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湖田窑青白釉梅瓶(附大图)

合集下载

宋湖田窑青白釉仕女枕—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宋湖田窑青白釉仕女枕—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宋湖田窑青白釉仕女枕—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高11.1 cm,长22.9 cm,枕面长圆如荷叶,两端微翘起,其上刻划牡丹纹饰,枕面下塑仕女侧卧,一手曲撑头部,一手贴于身侧,仕女身后刻莲花为柱,承托枕面,底部为长方形倭角卧榻。

瓷枕流行于唐宋元时代,古人谓其“最能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烧制窑口众多。

青白釉亦是其中一个重要品类,釉面白中泛青,积釉处呈青色,亦称影青,其枕式丰富,包含长条、鞍、元宝、如意、仕女、孩童、瑞兽、建筑等多种样式。

该瓷枕制作考究,胎质细腻,釉色白中闪青,积釉处呈美丽的湖蓝色,釉质青莹如青白美玉,“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或宋词中描述的“玉枕”就是古人对于青白釉瓷枕的赞誉。

枕面刻划牡丹花装饰,线条流畅、灵活,纹饰繁复而有致,釉色自然的浓淡变化使纹饰更显鲜明生动。

仕女人物眉目清秀,姿态静雅,体现出宋代人物描述的特征,比例准确,线条秀美,注重人物外貌与内在情绪的刻划,仕女表情、姿态都给人闲适之感。

纵观此枕,其造型、胎釉、纹饰刻划、人物塑造皆佳,实为青白釉瓷枕中的精品之作。

2019年艺术精品推荐:宋代湖田窑青釉瓜棱形执壶

2019年艺术精品推荐:宋代湖田窑青釉瓜棱形执壶

2019年艺术精品推荐:宋代湖田窑青釉瓜棱形执壶
湖田窑为景德镇著名窑场,是我国宋、元、明时期制瓷业规模最大,延续烧制时间最长,所制瓷器最精美的古窑场之一,亦是我国八大窑系之一。

《陶记》、《南窑笔记》、《景德镇陶录》均有记载,始烧于五代,湖田窑最大特点是制瓷工匠刻意模彷如玉般格调和质感,素有“湖田如玉”之说,其白瓷以格调高雅,恬静清白,淡泊隽永而闻名,珍品无数,远销海外。

壶是宋代饮具的重要类别,内装酒或茶,通常作为饮食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器具。

此件宋代湖田窑青釉瓜棱形执壶:溜肩,深腹弧收,流和柄位于壶肩上部,相互对称,肩腹以竖凹线分成八瓜棱形,直达圈足,足底有垫烧痕迹,壶盖顶端塑兽形钮,昂首翘尾,生动传神,通体施青白釉,色泛白,各部分衔接处由于积釉而带水绿色,明澈温润,青素淡雅,充分反映了宋人的审美观。

底径:6cm 高:13.4cm,小巧细致,工艺上难度高超,匠心独具,体现现了宋代瓷器的高超工艺。

因时间长久,釉下受沁严重,土沁,水浸,土锈痕迹及其它自然老化痕迹明显,为宋代瓷品中存世较少的器物,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7、宋代的工艺美术

7、宋代的工艺美术

精选完整ppt课件
33
(八)龙泉窑 窑址:浙江龙泉一带 历史与品种:始于南朝。北宋受越窑等影响,主要产 刻划花青瓷,南宋和元昌盛。南宋后期薄胎厚釉器最 受推崇。南宋形成窑系,至明前期,大量外销 特征:南宋白胎器造型丰富,有豆青、粉青、梅子青 等釉,素面器流行。黑灰胎器面貌接近官窑,粉青釉 居多
精选完整ppt课件
中国现存最早记述瓷器生产的专文。研究陶瓷史、手工业史、 科技史的珍贵文献
精选完整ppt课件
37
划 花 青 白 瓷 碗
青白瓷凤首流水注
精选完整ppt课件
38
青白瓷,清淡高雅,俊秀挺拔,
享有“饶玉”之称。这种青白
瓷器因釉色青中显白,白中泛
青,又称为影青。它是景德镇
划 花
独创的一种瓷器,因而也成为 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极其珍贵的 品类。
宋王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二百二十五年改朝换代的战争时代. 但 没有长城的保护,宋王朝面对的是一个群强竭起的天下,北方契丹族的 辽,西北党项族的夏和后来东北女真族的金,蒙古族的元的军队都可以 长驱直入,对他造成极大的威胁甚至后来被灭亡.
但宋朝时,中华文化却继续有发展,是中华文化的鼎盛期,唐代最突 出的成就是诗歌,而宋代在教育,经学,史学,科技,词等方面都超越了 唐代.
精选完整ppt课件
4
北宋 (960-1127)
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 五代结束。赵匡胤用古代的禅让的方式,取后周之位而成为宋王朝的 开国君主,为宋太祖.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 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 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 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 了全国的统一.

宋朝工艺美术

宋朝工艺美术

一、概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北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北宋
先忧而乐坊 苏州天平山先忧后乐坊,立于苏州天平山,额题范 仲淹所撰《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千古名句:“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狸猫换太子
文天祥 抗元名将 《过零丁洋》
名称: 刻花梅瓶 制造年代: 宋 材料: 瓷土 规格: 高48.4厘米,口径7.5厘米 收藏地: 上海博物馆 此瓶小圆口,短颈,长圆腹。各部分比例匀称, 给人以亭亭玉立挺拔修长的感觉。它是典型宋代 梅瓶的造型。瓶身刻划缠枝牡丹纹,刀法洒脱自 如,枝叶舒卷,花繁叶茂,生机勃勃,是典型的 耀州窑鼎盛时期的风格。 耀州窑器以其色灰而坚致的瓷胎、青翠的釉色、 犀利独特的刀工技法而著称于世,是我国比方青 瓷系统的重要代表之一。据宋人记载,从宋元丰 年间到宋徽宗崇宁年间的三十多年里,耀州窑一 直以常年例贡的形式烧造贡瓷,供北宋宫廷使用 。
北宋 邵武窑白釉瓜菱盘口执壶 说明:北宋时南方许多窑口都有生 产影青瓷或白釉瓷,白釉瓷的产地 主要在今福建北部地区和江西东南 部地区。这件盘口壶釉水较薄,开 细碎纹片,瓷胎较粗,应为闽北地 区邵武窑的产品。
北宋 湖田窑影青双耳三兽足 鼎式炉 说明: 口径10.2厘米、高9.8厘 米。此炉仿青铜鼎之造型,板沿 上斜出两支耳,腹微鼓,下接三 支龙首足,底心无釉,留有少许 垫烧糊痕,通体光素无纹。 炉的造型始于汉代,流行于 两晋南北朝而盛于宋,这与佛教 在中国大陆的传播与兴盛是相关 联的。通常宋代的炉造型趋向简 朴,大多光素无纹,这种仿铜器 之造型还甚为罕见。
宋代概述
两宋时期——心物化一
宋代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社会相对稳 定,城市经济繁荣,城乡商品交流的扩大及发展,对工艺 美术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消费市场。 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使整个社会风气中都渗透着文 人的审美习尚,为文人的审美标准所左右。因而无论日常 用具,还是陈设欣赏品,都追求温雅平和的气韵,追求一 份悠闲自在的风度。一部分工艺品脱离实用而向欣赏方向 发展。

古瓷瓶欣赏(梅瓶)

古瓷瓶欣赏(梅瓶)

古瓷瓶欣赏——梅瓶梅瓶简介: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

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

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

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系有一对为白地黑花梅瓶,瓶身一书“清沽美酒”,一书“醉乡酒海”,作盛酒的用具是明白无疑的。

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

因此,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意造型优美。

梅瓶演变梅瓶出现于唐代,盛行在宋代。

在宋朝,民间生产了很多梅瓶,一般在大小酒铺里都能见到。

宋代的梅瓶,器体一般高且偏瘦,肩部向下斜,足部长而接近于直线,底部比较小,器体的最小直径在肩部之上至口下部,处理手法多样,常有棱角分明的转折。

各地瓷窑都有烧制,但以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到了明清,御窑厂大量制造各式各样的梅瓶,而且造型越来越优美。

有的用来装酒,供皇帝使用。

有的便成为了宫廷陈设品。

明代的梅瓶造型,比例偏低;口部圆浑厚实,没有明显的线角转折;肩部向上抬起,线条饱满而有力;腹部之下,呈垂直状,有的微向里收;在足部的结束部分,稍向外撇。

有的白釉梅瓶肩部有青花楷书“内府”二字,当属宫内用器。

清乾隆的梅瓶肩部特别丰满,几乎成一条直线,腰部以下收得较直。

梅瓶讲究图案化,龙纹较死板。

清嘉庆年间的梅瓶造型多样,有的向宽短型发展,有的向瘦长型发展,胎体与乾隆时期区别不大,釉色的白度较乾隆时高,而釉的质地较乾隆时有所下降。

梅瓶花纹比较多样,但艺术品位较乾隆时期差。

梅瓶如果说宋代的梅瓶造型挺秀、俏丽,富于女性的特征的话,那么明代的梅瓶则是雄健、敦厚,富于男性的特征。

北宋定窑梅瓶的特征

北宋定窑梅瓶的特征

北宋定窑梅瓶的特征北宋定窑梅瓶是中国古代瓷器的一种,是北宋时期(960年至1127年)定州窑所烧制的一种高质量美观的瓷器。

这种瓷器经常被高估,尤其是在拍卖中,因为它们是非常稀有和珍贵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讨论北宋定窑梅瓶的特征。

1. 瓷质北宋定窑梅瓶的瓷质非常细腻,通透度好。

它们的胎质坚硬而薄,柔软而有弹性,同时具有很高的岀炉率,为一种顶级的瓷质。

能够让观赏者从视觉和触觉上都感受出这种瓷器的高品质。

2. 形态北宋定窑梅瓶的形态通常为圆形或卵形,颈部向上微微收缩。

整体上看起来很稳重,给人一种安宁,清新的感觉。

梅瓶的高度为15到30厘米不等,口径一般是2到4厘米,底部直径约为5到7厘米。

形状的简约而不失典雅,是北宋定窑瓷器的特征之一。

3. 色彩北宋定窑梅瓶一般都是白色瓷胎,较为纯白无瑕,釉面细腻光滑。

有一些北宋定窑梅瓶还有珐琅彩、青花、银彩等装饰,而这些装饰也是北宋瓷器的独特之处。

4. 纹饰北宋定窑梅瓶的纹饰比较简约,通常是以整合性的花卉、鱼、鸟、虫和草本植物等为主题。

纹饰常常是由爆花、描画和镂空等技法构成的。

爆花即模压后的颜料喷破,形成花朵细节,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描画是利用齿轮或细线细致地勾画鱼、鸟或其他题材,为整个图案增加了准确度。

镂空则是通过在釉面上雕刻一些图案,小口吹打等手法在拼花纹饰上做出中空的布局。

这些技法使花鸟纹饰得到了更好的表现和增加了瓷器的艺术品位。

5. 制作工艺北宋定窑梅瓶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和严谨。

它们使用的是高温烧成法和多次釉覆盖法。

窑温控制非常准确,在1200-1400度之间持续烧制,保证了瓷器的质地。

定瓷制作一般分为四个步骤:造型、晾晒、涂料、烧成。

瓷泥必须制作得十分均匀,模具的选择也十分关键,因为必须熟悉瓷器的结构和设计要求,制作出符合要求的模具。

而烧制过程则是保证了瓷器质地和色彩的重要技术手段。

综上所述,北宋定窑梅瓶具有高品质瓷质、稳重雅致的形态、纯白光滑的釉面,以及精细的花鸟纹饰,它是中国古代瓷器制作工艺和艺术水平的代表之一。

湖田窑影青釉瓷器历年拍卖记录

湖田窑影青釉瓷器历年拍卖记录

湖田窑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窑口,主要生产青瓷器,其独特的青
釉色调和精湛的工艺广受欢迎。

以下是湖田窑影青釉瓷器的历年拍卖记录:
1.隋唐时期(581年-907年)
在隋唐时期,湖田窑影青釉瓷器亮相了大量的官窑和民窑遗址,成为
贵族珍藏品。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隋唐时期的湖田窑瓷器已经失散,目前很少在市场上出现。

2.宋代(960年-1279年)
宋代是中国瓷器制作的鼎盛时期,湖田窑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的生产。

宋代湖田窑影青釉瓷器主要以碗、盘、瓶、罐等为主,造型简约大气,釉
色清润明亮,工艺精湛。

这一时期的瓷器市场上有湖田窑的影青釉瓷器拍
卖记录,其中一件宋代湖田窑影青釉花卉纹大碗在2024年中国瓷器拍卖
会上以5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3.元代(1271年-1368年)
元代湖田窑影青釉瓷器的生产以碗、盖盒为主,造型多样,纹饰丰富。

元代湖田窑影青釉瓷器的特点是釉色多变,有灰绿、苍绿、青绿等不同色调,其中以独特的苍绿色最为珍贵。

一件元代湖田窑影青釉瓷器在2024
年拍卖会上以180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创下当时湖田窑瓷器的拍卖
纪录。

4.明代(1368年-1644年)
明代湖田窑影青釉瓷器的主要产品是瓶、碗、盘等,造型端庄大气,
釉色明亮。

明代湖田窑影青釉瓷器的生产量较大,因此市场上也有不少拍
卖记录。

比如,一件明代湖田窑影青釉螭龙纹贯耳瓶在2024年的拍卖会上以28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卓然而立的宋代湖田窑影青瓷

卓然而立的宋代湖田窑影青瓷

卓然而立的宋代湖田窑影青瓷作者:***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年第07期摘要:宋代湖田窑影青瓷从初创到名扬天下,经历了一场华丽的嬗变。

宋代湖田窑产品种类丰富,涵盖普通瓷器、粗陶瓷器、制瓷工具、窑具等四大类,应有尽有,品种之全是宋代诸窑所烧造之冠。

影青瓷属于石灰釉,用瓷石和釉灰配成。

湖田窑影青瓷把陶瓷的材料、造型和装饰有机结合,创造出实用美观的陶瓷佳品。

关键词:宋代;湖田窑;影青瓷;工艺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4.07.001湖田窑是五代至明代后期著名的窑场,遗址位于景德镇市东南4千米的湖田村,分布在与昌江相通的南河流域,东临三宝蓬瓷土产地,南依森林密布的南山,西连匣钵原料产地马鞍山,北凭南河。

湖田窑创烧于五代,兴盛于宋代,鼎盛于元,明洪武开始衰落,明隆庆、万历之际,退出历史舞台。

湖田窑是景德镇古瓷窑遗址中烧瓷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影响广远的一处代表性窑址。

湖田窑五代时烧造青瓷和白瓷,宋代时烧造青白瓷和黄黑釉瓷,元代烧造青白瓷、卵白釉、黑釉、青花瓷,明代烧造青花瓷、素白瓷。

入宋,湖田窑始烧青白瓷,北宋晚期青白瓷生产的技术达到最高水平,从景德镇众多窑场中脱颖而出,成为景德镇宋代诸窑之首,陶瓷产品和制瓷技术通过东河、南河走向昌江,再流向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

南宋是青白瓷的嬗变期,元代是青白瓷的衰落期。

青白瓷又有隐青瓷、影青瓷、映青、印青之称,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透青,清澈如湖水,莹润如玉。

1988年至1999年,共对湖田窑址进行了十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窑炉、作坊、生活等遗迹和“数十万件”瓷器、窑具、制瓷工具等各类文化遗物,资料比较系统、全面①,是研究湖田窑景德镇制瓷技术与艺术在10至14世纪发展和演变历史的最好的窑场②。

1937年,英国学者普兰柯斯首次到湖田窑址进行了考察,并记下了考察情况,将湖田窑介绍到了欧洲③。

1 品类湖田窑址出土的遗物可分为普通瓷器、粗陶瓷器、制瓷工具、窑具等四大类,其中宋代的普通瓷器有青釉器、青白釉器、黄黑釉器、黑釉器,器物按用途的不同,划分为日用器皿、酒器茶具、陈设用瓷、文房雅玩、宗教供器、瓷塑人物、瓷塑动物,类别丰富,应有尽有,品种之全超过景德镇宋代其他窑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湖田窑青白釉梅瓶(附大图)
近日得一北宋青白釉梅瓶,彻夜把玩,如获至宝。

湖田窑自五代的青瓷白瓷的烧造,到宋代青白瓷,已是流传经年。

宋代制瓷工艺承前启后,完成了陶与瓷的更迭,为以后元明清制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宋早中期的青白瓷的生产以及中后期规模化的影青瓷生产,创造了手工业工艺品级陶瓷制品质量和产量的世界纪录。

其技术之精湛,规模之宏伟,即便是号称中国制瓷史上的高峰乾隆时期也难望其项背。

湖田窑的技术,对中国陶瓷业产生了深刻影响,几乎影响了宋以后的每一个窑口,比如元代时创烧了比元青花更为名贵的釉里红等。

按照对业界的影响,湖田窑当之无愧应为制瓷龙头,但因种种原因,在排列大宋官窑座次时,被汝官哥均定挤出五名开外。

古人尚玉,举凡瓷器,类玉者皆为上乘,比如官、汝。

北宋早期,有饶玉之称的青白瓷被官府作为御用品高标准定制,促进了北宋陶瓷技术的发展。

随着胎土提炼工艺的成熟,在湖田窑青白瓷的基础上,北宋中期创烧出了名闻天下的影青瓷。

影青瓷除了具备青白瓷釉色淡扫蛾眉青的特点,还具有和田籽料般玉的透光性,一青一透是为影青,缺一不可。

梅瓶作为自唐代就存在的陶瓷制品,其功能认识至今难以统一。

有说盛酒器,有说插花器,有说祭祀器,有说综合器。

但无论如何,历代梅瓶都
是所有收藏家追逐的重点。

北宋早期多为素烧瓷器,中期多见刻花,晚期至南宋增加了印花。

宋代文化是内敛的,陶瓷艺术品是宋文化组成之一,于形于色于质于纹均深含韵律,有宋代哲学之美。

同类南北宋青白釉梅瓶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和四川遂宁博物馆各藏有一件。

闲话少叙,请掌眼这件馆藏级瑰宝:北宋湖田窑青白釉婴戏纹刻花梅瓶(尺寸:高32.5cmX肩部直径20cmX底径10.8cm)。

1、器型丰肩直口收腰,底足修胎,气韵内敛,北宋典型器。

北宋湖田窑采用的是石灰碱釉,釉层烧造时流淌痕迹明显。

2、胎质胎质虽细,也有淘洗不净之物,底足有细孔小隙。

胎体较薄,份量较同体积明清瓷器轻,如图透光效果好,已有影青之特质。

3、釉色釉质晶亮,宝光莹莹,如冰似玉,真个是“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轻抚梅瓶手感温润,湿手感明显。

积釉处呈湖水绿,薄釉处呈牙白色。

不规则开片,微观气泡稀疏,开片处和部分气泡内微生物痕迹存在明确,似那“悠悠岁月,欲说当年”。

4、工艺结构梅瓶为分段制造,接胎明显,应分为口部、肩部接胎。

肩部接胎处透光更明显,可见采用的粘接材料应为宋代常用之接胎粘结剂釉水类。

内部手工盘压痕迹明显。

梅瓶采用垫烧工艺,垫烧痕迹、火石红明显。

5、纹饰纹饰为北宋典型婴戏纹刻花,相同纹饰青白釉梅瓶曾见馆藏及大
拍。

两个婴儿一个在正面一个在反面,游戏在缠枝叶间,构图精炼,繁而不乱,刀法纯熟,生机盎然。

透光性:高
亮处为接胎处大宋朝的繁华早已被雨打风吹去,散
落至今的诗书瓷画无不在述说着老祖宗有品味的生活。

青白釉梅瓶,你曾经鲜花蔽日,还是美酒入怀?是登的王公紫金堂还是入的小姐香闺房?浸入那些细碎纹理里的,除了岁月,还有故事,还有味道,还有什么?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本文梅瓶出自美国某乡村拍卖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