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教案

合集下载

《童年的发现》教案学案设计(精选16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学案设计(精选16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学案设计(精选16篇)《童年的发现》学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掌握14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情不自禁、随心所欲、绞尽脑汁、困窘、运转自如”等词语。

2.抓住发现的过程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时代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3.联系科学家发明时面临的驱逐、迫害及作者的经历体会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案教案学习提纲1.自学生字,书写难字:祸、患、臂、妨、岂、绞、淘、愧。

2.用词素分析法,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情不自禁、随心所欲、绞尽脑汁、困窘3.读通读顺课文,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4.自读童年发现的过程,分为二层。

作者童年发现的胚胎发育过程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5.“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面临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的含义是()。

一、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清写作思路1.理解词语注意教给方法,揭示规律。

2.注意抓住段与段的联系分段,概括段意。

发现什么‖发现过程‖受到驱逐二、抓住发现过程,指导学生体会文章中心(1)梦中飞行(为什么)?a.自读勾画人物的语言,思考批注:从“我”不停地追问梦中飞行的事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b.汇报交流,归纳人物特点:寻根究底、不断探索。

c.指导读出感情。

(2)人的来历(细胞折算)a.自读课文,勾画人物的语言、心理,同桌说说人的演变过程。

b.师生交流,从细胞折算归纳人的演变过程。

c. 从细胞折算人的演变过程,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善于观察、提问、思考、想象d.抓住文中的“绞尽脑汁、哈等词及问号、感叹号、省略号”读出感情,内化人物形象、特点。

(3)归纳总结:(1)+(2)(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大胆想象)三、启发学生联系科学家的发明、发现时受到的迫害与作者的经历体会句子的含义练习提纲1.听写生字、新词。

2.抄写开头、结尾。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优秀3篇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优秀3篇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文是作者美丽的小编给大家找到的《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优秀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14 个生字,会认7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

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其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的意思。

[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谈话引入你童年时是否有过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互相诉说,再指名说。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在童年时代有什么发现!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用笔标注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胚胎: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体,由卵受精后发育而成。

人的胚胎借脐带与胎盘相连,通过胎盘从母体吸收营养。

滑翔: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构成。

植物的细胞膜外面还有细胞壁。

细胞有运动、营养和繁殖的功能。

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草履虫: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

费奥罗多夫童年的发现教案5篇

费奥罗多夫童年的发现教案5篇

费奥罗多夫童年的发现教案5篇费奥罗多夫童年的发觉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自同学字新词,理解并积累“沉迷、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一本正经、不怀好意”等词语。

能用比较的方法,体会“几乎”、“好像”在句子中的作用,并能运用。

2、学习抓住文章主线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的探究精神。

3、引导同学沟通生活中的发觉,在训练表达的过程中,培育同学对身边事物发觉与探究的爱好,并懂得只有在不断的探究中才会有新的发觉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文章主线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创造与发觉,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除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预备:老师多媒体课件。

同学1、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沉迷、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不怀好意。

2、查找资料(任选其一):a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b有关科学家创造发觉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激发爱好美妙的童年生活中,我们在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我们的小脑袋中会有奇思妙想,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我们也会不懈地探究那些好玩的疑问……前苏联有一位叫费奥多罗夫的天文学家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写了一篇文章——《童年的发觉》,今日我们就来学习。

(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说明从课题入手,同学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然后确定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如:“我”的发觉是什么?是怎么发觉的?即明确了本课学习的重点。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依据提示给课文分段提出问题——请教问题——发觉规律——得到证明2、联系课文第1、2节,理解“几乎”,并说说“我”探究了一个什么问题?说明借助全文的线索整体进入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明确“我”所提出的疑问,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三、再读课文,了解探究过程1、默读课文,思索:“我”是怎么一步步探究的?我对人体起源这个问题的熟悉是怎么变化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集体探讨沟通。

(1)“我”是在做梦中发觉自己总在飞行,并且发觉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奇怪,想解决这个奇异的问题。

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精品6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精品6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精品6篇)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1)教学过程:一、导入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学生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学生丙:我发现了彩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全文。

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

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三、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3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3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3篇《童年的发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3.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

1.大家边听范读,边想一想我为什么那么痴迷于幻想?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

3.打开书,预习生字。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

凋缕芳吁耍训斥脾罕藤愈凌秉飕撩梳衰绢侨眷2.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

3.让学生读拼音节。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词语。

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其它词语。

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读读这些词语。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4.教师指导读难句。

(1)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这跟画地图差不多到这一段的结尾。

这一推理语句,要读出气势来,折字要重读。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语速稍快,应读得活泼,突出驱逐、迫害等词语。

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

五、作业:抄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引导学生自学。

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1.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2.判断: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一件事。

()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三件事。

(√)3.小组讨论哪五件事?(1)我常常做梦,老师告诉我人是由小鱼进化来的。

(2)我得出结论,人如何由小鱼进行成人的。

(3)在生物课上被老师罚出教室。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

课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课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课文《童年的发现》教案课文《童年的发现》教案范文(精选7篇)课文《童年的发现》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3.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

1.大家边听范读,边想一想我为什么那么痴迷于幻想?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

3.打开书,预习生字。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

凋缕芳吁耍训斥脾罕藤愈凌秉飕撩梳衰绢侨眷2.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

3.让学生读拼音节。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词语。

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其它词语。

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读读这些词语。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4.教师指导读难句。

(1)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这跟画地图差不多到这一段的结尾。

这一推理语句,要读出气势来,折字要重读。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语速稍快,应读得活泼,突出驱逐、迫害等词语。

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

五、作业:抄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引导学生自学。

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1.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2.判断: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一件事。

()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三件事。

(√)3.小组讨论哪五件事?(1)我常常做梦,老师告诉我人是由小鱼进化来的。

(2)我得出结论,人如何由小鱼进行成人的。

(3)在生物课上被老师罚出教室。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4篇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4篇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课前准备1、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与发现的故事,以及胚胎进化论。

2、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童年是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刻,天真可爱的我们总会冒出一些奇思怪想,做出许多趣事、傻事。

人在长大或变老以后,常常会回想起童年的事情。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忘不了的是父母有趣的截然不同的评价。

那么,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

(板书:童年的发现)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

阅读提示:请大家自由读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划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指名读文,及时纠正字音。

3、交流自学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1、轻声读文,想一想:1、“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文中哪一段具体讲了我的发现?找出来,仔细读一读。

2、交流汇报。

3、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四、指导学习生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请大家回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个九岁的孩子,竟然会发现奇妙的胚胎进化规律,费奥多罗夫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大家想知道吗?答案就在课文中。

二、精读课文,体味感受1、默读课文,思考:费奥多罗夫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交流汇报要点:天真单纯、善于探究与想象3、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1)出示句子师:谁能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2)列举实例(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3)交流“我”受到了怎样的破坏?三、联系生活,向往“发现”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精选12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精选12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精选12篇)1. 课程背景《童年的发现》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散文课文。

通过对作者童年时的一次探险活动的描写,让学生体验到童年的快乐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篇课文,以下是12篇优秀教案供参考。

2. 教案1课程目标•理解并背诵课文《童年的发现》•学会运用描写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文章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简短的游戏激发学生对探险的兴趣。

2.学习课文《童年的发现》:让学生跟读、默读、理解课文。

3.课文分析:将课文分成几个片段,让学生分别进行描写分析。

4.合作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描写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文章。

5.听写和背诵:学生听写并背诵课文《童年的发现》。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用手绘作品或照片,展示他们童年时的一次有趣的探险活动。

3. 教案2课程目标•通过朗读课文《童年的发现》,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蕴含的童年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唤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引出主题。

2.朗读课文《童年的发现》:教师进行示范朗读和指导学生的朗读。

3.分段理解课文:让学生分段阅读、理解课文,提取关键词。

4.扩展话题:让学生围绕课文中的探险活动,展开自由讨论。

5.情感导入:通过描述自己童年时的探险活动,引导学生感悟《童年的发现》中蕴含的童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在家里找到一个安全的场所进行实地探险,然后写一篇有关探险的心情日记。

…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完成12篇教案。

13. 总结通过精心准备这12篇优秀教案,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童年的发现》,并有机会运用描写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并引导他们通过互动和实践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将会在愉快中成长,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

注意:为了便于阅读和打印,以上内容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不包含网址和图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句话的含意,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搜集一些科学家的事迹,掌握生字。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人们常说“童年”生活是美好、幸福的,那时因为童年的孩子活泼、好动,富有朝气,他们对事物常带着好奇,充满着幻想,并且善于探索。

课文中的“我”在童年的时候就有一个小小的发现。

(二)板书:发现。

课文中的“我”因什么现象而去探索发现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47课《童年的发现》。

[设计意图]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引发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指名分节读通课文,理解词义。

澄澈:水清见底。

随心所欲:指随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天赋:自然具备,生来就有。

进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演变。

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

眉目:事情的头绪。

困窘:形容为难;感到难办。

本课指我面对老师的误解和同学的嘲笑,不知道怎么办好。

(二)小组检查读课文,边读边思: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个什么怪现象?我探索了一个什么问题?(三)交流: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个什么怪现象?(在我身上发生了这样一个现象。

几乎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

而且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

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那样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个地方。

)①随机理解词语:“迷恋、随心所欲、运转自如”。

②理解“几乎、似乎”在文中的含义,并且试着说一句话。

③指导阅读课文地一节。

教师引读。

学生自己读,齐读。

④仿照课文样子,找句式先说后写。

我对___________ 是那样_________,只要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 。

我的___________ 是那样_________,那样__________,似乎__________,就能__________ 。

(四)交流:我探索了一个什么问题?(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设计意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基于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弄清楚了“我身上发生了一个什么怪现象和我探索了一个什么问题”,也就理清了课文主线,摸清了学生的预习情况,督促学生平时要认真预习。

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一)交流搜集的资料:(1)英国著名的发明家瓦特发现了的蒸汽机现象,终于研制成了第一台单动式蒸汽机。

,瓦特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的。

(2)爱迪生(1847~1931)是举世闻名发明家,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他发明了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还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

爱迪生一生约有两千项创造发明。

这些都是因为他不断学习、执著追求的结果。

(3)牛顿发现了苹果落地现象,从而发明了牛顿三大定律。

(二)学习课文,揭开谜团。

(1)朗读课文2——9节,思考:我是怎么一步步探究,揭开“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谜团的,找出文中作者所用的方法。

交流:教师:“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啊!”老师解释说。

学生:“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教师:“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

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学生:“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教师:“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

”学生:“人怎么会是鸟呢?”我们万分惊讶。

教师:“岂止是鸟!人还曾经是草履虫,是鱼,是青蛙,是兔子……还曾经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分角色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所用的方法之一(2)他问了老师哪些问题?找到答案了吗?①默读课文,分别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

②同桌讨论,大组交流。

(3)与老师的一番谈话,我的问题解决了吗?自己又探索了一个什么问题?后来又是怎么探索的呢?A自己读课文10、11节。

从“为什么是九个月呢?”、“为什么不是八个月?不是十个月?偏偏是九个月呢?”可以看出我探索的方法是什么?(自己提问也就是勤于思考)板书:勤于思考B比较句子:①我的身体轻盈,随心所欲。

我的身体那样轻盈,那样随心所欲。

自由轻声朗读:体会“那样”在句中的作用。

(表示程度深)②高年级,离我们遥远,而飞行仍在继续。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仍在继续。

比较读,读出强调语气。

仿照例句,学习用“那样”造句。

(大山里的空气新鲜,简直是个大氧吧。

自由用“那样”造句。

C随机理解:绞尽脑汁介绍“画地图”补充:达尔文的人类起源的观点板书:独立发现(三)抓住“发现”,感知“我”的探索精神。

(1)读句子:三年以后,我升入了高年级,有一次上生物课,年轻的女老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将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

理解:一本正经。

(2)当我想起自己的发现,我情不自禁地笑了。

自己的发现是什么?为什么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理解:情不自禁。

板书:得到证实教师点拨比较:我的发现与达尔文的人类起源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

想象一下当时作者会想些什么?(3)而我的情不自禁的笑竟然被老师误以为是不怀好意,于是我被“请”出了教室,并明白了一个道理。

理解请上面“”的作用。

换一个词语代替(赶)。

理解“——”的作用。

(4)理解句子: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发展,常常会伴随着驱逐和迫害。

资料介绍:历史上因发明与发现而遭受迫害的事例。

(5)教师小结。

从“我”探究人的起源过程中感悟到了那些科学的探究方法?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多问几个为什么;与伙伴交流;向老师请教;带者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进行大胆想象)(6)根据我对“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探究过程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①我对问题的探究过程是怎样的?(提出疑问——请教老师——发现规律——得到证实来)②运用连贯的语言简要概括。

(文章描述了我对每天夜里都做飞翔的梦感到迷惑不解,于是我与小伙伴一起向老师请教后还是似懂非懂,以后自己探究发现了“人的起源”过程,在一节生物课上,我的发现得到了证实。

全文展示的是儿童时期特有的那种好奇、执着、探究的心态。

)[设计意图]向老师发出的一连串的请教使我谜团重重,可我并没失去信心,更反衬了我勤于思考的特点和执着的探索精神,这是与我们学生同龄的孩子身上可贵的品质,给予广大发扬。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从课文中,你觉得文中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2.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3.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学生自由发言)师: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

也许,这就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

4.拓展延伸:了解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设计意图]立足课文,激发学生大胆质疑,有所发现,将来成为一个小发明家。

五、教师小结,布置作业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童年的发现“飞行”请教老师好问勤于思考执着独立发现得到证实[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我认真地读了三遍,我的兴趣点集中在“进化论”和“胚胎发育规律”上,总是想着:小时候关于飞行的梦是不是真的与人类进化过程中“鸟”有关?母腹中的胎儿怎样再现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于是我上网查找了胎儿发育过程的相关资料,阅读了进化论的相关内容。

作者童年天真可爱,爱寻根究底的形象跃然纸上,我发现课文的语言是那么幽默,那么富有童趣。

那么,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过程会是怎样的呢?我叫了班上好中差三位学生阅读课文,他们觉得这篇文章不好理解,同时又和我一样,对“胚胎发育规律、进化论”等问题充满了好疑惑与好奇。

于是我思考,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怎样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语言,感受作者童年的形象,怎样把课文的理解与语言的感悟融为一体?最后,按照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以“发现”为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提问,主动探究,养成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同时,通过课外知识的补充阅读,满足学生兴趣,初步了解进化论的相关知识。

以“形象”感悟为线索,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语言,体会费奥多罗夫童年天真可爱的形象,享受童年发现的快乐。

读通了课文,理解了字词和课文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学得扎实到位。

通过对作者童年形象的感悟,欣赏了课文的语言特色,通过模仿课文说自己童年的发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地做到了语言文字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