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定位》的理解
《定位》读后感

《定位》读后感读完《定位》的读后感,我对这本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这本书通过探讨品牌定位的重要性和方法,向读者传达了关于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和竞争优势的思考,让我明白了品牌定位的关键和成功的要素。
《定位》是一本充满洞察力和实用性的书籍。
书中提出了品牌定位的理念,强调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如何通过定位来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和竞争优势。
这让我思考了品牌定位和市场营销的意义。
首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品牌定位的重要性。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品牌定位能够帮助企业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
通过明确目标受众、独特卖点和竞争优势,企业能够吸引目标客户群体,提高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
这让我明白了品牌定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只有通过定位,我们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其次,这本书让我思考了市场营销的意义。
市场营销是企业与目标客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过程,通过市场营销,企业能够了解客户需求、制定营销策略和实施推广活动。
这让我明白了市场营销是企业成功的基础,只有通过市场营销,我们才能有效地推广产品和服务,吸引目标客户。
最后,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竞争优势的重要性。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需要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通过定位和市场营销来建立和巩固竞争优势。
这让我明白了竞争优势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只有通过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和提供卓越的产品和服务,我们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总的来说,我对《定位》的读后感这本书给予了我对品牌定位、市场营销和竞争优势的深刻思考。
通过探讨品牌定位的重要性和方法,这本书向读者传达了关于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和竞争优势的思考。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品牌定位的重要性,思考了市场营销的意义,以及明白了竞争优势的关键。
我对《定位》的理解

我对定位的理解感谢《定位》这本书,让我对定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定位不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而是要你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
所以说,把这个概念称作“产品定位”是不正确的,好像你在对产品本身做些什么似的。
定位就是如何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实现差异化。
问自己一个问题就能知道这个产品在定位上有没有差错:它是什么?如新浪是新闻,百度是搜索引擎,QQ是聊天工具。
在广告、媒体爆炸的今天,谁能够在客户大脑里占有一个位置,谁就能赢得市场。
反过来讲,如果你的产品在客户头脑里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那就要倒霉了。
想想苹果的牛顿机,它既是传真机,又是传呼机,又是日程表,又是手写式电脑,太复杂了。
用户根本分不清它到底是个啥东西,其结果就是被市场淘汰,而简单得多的iPhone却获得了巨大成功。
那么如何才能使你的产品进入客户的大脑,并占据一席之地呢?捷径就是争当第一。
你不妨问自己几个简单的问题: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叫什么名字?当然是杨利伟了。
那第二个人是谁?世界最高峰叫什么?珠穆朗玛峰呀。
没错。
但世界第二高峰叫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先入为主。
能够在同类产品中第一个进入客户大脑的品牌,往往能够在同类产品中位居前列(定位法则一)。
历史表明,第一个进入人们头脑的品牌所占据的长期市场份额通常是第二个品牌的两倍、第三个品牌的三倍。
如果你不是第一个进入预期客户头脑的产品,那就得搞出一个能使你成为第一份的名堂来(定位法则二)。
而不是与竞争对手直接抗衡。
还拿山峰举例,日本的富士山虽然在全球山峰中排不上名次。
但却不妨碍它以日本第一高峰的定位扎根到客户的头脑里,并成为日本的象征。
在考虑定位时,一定不要试图改变客户头脑里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定位法则三)。
啤酒是浅棕色的,如果你非要整出一种白色啤酒,肯定会以失败告终。
有位政客说过:“如果那东西看上去像鸭子,走起路来也像鸭子,我就说它是鸭子。
”另外也不要企图让人人都满意,就像每个政治家都会坚持“政治立场”一样,市场营销人员必须坚持“差异化”(定位法则四)。
定位 读后感

定位读后感《定位》读后感。
《定位》是一部由美国作家乔·诺斯泰尔创作的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在生活中的种种困惑和挣扎,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自我定位的追求和探索。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小说中所揭示的人性之美和人生的真谛所感动,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内心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在职场上奋斗的年轻人,他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人生方向感到迷茫和困惑。
他在不断地追求成功和金钱的过程中,却发现自己的内心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人生的价值所在。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作者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自我定位的追求和探索。
在这个物质丰富但精神贫乏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迷失在名利和金钱的诱惑中,忽略了内心的真正需求和价值。
然而,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并不来自外部的物质享受,而是来自内心的满足和对生活的热爱。
只有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所在,才能真正地感到幸福和满足。
读完《定位》,我深深地为主人公的成长和觉悟所感动。
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并没有放弃,而是勇敢地面对并不断地追求自我成长和进步。
他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探索,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人生的价值所在。
这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内心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通过阅读《定位》,我深刻地意识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我们不能被物质的诱惑所迷惑,而是要不断地探索和追求内心的真正需求。
只有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所在,才能真正地感到幸福和满足。
这部小说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内心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总的来说,《定位》是一部富有启发意义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自我定位的追求和探索。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深刻地意识到了人生的真谛和内心的需求。
我相信,只有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所在,才能真正地感到幸福和满足。
这部小说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内心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定位读后感想最新5篇

定位读后感想最新5篇《定位》里面提到的核心思维是需要快速占领用户心智并在行业的某个领域做到用户心目中的第一,在二元法则的理解中,用户最多只能记住行业的前两名,所以占领用户心智更是关乎企业的死生,下面给您带来定位读后感想,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定位》读后感1早已听说《定位》这本书的大名,但始终没有机会一睹其芳容。
直到最近读完这本书,我才深深被大师的观念和论述所折服。
《定位》一书,远非“经典“、“好书“、“过瘾“这样的形容词所能形容,而更应该用“开创性“、“颠覆性“、“划时代性“这样的形容词形容。
这绝非溢美之词,而是无数伟大的公司用实践检验出来的真知与真理。
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两位大师如同两位冷静而又战绩卓越的将军给即将毕业的军校学生授课,将一例例失败的战争进行解析,将一场场成功的战役进行解密,循序渐进给学生讲解如何用“定位“这个新的理念、新的生产工具做到决胜总在开战前,实现“先胜而后求战“、如果要给两位大师授课的内容加个标题,我希望这堂课的标题是《我们肯定能赢》。
当然,还有3个副标题,分别是“找到你的对手“、“明确你的策略“、“改变你的思维“,而这也正是这本书要向世人传达的精髓。
1、找到你的对手都说商场如战争,若论两者的残酷程度,商业社会的激烈竞争程度一点也不弱于战场。
但若论两者关于“对手“的理解,商场的理解则显著深刻于战场。
战场中,你的对手就是你的敌人,毫无争议;但在商场中呢,你的对手到底是谁?难道就只是你的竞争者们吗?显然不是。
以传统营销学的观点来看,你的对手就是你的竞争者们,你必须跟你的竞争者们大打质量战、价格战,唯有如此,你才能杀出一条血路,以极为激烈的惨胜赢得部分消费者的些许不可靠、不牢固、不稳定的芳心。
然而,《定位》则告诉我们,你的对手根本不是你的竞争者们,而是潜在消费者的心智,唯有进入消费者的心智,抢占消费者的心智高地,才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赢得漂亮、赢得干脆、赢得兵不血刃!因为在这个“选择的暴力“社会中,信息爆炸、知识爆炸已成为常态,而消费者的心智则极为有限,最多只能为每个品类留下七个品牌空间。
《定位读后感》

《定位读后感》引言概述:《定位》是美国作家萨拉·德塞的一本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的成长故事,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自我定位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定位》进行读后感的阐述,包括主题阐述、人物塑造、情节设计、语言运用和价值观思考。
一、主题阐述:1.1 主人公的自我发现:小说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揭示了自我发现对于个体成长的重要性。
主人公在面对各种困境和挑战时,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并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1.2 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冲突:主人公在寻找自我定位的过程中,经历了与社会价值观的冲突。
她不断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激情,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他人的质疑和压力,这种冲突使她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定位。
1.3 探索人生意义的追问:小说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最终意识到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自我实现。
二、人物塑造:2.1 主人公的形象描写: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鲜明,她勇敢、坚韧,追求自我定位的决心和勇气令人钦佩。
2.2 次要人物的作用: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与主人公的互动,帮助主人公更好地认识自己,推动故事的发展。
2.3 人物关系的描写:小说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通过描写人物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展现了人际关系对于个体成长的影响。
三、情节设计:3.1 故事的起承转合:小说的情节设计紧凑有序,以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为线索,通过起承转合的结构,引人入胜地展现了主人公的成长和自我定位的过程。
3.2 情节的高潮迭起:小说中设置了多个高潮点,通过主人公的挑战和突破,引发了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3.3 结局的反转和启示: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和成长,给予读者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四、语言运用:4.1 描述的生动性:小说中的描写细腻而生动,通过对环境、人物和情感的描绘,使读者更加身临其境,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4.2 对话的真实性:小说中的对话真实自然,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现了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主题和故事情节。
看《定位》有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

看《定位》有感心得体会(精选5篇)看《定位》有感心得体会(篇1)1969年,《定位》的两位作者有一个预测,就计算机制造业而言,“任何公司向IBM公司业已占据的地位直接发起挑战都无望获得成功。
”第二年,RCA 公司向计算机业全速进军,直接挑战IBM,最后以失败告终。
作者通过这个例子,是想告诉我们,行业里的跟随者要利用自己在预期客户头脑里业已占据的地位,将自己与行业中的一个新位置挂钩,只有这样才可能撼动那些行业里的巨头。
在中国的互联网江湖,也曾有那么两个“挑战巨头”的故事,一胜一败,殷鉴不远。
金山网络推出的金山毒霸,也曾向当时的360杀毒发出正面进攻,在PC端,360是中国最大的杀毒软件公司,最后金山失败了,改名猎豹移动,专门做国际市场了,放弃了国内的杀毒市场。
金山为什么会失败呢?要知道金山网络是一个老牌的互联网公司,而360在当时只是一个杀毒市场上的后起之秀,靠着免费杀毒成功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
金山的杀毒软件当时在市场上只占据了极小份额,而大部分预期客户头脑里金山是什么呢,是WPS,是中国的OFFICE,这就是当年金山的尴尬之处。
所以说,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另一个故事是酒旅预定业的,曾经中国市场上携程、艺龙、同程是行业里的老大,但美团就成功切入了这个行业。
为什么美团会成功呢?我们先想想美团是什么,它在预期客户头脑中的定位是什么,我想就四个字:吃喝玩乐。
它想要挑战和进入的行业是酒旅,酒店业很大一块是靠旅游收入,所以和“玩”字就挂上了钩。
就这样,美团就顺利吃下了一大块市场份额。
又想起一件事,前几年陆奇在百度的改革。
陆奇在来百度之前,百度是一个迷失在市场上的巨轮,靠着广告收入躺赢,市值都快被当时的京东超过了。
陆奇来了,干了一件重要的事,把百度外卖直接卖给了饿了么,大力发展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百度又重新回到了轨道上。
看《定位》有感心得体会(篇2)这本书买了好久,一口气看了好多章节,唯独最后两章今晚才看完。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

特劳特《定位》读后感1、特劳特《定位》读后感《定位》这本书问世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影响很大,2021年,美国营销学会评选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结果特劳特提出的“定位”概念击败了诸如科特勒、麦克尔·波特等这些顶级世界大师的理论,成为王者。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不但是营销的经典,也可以用在职业生涯规划、生活等各个方面,我花了一天时间仔细的研读,感触很多。
在这个传播过度、信息爆炸的社会里,产品的竞争优势建立需要准确的找到市场的空档,突出其产品本身所独具的优势,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坐下来,也就是有效占据预期客户的心智资源。
当客户需要这个产品就会想到你,比如提到安全的汽车就会想到“volov”,想去头皮屑就会想到“海飞丝”,怎么喝酒又保健,你可能会想到“劲酒”或“黄金酒”,这是聪明的厂商进行了细致的品牌定位区分,这个产品不会让所有的人都满意,但在某个区域内,它可以做到最强,拥有忠诚的目标消费群,这就是产品的定位。
其实回头看看我们每个人的发展,自身的职业规划,与产品定位又是多么的相似。
很多人说职场竞争太激烈了,和我一样的人太多了,好的发展机会虽然存在,但是僧多粥少,总也轮不到我。
其实这就是一个职业定位的问题。
每一个人在寻找工作、谋求发展的时候都要问一下自己,自身的能力和兴趣在哪里,如何根据外在市场职业竞争状态,给自己寻找一个独特的位置,避免市场的过度竞争,在狭窄的领域做到最强,那么你的职业发展就成功了。
如果你感觉工作辛苦,没有机会又赚不到钱,那一定是职业定位出现了问题。
陷入了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周遭的对手太多,你想脱颖而出实在是太困难了,在拼尽全力的情况下,可能你能达到平均水平已经不错了。
这个时候能够改变一下位置,定位到竞争相对较小,又能体现自身优势的地方,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发展自己。
举几个很有意思的职业来分析一下:在深圳,文员的岗位可以说是最为普通的,但竞争也是最激烈的,往往是这个职位招聘信息刚挂到网上,瞬间之内就会收到上百封求职简历,让你眼花缭乱。
《定位》读后感精选

《定位》读后感精选《<定位>读后感精选》读完《定位》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对很多事情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里讲的“定位”这个概念,真的是太妙了。
它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经历过的一件小事,却能很好地体现出定位的重要性。
那是一次和朋友一起去商场逛街,准备买双运动鞋。
商场里的运动鞋品牌那叫一个多,让人眼花缭乱。
我们一开始漫无目的地逛着,觉得这双好看,那双也不错。
走进一家知名品牌的店铺,里面的鞋子款式新颖,设计时尚。
店员热情地迎上来,给我们推荐了几款当季的热门款式。
我试了一双,脚感不错,样子也挺好看,心里有点小喜欢。
可朋友在旁边说:“这双鞋不太适合你平时跑步穿,而且价格也不便宜。
”我想想也是,虽然喜欢,但不符合我的主要需求。
接着又逛了几家店,我发现自己越来越迷茫。
每双鞋好像都有优点,又都有不太满意的地方。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我没有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
我到底是想要一双平时散步穿的舒适的鞋,还是一双专门用于跑步锻炼的功能性鞋子?又或者是一双只是为了搭配衣服好看的潮鞋?于是我停下来,认真地思考了一番。
我平时有跑步的习惯,所以一双能在跑步时提供良好支撑和缓冲的鞋子对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明确了这个定位后,我们的选择范围一下子就缩小了。
最后,我们在一家专注于运动科技的品牌店里,找到了一双完美符合我需求的跑鞋。
它的鞋底设计能够有效减轻跑步时对膝盖的冲击力,鞋面材质透气舒适,价格也在我的预算范围内。
当我穿上这双鞋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这就是我想要的。
通过这次买鞋的经历,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定位”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明确自己的需求和定位,就很容易在众多的选择中迷失方向,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可能买不到真正满意的东西。
在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常常在各种选择面前犹豫不决,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比如选择职业,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只是盲目地跟风,觉得这个行业热门就去尝试,那个行业赚钱就去涉足,最后很可能一事无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谢《定位》这本书,让我对定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定位不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而是要你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
所以说,把这个概念称作“产品定位”是不正确的,好像你在对产品本身做些什么似的。
定位就是如何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实现差异化。
问自己一个问题就能知道这个产品在定位上有没有差错:它是什么?如新浪是新闻,百度是搜索引擎,QQ是聊天工具。
在广告、媒体爆炸的今天,谁能够在客户大脑里占有一个位置,谁就能赢得市场。
反过来讲,如果你的产品在客户头脑里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那就要倒霉了。
想想苹果的牛顿机,它既是传真机,又是传呼机,又是日程表,又是手写式电脑,太复杂了。
用户根本分不清它到底是个啥东西,其结果就是被市场淘汰,而简单得多的iPhone却获得了巨大成功。
那么如何才能使你的产品进入客户的大脑,并占据一席之地呢?捷径就是争当第一。
你不妨问自己几个简单的问题:
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叫什么名字?当然是杨利伟了。
那第二个人是谁?
世界最高峰叫什么?珠穆朗玛峰呀。
没错。
但世界第二高峰叫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先入为主。
能够在同类产品中第一个进入客户大脑的品牌,往往能够在同类产品中位居前列(定位法则一)。
历史表明,第一个进入人们头脑的品牌所占据的长期市场份额通常是第二个品牌的两倍、第三个品牌的三倍。
如果你不是第一个进入预期客户头脑的产品,那就得搞出一个能使你成为第一份的名堂来(定位法则二)。
而不是与竞争对手直接抗衡。
还拿山峰举例,日本的富士山虽然在全球山峰中排不上名次。
但却不妨碍它以日本第一高峰的定位扎根到客户的头脑里,并成为日本的象征。
在考虑定位时,一定不要试图改变客户头脑里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定位法则三)。
啤酒是浅棕色的,如果你非要整出一种白色啤酒,肯定会以失败告终。
有位政客
说过:“如果那东西看上去像鸭子,走起路来也像鸭子,我就说它是鸭子。
”
另外也不要企图让人人都满意,就像每个政治家都会坚持“政治立场”一样,市场营销人员必须坚持“差异化”(定位法则四)。
天下的公司太多了。
要想不树敌,在各方面都让每个人满意来赢得胜利,这根本办不到。
最后再总结一下,有了适当的品牌名称和正确的定位,才能使那些最多算得上平平常常的产品或服务取得成功。
有名望的大公司通常难以竞争得过规模较小、但定位明确的公司。
规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定位。
大多数人认为唯一重要的是产品、价格或服务的质量,这种观点不正确。
问题不是出在产品、服务、价格上,而是出在客户对产品、服务、价格的观念上。
重点是: 1.不要尝试改变别人的想法,因为会花费太多的时间,我们能做的是改变自己的定位。
2.产品的好坏不在于产品本身,而是存在人们的脑子里3.成为第一,没有第一,创造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