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检验分析

合集下载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评估食品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以及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检测。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程度,判断食品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并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项目包括总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致病菌等。

1. 总大肠菌群检测:总大肠菌群是一类细菌,它们是指在寒冷接种的液体培养基中,能够在37℃下以产气或产酸的方式生长的细菌。

总大肠菌群检测可以反映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粪便污染,是评价食品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2.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霉菌和酵母菌是一类常见的真菌,它们能够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变质和产生毒素。

食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检测可以评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及时发现食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污染。

3. 致病菌检测:致病菌是指能够引起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的细菌。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

通过对食品中的致病菌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食品的潜在健康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食品中毒的发生。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传统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两种。

1. 传统培养法:传统培养法是指将食品样品进行培养,利用特定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使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来鉴定和定量微生物。

常用的传统培养法有平板计数法、滤膜法、涂布法等。

2.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鉴定。

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基因测序等技术。

这些方法通过检测和分析微生物的基因序列和特征,可以准确快速地鉴定和定量食品中的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技术选择应根据不同的微生物和检测要求来确定。

传统培养法适用于一些常见的微生物的检测和定量,但需要较长的时间和专业的培养技术。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主要是通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判断食品是否存在致病性微生物,评估食品的卫生质量。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1.总大肠菌群测定法:总大肠菌群是一类常见的指示性微生物,其存在与否可以反映食品卫生状况。

常用的方法是在无菌环境下,将食品样品通过梯度稀释,接种在含有营养成分的琼脂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根据菌落数量判断菌落成熟度,计算总大肠菌群的含量。

2.霉菌和酵母菌检测法:霉菌和酵母菌是一类常见的微生物污染源,其生长和代谢产物会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产生一定影响。

检测方法一般采用培养法,将食品样品接种在含有适当营养成分的琼脂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根据菌落的特征,如颜色和形态等,进行鉴定和计数。

3.耐热菌的测定法:耐热菌是一类能够在高温环境下存活的微生物,其存在可以反映食品加工和保存过程中的卫生控制情况。

通常采用培养法,将食品样品在高温下处理,然后接种在适当营养成分的琼脂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计算耐热菌的数量。

4.致病性菌检测法:致病性菌是一类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其检测对于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常用的方法包括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通过检测食品中的致病性菌的DNA或者特征性蛋白质等,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5.细菌毒素检测法:细菌毒素是细菌代谢产物中的一类有毒物质,其存在与否可以反映食品中是否存在毒素产生菌。

常用的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免疫分析等,通过检测食品中的细菌毒素的特异性抗体结合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它们的选择与应用取决于具体的目的、所需的结果和实验条件。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食品的卫生质量,判断食品中是否存在致病性菌和毒素,为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对于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微生物分析报告

食品微生物分析报告

食品微生物分析报告1. 引言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生物分析成为评估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食品中微生物的分析,评估食品的卫生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2. 样品收集与准备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选择了多个来源的食品样品进行微生物分析。

样品收集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严格的卫生措施,以防止交叉污染。

收集的样品包括:肉类制品、乳制品、蔬菜水果等。

3. 分析方法为了得到可靠的分析结果,我们采用了标准的微生物分析方法,包括菌落计数法和PCR方法。

菌落计数法用于评估食品中细菌和真菌的总数,而PCR方法用于检测特定微生物的存在。

4. 结果与讨论4.1 菌落计数结果经过菌落计数法的分析,我们得到了各个样品中微生物总数的结果。

结果显示,不同样品中的微生物总数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蔬菜水果的微生物总数较高,可能是因为采集和储存过程中的卫生条件不足导致。

4.2 特定微生物检测结果通过PCR方法,我们检测了样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结果显示,部分样品中确实存在这些微生物。

根据相关标准,这些微生物的存在可能对食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4.3 结果讨论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食品样品中微生物总数存在差异,部分样品可能存在卫生问题。

- 特定微生物的存在可能对食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5. 建议与改进措施针对上述的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改进措施: - 提高蔬菜水果的采集和储存过程中的卫生条件,以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 强化食品加工环节中的卫生管理,减少微生物的交叉污染。

- 加强食品供应链中的监管和溯源措施,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6. 结论通过对食品微生物的分析,我们评估了食品的卫生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本报告的结果对于食品安全管理和监管部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助于提升食品质量和保障公众健康。

注意:本报告采用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不包含图片和网址,且避免使用了“人工智能”等字样。

食品微生物检验及其质量控制分析

食品微生物检验及其质量控制分析

质量控制食品微生物检验及其质量控制分析赵月守1,赵文琪2(1.晋中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队,山西榆次 030600;2.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辽宁大连 116044)摘 要:食品微生物检验是维护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相关人员应当对此项工作有足够的重视,采取合理措施规避检验过程中可能对结果造成的影响,严格控制检验质量,提升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对食品微生物的特点、检验的主要内容、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食品微生物检验人员准确、快速地出具检验结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1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1 食品中的微生物食品微生物是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总称,包括生产型食品微生物和有害型病原微生物。

其中有害型病原微生物主要是指通过引起食物变质或者使食物携带病菌,导致人们食物中毒或使人、动物感染而发生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

常见的食品微生物污染主要是由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引起的。

其大致可分为细菌、真菌和病毒。

它们的适应能力都比较强,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不注重操作规范,都有可能被微生物污染,而且还可能会有新型病原微生物污染食品,从而导致食物中毒的发生。

最常见的、极易引起食物中毒的微生物是细菌,其繁殖速度较快,细菌性食物中毒分为感染型和毒素型两种,毒素型又分为内毒素型和外毒素型两种。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它可以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条件下进行大量的繁殖,随食品进入人体肠道,从而引发人们食物中毒[1]。

与细菌污染不同,病毒性的污染是先污染动物,然后通过宿主等其他媒介进行传播,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1.2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1.2.1 菌落总数食品中微生物检验在食品工业、卫生监测等领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其中主要包括污染项目的检测和食品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待检样品经过处理后,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情况、营养条件、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每克(每毫升)检样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数,被称为菌落总数。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引言: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环节之一。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存在可以引起食源性疾病和质量问题。

因此,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进行微生物检验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本文将为您介绍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相关概念、应用和方法。

概述: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包括食品样品的微生物分离、鉴定和计数。

主要目的是检测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类型和数量,评估食品的健康风险和质量问题。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厂、餐饮业、农产品贸易和监管部门等领域。

正文内容:一、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分类1.定性检验技术:用于确定食品样品中是否存在特定微生物,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定量检验技术:用于测定食品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通常使用平板计数法、膜过滤法等常见方法。

3.毒性检验技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毒素产生菌和毒素,例如肉毒杆菌等。

二、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应用领域1.食品生产过程监测:检验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确保食品符合卫生标准。

2.食品安全监测:对市售食品进行抽检,检测其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保障食品安全。

3.食品质量评估:通过微生物检验,评估食品的口感、卫生状况和营养价值等质量指标。

4.食品卫生监管:监督和检验餐饮企业、食品加工厂、超市等食品销售场所的卫生状况,保障公众健康。

5.食品出口检验:对出口食品进行微生物检验,确保符合国际标准,避免贸易纠纷。

三、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方法1.平板计数法:将食品样品均匀布于富养液琼脂培养基上,通过培养和计数菌落形成单位数量,从而得到食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2.膜过滤法:将食品样品过滤到成膜过滤器上,然后将膜培养于琼脂平板上进行培养和计数。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通过特定抗体与细菌或其产生的毒素结合,形成特定反应,用于检测食品中的目标微生物或毒素。

4.PCR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直接在食品样品中扩增目标微生物的特定基因序列,从而进行检测和鉴定。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可以评估食品是否符合卫生标准,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主要包括对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腐败菌和发酵菌等微生物的检测。

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的腐败菌有霉菌、酵母菌等。

还有对食品中酸奶中的发酵菌等的检测。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目的是评估食品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或超标情况,从而判断食品是否适宜食用。

通过微生物检验,可以判断食品是否合格,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技术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基法:将食品样品接种在不同培养基上,利用不同菌种的特异性生长要求,进行菌落计数和菌株鉴定。

这种方法可以对食品样品中的不同微生物进行定量和定性检测,但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

2. 生物传感技术:利用微生物所特有的代谢过程和生理现象,通过对微生物的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来判断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常用的生物传感技术有基于生物传感器、蛋白质酶或酶联免疫吸附法等。

3. PCR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可以对食品中微生物的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和检测,从而实现对微生物的快速鉴定。

PCR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速度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微生物检验中。

4. 免疫学方法:利用抗原与抗体间的特异反应来检测和鉴定食品样品中的微生物。

常见的免疫学方法包括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和特异性高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微生物检验中。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涉及对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检测,目的是评估食品是否符合卫生标准。

检验技术包括培养基法、生物传感技术、PCR法和免疫学方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和检测技术

食品微生物检验和检测技术

食品微生物检验和检测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和检测技术是指对食品样品进行微生物检验和检测的技术方法。

微生物的污染对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验和检测,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1. 菌落计数法:菌落计数法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通过将食品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根据菌落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进行计数。

菌落计数法可以测定食品中的总菌落数、霉菌数、大肠菌群数等指标,对于评估食品的卫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PCR法:PCR法是一种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食品中微生物进行检测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寻找并扩增微生物DNA片段,利用特定的引物和聚合酶,在经过多次扩增反应后,可以检测到微生物DNA的存在与数量。

PCR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效性的优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样品中的微生物。

3. ELISA法:ELISA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分析方法,可以通过检测食品样品中微生物所产生的抗原或抗体来确定微生物的存在与数量。

ELISA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简便快速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微生物检测中。

4. 快速检测技术:快速检测技术是指通过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方法,结合微生物的快速培养和检测手段,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食品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快速检测的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Butterfield法、PETRIfilm法、ATP生物发光法等,具有操作简便、敏感性高、准确性强等特点,可以大大缩短食品微生物检测的时间。

1. 食品卫生监督:食品微生物检验和检测技术能够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进行监督与控制,保证食品的卫生质量,确保食品安全。

3. 疾病防控:食品微生物检验和检测技术可以对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及时检测,发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食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隔离与处理,防止疾病的传播与流行。

食品微生物检验和检测技术是保证食品安全、质量稳定以及疾病防控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对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

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通过微生物检验
分析来确保食品的品质和卫生安全。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内容包括菌落计数、致病菌检测、毒素检测、酵母和霉菌检测等。

菌落计数是食品微生物检验中最简单的检验项目之一。

通过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数量进
行测定和计数,可以判断食品是否受到了污染,以及食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菌落计数的
检测方法包括营养琼脂法、平板计数法、过滤法等。

致病菌检测是食品微生物检验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致病菌是指能够对人体造成损害
和危害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致病菌检测通常采用培养基、PCR方法等。

其中PCR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出微生物的DNA序列,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

毒素检测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检测项目,主要针对一些产生毒素的微生物。

现代毒素检
测技术主要包括生物传感技术、免疫学检测和基于质谱的检测技术等。

这些技术具有检测
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的优点,适用于对食品中的毒素进行快速准确检测。

酵母和霉菌检测是针对食品中的酵母和霉菌进行的检测项目。

这些微生物在食品中生
长繁殖,不仅会影响食品的口感和质量,还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酵母和霉菌检测主要采用营养琼脂法、平板计数法、过滤法等检测方法。

总之,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丰富,涉及到许多检测项目和技术。

这些检测项目和技术
的综合应用能够有效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同时也可以为食品相关行业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指导和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检验室技术操作
(一)无菌操作要求
(二)无菌室使用要求
(一)无菌操作要求:
无菌操作目的:
一.防止试验操作中人为污染样品; 二.保证工作人员安全,防止检出的致病菌由 于操作不当造成个人污染。
1.接种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2.进行接种食品样品时,必须穿专业工作服、帽及拖鞋, 它们应放在无菌室缓处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 用。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 将手擦干净。
3.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 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 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3次后使用。
4.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 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能触及试管 或平皿边。 5.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 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 过火焰消毒。 6.接种环或接种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 丝,必须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 7.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 得直接用口吸。

意义 首先是衡量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也是判定被检食品能否食用的科学依据之一。 其次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可以判断食品加 工环境及食品卫生情况,能够对食品被细菌污染 的程度做出正确的评价,为各项卫生管理工作提 供科学依据,提供传染病和人类、动物的食物中 毒的预防措施。 再次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一贯彻“预防为主” 的卫生方针,可以有效地防止或者减少食物中毒 和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同 时它对提高产品质量,避免经济损失,保证出口 等方面有政治和经济上的重大意义
(3)空气清新,应有防风、防尘设

(4)要有安全、适宜的电源和充足 的水源 (5)具备整洁、稳固、适用的试验 台,台面最好有耐酸碱、防腐蚀的黑胶板 (6)显微镜及实验室常用的工具、 药品应设有相应的存放橱柜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一般程序

一、检验前准备 (1)准备好所需的各种仪器,如冰箱、恒 温水浴箱、显微镜等。 (2)各种玻璃仪器,如吸管、平皿、广口 瓶、试管等均需刷洗干净(121℃20min) 或干法(160℃一170℃,2h)灭菌,冷却 后送无菌室备用 (3)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各种试剂、药品, 做好普通琼脂培养基或其他选择性培养基, 根据需要分装试管或灭菌后倾注平板或保 存在46℃的水浴中或保存在4℃的冰箱中备 用。

五、结果报告 样品检验完毕后,检验人员应及时填写报告 单,签名后送主管人核章,以示生效,并立 即交给食品卫生监督人员处理。
接种室、培养室空气熏蒸消毒
甲醛熏蒸消毒法 (1)加热熏蒸 按熏蒸空间计算,量取甲醛溶液,盛在小烧杯或白瓷坩埚内,用 铁架支好,点燃酒精灯,关闭室门。甲醛溶液煮沸挥发,酒精灯最好能 在甲醛蒸完后即自行熄灭。所需酒精的量要加以控制。 (2)氧化熏蒸 称取高锰酸钾(相当于甲醛用量的1/2)于一白瓷坩埚或玻璃烧 杯内,再量取定量的甲醛溶液,准备妥当后,把甲醛溶液倒在盛有高锰 酸钾的器皿内,立即关门。甲醛溶液即沸腾挥发。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 化剂,当它与一部分甲醛溶液作用时,由氧化作用产生的热可使其余的 甲醛溶液挥发为气体。甲醛溶液熏蒸后关门密闭保持12h以上。 硫磺熏蒸法 称好硫磺粉,将其放在垫有几张废纸或火柴棍的白瓷坩埚或烧杯 内,点火燃烧,密闭24h,硫磺燃烧前在室内墙壁、桌面、地上喷洒些 水,使之产生的H2SO3杀菌力增强。为了防止H2SO3和H2SO4对金属腐 蚀,熏蒸前将金属制品妥善处理。
(二)无菌室使用要求


无菌室通向外面的窗户应为双层玻璃,并 要密封,不得随意打开,并设有与无菌间 大小相应的缓冲间及推拉门,另设有小窗, 以备进入无菌间后传递物品。 无菌室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2%-3%煤酚 皂溶液消毒,拭擦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 实验无关的物品。

无菌室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 线,如采用室内悬吊紫外灯消毒时,需 30W紫外灯,距离在1.0m处,照射时间不 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 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 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拭擦,除 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 的影响。

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在食品的检验中,样品的采集是极为重要的一 个步骤。所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这就要 求检验入员不但要掌握正确的采样方法,而且要 了解食品加工的批号、原料的来源、加工方法、 保藏条件、运输、销售中的各环节,以及销售入 员的责任心和卫生知识水平等。样品可分为大样、 中样、小样三种。大样指一整批,中样是从样品 各部分取的混合样,一般为200g,小样又称为 检样,一般以25g为准,用于检验。样品的种类 不同,采样的数量及采样的方法也不一样。但是, 一样品的采集必须具有代表性,即所取的样品能 够代表食物的所有成分。如果采集的样品没有代 表性,即使一系列检验工作非常精密、淮确,其 结果也毫无价值,甚至会出现错误的结论。
食品微生物检验
微生物

定义 微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用肉 眼难以看到,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才能看清 的低等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 生 物 的 特 点


个体小,面积大:小于0.1mm。肉眼不可见。
分布广,种类多(10万多种) :自然界中到处都 有,如水、空气、土壤等, 土壤中的数量最多。 代谢强,转化快:发酵乳糖的细菌在1小时内可分 解其自重1000~10000倍的乳糖;产朊假丝酵 母合成蛋白质的能力比食用公牛强10万倍 生长旺,繁殖快:微生物有惊人的繁殖速度,大多 数微生物几十分钟内就可以繁殖一代 适应性强,易变异(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微生物学
定义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与结 构、营养与代谢、遗传与变异、生态与进化、分类 与鉴定等问题的一门科学,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分 支。 分类 1、按研究对象不同分为: 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等 2、按应用领域不同分为: 农业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 兽医微生物学、海洋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
量(g)、容积(ml)或表面积(cm2)内,所含能于某
种固体培养基上,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时间、温度、 PH、需氧性质等)所生成的菌落的总数。

菌落:Coiony,单个微生物在适宜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
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一群肉眼可见的细菌群落 CFU:菌落形成单位

菌落总数测定——卫生学意义

(4)食品微生物检验室必须备有专用冰箱存放 样品,一般阳性样品发出报告后3d(持殊情 况可适当延长)方能处理样品;进口食品的 阳性样品,需保存六个月方能处理,每种指 标都有一种或几种检验方法,应根据不同的 食品、不同的检验目的来选择恰当的检验方 法。本次重点介绍的是通常所用的常规检验 方法,主要参考现行国家标准。但除了国标 外,国内尚有行业标准(如出口食品微生物 检验方法),国外尚有国际标准(如FAo标准、 wHo标准等)和每个食品进口因的标准(如美 国FDA标准h日本厚生省标准、欧共体标准 等)。总之应根据食品的消费去向选择相应 的检验方法。
(4)无菌室灭菌;如用紫外灯法灭菌, 时间不应少于45mln,关灯半小时后方可 进入工作;如用超净工作台,需提前半小 时开机。必要时进行无菌室的空气检验, 把琼脂平板暴露在空气中15min,培养后 每个平板上不得超过15个菌落。 (5)检验人员的工作衣、帽、鞋、口罩 等灭菌后备用。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 后.实验没完成前不得随便出入无菌室。


致病菌 致病菌即能够引起人们发病的细菌。对不同的食品和不同 的场合,应选择一定得参考菌群进行检验。 霉菌及其毒素
我国还没有制定出霉菌的具体指标,鉴于有很多 霉菌能够产生毒素,引起疾病,故应该对产毒霉菌进 行检验.

其他指标
指标还应包括病毒,肝炎病毒,猪瘟病毒,鸡新城疫 病毒,马立克氏病毒,口蹄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猪水 泡病毒等;另外,从食品检验的角度考虑,寄生虫也 被很多学者列为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检验


定义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应用微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外界环境和食品微生物种类、数量、性质、 活动规律及其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影响。 目的 是为生产出安全、卫生、符合标准的食品提供科 学依据。 要是生产工序的各个环节得到及时控制,不合 格的食品原料不能投入生产,不合格的成品不能 投放市场,更不能被消费者接受,因而对食品进 行微生物检验至关重要。
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途径


通过水污染 通过空气污染 通过人及动物污染 通物检验室基本条件 微生物检验室通常包括实验室和无菌室(包 括无菌室外的缓冲间)。 各室的共同要求是高度的清洁卫生,也就是 要尽可能地创造无菌条件 微生物检验室必须具备保证显微镜工作、微 生物分离培养及基本化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 件,如 (1)光线明亮,但避免阳光直射室内 (2)洁净无菌,地面与四壁平滑,便于清 洁和消毒

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 及时反映食品加工过程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为被检食品卫生学评 价提供依据。 通常认为,食品中细菌数量越多, 则可考 虑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越 大,菌落总数的 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 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
菌落总数测定流程

菌落总数的意义



反应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 预测食物耐放程度和时间 估测食品腐败状况 实际上把致病菌、非致病菌、酵母菌、霉 菌都计算在内的杂菌总数 由于倾注平板的局限性,会有一部分细菌 在实际条件下不生长,估计数结果比实际 数要低
菌落总数测定——菌落总数的概念

菌落总数:Aerbic PlateCount,是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重

内容 1、从食品加工过程角度看包括食品生产环境、 原料、加工过程、成品运输和保存全过程的微生物 检验 2、从面向微生物的对象看,描述了各种指标菌 的微生物特性和常规检验方法,有的补充了一些特 殊检验方法 3、从面向食品的对象看,分别描述了每种食 品的常见的微生物,样品的采集、处理、检验的方 法和程序以及有关材料和用品 4、从学科的逻辑结构看,食品微生物检验分 为食品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微生物学基础实验、食 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检验、常见食品的微生物学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