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育种学雄性不育和自交不亲和进展
草育种学杂种优势利用

就是当前最常用测配方法 如:利用人工去雄制种得玉米、棉花;
甜菜三交种选育; 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得水稻、高粱、甘蓝型油菜和玉米恢复系选育; 不育系得选育时配合力测定
3、测定时期 (1) 早代测定
在S1~S2 (F2-F3)代进行,甚至在F1代进行 仅能测出一般配合力。 依据:一般配合力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可遗传得 因此一般配合力在早代与晚代呈正相关。 缺点:早代分离,可靠性差。 原则:测验种少(1-2个),选择标准低 意义:有效控制群体规模,减少后代测配数量 适用范围:群体品种改良
P
AA BB cc dd × aa bb CC DD
12 10 4 3
6586
29
25
↓
F1
Aa Bb Cc Dd
等位基因显性效应值 非等位基因累计效应值
假设完全显性 无显性 不完全显性
12+10+8+6=36 (12+6+10+5+4+8+3+6) ÷ 2 =27 (双亲平均值) 27< F1 <36
(一) 配合力高
(二) 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地理远缘 血缘较远 类型和性状差异较大
(三) 综合性状良好,双亲间性状互补
(四) 亲本自身产量高,花期相近,易于授粉
玉米马齿型和硬粒型杂交
五、杂种品种得类型(玉米)
(一)品种间杂种品种
(二) 品种-自交系间杂种品种 顶交种
(三)自交系间杂种品种 1、单交种 用两个自交系组配而成。
C
方法:采用完全或部分双列杂交法。
…
完全双列杂交:n(n—1)个杂交组合(含正交和反交)
园艺植物育种学名词解释 2

园艺植物育种学种质资源:携带有各种种质的植物个体,是育种上的基本材料,具有末来新品种所需要的性状。
远缘杂交:指亲缘关系较远的生物之间的杂交,如亚种间、种间、属间、科间的杂交。
输出性状:存在于轮回亲本中的优良性状,用来改良或弥补轮回亲本中某1~2个缺点,它最好是由少数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
品种审定:是法律规定的、新品种育成或新品种引进时,在推广之前政府主管部门对作物品种管理的一项规范措施,以审查其能否推广及其推广范围。
雌株系:指雌雄异株作物,如菠菜,通过选育获得遗传稳定,系统内全部为纯雌株或大部分为纯雌株,少部分为雌二性株系的群体。
雄性不育系:通过人工选育,在雌器官发育正常的两性花或雌雄同株植物中获得遗传性稳定的雄性不育系统。
杂种不稔性:远缘杂交后代由于生理上的不协调而不能形成生殖器官,或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不能产生正常配子而不能结籽的现象。
良种:由良种繁育单位生产的,供生产使用的优良种子。
繁殖系数:一粒种子经一次繁殖后所增加的倍数。
品种退化品种在繁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其逐渐丧失优良性状,失去原品种典型性,这一现象通常称为品种退化。
基因库指某一物种所包含的各种基因的总和它们在各种不同水平上进行安全保存和繁殖的场所。
种质决定生物种性,能将生物的遗传信息从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的遗传物质的总称。
引种由外地或外国引进新品种或育种的材料,称为引种。
株系由一个植株繁殖出来的后代群体。
杂种优势遗传性有差异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新本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综合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现象。
体细胞杂交是在离体条件下将同一物种或不同物种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培养并获得杂种细胞的再生植株。
原种:由原原种繁殖而来,具有很高的纯度,良好的种性,用来生产良种的种子。
生物学混杂由于隔离不严,使非本品种的配子参与了授粉受精,从而导致品种产生退化的现象。
品种人类在一定的农业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所创造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主要性状基本一致、遗传性稳定的栽培植物群体。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植物育种学》(杨存义)绪论一、名词解释1.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遗传特性稳定、性状一致、特性明显的一定群体。
2.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二、填空题1.每个作物品种一般都有其所适应的地区范围和耕作栽培条件,而且都只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作用,所以优良品种一般都是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2.作物品种可分为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五性系品种。
3. 作物进化决定于3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
三、简答题1.优良品种在发展农艺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4)扩大作物种质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资源;2)并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新作物;3)在其繁殖、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3.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7)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实验技术;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4.现代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育种目标要求要高。
现代农业对新品种不仅要求进一步提高单产潜力,增强对多种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的抗耐性,广泛的适应性;而且还要求具有优良的产品品质和适应机械操作的特性等。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

作物育种学名词解释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身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群体。
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稳定性,Stability ),同时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具有相对的一致性(一致性,Uniformity),并在这些性状上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有所区别(特异性, Distinctness)种(species):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化、形态特征的生物群,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种内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可以彼此交配产生后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亚种(subspecies):不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生境不同导致两地植物在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上存在差异。
变种(variety):具有相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微生境不同导致植物间具有可遗传的差异。
作物品质:指作物经济器官满足人类需求的程度。
株型:指作物的茎、枝、叶等主要光和器官在植株上的着生态势。
合理的株型可使作物充分利用光能资源,提高有机物的合成,为高产打好基础。
有性繁殖(Sexually propagating):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
自花授粉(self-pollination )异花授粉(cross-pollination )常异花授粉(often-cross pollination )无性繁殖(Asexually propagating ):不经过两性配子的受精过程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
自花授粉同一花朵内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或同一株的花粉传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的授粉方式。
异花授粉雌蕊柱头接受异株花粉受精的授粉方式常异花授粉: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衍后代的授粉方式。
自交不亲和性:具有两性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的某些植物,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自交不亲和性是一种受遗传控制的、提高植物自然异交率的特殊适应性。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

◆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有性繁殖:凡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统称为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天然异交:区别于人工杂交,是指同作物不同品种间的自然杂交。
◆自交不亲和性:指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雄性不育性:植物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Hardy-Weinberg法则:在一个封闭体系内,即没有选择、突变、遗传漂移等影响的体系中,经过若干代群体内个体间的随机交配,群体内各种基因的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不再发生改变,即保持遗传平衡状态。
◆杂种优势:指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亲本的现象。
◆种质:亲代遗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是控制生物本身遗传和变异的内在因子。
◆种质资源:凡是能够用于作物育种的生物体,包括地方品种、改良品种、新选育的品种、引进品种突变体、野生种、近缘种、人工创造的各种生物类型,无性生殖器官、单个细胞、单个染色体、单个基因等,也称为育种的原始材料、品种资源、基因资源。
◆原生境保存:在原来的生态环境中,就地进行繁殖保存种质。
◆xx生境保存:指种质保存于该植物原生态生长地以外的地方。
◆育种目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应具备的优良性状的指标。
或者说对育成品种在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也可以说对选育品种进行生物好俄经济目标的设计。
◆引种:泛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从生产角度来讲,引种系指从外地引进作物新品种,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本地推广种植。
◆驯化:指人类对植物适应新的地理环境能力的利用和改造。
◆杂交育种: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
◆回交育种:把供体的目标性状通过回交导入受体的育种方法。
作物育种学课后思考题题目及部分答案

绪论1.作物品种的概念是什么?它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作物品种(Variety)概念:指某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相对一致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并与同一作物的其它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
(品种属性:生产资料属性;经济类型属性;地区性时间性。
作物品种的类型: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等。
)优良品种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2.作物育种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哪些学科关系密切?你打算如何学好作物育种学这门课程?作物育种学(crop breeding)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主要任务:研究育种规律;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ϖ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ϖ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创新与利用;ϖ选择的理论与方法;ϖ人工创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ϖ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ϖ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ϖ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ϖ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及种子生产3.常规育种技术的主要任务和特点是什么?主要任务: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和增强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抗病、虫、草害和抗旱、寒、碱等)。
特点: 综合多个优良基因; 同步改良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水平; 盲目性大; 育种是科学艺术。
4.现代作物育种发展动向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研究2.深入开展育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3.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间的协作4.种子产业化5.调查了解农作物优良品种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第1章作物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名词解释: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在一定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选育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作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雄性不育性:植株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自交不亲和性:指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是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自花授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都称为自花授粉。
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作物):通过自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
天然异交率:作物不同品种间天然杂交的概率。
自交衰退:异花授粉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衰退。
杂种优势:后代的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等方面增强和产量提高,成为杂种优势。
杂交种品种: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 植株全体。
植物细胞工程:以植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的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类意愿生产某种物质的过程。
种质资源: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有性繁殖:凡是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不通过两性细胞受精的过程而繁殖后代的方式。
作物起源中心:野生植物最先被人类栽培利用或产生大量栽培变异类型的比较独立的农业地里中心。
杂交育种: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
远缘杂交:植物分类学上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进行的杂交。
作物的育种目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的作物新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育种目标是动态、相对稳定的。
引种:泛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诱变育种: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自交系:经过多年、多代连续的人工强制自交和单株选择所形成的基因型纯和的、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
配合力:一个亲本与其他若干个亲本杂交后杂种F1 的生产力或某个数量性状指标的大小。
一般配合力:某一纯系品种与若干纯系品种杂交后,其杂种一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 B.起一定作用 C.起主要作用 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 B.抗病育种 C.矮化育种 D.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区域性 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 D.研究育种方法 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S1显性( S1>S2)则不亲和
D. 竞争减弱 S1存在削弱S2,S2存在削弱S1,结果为弱亲和。
自交不亲和性的机理
• 花粉决定因子 AhSLF-S • S-核酸酶 S-RNase
A 表达载体
胞质可育基因为N; 核不育基因r; 核可育基因R。
三系配套
质核不育性遗传的复杂性
孢子体不育: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基因型所 控制。
孢子体基因型为rr 花粉全部败育; 孢子体基因型为RR 花粉全部可育; 孢子体基因型为Rr 产生的花粉中有R也有 r,但均可育,自交后代分离。 如:玉米T型不育系、水稻野败型不育系等
配子体不育
配子体内核基因为R 该配子可育; 配子体内核基因为r 该配子不育。 S(Rr) 后代一半花粉可育
如:玉米M型育胞质基因载于何处?
它如何与核基因相互作用 而导致不育?
光、温敏核不育
﹡水稻光敏核不育材料: 长日照条件下为不育 (>14h,制种); 短日照条件下为可育 (<13.75h,繁种)。 ﹡水稻温敏核不育材料: >28℃,不育; <23-24℃育性转为正常。
育性恢复基因 花粉致死基因 筛选标记基因
B SPT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技术原理 水稻隐性核不育系(ms/ms)
载体转化
水稻核保持系(ms/MS-SPT)
荧光色选技术
隐性不育系(ms/ms)
核保持系(ms/MS-SPT)
雄性不育(male sterility)的类别
质不育型
目前已在270多种植物中发现
有细胞质雄性不育现象
细胞质型不育系的不育性只能被保持而不能被恢复
隐性核不育
∵无保持系,这种核不育的利用有很大的限制性 。
质─核不育型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
胞质不育基因为S;
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
按基因型的不同,有三种亲和关系:
(1)自交 (2)半异交 (3)完全异交
豆科、禾本科、茄科、蔷薇科
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
十字花科、菊科和旋花科
(1)雌、雄孢子体间无相同S基因,表现亲和。 S1S1×S2S2 S1S2×S3S4
(2)雌、雄孢子体有一个相同的S基因(S1S1×S1S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