馆也提供讲解服务,让游客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物的历史价值。

结束语西安博物馆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收藏、研究和展示珍贵文物,它为人们呈现了中国几千年的辉煌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作为游客,我们应当珍惜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物,同时也要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以上是对西安博物馆进行的概述及讲解。

欢迎各位游客前来参观,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魅力!。

陕西博物馆导游词

陕西博物馆导游词

陕西博物馆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陕西博物馆,我将为大家全程为您讲解本馆的展品。

陕西博物馆是中国一座以陕西省文物为主体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市,始建于1944年,占地面积近7万平方米,周围环境优美,是陕西省内最重要的文化机构之一。

下面,让我们一起开启陕西博物馆的文物之旅吧!一、主题:古代历史文化大家知道,陕西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珍贵的文物。

陕西博物馆全馆共分为八个展厅,现在我将带领大家首先参观第一展厅——“陕西的古代历史文化”。

1. 藐姑射青铜器藐姑射青铜器是指发现于藐姑射古墓的一组青铜器。

藐姑射古墓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几组封建国主墓葬之一,也是中国考古史上有重大影响的考古发现之一。

这组青铜器造型优美,工艺精湛,藐姑射文化是迄今陕西最早的青铜时代文化之一。

2. 西周青铜器西周青铜器是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生产的铜器。

西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青铜器在西周时期达到了高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西周青铜器以器型丰富多样、质地细腻、浮雕纹饰精美见长,不仅体现了西周时期的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更是中国青铜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3. 秦汉青铜器秦汉青铜器集中展示了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的青铜器,其中包括汉代的云纹饰青铜镜、秦汉陶俑、汉代青瓷等。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青铜器制作水平达到巅峰,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二、主题:历代陶瓷中国陶瓷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享有盛誉于世。

陕西博物馆的第二展厅集中展示了历代陶瓷。

1. 唐三彩唐三彩是中国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制作的彩塑陶器,以其鲜艳多彩、形象生动的特点著称于世。

唐三彩图案丰富多样,造型逼真,是唐代陶塑艺术的杰作。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复杂,需要多道烧制工序,被誉为中国陶瓷工艺的瑰宝。

2. 宋代青瓷宋代青瓷以青色为主,釉色浓艳,釉面光洁平滑,素雅靓丽,被誉为中国古代陶瓷中的瑰宝。

西安博物院导游词

西安博物院导游词

西安博物院导游词大家好,欢迎参观西安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于2007年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西安博物院地缘优势,北临友谊路,东有长安路,西接朱雀路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总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是由唐小雁塔、荐福寺古建筑群和博物馆三部分组成,这种集馆、塔、寺、园为一体的独特建筑布局在全国博物馆界独树一帜。

2004年,西安博物院被热心市民评选为西安未来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

西安博物院内的小雁塔距离最近的古城墙有近1.3公里,距离大雁塔3公里。

可以说是距离城市核心区最大规模的历史文化圣地。

荐福寺是唐长安城内著名的皇家佛寺,位于当时唐长安城的中轴线东侧,紧邻朱雀大街。

在唐武宗毁佛的浩劫中,是仅存的四座皇家寺院之一。

起初分为寺院、塔院两部分。

从安史之乱起始,历经黄巢起义,三大军阀的劫掠。

最终朱温(朱全忠)命城中百姓按户迁居,整个长安城毁坏严重。

公元904年,寺院主体被毁,塔院留存,宋代人便在塔院的基础上重修了寺院,塔寺合一的荐福寺经过历代的翻修,重建,现在基本为明清格局,唯有小雁塔仍是唐代建筑。

荐福寺在隋代(581年----618年)是隋炀帝杨广在藩时的王府,公元618唐朝建立后,将这里收为皇产,也曾作为英王李显的王府。

这里继隋炀帝之后第二次成为“潜龙旧宅”。

公元683年12月27日,高宗李治在洛阳驾崩,高宗驾崩百余日,武则天下令在李显旧宅建寺为高宗追献冥福,最初的寺名是“大献福寺”。

武则天登基后,将“大献福寺”改名为“大荐福寺”,并亲自用飞白体题写寺额“敕赐荐福寺”。

碑在小雁塔院子里会看到很多这样的碑刻,碑刻上主要纪录了关于寺院内增修、重修、翻修的情况,建好后刻碑记载以表功德。

白衣阁这是明代初建,清代翻新以后的建筑——白衣阁。

白衣阁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地方,传说观音喜欢穿白色衣服,人们称她为白衣大仕,白衣阁因此而得名。

观音菩萨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相貌慈祥,是救苦救难的象征。

小雁塔。

这就是著名的唐代佛塔小雁塔。

塔起源于古印度,小雁塔就是我国早期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博物院导游词
西安博物院以著名唐代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为中心,整体按文物鉴赏、旅游观光、综合服务三大功能区设计,形成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公园为一体的历史文化休闲场所。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安博物院导游词,欢迎参考!
西安博物院导游词篇 1 西安博物院位于荐福寺院内。

通过院内的主题陈列“古都西安”,你能了解到西安千年的建都历史和都城发展史。

院内还有从周至明清各个朝代的西安城的“城郭模型”,能够看出历代都城的规模、布局和当时的生活状况。

博物院还收藏了众多西安地区各时代的文物,一部分文物出土于周、秦、汉、唐等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其中不乏精品文物,如:唐代“三彩诞马”,采用了无鞍无缰的造型,体现了唐代自由不羁的社会风尚;带莲瓣纹的底座与塔式盖罐相配的唐代“三彩莲瓣器座”,具有明显的佛教含义;西汉文物“蒜头壶”,是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起源于关中,后随着秦的统一战争传播到各地,到了西汉中期,蒜头壶基本消失。

此外,博物院还有专题陈列,如:佛教造像艺术、古代书画、玉器、以“颗栗大千”为题的印章等等。

博物院与小
雁塔同处一院。

西安博物院导游词篇2 西安博物院位于西安城墙以南二公里处,以著名的唐代建筑小雁塔为中心,占地约254亩。

博物院于2007年5月18日建成开馆,建筑面积1.6万余平方米。

博物院由我国知名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女士设计,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为中心,整体按文物鉴赏、旅游观光、综合服务三大功能区设计。

整体外观以天圆地方为创作理念,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被评为西安未来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

西安博物院收藏了西安地区各时代的文物13万件,其中有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4400件,并有相当一部分文物出土于周、秦、汉、唐等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朝代。

博物馆首次展出了各类精品文物2000余件。

陈列除了采用传统的展柜式外,还使用了多种反映当今高科电子技术及影像、声像技术的展示手法。

博物馆的展示内容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三部分组成。

基本陈列以“古都西安”为主题,以西安13朝古都、一千多年建筑都史为主线,突出反映了西安的都城发展史。

专题陈列设有以“宝相庄严”为题的佛教造像艺术、以“三真六草、镂月裁云”为题的古代书画、以“天地之灵”为题的古代玉器、以“颗栗大千”为题的印章等陈列;临时陈列则以“京畿遗珍”为题,首次将市属相关区县的珍
贵文物集中展出。

西安博物院导游词篇3 西安博物院地处西安城南,占地面积245亩,由博物馆区、唐小雁塔荐福寺历史名胜区、园林游览区三部分组成,馆、塔、寺、园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在国内博物馆(院)中独树一帜。

自2007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博物院主体建筑的博物馆,由著名的建筑大师张锦秋主持设计,在建设过程中被评为西安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

其建筑面积16000余平方米,陈列面积5000余平方米。

在13万件馆藏文物中,国家三级以上的珍贵文物有14400余件,其中近2000件文物系首次面世,精品荟萃,异彩纷呈,演绎了古都历史的万千气象。

博物馆内的陈列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三部分组成。

基本陈列设于主展馆底层的三个展厅,以”古都西安”为题,综合运用大量图片文字,千余件文物展品和多种多媒体数字展示技术,介绍西安城市发展的历史,展现辉煌灿烂的周秦汉唐文明。

专题陈列
长安佛教造像艺术陈列设于主展馆一层,以”宝相庄严”为题,主要通过160余件佛教造像展品,表现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不同的佛教石刻艺术风格,领略外来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逐步融合的过程。

玉器专题陈列设于主展馆二层,以”天地之灵”为题,主要通过170余件不同种类的玉器展品,透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印章专题陈列设于主展馆二层,以”颗粟大千”为题,展品有秦汉至明清时期的各类官印私章400余件,其中以秦汉印章和金代官印为精品。

古代书画艺术陈列设于主展馆二层,以”三真六草,镂月裁云”为题,陈列100余件元明清书画珍品,其中不乏名家精品。

临时陈列设于主展馆一层,曾先后展出区县精品文物展及从17位民间收藏者的藏品中精选出的270余件文物组成的”民间收藏精品展”和”牛气冲天--陕西牛文化陶瓷博物馆藏品展”等展览,这些专题展览以特有的方式诠释了华夏文明辉煌历史。

作为西安博物院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09),本名”荐福寺塔”,是唐代长安著名佛寺荐福寺的佛塔,唐末战乱,寺院毁于兵火,惟存小雁塔。

明清时期,寺院屡次重修。

现存荐福寺内除小雁塔为唐代建筑外,其余殿宇均为明清及近代所建,自南向北依次有:山门、东西相对钟鼓楼、慈氏阁、左右小亭、大雄宝殿、藏经楼、小雁塔、白衣阁,在藏经楼西侧院落有方丈殿,大体延续了明代正统年间重修时期的布局,规模严整,朴素大气,
是一处延续千年的古代文化遗产。

寺内另有金代铁钟一口,明、清之际,始称为”关中八景”之”雁塔晨钟”。

1961年小雁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雁塔文物保护区于1980年正式对外开放,在开放过程中,不断在园内充实了一些民俗类文物。

小雁塔、荐福寺古建筑群与长安古乐、拴马桩等民间文物以及各种民俗艺术展览相融合,为游人打开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在建设西安博物院的过程中,一方面对原有保护区的基础设施以及园林绿化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另一方面在原有占地面积的基础上向东西两侧进行了扩展,极大地改善了小雁塔与荐福寺的周边环境。

在新扩建的区域内,增加了湖面以及新的园林绿化景观,使历史名胜与城市公园融为一体,成为一处集文物鉴赏、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身,多功能的城市景观区域。

漫步在西安博物院,不仅使人了解到古都西安悠久历史,也使人强烈地感受到现代西安的崛起和勃勃生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