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编钟》语文S版

(1)简要讲述编钟的历史由来。
(2)具体说明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
包括:①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②曾侯乙编钟的主要特点:一是造型设计精巧;二是音乐性能良好。③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
4各组员挑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把认为应该介绍的内容进行整理。
5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展示。教师随机参与,指导评价方法。
教学反思:
引导抓住3、4自然段自读,明白曾侯乙编钟在造型设计和音乐性能两方面各有什么特点。认识它的造型设计精巧这一特点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观察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找到相应的语句。认识它的音乐性能良好这一特点时,应该让学生注意第4自然段的第1句话与2、3、4句之间的关系。课后拓展练习要鼓励学生积极去完成。
三、组际交流,点拨解疑
1各组选派选手展示自己的解说内容。
2理解生词。理解重点语句。
(1)第2自然段中,从四个“最”和后一句的四个“方面”体会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
(2)关于曾侯乙编钟的特点,课文是怎样有条理介绍的?课文是通过什么方法,介绍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的?
四、再测巩固,拓展引疑
设计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节目单。
2017年5月4日 星期四 共52节
第三单元
教学内容
24、编钟
第1 课时备注源自课型新授主备人教学目标
1.认读“椭、卸”2个生字;理解“悠扬动听、赞叹不已、泪水涟涟”等词语。
2.指导学生独立默读课文,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
2、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编钟以及曾侯乙编钟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认识编钟教案

指导学生读懂课Biblioteka ,了解曾侯乙编钟的历史由来、基本情况和重要价值,学习抓住特点介绍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体会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认识曾侯乙编钟的主要特点和重要价值,抓住编钟的主要特点体会古人超前的智慧。
教学准备:
查阅编钟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教学过程:
【篇二:24编钟教学设计】
24编钟教学设计
教师引导预案
24编钟
一、编钟的历史由来① ②造型设计精巧③二、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②——⑥演奏效果⑤⑥音乐性能良好④
【篇三:编钟教学设计(晒课)】
《编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创造出了最初的音乐,编钟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乐器,它最早可溯及殷商,而大盛于春秋战国时期。这篇略读课文就从编钟的由来说起,用明白浅显的文字为我们介绍了曾侯乙编钟这一中国音乐史上的珍贵文物,赞美了我们的先人制作乐器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要讲述编钟的历史由来。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具体说明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从三个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第一方面(第2自然段):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第二方面(第3、4自然段):曾侯乙编钟的主要特点:一是造型设计精巧(第3自然段)。二是音乐性能良好(第4自然段)第三方面(第5、6自然段):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课文编排有两幅插图。一幅是曾侯乙编钟全套六十五件及钟架图,另一幅是曾侯乙编钟出土现场情景图。
3.同学们讲得非常正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4课编钟(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美术曾侯乙编钟教案

美术曾侯乙编钟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古代文化之美——美术曾侯乙编钟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编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学习欣赏和分析美术曾侯乙编钟的艺术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通过绘画表达对编钟的理解和想象。
教学准备:1. 美术曾侯乙编钟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2. 绘画工具和素材,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等。
3. 学生的绘画纸和画板。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美术曾侯乙编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编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让学生了解编钟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主体:1. 欣赏和分析美术曾侯乙编钟的艺术特点:a. 形状:编钟的整体形状、钟身的装饰等。
b. 图案:编钟上的图案、纹饰的意义等。
c. 材质:编钟的制作材料和工艺。
d. 音乐性:编钟的音乐演奏方式和音色特点。
2. 绘画实践:a.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编钟图案进行绘画,可以参考美术曾侯乙编钟的图案,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b.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如线条、色彩、贴纸等,表达对编钟的理解和想象。
c. 鼓励学生在绘画中展示个性和创造力,可以尝试加入自己的创新元素。
总结:1. 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总结编钟的艺术特点和学习收获,强调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尊重和保护。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人士或艺术家来学校进行编钟演奏和讲解,让学生亲身体验编钟的音乐魅力。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美术展览,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对美术曾侯乙编钟的欣赏和分析,以及绘画实践的创造力和技巧运用。
2. 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包括对编钟艺术特点的理解和表达,以及个人创新元素的运用。
教学延伸:1. 将学生的绘画作品制作成展览,与其他班级或学校共享,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2. 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开展更多相关的研究和创作活动。
《编钟》扩展阅读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

《编钟》扩展阅读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目录简介原理介绍材料起源象征西周时期编钟曾侯乙编钟介绍音域历史成就曾侯乙编钟最大的编钟制作贡献编钟曲目有历史评价简介原理介绍材料起源象征西周时期编钟曾侯乙编钟介绍音域历史成就曾侯乙编钟最大的编钟制作贡献编钟曲目有历史评价展开 xx本段简介编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是钟的一种。
编钟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每个钟敲击的音高各不相同。
由于年代不同,编钟的形状也不尽相同,但钟身都绘有精美的图案。
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中国就有了编钟,不过那时的编钟多为三枚一套。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套编钟的个数也不断增加。
古代的编钟多用于宫廷的演奏,在民间很少流传,每逢征战、朝见或祭祀等活动时,都要演奏编钟。
xx本段原理介绍汉族古乐器,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
编钟的发声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发现我国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编钟,那时候的编钟一般是由大小3枚组合起来编钟图片二的。
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编钟数目就逐渐增多了,有9枚一组的和13枚一组的,等等。
1957年,在我国河南信阳城阳城址出土的第一套编钟13枚演奏的东方红乐曲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响太空。
1978年,湖北随州南郊擂鼓墩的一座战国时代(约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至今为止所发现的成套编钟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套,这套编钟之大,足以占满一个现代音乐厅的整个舞台。
曾侯乙墓编钟由19个钮钟、45个甬钟,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傅钟共65件组成。
《编钟》教案

《编钟》教案《编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内容,学习字词,积累语言。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了解编钟的知识,学习抓住特点介绍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赞美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抓住编钟的主要特点体会古人超前的智慧。
教学准备:查阅编钟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乐器入手,分别给学生出示现代和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乐器,例如:钢琴、小提琴、缶、古筝,让学生听音观形,从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读通读顺的要求,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然后,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解决疑难的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思考汇报这一次仍然采用朗读地方法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流利,并把读懂的关于编钟的知识画出来,进行简单的汇报。
四、创设情境分析领悟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0xx年世界邮展要在洛阳举行,会迎来中外许多游客。
假如有外国人看到了东周王城博物馆内陈列的编钟,他最想知道什么?2、转换角色,设问采访教师以记者身份采访学生,让学生站在一名不了解编钟和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的角度说出最想知道的,趁机让学生以此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问题1、编钟是干什么用的?问题2、编钟是用什么铸造的?它完整的构造是什么样的?问题3、编钟最独特的'地方是什么?问题4、编钟演奏的音乐好听吗?能不能听一下?……3、熟读课文,回答问题让学生针对问题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为了满足外宾想听一听编钟演奏的愿望,让学生结合课文第5自然段制作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的节目单,包括音乐会时间和宣传词,从中升华感情。
5、播放编钟演奏的音乐,然后让学生站在外宾、国人等不同的角度谈一谈心中的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赞美古人高超的智慧和先进的工艺。
五、拓展延伸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古代的其他乐器,选择一种抓住其特点完成一篇小练笔,进行简单的介绍,在全班汇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4《编钟》语文s版

第三单元
教学内容
、编钟
第课时
备注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朱雯
教学目标
1.认读“椭、卸”2个生字;理解“悠扬动听、赞叹不已、泪水涟涟”等词语。
2.指导学生独立默读课文,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
、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编钟以及曾侯乙编钟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学,初测找疑
1你知道哪些民族古乐器?
2出示编钟图片,பைடு நூலகம்:这是什么?
学生交流对编钟的了解。
二、组内合作,探究答疑
1学生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2准备选拔最佳解说员。
分组研究要解说的材料———课文语句。讨论解说稿的大致条理,列一个提纲。
3交流提纲。
(1)简要讲述编钟的历史由来。
(2)具体说明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
包括:①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②曾侯乙编钟的主要特点:一是造型设计精巧;二是音乐性能良好。③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
4各组员挑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把认为应该介绍的内容进行整理。
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展示。教师随机参与,指导评价方法。
三、组际交流,点拨解疑
1各组选派选手展示自己的解说内容。
2理解生词。理解重点语句。
(1)第2自然段中,从四个“最”和后一句的四个“方面”体会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
(2)关于曾侯乙编钟的特点,课文是怎样有条理介绍的?课文是通过什么方法,介绍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的?
四、再测巩固,拓展引疑
设计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节目单。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4《编钟》语文S版

(1)简要讲述编钟的历史由来。
(2)具体说明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
包括:①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②曾侯乙编钟的主要特点:一是造型设计精巧;二是音乐性能良好。③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
4各组员挑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把认为应该介绍的内容进行整理。
5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展示。教师随机参与,指导评价方法。
2017年5月4日 星期四 共52节
第三单元
教学内容
24、编钟
第1 课时
备注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朱雯
教学目标
1.认读“椭、卸”2个生字;理解“悠扬动听、赞叹不已、泪水涟涟”等词语。
2.指导学生独立默读课文,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
三、组际交流,点拨解疑
1各组选派选手展示自己的解说内容。
2理解生词。理解重点语句。
(1)第2自然段中,从四个“最”和后一句的四个“方面”体会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
(2)关于曾侯乙编钟的特点,课文是怎样有条理介绍的?课文是通过什么方法,介绍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的?
四、再测巩固,拓展引疑
设计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节目单。
教学反思:
引导抓住3、4自然段自读,明白曾侯乙编钟在造型设计和音乐性能两方面各有什么特点。认识它的造型设计精巧这一特点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观察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找到相应的语句。认识它的音乐性能良好这一特点时,应该让学生注意第4自然段的第1句话与2、3、4句之间的关系。课后拓展练习要鼓励学生积极去完成。
2、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
教准备
查找有关编钟以及曾侯乙编钟的图片、文字资料。
曾侯乙编钟教案美术

曾侯乙编钟教案美术教案标题:曾侯乙编钟美术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编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习编钟的基本构造和音乐原理。
3. 培养学生的美术表达能力,通过绘画创作展示对编钟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1. 曾侯乙编钟的图片或模型。
2. 美术工具:铅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等。
3. 艺术材料:纸张、画布等。
4. 视频或音频资源,介绍编钟的演奏和音乐。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展示曾侯乙编钟的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
- 提问:你们知道编钟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 知识讲解(10分钟)- 通过图片或模型,向学生介绍编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解释其在古代音乐中的重要性。
- 讲解编钟的基本构造和音乐原理,包括钟身、钟槌、音阶等。
3. 观摩学习(15分钟)- 播放编钟的演奏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欣赏编钟的音乐表演。
- 引导学生观察编钟的演奏方式、手法和音乐效果。
4. 创作练习(20分钟)- 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编钟图案或构造,用铅笔在纸上进行素描练习。
- 引导学生运用彩色铅笔或水彩颜料,给编钟图案上色,突出其美感和音乐元素。
5. 作品展示(10分钟)-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创作的心得和感受。
- 提供时间给学生欣赏彼此的作品,并进行互动交流。
6. 总结(5分钟)- 总结学习内容,回顾编钟的重要性和美学价值。
- 鼓励学生对编钟的学习保持兴趣,可以继续深入了解和探索。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音乐老师或演奏家来学校进行编钟的现场演示和讲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音乐厅,亲身感受古代编钟的魅力。
3. 引导学生使用其他艺术形式,如雕塑、陶艺等,表达对编钟的理解和创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知识讲解的理解和创作练习的投入程度。
2. 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包括对编钟的构造和美学表达的准确性和创意性。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引导他们通过绘画表达对编钟的理解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玩趣学课程案例
每周一国宝——曾侯乙编钟
课程时间:45分钟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曾侯乙编钟的年代以及背景故事。
对中国古典音乐以及乐器感兴趣。
课程材料:编钟音乐,编钟图片,编钟大小模板,纸黏土,颜料,亮粉。
课程导入:师:“小朋友们知道什么乐器吗?”
生答:“钢琴,小提琴,吉他......”
师:“小朋友们好棒啊,知道那么多的乐器。
谁还能知道
一些中国古典的乐器呢?”
如果想了解咱们本民族的乐器,我们先闭上眼睛听一段音
乐吧。
课程内容:播放编钟音乐,引导小朋友们语言表达感受。
编钟的故事:详见附件。
那么美妙的声音是出自什么样的乐器呢?我们现在来看一看。
出示曾侯乙编钟图片,观察编钟的排列特点,数一数编钟的个数。
每个小朋友发大小不同的编钟模型,小朋友自行设计编钟的图案,动手制作。
全班小朋友把编钟挂在一起,试着“演奏”出来。
(老师播放编钟的背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