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介绍

合集下载

《编钟》扩展阅读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

《编钟》扩展阅读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

《编钟》扩展阅读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目录简介原理介绍材料起源象征西周时期编钟曾侯乙编钟介绍音域历史成就曾侯乙编钟最大的编钟制作贡献编钟曲目有历史评价简介原理介绍材料起源象征西周时期编钟曾侯乙编钟介绍音域历史成就曾侯乙编钟最大的编钟制作贡献编钟曲目有历史评价展开 xx本段简介编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是钟的一种。

编钟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每个钟敲击的音高各不相同。

由于年代不同,编钟的形状也不尽相同,但钟身都绘有精美的图案。

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中国就有了编钟,不过那时的编钟多为三枚一套。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套编钟的个数也不断增加。

古代的编钟多用于宫廷的演奏,在民间很少流传,每逢征战、朝见或祭祀等活动时,都要演奏编钟。

xx本段原理介绍汉族古乐器,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

编钟的发声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发现我国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编钟,那时候的编钟一般是由大小3枚组合起来编钟图片二的。

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编钟数目就逐渐增多了,有9枚一组的和13枚一组的,等等。

1957年,在我国河南信阳城阳城址出土的第一套编钟13枚演奏的东方红乐曲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响太空。

1978年,湖北随州南郊擂鼓墩的一座战国时代(约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至今为止所发现的成套编钟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套,这套编钟之大,足以占满一个现代音乐厅的整个舞台。

曾侯乙墓编钟由19个钮钟、45个甬钟,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傅钟共65件组成。

晋侯稣钟:又分又合的青铜重器

晋侯稣钟:又分又合的青铜重器

晋侯稣钟:又分又合的青铜重器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之友》 2020年第12期汇编|秋慈中国是钟的王国。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钟,并有“钟鸣鼎食”的灿烂文明。

编钟是古代成组的青铜打击乐器,将成系列的青铜甬钟或青铜钮钟悬挂在木架上,击奏以发出声音。

音色清脆、悠扬,穿透力强,宛如歌唱,所以也有“歌钟”之称。

西周以后的编钟常用于宫廷雅乐,每逢征战、宴会、祭祀,都要演奏编钟。

说起编钟,大家都知道声闻中外的曾侯乙编钟,它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一个光辉成就,为今天古音律和编钟制造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早在距今3 000多年前的晋国,有这样一组编钟,踏着历史的余音袅袅而来,它虽不及曾侯乙编钟磅礴大气的音律、制作以及铭文,但它比曾侯乙编钟早400年左右,它便是晋侯稣钟。

专家百万买“赝品”1992年,在香港的古玩市场上出现了14枚编钟,由于这套编钟的土锈,尤其是铭文为刻制,非铸造等情况,被一些博物馆和藏家认为是赝品,因而无人出手。

时任上海博物馆馆长的马承源先生,经香港张光裕教授介绍,看过这套编钟的资料后断定是真品,并利用店家急于甩货的心理,以百万之价买下了这14枚编钟。

马承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青铜器鉴定专家,他在上海博物馆工作了近半个世纪,担任馆长长达14年之久,为上海博物馆收集了数以万计的珍贵青铜器,使不出土青铜器的上海成为中国青铜器收藏、研究和展示的重镇。

虽然马承源先生的地位很高,但是,买回这套“赝品”依然受到了业内的普遍质疑,他们认为编钟可见青铜之黄色,与锈蚀程度不符;铭文为刻上去的,作伪痕迹清晰;每件器物的铭文莫名其妙,一点都不通顺;大家不曾想这么有名的大专家也会走眼,可谓“马失前蹄”。

面对争议,马承源先生并没有动摇,他认为这些编钟从器形上看,为西周时期青铜器不会有错。

对于别人的反对意见,他有针对性地指出:“锈蚀的情况,说明这些编钟应该是出土不久,此前一直被深埋;铭文的字体结构也符合当时的风格,虽然不是铸而是刻,确实令人疑惑,但不买回来,它们就会流失国外,这个险值得冒;至于铭文的读法,不能一器一读,而要将编钟排定顺序,连贯起来读,便豁然通顺,而且从叙事的语法上看,也不存在问题。

编钟的常识介绍及其演奏重点

编钟的常识介绍及其演奏重点

编钟的常识介绍及其演奏重点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下面和店铺一起来看编钟的常识介绍及其演奏重点,希望有所帮助!编钟,是大小相次的青铜钟组编而成的打击乐器,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木锤敲击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可以演奏各种美妙的乐曲。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礼乐重器,历史悠久,不仅用于祭祀天地,宴宾奉祖,祈安送福,而其用以育人、教乐。

古代统治者每逢盛世或重大庆典,都冶铸钟或鼎器,以严祥和,故而编钟又称和钟,钟鼓之乐成为帝王诸侯的特权。

工艺:钟的铸制采用精密铸造法。

精密铸造法又称为失蜡铸造法,它是采用一次性可熔失的蜡质材料作模型,然后在蜡模上反复涂盖耐火涂料制成型壳,型壳硬化后,在蒸汽和热水中将蜡模熔失得到壳型。

壳型经焙烧后趁热浇注,金属凝固后打碎型壳,得到铸件。

整个过程要经过设计、制模、作范、合金、浇铸、铸后加工(包括调音)多道工序。

钟体、挂钩以及钟架上的金属构件均为铜、锡、铅合金,配方因用途而异,合乎科学原理。

它用浑铸、分铸、铜焊、镴焊、铸镶、错金、磨砺等方法制作而成,工艺精湛。

它的装配、布局,在力学、美学、实用上,都处理得十分恰当。

音乐原理:编钟的发声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

在蜡模制好之前,必需对石膏模型进行调音,石膏有固定的频率,也有明显的双音关系,只是发声微弱短促。

石膏钟的声音和铸青铜钟的声音有一定的关系,它们的发声原理是一样的,因此可以调石膏钟,以减少青铜钟浇注后的调音工作量和可以准确的调出有明显的双音关系的钟。

编钟的材质:编钟作为演奏乐器,材料的选择对声学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编钟的材料是青铜。

青铜是一种合金,主要成分是铜,又加进了少量的锡和铅,各种金属成分的微妙的比例变化,对钟的声学性能、机械性能有重大的影响。

青铜中锡含量的增加,能提高青铜的硬度。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

结构特点
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 尺形。横梁木质,绘饰以漆, 横梁两端有雕饰龙纹的青铜 套。中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 剑铜人,以头、手托顶梁架, 中部还有铜柱加固。铜人着 长袍,腰束带,神情肃穆, 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 以之作为钟座,使编钟更显 华贵。
历史意义
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使世界考 古学界为之震惊,因为在两千多年前 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 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我国青铜 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 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我国 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 “文明古国”的历史辉煌。
参与人员
• 制作人员:杨一鸣、杜元浩等 • 介绍人员:欧阳皓琛、杨一鸣、杜 元浩 • 搜集人员:旷章明、唐晨晁等 • 倾听人员:我们班上的60位同学以 及老师
谢谢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 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 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祭祀或宴饮时。最初 的钟是由商代的铜铙(ráo)演变而来,按其 形制和悬挂方式又有甬钟、钮钟、镈(bó)钟 等不同称呼。频率不同的钟依大小次序成组悬 挂在钟架上,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阶,称之为编 钟。钟的大小和音的高低直接相关。商代的钟 为3枚一套或5枚一套,西周中晚期有8枚一套 的,东周时增至9枚一套或13枚一套。春秋战 国时期编钟风靡一时,和其它乐器如琴、笙、 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
国宝档案曾侯乙编钟来自欣赏图片曾侯乙编钟为战国早期文物, 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 功发掘。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 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 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 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 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曾侯乙编钟介绍作文

曾侯乙编钟介绍作文

曾侯乙编钟介绍作文你能想象吗?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套编钟,它的出现仿佛是穿越时空的音乐奇迹,让今天的我们都为之惊叹不已,这就是著名的曾侯乙编钟。

说起曾侯乙编钟,那得先讲讲它被发现的奇妙经历。

那是1978 年,在湖北随州的一个小山包上,解放军某部正在扩建厂房。

随着施工的进行,突然有人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东西。

嘿,原来是一些青褐色的泥土!这可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继续深挖下去,一座巨大的古墓逐渐展现在人们眼前。

考古人员闻讯赶来,经过一番细致的发掘,曾侯乙编钟就这样重见天日啦!当这套编钟第一次展现在众人面前时,所有人都被它的气势震撼住了。

它可不是一般的大,大大小小的编钟加起来,占满了好几个大房间。

而且,那模样,精致得不像话!编钟上刻满了各种精美的图案和花纹,有龙、有凤、有云纹,就像是一部用金属书写的史书。

曾侯乙编钟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分三层八组悬挂在铜木结构的钟架上。

最上面一层的叫钮钟,中间和下面两层的叫甬钟。

要是你站在编钟面前,往上看,那感觉就像是一座宏伟的音乐宫殿。

每个编钟的形状都有点像两片瓦片合在一起,圆润又不失庄重。

而且哦,编钟的大小差别可大了去了。

最大的那个甬钟,高度约 150 多厘米,重200 多公斤,简直就是个庞然大物!最小的钮钟,还没有一个成年人的手掌大呢。

可别以为这些编钟只是样子好看,它们发出来的声音那才叫绝呢!轻轻敲击不同的编钟,能发出不同的音高,有的清脆悦耳,像山间的小溪欢快地流淌;有的深沉浑厚,仿佛是远古传来的呼唤。

而且,这声音可不是随便响响的,那可是有着严格的音律规律。

据说,曾侯乙编钟的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左右。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已经能够用这套编钟演奏出非常复杂和美妙的音乐啦!想象一下,在那个久远的时代,一场盛大的宴会正在举行。

宫殿里灯火辉煌,人们身着华丽的服饰,欢声笑语。

这时,乐师们走上前来,轻轻挥动手中的钟槌,敲响了曾侯乙编钟。

24《编钟》课件

24《编钟》课件

假如有外国人看到了东周王城博物 馆内陈列的编钟,他最想知道什么?
随堂练习
解释词语:
悠扬动听 赞叹不已 泪水涟涟 恢弘 精湛 浪漫 古雅
课件PPT
课件PPT
1978年8月1日,一场曾侯乙编钟原件演奏音乐会。
1997年7月1日,在香港回归的庆典上,我国编钟乐团用 精心复制的曾侯乙编钟演奏。
让人们实际感受到了它的演奏效果,充分体现出它的重 要价值。
图解结构
总----编钟的历史由来
编钟
重要价值
分-----曾侯乙编钟
主要特点
演奏效果
课件PPT
造型设计精巧 音乐性能良好
预习检查
课件PPT
1.你知道哪些民族古乐器?
2.出示编钟图片,问:这是什么? 学生交流对编钟的了解。
字词乐园
课件PPT
悠扬动听 赞叹不已 泪水 涟涟 恢弘 精湛 浪漫
国泰民安
课文详解
课件PPT
第一段(1):讲述编钟的历史由
来。
第二段(2-6):具体说明曾侯乙
编钟的基本情况。
课文详解
课件PPT
二是铸造工艺精湛;
三是音乐效果非凡;
四是乐律铭文内容丰富。
课文详解
课件PPT
全文的中心句:
这套编钟以恢弘的气势、精湛的铸 造工艺、非凡的音乐效果以及内容丰富 的乐律铭文震惊了世界!
课文详解
课件PPT
曾侯乙编钟的四大特点表现在哪? 恢弘的气势:
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以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八组, 悬挂在两列三层的钟架上。下层悬挂着十二件大甬(yǒnɡ) 钟和一件镈(bó)钟,中层悬挂着三十三件中等的钟,上 层悬挂着十九件小钟。整套编钟排列整齐,宏伟壮观。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

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曾侯乙编钟纵横谈曾侯乙编钟为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

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

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祭祀或宴饮时。

最初的钟是由商代的铜铙演变而来,按其形制和悬挂方式又有甬钟、钮钟、镈钟等不同称呼。

频率不同的钟依大小次序成组悬挂在钟架上,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阶,称之为编钟。

钟的大小和音的高低直接相关。

商代的钟为3枚一套或5枚一套,西周中晚期有8枚一套的,东周时增至9枚一套或13枚一套。

春秋战国时期编钟风靡一时,和其它乐器如琴、笙、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极为壮观:铜木结构的曲尺形钟架,全长10米以上,上下三层,通高2.73米,由6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原木承托。

钟架悬挂的65件编钟重量达到3500公斤。

编磬为铜质磬架,长2.15米、高1.09米,由两只鹤怪禽支撑,上下两层悬挂四组32件石磬。

编钟、钟架、编磬、磬匣都刻有字数不等的铭文。

编钟上的铭文详细记载了该钟所属的律名、阶名和变化音名,以及曾国和楚国、晋国等地律名的对应关系。

编钟的发声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铸钟仍不是一件易事。

有的编钟形体很大,高度超过一米五,制造时需要用136块陶制的模子组合成一个铸模,灌注摄氏近1000度的铜水才能得到。

从出土得编钟来看,它们不仅音调准确,而且纹饰极为精细,这说明商周时期对青铜模具的制造技术运用的极为熟练。

编钟在铸造时,除了考虑钟的美观,还要注意它的声学特点。

这钟被称为枚的突出,就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它还能加快声音的衰减。

国宝会说话——曾侯乙编钟

国宝会说话——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文/凝晓豆苗儿们,你们好!我叫“曾侯乙编钟”。

我长这个样子。

我的档案钟架长:7.48米钟架高:2.65米类别:青铜器现居地址:湖北省博物馆我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是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豆苗儿们,在介绍自己之前,我先带你们认识一下我的主人。

我的主人叫曾侯乙,是战国时期曾国国君。

曾侯乙兴趣广泛,还是一名擅长车战的军事家。

曾侯乙早年救过楚昭王,曾侯乙去世时,楚惠王(楚昭王之子)为表心意,专门送了一只镈(bó)钟,悬挂在我的正中间。

我国古代乐器根据制作材料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páo)、竹八类,称为“八音”。

我属于“金”这一类,是用金属制作的一种打击乐器,大多用于宫廷演奏。

我呈曲尺形(L形),全套有65件,其中钮钟19件、甬钟45件,镈钟1件。

我身上及架、钩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

我有一个特别之处,敲击钟的不同部位,能发出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这叫“一钟双音”。

几千年的历史风霜并未让我失去意义。

自1978年出土以来,我一共奏响了三次。

第一次是在1978年,当时恰逢建军节,我参与演奏了《东方红》。

第二次是在1984年,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我在北京中南海37怀仁堂奏响。

这是我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离开湖北省博物馆。

第三次是在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我通过录制形式完成了交响乐《1997——天、地、人》编钟部分的演奏。

介绍一位我的好朋友——曾侯乙尊盘,目前也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尊盘由尊和盘两件器物组成,尊高30.1厘米,口径25厘米,盘高23.5厘米,口径58厘米。

尊的口沿是镂空的附饰,远看像云朵,实际是由无数条龙、蛇所组成的镂空花纹。

盘的制作更复杂,除口沿有和尊一样的镂空纹饰外,盘身的四个把手也是由无数条龙、蛇组成的镂空花纹。

曾侯乙尊盘造型精美,铸造技术复杂,是古代青铜器的珍品。

豆读雪月编辑/季博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侯乙編鐘
• 近年來《編鐘國樂》(The Imperial Bells) • 《編鐘國樂》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曾 在歐美、東南亞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泛 巡演,反響熱烈。 • 去年《編鐘國樂》訪演“風帆之都”—— 奧克蘭。 • 更是首次登上悉尼歌劇院的舞臺,並取得 了不錯的反響。
• 下麵是一部分演出現場圖:
打擊樂器
打擊樂器——編鐘
• 編鐘是中國的傳統打擊樂器,始於青銅器時代,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亦 传至东亚其他地区。由青铜铸成,它由不同的钟依照大小排列,并悬挂在一 个巨大的钟架上。编钟常与编磬组合使用,“金石之声”中的“金”就是指 编钟,“石”指编磬。 • 其中最有名的要數 曾侯乙編鐘
• ——它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 個半音齊備。
• 兩千四百多年前的編鐘
在今天 又會發出怎樣的聲音呢 讓我們來欣賞一下!
• 音樂需要載體,而載體,需要靈 魂的注入。 • 國樂的發展離不開新世代的青年, 只有為它注入新的血液,她才能 再次綻放出光彩。 • 希望在當下,在未來,有更多更 好的作品出現, • 讓她再一次活躍在人們的視線中, 讓她的聲音再次 • 響徹這個大地,讓她作為一種標 誌,一種符號,一種文化,一種 精神繼續傳承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