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一)
自然科学基础PPT1-3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曾经是,而且愈来愈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 的主要动力。”而经济上的需要,主要是通过生产实践来解决的,所以科学的发展 与社会生产的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天文学和古代力学就是在古代农牧业 和建筑、航海等需要的刺激下发展起来的。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还有其自身的体系结构,有其自身的矛盾运
科学是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不断地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以事实为依据,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不断摒弃错 误的认识,建立正确的理论。科学在自我矫正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前进。
3.科学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当代科学,与牛顿时代乃至爱因斯坦时代相比较,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可以说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 的推动下进行的。那时科学、技术和生产之间的关系是 生产---技术---科学,生产 和技术的实践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如物理学中热学的发展就完全符合以上 指向。
从19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理论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而且为技术和生 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顺序。科学就 其发展速度来说,特别是就其开发自然界的全新领域来说,往往走在技术和生产的 前面。自然界的一些全新领域,在此之前是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未曾涉足的。例 如无线电技术,就是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所预言的电磁波被实验证实之后才迅速发 展起来的。
科学在今天之所以超前于技术和生产的发展,正是以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 件的。不难理解,如果缺少现代生产技术所提供的强有力的实验手段,科学理想的 实现以及科学认识向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深入推进都是不可能的。而且,许多理 论研究的内容也是来源于生产和技术实践之中。所以,人类的社会实践,特别是人 类的生产活动将继续成为科学发展进步的动力或最终原因。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3答案化学(精选6篇)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3答案化学(精选6篇)【篇1】自然科学基础作业3答案化学《自然科学基础》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一、填充题(每空格1分)1、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__________倍。
外部太阳大气的底层称为_________。
2、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它的通式是------------------------。
3、两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若在某段时间内,它们的距离保持不变,则在这段时间内,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这两辆汽车是静止的;若以____________为参照物,它们都是运动的。
4、绵羊有白色的,有黑色的。
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
现有一头白色的公羊与一头黑色的母羊交配,生产出一头黑色的小绵羊。
那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应该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1、沿海陆地向海的自然延伸部分称为………………………………()。
(A)沿海平原(B)大陆架(C)大陆坡(D)大洋盆地2、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释放是发生在……………………………()。
(A)光反应阶段(B)暗反应阶段(C)CO2固定时(D)CO2还原时3、下表为电磁波谱序列:以下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A)波长及频率由右至左递增;(B)波长及频率由右至左递减;(C)波长由左至右渐减,频率则渐增;(D)波长由左至右渐增,频率则渐减。
4、要想使一棵月季上开出两种不同颜色的花,应采用的繁殖方法是…………………()。
(A)扦插繁殖(B)分根繁殖(C)嫁接繁殖(D)种子繁殖三、简答题(每题4分)1、宇宙包括哪些主要天体类型。
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主要区别在哪里?3、举例说明食物消化的两种方式。
简述口腔、胃、小肠的消化作用。
4、用短线把下列4种光学仪器与其对应的成像情况彼此连接起来。
A.照相机(1)倒立放大实像B.幻灯机(2)放大倒立虚像C.显微镜(3)正立放大的虚像D.放大镜(4)倒立缩小的实像四、计算题1、(5分)实验测得某水溶液[H+]=1某10-3mol/l,求溶液的PH值,说明溶液的酸碱性.2、(5分)有一电吹风,其线圈电阻为44欧姆,当接上220伏电压时,通电10分钟,产生多少热量?五、论述题1、8分)论述金属腐蚀的类型及保护方法。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规律的研究和认知的过程。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本文将对这四个阶段进行详细介绍和探讨。
第一阶段是近代自然科学的起步阶段,也是观察和实证研究阶段。
在这个阶段,科学家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收集数据和获取关于自然现象的信息,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经典力学的奠基者牛顿和开普勒就是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
第二阶段是理论建模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科学家开始尝试建立数学模型来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并通过理论来解析和推导实验结果。
电磁学和物理学的发展进入了这个阶段,麦克斯韦和法拉第等科学家的贡献在此阶段功不可没。
第三阶段是量子力学的诞生和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科学家发现了微观世界的奇异现象,并建立了量子力学这一新的物理学理论。
量子力学不仅革新了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也对物质和粒子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爱因斯坦、波尔等科学家在发展量子力学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阶段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多学科交叉阶段。
在这个阶段,自然科学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生物学、化学、地球科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现代天文学、生物技术等新兴学科的出现,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总之,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观察实证到理论建模,再到量子力学的发现与应用,最后进入了多学科交叉的阶段。
这四个阶段构成了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为人类对自然界规律的认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参考以下写法: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进行详细探讨。
整篇文章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提供对整篇文章的概述,包括简要介绍近代自然科学的演进背景和意义。
同时,我们将明确文章的目的,即探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三)

科学技术经历了突破性进展—物理学的突破
20世纪初,物理学家在解释物理学领域里的一些难题时创建了相对论和量 子物理学,从而带来了科学技术的飞跃。在此后的几十年间,原子构造、分 子构造、核能、激光、半导体、超导体、X射线技术、超级计算机等一系列新 的科学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问世。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整个20世纪的物 理科学都是从这两个物理的基础理论发展衍生的。 到了20世纪末,物理学家又遇到新的问题 在微观领域内有两个问题:其一是在弱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什么力量破坏了 物质运动的对称性?其二是为什么人们观察不到已经发现的六种夸克的单独 自由运动状态。 在宇宙中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暗物质;二是类星体。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三)
现代科技发展趋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要内容 1、科学技术经历了突破性进展 2、现代科学技术的趋势和作用 3、21世纪人们关注的自然科学问题
科学技术经历了突破性进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由于种种内部动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发 展趋势。在现时代,科学与社会的互动作用显著地加强。与以往时 代不同,科学技术巳成为第一生产力。所以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不 仅对科技工作者来说意义重大,对整个社会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20世纪后30年,人类所取得的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成果还多(主要 是近50年) 19世纪:科技成果每50年增加一倍 20世纪中叶,大约每10—15年增加一倍 现在,大约每5—8年增加一倍
科学技术经历了突破性进展—生物学领域的飞跃
本世纪生命科学已经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载有生命遗传信息的基因的双螺旋 结构的发现,大大加强了人类对生命的理解,同时生命科学也使生物技术、医疗技 术、克隆技术相继诞生。在21世纪,生命科学很可能成为科学革命中心。生命科学 因为与人口、健康、粮食、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密切相关,因而必将成为科 学研究焦点。目前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 的研究手段,生命科学将在各学科中起核心作用,影响并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 21世纪,基因工程肯定会有较大的进展,植物学得益于基因工程而使农作物的品 质大大地提高,人们可获得品种繁多、美味可口、营养丰富而又利于健康的基因食 品。也许在20年后,也许在50年后,您在网上向商家订购蔬菜时可能要求他提供富 含动物蛋白的西红柿或者龙虾口味的黄瓜,当然,如果您想吃含有咖啡因的苹果和 巧克力味道的板栗,也不是不可能的。至于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的食品陆续上市,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家用的健康状况自测装臵所得的数据来决定今天或最近吃什么。 也许,21世纪末,我们根本不必要再考虑用餐问题,科学家为我们准备了各种美味 的药片类食物和功能性饮料,这些“药片”含有人体每天必须的脂肪、蛋白质、纤 维素、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每天早上,您只要吃上两三片 蛋元饼干大小的“药片”,喝上一小杯功能饮料,您一天的营养和能量就都有了。
自然科学的历史进程教案

自然科学的历史进程教案一、引言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和认知的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本教案旨在通过介绍自然科学的历史进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和科学家们的贡献,以及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古代科学的起源古代科学始于古代文明的发展。
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等文明古国都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
例如,古埃及人研究了天文学、数学和草药学,古印度人发展了代数学和几何学,而中国古代科学的代表是《周髀算经》和《孙子算经》等。
三、古希腊科学的兴起古希腊是古代科学的重要发祥地。
希腊的哲学家们通过观察和理性思考,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科学理论和观点。
例如,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宇宙的几何学解释,而亚里士多德则建立了许多科学分类和论证方法的基础。
四、中世纪的科学发展在中世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科学知识开始逐渐传入阿拉伯世界,透过阿拉伯化后的科学文献,欧洲文艺复兴的时代开始了。
伽利略、开普勒和哈雷等科学家的工作为现代天文学、物理学和地质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科学革命的到来科学革命标志着现代科学的开始。
在16至17世纪,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理论和定律。
例如,伽利略的地心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等。
六、工业革命与科学技术的飞跃18至19世纪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通过机械工程、化学和生物学的进步,工业化进程加速,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化。
七、现代科学的发展20世纪以来,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特别是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
量子力学、相对论、基因科学和纳米技术等的涌现,让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入。
八、自然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不仅对人类的认知有着重要影响,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九、结语通过了解自然科学的历史进程,我们不仅能够了解科学的发展脉络,还能够欣赏到众多科学家们的辛勤努力和贡献。
自然科学基础全套课件

②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表示出有关物质的量间的关系:
Zn + 2HCl = ZnCl2 + H2↑
物质的量比: 1
2
0.1 n
列式计算得: n = 0.2(mol),c = =
=2
*(mol/L)
3.卤素的性质 重点:(1)氯气的化学性质
(2)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及其与原子结构的 关系 F2 > Cl2 > Br2 > I2 ;F - < Cl - < Br - < I4.氧化—还原反应
*
(2)水圈指连续包围地球表面的水层, 包括液态、 气态和固态水。
要认识到:外部圈层中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既相互区分又紧密相关,是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
2.地球的内部圈层 内部圈层如教材上47页“地球的内部圈层”所示 ,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同心圈层。 最外部是地壳,地心部分称为地核,其间为地幔 。
*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心圈层:是指以地心为共同球心,但物质成分和物理 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圈层。 请参看教材上44页上“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以固 态的地球表面为界,它以外部分是外部圈层, 以内部分称为内部圈层。 1.地球的外部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如教材上44页“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 所示,是由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的。
地球是一个球体并有快慢适当的旋转, 这一适度的旋转速率使地球原始物质产生分 化, 形成地球的圈层构造, 出现了大气圈、 水圈和岩石圈等, 造成地球的磁场, 并导致 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使地表热量平衡, 有利于生物正常生存。球状的形态使地球各 处太阳高度不同, 造成热量的带状分布和自 然现象的复杂多样。
*
(1)大气圈存在于整个地球外层,是由气体组成的 特别要认识其中最低层是对流层,参看教材上45页“大 气垂直分层”图,该层与人类的生活有关: 如天气现象 就发生在对流层;水圈中的气态水、生物圈的范围也与 对流层有关。因紧靠地面,对流层受地球引力最大,大 气密度也最大,约占大气圈总质量的七、八成,并集中 了大气中绝大部分的水汽,成为一切天气现象的活动场 所。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热辐射能等不同影响,造成大 气气温、密度、压力等的差异,形成上升下降的对流, 引起风、雨、雪、云等各种天气过程的发生。
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在这部分内容主要记住以下几点:
➢ 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第一个观察到细胞的人。
➢ 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提出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并 且是一切植物赖以发展的根本实体。
➢ 德国动物学家施旺:把上面的学说扩大到动物界,从而形成了 细胞学说。
• 细胞学所的内容:细胞是一切有机体结构和发育的基本单位, 有机体的发育,就是细胞的分化和形成的过程。(细胞学说的 建立,证明了有机体在机构和发育上的统一性,是生物科学发 展史上的重大综合。)
第一个全面阐述能量守恒定律并指出其普遍意义的是:德国 的赫尔姆霍兹。
(1)光、电、磁的统一理论 1864年,麦克斯韦向英国皇家学会宣读了《电磁场的动力学》
一文,在文中不仅给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的点此方程,而且还 提出了电磁波的概念。麦克斯韦预言: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电磁 波的预言。
因此,电磁场理论的建立是继牛顿时代以后物理学发展史 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近代化学基础理论的建立
古代没有化学,只有炼金术。所谓的炼金术,就是想把铜和铅 等普通金属,通过各种冶炼手段把它们炼制成金和银等贵重金 属。到了19世纪末的时候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诞生了。
(1)化学科学的确立 英国著名科学家波义耳总结了大量的实验事实,提出了科学的元
• 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各种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以后的元素 性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以遵循的规律,促进了现代化学的发 展。
(5)有机化学的建立————(了解)
3.生物学理论的新建树
• 在19世纪的三大发现中,有两项都出自于生物学领域——细胞 学说和科学进化论(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 说、达尔文进化论)
自然科学与哲学协同流变的历史轨迹(上)

( 化师范学院 政法 系, 通 吉林 通化 140 ) 302
摘
要 : 中国处于社会转型发展的今天 , 在 如何认定 自 然科学与哲学的联亲 , 则是至关重要 的 问题. 该文 以 自 然科 学史与哲 学
史的相 关材料 为佐证 , 力足全 面展示和论证 自 然科 学与哲 学的血缘 关 系, 以强化促进二 者的相 互作 用. 认为哲 学作为 自然科 学发
展 的理论前 导 , 不同的历 史阶段存在哲 学 自身的本性差异 , 因在 故对 自然科 学具有 不同方面和 不同程度的促进作 用 , 对 自然科 也
学具有 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的误导. 关键词 : 自然科 学; 哲学; 同流 变; 协 历史轨迹 中圈分 类号 :0 ;O 文献标志码 : 文章编号 : 0 — 9 4 2 1 ) 6 0 0 — 3 N5B A 1 8 77 (01o - 15 0 0
以看 出自然科 学和哲学相互影 响、 相互联系的一条
的知识属于前者, 但两种知识都渊源 于神. 神学支配
哲学 , 自然科学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 然 l 虽 3世纪
出现了罗吉尔 ・ 培根那样的哲学家 、 导实验科学 倡 的科学家, 但是由于教会的迫害和宗教专制 , 这种局 限使他没有能在那个时代 为 自然科学迎来春天. 自
收稿 日期:00一 1 O 2 1 O 一l
作者简 介: 梁景时 (9 5 , 15 一) 祖籍山东蓬莱 , 现为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教授 , 主编 . 学报 研究方 向为文化哲 学、 治学. 政
自 然科学与哲学结盟的问题 , 似乎 已经是人们 所认 同的问题 , 但实际上也有人并非真正认 同, 尤其 我国在社会转 型发展进程至今它至少不是人们看重 的问题. 因而这个问题每过一定时段都有必要复以 深人讨论或提及 , 旨在彻底消解 , 以促进双边的发展 共荣. 故此 , 以史论证二者联系势在必要. 回眸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发展历程 , 显而易见的是 自 然科学对哲学的影响 , 哲学的发展对 自然科学的影 响, 这在历史上早 已存在 , 科学史与哲学史的这种必 然联系, 表明 自然科学 与哲学 问具有不可分 割、 互相 影响、 互相促进 的内在驱力. 自然科学与哲 学的关系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 每一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பைடு நூலகம்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高峰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高峰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高峰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一)
古代的自然科学
主要内容 1、科学技术的起源 2、古希腊的自然科学 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起源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技术的发端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技术的发端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技术的发端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技术的发端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技术的发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高峰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高峰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高峰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技术的发端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技术的发端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科学的发端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科学的萌芽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科学的萌芽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