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发展的轨迹-精选文档
唐朝历史事件时间表

唐朝历史事件时间表
唐朝的历史事件时间表可以从六朝到太祖开始:
618年——元和三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
620年——安史之乱,李渊派韩滉击败安史军队,并将高力士节制
627年——唐玄宗登基,开启了唐朝的太平盛世
630年——中州起义,唐玄宗大破叛军,重新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权
635年——唐朝末代皇帝李世民在东都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650年——李世民大征西域,统一北方各少数民族,扩大唐朝版图
684年——李治元年,李治被立为唐朝的太祖,唐太宗继位
690年——武周文治,唐太宗李世民改革法律,大力发展经济
705年——《大唐贞观十年诗歌大赛》召开,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
的新纪元
711年——唐太宗李世民启动浩大的清明运动
712年——李隆基登基,建立了安史之乱后的重建和稳定
719年——李隆基实施《开元盛世》政策,促进文化艺术的发展
758年——唐开元盛世遭受波及,李淳祐开始施行“八股文”考试,建立了官方官僚体制
762年——李隆基诏令处死驸马李淳祐,开始唐朝的政治动荡
763年——李淳风登基,改革官制,维护朝廷统治
773—781年——唐太宗李亨实行权贵特权政策,使朝廷政治变得
腐败
791年——唐太宗李亨死亡,李炎即位
800年——贞观之治开始,贞观中央集权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改革
845年——王莽攻克长安,灭唐
907年——完颜阿骨打的兴元军收复长安,建立宋朝。
唐朝历史

唐朝历史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
618年由李渊建立,定都长安(今西安)。
627年,李世民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以后,武则天一度迁都洛阳15年以周代唐(690-705年),史称武周,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还都长安。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后,国力日趋衰败。
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
唐朝共历289年,20位皇帝。
唐朝声誉远及海外,与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均有往来。
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唐诗、科技、文化艺术极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查看精彩图册 中文名称: 唐朝 英文名称: T ang Dynasty 简称: 唐 所属洲: 亚洲 首都: 长安、洛阳主要城市:会稽,成都,洛阳,太原等货币: 开元通宝 政治体制: 君主专制政体 国家领袖:李渊,李世民,李隆基等 人口数量:8000-9000万(755年) 主要民族:汉族、突厥、回纥 主要宗教:道教,佛教 国土面积: 1251万平方千米(669年) 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 选官制度:科举制 监察机构: 御史台 文化形式: 唐诗,壁画,雕塑等 重要人物:房玄龄,李白,安禄山,朱温等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国号“唐”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北周八柱国之一,被封为“唐国公”,其后,爵位传至李渊。
李渊,隋朝时行宫居晋阳( 今山西太原)留守,起兵尊隋,每战必克,直入长安,在隋恭帝杨侑禅让帝位后便以“唐”为国号。
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设京师于长安。
唐朝是一个强大而繁荣的时代。
其鼎盛时期,天宝年间,全国人口达8000万之多。
唐朝也是秦汉、隋朝以来,第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
[1]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几乎全部承袭隋朝,历代史学家常把它和隋朝合并成“隋唐”。
唐王李渊于618年6月逼隋恭帝禅位,取代隋朝,建国唐朝,设京师为长安(今陕西西安),唐高宗显庆六年后设东都洛阳,武后光宅元年(684年)改东都为神都并设北都太原,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恢复旧制。
第二节: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唐 朝 的 开 国 和 盛 世
一、唐朝历史发展历程
恢复并走向强盛 开元之治
渐趋衰落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朋党之争 农民起义
武则天统治 贞观之治
618年 李渊建唐 建立 发展 鼎盛
755年 衰弱
907年 朱温篡权 灭亡
618年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907年
建立
隋 唐 (618年) 统一 (624年)
四、开元之治——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请思考:开元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1、唐玄宗统治前期的政绩
A、选贤任能,改革吏治;
B、大力发展生产;
C、限制佛教;
D、实行募兵制;
开元( 713—741 ) 天宝( 742—755 )
E、大兴文治;
2、开元之治/开元盛世的概念: (政治、经济等)
材料:杜甫《忆昔》(写于764年):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 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 相失。 (后半部分略) 该诗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兴起——贞观之治
发展—— 武则天统治 顶峰—— 开元之治 衰落—— 安史之乱
唐太宗 的政绩 武则天 的政绩 唐玄宗 的政绩 转折点
灭亡—— 后梁代唐(907年)
一、唐朝的开国和李世民即位
晋阳起兵 (617)
定鼎关中(618) 统一全国 (624)
唐朝建立:618年; 李渊—唐高祖;国号唐; 定都长安
答:反映了开元盛世的景象:人口增多,农业发展,手工业发达, 社会安定。
思考:关于封建社会的盛世的全面认识
1.表现: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增强、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2.出现原因: (1)农民起义的推动;(2)吸收前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唐朝历史发展的轨迹

评述唐太宗的政绩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为大唐盛 世奠定基础。
唐太宗统治时期,能够汲取隋亡教训;选贤任能, 虚怀纳谏;推行均田制,实行轻徭薄赋,促进生产发展; 仁义为本,慎用刑法;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 制度;对少数民族采取开明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 放的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王朝带来了政治清明、 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景象,形成贞观之治 的局面,为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开元盛世局面 打下基础。
唐太宗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 结,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因 此,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 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自我测评: 2003广东高考问答题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
中等人才,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帝等人, 之所以出现盛世,“皆时会为之,非尽由 于人力也”。
推向更为辉煌的阶段。
二、贞观之治
“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 商旅野宿”
──《贞观政要》
探究问题二:
唐朝初年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 局面?有何表现?
二、贞观之治
(一)表现(概念):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 发展,国力强盛,文化发达,贞观是唐太宗年号,历 史上把唐太宗时期的繁荣局面称为“贞观之治”
常设考试科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等科 以进士和明经科最为重要。
怎么考? 口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等
帖经:考官任择经书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
几个字或几句话,令考生默写出来。各科考试,
均须帖经。
类似今天填空
墨义: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要求考生用
中国唐朝历史

中国唐朝历史
唐朝历史从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开始,到907年后梁太祖朱温篡唐为止,共289年。
唐朝历史可以概略分成数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乱为界。
唐朝历史初唐时国力强盛,唐太宗时期国力逐渐复苏,击败强敌东突厥,唐太宗受尊天可汗,成就贞观之治。
唐高宗时期击败西突厥、高句丽等强敌,建立永徽之治。
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于690年建国周,即武周,女主政治达到高峰。
直到705年唐中宗因神龙革命而复辟,唐朝得以恢复。
女主政治直到唐玄宗继位后才完全结束。
唐玄宗时进入盛唐时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与转折,开元时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开明,威服四周国家,史称开元盛世。
到天宝时期,政治逐渐混乱,于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中唐时,唐朝受到河朔三镇、吐蕃的侵扰、宦官专权与牛李党争等内忧外患的影响而衰退。
其间虽然有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唐武宗的会昌中兴与唐宣宗的大中暂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内忧外患。
在晚唐时因为政治腐败,爆发了唐末民变,其中黄巢之乱破坏江南经济,使唐朝经济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镇割据,唐室最后被
藩镇朱全忠控制。
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并于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
朱全忠建国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历史

唐朝历史编辑唐朝历史从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开始,到907年后梁太祖朱温篡唐为止,共289年。
可以概略分成数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乱为界。
初唐时国力强盛,唐太宗时期国力逐渐复苏,击败强敌东突厥,唐太宗受尊“天可汗”,成就贞观之治。
唐高宗时期击败西突厥、高句丽等强敌,建立永徽之治。
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于690年建国周,即武周,女主政治达到高峰。
直到705年唐中宗因神龙革命而复辟,唐朝得以恢复。
女主政治直到唐玄宗继位后才完全结束。
唐玄宗时进入盛唐时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与转折,开元时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开明,威服四周国家,史称开元盛世。
到天宝时期,政治逐渐混乱,于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中唐时,唐朝受到河朔三镇、吐蕃的侵扰、宦官专权与牛李党争等内忧外患的影响而衰退。
其间虽然有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唐武宗的会昌中兴与唐宣宗的大中暂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内忧外患。
在晚唐时因为政治腐败,爆发了唐末民变,其中黄巢之乱破坏江南经济,使唐朝经济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镇割据,唐室最后被藩镇朱全忠控制。
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并于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
朱全忠建国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1]。
目录1唐朝开国2唐朝初期▪贞观之治▪高宗时期▪武周篡唐3盛世与动乱▪开元之治▪安史之乱▪藩镇割据4中唐时期▪德宗改制▪永贞革新▪藩镇叛乱5晚唐时期▪内乱频繁▪甘露之变▪会昌中兴▪牛李党争▪大中暂治6唐朝灭亡▪黄巢之乱▪藩镇之争▪朱温篡唐1唐朝开国编辑唐朝皇室自称出自陇西李氏,也有经史学家考证应为赵郡隆庆李氏之后,属于关陇集团之一,与北周皇室和隋朝皇室的关系密切。
其先祖为南北朝时期的李虎,他因功被封为西魏北周的八柱国家之一。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封李虎之子李昞为唐国公,后由李昞之子李渊继承爵位。
李渊受隋炀帝重用,于616年被派为太原留守,但隋炀帝对他也不放心,派王威与高君雅监督之。
隋朝在大业年间,由于隋炀帝过度使用国力与三征高句丽的失败,使得各地民变不止,史称隋末民变。
唐朝历史演变

唐朝历史演变隋朝的大官僚李渊攻下长安,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6-649年在位)即位以后,迅速恢复了封建秩序,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唐帝国在经济上得到恢复,军事上也逐步强大起来,这就是历史上所做的“贞观之治”。
从唐太宗、武则天到唐玄宗开元期间的唐朝前期,全国统一,疆域辽阔,政权巩固,经济、文化都出现了繁荣昌盛的景象。
同时也扩大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与亚非等四邻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唐代长安也成了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公元755年发生了“安史之乱”,唐王朝的统治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874年爆发的黄巢起义,使唐朝的统治因之瓦解。
公元907年,唐王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唐王朝的强盛唐初,东突厥雄踞北方,不断南下骚扰关中地区,公元630年,唐太宗派兵击退了东突厥。
到公元646年,唐朝完全统一了大漠南北。
另外,从公元640年起,唐朝分别征服了高昌、于阗(tián)、龟兹(cí)、焉(yān)耆(qí)、疏勒等封建割据政权,统一了今新疆地区。
唐朝强盛时,拥有东临大海,西达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到南海的辽阔疆域。
控制的户口数最多时达到900余万户,5200余万人,成为当时世界上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文明昌盛的多民族大帝国。
边疆各族唐代建立地方性政权的少数民族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和渤海等。
各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唐代先进的经济、文化,又以自己在经济、文化上的种种创造影响着汉族。
汉族和各兄弟民族的共同努力,促进了唐代的繁荣昌盛。
经济唐初社会经济衰敝凋残,政府继续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农业得以恢复和发展。
同时,对手工业和商业亦放松控制,促进其繁荣。
国内各族往来和对外交流频繁,又为唐代经济注入了一些新的活力。
国家较长期的统一和社会相对的安定,迎来了封建经济空前的繁荣。
国际关系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文明程度最高、最富庶的国家之一,对其他国家有强大的吸引力。
唐朝大事年表

唐朝大事年表
附录:
1、唐朝(618—907年),是中国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
618年由李渊建立,定都长安(今西安),并且设东都洛阳,武周时期洛阳神都,北都太原等陪都。
627年,李世民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以后,武则天以周代唐,史称武周,
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政治清明,经济雄厚,军事强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后,国力日趋衰败。
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从此中国了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共历289年,凡22帝。
唐朝声誉远及海外,与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均有往来。
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各个民族与宗教,进行交流融合,成为了开放的国际文化。
唐诗、科技、文化艺术极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2、关中十八陵,是指埋葬在陕西省关中地区的唐朝十八位皇帝(若计女皇武则天在内则共十九位皇帝)的陵墓,分布于陕西省富平县、蒲城县、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六县,包括献陵、昭陵、乾陵、定陵、桥陵、泰陵、建陵、元陵、崇陵、丰陵、景陵、光陵、庄陵、章陵、端陵、贞陵、简陵、靖陵等十八座唐代帝王陵墓。
唐朝共22位皇帝,其中武则天与高宗合葬乾陵,殇帝李重茂葬于武功西塬,昭宗和陵在今洛阳偃师,哀帝温陵在今山东菏泽,故关中只有唐十八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起
治贞 观 之
发展
政武 绩则 天
鼎盛
衰落
灭亡
世开据藩乱安 唐藩义唐 元 镇 史 镇 末 盛 割 之 灭 起
历史尽头的回眸 是一串奔流不息的轨迹 伴着丝绸古路悠扬驼铃 寻觅长安古城的雄风 我们看到了历史丰碑 镌刻出的辉煌画卷 那是武功赫赫 文采风流的盛世王朝 及那位安世济民的 唐太宗……
四、开放的对外政策
1.政策(积极友好、开放)
①设鸿胪寺 ②鼓励外商贸易,允许居住、做官、通婚 ③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2.中外交往概况
①来访人员频繁 ②贸易往来频繁 ③外来宗教传入 ④玄奘取经 ⑤朝鲜、日本积极学习唐朝文化
3.影响 ①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②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 ③东亚文化圈,对朝鲜、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 (朝鲜:古代典籍、诗歌… 日本:大化改新)
第2 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课标要求:
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 表现 2、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 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一、玄武门之变
探究问题一:
1、李世民是否具有为帝的实力? 2、李世民是如何登上皇位?
3、你怎样看待嫡长子继承制与玄武 门之变?
★李世民具有为帝实力:
★你怎样看待嫡长 1、与父反隋起兵建唐 2、统一全国,战功赫赫 子继承制与玄武门 3、设文学馆,网罗人才 之变? 4、做事英明果断 该制不利于选举贤
二、贞观之治
(一)表现(概念):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 发展,国力强盛,文化发达,贞观是唐太宗年号,历 史上把唐太宗时期的繁荣局面称为“贞观之治”
(二)原因:
-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1、吸取隋亡教训 2、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3、完善三省六部制 4、仁义为本,慎用刑法 5、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阅读课本P10,请思考并归纳:
唐太宗对少数民族采取哪些统治政策?为此 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1、开明的民族政策:
1)武力征服:对东突厥和西突厥 2)设立机构:羁縻府州、安西都护府 3)册 封:对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及后代世袭由 唐政府册封 4)和 亲:松赞干布求亲、文成公主入藏。
2、积极影响:
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促进民族进一步融合,巩固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唐民族交往频繁的原因
①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的吸引力 ②发达的交通,为中原与边疆沟通、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唐政权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四、开放的对外政策
探究问题四:
唐太宗统治时期采取什么外交 政策?对朝鲜、日本产生什么 影响?
④唐太宗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结, 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意义的思想。
因此,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 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评述唐太宗的政绩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为大唐盛 世奠定基础。 唐太宗统治时期,能够汲取隋亡教训;选贤任能, 虚怀纳谏;推行均田制,实行轻徭薄赋,促进生产发展; 仁义为本,慎用刑法;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 制度;对少数民族采取开明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 放的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王朝带来了政治清明、 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景象,形成贞观之治 的局面,为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开元盛世局面 打下基础。 唐太宗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 结,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因 此,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 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探讨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 中的历史作用?
唐太宗统治时期,能够汲取隋亡教训;选贤任能, 虚怀纳谏;推行均田制,实行轻徭薄赋,促进生产发展; 仁义为本,慎用刑法;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 制度;对少数民族采取开明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 放的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王朝带来了政治清明、 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景象,形成贞观之治 的局面,为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开元盛世局面 打下基础。 唐太宗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 结,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因 此,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 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①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 善于用 人和纳谏 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 ,形成了“贞观之治”,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②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民族团结与发展, 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 ③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 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并对世界文明 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李世民登上皇位:
1、发动玄武门事变
2、唐高祖被迫退位
能的人统治国家,且容 易造成皇室内部争夺帝 位的残酷斗争,玄武门 之变就体现了这种残酷 性,但并未影响唐朝的 稳固基业,反而将唐朝 推向更为辉煌的阶段。
二、贞观之治
“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 商旅野宿” ──《贞观政要》
探究问题二:
唐朝初年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 局面?有何表现?
文化方面:
6、完善科举制度,延揽人才 7、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三、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自古以来,有很多帝王能平定汉族地区,但却无 法制服四周的少数民族,我的才干并没有超过古人, 但做到了他们做不到的事,这是为什么呢?” ★“先前的帝王们只知道重视汉族,却总轻视少数民 族,只有我能像爱护汉族一样爱护他们,因此他们才 像父母一样对待我。” ★只有以诚相待,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关系。
自我测评: 2019广东高考问答题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 中等人才,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帝等人, 之所以出现盛世,“皆时会为之,非尽由 于人力也”。 请从“时会” 与“人力”两个方面, 分析促成“贞观之治”的原因。 参考答案:(13分) 隋末农民起义为唐初社会发展扫除了障碍, 隋朝的灭亡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为贞观之治的 出现奠定了基础。(7分) 唐太宗顺应形势,调整政策、任贤纳谏, 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6分)
五、晚年的反省
1、过
A、纳谏渐少, 失:B、难用民力大兴土木营建 宫殿
2、反
省:撰写《帝范》
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 3、自我评价: 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
?
千秋功业,后人评说
• 青年闯将 • 一统天下 • 杀兄逼父 • 贞观政绩 • 反躬自省 建唐立功 战功赫赫 夺位登基 流芳千古 一代名君
评述唐太宗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