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传统智力理论4-智力结构论.

合集下载

智力理论.ppt

智力理论.ppt

三个次要因素:视觉能力、记忆提取、执行速度

17
Company Logo

13
Company Logo
二、智力结构理论
语词理解能力
知觉速度 空间知觉能力
七个基本 能力
言语流畅性 数字计算能力
机械记忆能力
推理能力
塞斯顿于1941年根据上述7种基本能力编成“基本心理能 力测验”(Primary Mental Abilities Test,PMAT), 是著名的智力测验之一 。

5
Company Logo
一、智力与智商
比奈(Binet)认为,智力是“正确的判断, 透彻的理解,适当的推理”能力。
韦克斯勒(D.Wechsler,1974) 指出:智力是一个假设的结构,它是 一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维, 并有效地处理周围事物的整体能力。
认知理论
PASS理论模型 斯坦伯格的认知成分理论(三元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

11
Company Logo
二、智力结构理论
(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Spearman,1904) 最早用因素分析法来研究智力。 G因素(general factor):普通因素(共同因子) S因素(specific factor):特殊因素(特殊因子)
(四)卡特尔的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 卡特尔(Cattell)调和了斯皮尔曼和瑟斯顿的观点从
智力的一般因素(G)中分析出两个一般因素和三个次要因素。
两个一般因素: 流体(fluid)智力(gf):个体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
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 如注意力、知识整合力、思维的 敏捷性等。 晶体(crystallized)智力(gc):是通过学校和社会文 化经验而获得的能力,是个体所获得知识与技能的结合,表 现为个体的学识水平。是后天习得的能力,与文化知识、经 验的积累有关,如知识的广度、判断力等。

不同智力理论的比较

不同智力理论的比较

分析性能力
帮助人们从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问题和想法
创造性能力
用来发现好的问题解决的方法
实践性能力
用来将思维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整合实施
02 智力理论的比较——三大新兴智力理论
情绪智力理论 1990 萨拉维、梅耶尔
首次提出了情绪智力
发展 意义
1995
戈尔曼
出版《情绪智商》,提出情商概念
1997 萨拉维、梅耶尔
Thanks!
02 智力理论的比较——三大新兴智力理论
加德纳 :多元智力理论
逻辑数学智力:包括运算和推理等科学或者数学的一般能力 语言智力:主要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 音乐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谱写歌曲和器乐演奏的能力,包括感受、
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 空间智力:主要是指准确感受视觉——空间世界的能力 身体运动智力:主要是指控制自己身体运动和技术性地处理目标的能力 人际关系智力:主要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 内省智力:主要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 自然智力:主要指认识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其他部分的能力
02 智力理论的比较——传统智力理论
卡特尔 “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晶体智力是指人后天习得的能力,与文化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 如知识的广度、判断力等。晶体智力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减退。
流体智力是指人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 如注意力、知识整合力、思维的敏捷性等。流体智力随年龄的老 化而减退。
用以达成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能是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1)成功智力是适应、塑造、选择环境的能力,表现为个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思维、 行为更好地适应他所处的环境的能力,或选择一个新环境的能力 (2)具有成功智力的人能够认识并充分发挥自己个人的优势,同时能够认识自己 的弱点并努力加以改正或弥补 (3)在生活中取得成功所需要的一组综合能力 (4)成功只有根据社会文化背景来定义

心理学:智力、能力和创造力

心理学:智力、能力和创造力
秒。
16
如,图片排列测验: 测量目标:分析综合能力、观察因果关系的能力、社会计划性、预期
力和幽默感等。 测验材料: 有8组随机排列的图片,每组图片的内容有内在联系,要
求被试在规定时间内排列成一个有意义的故事。 测试方法:第一项告知是“鸟巢”的故事,从第二项开始不再告知是什
么故事。如果第一、二项在演示后还失败,终止测验。
境的总和的整体能力。 皮亚杰:智力就是创造力。 通俗的智力概念:过目不忘或过目成诵(记忆);料事如神(远见);
巧出匠心(创造思维);入木三分(观察力、洞察力)。智力是适应 环境的能力。
智力的现代概念
智力使人能顺利地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一般性认知能力,有注意力、
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和想象力等基本因素构成。 智力是适应新情境的能力;智力是一种学习能力;智力是指抽象的思
例如: 五岁组(每通过一个项目得二个月)项目: ①对人像画补笔。 ②折叠三角。如,模仿将一张六寸见方的纸对角折迭两次。 ③为皮球、帽子、火炉下定义。 ④临摹方形。 ⑤判断图形的异同。 ⑥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备用项目福一比纳量表智力测验的结果是智商。智商是个体的智力年龄 与实际年龄的比率,即“比率智商”,为避免出现小数,将商数乘以 100。现今大多数智力测验都沿用了智商这个概念。
用因素法,一个人的聪明程度由G因素决定。
2、智力的多因素理论
桑代克的三因素理论 抽象智力:包括心智能力,尤其是
运用语言、数学符号等从事抽象思 维推理的能力。 具体智力:即个体处理具体问题、 具体事物的能力。 社会智力:在社会活动中处理人与 人相互交往的能力。
瑟斯顿的群因素理论 智力是由以上7种基本心理能力构成
24
四、智力的发展
(一)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第九章 智力(智力的理论、发展、测量、教育教学)

第九章 智力(智力的理论、发展、测量、教育教学)

(三)非智力因素
广义机、兴趣、情感、 意志、性格等对学生学习有重要作用 的心理因素。
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之间是相互作 用的关系:
1.智力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2.非智力因素又能支配智力活动。 3.非智力因素还能补偿智力方面 的弱点。
(二)智力三元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Robert J. Sternberg,1949-)强调智力在问题解 决中的认知过程,提出了智力三元理论 (1985,1988),认为智力包括3个部 分,即成分智力、经验智力和情境智力。
成分智力是个体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 分析资料,通过思维和判断推理解决问 题的能力。它涉及3个成分,即元成分、 执行成分和获得知识成分。 经验智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 题的能力,亦即个体善于从经验中得到 启发与领悟的创造能力。 情境智力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学得 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过,将EQ简称为情商其实是不准确 的。那种将情商与智商对立起来的思 想和说法更是不合适的,因为情商 (EQ)表达的仍然是智力方面的内容 (虽然不是传统智力方面的内容), 是“情绪智力商数”而非“情绪商 数”。
智力小游戏
深夜时分,ABCD四人要通过面前的一 道桥才可赴约,每次过桥只容许1至2人 ,而且必须带备一支电筒。问题是电筒 只有一支,而四人的过桥速度又不一样 ,如果是两人过桥,较快的一方必须迁 就较慢的一方,以较慢的速度作准。现 在只剩下17分钟,怎样安排才可以令四 人全部过桥? 过桥速度:A(1分钟),B(2分钟),C(5 分钟),D(10分钟)
(二)我国对智力的理解:
智力就是使人能顺利地完成某 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
机结合,即是各种认识能力的总和。
认识能力:

心理学智力理论笔记摘抄(3篇)

心理学智力理论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智力概述智力,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判断、解决问题等能力。

智力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关于智力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二、智力理论概述1. 威尔逊-凯利智力理论威尔逊-凯利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判断和解决问题等。

这些因素在个体认知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智力。

该理论强调智力因素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2. 斯皮尔曼智力二因素理论斯皮尔曼智力二因素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

G因素是所有智力活动所共有的基本能力,而S因素则与特定的智力活动相关。

斯皮尔曼认为,G因素是决定个体智力水平的关键因素。

3. 费尔德智力结构理论费尔德智力结构理论认为,智力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操作成分、知识成分和元认知成分。

操作成分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操作能力;知识成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知识储备;元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监控和调节能力。

4. 加德纳智力多元理论加德纳智力多元理论认为,智力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个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组成的。

这些智力成分包括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和自然智力等。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教育应该尊重和发挥每个人的智力特点。

5. 智力三元理论智力三元理论认为,智力包括操作智力、知识智力和元认知智力。

操作智力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智力是指个体所拥有的知识储备;元认知智力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监控和调节能力。

该理论强调智力在个体认知活动中的动态性和适应性。

三、智力理论的应用1. 教育领域智力理论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智力理论,教育者可以了解学生的智力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例如,根据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教育者可以针对学生的智力优势进行差异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教案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教案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教案第六章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并掌握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2.了解并掌握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的特点;3.了解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

教学重点、难点:1.认知发展的起源、机制及其结构的变化;2.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各阶段特点。

教学内容:一、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一)认识的起源皮亚杰认为,应当在活动(动作)中去寻找一切认识的源泉,即 认识起源于动作。

(二)认知发展的机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的过程就是个体不断适应的过程。

适应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实现的。

(三)认知结构的变化所谓结构,就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它不仅指具有解剖学意义的实际结构,也包括功能意义上的结构(李其维,1999)。

二、认知发展的阶段论(一)皮亚杰关于阶段论的主要观点1.儿童认知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2.以具有质的差异的认知结构作为各阶段间的划分标准。

3.儿童认知的发展具有顺序性和定向性。

4.每一阶段都是前面阶段的延伸。

是在新水平上对先前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的系统。

(二)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三、对皮亚杰理论的批评两个主要批评:1.皮亚杰低估了儿童的认知思维能力,而高估了青少年的认知思维能力;2.个体的认知发展并不止于形式运算阶段。

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同化和顺应,分别举个例子加以说明。

2.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什么,各个阶段有哪些特征?这四个阶段的特征有哪些不同之处?第二节 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青少年形式运算思维的特点,了解相关的实验;2.了解青少年的辩证思维;3.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维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青少年的形式运算思维和辩证思维的特点及其相关实验、研究;2.青少年思维的基本特点。

教育心理学5 智能理论

教育心理学5 智能理论
译码、迷津(备用)。
编辑ppt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介绍
(二)项目示例 言语量表: ❖ 1.常识:水蒸气是怎样来的?什么是胡椒? ❖ 2.理解:为什么电线常用铜制成?为什么有人不给售货收 据? ❖ 3.算数:
刷一间房子3个人用9天,如果3天内要完成它需用多少人? 一辆汽车45分钟行驶25里,20分钟它走了多少里? ❖ 4.类同(找相似):圆和三角形有何相似?蛋和种子有何相似? ❖ 5.词汇:什么是河马?“类似”是什么意思? ❖ 6.背数(复述数字): 按次序复述以下的数:1、3、7、2、5、4; 倒数以下的数:5、8、2、4、9、6。
智力和能力的区别: ❖ 内涵 ❖ 结构 ❖ 影响因素 智力和能力的联系:
编辑ppt
第二节 智力
❖ 一、智力的含义 ❖ 二、智力理论 ❖ 三、智力的发展
编辑ppt
一、智力的含义
❖ 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地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一般 性认知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由注意力、 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基本因素组 成。
编辑ppt
智力五因素结构模式图
编辑ppt
二、智力理论
❖ (一)智力的因素理论 ❖ (二)智力的结构理论 ❖ (三)智力的认知理论 ❖ (四)智力理论的新发展
编辑ppt
(一)智力的因素理论
单因素论 二因素论(斯皮尔曼) 群因素论(瑟斯顿)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卡特尔)
编辑ppt
二因素论
two-factor theory of intelligence
情境亚理论(contextual subtheory of intelligence) 经验亚理论(experienced subtheory of
intelligence)

智力理论知识

智力理论知识

地球上的星星
智力:先天与后天
智力:先天与后天
1.传统智力理论
智力的二因素理论
背景
• 智力测量的需要 • 因素分析的发明 •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1904年提出
基本观点
• 智力由两种因素组成:g因素和s因素 • 智力测验所要测量的是g因素水平高低 • g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遗传
智力的群因素理论
智力及智力理论
Intelligence is an umbrella term describing a property of the mind including related abilities, such as the capacities for abstract thought, 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 reasoning, learning, learning from past experiences, planning, and problem solving.
智力水平的差异
IQ=MA/CA×100(比率智商)
离差智商:IQ=(X-M)/SD
智力等级
比率智商
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 智力年龄:简称智龄,是受测者通过测验项目所属的年龄。 • 智商:也称智力商数,用IQ表示。其公式为:智商(IQ)= (智龄MA÷实龄CA)×100 • 比率智商的缺点:智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下降,与实际不符。
美丽心灵
智力落后儿童
智力落后儿童指一般智力功能水平明显低 于平均水平并表现适应性行为障碍的儿童。 根据智力水平决定是否单独编班,单独教 育
教学中需要遵循一些教学原则,如个别化 教学原则、直观化原则和充分练习原则等。
阿甘正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传统智力理论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
第七章 智力理论
2.弊端 (1)将智力的内涵窄化,忽视了创造性、自我反
省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认为智力与遗传因素的关系密切,轻视环境、 教育的作用; (3)认为智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化不大。
第一节 传统智力理论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
第一节 传统智力理论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
第七章 智力理论
1.智力包含三个维度: (1)引起思维的材料,它决定思维的内容;
(2)进行思维的心理活动,它决定思维的运作;
(3)整理思维的结果,获取思维产品。 2.引起思维的材料包括5类,思维的运作方式有5 种,思维的结果或产物也有6种,人类的智力就包含 了5×5×6=180种成分 。
第一节 传统智力理论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
第七章 操作 的方式、工具
第一节 传统智力理论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
第七章 智力理论
• 对传统智力理论的评价
1.可取之处
(1)可用于鉴别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助于因材施
教,为分班、分组教学提供依据; (2)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第七章 智力理论
第七章 智力理论
第一节 传统智力理论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
第七章 智力理论
第一节 传统智力理论 ——智力结构论
第一节 传统智力理论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
第七章 智力理论
一、智力结构论
• 提出者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Guilford);
• 观点
智力是一种“化合物”,由一些基本元素组合而 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