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发展轨迹精选共28页文档

合集下载

唐朝简史

唐朝简史

唐朝(618年-907年)共统治290年(连武则天的周武16年在内),历20帝.唐朝分为四个阶段:初唐(自唐高祖建立唐朝至唐玄宗开元元年,即618年-713年)、中唐(766年-835年)、盛唐(713年-766年)、晚唐(大和至唐朝末年)。

唐太宗统治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统治的开元盛世最为鼎盛(626年-713年),即初唐。

后因安史之乱,唐朝慢慢衰败,最后于907年为后梁朱温所灭。

唐朝是一个外患非常严重的朝代. 四周的强敌太多了.这恐怕是哪个朝代都不能比的但是其对外作战总的来说是很辉煌的.
其有三次高潮与两次低潮.
1.第一个高潮:太宗时期至高宗初期. 建立了大唐不败的神话.
2.第一个低潮:武后掌政时期. 唐朝自身内乱,对外打了几个败仗当然胜仗更多.
3.第二个高潮玄宗初. 几乎不败.
4.第二个低潮: 安史之乱前后. 打了几个著名的败仗. 当然胜仗也不少.
5.第三个高潮:自身灭亡前几十年收服了南诏与土蕃这两个大敌.对外作战还是辉煌的.。

唐王朝.

唐王朝.

统一稳定是前提 发展是关键
三、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辩证地认识封建盛世
(一)“盛世”的一般表现 (二)“盛世”出现的原因 (三)对“盛世”的辩证认识
1、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促进了 科技的进步,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2、实质看:盛世是建立在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和压
迫基础之上;封建社会各阶级的社会地位并没有改变,地主 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一直存在。
社会稳定, 经济恢复,
治 国力增强,
百姓生活改善
开 元 之 治
政治清明, 国家强盛。 经济空前
繁荣,
政治清明,
一 般
社会秩序相对安, 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表 经济发展,
现 民族团结,
文化昌盛等。
三、从“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辩证地认识封建盛世
(一)“盛世”的一般表现
(二)“盛世”出现的原因
1、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2、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3、统治者个人素质 4、人民的辛勤劳动 5、前代积累的基础 6、政策的延续性 7、其他因素(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等)
(四)“盛世”的发展前景 极盛而衰
(四)“盛世”的发展前景 极盛而衰
由于封建制度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盛世的背后潜伏着危机,盛 极而衰是必然的。
(1)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调和 (2)封建经济分散性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3)封建土地私有制必然加剧土地兼并; (4)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极易滋生腐败、暴政两汉、唐 朝统治后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足以证明这一点。
1、“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2、“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3、“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三)封建帝王的主要治国之道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唐朝历史发展的轨迹

唐朝历史发展的轨迹
因此,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 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评述唐太宗的政绩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为大唐盛 世奠定基础。
唐太宗统治时期,能够汲取隋亡教训;选贤任能, 虚怀纳谏;推行均田制,实行轻徭薄赋,促进生产发展; 仁义为本,慎用刑法;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 制度;对少数民族采取开明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 放的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王朝带来了政治清明、 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景象,形成贞观之治 的局面,为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开元盛世局面 打下基础。
唐太宗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 结,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因 此,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 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自我测评: 2003广东高考问答题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
中等人才,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帝等人, 之所以出现盛世,“皆时会为之,非尽由 于人力也”。
推向更为辉煌的阶段。
二、贞观之治
“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 商旅野宿”
──《贞观政要》
探究问题二:
唐朝初年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 局面?有何表现?
二、贞观之治
(一)表现(概念):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 发展,国力强盛,文化发达,贞观是唐太宗年号,历 史上把唐太宗时期的繁荣局面称为“贞观之治”
常设考试科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等科 以进士和明经科最为重要。
怎么考? 口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等
帖经:考官任择经书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
几个字或几句话,令考生默写出来。各科考试,
均须帖经。
类似今天填空
墨义: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要求考生用

唐朝历史知识简述

唐朝历史知识简述

唐朝历史知识简述
唐朝历史知识简述:
唐朝历史从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开始,到907年后梁太祖朱温篡唐为止,共289年。

可以概略分成数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乱为界。

初唐时国力强盛,唐太宗时期国力逐渐复苏,击败强敌东突厥,唐太宗受尊“天可汗”,成就贞观之治。

唐高宗时期击败西突厥、高句丽等强敌,建立永徽之治。

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于690年建国周,即武周,女主政治达到高峰。

直到705年唐中宗因神龙革命而复辟,唐朝得以恢复。

女主政治直到唐玄宗继位后才完全结束。

唐玄宗时进入盛唐时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与转折,开元时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开明,威服四周国家,史称开元盛世。

到天宝时期,政治逐渐混乱,于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中唐时,唐朝受到河朔三镇、吐蕃的侵扰、宦官专权与牛李党争等内忧外患的影响而衰退。

其间虽然有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唐武宗的会昌中兴与唐宣宗的大中暂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内忧外患。

在晚唐时因为政治腐败,爆发了唐末民变,其中黄巢之乱破坏江南经济,使唐朝经济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镇割据,唐室最后被藩镇朱全忠控制。

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并于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

朱全忠建国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历史知识简述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五)中国封建社会盛世景象出现的规律: 中国封建社会盛世景象出现的规律
都是在封建国家统一的前提下, 都是在封建国家统一的前提下 , 新的王朝建立之初 (1)从背景上看: )从背景上看: 出现的;都是在农民起义推翻前朝统治, 出现的;都是在农民起义推翻前朝统治,统治阶级吸 取前朝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 取前朝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 统治阶级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如轻徭薄赋, (2)从内容上看: )从内容上看: 统治阶级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如轻徭薄赋,减轻 刑罚,提倡节俭,鼓励农耕,整顿吏治,完善制度, 刑罚,提倡节俭,鼓励农耕,整顿吏治,完善制度, 善于纳谏,任用贤臣等。 善于纳谏,任用贤臣等。 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 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3)从结果上看 : ) 力强盛的局面。 力强盛的局面。
无字碑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为无字碑撰写墓志铭 撰写墓志铭。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为无字碑撰写墓志铭。 请写出你认为必须要有的几个关键词。) (请写出你认为必须要有的几个关键词。) 女皇帝,促进社会发展,统治专断等等。 女皇帝,促进社会发展,统治专断等等。
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 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 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 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 在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社会稳定, 谏。在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打下基础。 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打下基础。 但是,武则天逼害皇后、萧妃,杀害亲子, 但是,武则天逼害皇后、萧妃,杀害亲子, 大封武氏诸王,重用酷吏,严刑峻法, 大封武氏诸王,重用酷吏,严刑峻法,冤 狱丛生,受到历史的谴斥。 狱丛生,受到历史的谴斥。
三、从“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辩证地认识封建盛世 贞观之治” 开元之治”

唐朝历史

唐朝历史

唐朝历史编辑唐朝历史从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开始,到907年后梁太祖朱温篡唐为止,共289年。

可以概略分成数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乱为界。

初唐时国力强盛,唐太宗时期国力逐渐复苏,击败强敌东突厥,唐太宗受尊“天可汗”,成就贞观之治。

唐高宗时期击败西突厥、高句丽等强敌,建立永徽之治。

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于690年建国周,即武周,女主政治达到高峰。

直到705年唐中宗因神龙革命而复辟,唐朝得以恢复。

女主政治直到唐玄宗继位后才完全结束。

唐玄宗时进入盛唐时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与转折,开元时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开明,威服四周国家,史称开元盛世。

到天宝时期,政治逐渐混乱,于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中唐时,唐朝受到河朔三镇、吐蕃的侵扰、宦官专权与牛李党争等内忧外患的影响而衰退。

其间虽然有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唐武宗的会昌中兴与唐宣宗的大中暂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内忧外患。

在晚唐时因为政治腐败,爆发了唐末民变,其中黄巢之乱破坏江南经济,使唐朝经济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镇割据,唐室最后被藩镇朱全忠控制。

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并于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

朱全忠建国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1]。

目录1唐朝开国2唐朝初期▪贞观之治▪高宗时期▪武周篡唐3盛世与动乱▪开元之治▪安史之乱▪藩镇割据4中唐时期▪德宗改制▪永贞革新▪藩镇叛乱5晚唐时期▪内乱频繁▪甘露之变▪会昌中兴▪牛李党争▪大中暂治6唐朝灭亡▪黄巢之乱▪藩镇之争▪朱温篡唐1唐朝开国编辑唐朝皇室自称出自陇西李氏,也有经史学家考证应为赵郡隆庆李氏之后,属于关陇集团之一,与北周皇室和隋朝皇室的关系密切。

其先祖为南北朝时期的李虎,他因功被封为西魏北周的八柱国家之一。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封李虎之子李昞为唐国公,后由李昞之子李渊继承爵位。

李渊受隋炀帝重用,于616年被派为太原留守,但隋炀帝对他也不放心,派王威与高君雅监督之。

隋朝在大业年间,由于隋炀帝过度使用国力与三征高句丽的失败,使得各地民变不止,史称隋末民变。

唐朝历史演变

唐朝历史演变

唐朝历史演变隋朝的大官僚李渊攻下长安,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6-649年在位)即位以后,迅速恢复了封建秩序,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唐帝国在经济上得到恢复,军事上也逐步强大起来,这就是历史上所做的“贞观之治”。

从唐太宗、武则天到唐玄宗开元期间的唐朝前期,全国统一,疆域辽阔,政权巩固,经济、文化都出现了繁荣昌盛的景象。

同时也扩大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与亚非等四邻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唐代长安也成了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公元755年发生了“安史之乱”,唐王朝的统治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874年爆发的黄巢起义,使唐朝的统治因之瓦解。

公元907年,唐王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唐王朝的强盛唐初,东突厥雄踞北方,不断南下骚扰关中地区,公元630年,唐太宗派兵击退了东突厥。

到公元646年,唐朝完全统一了大漠南北。

另外,从公元640年起,唐朝分别征服了高昌、于阗(tián)、龟兹(cí)、焉(yān)耆(qí)、疏勒等封建割据政权,统一了今新疆地区。

唐朝强盛时,拥有东临大海,西达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到南海的辽阔疆域。

控制的户口数最多时达到900余万户,5200余万人,成为当时世界上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文明昌盛的多民族大帝国。

边疆各族唐代建立地方性政权的少数民族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和渤海等。

各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唐代先进的经济、文化,又以自己在经济、文化上的种种创造影响着汉族。

汉族和各兄弟民族的共同努力,促进了唐代的繁荣昌盛。

经济唐初社会经济衰敝凋残,政府继续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农业得以恢复和发展。

同时,对手工业和商业亦放松控制,促进其繁荣。

国内各族往来和对外交流频繁,又为唐代经济注入了一些新的活力。

国家较长期的统一和社会相对的安定,迎来了封建经济空前的繁荣。

国际关系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文明程度最高、最富庶的国家之一,对其他国家有强大的吸引力。

唐朝大事年表

唐朝大事年表

唐朝大事年表
附录:
1、唐朝(618—907年),是中国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

618年由李渊建立,定都长安(今西安),并且设东都洛阳,武周时期洛阳神都,北都太原等陪都。

627年,李世民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以后,武则天以周代唐,史称武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政治清明,经济雄厚,军事强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后,国力日趋衰败。

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从此中国了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共历289年,凡22帝。

唐朝声誉远及海外,与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均有往来。

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各个民族与宗教,进行交流融合,成为了开放的国际文化。

唐诗、科技、文化艺术极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2、关中十八陵,是指埋葬在陕西省关中地区的唐朝十八位皇帝(若计女皇武则天在内则共十九位皇帝)的陵墓,分布于陕西省富平县、蒲城县、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六县,包括献陵、昭陵、乾陵、定陵、桥陵、泰陵、建陵、元陵、崇陵、丰陵、景陵、光陵、庄陵、章陵、端陵、贞陵、简陵、靖陵等十八座唐代帝王陵墓。

唐朝共22位皇帝,其中武则天与高宗合葬乾陵,殇帝李重茂葬于武功西塬,昭宗和陵在今洛阳偃师,哀帝温陵在今山东菏泽,故关中只有唐十八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