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力场分析辽河滩海地区油气运移规律
同生断层分段生长特征与油气关系

1 同生 断层 分 段 生 长机 理及 阶段 划 分
断层成核 阶段是指 断层生长规模很小 、 符合其 断 面形 态特征 且 独 立发展 的 阶段 。 同生 断层 在 沉 积
L =6 反映切 过 岩性及 构造 背 n、一 景 的参 数 ; D一 断层 位 移量 。 内部 同生 断层 为盆地 内二 、 三断层 , 一般横 向延
伸长度较大 , 如滩海区歧东 断层长 4 m, 2 k 张东断层 长 1 m。断层 的 不 同地段 岩 性特 征不 同 , b值 5k 4、 相 同。随着大港滩海 区勘探程度 的不断提高 , 为打 的大小不 同 , 即为 同生 断 层 分 段 生 长 机 理 。断 层 此 开 油气 勘探 开发 的新 局 面 , 盆地 内部 同 生断 层 进 生长 经 历 了从 小 到 大 、 对 从新 到 老 的过 程 , 合 以上 分 结
维普资讯
第2 4卷 第 3期 20 0 2年 6月
西 南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J un l f o t w s P t l m n t ue o r a o u h et e oe S x u Isi t t
Vo 4 No 3 l2
段 研 究 凹 陷 内同生 断 层 . 指 导 油 田现 场勘 探 开发 具 重要 实际 意 义 。 对
关键 词 :裂咎盆地 ; 同生断层 ; 折射 ; 太港 滩海区 ; 张东断层 ; 封闭性 中田分类号 : E 2 T l2 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底 断层 , 降盘 为盆地 沉积 层 , 下 上升 盘 为盆地 前 沉 积
胜利油田创新认识实现老区勘探新发现

echnology 科技352020 / 07 中国石化6月26日,胜利油田桩海斜25井放喷求产,出口油206.5立方米,产气31020立方米/天,折算日产油413立方米,展示了桩海地区古近系的勘探潜力。
老区不老,大有作为。
近年来,胜利油田在重新认识资源潜力、重新认识复杂构造、重新认识沉积储层和重新认识目的层系“四个重新认识”的指引下,打破惯性思维,突破思想禁区,推动老区勘探效益增储,实现油气资源有效接替,做好中国石化原油产量的“稳定器”。
驱散潜山圈闭成藏雾区油气通常在“高山头”富集,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滩海勘探研究室主管师张明华却在“山脚下”找到了油。
过去三年,他参与部署的10多口探井,超过三分之一的井在“山脚下”打出了油,其中不乏百吨井。
埕北313井是张明华在“山脚下”找到的第一口井。
2017年,胜利油田在埕岛潜山低部位部署的埕北313井获得日产325吨的高产商业油流。
早在七八年前,曾有人提议部署埕北313井。
由于勘探风险大,一度被搁置。
四年前埕北313井再次被提上日程时,质疑声也不绝于耳。
最大的争议在于潜山圈闭的有效性。
胜利油田高级专家、油气勘探管理中心副经理张学才说,早期认为潜山古断层是拉张环境形成的。
这类圈闭是勘探的雾区,受传统成圈模式思维束缚,大家下意识地认为这种圈闭成藏的可能性极低。
通过油藏精细剖析,勘探人员证实了埕北313断层具有成藏条件。
最终,埕北313井不负众望,打出了高产油流。
埕北313井的勘探实践形成了“挤压—拉张—走滑共控成山”新认识,深化了断层对油气成藏的认识,打破了潜山勘探着重于正向构造的惯例,取得了潜山负向构造中的局部圈闭也能够形成高丰度油气藏的认知,丰富了潜山勘探理论实践。
□ 本刊记者 王维东 通讯员 贾玉涛 娄 芳胜利油田创新认识实现老区勘探新发现胜利油田丰深斜11井压裂施工现场。
朱克民 摄echnology 科技362020 / 07 中国石化打破主力烃源岩下勘探禁区钻到目的层了吗、有没有油气显示、含油层多厚……最近几个月,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东营勘探研究室主任师张鹏飞花费十二分精力关注丰深斜11井。
渤海湾盆地南部走滑构造带发育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

渤海湾盆地南部走滑构造带发育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周心怀;张新涛;牛成民;刘豪;黄江波【摘要】郯庐走滑断裂带穿过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和莱西构造带,为了探讨走滑构造带内断裂发育特征、成因机制及其对油气控制作用,依据方差切片、三维可视化及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对走滑构造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南部走滑构造带内发育“云梯式”和“栅栏式”两种断裂体系,断裂演化主要经历了中生代左旋走滑、古近纪伸展-走滑和新近纪强烈右旋走滑3个阶段.走滑构造带不仅控制了圈闭的形成,而且还影响了中、深层沉积体系的分布和油气的富集层位.结合不同构造部位油气富集特征,建立了走滑构造带内“中转站式”、“网毯式”、“复合式”及“阶梯式”等4类油气成藏模式,近些年指导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8页(P215-222)【关键词】成藏模式;走滑构造带;郯庐断裂;渤海湾盆地【作者】周心怀;张新涛;牛成民;刘豪;黄江波【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北京100083;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郯庐断裂带是位于中国东部地区的一条巨型线性构造带,也是切割岩石圈深大断裂,沿NE向延伸约2 400 km,自南向北切过华南板块、大别-苏鲁造山带、华北克拉通和兴蒙造山带等4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1-2]。
郯庐断裂带沿线发育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等多个含油气盆地,并对盆地的形成演化和油气聚集成藏等产生了重要影响[3-8]。
近年来,渤海湾盆地郯庐断裂带与油气聚集成藏的密切关系被勘探实践不断证实,先后提出了许多创新性认识,如“晚期成藏理论”、“近源晚期优势成藏”[9-12]。
渤海湾盆地

E始: 区域性沉降为主。 区域拉张应力作用下,于中生代断块体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
列分割的下第三系箕状断陷,形成了一个多凸多凹相间的构造格局。
由47个箕状断块组成,各自形成一独立沉积体系和成油单元。
三、构造单元划分
位于中朝准地台东部,辽冀台向斜内。 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揭示:是以裂陷活动为主的断块构造区。
内部及周围的任 丘、留路、南马庄、 文安及高阳坡等二 级构造带上有10多 个油田分布。
地质储量占80% 多。
廊固凹陷
坝县凹陷 饶阳凹陷 深县凹陷 束鹿凹陷 晋县凹陷
黄骅坳陷内的歧口凹 陷最大,是生油最丰 富的地区。
油气田围绕凹陷呈环 带分布。
有北大港、南大港、 羊二庄、海四井等构 造带上已找到了多个 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
探明储量占60%以上。
县
大城 青县
天津
汉沽
沧
小站 桥板
凹 陷
北 塘沽
塘
凹
陷
歧歧口口 凹 陷
隆
孔 店
凸
沧起
沧州 东
凹 陷
起
王徐庄 黄骅
埕
盐
南皮 南
皮
凹 陷
龙黑 村 凸
起
吴
起
盐山 山
凹 陷
隆
海兴
辽河滩海东部油气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探讨

13 ,氯仿 沥青 “ .5 A” 含量 为 0 1 9 ,总烃含 量 ’ 8 0 . 0 6 ×1 一;沙 三段 平 均 有机 碳 含 量达 1 3 ,氯 7 .O
仿沥 青 “ A”含量 为 0 1 8 ,总烃含量 8 8 0 。整体属 于好一 好烃 源岩 。 . 83 1 ×1 ~ 较 滩海 东部 凹陷 的有 效烃源 岩层按 沉积 环境 和母 岩类型 可划分 为 4套 ,分别是 :沙 三段 中 、下部深 湖
石 油 天 然 气 学 报 ( 汉 石 油 学 院学 报 ) 江
2l 年 2 OO 月
对古 沉 积 背 景 进 行 恢 复 ,得 到
了 区 内 的 沉 积 体 系 展 布 模 式 ( 1 。其 物 源 来 自东 部 凸起 , 图 ) 主要 的 沉 积 相 类 型 :东 三段 属 于辫状 河 三 角 洲 ,东 二 段 为 常 态三 角 洲 ,太 葵 构 造 带 主 体 位
石 油 天 然 气 学报 ( 汉石 油学 院学 报 ) 21 年 2 江 00 月 第 3卷 第 1 2 期 J un l f l n a eh ooy(.P ) F b21 V 1 2 N . ora dG s c nlg JJ I o Oia T e.00 o 3 o1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1 1 优 越 的烃源岩 条件 .
分 析表 明 ,滩海 东部地 区东 营组 、沙河街 组烃 源岩有 机质 丰度较 高 其 中东营组 三段平 均有机碳 含
量达 0 9 ,氯 仿 沥 青 “ .0 A” 含 量 为 0 0 3 ,总 烃 含 量 2 9× 1 一 ;沙 一 段 平 均 有 机 碳 含 量 达 . 54 4 0
辽 河 滩 海 东部油 气成 藏 条 件及 分 布 规 律探 讨
辽河滩海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

辽河滩海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杨伟伟;柳广弟;王延山;高岗;冯渊【摘要】辽河滩海地区为辽河油田油气生产的重要后备接替区,该区原油包括正常油、稠油和超稠油.稠油和超稠油主要分布于浅层,与生物降解、氧化作用有关.根据原油的沉积环境、母质类型和成熟度特征,将原油划分为4类:Ⅰ类为伽马蜡烷含量相对较高、姥/植比相对较低和“V”字形规则甾烷分布的成熟原油,分布在笔架岭油田和月海油田中浅层;Ⅱ类成熟度偏高,低伽马蜡烷和“L”形规则甾烷分布,分布于月海油田相对深层的沙河街组三段;Ⅲ类具有高三环萜烷、高伽马蜡烷和“L”形规则甾烷分布的特征,为海南11和葵花16东营组三段原油,处于滩海东部生烃凹陷两侧;Ⅳ类以较低成熟度、低伽马蜡烷和高姥/植比区别于前3类原油,分布在葵花岛油田东营组.4种成因类型的原油指示辽河滩海地区存在多套有效烃源岩,月海油田深层和滩海东部葵花岛油田东营组仍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Tidal zone and shallow water area of Liaohe oilfield are important regions for production replacement. The crude oil types in the study area includes normal oil, heavy oil and super-heavy oil, of which the later two are mostly distributed in th shallow layers and are related to biodegradation and oxidation. According to sedimentary environment,organic matter types and maturity,the crude oils are grouped into 4 types. Type I is mature oil with relatively high content of gammacerane,low Pr/Ph and ' V normal sterane,and occurs in the middle to shallow reservoirs of Bijialing and Yuehai oilfields; Type II is high mature oil with low content of gammacerane and ' L' normal sterane, and occurs in the relatively deep third member of Shahejie Fm in Yuehai oilfield; Type III features in highcontents of tricyclic terpane, and gammacerane and ' L' normal sterane, and occurs in the 3rd member of Dongying Fm of Hainan-11 and Kuihua-16 oilfields on both sides of the hydrocarbon kitchen; Type IV is relatively low mature oil with low content of gammacerane but high Pr/Ph, and occurs in the Dongying Fm of Kuihuadao oilfield. The four genetic types of crude oil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several favorable source rocks developed in the tidal zone and shallow water area of Liaohe oilfield, and the deep layer of Yuehai oilfield and the Dongying Fm of Kuihuadao oilfield still have great petroleum potential.【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1(032)005【总页数】9页(P642-650)【关键词】原油成因类型;生物标志物;成熟度;辽河滩海【作者】杨伟伟;柳广弟;王延山;高岗;冯渊【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陕西西安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辽河滩海地区处于辽东湾北部,西起辽宁省西部葫芦岛,东至辽宁省营口市钹鱼圈连线以北,海图水深5m以内的范围[1-3](图1)。
油气成藏研究中流体包裹体的作用

油气成藏研究中流体包裹体的作用作者:胡锦杰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13期摘 ;要:通过对包裹体的研究能够有效的判断石油勘测地区成岩或成藏作用的时间,进而更好的了解油气的运输规律,从而推测出石油勘查地区的岩层构造,为以后的石油开采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于包裹体本身具有非常复杂的特性和多变的形态,所以在利用包裹体进行研究的时候必须要确定包裹体的体系均衡,而且必须要保证流体包裹体在形成包裹体之后是密封且等容的,如果说包裹体存在一定的缝隙或者说容量存在差异性的话在后期的研究过程中会因为温度和压力产生的变化而造成包裹体的变形,甚至是爆炸,会对研究人员造成人身威胁,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因此就包裹体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应用笔者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根据包裹体现有的应用对包裹体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推测,希望能够对包裹体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安全应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包裹体;石油地质研究;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是流体运移过程中产生于矿物中的,流体被圈存于矿物之中,没有内外物质的交换,很好的保留了流体原始的物理性质,因而石油地质学者将其应用于石油勘探研究领域,并逐步广泛用于油气成藏期次的研究。
1 流体包裹体法原理运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油气成藏期次,通常是借助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确定油气运移充注时储层的古地温,根据古地温梯度进一步确定包裹体的形成深度,再根据研究区的沉積埋藏史和热演化史来确定包裹体的形成时间,进而确定自生矿物和油的充注时间。
这种方法直接利用了油气成藏中古油气流体的相关证据,结果更准确,更直接,故被广泛采用。
2 包裹体技术在油气成藏中的应用和发展目前来说,包裹体在油气勘探研究中应用比较广泛。
从效果上来讲,虽然说利用包裹体能够有效的推断出油气的成岩、成藏时期,但是由于包裹体本身的独特性,所以在推断结果上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风险。
在包裹体应用的过程中,包裹体往往会因为地表温度、矿物结晶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产生自身特性的改变,而在这种包裹体本身就出现变化的条件下所测出的数据自然也就存在明显的误差。
辽河滩海地区油田配液用海水性能实验研究

辽 河 滩 海 地 区油 田配液 用海 水 性 能 实验 研 究
李 勇 , 孙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坤
( 中油 辽 河 油 田分 公 司 安 全 处 , 宁 盘 锦 14 1 ) 辽 200
摘 要 : 过 对 辽 河 滩 海 油 油 田配 制 工 作 液 所 用海 水进 行 的 实验 研 究 , 出 了 直接 用海 水 配 液 给 通 提
1 海水 阴 、 阳离子及矿 化度测定
利用 IP I 、D C 、 T S测定 仪及酸度 剂 、 C 钻井 液 密度 称 等对海水进 行 了详细分析 , 分析结 果见表 12 、。
表 1 海 水 的 主 要 性 能
T b. Man p o riso e wae a 1 i r p te fs a tr e
油层 及 油 井 带 来 的伤 害 ,以 及 海 水 配 液 过 程 中避 免 油 层 及 油 井 伤 害 应 采 取 的 措 施 和 注 意 事
项 。 海 水 经 过 净 化 处理 后 , 完全 可 以充 当配 液 用 水 。
关 键 词 : 液 ; 水 ;油 层 伤 害 ;实验 ; 河 滩 海 油 田 配 海 辽
分 散运 移 , 到 保 护油 层 的作 用 。但 海 水 中钙 、 起 镁 及硫 酸根 离 子 含 量 相 对 较 高 , 储 层 地 层 水 接 触 与 后 , 在储 层生 成无 机 垢沉 淀 , 会 产生永 久性 伤 害 。 因 此, 配液时 要注 意 阻垢 和 防垢 。
2
海 水 滤 膜 系数 测 定
表 5 筛分 尺 寸及 实验 结 果
T . Se e sz n x e me trs l b a 5 iv ie a d e p r n e ut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应力场分析的辽河滩海地区油气运移规律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辽河滩海地区地质构造条件的调查,应用基于应力场分析的数值方法,分析了辽河滩海地区油气分布规律,得出控制辽河滩海地区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对于研究该区域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和油气成藏及演化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关键词】地应力有限元应力场模拟油气运移
辽河滩海地区位于辽东湾北部,西起葫芦岛,东到鲅鱼圈连线北侧,包括水深5米以下的浅海、海滩及陆滩区域,属渤海湾盆地滩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勘探其储藏了大量的油气资源。
油气运移是指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壳中因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的流动。
油气运移过程通常包括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两个阶段,油气在生油层分布较零散,在地层静压力、热力等作用下向邻近的储油层运移,被称为初次运移。
进入储油层后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油气运移统称为二次运移。
本文通过对辽河滩海地区地质条件概况的深入分析,基于有限元方法计算该地区地应力场和油气运移的主要指标,预测该地区的主要含油区及易采区,为油田注采方案的制订提供可靠依据。
1 地质构造分析
辽河滩海地区的地理条件很复杂,由多条河道、沙洲及滩涂由于的东部凹陷盆地,同时因处于渤海弯,海潮活跃,是一个中、新生代呈“三凸两凹”的构造格局的断陷型盆地。
主要分布9个正向二级构造带:东部正向构造带即太阳岛-葵花岛断裂背斜构造带和
燕南潜山带;西部正向构造带即西部斜坡带、笔架岭构造带和葫东构造带;中部正向构造带发育有仙鹤-月牙断鼻构造带、海南-月东披覆构造带、海南东坡超覆构造带与盖州滩断鼻构造带[2]。
以及海南洼陷与盖州滩洼陷2个负向构造带。
该地区的地层由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古近系沙河街组、新近系馆陶组及东营组等多个含油气层系组成,其中主要有沙一、沙三及东三段烃源岩,上覆有良好的泥岩盖层,具有良好的封闭能力。
另外太阳岛断裂背斜构造带内分布多个局部构造和圈闭,如葵花岛构造和太阳岛构造等。
2 基于应力场的油气运移数值分析
近来针对油气运移研究主要为动力耦合系统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有:地质构造及其演化分析、物理模拟实验、地应力现场实测和计算机数值模拟四种[3]。
本文主要采用基于应力场的数值模拟方法。
2.1 地应力方向的确定
油气运移一方面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另外也受地壳运动的控制,特别是对盆地地形,易于产生相对高势区或低势区的运移,因此包括重力、构造应力、热动力和孔隙压力耦合而成的地应力是油气运移最重要的动力[4]。
构造应力方向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各构造期的构造形变,根据地质地貌将辽河滩海地区分为不同时期和地层的应力场分别进行分析,包括:沙一段沙河街末期应力场;沙一段东营末应力场;沙一
末地层现代地应力场;东三段东营末期应力场;东三段现代应力场。
2.2 应力学模型
根据地应力驱动油气运移理论可知,侧向约束应力状态即垂直应力为主应力,且假设该应力大小等于上覆岩层重量。
即: 2-1
式中::垂直应力;
ρ(h):深度h处岩石的密度;
h:计算点处的深度;
g:重力加速度;
油气在岩层中的流动速度决定于岩层孔隙压力梯度,渗透系数和流体粘度系数,孔隙压力系数可表示为[5][6]:
2-2
式中:p:孔隙流体压力;
n:孔隙率;
:孔隙的体积压缩模量;
k:岩层骨架的体积压缩模量;
油气的运移是由油气运移通道和流势共同决定的,流势由流体所在的位置及应状态所决定,对于某一岩层面,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总能量为:
2-3
因此,油气的运移与地应力密切相关,根据各期次应力场的分布确定油气的运移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应力场分析
根据实际的滩海地区的地质构造,综合各岩层结构、构造格局和局部构造特点,考虑该地区油田勘探工作的实际情况,侧重分析沙河街末期以来的应力场。
通过计算得到各时期不同区域应力场分布图,因篇幅关系只侧重给出平均应力等值线图。
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可知:沙河街末期构造应力场方向为北西50°为最大水平主压应力。
大小在-44mpa~-28mpa之间。
最小主应力,垂直应力,最大剪应力,平均应力的分布图象与最大水平主应力相近,但在数值上有所不同。
整个区域内最小水平主应力大小在-28mpa~-16mpa之间,垂直应力大小在-50mpa~-25mpa,最大剪应力幅值为12mpa~4mpa,平均应力幅值为-40mpa~-24mpa(如图1所示),平均应力将影响油气的流势或流体压力,对油气运移产生重要影响。
3 结语
综合各个时期各局部应力场特点的分析,将滩海地区构造应力场的总体特征归纳如下:
(1)地应力随深度增大而增加,在断层处,地应力等值线呈现为下凹状态,说明断层处应力场变化明显,断层附近的地应力低于两侧正常地层的应力值,因此油气液体由断裂两侧向断裂处运聚。
(2)水平运移方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有关。
在断层附近主应力方向发生偏转,其与断层走向夹角逐渐变大。
油气沿断裂处应力方向运移。
在部分空间中最大主应力为垂直应力,表明油气有垂
向运移。
(3)根据该地区油气勘探可知,油气聚集在太阳岛断裂背斜构造带内,在燕南断裂控制的3个局部构造为储油构造,目前已发现多处油田,且工业油气井多为应力低值地区。
应力场低值地区多为油气集聚区域。
由此可见,地应力是驱动油气运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jean louis vigneresse,modification of the regional stress field by magma in trusion and formation of tabular granitic plutions. tectonophysics,(302) 203-224,1999.
[2]王红才.三维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移及其在辽河油田滩海地区的应用[m].中国地质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