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前世传奇
曾侯乙编钟相关资料解读

曾侯乙墓编钟曾侯乙墓是公元前5世纪一位曾国国君的墓葬,墓主人叫“乙”。
所谓曾国,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
根据性质明确的曾国青铜器推断,曾国存续于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期之间。
1曾侯乙墓出土的楚王熊章镈有明确纪年,相当于公元前433年,属于战国早期偏晚。
2400年后,曾侯乙(公元前478—433年)墓内出土了许多无与伦比的瑰宝,那些瑰宝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曾侯乙编钟。
编钟是由64件钟按音高秩序编排在一起的打击乐器。
曾侯乙编钟是迄今所知先秦时期件数最多的一套编钟,全套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
长架长748、高265厘米;短架长335、高273厘米。
上层分三组悬挂钮钟,中层分三组悬挂甬钟,下层则依长、短架分两组悬挂大甬钟。
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
最小钟通高20.4厘米,重2.4公斤,总重5000公斤。
编钟制作精良,全部用浑铸、分铸法铸成,并采用了铜焊、铸镶、错金等工艺技术以及圆雕、浮雕、阴刻、髹漆彩绘等装饰技法。
曾侯乙编钟每件钟均具备两个不同的音高,全套编钟音域跨五个半八度。
墓中还出土了用于演奏编钟的木槌和木棒。
这套编钟的钟及钟架、挂钩上共有3755字的铭文,内容为记录诸如音名、阶名、八度组等方面的乐律理论。
中国青铜钟的铭刻自商铙开始,整段成篇的钟铭最早见于西周钟,往往以单件铭和多件组合铭的方式,记录着祭祀、征伐、赏赐、册命、婚媾等事件,以彰显业绩和功勋,并明著后世。
在现知五百多件有铭文青铜钟里,绝大多数的铭文都与音乐无关。
如西周晚期南宫乎钟,甬部铭记:“司徒南宫乎作大林协钟。
兹钟名曰‘无射’”属于鲜见的实例。
曾侯乙编钟则出乎常规,其钟铭的内容除少量为记事之外,绝大多数是直接与编钟及其音乐相关的编号、标音及乐律理论,并有钟声应证和诠注,还有同墓所出的磬铭互通互证。
这是一部声、文对应,文、文相合,内容丰富、金光闪烁的乐律经典,一部迄今仅见的先秦乐律专著。
其铭文的全部内容,在传世的文献中绝无仅有。
曾候乙编钟的传说故事

曾候乙编钟的传说故事曾候乙编钟的传说故事导语:编钟是中国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
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
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中考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简介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
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编钟是中国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
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
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传说故事曾候乙编钟出土于随州市城西擂鼓墩,这组在深墓中沉睡两千多年的编钟,于1978年出土面世,振撼了音乐界,铸造界,与文物考古界,并有幸被定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成为世界人民都期盼见到的最大的礼乐重器,与期盼听到的绝妙音乐。
传说曾候乙编钟的制造成功,并能完整的保存下来,与曾候乙宠爱的第六个妃子------香妃有很大关系,这里面还有一个凄美的故事。
曾候乙,姓姬,名乙,生卒年代不详,据考古学家推测,他大约生于公元前475年,卒于公元前433年。
是中国战国时期曾国的国君。
曾候乙不仅是一个开明的君主,也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将军,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才子,他会自制箫,笛,罄等乐器,并能吹奏敲打出很动听的音乐。
公元441年,曾候乙亲领大军,连克北方四城,平定北方外族数年袭扰,并于临近的唐国结下联盟,共同抵御外族的侵略。
唐国国君感恩曾候乙的帮扶,主动提出与曾候乙联姻,将自己最心爱的小女儿香儿嫁给曾候乙为妃。
曾侯乙编钟的历史故事

曾侯乙编钟的历史故事曾侯乙编钟是国家宝藏,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说道曾侯乙编钟,就不得不提到曾国,早在周武王分封时,西周重臣南宫括以及他的后代被分封在曾国,当时称为“随国”。
在那个时候随国可并非小国,而是周王分封在汉水一代姬姓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主要是用来代替周王室进行监视与牵制周朝南方能控制的边界。
但到了西周晚期,随着周王室力量衰弱,随国附近的楚国也不断崛起了,在熊渠时代,楚国已经开始向四周扩张,逐渐成为争霸的大国。
眼看着楚国逐渐扩张,原本作为周王室的桥头堡的随国也陷入两难之地,要么进行反抗,但自己实力实在无法单扛楚国;要么归附楚国,要么就这样背叛周王朝,也并非容易之事。
于是,随国便开始进行“两面派”。
面对楚国时,随国尊为楚国为老大,口口声声要跟着楚国混;但转过身,当面对周王室又毕恭毕敬,毕竟在王室正统的随人眼中,还是看不起楚人,认为他们只是蛮夷。
当然,楚国也不傻,当楚国怒了,要讨伐随国,随国又开始装无辜,不断打感情牌。
就这样子,随国就这样在周王室和楚国的夹缝中小心翼翼生存着很多年。
曾侯乙编钟,便是随国和楚国交往的产物。
作为随国的最后一位国君,曾侯乙在去世后,楚国的楚惠王便给他特制了一个镈钟作为曾侯乙的随葬品。
在这套一共有65件的编钟里,最大的一件镈钟里,篆刻着铭文:“左右楚王”。
这也说明,随国至少在名义上已经向楚国臣服,安心做它的“马仔”。
不过这也只是名义上,只要能抓住机会,随国还是会牢记自己对周王室的义务,阻止楚国不断坐大。
更是趁着楚国不备,随国还联络汉水的姬姓诸侯国一起讨伐楚国,只可惜最终还是失败。
而被楚国压制后,曾候最终娶了楚国女子芈克为妻,以联姻的方式逐渐真正控制了随国,直到秦国战胜七国后,随国贵族们跟着楚国一起撤退到更南方,最终被秦国统一。
曾侯乙编钟,也见证着随国和楚国两个国家的碰撞与交融。
曾侯乙编钟背后的故事

曾侯乙编钟背后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Zeng Hou Yi Bells is a fascinating tale that carries layers of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cultural richness. It is a story that offers a glimpse into the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the sophisticated craftsmanship of that era. The discovery of the bells in the tomb of Zeng Hou Yi, a minor official from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has captivated the minds of historians, archaeologists, and music enthusiasts alike.曾侯乙编钟的故事充满了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它让人们窥见了古代中国文明和那个时代精湛的工艺。
在战国时期一位普通官员曾侯乙的墓中发现了这些编钟,这个发现吸引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音乐爱好者的兴趣。
The Zeng Hou Yi Bells are a set of 65 bronze bells that were unearthed from the tomb of Zeng Hou Yi in Leigudun, Hubei province, China. The bells date back to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BC) and are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archaeological finds in Chinese history. The bells are intricately decorated with inscriptions that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polit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that era.曾侯乙编钟是一套65只青铜钟,出土于中国湖北省雷孤墩的曾侯乙墓中。
曾侯乙编钟的故事

曾侯乙编钟的故事
曾侯乙编钟是由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编钟所组成的一套大型礼乐器。
这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包括钮钟十九件,甬钟四十五件,镈钟十一件,架钮二十六件,总重量达到五吨。
这套编钟的出土展现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辉煌成就。
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旋宫转调。
在演奏时,每件钟都能演奏出独特的音乐,而整套编钟则可以演奏出复杂而和谐的旋律,显示了古代音乐技艺的高超水平。
曾侯乙编钟的发现也为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铭文共三千七百五十五字,内容为编号、标音及乐律理论,反映了先秦时期乐理的高度发展。
同时,这套编钟也是研究古代乐器制作技术和音乐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
曾侯乙编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瑰宝之一,它的出土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辉煌成就,也为我们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曾侯乙编钟:余音绕梁两千余年

为了掌控这条要道,并防止蛮夷入侵,周天子在此分封数个姬姓诸侯国,即所谓“汉阳诸姬”(周王室亦为姬姓),其中实力最强者即是以随州为中心的曾国。
西周早期,曾国忠心辅佐周天子,多次征讨反叛的诸侯及部落,深受王室倚重,因其位于汉水以东,因此又号称“汉东大国”。
然而,西周末期周室渐衰、诸侯并起,与曾国相邻的异姓诸侯国楚国,亦在这一时期快速崛起。
从公元前706年起的上百年间,楚国不断侵扰曾国。
武力威逼之下,曾国被迫臣服于楚国,曾侯乙,即是曾国附楚时期的一位国君。
编钟之王诞生随着周天子日渐衰微,曾国掌握了相当丰富的青铜原料。
曾侯乙决定用这些原料做一套象征着王权与秩序的国之重器。
他召集能工巧匠,第一步是确定各种原料的比例,战国时期的人们已 1977年,湖北随州(当时为随县)一单位扩建厂房,偶然让一座战国早期的大型墓葬重现人间。
墓葬中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反复铭刻着一个人的名字——曾侯乙。
曾侯乙是谁?学者们查遍史籍却一无所获,可就是这样一座“无名之辈”的墓葬出土了各种器物和竹简达15 404件,仅青铜器就达6 239件,其种类之丰富、工艺之精良,令人叹为观止。
尤其是雄踞于古墓中央的一套大型编钟,更是震惊世人,它由65件乐钟组成,总重高达4.4吨,是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音律最全、保存最好的编钟。
曾侯乙编钟:余音绕梁两千余年曾国的乱世之君曾侯乙墓所在的湖北省随州市地处鄂豫两省交界地带,在商周时期,这里成为一条重要的青铜走廊,庞大的青铜器需求推动着中原王朝向外扩张,来自湖北、湖南、江西的铜、锡、铅等矿料,沿着长江和涢水,经随枣走廊北上,人称“金道锡行”。
文|江上帆Community社区 - 小科说宝67经发现铜、锡、铅的不同配比,会导致铸成的青铜器具备不同性质,人们将其总结为“六齐”。
就编钟而言,锡太少,音色便不够丰满悦耳,锡太多,钟体便会脆而易破。
只有合理的铜、锡比例才能铸出一口好钟。
工匠们按照定量、规范精心配比,以84%的铜、14%的锡、不到2%的铅冶炼出最适宜铸钟的铜液。
稀世珍宝——曾侯乙编钟

稀世珍宝——曾侯乙编钟作者:劳理来源:《新少年》2014年第12期我景仰祖先,因为我站在了编钟前面。
耳边似乎回荡着远古时代那优雅的古韵,我的心中顿时宁静了,我感受着“大乐与天地同和”的盛世景观,思绪也飞向很远很远。
同学们也喜欢乐器吗?你能说出几种乐器呢?许多同学大概还不知道什么是编钟吧?编钟是我国古代汉族的一种打击乐器,专门用于祭祀、庆典和宴会。
编钟,顾名思义,就是钟的一种,最初的钟是由商代的铜铙演变而来,按其形制和悬挂方式分有甬钟、钮钟、镈钟等不同称呼。
频率不同的钟依大小次序成组悬挂在钟架上,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阶,称之为编钟。
兴起于西周时期的编钟,曾在春秋战国时期风靡一时,和其他乐器如琴、笙、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
迄今,我国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编钟为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
真是好险呀!说到曾侯乙编钟,有个故事不得不说。
事情发生在1978年2月的一天,当时湖北省随州城郊擂鼓墩的解放军某部扩建营房,建营房,就要开山炸石。
战士们在山坡上埋了炸药然后引爆,只听轰隆一声巨响。
当硝烟散尽时,人们看到,山上竟炸出了一片褐色土,还有石板。
一位指挥员也算见多识广,他怀疑那是一座大型古墓,便当机立断,下令道:“停止施工!”然后迅速向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
考古勘测小组闻讯赶到现场一勘测,果然是一座面积达220平方米、比长沙马王堆汉墓还要大6倍的“超级古墓”。
再看施工打的炮眼,人们不禁直流冷汗,距古墓顶层仅差80厘米!只要再放一炮,这座藏有千古奇珍的古墓就将永远不复存在了,真是好险呀!同年5月22日凌晨5时,当考古人员把墓室内部的积水完全抽干,清除了淤泥和破损的棺椁等以后,发现了上百件古老的乐器,其中最为令人振奋的就是那分为三层,悬挂在木质钟架上,大小不一的65件编钟。
它们最大的高153.4厘米,重203.6公斤;最小的高20.4厘米,重2.4公斤。
由于墓主人为曾侯乙,因此这套编钟就得名“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介绍作文

曾侯乙编钟介绍作文你能想象吗?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套编钟,它的出现仿佛是穿越时空的音乐奇迹,让今天的我们都为之惊叹不已,这就是著名的曾侯乙编钟。
说起曾侯乙编钟,那得先讲讲它被发现的奇妙经历。
那是1978 年,在湖北随州的一个小山包上,解放军某部正在扩建厂房。
随着施工的进行,突然有人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东西。
嘿,原来是一些青褐色的泥土!这可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继续深挖下去,一座巨大的古墓逐渐展现在人们眼前。
考古人员闻讯赶来,经过一番细致的发掘,曾侯乙编钟就这样重见天日啦!当这套编钟第一次展现在众人面前时,所有人都被它的气势震撼住了。
它可不是一般的大,大大小小的编钟加起来,占满了好几个大房间。
而且,那模样,精致得不像话!编钟上刻满了各种精美的图案和花纹,有龙、有凤、有云纹,就像是一部用金属书写的史书。
曾侯乙编钟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分三层八组悬挂在铜木结构的钟架上。
最上面一层的叫钮钟,中间和下面两层的叫甬钟。
要是你站在编钟面前,往上看,那感觉就像是一座宏伟的音乐宫殿。
每个编钟的形状都有点像两片瓦片合在一起,圆润又不失庄重。
而且哦,编钟的大小差别可大了去了。
最大的那个甬钟,高度约 150 多厘米,重200 多公斤,简直就是个庞然大物!最小的钮钟,还没有一个成年人的手掌大呢。
可别以为这些编钟只是样子好看,它们发出来的声音那才叫绝呢!轻轻敲击不同的编钟,能发出不同的音高,有的清脆悦耳,像山间的小溪欢快地流淌;有的深沉浑厚,仿佛是远古传来的呼唤。
而且,这声音可不是随便响响的,那可是有着严格的音律规律。
据说,曾侯乙编钟的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左右。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已经能够用这套编钟演奏出非常复杂和美妙的音乐啦!想象一下,在那个久远的时代,一场盛大的宴会正在举行。
宫殿里灯火辉煌,人们身着华丽的服饰,欢声笑语。
这时,乐师们走上前来,轻轻挥动手中的钟槌,敲响了曾侯乙编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侯乙编钟前世传奇:
(战国初期,楚惠王野心勃勃,接连吞并数个周边小国,唯留北面的曾国独存。
曾国国君曾侯乙,出身正统,精通礼乐,善于外交,颇有声望,对于曾国,楚国是以怀柔之策加以利用,还是一举吞并拓土北上,楚惠王一时难以定夺,决定以向曾侯讨教编钟为由,一探究竟!)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讲起:
楚王:本王让你送去曾国的青铜,你确定他都造钟了?
楚大夫:当真如此,未铸一刀一剑,全都用在编钟上了,可见曾侯是真心臣服了
楚王:未见得,曾侯乙智谋颇深,恐这只是缓兵之计,本王要亲自试探他一番,走!
下人:报!楚王驾到!
楚王:曾侯又在抚琴呢?!
曾侯乙:寡人不知楚王驾到,有失远迎,还望海涵
楚王:这奏的是什么曲子?
曾侯乙:寡人只是调音而已
楚王:哦!本王知道你在调音,我问的这是什么乐器!
曾侯乙:小心一点,楚王(楚王拿起了均钟木),这是为编钟定音的均钟木,楚王突然造访,所为何事?
楚王:本王亲自来给你送钟啊!
曾侯乙:(呵、呵呵。
)这是为何啊?整除两国订立盟约,世代交好,这好端端的,为何要给寡人送钟啊?!
楚王:(哈哈哈哈哈哈)曾侯多虑了!此“钟”非彼“终”,来人!这可是我楚国技艺最精湛的工匠,用500斤上等的青铜打造而成!曾国曾救过我先王,所以特将这“天下第一钟”赠予你曾侯!
曾侯乙:些楚王馈赠!(喜)
曾侯乙:楚钟果然气派!
楚王:不足挂齿,铜矿我楚国有的是!像这样的钟,本王一口气造了七七四十九个!都是这么一模一样大的!
曾侯乙:大小一样,岂不是音也一样?请教楚王,那该如何演奏啊?
楚王:这还用问?一个一个地奏啊!
曾侯乙:一个一个地奏?!寡人真实孤陋寡闻了。
而我曾国的编钟多是这样的!楚王请看!
(演奏编钟)
曾侯乙:停!此钟声音不对!
楚王:没什么不对!?挺好听的!
曾侯乙:我是说它的音不准!请楚王稍等片刻。
调试一下(向奏乐者)。
楚王:哎呀!曾侯何必费此周折呢?不就是一颗破钟吗?坏了你就把它扔掉!
楚王:难道是本王送你的青铜,不够用吗?!
曾侯乙:够用!当然够用!
楚王:(向楚大夫咳嗽)
楚大夫:铸钟肯定够用了,多余的怕是拿去造剑了吧!?
曾侯乙:寡人的军备,足以卫我疆土,何须再去造剑?!
曾侯乙:我曾国疆域虽小,却都是天子分封,守护好这名正言顺的封地足矣!其他的不义之土,寡人不敢僭越!
楚王:曾侯啊,本王敬重你是正统的周王室后裔,此番前来,就是向你虚心请教音乐的!曾侯乙:(哦吼吼吼吼)楚王客气了!那既然如此,楚王可愿一试?寡人新铸的全套编钟?!楚王:好啊!
(楚王、楚大夫拿起钟锤敲击西面的甬钟,曾侯乙敲击上面的钮钟)
楚王:没想到啊,这曾侯敲的钟体积虽小,音却挺高!我和大夫两个人的钟声,都不及曾侯轻轻这么一敲!
楚大夫:是啊,大王,此钟虽小,可它挂的位置最高,它一发声,下面的大钟都甘拜下风啊!曾侯乃是正统的周王室后裔,若是振臂一呼,想必就如同这小钟统领大钟一般,百方响应,恐怕是十个楚国也不及啊!
曾侯乙:嗯。
若说统领,那寡人倒真有一事颇有自信!能统领各路诸侯!
曾侯乙:请二位合上双眼,怎么,楚王难道还信不过寡人吗?
楚大夫:大王,可以一试
(曾侯乙让奏乐者拿两个鼓锤敲击一个钮钟)
曾侯乙:楚王,您听出来这一声中,有几个乐音啊?
楚王:好似两个
楚大夫:一钟双音(科普:正鼓音和侧鼓音)
曾侯乙:正是!这全套编钟,都是一钟双音,寡人做到了,算得上是统领诸侯了吧,啊?楚王:啊?(和曾侯乙对视)
(曾侯乙和楚王对视相笑)
楚王:哎呀,这曾侯的编钟若居次席,就没人敢称第一了!
曾侯乙:哎呦,楚王过奖!两音一正一侧,共存于一钟之上,互不干扰,和谐共存,钟尚能如此,国与国又何尝不可呢?正如曾楚两国,纵使天下杀伐不断,相信我们仍能各取所长,和谐共处。
一颗钟的声音如此动听,若这60多枚编钟齐奏,那定是磅礴的盛世乐章!
楚王:是啊!本王今日是受教颇多啊
曾侯乙:哪里,寡人倒是要感谢楚王馈赠青铜
(曾侯乙命下人将均钟木拿到面前)
曾侯乙:楚王,寡人把这定音的均钟木,回赠于您!愿它能祝您调出和谐有序之音!
(公元前433年,楚惠王接到曾侯乙的讣告后,特为其赶铸一口,高约一米,重约300斤的镈钟,赠予曾侯乙永世享用!)
声明:
以上台词均为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节目中的“曾侯乙编钟前世传奇”节目的台词,相关著作权均为节目所有,本人只是感触颇深,抄录下来,供以参考。
author:hello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