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木兰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反复诵读,领悟诗歌的语言美。

2、互助讨论,积累一定的文言词汇。

3、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故事美。

4、赏析人物,体会诗歌的形象美。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充分预习,合作、探究,教师做引导。

2、讨论法、点拨法、幻灯片演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乐府民歌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巾帼英雄的风姿,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点

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掌握文言中的修辞,赏析木兰形象。

三、教学难点

文言词语的积累。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请同学读书,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并评价读书情况,老师投影易读错的字:

机杼()可汗()军帖()辔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戎机()金柝()策勋()十二转()著我旧时裳()()云鬓()傍地走()

2、指出朗读方法,并分组朗读。

朗读要求(投影):

总体读法是二二一或二一二式。

另外:一二段宜读得平缓,三段要加快朗读节奏,四段要注意把握悲壮的感情

基调。五段前部分是热烈,节奏加快,后部分要缓慢读得亲切和悦,六段应读出热烈、欢畅的语气,最后一段是赞辞,语气中要有赞美欣赏的味道,最后一句读慢,读出余韵,让人回味无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说自己的朗读体会。)

3、简单介绍乐府民歌(出示幻灯片四:并要求学生在资料书中勾画重要东西。)

三、疏通文意

(分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同时老师投影重点词的解释并要求学生完成及做好笔记)

1、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同——读作()意为——

出门看火伴——同——读作()意为——

2、古今异义字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意是只(副词)今意是但是,可是(转折连词)

出郭相扶将郭:古意是外城今意是仅用作姓氏

双兔傍地走走:古意是跑今意是行走

3、一词多义

东市买骏马集市(名词)

愿为市鞍马买(动词)

4、词类活用

愿为市鞍马市:买名词用如动词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动词用如名词

策勋十二转策:记下名词用如动词

5、数词运用

军书十二卷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同行十二年

(注意:这些数词均不表示具体数目,即表示虚数,言其多。)

四、复述故事(串译文章)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已初步认识了中国巾帼英雄——花木兰,并了解了乐府民歌的特点,及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那么花木兰身上有着怎样的优秀品质,我们留待下一堂课去完成。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翻译句子并找出这些句子在翻译上有什么特点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不同形式背诵课文,同学们如此快地背课文,说明同学们对课文很熟悉且喜欢,那么同学们觉得此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呢?

二、领悟诗歌的语言美。

(请同学翻译上堂课布置的那几句,并说出他们的特点。)

学生翻译并归纳

老师总结:这些句子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像这样的句子用法是一种修辞手法,叫互文。(投影:互文指的是在连贯性的话语中,将本来应合在一起说的两个词语分开,上下各一个,上下文意互相补充翻译时,可以把它合起来翻译,也可以按原文的节奏,依旧分开译。如:“秦时明月汉时关”译为“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

本文除了互文这种修辞手法外,还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

排比:它是由几个(一般有3个或3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组成,来增强语势,表示强调或逐层深入。

举例•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结构相同,由4个句子排列在一起,构成排比句,用来渲染归来的喜悦,强调回家的兴奋。)•爷娘闻、、、、、、,阿姊闻、、、、、、,小弟闻、、、、、、(三个句子排列在一起,构成排比句,表现亲人相聚时的热烈气氛。)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用排比句看似不合情理,

但却渲染了战争气氛和离家出征前准备工作的紧张。)

对偶: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称地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的意思。它节奏鲜明,音调铿锵,上口入耳,很有感染力。举例•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上下句词性也一致,“对镜”与“当窗”“帖”与“理”,“花黄”与“云鬓”对称,写出木兰恢复女装的欢乐情绪。)

•旦辞、、、、、、暮宿、、、、、、不闻、、、、、、,但闻、、、、、、,旦辞、、、、、、暮至、、、、、、不闻、、、、、、,但闻、、、、、、(这是对偶句,但句中又有对偶,反复咏叹,写出木兰思亲之情和英雄气概。)

比喻——举例“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作者用兔作喻,从侧面赞扬了木兰的机智、聪明。)

反问——举例“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作者用反问,巧妙地解答了木兰女拌男装的奥秘,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无穷。)当然本文的语言美不仅体现在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同时还有其他方面的体现。请分析下面一组句子: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划线词是重复问,两句意思相同。)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划线词是重复顶真句式。)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划线词是重复顶真句式。)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窗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划线词是重复排比句式。)

这些句子都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

教师作结:《木兰诗》有着凝练的语言美,它不仅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语言丰富多彩,其朴素自然的口语,新奇幽默的比喻,气势酣畅的排比等。木兰诗之所以千古不衰,其凝练生动的语言功不可没。

三、感受诗歌的故事美

本诗集中讲述了一个平凡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解甲归乡的故事。你能理清文章的情节吗?(由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

投影:

第一部分(1——3.)写木兰代父从军和出征。

第二部分(4)写木兰十年的征战生活。

第三部分(5——6)写木兰还朝辞官,与亲人团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