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汉习语的翻译
浅谈英语习语汉译

浅谈英语习语汉译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
本文从习语的特点入手,在直译和意译等的角度浅谈了几种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又在比喻义、引伸义、固定搭配、语气等方面浅谈了英语习语翻译要注意的误区,以期能够给译者在翻译习语时有所启发和帮助。
使读者在读译文时,既能够领略到异国情调,不失原义;又能够保存原文的比喻形象和韵味。
标签:英语习语;直译;意译;固定搭配;翻译误区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本文所指的英语习语,是就广义而论,包括英语中的成语、俗语、谚语等。
语言的互相翻译不但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更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翻译工作时最怕碰上习语多的文章,因为为了忠于原著,译文必须既保持它的外国味,又要符合本国文字的要求,翻译习语很难同时达到这两个标准。
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由多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
我们看到大部分的习语都是利用恰当比喻的形象化语言。
有的习语虽然没有比喻或形象,但文字也必通俗简练。
绝大部分习语在这两方面是兼而有之,所以是既生动又经济的。
习语是语言中独立而固定的因素。
习语在意义上往往是独立的,这就是说它的意义并不是它的组织分子的意义的总和。
例如英语习语“To lose one’s head”的字面意义的总和“失掉了头”,而它的独立意义却是“张皇失措”“热衷”或“迷惑”等。
“Black sheep”的字面意义是“黑羊”,而它的独立意义却是“社会中的败类”或“害群之马”等。
习语往往破坏语法规则和逻辑推理。
例如,英语习语“Ups and downs” (盛衰)和“Ins and outs”(底细)中两对前置词都当名词用;“Diamond cut diamond”(棋逢对手)中动词该用单数而却用复数,这些都违背了英语的语法规则。
“To have one’s heart in one’s mouth”(非常吃惊)的字面意义是“把心放在口中”;“As fit as a fiddle”(精神奕奕)的字面意义是“像提琴一样强健”,这都是不合乎逻辑的。
浅谈英汉习语的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的翻译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邓慧云(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10901班 200900848)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英汉互译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常和普通。
无论是在何时何地英汉双语的标语或标志都不罕见,可见其在我们生活之中是比较普及的。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习语又是语言的一部分,它是一种文化的浓缩,是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形象鲜明、音韵优美、内涵丰富等多种特点。
很多时候我们都能从一些习语中了解到一定蕴含于其中的文化意义。
英语中,习语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包括俗语、谚语、格言、警句和俚语等。
汉语中,这类表达称作“成语”或“俗语”。
英汉习语翻译的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的表达清楚源语言的含义,做到“信、达、雅”,让目的语的读者能够更加透彻的理解对方的习语,从而了解其中蕴含着的文化。
在英汉习语翻译时我们一般要先了解英汉习语的特点;英汉习语形和意的差别;英汉互译的方法一般有采用直译法和意译法或两者相互结合与补充。
习语是文化的产物,它们蕴涵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从习语中反映出中西文化差异,这些差异要求我们真切地了解产生与使用该语言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风土人情,并把握和细究习语的意义,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从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不断促进和加强各国人民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关键词:特点、形和意、直译、意译论文大纲1.英汉习语的特点1,1英语习语的特点1.2汉语习语的特点2.英汉习语的形和意2.1意义和形式相同2.2意义和形式部分或完全不同2.3意义相似,形式不同2.4形式,意义都不相同3.翻译方法3.1 直译法3.2 意译法3.3直译和意译结合4.结语理论背景在经过快两年的翻译学习中,我们更加透彻的了解了中西方的文化,它们的起源、发展、成熟在我们面前一一展现。
当然,在这些之中我们学习的主要重点就是各种各样的翻译方法,例如选词法、词类转换法、增减法、重复法、省略法、分合法、加注法、正反表达法、直译法、意译法等等。
浅议英汉习语的互译

班 门弄 斧
On c e b i t e ,t wi c e s h y
一 朝被 蛇咬 , 十 年 怕 井 绳
英汉 两种语 言都有丰富的习语,习语的 出现汇聚着一个 民
族, 一 个国家的民情 、 国情 、 地理风貌 、 历 史背景 、 文学作 品、 风俗
四、 直 译 加 注
为 了保 留原文 的民族特色 和形 象比喻, 一些含有典 故的习 语也常采用直译, 但需要加注, 以免使读 者感 到难 以理解 。 当然加
注会分散 , 打断 读 者 的连 贯 理 解 , 因而 以少 用 为 好 。
司马昭之 心
ma n i n t h e s re t e t .
习惯 , 凝聚着无数语言使用 者数代 的智慧和心血, 承载着无数难
以言表 的超乎语言之外的信息与哲理。 习语来源于 日常生活 、 社 会 活动和体 力劳动, 具有结构严谨 、 形式简练 、 含义精辟 、 形象鲜
f 0 r c e c o me t o t he f or e whe n d e c e p ion t w o r e t h i n.
从六个方面对英 汉习语 的互译介绍如下, 以供参考 。
一
A g o o d d o g d e s e r v e s g o o d b o n e .好 狗 应 得 到 好 骨
瑞雪兆丰年
A s n o w y e a r ,a r i c h y e a r .
情 人 眼 里 出西施 B e a u t y i l e s i n l o v e r ’ s e y e s .
有其父必有其子
B u m o n e ’ S b o a u
L i k e i t t h e r , l i k e s o n .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0引言习语是人们在日积月累的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表达思想的方式,是一种文化沉淀,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广义上习语包括成语(idioms)、短语(set phrases)、谚语(proverbs)、格言(sayings)、俗语(colloquialisms)、警句(epigrams)、名言录(quotations)、典故(allusions)、俚语(slangs)、歇后语(two-part sayings)等。
下面就探讨一下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根源及一些习语翻译的方法。
1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根源1.1生活的自然环境的差异中国位于亚洲大陆,自古汉族人们的生活繁衍主要离不开土地。
土地对人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汉语中有许多与土地、农业有关的习语。
比如:“土生土长”、“卷土重来”、“揠苗助长”、“瓜熟蒂落”。
英国是一岛国,历史上航海捕鱼是英国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英语中有很大一部分习语源于航海事业或与水有关系。
比如:a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to go with the stream(随波逐流),Still waters run deep(大智若愚)等等。
英语中有不少用鱼来比喻人的习语:a poor fish 可怜的家伙,a cold fish 冷淡的人,a shy fish 害羞的家伙等。
比喻花钱大手大脚,汉语是挥金如土,而英语则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常用“骄阳似火”,“赤日炎炎似火烧”来描述。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夏季气候凉爽宜人,英国人形容夏天是温柔、可爱、美好。
1.2风俗习惯的差异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岁月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意识的反映和表现,许多习语就出自民俗。
英语习语的汉译浅谈

英语习语的汉译浅谈摘要:作为英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习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色彩和文化信息。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给我们的理解和使用带来了很多困难。
本文通过一些翻译实例,介绍了四种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提出了翻译中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习语翻译方法汉语习语习语(Idiom)是语言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自然沉积形成的固定短语和短句,具有形式固定、简洁明快、寓意深刻的特点。
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由于东西方人们生存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所蕴含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信息各不相同。
所以,在翻译英语习语时,必须根据不同习语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在忠实地表达原文习语的含义的基础上,尽量保持原文习语的生动形象、修辞效果和民族特色。
习语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也是文化的移植,因此,如何恰当地翻译习语,使其易于理解和接受,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一、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根据英语习语的不同特点,在翻译成汉语时主要有四种方法:(一)直译法;(二)套用法;(三)意译法;(四)增补法。
二.如何学习英语习语与汉语习语摘要:习语是语言的核心与精华,它生动地反映出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主要探讨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之间存在的共性与差异。
关键词:习语核心与精华共性差异习语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成语、比喻性词组、谚语、俚语、俗语、典故、惯用语、歇后语等。
它是语言中的某些部分经过长期反复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形式固定、形象鲜明、言简意赅却喻意深刻的短语或短句,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
世界上所有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都包含有丰富的习语,英语和汉语都有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因此都拥有极丰富的习语。
英语习语以其精练、短小、幽默、风趣且富于哲理性的特征而广泛地被英、美国家的人们所接受并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际、报刊、杂志以及电视广播媒体之中。
作为传承、记载文化与语言的工具之一,它在英、美国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浅谈英语习语的汉译

2008 英语科浅谈英语习语的汉译梁彭武黄岭镇中心小学摘要:英语习语的汉译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汉译时一定要注意其中的技巧。
但仅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词(等价性)为前提,寻求对等的表达是不够的。
而英语习语汉译的表现手段,是力求能再现英语习语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
只有多注意英语习语字面以外特有的语言内涵色彩,才能使译文讽刺得当,宜于说理,又不失原来习语所具有的语言形象。
关键词:英语习语汉译直接对译意译直译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长期积淀下来的通俗而生动形象地描绘人情世态的定型短语或短句,其中英语里称之为习语。
习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大多数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以及鲜明的文化内涵,是民族文化的积淀。
现在习语不仅大量出现在文艺作品里,在政治和科学论文中也同样经常遇到,因此习语翻译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整个译文的质量。
习语的翻译是固然重要,但在翻译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素。
大致可分为受国家文化差异和译者自身文化知识:一、国家文化差异:汉语和英语中都有许多习语反映各自的民族或地方色彩。
例如: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和汉语习语“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虽然有相同的意义,但在英译汉时决不能套用后者,因为诸葛亮是我国的一个历史人物,与原作上下文会形成矛盾。
因此把它译为“一人不及两人智”比较合适。
二、译者自身文化知识:要把习语翻译好,首先要通晓两种语言;其次必虽熟悉两种文化,这样才能意会“弦外之音”;最后要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
译者本身如不具备以上几点,就很难领会原句习语中有意含蓄的内容,不能很好地把它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例如:Set a fox to keep one’s geese .如果译者本身不熟悉两种文化,岂能知道在西方文化中,狐狸专门偷吃鹅的呢,再加上不会单词和没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岂不是把这句习语直译成“狐狸看鹅”。
这样会使读者觉得莫名其妙,而我们应把它译成“引狼入室”更为合适,极为传神。
浅谈习语的翻译

浅谈习语的翻译发表时间:2009-05-08T10:48:33.183Z 来源:《中华现代教育》总第39期供稿作者:张欲晓[导读] 文化的差异使得英汉习语表达不尽相同,在翻译过程中切忌随意套用。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汉习语承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
因此,了解习语的文化特征,掌握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注意英汉习语翻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才会译出好的作品。
【关键词】习语;特征;翻译策略习语,即习惯用语(the idiomatic phrases),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精华。
世界上凡是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都包含有大量的习语。
习语是一个含义非常宽泛的概念。
英语习语通常包括成语(set phrases)、谚语(proverbs)、格言(sayings)、俗语(colloquialisms)、典故(allusions)、和俚语(slang)等,在汉语中则还包括歇后语(enigmatic folk similes)。
习语往往是比较形象化的语言,用来生动地比喻事物。
一般结构都比较短小精悍,寓意深刻,易懂易记,因而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
由于各民族语言形成因素和发展特点不同,习语往往又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
在笔译和口译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大量习语的翻译,这就需要译者掌握一定的习语翻译技巧,处理好两种语言和文化间的矛盾,不仅要译出原语习语的形象、喻义、修辞,还要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的交流。
习语翻译的好坏往往会影响到翻译的质量和文化交流的程度,因而准确、有效地传递原语文化信息是习语翻译的关键。
英汉习语也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其中很大的一个差别表现于不同文化意象的反映。
由于各个民族不同的历史、发展状况,造成了彼此的文化差异,使得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同样的事物形象会产生不同的联想。
浅议英汉习语翻译方法

浅议英汉习语翻译方法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经长期反复使用沉淀下来、提炼而成的语言精华,带有浓厚的民族或地域色彩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出民族的发展历史,不仅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宝,而且也闪烁着民族人文精神的异彩。
通过对习语的翻译,使一个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另一个民族文化中依旧异彩纷呈,是翻译界长期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是本论文所关注的中心问题。
习语文化翻译英语习语(idioms)包括成语(set phrases)、谚语(proverbs)、俚语(slang expressions)和典故(allusions)等。
由于地域、历史、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英汉两种文化不同的民族特色及文化信息。
习语的翻译可谓语言翻译者的一大难题,如何在形似与神似,本国与异域之间寻找平衡,确实是翻译者难以逃避的。
习语的翻译不仅要翻译出原语习语的形象、修辞方法,还要翻译出其民族特色,并充分注重其文化差异。
严复在他的《天演论》中说:“译道三难:信、达、雅。
”忠实准确,指的是透过一种语言去再现另一种语言所反映的思想和文化。
纵览中外翻译史,直译与意译之争均赫然在目。
争论的实质可用一句话概括: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原文的表达形式问题。
直译与意译相互联系而无绝对界限,旨于忠实传达思想。
一、直译直译就是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的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习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色彩的方法。
由于人们在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及社会经历等方面的相似之处,英汉习语中也会有少量相同或相似的习语。
这些习语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相同或相近,隐含意义相同,也就是说习语所表达的实际意义相同。
例如: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As light as a feather轻如鸿毛Each cross hath its own inscription.每个十字架都有自己的铭文。
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英汉习语的翻译
摘要:英汉习语的翻译一直是翻译工作者们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因为习语的特殊性,其字面意义往往与其实际意义有很大的差异,如果直译,就容易产生歧义,甚至造成误解。
因此,翻译习语时需要把握其上下文环境、语境含义及文化背景,进行灵活转换和恰当的翻译。
本文将从英汉习语的定义、特点以及翻译策略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提高翻译工作者的翻译水平和习语翻译的准确性。
关键词:英汉习语;翻译;字面意义;上下文;语境;文化背景
一、英汉习语的定义及特点
英汉习语是指在英汉语言中有特殊意义的固定词组或短语,其意义往往不可从其组成词语的字面意义推知,是特定文化和语言环境中的产物。
它们可以用来表达具体的概念,也可以用来形象地表达某种情感或体验。
英汉习语在两种语言中往往有相似或类似的表达方式,但其意义和文化背景可能有所不同,需要进行适当的翻译。
英汉习语有其特殊性,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的差异。
英汉习语的实际意义往往与其字面意义相差甚远,这种差异是由于历史、文化、语言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例
如,“打破沙锅问到底”在中文中的意思是尽力追问某件事情的真相,而其字面意义是砸烂了锅子才能得到底部的答案。
可能产生歧义。
由于习语的特殊性,直接翻译可能会产生歧义,甚至是误解。
例如,“一石二鸟”在中文中是指一举两得,而在英文中则是“一箭双雕”的意思。
形式多样。
英汉习语的形式有很多种,有些是由几个单词组成的短语,有些是由一个单词组成的短语,有些是成语,还有些是俚语等,这些不同形式的习语在翻译时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二、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
意译法
意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英汉文化差异和语言环境的不同,对习语的实际意义进行合理的转换和翻译。
这种方法在翻译习语时常常使用,因为直译容易造成误解和歧义。
例如,“一见钟情”在英文中常常翻译为“love at first sight”,而不是直接翻译为“one look and love forever”。
描述法
描述法是指通过解释或描述来表达习语的意思,特别适用于一些难以通过意译法来翻译的习语。
例如,“揠苗助长”在英文中可以使用“over-nurturing”来描述其含义,即过分的帮助会使事情变得更糟糕。
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直接按照习语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虽然这种方法在某些情况下是可行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容易产生误解和歧义。
因此,翻译习语时应该慎用直译法,除非习语的字面意思和实际意义相近或没有产生歧义的可能。
例如,“两全其美”在英文中可以直译为“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联想法
联想法是指通过联想来理解和翻译习语,即通过与某个类似的概念或经历来理解习语的意义。
例如,“心旷神怡”可以通过联想到自然景色来理解,即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感到愉悦和舒适。
三、翻译习语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上下文环境
习语的意义往往与上下文环境有关,因此在翻译习语时需要考虑其上下文环境,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例如,“水落石出”在某些情况下的意思是“真相大白”,但在另一些情况下可能是指“事情变得更加明朗”。
语境含义
习语的意义也受到语境含义的影响,因此在翻译习语时需要考虑其语境含义,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例如,“强词夺理”在某些情况下的意思是“用不合适的理由去支持自己的观点”,但在另一些情况下可能是指“不合理地争辩”。
文化背景
英汉习语的意义和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翻译习语时需要考虑文化背景,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例如,“吃一堑,长一智”在中文文化中是指从经验中吸取教训,而在英文中则有“once bitten, twice shy”的说法。
多维度理解
翻译习语需要多维度的理解,包括语言、文化、历史等方面。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和学习才能够更好地翻译习语。
此外,需要注意习语的适用范围,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
结论
英汉习语的翻译是一个相对复杂和困难的问题,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在翻译习语时,需要根据习语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并结合上下文环境、语境含义和文化背景进行翻译。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和学习,才能够更好地翻译习语,避免出现误解和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