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教学设计
编钟-冀少版九年级下册教案

编钟-冀少版九年级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编钟的来源、发展、演奏技法及制作工艺;
2.能够正确理解和演奏编钟音符;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
1.编钟音符的演奏及技法;
2.编钟演奏的团队合作。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课编钟的来源和发展
1.介绍编钟的发源地和历史背景;
2.展示编钟的种类和特点;
3.介绍编钟的演奏方式和演奏技巧。
第二课编钟的演奏和技法
1.介绍编钟的音符及演奏技法;
2.演示编钟的演奏过程,并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3.教师进行指导,纠正学生演奏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课编钟的制作工艺
1.介绍编钟的制作原理和工艺;
2.展示编钟的材料和制作过程;
3.引导学生进行手工制作。
第四课编钟的团队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编钟的小组合作;
2.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联合演奏一首编钟乐曲。
四、教学方法
1.采用讲授、演示和模仿、指导和分享的多种教学方式;
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探究和发现;
3.组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团队精神。
五、教学手段
1.编钟及相关设备;
2.讲解课件及演奏音乐;
3.手工制作材料和工具。
六、教学效果评估
1.学生掌握编钟演奏及团队合作技能的情况;
2.学生对编钟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3.学生在手工制作中的心得和体会。
《编钟》教案范文

《编钟》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编钟的定义、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
2. 使学生掌握编钟的基本演奏技巧和音乐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编钟的定义和历史背景:介绍编钟的定义,以及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 编钟的制作工艺:详细讲解编钟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加工、雕刻等环节。
3. 编钟的演奏技巧:教授编钟的基本演奏方法,如敲击、摇晃等。
4. 编钟音乐特点:分析编钟音乐的风格、节奏和音色,让学生感受古代音乐的韵味。
5. 欣赏编钟音乐:选取经典的编钟音乐作品,让学生聆听和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编钟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演奏技巧。
2. 教学难点:编钟音乐特点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编钟的定义、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
2. 演示法:现场演示编钟的演奏技巧。
3. 视听法:播放编钟音乐作品,让学生聆听和欣赏。
4.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演奏编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编钟模型或实物:用于展示和演奏。
2. 编钟音乐作品:用于欣赏和分析。
3. 教学课件:展示编钟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音乐特点。
4. 乐器:辅助教学,如打击乐器、古筝等。
教案一、导入:简要介绍编钟的定义,引发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兴趣。
二、讲解编钟的历史背景:1. 讲述编钟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 介绍编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
三、讲解编钟的制作工艺:1. 介绍编钟的制作材料和选材标准。
2. 详细讲解编钟的制作过程,包括加工、雕刻等环节。
四、教授编钟的演奏技巧:1. 讲解编钟的基本演奏方法,如敲击、摇晃等。
2. 现场演示编钟的演奏技巧。
五、分析编钟音乐特点:1. 讲解编钟音乐的风格、节奏和音色。
2. 举例分析经典编钟音乐作品的特点。
六、欣赏编钟音乐:1. 播放经典编钟音乐作品。
2. 引导学生聆听和欣赏,感受古代音乐的韵味。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编钟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编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编钟的起源、发展历史及其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2)掌握编钟的基本构成、制作材料和演奏方法。
(3)认识编钟上的文字,了解其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编钟的历史文化价值。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简易编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欣赏编钟音乐,感受古代音乐的韵味,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敬畏文化遗产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音乐、追求美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编钟的起源、发展历史及其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2. 编钟的基本构成、制作材料和演奏方法。
3. 编钟上的文字及其含义。
难点:1. 编钟的制作材料和演奏方法。
2. 编钟上文字的识别和解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准备实物或图片。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编钟的基本知识,准备讨论交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编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古代音乐的韵味。
(2)提问:你们对编钟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编钟的知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编钟的起源、发展历史。
(2)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编钟的基本构成、制作材料和演奏方法。
(2)解读编钟上的文字,让学生了解其含义。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简易编钟。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展示与评价:(1)各组展示制作完成的简易编钟。
(2)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编钟的历史文化价值。
五、课后作业:1. 深入了解编钟的历史文化价值,写一篇短文。
2. 回家后,向家人介绍编钟的知识,分享学习成果。
3. 欣赏编钟音乐,感受古代音乐的韵味。
语文《编钟》教学设计

语文《编钟》教学设计语文《编钟》教学设计1教学时间一课时学习者分析学生在学习完《故宫》、《青花》、《陆羽和茶经》、《敦煌壁画》之后,对中华文明已有一个点的熟悉,本文与前三篇课文一样,呈现给学生一个点的熟悉。
在前三篇课文的学习兴趣下,学生学习本文难度不大。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
2.激发学生喜爱中华文明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1.抓住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曾侯乙编钟的历史由来、根本状况和重要价值。
2.小组沟通,学习介绍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读到写的迁移。
三、学问与技能1.学习课文生字生词,概括出曾侯乙编钟的特点,理解它的重要价值。
2.积存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生字生词,把握课文内容。
2.抓住编钟的特点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
激发学生对中华文明的喜爱之情。
教学资源 PPT课件、学习卡片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 1.导入新课:师: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迄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勤劳的中华民族制造过很多辉煌,比方我们20课学过的“故宫”,21课学过的`“青花”,22课学过的“茶艺”,23课学过的“敦煌壁画”,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
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种,它就是24课《编钟》。
板书课题。
[复习旧学问,是学习新学问的根底。
]学习之前,我们来看个短片,让我们把时间翻回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庆祝晚会上[此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感受曾侯乙编钟气概的恢宏,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
播放视频。
师:在这场规模宏大的音乐会上,有一种乐器已经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就是--编钟。
(课件展现编钟图片)教学活动2 畅谈预习成果,启发求知。
、关于编钟,大家在预习时已经知道了什么?请大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我们共享一下。
[这一环节主要是由于学生对编钟不是很熟识,课前搜集一些资料还是很有必要的。
既可以让学生去动手查阅,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力量。
认识编钟教案

指导学生读懂课Biblioteka ,了解曾侯乙编钟的历史由来、基本情况和重要价值,学习抓住特点介绍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体会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认识曾侯乙编钟的主要特点和重要价值,抓住编钟的主要特点体会古人超前的智慧。
教学准备:
查阅编钟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教学过程:
【篇二:24编钟教学设计】
24编钟教学设计
教师引导预案
24编钟
一、编钟的历史由来① ②造型设计精巧③二、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②——⑥演奏效果⑤⑥音乐性能良好④
【篇三:编钟教学设计(晒课)】
《编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创造出了最初的音乐,编钟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乐器,它最早可溯及殷商,而大盛于春秋战国时期。这篇略读课文就从编钟的由来说起,用明白浅显的文字为我们介绍了曾侯乙编钟这一中国音乐史上的珍贵文物,赞美了我们的先人制作乐器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要讲述编钟的历史由来。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具体说明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从三个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第一方面(第2自然段):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第二方面(第3、4自然段):曾侯乙编钟的主要特点:一是造型设计精巧(第3自然段)。二是音乐性能良好(第4自然段)第三方面(第5、6自然段):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课文编排有两幅插图。一幅是曾侯乙编钟全套六十五件及钟架图,另一幅是曾侯乙编钟出土现场情景图。
3.同学们讲得非常正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4课编钟(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编钟》教学设计

《编钟》教学设计1. 了解编钟的来源、结构和演奏方式;2. 学习编钟的基本演奏技巧;3.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编钟的起源和发展;2. 编钟的结构和演奏方式;3. 编钟的基本演奏技巧;4. 编钟曲目的欣赏和表达。
教学重点:1. 编钟的结构和演奏方式;2. 编钟的基本演奏技巧。
教学难点:1. 编钟的技巧性;2. 如何让学生欣赏并表达编钟曲目。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教师简要介绍编钟的历史和起源,让学生对编钟有一定的了解。
2. 展示编钟的结构,介绍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3. 指导学生正确拿取编钟和敲击的方式。
第二课时:1. 教师向学生演示编钟的基本演奏技巧,如敲击、轻拂等。
2. 学生跟着教师学习基本的编钟演奏技巧,分组练习。
第三课时:1. 学生进行编钟基本技巧的集体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2. 向学生介绍一段简单的编钟曲目,让学生熟悉曲目的节奏和旋律。
第四课时:1. 学生分组进行编钟曲目的排练;2. 教师对学生的演奏进行指导和评价,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五课时:1. 学生进行最终的编钟曲目排练;2. 学生上台表演编钟曲目,教师和同学进行点评和评价。
教学情境:教学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和合作练习。
在学习编钟曲目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组合,共同学习、排练和表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音乐的欣赏能力。
教学手段:1. 演示:教师向学生演示编钟的基本演奏技巧和曲目演奏;2. 实践: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和编钟曲目排练;3. 反馈:教师对学生的演奏进行指导和评价,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和点评,帮助他们改进演奏技巧;4. 演出:学生进行编钟曲目的表演,教师和同学进行点评和评价。
评价方法:1. 学生的基本编钟技巧的掌握情况;2. 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3. 学生的音乐表达和欣赏能力。
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演奏编钟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表达;2. 在学习编钟曲目时,可以邀请专业的编钟演奏者到学校进行指导,让学生有更多的借鉴和学习机会;3. 在课程结束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编钟音乐会或者演出,让更多的人欣赏和认识编钟音乐。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编钟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编钟1.1 课程背景:1.1.1 编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起源于战国时期,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1.1.2 通过学习编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1.1.3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学习编钟,可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2 教学意义:1.2.1 学习编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
1.2.2 通过研究编钟的构造和演奏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1.2.3 编钟音乐优美动听,学习编钟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知识点讲解2.1 编钟的起源和发展:2.1.1 编钟起源于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2.1.2 编钟的制作材料主要是青铜,钟体上刻有各种图案和文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1.3 编钟分为大钟和小钟,大钟负责低音部分,小钟负责高音部分,通过不同的组合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2.2 编钟的演奏方法:2.2.1 演奏编钟时,需要用木槌敲击钟体,发出悦耳的声音。
2.2.2 演奏者需要熟练掌握敲击的力度和节奏,以演奏出和谐的音乐。
2.2.3 演奏编钟需要配合其他乐器,如琴、瑟等,共同完成乐曲。
2.3 编钟的音乐价值:2.3.1 编钟音乐优美动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3.2 编钟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3.3 编钟音乐可以锻炼学生的音乐素养,为他们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3.1 编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1.1 介绍编钟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3.1.2 分析编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和影响。
3.1.3 引导学生了解编钟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3.2 编钟的构造和演奏方法:3.2.1 讲解编钟的构造特点,如钟体、钟槌等。
3.2.2 演示编钟的演奏方法,让学生感受编钟音乐的魅力。
《编钟》教案范文

《编钟》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了解编钟的定义、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
2. 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不同类型的编钟。
3. 学生能够掌握编钟的基本演奏技巧。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对编钟的认知和演奏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了解编钟在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2. 学生通过学习编钟,培养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编钟的定义、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
2. 编钟的基本演奏技巧。
难点:1. 编钟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
2. 理解编钟在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编钟乐器、图片、视频资料、乐谱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套编钟乐器(可用简易版编钟或其他打击乐器代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编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编钟的外观和音乐特点,激发学生对编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编钟的定义、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使学生对编钟有全面的了解。
3. 教学内容:教师讲解编钟的基本演奏技巧,如敲击、摇铃等,并示范演奏。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编钟的演奏方法。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编钟演奏,教师指导并纠正学生的演奏错误。
5. 音乐欣赏:教师播放编钟音乐作品,学生欣赏并分析编钟在音乐中的作用和表现力。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编钟的基本演奏技巧,巩固所学内容。
2. 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编钟在古代社会的应用和影响。
3. 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内容,如编钟乐谱的识谱和演奏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
2. 演奏技巧: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编钟演奏技巧,包括敲击、摇铃等动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3. 音乐欣赏: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音乐欣赏能力,包括对编钟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钟》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编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编钟》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独立默读课文,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
2认识“椭、卸”;读记“悠扬动听、赞叹不已、泪水涟涟”等词语。
3.引导学生设计节目单,提高从读到写的迁移、运用、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了解曾侯乙编钟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体会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
四、教学准备:查找有关编钟及曾侯乙编钟的图画和文字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钟。
谈话:说到钟,大家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再板书:编。
齐读课题,你可知道它是怎样的?用来干什么?2、今天,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编钟》一课,看看课文中能解答你们心中的哪些疑问。
(二)自读课文,自由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的条理。
1、自主认读生字词,并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生字新词的自学情况。
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
3、思考问题并交流、汇报。
(课文围绕编钟写了:编钟的历史由来;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
)4、理清课文条理。
(三)自读自悟,读中理解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质疑:文中的五句话讲述什么意思?(编钟是一种重要乐器①②句;钟铸造的质料③句;钟地得名与功用④⑤句。
)(3)联系下文:此文段与下文内容有什么关系?(总分关系)2、阅读第2、3、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看看编钟的重要价值是什么。
(2)出示句子品读:这套编钟以恢弘的气势、精湛的铸造工艺、非凡的音乐效果以及内容丰富的乐律铭文震惊了世界(3)共同概括编钟的重要价值:①气势恢弘。
②铸造工艺精湛。
③音乐效果非凡。
④乐律铭文内容丰富。
(4)交流:曾侯乙编钟的这四大特点具体表现在哪里?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说明。
气势恢弘:“全套编钟工十五件,……宏伟壮观。
”铸造工艺精湛:“曾侯乙编钟每件呈椭圆形,……钟架上夜刻有花纹。
”“钟架由二百四十五个构件组成……让人赞叹不已。
”音乐效果非凡:“它的音域宽广……并且互不干扰。
”乐律铭文内容丰富:“周身镌刻有精美的温室和文字。
”(5)结合插图,加深认识,了解曾侯乙编钟的特点。
(6)齐读第3-4自然段,巩固认识。
3、讨论: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是怎么样的呢?(1)引导学生读第5-6自然段从中体会。
“1978年8月1日,……听众们沉浸在古雅的乐声中,泪水涟涟,掌声热烈。
”“1997年7月1日,……以“文明古国的象征”向世人展示今天中国的辉煌。
”(2)概括:不仅可以演奏动听的古代乐曲,而且能演奏中外现代音乐。
(四)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对祖国妈妈或曾侯乙编钟说,请你们用一句话说出你的最深感受,句子可以是抒情的、感叹的、赞叹的……把它写下来,不仅写到纸上,还要写在你的心坎上。
2、设计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节目单。
(五)布置作业。
1、向父母介绍曾侯乙编钟。
2、参考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设计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的节目单,包括音乐会的时间和宣传词。
附:板书设计编钟重要价值(中华瑰宝)主要特点(智慧技艺)演奏效果(令人震撼)《编钟》教学设计2教学时间一课时学习者分析学生在学习完《故宫》、《青花》、《陆羽和茶经》、《敦煌壁画》之后,对中华文明已有一个点的认识,本文与前三篇课文一样,展现给学生一个点的认识。
在前三篇课文的学习兴趣下,学生学习本文难度不大。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
2.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明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1.抓住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曾侯乙编钟的历史由来、基本情况和重要价值。
2.小组交流,学习介绍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读到写的迁移。
三、知识与技能1.学习课文生字生词,概括出曾侯乙编钟的特点,理解它的重要价值。
2.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生字生词,掌握课文内容。
2.抓住编钟的特点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
激发学生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之情。
教学资源 PPT课件、学习卡片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 1.导入新课:师: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迄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勤劳的中华民族创造过许多辉煌,比如我们20课学过的“故宫”,21课学过的“青花”,22课学过的“茶艺”,23课学过的“敦煌壁画”,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它就是24课《编钟》。
板书课题。
[复习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 学习之前,我们来看个短片,让我们把时间翻回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庆祝晚会上[此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感受曾侯乙编钟气势的恢宏,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
播放视频。
师:在这场规模宏大的音乐会上,有一种乐器已经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就是--编钟。
(课件展示编钟图片)教学活动2 畅谈预习成果,启发求知。
、关于编钟,大家在预习时已经知道了什么?请大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我们分享一下。
[这一环节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编钟不是很熟悉,课前搜集一些资料还是很有必要的’。
既可以让学生去动手查阅,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
]、总结生字、生词,以及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得到的知识。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或者说还想知道什么课文以外的知识吗?、学生自由提问,并相互解答交流。
[给学生充分质疑的机会。
] 、刚才我们通过交流,了解了一些关于编钟的初步知识,但有些凌乱,不够系统,下面我们通过读课文,认真梳理下课文思路,争取对课文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教学活动3 多形式读课文,边读边批。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读课文,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放手让学生去读,相信他们能够读懂。
] 、小组合作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在小组朗读之后,每组选择一名学生站起来朗读课文。
[将学习语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
发挥以生带生的优势,给学生一个展示朗读能力的平台。
]、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自己读的过程中的想法、体会。
[课程的设计强调读有所悟,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写出自己有读的过程中的感悟。
]、同桌互读,找一找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
、出示学习提纲,再次阅读:①编钟的历史由来②简介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主要特点以及演奏效果。
、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卡片:[通过梳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历史由来简介曾侯乙编钟重要价值主要特点演奏效果 [这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放手让学生去找,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答案。
]、展示学习成果。
板书:编钟的历史由来。
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重要价值主要特点演奏效果教学活动4 当当解说员。
现在我们站在编钟前(课件展示编钟图片),向我们的外国朋友介绍面前的这个东西,请同学们来试试。
5、除了介绍本文的编钟,你还有兴趣介绍其它的什么事物吗?[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由读到写的迁移。
]教学活动5 课外延伸:读一读《编钟赋》。
读了这篇《编钟赋》,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善于把握时机,让学生自由表达。
]课外作业布置。
《编钟》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内容,学习字词,积累语言。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了解编钟的知识,学习抓住特点介绍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赞美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抓住编钟的主要特点体会古人超前的智慧。
教学准备:查阅编钟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乐器入手,分别给学生出示现代和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乐器,例如:钢琴、小提琴、缶、古筝,让学生听音观形,从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读通读顺的要求,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然后,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解决疑难的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思考汇报这一次仍然采用朗读地方法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流利,并把读懂的关于编钟的知识画出来,进行简单的汇报。
四、创设情境分析领悟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0xx年世界邮展要在洛阳举行,会迎来中外许多游客。
假如有外国人看到了东周王城博物馆内陈列的编钟,他最想知道什么?2、转换角色,设问采访教师以记者身份采访学生,让学生站在一名不了解编钟和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的角度说出最想知道的,趁机让学生以此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问题1、编钟是干什么用的?问题2、编钟是用什么铸造的?它完整的构造是什么样的?问题3、编钟最独特的地方是什么?问题4、编钟演奏的音乐好听吗?能不能听一下?……3、熟读课文,回答问题让学生针对问题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为了满足外宾想听一听编钟演奏的愿望,让学生结合课文第5自然段制作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的节目单,包括音乐会时间和宣传词,从中升华感情。
5、播放编钟演奏的音乐,然后让学生站在外宾、国人等不同的角度谈一谈心中的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赞美古人高超的智慧和先进的工艺。
五、拓展延伸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古代的其他乐器,选择一种抓住其特点完成一篇小练笔,进行简单的介绍,在全班汇报。
附:编钟赋历史的浓烟淡了淡化为氤氲的白烟袅袅有雷霆从地平线滚过华夏一缕民族的精魂从土地里掘起永恒时光静默流逝流逝成震动着的编钟棒……敲……响了龙的信念直了龙的脊梁有思绪从亘古反馈而至古城踏歌起舞了【《编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