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灯电子镇流器工作原理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气体放电来产生荧光。
其主要部分包括灯管、起动器和电子镇流器。
1. 灯管:荧光灯的灯管内部充满了稀薄的气体,一般是汞蒸汽和一小部分惰性气体(如氩气、氖气等)。
灯管内壁涂有荧光物质。
2. 起动器:位于荧光灯两端的起动器由电源供电,当开关通电时,起动器产生高压电流。
3. 电子镇流器:起动器驱动电子镇流器工作。
电子镇流器用来提供稳定的电流,以控制荧光灯的工作状态。
荧光灯的工作过程如下:
1. 当电源通电时,起动器产生高压电流,使灯管两端的电极之间形成高电压区。
在高电压区产生的电场加速自由电子,使其获得足够的能量。
2. 加速的自由电子碰撞到灯管内的汞蒸汽原子,把原子激发到高能级。
激发态的汞原子很快失去能量返回基态,释放出紫外线。
3. 紫外线穿过灯管内壁的荧光物质,使其发生荧光,产生可见光。
不同的荧光物质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4. 电子镇流器提供稳定的电流,保持荧光灯稳定工作。
总结起来,荧光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放电激发荧光物质,产生可见光。
与普通的白炽灯相比,荧光灯效率更高,寿命更长,并且能够节约能源。
电子镇流器工作原理

电子镇流器工作原理电子镇流器是一种用于调节电流和稳定电压的电子设备。
它主要用于控制和调节电子器件或灯具的亮度和功率。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电子镇流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基本组成部分。
一、工作原理电子镇流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子元件的控制和调节电流的能力。
它通过改变电流的频率和幅度来调节灯具的亮度和功率。
下面是电子镇流器的工作原理的详细解释:1. 输入电源:电子镇流器通常接收交流电源作为输入。
这个交流电源可以是家庭用电,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交流电源。
2. 整流器:电子镇流器的第一个组成部分是整流器。
整流器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
这是通过使用二极管进行整流来实现的。
3. 滤波器:直流电源经过整流后,仍然存在一些脉动。
为了去除这些脉动,电子镇流器使用滤波器。
滤波器通常由电容器和电感器组成,可以平滑直流电源的输出。
4. 逆变器:经过滤波后,直流电源进一步转换为高频交流电源。
逆变器使用晶体管或场效应管等开关元件来控制电流的频率和幅度。
5. 控制电路:电子镇流器还包括一个控制电路,用于监测和调节输出电流。
控制电路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电流的频率和幅度,以实现灯具的亮度和功率的调节。
6. 输出:调节后的电流通过输出端口供应给灯具或其他电子器件。
电子镇流器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不同的电流输出。
二、基本组成部分除了上述工作原理外,电子镇流器还由一些基本组成部分构成,这些组成部分共同协作以实现电子镇流器的正常工作。
以下是电子镇流器的基本组成部分:1. 整流器:整流器将输入的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
它通常由二极管桥或整流电路组成。
2. 滤波器:滤波器用于去除直流电源中的脉动。
它通常由电容器和电感器组成。
3. 逆变器:逆变器将直流电源转换为高频交流电源。
它使用开关元件(如晶体管或场效应管)来控制电流的频率和幅度。
4. 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用于监测和调节输出电流。
它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电流的频率和幅度。
5. 输出端口:输出端口将调节后的电流供应给灯具或其他电子器件。
荧光灯电子镇流器工作原理

荧光灯电子镇流器工作原理该荧光灯电子镇流器电路由电源电路、高频振荡器和LC串联输出电路组成。
电路中,电源电路由熔断器FU、电子滤波变压器T1、电容器C1、C2、压敏电阻器RV和整流二极管VD1 - VD4组成;高频振荡器电路由晶体管V1、V2,二极管VD5、V D6、电阻器R1一R6、电容器C3一C5和高频变压器TZ组成;LC串联输出电路由限流电感器L、电容器C6、C7和荧光灯管EL组成。
接通电源,交流220V电压经T1和C1高频滤波、VD1一VD4整流及C2平滑滤波后,为高频振荡器提供300V左右的直流工作电压。
在刚接通电源的瞬间,V1和V2中某只晶体管优先导通,在高频变压器T2的藕合和反馈作用下,V1和V2交替导通与截止,使高频振荡电路进人自激振荡状态,并通过L和C6为EL提供启辉电压。
当C7两端电压达到EL的放电电压时,EL启辉点亮。
荧光灯电子镇流器电路图本篇文章来源于百科全书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网址:/dianyuan/nb/200911/381412.html本篇文章来源于百科全书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网址:/dianyuan/nb/200911/381412.html18w荧光灯电子镇流器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不详点击数:161 更新时间:2009-11-1此荧光灯电子镇流器的工作电源范围为交流100一250V,适用于8一26W三基色直管式节能荧光灯。
电路中,整流滤波电路由整流二极管VD1一V D4和滤波电容器C1组成;触发电路由电阻器R6、电容器C3和双向二极管V3组成;高频振荡电路由晶体管V1、V2、二极管V D5一VD7、电阻器R1 -R5、电容器C2和高频变压器T(W1-W3)组成;LC串联输出电路由限流电感器L,电容器C4, C5和荧光灯管EL组成。
接通电源后,交流220V电压经VD1一V D4整流及C1滤波后,为高频振荡电路提供300V左右的直流电压。
该直流电压还经R6对C3充电,当C3两端电压充至V3的转折电压时,V3迅速导通,C3上所充电荷经V3对T的W3绕组放电,在T的祸合作用下,Vi和V2交替导通与截止,高频振荡器振荡工作。
电子镇流器工作原理

电子镇流器工作原理电子镇流器是一种用于调节电流的电子设备,主要用于LED灯等电子器件的驱动。
它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和频率,确保电子器件能够正常工作,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子镇流器的工作原理。
一、电子镇流器的基本原理电子镇流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电流的波形来实现对电子器件的驱动。
传统的电子镇流器采用电感和电容等元件来实现电流的变化,而现代的电子镇流器则多采用半导体器件来实现电流的调节。
二、电子镇流器的工作方式电子镇流器的工作方式可以分为两种:线性调光和脉宽调光。
1. 线性调光线性调光是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来实现对电子器件的亮度调节。
电子镇流器会根据用户的需求,调整电流的大小,从而改变电子器件的亮度。
线性调光的优点是调光范围大,亮度变化平滑,但效率相对较低。
2. 脉宽调光脉宽调光是通过改变电流的频率来实现对电子器件的亮度调节。
电子镇流器会以一定的频率开关电流,通过控制开关的占空比,来改变电子器件的亮度。
脉宽调光的优点是效率高,但调光范围相对较小,亮度变化不够平滑。
三、电子镇流器的组成部份电子镇流器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份构成:1. 输入电源电子镇流器的输入电源普通为交流电源,其电压和频率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而有所差异。
输入电源提供了电子镇流器所需的能量。
2. 整流电路电子镇流器的整流电路用于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
通过整流电路,电子镇流器可以将交流电源的电流转换为直流电流,以供后续的电路使用。
3. 滤波电路滤波电路用于去除直流电源中的纹波,使得电子镇流器输出的电流更加稳定。
滤波电路通常由电感和电容等元件组成。
4. 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是电子镇流器的核心部份,它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和频率,来实现对电子器件的驱动。
控制电路通常由微处理器或者其他控制芯片组成,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调节。
5. 输出电路输出电路将经过调节的电流输出给电子器件,驱动其正常工作。
输出电路通常由晶体管或者其他半导体器件组成。
四、电子镇流器的工作流程电子镇流器的工作流程可以简单描述如下:1. 输入电源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经过滤波电路去除纹波,得到稳定的直流电源。
电子镇流器工作原理(一)2024

电子镇流器工作原理(一)引言概述:电子镇流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照明领域的电子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将交流电转换为恰当的电流和电压以供给荧光灯管。
本文旨在介绍电子镇流器的工作原理。
正文:一、电子镇流器的组成部分1.输入滤波器:通过滤波作用对进入电子镇流器的交流电进行净化。
2.整流电路:将滤波后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3.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对输入电流和电压波形进行校正,提高功率因数。
4.谐振电路:启动和维持荧光灯管的放电。
5.保护电路:保护电子镇流器和荧光灯管免受电压过高或过低的影响。
二、电子镇流器工作过程1.起动过程:电子镇流器会发出高频信号,通过谐振电路提供足够的能量来激活荧光灯管。
2.放电过程:一旦荧光灯管被激活,电子镇流器会维持恒定的电流和电压来供电。
3.调光过程:通过改变输入电流的大小来实现对荧光灯管的调光效果。
4.保护过程:当输入电压过高或过低时,保护电路会自动断开电流,保护电子镇流器和荧光灯管的安全性。
5.关闭过程:当需要关闭荧光灯管时,电子镇流器会停止供电并断开电流。
三、电子镇流器与传统镇流器的比较1.节能性能:电子镇流器比传统镇流器更节能,能够降低能耗。
2.启动时间:电子镇流器启动荧光灯管的速度更快,减少了等待时间。
3.调光效果:电子镇流器可以实现更广泛的调光范围。
4.噪音水平:电子镇流器产生的噪音较传统镇流器更低。
5.寿命:电子镇流器的寿命长于传统镇流器。
四、电子镇流器的应用领域1.办公室照明:电子镇流器适用于办公室的荧光灯照明系统。
2.商业建筑照明:电子镇流器可用于商业建筑中的荧光灯照明系统。
3.工厂照明:电子镇流器能够满足工厂照明的需求。
4.学校照明:电子镇流器可应用于学校的荧光灯照明系统。
5.医院照明:电子镇流器适用于医院照明系统,可以提供稳定的照明效果。
总结:本文介绍了电子镇流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对电子镇流器的组成部分和工作过程进行阐述,可以了解到其在节能性能、启动速度、调光效果、噪音水平和寿命等方面的优势。
荧光灯镇流器工作原理

荧光灯镇流器工作原理
荧光灯镇流器是一种用于稳定荧光灯电流的电子装置。
其主要工作原理如下:
1. 荧光灯工作原理:荧光灯是利用气体放电产生的紫外线辐射来激发荧光粉发光。
荧光灯需要较高的电压来启动放电过程,但一旦放电开始,电流会迅速增大。
2. 镇流器作用:荧光灯需要稳定的电流供应才能正常工作,而电源提供的电流波动较大。
因此,荧光灯镇流器主要作用就是通过控制电流,使其能够始终保持在稳定的水平,以确保荧光灯正常工作。
3. 电感器原理:荧光灯镇流器通常包含一个电感器。
电感器是一种能够抵抗电流变化的元件,它能在电流改变时产生一个电磁感应电动势,从而阻碍电流的变化。
通过适当选择电感器的参数,可以实现对电流的稳定控制。
4. 电容器原理:荧光灯镇流器还通常包含一个电容器。
电容器是一种能够存储电荷的元件,它能够在电源电压波动时释放或吸收电荷,从而缓冲电源电压的变化。
通过适当选择电容器的参数,可以实现对电压的稳定控制。
5. 反馈控制原理:荧光灯镇流器还使用反馈控制技术来实现对电流的精确控制。
通过将输出电流与参考电流进行比较,并进行调节,可以实现对输出电流的稳定控制。
综上所述,荧光灯镇流器通过电感器、电容器和反馈控制技术等多种元件和技术手段,实现对荧光灯电流的稳定控制,从而确保荧光灯能够正常工作。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荧光灯是一种利用荧光物质发光的电光源,广泛应用于室内照明、商业照明和工业照明等领域。
它相比于传统的白炽灯具有更高的能效和更长的寿命。
一、荧光灯的结构荧光灯主要由荧光灯管、电子镇流器和起动器组成。
1. 荧光灯管:荧光灯管是荧光灯的主要发光部件,通常由玻璃制成。
内部包含荧光粉和低压汞蒸汽。
荧光粉的种类决定了荧光灯的发光颜色。
2. 电子镇流器:电子镇流器是用来调节电流和电压的装置。
它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提供适当的电流和电压给荧光灯管。
相比于传统的磁性镇流器,电子镇流器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小的体积。
3. 起动器:起动器用于启动荧光灯。
它通过提供高电压来激活荧光灯管内的汞蒸汽,从而使荧光灯开始发光。
二、荧光灯的工作原理荧光灯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起动阶段和工作阶段两个过程。
1. 起动阶段:当荧光灯刚刚接通电源时,起动器会提供高电压来激活荧光灯管内的汞蒸汽。
这个过程中,起动器中的电流会产生一个高压脉冲,使荧光灯管两端的电极产生电弧放电。
这个电弧放电会产生足够的能量来激活荧光粉,使其开始发光。
2. 工作阶段:一旦荧光灯启动成功,电子镇流器就会提供稳定的电流和电压给荧光灯管。
在工作阶段,电子镇流器会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提供适当的电流和电压给荧光灯管。
荧光灯管内的汞蒸汽会因电流通过而产生电子碰撞,电子碰撞会激发荧光粉发光。
荧光粉发光的颜色取决于荧光粉的种类。
三、荧光灯的优势和应用荧光灯相比于传统的白炽灯具有以下优势:1. 高能效:荧光灯的能效比白炽灯高很多,能够节省大量的能源。
2. 长寿命:荧光灯的寿命通常比白炽灯长很多,可以达到数千小时。
3. 节约成本:虽然荧光灯的初始成本较高,但由于其长寿命和高能效,可以减少更换灯泡和电费支出。
4. 减少热量:荧光灯相比于白炽灯产生的热量较少,可以减少室内空调负荷。
荧光灯广泛应用于室内照明、商业照明和工业照明等领域。
例如,荧光灯可以用于办公室、学校、医院、超市、工厂等场所的照明。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引言概述:荧光灯是一种常见的照明设备,其工作原理基于荧光物质的发光特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荧光灯的工作原理,包括电流的通路、荧光物质的激发、荧光物质的发射以及荧光灯的特点。
一、电流的通路1.1 电源供电:荧光灯的工作需要直流电源供电,通常使用交流电源通过电子镇流器进行转换。
电子镇流器能够将交流电源转换为适合荧光灯工作的直流电源。
1.2 电流的流动:一旦电源供电,电流会通过电子镇流器进入荧光灯的两个电极(电极分别位于荧光灯两端),形成一个闭合电路。
电流的流动使得荧光灯开始工作。
1.3 电流的稳定性:荧光灯的电子镇流器能够稳定控制电流的大小,以确保荧光灯的正常工作。
同时,电子镇流器还能提供高频电流,以避免荧光灯出现闪烁现象。
二、荧光物质的激发2.1 激发方法:荧光物质的激发主要通过电流通路中的电子碰撞实现。
当电流通过荧光灯的电极时,电子与荧光物质发生碰撞,使得荧光物质的电子跃迁到高能级。
2.2 激发能级:荧光物质的激发能级通常比其基态能级高。
当电子跃迁到高能级时,荧光物质处于激发态,此时电子处于不稳定状态。
2.3 能量释放:为了恢复稳定状态,荧光物质的激发态电子会释放出多余的能量。
这些能量以光的形式发射出来,形成我们所看到的荧光灯发光效果。
三、荧光物质的发射3.1 荧光物质的组成:荧光物质通常由荧光粉和荧光管组成。
荧光粉是一种能够吸收电子能量并发射荧光的物质,而荧光管则是容纳荧光粉的管状结构。
3.2 荧光粉的发光:当电子与荧光粉发生碰撞时,荧光粉吸收电子的能量并进入激发态。
随后,荧光粉的电子会通过跃迁释放出能量,形成可见光的荧光。
3.3 荧光管的作用:荧光管的作用是将电子引导到荧光粉,并使得荧光粉能够发光。
荧光管内壁通常涂有荧光粉,当电子碰撞到荧光管内壁时,荧光粉会发出荧光。
四、荧光灯的特点4.1 高效节能:相比传统的白炽灯,荧光灯能够提供更高的光效,即单位能量所产生的光亮度更高。
因此,荧光灯在照明领域中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荧光灯电子镇流器工作原理电子镇流器工作最基本的原理是把50Hz的工频交流电,变成20~50kHz的较高频率的交流电,半桥串联谐振逆变电路中,上、下两个三极管在谐振回路电容、电感、灯管、磁环的配合下轮流导通和截止,把工频交流电整流后的直流电变成较高频率的交流电。
但是,具体工作过程中,不少书刊都把谐振回路电容充放电作为主要因素来描述,甚至认为“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是由振荡电路充放电的时间常数决定的”。
实事上,谐振回路电容充电和放电是变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能说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就是由振荡电路的充放电时间常数决定的,电路工作状态下可饱和脉冲变压器(磁环)磁导率变化曲线的饱和点和三极管的存储时间ts是工作周期的重要决定因素。
三极管开关工作的具体过程中,不少书刊认为“基极电位转变为负电位”使导通三极管转变为截止,“T1(磁环)饱和后,各个绕组中的感应电势为零”“VT1基极电位升高,VT2基极电位下降”;然而,笔者认为实际工作情况不是这样的。
1、三极管开关工作的三个重要转折点1.1、三极管怎样由导通转变为截止——第一个转折点如图1所示,不管是用触发管DB3产生三极管的起始基极电流Ib,还是基极回路带电容的半桥电路由基极偏置电阻产生三极管VT2的起始基极电流Ib,三极管的Ib产生集电极电流Ic,通过磁环绕组感应,强烈的正反馈使Ic迅速增长,三极管导通,那么三极管是怎样由导通转变为截止的?实践证明,三极管导通后其集电极电流Ic增长,其导通转变为截止的过程有两个转折点,首先是可饱和脉冲变压器(磁环)磁导率μ的饱和点。
图2中,上面为磁环磁化曲线(B-H)及磁导率μ-H变化曲线,μ=B/H,所以μ就是B-H曲线的斜率。
开始时μ随着外场H的增加而增加,当H增大到一定值时μ达到最大,其最大值为μ-H曲线的峰值,即可饱和脉冲变压器磁导率的峰值。
此后,外场H增加,μ减小。
在电子镇流荧光灯电路中,磁环工作在可饱和状态,在每次磁化过程中,其μ值必须过其峰值。
在初期,可饱和脉冲变压器(磁环)磁导率随着Ic的增长而增长(图2);Ic增长到一定值,可饱和脉冲变压器的磁导率μ过图2中峰值点,磁环绕组感应电压V环=-Ldi/dt,而磁环绕组电感量L=μN2S/ι(此公式还说明了磁环尺寸在这方面的作用),也就是说磁环绕组感应电压与可饱和脉冲变压器(磁环)磁导率μ成正比,磁环绕组感应电压V环过峰值(关于磁环绕组内电流的情况在后文说明,这里先以实测波形图说明),三极管基极电流Ib同步过峰值(图2、图3),图2下半部分为三极管Vce、Ic、Ib波形图,图2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有一根垂直的连线,把基极电流Ib的峰值点和可饱和脉冲变压器的磁导率μ的峰值点连到了一起,这是外部电路改变三极管工作状态的重要信号点,也就是三极管由导通转变为截止的第一个转折点。
随着V环的下降Ib也下降,但这时基区内部的电压仍然是正的,当磁环绕组感应电压V环低于基区内部的电压时(基区外电路所加电压下降到低于基区内部的电压,但仍然是正的),少数的载流子就从基区流出,基极电流反向为负值Ib2(图3深色曲线2);图3显示了三极管基极电流Ib峰值(深色曲线2)和磁环绕组感应电压峰值(浅色曲线1)是同步的,过峰值后基极电流反向为负值。
在这期间,基区电流(称为IB2)是负,但是Vce维持在饱和压降Vcesat(图4浅色曲线1),而Ic电流正常流动(图4深色曲线2),这时期对应存储时间(Tsi)。
在这段时间Vbe始终是正的,但是基区电流(称为IB2)是负的。
有的书上说导通管的关闭是因为其基极电位转变为负电位,也有的说“T1(磁环)饱和后,各个绕组中的感应电势为零”,这不符合实际情况,从波形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段时间Vbe始终是正的。
导通管的基极电位转变为负电位是在Ic存储结束,流过磁环绕组的电流达到峰值-Ldi/dt等于零的时刻之后,而不是在Ic存储刚开始的时刻。
不少书刊说导通管的关闭是因为其基极电位转变为负电位,这里多加几幅插图来说明。
从图5可以看到在整个三极管集电极电流Ic导通半周期内,其基极电压Vbe都是正的,一直到Ic退出饱和开始下降;从图6可以看到在整个三极管集电极电流Ic导通半周期内,其磁环绕组感应电压V环也都是正的,一直到Ic退出饱和才开始下降变负。
比较图5和图6可以看到在三极管集电极电流Ic接近最大值,也就是三极管进入存储工作阶段时Vbe>V环,这也可以用来解释IB2是负值的原因。
基极电流反向为负值是因为三极管进入存储工作阶段时Vbe>V环,但是,由于V环是正的,所以基极电流反向电流是“流”出来,而不是“抽”出来的。
磁环次级绕组电压是由流经电感的电流-di/dt所决定,过零点在峰值点,即电流平顶点(图7);经过电感流向灯管的电流IL,在磁环绕组和扼流电感上产生感应电压,其过零点为IL的峰值顶点(di/dt=0)(图8),这里也可以看到V环变负的真正时间。
1.2 三极管从存储结束退出饱和,到三极管被彻底关断(tf)——第二个转折点及第三个转折点(1)三极管进入存储时间阶段,Ib变为负值并一直维持(图4浅色曲线A);三极管存储结束退出饱和:当Ib负电流绝对值开始减小的时刻(图4浅色曲线A),也就是Ic存储结束开始减小(图4深色曲线2),Vce离开饱和压降Vcesat开始上升的时刻(图4浅色曲线1),这也就是三极管由导通转变为截止的第二个转折点。
整个过程也由两部分组成,开始很快降低,后面还有很长一段电流很小的拖尾。
当没有残余电荷在基区里面时,IB2衰减到零,而Ic也为零,这是下降时间,三极管被彻底关断,BC结承担电路电源电压,一般应为310V左右(图4浅色曲线A上毛刺对应的时刻浅色曲线1Vce值为314V))。
也就是三极管由导通转变为截止的第三个转折点。
在第二个转折点到第三个转折点这段时间,Vce离开饱和压降Vcesat,开始上升到电路电源电压。
(图4浅色曲线1)(2)电感电流IL与上下两个三极管集电极电流Ic1、Ic2的关系,C3R2的作用(关断过程之二):在第二个转折点与第三个转折点之间Ic1Ic2的波形有一个缺口,IL波形没有缺口。
三极管Ic存储结束,电流开始快速下降,后面还有很长一段电流很小的拖尾;这时另一个三极管仍然是截止的,还没有开始导通,这样就会造成一个电流缺口(图9)。
但是电感L上的电流是不可能中断的,这个缺口由上管CE之间的R2C3的充放电电流来填补(图10)。
上管从Ic存储结束,Vce开始上升,整个过程也由两部分组成,开始很快降低,后面还有很长一段电流很小的拖尾,Vce从零上升到310V,C3也得充电到310V,其充电电流即为填补缺口的那部分电流(图10),电感L中的电流得以平滑过渡。
Vce从零上升到310V,C3也得以充电到310V的那一时刻,其充电电流被关断。
VT1从截止转为导通时,R2C3放电,其放电电流填补电流缺口。
对于这一点,有的书上是这样说的:“C3R2组成相位校正网络,使输出端产生的基频电压同相”说的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R2C3的存在,实际上也避免了两个三极管电流的重叠,即一个三极管尚未关断,另一个三极管已经导通,所谓“共态导通”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死区时间”。
二、三极管是怎样由截止转变为导通的?有的书刊上说是三极管基极通过磁环次级绕组“得到正电位的激励信号电压而迅速导通”,实际上从三极管Ic存储结束的这一时刻开始,磁环次级绕组的电压即过零开始变为正电位,但是直到VT2被彻底关断那一刻以前,VT1一直没有开通。
图5、图6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三极管产生集电极电流Ic的时刻落后于基极电压Vbe(磁环绕组感应电压V环)变正的时刻这一段时间。
确切地说,三极管产生集电极电流Ic(开始开通)的准确时刻应该是另一个三极管被彻底关断的时刻。
从整个电子镇流荧光灯电路来说,这也就是前面所说三极管由导通转变为截止的第三个转折点。
从时间上来说三极管产生集电极电流Ic(开始开通)的准确时刻也就是R2C3上的充放电电流终了的时刻,而这个时刻也正是另一个三极管被彻底关断的时刻。
从波形图上看,三极管产生集电极电流Ic(开始开通)的时刻,正是电感L两端电压的峰值点(图11)。
另一管Ic的开通:电感L中的电流不能突变,而此时Vbe已为正,三极管产生一个反向电流,此时也正好是电感L两端电压的峰值点(图11)。
为什么在电子镇流荧光灯电路中三极管的上升时间tr我们不予以关注?从上面对三极管集电极电流Ic的开通过程就可以得到答案。
在这里,三极管集电极电流Ic的上升过程不符合三极管的上升时间tr的定义,因此tr在这里也就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由于从三极管Ic存储结束的这一时刻开始,磁环次级绕组的电压即过零开始变为正电位,但是在R2C3上的充放电电流终了那一刻以前,正常情况下VT1一直没有开通;必须注意的是,当线路调整不好的时候,Ic会产生一个有害的毛刺。
2三极管集电极电流Ic初始值的讨论带电感负载的开关三极管,在三极管关断时因电感产生反电动势会收到一个高电压。
但是,在目前国内大量采用的电子镇流荧光灯半桥电压反馈电路中,开关三极管电压的选择,是不考虑这个反电动势的;在实际生产中,用世界上最好的示波器去观察,也看不到高于整流滤波后电源电压的波形;对于灯用三极管设计生产厂家来说,三极管的电压参数选取得是否合理,关系到如何真正做到“低成本、高可靠”;如果不切实际地把三极管的电压参数选高了,用户最需要的电流特性就会受到影响。
那么,电路中的这个反电动势,是通过什么渠道泄放掉的?在R2C3上的充放电电流终了后,实际上就是通过三极管集电极电流Ic初始值泄放的。
(三极管CE并联反向二极管的话,这个初始值被二极管分流一部分)。
由于电感L中的电流不能突变,三极管集电极电流Ic的初始值必须和R2C3上的充放电电流终了值一致。
R2C3上的充放电电流的初始值在数值上与另一个三极管Ic的关断终了值一致,但方向相反;而R2C3上的充放电电流的终了值与初始值相差不大,三极管集电极电流Ic一个很大的负电流初始值就是这样来的。
这个很大负电流的流经方式要分四种情况讨论:(1)三极管BE并联反向二极管-三极管BC结(图12);(2)三极管CE并联反向二极管(图13);(3)三极管BE、CE同时并联反向二极管(图14);(4)三极管BE、CE都没有并联反向二极管(图15)。
在这四种情况中,我们首先讨论第一种情况:从图12、图16可以看到,流经三极管集电极的电流Ic从三极管BE之间的二极管流过(图16)。
三极管集电极-发射极电压Vce加的是负电压,三极管反向工作。
在这以前,人们一直在三极管的关断功率损耗上做文章,降低三极管的关断功率损耗,以提高可靠性。
其实三极管反向工作这一段时间的反向功率损耗也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因为这一段时间三极管上的工作电压、电流、延续时间都比较可观,因此其上的功率损耗也比较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