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老王》教学设计复习过程
优质课《老王》教学设计复习过程

优质课《老王》教学设计复习过程优质课《老王》授课教师:肖文静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工作单位:康荣一中指导教师:史玉春一、教材分析《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老王》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老王平凡而且不幸的生活遭遇。
他与作者交往密切,为人善良厚道。
“我”一家人对老王的遭遇给予关心和同情。
本文同时揭露了当时的社会问题:不幸者没人关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和老王的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这篇文章把零散的材料变成一个整体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向作者学习,要关爱生活中的不幸的人,内心要有博大的爱。
三、教学重难点:1、激发学生对不幸者的爱心。
学习作者对人物情感的准确捕捉的写法。
2、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
四、教法和学法本课我采用自学—展示—探究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展示学习成果,最后探究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1、导入屏幕展示一些小人物如陈玉蓉和范阡川的感人故事。
然后师:一段凄惨壮美的故事,一首感人肺腑的歌——尽在……《老王》2、作者简介出示幻灯片: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唐·吉诃德》。
是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的妻子。
3、扫清文字障碍:给下面加划线的字注音。
蹬压(压根儿)伛攥荒僻塌败取缔骷髅滞笨愧怍4、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问题朗读课文:(1)阅读课文后你能得知老王过着怎样的艰难的生活吗?(2)你觉得老王的为人怎么样?为什么这么说?(3)你认为作者怎么样?作者和作者一家人是如何对老王进行关爱的,请从文中找出正确的语句或段落。
(学生探究后)师:下面同学们回答老师的第一个问题:老王过着怎样的难舍生活?生:老王居住条件差,老王谋生困难。
师:你觉得老王为人怎么样?生:老王心地善良。
师:为什么说老王心地善良?生: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生:送钱先生看病,不愿要报酬生:身体病重,还要来谢恩师:第三个问题:你认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我认为作者也是一个心地善良,有爱心和有同情心的人。
第11课《老王》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老王》这一课文的基本内容。它讲述了作者与一位普通劳动者老王之间的故事,体现了关爱与尊重的价值观。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的重要品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这些描写展示了作者如何通过关心和尊重他人,传递正能量。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老王》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关爱他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价值观。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举例:学习“勤劳”、“坚韧”等词语的用法,运用到写作中,增强作文的表现力。
(3)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举例:分析作者如何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塑造老王这一形象,学习这种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
(1)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对老王的关爱与尊重。
2.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学会分析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课文写作方法,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升思维深度与广度。
4.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理解课文中所传递的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5.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练习,提高创新表达能力。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初中语文《老王》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8篇)

初中语文《老王》优秀教学设计初中语文《老王》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老王》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语文《老王》优秀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2、能力目标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
3、德育目标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教学难点: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新课听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1、了解作者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解释下列词语4、、本文中老王的职业(身份)是什么?三轮车夫三、整体感知,走进老王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为这个车夫撰文的?愧怍2、为什么说老王是不幸的呢?你从文中读出了老王的哪些不幸?单干户、有眼疾、蹬三轮、居破屋、无依靠.......3、这样一个不幸的人,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善良:半价送冰、免费送人、病中送物(老实厚道、心地善良、为他人着想,知恩图报.....)四、合作探究,品味老王作者选取了这么多材料描写老王,记述最详细的是哪一件事?读这一部分,画出你认为描写老王的精妙语句,看看作者要通过这些描写突出什么?学生自由找语句赏析,品味老王的善四、深入探究,突破重难点1、杨绛一家究竟做了什么,竟让老王用尽生命最后的力量来关心回报他们?照顾他生意、再客气也要付给他报酬、送香油和鸡蛋不让白送、关心他生计、女儿送他鱼肝油2、作者一家对老王如此照顾,为什么老王去世后,会产生愧怍之情呢?作者觉得对老王关心不够3、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关爱、善待不幸者五、拓展延伸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老王”一样生活境况的人,你将如何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学生各抒己见六、知识反馈1、《老王》的作者是,她的丈夫是我国著名学者和作家,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小说《》。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老王》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老王》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老王》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位普通老王在平凡生活中的高尚品质,通过对他生活片段的描述,展现了老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感悟人物品质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人物品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王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难点:深刻理解课文所传达的道德观念,感悟老王的高尚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感受老王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标准、地道的朗读示范。
2.相关图片:展示老王的生活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课件:涵盖课文内容、人物形象、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老王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幸福的生活?”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为进入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结束后,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老王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老王》教案复习课程

《老王》教案复习课程《老王》教案10、老王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3、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组织材料的方式,感受本文朴实的语言风格,体会以小见大的作用。
教学准备1、学生熟读课文,完成预习任务。
2、查阅作者杨绛的相关资料及背景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常常对名人或者明星的一言一行非常的关注,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普通人,你是否也像关注那些名人明星一样关注那些普通人呢?我国著名作家杨绛先生就曾写过一个车夫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故事的主人公——老王。
二、认识作者及背景1.作者介绍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我们仨》等,译有《堂吉诃德》《小癞子》。
《干校六记》曾获全国优秀散文奖,记述作者1969年底到1972年春在河南“五七干校”中的生活经历。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84 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
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尊重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印在了作者的脑海中。
三、梳理字词伛(yǔ)攥(zuàn )惶恐(huáng )荒僻(pì)塌败(tā)取缔(dì)骷髅(kū lóu)翳(yì)滞笨(zhì)愧怍(zuò)塌败:塌陷破败凑合:将就滞笨:呆滞笨拙愧怍:惭愧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老王》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老王》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老王》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杨绛先生所写,讲述了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交往,刻画了一位老实、厚道、善良、不幸的老王形象。
通过作者对老王的回忆,使我们看到了老王的生活困苦,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对老王的关心和同情。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欣赏,以及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学习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有一定的把握。
但是,对于一些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手法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手法。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性有一定的好奇心,对于课文中的善良、同情等美好品质有一定的认同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老王的关心和同情,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和同情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在讲解课文内容时,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2.讨论法:在分析课文写作手法时,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看法。
3.情境教学法:在讲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时,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准备课文朗读录音。
2.课文PPT:制作课文PPT,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024年《老王》教案三篇

2024年《老王》教案三篇《老王》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体会用善良体察善良,了解在特殊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下层人高尚的思想情操,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体验“愧怍”的真正含义。
2、掌握记叙性散文中通过事情的记叙来表现人物形象。
从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段中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重点分析老王临死前一晚来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这件事。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学生们共同的讨论中和教师的指导下逐个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用善良体察善良,了解在特殊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下层人高尚的思想情操,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体验“愧怍”的真正含义。
掌握记叙性散文中通过事情的记叙来表现人物形象。
从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段中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重点分析老王临死前一晚来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这件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学生们共同的讨论中和教师的指导下逐个解决疑难问题。
突破手段:教师认真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逐个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幻灯、段媒体、录音机,讲义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及作者时代背景等简介随着社会建设的日新月异,像我们余姚这样的城市也逐渐迎来了大量不同层次的各项各业的打工者。
他们都是社会底层劳动者,但他们贫苦而善良。
今天我们来学的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老王》就是展示这种底层人物的个人操守,最终从他们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选择中认识人的尊严和崇高。
板书:老王杨绛这篇__的作者是著名的女作家和翻译家杨绛,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作者的有关情况以及__重点出来的有关该作家与其夫钱钟书先生在这个特殊年代里的遭遇。
出示PPT:杨绛:生于1911年,原名杨季康,原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员。
1935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先生一同留学英、法等国。
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1970年下放河南省息县干校在菜园劳动。
1972年回北京。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老王》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老王》《老王》教案《老王》是一篇生动有趣的故事,适合初中生阅读。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修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简介,了解文章背景;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题;3.学习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章深层含义;2.难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情感,展示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文章内容,提前整理好教案大纲;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文章,准备听课笔记。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简要介绍《老王》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文章解读(15分钟)逐段解读文章,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内涵含义。
3.讨论交流(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展示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4.语言运用(10分钟)通过词语搭配、造句等练习,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语言运用的技巧,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5.感悟赏析(10分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与主题,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与写作任务,巩固学生对《老王》的理解和感悟,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老王》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不仅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情感,在表达中展示智慧,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学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课《老王》
授课教师:肖文静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
工作单位:康荣一中指导教师:史玉春
一、教材分析
《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老王》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老王平凡而且不幸的生活遭遇。
他与作者交往密切,为人善良厚道。
“我”一家人对老王的遭遇给予关心和同情。
本文同时揭露了当时的社会问题:不幸者没人关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和老王的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这篇文章把零散的材料变成一个整体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向作者学习,要关爱生活中的不幸的人,内心要有博大的爱。
三、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对不幸者的爱心。
学习作者对人物情感的准确捕捉的写法。
2、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
四、教法和学法
本课我采用自学—展示—探究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展示学习成果,最后探究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屏幕展示一些小人物如陈玉蓉和范阡川的感人故事。
然后
师:一段凄惨壮美的故事,一首感人肺腑的歌——尽在……《老王》
2、作者简介
出示幻灯片: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唐·吉诃德》。
是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的妻子。
3、扫清文字障碍:给下面加划线的字注音。
蹬压(压根儿)
伛攥荒僻
塌败取缔骷髅
滞笨愧怍
4、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问题朗读课文:
(1)阅读课文后你能得知老王过着怎样的艰难的生活吗?
(2)你觉得老王的为人怎么样?为什么这么说?
(3)你认为作者怎么样?作者和作者一家人是如何对老王进行关爱的,请从文中找出正确的语句或段落。
(学生探究后)
师:下面同学们回答老师的第一个问题:老王过着怎样的难舍生活?
生:老王居住条件差,老王谋生困难。
师:你觉得老王为人怎么样?
生:老王心地善良。
师:为什么说老王心地善良?
生: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
生:送钱先生看病,不愿要报酬
生:身体病重,还要来谢恩
师:第三个问题:你认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我认为作者也是一个心地善良,有爱心和有同情心的人。
师:作者和作者一家人是如何对老王进行关爱的?
生:作者和作者一家人故意坐老王的车,关照他的生意。
也付钱。
生补充:老王既送香油又送鸡蛋,他都不让“我”白送。
5、重点赏析
师:请同学们朗读“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部分,然后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屏幕展示问题:
(1)在去世前,老王为什么要送给我鸡蛋和香油,说明老王的性格特点怎么样?
(2)老王说“我不是要钱”,但为什么老王最后还是把钱收下了呢?你怎样理解“我不是要钱”这句话的含义。
(3)对于这句话“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生:说明老王知恩图报、心地善良
师:请回答第二个问题
生:老王怕“我”真的把钱给他送去,这样会给“我”增加麻烦,说明老王厚道、善良。
师:第三个问题如何回答呢?
生:作为幸运的人,应该去关爱不幸运的人,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命运,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帮助他们过上好日子。
6、难点探究
师:这篇文章开头这样说过“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但是后面却说“我自己不敢乘三轮”,这样表达是不是前后矛盾?
生讨论后师总结:这要涉及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因为她是知识份子,所以不敢做劳动人民的车,怕被说成是“骑在人民头上”。
而老王不怕被牵连,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老王的善良。
7、想一想
师:我们都知道当时的社会是一个缺少关心和爱的社会,社会地位高的人往往瞧不起社会地位低的人。
那么作者为什么能够关心、同情和尊重老王?是什么样的崇高精神使她这样做呢?
生:极富爱心。
生:一个字“善”。
8、总结全文—怀念老王
同学们,老王的境遇带给我们的是心酸与不忍。
像老王这样的小人物生存如此艰难,是多么的让人同情和感到悲痛。
他们没有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对现状无可奈何。
他们需要阳光的沐浴,他们需要像作者这样的尊重。
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吧,哪怕你付出的只是微笑。
9、生齐读歌词《爱的奉献》
爱的奉献
这是心的呼唤
这是爱的奉献
这是人间的春风
(这是生命的源泉)
再没有心的沙漠
再没有爱的荒原
死神也望而却步
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10、课外拓展
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关爱不幸者?
生畅所欲言。
11、作业
搜集有关资料,以《爱心在行动》为主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六、板书设计
9老王
老王:苦①靠三轮谋生我们:善①常坐他车
②孤苦伶仃②坚持给钱
③双眼有疾③关心生计
④居住艰苦④送鱼肝油
善①送冰愧①感到抱歉
②去医院②老王死后愧怍
③扶病、捎话
④送香油、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