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 郝寿义 倪鹏飞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 郝寿义 倪鹏飞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 郝寿义 倪鹏飞

经济科学 1998年第3期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

——以若干城市为案例

郝寿义 倪鹏飞

(南开大学经济学系 300071)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剧,国家、企业之间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与此同时,城市之间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在国内,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城市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也使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成为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崭新课题。

目前国内各城市发展经济的热情都很高,但有些城市并不能清醒地认识自身的现状和潜力,不能正确认识决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真正因素。决策的主观随意和盲目性严重影响城市、地区的健康、快速发展,造成城市、。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有助于城市正视自身并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促进中国各城市健康、快速发展。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迅速推进使中国各城市及地区的竞争日益激烈,联系日益密切。但是,国内许多城市并不了解其他城市,不了解自身竞争的地位和环境、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竞争的无序和盲目性导致竞争城市的多败俱伤,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合作的缺乏也难以形成区域内各城市的优势互补。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有助于城市正确认识自身的处境,认识竞争对手、合作伙伴的优劣势,并制定正确的竞争与区域合作战略。从而有助于中国各城市实现合理有序的竞争、充分积极的合作,有助于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和区域间发展的差距在扩大,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有助于国家正确评价中国城市的现状和潜力,及时了解各城市发展动向及发展趋势,制定和完善中国城市总体的布局及发展战略,从而有助于实现中国各城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助于实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是国家的最重要部分,城市为企业提供载体和环境条件,国家竞争和产业的国际竞争主要是通过国际城市竞争来实现的。因此,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有助于中国城市参与国际竞争,有助于中国产业及整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

国内外有关竞争力的许多研究特别是国家及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已很深入,但是有关城市和区域竞争力的研究并不多见。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可以填补这一领域的某些研究空白,丰富有关竞争力研究的内容。

二、城市竞争力及其测度

11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及含义

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内外市场上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自身创造财富和推动

地区、国家或世界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现实的和潜在的能力。城市竞争力综合反映了城市的生产能力、生活质量、社会全面进步及对外影响。

(1)城市的生产能力是指城市中各种生产要素提高城市经济效益的能力。城市的劳动生产率水平,科技进步状况,资源优劣势,城市基础设施能源、交通、通讯、给排水等水平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城市的生产能力,从而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这便构成了城市竞争状况考察的重要内容。

(2)城市是人口聚居的地方,人是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的核心力量,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否,就构成了城市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指示器。生活质量的改善不仅指人们在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方面的满足,而且指人们在医疗保健、体育卫生、文化娱乐等较高层次精神生活需求的满足。

(3)社会全面进步在这里是指除生产能力、生活质量以外,反映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各个方面。如社会稳定、政府效率提高、社会结构优化、社会福利改善、人的素质提高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等。这些不仅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而且也是改善环境,吸引投资,吸引人才发展经济的基础条件。

(4)对外影响是指城市跻身国际社会经济发展,向国内外相关区域辐射与交流并带动和促进其发展的能力。这表现在城市对物流、人流、能量流、信息流等向内吸引和向外界的辐射与交流,从而实现城市中的各种发展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不断更新,同时也带动和促进外界相关区域的发展。对外影响实质是城市发展向外延伸的“触手”。它不但可触动并促进外界的发展,而且可“反哺”自身,同时也反映了自身发展的综合实力。

21城市竞争力测度指标设计

对城市竞争力进行测度,目的在于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定量地表现城市竞争力及所包括的各个方面,从而对不同城市竞争力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

指标选取的原则:首先是指标的科学性,即指标尽量能够科学地、全面地反映城市竞争力的内涵;其次是目的性,指标必须与建立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目的相一致;第三是可操作性,指标的数据必须能够搜集到并便于计算;第四是可比性,指标能在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城市之间进行比较评价。

依据上述原则通过对《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85—1996),《中国统计年鉴》(1985—1996),《中国城市经济年鉴》(1985~1996)和《中国经济年鉴》(1985—1996)以及各相关城市历年地方统计年鉴所收集的相关原始指标进行分析之后,并考虑指标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我们在综合经济实力、资金实力、开放程度、人才及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基础设施六个方面选择了21个原始指标或生成统计指标组成了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不同城市的可比性,这些指标全部采用人均或相对比重。指标体系解释如下:

(1)综合经济实力

综合经济实力反映一个城市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包括指标如下: X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地区国内生产总值 城市地区总人口

X2: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的幅度

X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城市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 城市地区国内生产总值

X4:职工年平均工资=城市市区职工工资总额 城市市区全部职工总人数

这一组指标中,X1综合体现经济发展水平,X2从速度上反映经济增长的潜力,X3从结构上反映经济发展阶段,X4从收入水平上反映经济实力。

(2)资金实力

资金实力表明在财富的生产、创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资金要素的地位与作用,资金的投入和积累是导致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因,从而也是构成城市自身发展进步的因素之一。包括指标如下:

X5: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城市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市地区国内生产总值

X6:人均居民储蓄余额=城市地区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城市地区总人口

X7:人均财政预算内支出=城市地区政府财政预算内支出城市地区总人口

X5表明一年内城市投资增量,其大小影响到城市发展的潜力和后劲。X6反映城市资金存量的大小。X7表明城市政府的资金控制能力。

(3)开放程度

开放程度体现一个城市对城市外区域的吸引力和城市的扩散、辐射作用。建立市场经济,参与世界竞争,要求的是高度开放、竞争活跃的市场体系,因此,一个城市的开放度、外向度是城市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包括指标如下:

X8:外贸口岸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城市外贸口岸出口额城市地区国内生产总值

X9:外贸口岸进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城市外贸口岸进口额城市地区国内生产总值

X10:人均实际利用外资额=城市实际利用外资额城市地区总人口

X8、X9表明城市对国外市场的依存度及城市对国外商品的吸引力,X10从吸引资金的角度考察其开放程度。

(4)人才及科技水平

技术的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科学技术的应用深入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社会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人才是技术进步的实现力量。包括指标如下:

X11每万人从事自然科技活动人员数=城市地区从事自然科技活动人员数

城市地区总人口

X12:每万人高校在校学生数=城市高校在校学生数城市地区总人口

X13:人均科教文化财政预算内支出=城市政府文教科卫财政预算内支出

城市地区总人口

X11、X12从人力上体现科技人才数量上是否存在竞争优势,X13从资金上看城市地方政府对科技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

(5)管理水平

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财富创造的质量与效率,既包括微观市场中企业管理质量高低,又有客观方面政府对经济调控的作用能力和政府自身的工作效率。

X14:工业企业资金利税率=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百元资金实现利税

X15:产品可信度

X16:政府效率

由于管理水平与生产工作效率密切联系,而管理水平往往难以从客观上衡量,故我们选择了一个客观指标,两个主观指标。X14从企业效益方面、X15从产品竞争力方面、X16从政府方面反映城市的宏微观管理水平。主观指标通过专家调查法取得数据。

(6)基础设施及住宅

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对社会经济活动承载能力的体现,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证。住宅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设施水平和住宅建设水平集中体现了城市建设的水平。包括指标如下:

X17:人均年用电量=城市地区全年用电量城市地区总人口

X18:人均居住面积=城市市区年未实有住宅面积城市市区总人口

X19:人均铺装道路面积=城市市区年未实有铺装道路面积城市市区总人口

X20:电话普及率=城市地区年末电话机数城市地区总人口

X21:城市建设区绿化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城市建成区土地面积

以上5个指标,分别从能源、住宅、道路、通讯、环境五个方面反映城市基础设施和住宅的发展水平。

关于指标体系设计的几点说明:

①指标体系的设计是从创造社会财富所需的资金、人才科技、基础设施等几个要素及与市场竞争相关的开放程度和管理水平方面加以考虑。

②由于受资料的限制,指标大多采用地区统计指标,即包括市区和市辖县的统计数据,只有基础设施方面使用了市区指标。

③由于受到时间、资料等因素的制限,本指标体系的设计有两点需要进一步完善:a1指标数较少,特别是反映信息能力的相关指标(如电脑普及率、信息网络化程度等)未能列入;b1个别指标代表性不显著。

三、城市竞争力的计量模型

如上所述,城市竞争力是城市的生产能力、生活质量、社会全面进步及对外影响的综合反映,它决定于多重因素。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城市的决定城市竞争力具体要素指标的大小不同,因而其城市竞争力的大小也不同。为了测度和比较城市竞争力,根据所设立的指标体系,我们对天津、北京、上海、大连、广州、厦门、深圳七个城市从1984年到1995年十二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整理,采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城市竞争力进行数量分析,建立总体的城市竞争力的计量模型。最后根据模型计算各城市的城市竞争力的得分。

11分析说明

主成份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多指标(变量)的研究中,由于变量的个数较多,没有同度量因素,在高维空间中研究样本的分布规律及特征比较麻烦。主成份分析的应用使问题得到了简化,用这种方法找到几个综合因子来代表原来众多的变量,并且这几个综合因子尽可能反映原来的信息。而且第一主成份(因子)在所有的主成份中包含信息量最大,在

评优中可以用第一主成份来比较不同实体之间的类别。在根据模型计算主成份得分时,有一部分为负值。这里的负值并不代表被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真切含义,而是说明该城市在被评价的城市整体中的相对地位,是处在平均水平之下的。主成份得分为正值,说明被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位于平均水平之上。

21计量模型

根据主成份分析等方法和原理,整理运算以上所提及城市的有关统计数据,可得城市竞争力模型:

F=01245X1+0124X2+01220X3+01248X4+01159X5+01062X6+01302X7+01149X8 +088X9++01303X10+01008X11+01044X12+01187X13+01194X14+01194X15+

01237X16+01282X17+01294X18+01231X19+01264X20+012269X21=01245

Z1-6439157 4935147+01241

Z2-15145

8163

+01220

Z3-38112

8188

+01248

Z4-3594151

2513129

+01159

Z5-9133 0113+01062

Z6-2284112

2839110

+01302

Z7-0111

0118

+01149

Z8-0119

0116

+01088

Z9-0120

0114

+01303Z10-0103

0150

+01008

Z11-0106

0114

+01044

Z12-0101

01003

+01187

Z13-0103

0105

+01194

Z14-21107

8193+01194

Z15-0173

0110

+01237

Z16-0183

0110

+01282

Z17-0123

0116

+01294

Z18-7134

2128

+01231Z19-5148

4122

+01264

Z20-18122

40173

+01269

Z21-22172

10103

其中:F——城市竞争力得分

X i——标准化以后的指标值(i=1,2,3,…21)

Z i——原始指标值(i=1,2,3…21)

31分析结果

根据主成份分析方法和原理,运用城市竞争力计量模型,整理代入以上所提及城市有关统计数据并运算可得各城市12年的城市竞争力得分(见表122)。分析和运算过程较为复杂,本文从略。

表122 七城市1984~1995年城市竞争力得分

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

北京得分-21461-21324-21247-11965-1868-11788-11386-01977-01664011270183611753

天津得分-21461-21324-21247-11965-11686-11788-11386-01977-01664-01127-01836-11753天津得分-21947-21870-21784-21621-21480-21336-11990-11636-11269-01948-0141901040

上海得分-31240-21937-21955-21894-212--21380-21145-11778-11078-011670171111428

大连得分-21198-11965-11878-11997-11731-11751-11368-11173-01528011970151801886

广州得分-21494-21328-11739-11329-01795-01741-012410121701791116032112421807

厦门得分-11843-11019-11282-11644-010*******-01314-0105401889118874101131020

深圳得分216783163831188314846143041428413765121751140713319156511123

从表中各城市12年的城市竞争力得分可以看出:

(1)七城市竞争力不仅逐年提高,而且呈加速趋势。如北京、上海表现较明显,北京和上海城市竞争力得分1985年比1984年分别增长:01137和01307。1995年比1994年分别增长01917和01717。七城市竞争力提高是以上各影响城市竞争力指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认为1984年后,城市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后,各城市普遍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了引进资金、人才和城市建设的力度是七城市竞争力普遍加速提高的重要原因。

(2)深圳、厦门、广州的城市竞争力在80年代远高于其他城市,进入90年以后仍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其中深圳最为明显,12年一直最高。1984年为21678,1995年为11123,高于同期的其它城市。三城市的城市竞争力为状况与中央确定这些城市为特区和开放城市,实行优惠的政策,引入先进的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实践相一致,正因为如此,三城市在吸引人才、资金、资源以及参与国际经济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其综合经济实力也比较强。深圳的城市竞争力得分一直最高,除了其观念最超前,体制最先进,政策最优惠外,还因为深圳是新兴的城市,历史包袱轻,因而反映城市竞争力的各项指标都比较高。

(3)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在90年代竞争力增幅超过其他城市,存在着明显赶超其他城市的趋势。以1995年为例,北京、上海城市竞争力得分分别在1994的01836和01711的基础上增长01917和01717,同期增长较快的深圳和广州在1994年91565和41011的基础上分别增长11665和01683。80年代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历史包袱较重,进入90年代以后,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开放和开发、建设和力度,加上原有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使城市竞争力迅速提高,尤其是中国确定开发浦东的战略进一步提高上海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优势。预计上海将很快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由以上分析可知,决定城市竞争力的主要直接因素是综合经济实力、资金实力、开放程度、人才和科技水平及基础设施状况,为了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各城市应在以上方面扎实努力。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观念的超前、制度的先进、政策的适度是决定城市竞争力的十分重要的原因。城市竞争归根到底是观念的竞争,制度的竞争。因此一个城市要加快发展,迅速提高城市竞争力,必须在解放思想和建立先进的城市制度上领先于其他城市。

四、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由于资料等因素的限制,目前的研究还是很初步、粗略的,许多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

11城市竞争和发展的理论研究:揭示城市之间吸引与排斥、推动与制约、分工与合作、竞争与依存的规律性,构建城市竞争的基本理论框架。

21城市竞争力决定和影响因素研究:科学界定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分别从综合经济实力,开放程度,资金实力,管理水平,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特别是信息基础设施等多方面探寻影响和决定城市竞争力的诸多因素,分析各因素对城市竞争力的决定和影响机制。

31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和测量研究:建立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测评和分析系统。(1)采用因素分析法间接地“测量”中国城市竞争力。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两级的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其次,选取中国若干主要城市,利用权威机构的统计资料和专家调查获得各指标数据。再次,根据指标数据进行指标量化评分和两级加权平均。最后,得到各城市竞争力得分及排名。

(2)根据以上结果对各城市竞争力进行多方面的影响分析和比较分析,弄清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潜力、优势、劣势、地位、环境、机遇和威胁等。(3)将以上测评和分析模式化。

41着重进行科技、教育等对中国城市竞争力贡献的定量研究:建立科技教育对中国城市竞争力贡献的测评和分析系统。(1)根据城市竞争力评价和测量研究结果,建立科技教育等与城市竞争力的计量模型。(2)选择若干中心城市为个案,测算科技教育等对城市竞争力的贡献度。

(3)进行各城市历史的纵向比较和城市间的横向比较分析,并得出有重要价值的结论。(4)将以上测评和分析模式化。

51城市高技术支柱产业与中国城市竞争力关系研究: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主要城市最大化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高技术支柱产业的选择及其比较优势,从理论上为构建区域内及区域间科学的高技术产业布局开辟道路。

61提高中国城市竞争力策略原则研究: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具体探讨提高各城市竞争力的一般对策。

〔主要参考文献〕

〔1〕J an F ag erberg:“International Co m p etitiveness”,T he E cono m ic J ou rnal,Jane1988V o1.98.

〔2〕赵光洲:《城市竞争与发展——昆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思考》,《未来与发展》1997年第2期。

〔3〕邹德慈:《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城市——1997北京国际会议综述》,《城市规划》1998年1期。

〔4〕赵彦云:《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经济研究资料》1997年第2期。

〔5〕邱东:《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系统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年版。

〔6〕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85—1996),中国统计出版社。

〔7〕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85—1996),中国统计出版社。

(责任编辑:CH)

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倪鹏飞博士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国内著名高校、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历时大半年时间联合完成,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2010年4月26、27日分别在北京和香港发布。 在外部经济危机、内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2009年中国城市在国际地位提升的同时,国内城市竞争力格局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总体来看,五区域分享前十,沿海城市北进南退;全国城市整体起飞,潜力城市各具特色。东南优势略有下降,全国城市间差距缩小;浙江城市竞争力有所下滑,内蒙古吉林竞争力增长连续领先。 报告对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发现: 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前十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广州、天津、高雄、大连、青岛。 综合增长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鄂尔多斯、铁岭、通化(前三个城市并列第一)、辽源、松原、营口、清远、白山、包头、巴彦淖尔。 经济规模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台北、佛山、杭州、东莞。 经济效率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台北、高雄、新竹、台中、澳门、深圳、东营、台南、东莞。 发展成本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海口、亳州、三亚、香港、成都、咸阳、随州、常德、长春、基隆。 产业层次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北京、台北、新竹、深圳、上海、高雄、台中、基隆、台南。 收入水平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澳门、上海、深圳、台北、北京、新竹、厦门、高雄、鄂尔多斯。 报告对样本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了回溯计算。过去五年竞争力稳步提升的十个城市分别是防城港、清远、赣州、通化、鄂尔多斯、乐山、廊坊、咸阳、澳门、大连。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区域、规模和发展阶段,这反映出中国城市竞相争先的态势,不同类型的城市都有提升最快、潜力最大的城市。 报告对全国56个重点城市的八个分项竞争力进行比较发现: 人才本体竞争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北京、深圳、天津、上海、澳门、杭州、中山、东莞和武汉。 企业本体竞争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上海、苏州、唐山、深圳、北京、广州、武汉、包头、绍兴和南京。

XXXX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

2010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国城市排名2010---内含2010年江苏省城市排名(搞笑版)及湖北各城市经济分析 2010年09月17日星期五22:01 中国网北京4月26日讯中国社会科学院今日发布2010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蓝皮书指出,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前十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广州、天津、高雄、大连、青岛。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倪鹏飞表示,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报告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东南沿海相对下降,北部中部快速提升;五区域分享前十名,沿海城市北进南退;全国城市整体起飞,潜力城市各具特色;东南优势略有下降,全国城市建差距缩小;省区城市竞争力逆转,中西部省份增长迅速。 倪鹏飞表示,去年是四区域分享前十名,今年是五区域分享前十名。再细分一下,在前十名里,珠三角有三个城市,长三角只有一个城市,台湾地区有两个城市,环渤海有三个城市,东北地区过去没有,今年已经有一个城市大连,沿海城市竞争力北进南退。 2010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讨会26日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中国网进行了现场直播。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倪鹏飞博士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国内著名高校、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历时大半年时间联合完成,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2010年4月26、27日分别在北京

和香港发布。 2010年中国城市GDP排行前70名 1、上海市14900.93亿元增长8.2%(沪) 2、北京市11865.9亿元增长10.1%(京) 3、广州市9112.76亿元增长11.5%(广东1) 4、深圳市8201.24亿元增长10.5%(广东2) 5、天津市7500.8亿元增长16.5%(津) 6、苏州市7400亿元增长11%(江苏1) 7、重庆市6527亿元增长14.9%(渝) 8、杭州市5098.66亿元增长10%(浙江1) 9、无锡市5000亿元增长11.5%(江苏2) 10、青岛市4900亿元增长11%(山东1) 11、佛山市4814.50亿元增长13.5%(广东3) 12、武汉市4500亿元增长13%(湖北1) 13、大连市4410亿元增长15%(辽宁1)

气象传播研究现状调研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833 气象传播研究现状调研报 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象传播研究现状调研报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气候的变化关系到国计民生,做好气 象信息的传播非常紧迫,我国气象事业自 建国后开始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气象信息的传播也不断地走向正规,实践 需要理论的指导,我国对气象传播的研究 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发轫,近几年发 展势头迅猛。在这种形势下,对当前气象 传播研究的现状做一分析已是非常必要。 研究现状分析 总结上世纪末期以来关于气象传播的 论文,大体可以分为这样三大类:一是对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三自测答案

、单项选择题 30年代的抒情散文,在形式上精雕细琢、匠心独运,一种追求唯美的散文风格蔚然成风, 其重要的代表作家是()。选择一项:a.梁遇春b.郁达夫c.丰子恺d.何其芳正确答案是: 何其芳 创作有()等。选择一项:a.《漂泊杂记》b.《屐痕处处》c.《湖上散记》d.《西 湖漫拾》正确答案是:《屐痕处处》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选择一项:a.《坟》 b.《呐喊》 c.《朝花夕拾》 d.《野草》正确答案是:《野草》 以一人之力,持续40载,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晚年又用7年时间完成了百万 言学术著作《英国文学史》的著名作家是()。选择一项: a.林语堂b.穆旦c.冯至d.梁 实秋正确答案是:梁实秋 以抒情和叙事为主的美文”是在1919年8月才出现的。《五峰游记》应属现代美文”的发端,其作者是()。选择一项: a.李大钊b.周作人c.冰心d.鲁迅正确答案是:李大钊 鲁迅的杂文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杂文有《坟》、《华盖集》、《华 盖集续编》和()。选择一项:a.《二心集》b.《三闲集》c.《而已集》d.《热风》正确答案是:《热风》 短论《美文》阐明了文艺性散文的文类品格,是新文学初期散文理论的重要标志,其作者是()。选择一项: a.鲁迅b.李大钊c.周作人d.胡适正确答案是:周作人 何其芳早期散文创作的代表是散文集()。选择一项: a.《画梦录》b.《乌篷船》c.《春

何其芳d. 丁西林正确答案是:丰子恺 、多项选择 《新青年》开辟的随感录”专栏是孕育现代白话杂文的摇篮,其作者除鲁迅外,还有()等。选择一项或多项:a.李大钊b.钱玄同c.刘半农d.陈独秀答案: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 刘半农 二三十年代在杂文创作中有重要作用的报刊主要有()等。选择一项或多项: a.《申报自 由谈》b.《语丝》c.《时事新报学灯》d.《新青年》The CorreCt anSWerS are: 《新青年》《申报自由谈》,《语丝》 周作人著名的三礼赞”是指()。选择一项或多项:a.《娼女礼赞》b.《鸦片礼赞》c.《麻醉礼赞》d.《哑吧礼赞》 《娼女礼赞》,《哑吧礼赞》,《麻醉礼赞》 诗歌合集《汉园集》的作者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卞之琳b.俞平伯c.何其芳d.李 广田答案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 清华文学社”的主要成员有()等。选择一项或多项: a.梁实秋 b.闻一多 c.冰心 d.朱湘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闻一多,朱湘,梁实秋

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

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城市竞争力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热点课题。随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快,城市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世界各国正积极致力于提高城市竞争力。本文较详细阐述了当今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并对国内城市竞争力研究现状进行了评析,指出尚待深入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城市面临着发展的机会和竞争的压力。如何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从而提升城市竞争力成为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世界银行把城市问题作为1999---2000年度发展报告的主题,2000年新加坡全球经济地理大会也把城市竞争力作为重要议题。国内学术界最近两三年开始重视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并引起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 一、城市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源于竞争力的研究。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从微观角度来看,众多的现实生产者和潜在生产者都正在、或试图通过利用 国外关于城市竞争力研究起步较早。从研究城市竞争力的地域分布来看,全球城市竞争力研究集中在北美、欧洲及亚太地区。 在北美,美国城市竞争力及其相关研究比较深入。美国的彼得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对这个问题做了开拓性的探索。他提出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框架是显示性框架 和解释性框架的结合。彼得认为城市竞争力没有直接被测量分析的性质,人们只能通过它投下的影子来估计它的质和量。在解释城市竞争力时,彼得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选择了一套解释竞争力的变量:城市竞争力(UC)=F(经济因素,战略因素)。经济因素: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区位+经济结构+城市 环境;战略因素:政府效率+城市战略十公私部门合作+制度灵活性。他选取了零售额、制造业增加值和商业增加值三个指标,体现城市竞争力;同时又选取了一些构成指标,

城市形象传播文献综述20120506

“城市形象传播”文献综述 目录 一、相关文献整理............................... - 1 - (一)期刊论文......................................... - 1 -(二)新闻学领域的知名期刊论文的数据分布 ................. - 1 -(三)学位论文......................................... - 1 -(四)相关著述......................................... - 2 - 二、城市形象传播的相关概念 ...................... - 4 - (一)城市形象的定义................................... - 4 -(二)城市形象的概念延伸................................ - 5 -三、城市形象传播的多元研究视角................... - 6 - (二)不同理论视角下的城市形象传播研究................... - 7 - 四、城市形象传播的业务研究 ...................... - 8 - (一)城市形象传播与传媒................................ - 8 -(二)城市形象传播与大型活动、赛事...................... - 12 -(三)城市形象传播与文化............................... - 12 - 五、城市形象传播的相关策略研究................... - 13 - 六、其他...................................... - 15 -参考文献...................................... - 16 -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 ?《人的文学》的作者是五四时期因倡导“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而名声大振的(B)。 A.鲁迅 B ?周作人 C ?胡适 D.沈雁冰2?以一人之力,持续40载,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晚年又用7年时间完成了百万言学术著作《英国文学史》的著名作家是(D)。 A.穆旦 B ?林语堂 C ?冯至 D ?梁实秋 3?小说《湖畔儿语》以儿童的视线和体验,讲述一个苦难家庭的故事。其作者是(D)。 A.冰心 B ?冯文炳 C ?鲁迅 D ?王统照 4 ?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其作者是(C)。 A.鲁迅 B .陈独秀 C .胡适 D .李大钊 5?曹禺在大学期间创作的《雷雨》1934年7月在《文学季刊》一卷三期发表,是由一位著名作家和编辑推荐的。这位作家和编辑是(D)。 A.鲁迅 B .茅盾C .老舍D .巴金 6. 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女神》的作者是(A)。 A.郭沫若 B .胡适 C .刘半农 D .鲁迅 7. 七月诗派重要的诗论家是著有《诗与现实》、《人与诗》、《诗是什么》的(D)。 A.田间B .胡风C .艾青D .阿垅 8.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C)。 A.《呐喊》 B .《朝花夕拾》 C .《野草》 D .《坟》 9. 在众多小诗的作者中,最重要的诗人是深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的(D)。 A.汪静之 B .胡适 C .朱自清 D .冰心 10. 《教我如何不想她》流传甚广,并首次使用“她”字,经赵元任谱曲后,成为传唱至今的流行歌曲,这首诗的作者是(C)。 A.郭沫若 B .胡适 C .刘半农 D .鲁迅

2011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

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11年1月6日发布 本排名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10年度两岸社会科学合作课题成果之一,本排名系统分2011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100强,2011年中国城市经济竞争力20强,2011年中国城市文化竞争力20强,2011年中国城市社会竞争力20强,2011年中国城市生态环境竞争力20强,所参考的数据截止2010年10月13日。 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是以经济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和社会竞争力为基础,并结合生态环境竞争力后计算得出。 城市经济竞争力涵盖GDP总量,GDP增速,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经济和产业结构,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以及经济发展潜力等方面。 城市文化竞争力涵盖教育实力,科技创新水平,文化及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和文化影响力,文化氛围,公民总体素质和公民意识,城市历史以及地域文化等方面。 城市社会竞争力涵盖人口结构,社会结构,基尼系数,社会治安状况,居民幸福指数,民主法治建设进程,国际化程度和社会包容性以及慈善事业发展状况等方面。 城市生态环境竞争力涵盖空气质量,污染物排放程度,森林覆盖率,生态多样性及野生动植物分布,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分布,旅游业总收入GDP占比以及环境承载力等方面。 2011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100强 1北京2上海3香港4深圳5广州 6台北7南京8大连9苏州10青岛 11无锡12佛山13重庆14宁波15杭州 16成都17武汉18澳门19天津20沈阳 21厦门22泉州23珠海24东莞25唐山 26福州27长沙28大庆29常州30西安 31烟台32潍坊33徐州34中山35济南 36鄂尔多斯37哈尔滨38长春39包头40呼和浩特 41绍兴42江门43惠州44新竹45温州 46高雄47湛江48淄博49秦皇岛50昆明 51南通52扬州53洛阳54郑州55乌鲁木齐 56威海57金华58芜湖59南宁60鞍山 61嘉兴62东营63漳州64株洲65营口 66台州67泰州68台南69镇江70马鞍山 71南昌72日照73湘潭74吉林75德阳 76太原77绵阳78兰州79宜昌80沧州 81襄阳82邯郸83延安84合肥85榆林 86桂林87淮安88柳州89岳阳90克拉玛依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 深圳连续3年位居内地榜首 与去年一样,广东今年依旧2个城市进入前十:深圳排名第二,广州位居第六。这是深圳连续3年排名全国第二,居内地城市榜首。广州则从2006年起,一直徘徊在第5名和第6名。 广东其他城市中,佛山排名15位,比去年下降1名。东莞排名19位,下降4位。中山排名28位,下降5位。珠海排名29位,江门和惠州分别为61位和62位。阳江垫底,排名203名。 在中国51个城市分项竞争力排名中,深圳的结构、文化、开放竞争力3项分项竞争力也分摘全国第二、内地榜首的好名次。但广州的情况则不容乐观:广州环境竞争力排名第38位,政府管理竞争力排名第41位,在广东所有入选城市中,这两项竞争力都排最后一名。 广州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彭澎也对此有明显疑问,“广州怎么说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如果说政府管理和企业管理都这么失败,还能算前沿吗?” 河源清远增长竞争力排名第一 让人惊喜的是,城市竞争力分别排名131和134位的河源和清远,在综合增长竞争力方面并列排名全国第一,这也是广东首次有城市摘得该名次。 -焦点问答 1、深圳为何连续三年内地第一? 问:深圳GDP排名全国第四,次于上海北京广州,为何其竞争力排名能连续三年位居内地第一? 章武(蓝皮书主编助理):从经济总量看,深圳确实不如这些城市,但城市竞争力考察是全面的指标,包括经济增长、经济规模、经济效率、发展成本、产业层次、生活质量等方面。从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深圳的经济增长均高于上海、北京,经济效率高于上海但发展成本反而比它低,综合评比下来,深圳的分数确实是内地第一的。 2、深圳竞争力能否赶超香港? 问:深圳竞争力已经连续3年处于全国第二,内地城市第一,有无可能赶超香港,成为第一? 倪鹏飞:短期内都不太可能。两个城市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在12项分项竞争力指标中,香港有10项高于深圳,深圳只在文化竞争力和科学技术竞争力两项指标上略高于香港,可以说,香港在人才、资本、结构、综合区位、制度、政府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无论在局部还是整体上都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3、广州为何常年落后于深圳? 问:作为深圳的“大哥”,广州的经济总量一直比深圳大,但竞争力排名一直落后于深圳,这是为何?

《中国城市宜商竞争力第17次报告》-cssn

《中国城市宜商竞争力第17次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竞争力课题组 主编倪鹏飞 执笔:倪鹏飞徐海东① 世界银行发布的多次评估报告指出,摆脱贫困最有效的方式是提供更多报酬更高的工作机会,而这有赖于该经济体拥有良好的宜商环境,而良好的宜商环境不仅应当拥有良好的环境,而且还要有良好的需求,并且能把这一需求输送出去的能力。 一、中国城市宜商竞争力的四个特征事实 1.香港、北京、上海位列前三,引领总体宜商竞争力 从2018年宜商城市竞争力可以看出,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位列前5,第6名到第20名城市的宜商竞争力水平较为接近,竞争激烈。 表1 城市宜商竞争力前十分布 ①倪鹏飞男,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海东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金融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城市与房地产金融。

数据来源:笔者整理。 2.全国宜商竞争力集聚现象显著 全国288个城市的总体宜商竞争力指数总体偏低,分化较为严重,集聚现象明显。具体将宜商竞争力按照0.2等分区间来看,有63个城市的宜商竞争力低于0.2,有147个城市的宜商竞争力在0.2到0.4之间,占样本城市的51.04%,有60个城市的宜商竞争力在0.4到0.6之间,仅有18个城市宜商竞争力大于0.6。 表2 城市宜商竞争力区间分布 数据来源:笔者整理。 3.层级越高、宜商竞争力越高、分化越低 具体一线城市(包含香港和澳门)的宜商竞争力处于绝对领先状态;二线城市的宜商竞争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上状态,且内部差异最小,总体比较接近;三线城市和四线城市的宜商竞争力水平最低,分化也相对较为严重。 表3 各层级城市宜商竞争力 数据来源:笔者整理。

中国城市宣传片的传播现状及问题

中国城市宣传片的传播现状及问题 摘要:城市宣传片有利于提高城市软实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按照传播五要素对城市宣传片进行分析, 发现传播受众是影响传播效果的核心因素。中国城市宣传片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但仍存在传播主体理念偏差、传播内容缺乏特色和传播渠道过于单一的问题, 导致其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 中国城市宣传片应该从传播受众的角度出发, 运用多维度的认同传播策略、典型性的品牌传播策略和多元化的联合传播策略, 以引起受众共鸣、强化受众记忆、扩大受众群体, 从而获得最理想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城市宣传片; 传播受众; 传播策略; 城市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 需要对外展现良好的城市形象, 才能吸引资金和人才, 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提高综合竞争力。城市形象的展示一般采用口号、标识和宣传片等, 其中宣传片以其生动的视听艺术和全面立体的表现形式, 成为城市形象建立和推广的主要手段。城市宣传片就是利用影视的表现手法, 有重点、有秩序、有针对性地对城市形象进行品牌定位和特色描述的创意广告。高质量的城市宣传片是城市的视觉名片, 通过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炼的影视语言, 展现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 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和震撼, 从而达到宣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软实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作为国家形象的分支, 城市形象是公众对城市的看法或观念的集合。这种看法或观念通常是主观性的, 会受到大众传播的影响。因此, 本文将从大众传播的主要环节对中国城市宣传片进行分析, 探讨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其现存的问题并研究相应的传播策略, 为中国城市宣传片更好的传播提供借鉴。 一、城市宣传片的传播五要素 1948年, 美国传播学先驱Harold Lasswell提出传播领域的五大要素:传播主体 (Who) 、传播内容 (Says What) 、传播渠道 (In Which Channel) 、传播受众 (To Whom) 和传播效果 (With What Effect) 。城市宣传片, 作为城市形象推介的主要内容, 无疑也具备这些传播要素。 城市宣传片的传播主体由城市政府和媒介组织共同组成。政府是城市宣传片的出品方, 也是城市形象的主要策划者和传播保障者。城市政府会根据城市发展的定位, 决定宣传片的传播内容, 并在传播渠道上进行把关, 引导媒介组织进行城市形象的正确宣传。媒介组织是城市宣传片的制作方和发行方, 也是传播主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媒介组织精心制作的宣传画面, 会以令人震撼的效果呈现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期末复习题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期末复习题及答案(六)论述题部分 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在答题时应做到:论述清晰明确,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阿Q这样的乡村流氓无产者对革命的危害性,在鲁迅笔下只是一种潜藏的威胁,却被他不幸而言中。“据我的意思,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我的阿Q 的运命,也只能如此,人格也恐怕并不是两个。民国元年已经过去,无可追踪了,但此后倘再有改革,我相信还会有阿Q似的革命党出现。我也很愿意如人们所说,我只写出了现在以前的或一时期,但我还恐怕我所看见的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请问,你怎么看阿Q式的流氓无产者对于革命和社会的危害? 2.《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率先觉醒的时代新人,但是,在白话正文前的文言小引中,鲁迅为什么却要讲他病愈后“赴某地候补”? 3.在鲁迅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冷峻彻骨的自审。比如在《在酒楼上》和《孤独者》这两部小说中,鲁迅都是把自己一分为二,用“我”的目光审视另一个自我。请问,你是如何看待和理解鲁迅这种自审的? 4.“幻灯片事件”对鲁迅的心灵创伤一定是太深重了,对看客,对示众,鲁迅是一写再写,接二连三。在《示众》中,夏日炎炎的街头,无聊的看客成了作家描述和讽刺的主角。在《肥皂》中,四铭先生在街头充当了一回看客,看孝女乞钱,又听了别的看客的风言风语,淫欲萌动,特意买了珍贵的肥皂回家。在《阿Q正传》中,阿Q被游街示众,看客们的眼神,让他想到了狼的眼睛。在《祝福》中,祥林嫂在丧子之后,反复地述说儿子阿毛死于狼口的不幸,周围的人们,始则好奇,诱导她来述说,继则冷淡,不愿再理睬她,终则厌弃,纷纷避她而去,甚至嘲弄她。“狂人”周围的人们,兄长、医生、乡邻,都有意无意地参与了对他的迫害。魏连殳的遭遇,在为祖母办丧事时周遭人们的关注和预测,他“发迹”之后无聊小报的窥探和吹捧,足以令人扼腕。《风波》呢,更是一群无知民众对时代风云的一种盲目的远观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5.《故事新编》中的《补天》、《理水》、《非攻》,把炼石补天的女娲、治理水患的大禹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墨子,能够直面灾难、进而以实干态度和奉献精神克服灾难的伟大精神,进行了现代意义上的重建;对那在大的灾难来临之际,只知逃避远遁,标榜洁身自好而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则在《采薇》中予以辛辣的嘲讽。《铸剑》表达了嫉恶如仇、反抗权势,不惜与之同归于尽的愤怒之情。《起死》则戏谑了齐生死泯是非的庄子。《奔月》描写的是射落九日、也射杀封豕长蛇的羿的故事,不过,故事开始时,羿最辉煌的时期已经过去,他仍然壮心未已,可是世间已经没有值得他一展神力的野兽,连野鸡野兔都被他灭尽了。妻子嫦娥因为每天只能吃乌鸦肉的炸酱面抱怨不休,常来他这里偷师学艺的逢蒙在半路上暗算他,那些受到他的恩惠的百姓也被逢蒙所蛊惑,将他的功绩都记在了逢蒙头上。请问,在鲁迅的小说中,《故事新编》具有什么特殊的地位? 6.《沉沦》叙述一个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在忧郁苦闷中的堕落和自戕。“他”热爱自然,热爱诗歌,经常手捧一部诗集在原野上徜徉;“他”向往爱情,公开宣称知识和名誉都不要,只要真心的异性的爱。但是,心灵的稚拙(看到穿红裙的女学生,同行的日本同学就上前调笑,“他”却怯懦紧张得说不出话来),身体的病弱(“他”自认有忧郁症,又因为手淫过度而自感倍加衰弱),内心的孤独(“他”无法协调与周围的中国同学和日本同学的关系),兄弟的反目(“他”与在北京的兄长的决裂),青春期的性苦闷,以及弱国子民在日本帝国遭受的冷眼歧视,使得“他”情绪低落,日渐颓唐。作品中以前所未有的坦诚和大胆,描写了“他”在欲望冲动下一次又一次地自慰,偷窥房东家的女儿沐浴,直到步入日本的妓院寻欢;但是,每一次

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中国社科院发布《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5月21号,中国社科院发布《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蓝皮书)。根据蓝皮书统计排名,北京城市竞争力居内地城市首位。跟往年排名对比,北京综合竞争力首次超过上海。 数说报告 北京竞争力排名第3 蓝皮书指出,2011年城市综合竞争力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台北、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杭州、青岛、长沙。北京位居香港、台北之后。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城市竞争力PK中,北京首次超越上海,紧随台北之后,位居第3。上海退居第4位,青岛取代大连的位置跻身前10。 东部沿海城市占七成 2011年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前50位格局中,东部沿海占据七成,三成多为地级城市。佛山、苏州和无锡居地级市前3名。2011年相比2010年,前50名中部城市数量增加,地级城市提升较快。副省级城市中2011年相比2010年提升位次最多的是成都,上升了8位。省会城市中,南昌提升位次最多,为10位; 地级市中,南通提升位次最多,为7位。 城市人口10年增2亿多 2011年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格局中,东部城市整体强,西部城市个别强。东南地区城市整体竞争力排名较高,多集中在前100强,城市间差距进一步缩小。 本次报告是《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第10次,报告发现,过去10年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和增速异常迅猛。2000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4.5594亿人,2010年增加到了6.6557亿人,10年城市人口总量增加2亿多。此外,城市用地规模和增速更为迅猛,城市体系和空间分布急剧变化。 报告特别指出,过去10年城市化的模式不可持续。城市化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不完全城市化,按照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已达50%,但城市户籍人口仅仅达到33%;二是土地过度的城市化,10年城市人口增长0.5倍,建成区面积相应增加了接近1倍;三是城市体系的偏颇,大量人口向行政级别高的中心城市聚集,中等城市发展相对缓慢,小城镇功能不完善、比较分散。 ■报告背景 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包含城市综合增长、经济规模、经济效率等多个维度的综合指数。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高低及其变动,直接反映着城市各个方面的状况以及变化。 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以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 据介绍,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以及国内著名高校、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和地方科研院所的近百名专家,用大半年时间参与了报告的调研和撰写。 ■城市竞争力分项排名 ◇人才本体竞争力前三名:北京、香港和上海 ◇文化教育竞争力前三名:南京、上海和杭州 ◇医疗卫生竞争力前三名:北京、香港和上海

【范文】中国城市宣传片的传播现状及问题

中国城市宣传片的传播现状及问题 城市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 需要对外展现良好的城市形象, 才能吸引资金和人才, 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提高综合竞争力。城市形象的展示一般采用口号、标识和宣传片等, 其中宣传片以其生动的视听艺术和全面立体的表现形式, 成为城市形象建立和推广的主要手段[1]。城市宣传片就是利用影视的表现手法, 有重点、有秩序、有针对性地对城市形象进行品牌定位和特色描述的创意广告[2]。高质量的城市宣传片是城市的视觉名片, 通过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炼的影视语言, 展现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 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和震撼, 从而达到宣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软实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作为国家形象的分支, 城市形象是公众对城市的看法或观念的集合[3]。这种看法或观念通常是主观性的, 会受到大众传播的影响。因此, 本文将从大众传播的主要环节对中国城市宣传片进行分析, 探讨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其现存的问题并研究相应的传播策略, 为中国城市宣传片更好的传播提供借鉴。 一、城市宣传片的传播五要素 1948年, 美国传播学先驱Harold Lasswell提出传播领域的五大要素:传播主体(Who) 、传播内容(Says What) 、传播渠道(In Which Channel) 、传播受众(To Whom) 和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 [4]。城市宣传片, 作为城市形象推介的主要内容, 无疑也具备这些传播要素。 城市宣传片的传播主体由城市政府和媒介组织共同组成。政府是城市宣传片的出品方, 也是城市形象的主要策划者和传播保障者。城市政府会根据城市发展的定位, 决定宣传片的传播内容, 并在传播渠道上进行把关, 引导媒介组织进行城市形象的正确宣传。媒介组织是城市宣传片的制作方和发行方, 也是传播主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媒介组织精心制作的宣传画面, 会以令人震撼的效果呈现在传播受众眼前, 并通过循环反复的宣传手段, 强化并提高城市在传播受众脑海中的形象, 从而达到传播宣传的效果。 城市宣传片的传播内容是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众进行交流的直接客体, 包括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物质实体包括城市的地理方位、布局环境、代表建筑、旅游景点等;精神实体则包括城市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经济特色等。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相互交融, 全面展现城市的综合特色, 共同担负起城市形象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四部分)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四部分 四、简答题 1.1921年成为新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年头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A.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两大新文学社团成立,新文学的声势大振。《小说月报》由沈雁冰担任主编,从鸳鸯蝴蝶派的重镇变成新文学的重要刊物。 B.这一年出版了郁达夫小说集《沉沦》、郭沫若诗集《女神》(以及汪敬熙小说集《雪夜》、俞平伯诗集《冬夜》)等。沈雁冰关于小说创作的评论和理论探讨,对小说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说出两部作品集及沈雁冰即可) C.这一年涌现出了郁达夫、叶绍钧、冰心(以及庐隐、王统照、落华生(许地山)、王鲁彦、许杰、郑振铎、彭家煌、蹇先艾、凌淑华、冯沅君、蹇先艾、台静农、张资平、郑伯奇)等有影响的小说家。(说出三位作家即可) 2.1902年鲁迅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 鲁迅为什么选择学医?又为什么决定弃医从文? A.鲁迅选择学医,因为他从阅读中得知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也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遇到战争则去做军医救护伤员。 B.鲁迅决定弃医从文,缘于在医学课间插播的时事性幻灯画片中所见:日俄战争中,一个中国人为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同胞却麻木地充当看客。使他认识到思想不觉醒,医好了身体又能奈何? 3.在《在酒楼上》和《孤独者》这两部小说中,鲁迅是如何把自己一分为二,用“我”的目光审视另一个自我的? A.鲁迅把自己的形象特征赋予其笔下的魏连殳,“原来他是一个短小瘦削的人,长方脸,蓬松的头发和浓黑的须眉占了一脸的小半,只见两眼在黑气里发光”。 B.吕纬甫和魏连殳的行为,如受母亲之命给早夭的弟弟迁坟,为祖母送葬而遭受流言和冷眼,都是鲁迅自己的遭遇。 C.魏连殳对孩子和青年的殷切关爱和希望,也是鲁迅曾经持有的热烈心态。 4.鲁迅小说成为现代小说的开创者和高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比起同时代的作家,鲁迅年长许多,个人经历和体验远为丰富,他对世道人心的思考,显然要老辣得多。 对中外思想文化的广泛接受,则加强了他的思想深度和韧度。 B.鲁迅的艺术修养,非常丰富。鲁迅在北京大学等高校讲授中国小说史课程,并且出版了国人所写的第一部《中国小说史略》,又广为涉猎世界文学,具有开放的心态,积极的借鉴。 5.《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我”,和《沉沦》中的“他”,是中国现代小说中出现最早的两个具有强烈个性的人物 形象。请简要说明这两个形象的异同。 A.他们都被赋予特定的历史的和民族的意义,前者倾诉的是对数千年之吃人民族与吃人自我的冷峻思考与“救救孩子”的热切呼唤,并且由此追问狂人最后的“回归”之蕴含何在。后者则是以弱国子民的心态,迫不及待地以最后的生命发出“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的呼吁。 B.两者的不同则在于,鲁迅是在自我与社会的关联上,是时代的先行者如何唤起那些沉睡的国人,是重在理性的层面上进行灵魂的拷问:郁达夫则是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向着最隐秘的性心理和性生理,进行深

中国城市综合区位竞争力报告

(一)城市综合区位竞争力:香港雄居首位,东南沿海领先,环渤海次之 城市综合区位竞争力前10名的城市都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和特区。其中名列前3位的是香港、上海、北京。这三个城市由于人口和产业的超载,以致在资源的丰度方面显示出不足,但其自然区位优势度、经济区位优势度和政治文化区位优势度方面都位居前列,因此在城市综合区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51个城市中,东南沿海的城市有25个,环渤海地区的城市有9个,这两个地区的城市数量占到了51个城市中的67%。可见,东南沿海和环渤海良好的区位优势在城市综合区位竞争力中得到了显著的体现。其中,综合区位竞争力排在前20名的城市基本上是东部沿海的省会城市、经济发达的地级市,如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以及内地具有区域中心性的省会城市,如武汉、成都、重庆等。东部沿海的其他地级市和内地的省会城市在综合区位竞争力上相对落后。 重庆、长春和沈阳这三个内地城市之所以能够以第6、8、10名跻身前10位,是因为尽管其自然区位和经济区位优势度都不强,但资源优势度和政治文化优势度都很高,所以在综合区位竞争力中能处于前列。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资源的优势地位已越来越不重要,因此,这些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进行城市发展的重新定位,不断改善并提升自己的经济区位优势。区位优势虽然对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关联性并不强。东部沿海大部分的地级市如潍坊、绍兴、嘉兴等,中西部的省会城市如呼和浩特、石家庄等,有的临近海洋,有的是区域政治文化中心,城市的综合区位竞争力都很强,但由于其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区域中心性不强,因此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还是较为落后的。优越的区位固然可以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但并不是必要的条件,区位条件处于劣势的城市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发展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二)自然区位便利度:香港荣膺城市之冠,东部沿海优势明显,中心城市毫不逊色 香港、上海、天津的自然区位便利度荣膺中国内地诸城之冠。香港不仅背靠中国内地,面朝南海,拥有天然良港,扼珠江内河与南海交通的咽喉,是南中国的门户;又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南海与台湾海峡之交,是亚洲及世界的航道要冲;上海位于太平洋东部海岸的中心,长江入海口;天津毗邻渤海,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另外,苏州、厦门、青岛、广州、深圳等城市虽然没有优良的港口条件,但也临近海洋,有交通便利的优势区位。 51个城市中,东部沿海的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凭借优良的港口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充分发挥着与周边地区的贸易交往的绝对优势。内地的省会城市如武汉、郑州、沈阳、西安等城市虽然没有临近海洋的优势,但由于其基本地处全国乃至区域的中心地理位置,在区域的发展中起着承南启北、连东接西的作用,也显现出较为优越的自然地理区位。自然区位优势度明显较弱的城市主要是内地的地级市,如柳州。呼和浩特、石家庄、长沙、昆明、太原虽然也是内地的省会城市,但由于这些城市不仅没有临近海洋的便利区位,而且在全国乃至区域中也并不处于中心的位置,因此,自然区位优势度很弱。 自然区位优势作为一种静止不变的固有优势,是区域与生俱来的,因此在区域的竞争力中具有绝对的优势。但随着城市开放度的提高,自然区位的绝对优势在城市的竞争力中并不具有主要的作用,例如大连、武汉、郑州等城市的自然区位优势很强,但是其综合区位竞争力却相对较为落后,因此,自然区位的优势与综合区位竞争力的关联性并不强。 (三)经济区位优势度:上海优势突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足鼎立 上海的经济区位优势度位居第一,香港和北京次之。上海和北京作为历史上开放较早的通商口岸,积淀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而且其临近东部太平洋的优势使其在与国外之间的贸易往来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钱塘江入海汇合处,并有富庶的经济腹地长江三角洲;香港邻近内地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可以为其发展提供各种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北京是全国铁路、航空、通讯中心和枢纽,交通区

综述:国家形象传播研究进展

综述国家形象传播研究进展 ——大众传媒与国家形象传播的关系研究 一、国家形象的概念 国内学者对于国家形象的界定,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实体决定说、媒介呈现说、认知印象说。 第一种观点的代表人物程曼丽在其《大众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一文中说到,国家形象是形式(外在形象)与内容的统一体,内容是这个统一体的核心,决定了形式。程曼丽认为,国家形象是一种主体意识,是国家或民族精神气质中的闪光点,是民族精神、意志的集中体现,其塑造主体是政府、企业和国民。基于国家形象的以上含义,程曼丽认为大众传播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媒体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形象工程的推进。 王朋进在《媒介形象: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关键环节——一种跨学科的综合视角》中综合分析三种界定类型,认为国家形象根据其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实体形象、媒介形象和认知形象三种状态,而这三种状态呈现以下关系:实体形象为本源,媒介形象为渠道和参照,认知形象是结果。王朋进在这一概念中,着重肯定了国家的媒介形象对于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关键作用。 在以上两种观点中,民族形象统一在国家形象之中,并没有区分开来。 与之不同的是,李彦冰、荆学民两位学者在《国家形象传播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对国家形象与民族形象从政治学层次上进行了区分,认为国家是一个法律上的政治组织,指向的是主权、机构等物质性的力量和特定的地理范围,而民族指向的是一群人以及这些人所组成的共同体所衍生处的传统、文化、精神等。①基于以上基础,李彦冰、荆学民两位学者在文章中进一步提出,国家形象传播的主体是国家(政府),其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既不取决于媒体的传播方式,也不取决于他国的信息建构方式,而取决于本国内部秉承何种国家理念以及在该理念下进行了怎样的国家建设实践。②李彦冰等学者对国家和民族概念的厘清,有助于理解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的区别,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国家形象的含义。 二、国家形象的塑造主体 程曼丽认为国家形象的塑造主体是政府、企业和国民;而王朋进则立足于李普曼的拟态环境理论,认为国家形象还受到媒体报道所呈现的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王朋进实质上将媒体也纳入到了国家形象塑造主体的范围之中。李彦冰、荆学民两位学者,以建构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为基础,认为处在国际社会当中的国家形象,受“共有知识”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这些国际行为体的相互交往所形成的“共有知识”也是国家形象塑造的主体之一,国内主体起基础性,“共有知识”则是决定国家形象的重要变量。 三、大众媒体与国家形象的关系 通过以上梳理,基本上可以将这种关系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大众媒体对国家形象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形象呈现出来的状态,如王朋进的观点。 第二类则认为国家形象本质上的决定因素是国家(程曼丽认为国家包涵民族)自身,而不是媒体,媒体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王祎在《对国家形象的反思》一文中,同样驳斥了媒介中心论的观点,他将国家形象的建构分为“他塑”和“自塑”两个层面,在“他塑”角度上承认大众媒体在国家形象的作用,在“自塑”的角度上,他认为大众媒体仍然具有局限性。因此,王祎认为,以本国媒体的“自塑”作用来纠正他国媒体的“他塑”偏见,这样的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期末复习题与答案(二)多选题部分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二)多选题部分 二、多项选择题 1.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孽海花》和(ABC)。 A.《官场现形记》B.《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C.《老残游记》D.《新中国未来记》 2.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的作者是李伯元和(ACD)。A.吴趼人B.康有为C.刘鹗D.曾朴 3.《新潮》的小说作者主要有汪敬熙、罗家伦、欧阳予倩和(BCD)等。 A.郁达夫 B.俞平伯C.杨振声D.叶绍钧 4.以鲁迅为领路人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主要有王鲁彦、许钦文(ABC)等。 A.彭家煌B.许杰C.蹇先艾D.茅盾 5.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主要有爱姑、七斤一家和(ACD)等。A.阿Q B.孔乙己C.闰土D.祥林嫂 6.鲁迅先后写了一系列表现农民的苦难、蒙昧和沉默的小说。其中,主要有(BCD)等。 A.《狂人日记》B.《风波》C.《阿Q正传》D.《故乡》 7.在《新青年》同人中,有“留日”经历的有李大钊、钱玄同和(ABC)等。 A.陈独秀B.鲁迅C.周作人D.胡适 8.郁达夫的小说以主观抒情见长,充满了愤懑、忧郁、叛逆和自我倾诉,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我小说”,主要有(ACD)等。A.《沉沦》B.《孔乙己》C.《南迁》D.《迟桂花》 9.在创造社还有一批与郁达夫相近,受到日本私小说影响,基于现代心理学和佛洛依德学说,长于心理描写包括畸形的性心理的青年作家。主要有(ABC)等。A.张资平B.幐固C.叶灵凤D.废名 10.张资平的早期小说,多从日本留学时期接触的年轻女性的心理写起,主要有(ABD)等。 A.《木马》B.《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C.《新生》D.《梅岭之春》 11.五四小说创作重要的小说家群,主要有文学研究会小说家群和(ABC)等。 A.创造社小说家群B.《新潮》小说家群C.乡土文学作家群D.《新青年》作家群 12.叶绍钧的早期小说大多描写小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主要有(D)等。 A.《这也是一个人?》B.《倪焕之》C.《是爱情还是苦痛?》D.《潘先生在难中》 13.许地山的小说,带有浓郁的异域色彩,其中,以缅甸、印度和南洋为背景的主要有《醍醐天女》和(ACD)等。A.《命命鸟》B.《春桃》C.《商人妇》D.《缀网劳蛛》 14.废名的小说,对现实的苦痛有着超越的意趣,往往有一种淡淡的禅味。主要有(ABD)等。 A.《桃园》B.《竹林的故事》C.《社火》D.《浣衣母》 15.19世纪末,为配合正在兴起的维新运动而倡导“诗界革命”的主要有黄遵宪和(BCD)等。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夏僧佑 16.湖畔诗社的主要诗人有(ABCD)等。 A.应修人B.汪静之C.冯雪峰D.潘漠华 17.湖畔诗社先后出版的诗合集主要有(AB)等。 A.《湖畔》B.《春的歌集》C.《蕙的风》D.《寂寞的国》 18.湖畔诗社诗人汪静之出版的个人诗集主要有(CD)等。 A.《湖畔》B.《春的歌集》C.《蕙的风》D.《寂寞的国》 19.小诗是五四初期最为风行的诗体,其代名词主要有(ABD)等。 A.冰心体B.繁星体C.飞鸟体D.春水体 20.冯至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下卷的四首叙事诗是《寺门之外》和(BCD)等。 A.《我是一条小河》B.《帷幔》C.《吹箫人的故事》D.《蚕马》 21.1923年,在北京组织新月社的主要成员有胡适、余上沅、林徽音和(ABC)等。 A.梁启超B.徐志摩C.丁西林D.闻一多 22.后期新月诗派的主要诗人除徐志摩外,还有(AB)等。A.饶孟侃B.陈梦家C.孙大雨D.方玮德23.与李金发同时或稍后,出现了一批象征派诗人,主要有后期创造社的(BCD)等。 A.戴望舒B.王独清C.穆木天D.冯乃超 24.《新青年》开辟的“随感录”专栏是孕育现代白话杂文的摇篮,其作者除鲁迅外,还有(ABCD)等。 A.陈独秀B.李大钊C.钱玄同D.刘半农 25.二三十年代在杂文创作中有重要作用的报刊主要有(BC)等。 A.《新青年》B.《申报?自由谈》C.《语丝》D.《时事新报?学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