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教案]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案

生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蛋白质的构成和特性。
2.了解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和分类。
3.了解蛋白质和人类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三、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教师先向学生讲述蛋白质的重要性,可以举例说明蛋白质在人类身体中的重要作用,如骨骼、肌肉、皮肤等都需要蛋白质的支持。
2.讲授(约35分钟)(1)蛋白质的构成和特性1)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氨基酸结构一般为氢原子、羧基(-COOH)和氨基(-NH2)三部分组成。
2)蛋白质是由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线性聚合物。
3)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可以是四级结构,即原始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2)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有机物之一,具有非常多种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1)结构功能:细胞骨架、骨骼、毛发、指甲、角质等,都是由蛋白质组成的。
2)运输功能:血浆中的铁结合蛋白、血红蛋白等,都是通过蛋白质来完成物质在体内的输送。
3)催化功能:酶是一类蛋白质,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4)抗体功能:抗体是由免疫细胞分泌出来的特异性蛋白质,能够与病原体结合并起作用。
(3)蛋白质的分类根据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将蛋白质分为多种类型,主要有:1)结构蛋白质:细胞骨架、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等。
2)运输蛋白质:血浆中的铁结合蛋白、血清白蛋白等。
3)酶:能够加速反应速度的蛋白质。
4)激素:生物体内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4)蛋白质和人类健康的关系蛋白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需要充足的蛋白质来支持生命活动。
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引起肌肉、骨骼和免疫系统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同时,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也会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负担。
此外,一些疾病也与蛋白质有关,如免疫性疾病、神经性疾病等。
3.练习(约10分钟)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如:1)蛋白质的构成单位是什么?有哪些氨基酸?2)蛋白质的结构有哪几级?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3)蛋白质有哪些生物学功能?举例说明。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教案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教案第一章:生命的基础1.1 生命的定义与特征1.2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1.3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1.4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5 总结与思考第二章:细胞内的主要分子2.1 蛋白质:生命的构建块2.2 核酸:遗传信息的载体2.3 碳水化合物:能量的来源2.4 脂质:细胞膜的构成要素2.5 总结与思考第三章:细胞代谢3.1 能量与ATP3.2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3.3 代谢途径与酶的作用3.4 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3.5 总结与思考第四章:细胞分裂与生长4.1 细胞分裂的过程4.2 细胞周期的调控4.3 细胞生长的限制4.4 细胞分化的过程与意义4.5 总结与思考第五章:细胞通信与细胞外基质5.1 细胞间的信号传递5.2 细胞黏附与细胞间连接5.3 细胞外基质的组成与功能5.4 细胞通信在发育与疾病中的作用5.5 总结与思考第六章:遗传与变异6.1 遗传的基本规律6.2 基因与DNA的关系6.3 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6.4 突变与基因变异6.5 总结与思考第七章:细胞器与细胞功能7.1 线粒体:细胞的“能量工厂”7.2 内质网:蛋白质的合成与修饰7.3 高尔基体:蛋白质的加工与分泌7.4 溶酶体:细胞的“消化系统”7.5 总结与思考第八章:组织与器官8.1 组织的概念与分类8.2 器官的形成与功能8.3 器官系统的协同作用8.4 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介绍8.5 总结与思考第九章:生长发育与衰老9.1 胚胎发育的过程9.2 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9.3 衰老的过程与特征9.4 抗衰老策略与生命延长9.5 总结与思考第十章:生命活动的调节10.1 神经调节与神经递质10.2 体液调节与激素作用10.3 免疫系统与免疫调节10.4 细胞信号转导与网络调节10.5 总结与思考重点解析本文教案涵盖了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的相关知识,分为十个章节。
前五个章节主要介绍了生命的基础、细胞内的主要分子、细胞代谢、细胞分裂与生长以及细胞通信与细胞外基质。
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教案】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教案】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第一篇: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教案】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能过描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养成总结归纳的能力,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形成结构和功能统一的思想。
二、重难点重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和这过程中氨基酸、肽链和肽键的熟练关系。
三、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带水海绵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生活实例导入:生活中常常接触蛋白质,比如早上妈妈让你吃鸡蛋,运动员每天通过吃肉喝奶补充蛋白质,食品包装袋的成分说明中也含有蛋白质,这些说明蛋白质很重要,既然蛋白质这么重要,那蛋白质它有什么功能,又是怎样形成的呢?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到。
(引出课题)新课教授问同学两个问题,问题1:回忆初中消化知识,蛋白质最后被消化后变成什么?问题2:让同学们自主学习3min,提问氨基酸的种类和结构有什么特点?在同学们回答结构特点时,教师出示多种氨基酸结构图,并让同学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师总结: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都至少含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并且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H和侧链基团,则结构通式是? 生:师:我们都知道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那氨基酸是怎样组合构成蛋白质的呢?播放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示意图,让同学们结合课本按以前分好的小组进行讨论,5min后请同学回答问题。
生:脱水缩合师:什么是脱水缩合,请同学到黑板画示意图,在画完示意图后请另一组同学到台上进行角色扮演。
生: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
师鼓励并请另一小组的同学到台上来进行脱水缩合的角色扮演。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案

一、教案主题: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二、教学目标:1. 了解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3. 探究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蛋白质的基本概念:蛋白质的定义、组成元素;2. 蛋白质的结构:氨基酸的结构、多肽链的盘曲折叠;3. 蛋白质的功能:催化功能、结构功能、运输功能、免疫功能等;4. 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代谢等;5. 实验操作: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直观展示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2. 结合实例讲解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3. 开展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 组织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评价: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蛋白质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的操作和观察能力;3.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蛋白质知识点的掌握情况;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2. 实验材料和仪器;3. 相关学术资料和论文。
七、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2. 讲解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元素;3. 讲解蛋白质的结构,展示氨基酸和多肽链的结构;4. 讲解蛋白质的功能,举例说明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5. 组织学生进行蛋白质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实验现象;7. 布置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
八、教学反思:九、教学拓展:1. 介绍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和应用领域;2. 探讨蛋白质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3. 引导学生关注蛋白质工程和生物制药的发展。
十、教学计划:1. 第一课时:介绍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元素;2. 第二课时:讲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3. 第三课时:探讨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4.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蛋白质提取和分离实验;六、教案主题:生命的遗传物质——DNA与RNA七、教学目标:1. 理解DNA与RNA的基本概念;2. 掌握DNA与RNA的结构和功能;3. 了解DNA与RNA在生命遗传中的作用;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人教版必修1 分子与细胞教案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人教版必修1 分子与细胞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2.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3.了解蛋白质的合成过程;4.了解细胞的分裂过程。
二、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蛋白质的合成过程;3.细胞的分裂过程。
三、教学难点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2.细胞的分裂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和总结已学知识,例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等。
2. 讲解与讨论(1)讲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可以采用幻灯片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图片和动画等形式了解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
(2)讲解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和实验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3)讲解细胞的分裂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分裂过程。
3. 练习与巩固(1)学生分小组,进行课堂小组讨论。
让学生讨论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等问题,梳理自己的思路和理解。
(2)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例如选择题、解答题等,巩固所学内容。
4. 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澄清学生的疑惑。
(2)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和作业。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方式可以采用白板测试等形式,测试学生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细胞的分裂过程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等方面的掌握还有些欠缺。
下一步我会在教学内容中加强这些知识点的讲解和讨论,提高学生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我也会鼓励他们多参考各类教材和学习资源,积极掌握所学知识点。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说课稿(精选11篇)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说课稿(精选11篇)《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说课稿 1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在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条目是“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概述”属于理解水平,首先要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由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要达成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的知识目标为:“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教材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而是让学生观察4种氨基酸的结构,通过思考与讨论,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点,加深对氨基酸结构的理解。
这种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得出结论的处理方式,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落实探究性学习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
关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教材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在获取形象、丰富的信息内容的同时,培养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考虑到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对于树立唯物主义观点具有重要意义,而本节内容恰好说明了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的重要方面──许多生命活动是靠蛋白质来完成的,因此,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就确定了“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诞生,是我国科学家在生物学史上创造的奇迹。
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又一项大规模的国际性科技工程,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领衔国际重大科研协作计划。
科学史话和科学前沿分别介绍了这两项重大科研成果,让学生在了解蛋白质研究有关的科学史和前沿进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了解,应建立在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的基础之上。
本节关于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蛋白质的内容,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也是学习高中生物课程其他模块的基础。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特点:(1)教材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而是让学生观察4种氨基酸的结构,通过思考与讨论,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点,加深对氨基酸结构的理解。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教案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生物体,包括有机体和无机体。
2. 掌握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包括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等。
3. 了解生物体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生物圈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1. 生物体的基本特征。
2. 生物体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生物体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2.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生物圈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
2. 教学PPT或黑板。
3. 教学辅助工具,如实物模型、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是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包括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等。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生物案例,让学生理解生物体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生物圈的概念。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生物体。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介绍生物体的多样性: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生物体,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让学生了解生物体的多样性。
2. 探讨生物体的适应性:讨论生物体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例如极地动物的保温机制、沙漠植物的节水策略等。
七、实践活动1. 观察实验:安排学生观察细胞的结构,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和动物组织的切片,了解细胞的不同部分和功能。
2. 自然探索: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自然探索活动,观察和记录不同生物体的生活环境及其适应性特征。
八、课堂讨论1. 生物伦理议题:引导学生们讨论与生物伦理相关的议题,如基因编辑、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培养学生的伦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2. 案例研究:选择一些具体的生物案例,如濒危物种的保护、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等,让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九、评估方式1. 平时成绩:通过作业、小测验和课堂表现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平时成绩。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高中生物教案案例

一、《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目标:1. 理解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掌握蛋白质的结构特点和生物合成过程。
3. 了解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角色。
教学重点:1. 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蛋白质的结构特点和生物合成过程。
教学难点:1.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
2. 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角色。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图片或图表。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引入问题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蛋白质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步骤二:蛋白质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介绍蛋白质的定义和基本组成单位。
2. 解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
步骤三:蛋白质的结构特点(10分钟)1. 介绍蛋白质的结构层次和特点。
2. 讲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关系。
步骤四:蛋白质的功能(10分钟)1. 介绍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类别。
2. 举例说明蛋白质在不同生命活动中的具体功能。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蛋白质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和功能。
2. 鼓励学生思考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二、《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教学目标:1. 理解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线粒体的生物合成过程和作用。
3. 了解线粒体在细胞能量代谢中的重要角色。
教学重点:1. 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 线粒体的生物合成过程和作用。
教学难点:1. 线粒体的生物合成过程。
2. 线粒体在细胞能量代谢中的重要角色。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图片或图表。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引入问题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线粒体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线粒体在细胞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步骤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10分钟)1. 介绍线粒体的结构和特点。
2. 解释线粒体的功能和作用。
步骤三:线粒体的生物合成过程(10分钟)1. 介绍线粒体的生物合成过程和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教学目标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3.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4.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
(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引言:从江苏“大头娃”事件引入课题: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讨](见课本)
问题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哪些生物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问题2:你们还能说出哪些食物中含较多的蛋白质?
问题3:有些食品要添加氨基酸,为什么?
问题4:你知道在生命活动中蛋白质有什么重要作用吗?
学生讨论,教师评价学生回答。
讲述:通过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蛋白质有多种功能。
那么,蛋白质分子具有哪些功能呢?引导学生观察、阅读蛋白质主要功能示例,总结归纳
一、蛋白质的功能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例如,人和动物的肌肉等组织的主要成分也是蛋白质,如横纹肌中的球状蛋白,平滑肌中的胶原蛋白,毛、甲、角、壳、蹄中的角蛋白等。
)
2.催化作用──酶。
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
3.运动功能。
例如,肌纤维中的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4.运输功能。
红细胞里的血红蛋白
5.调节作用。
如胰岛素和生长激素
6.免疫作用。
例如抗体
提问:食物中的蛋白质能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呢?
答:不能,必须经过消化成为各种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那么,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多少种?(大约20种)。
这些氨基酸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二、氨基酸及其种类
〖投影〗“思考与讨论”中的几种氨基酸的结构式。
提问:1.这些氨基酸的结构具有什么共同点?
2.不同氨基酸分子的区别在哪里?
3.判断某分子是不是氨基酸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教师提示、启发学生尝试写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指导学生说出氨基酸通式在结构上的特点:
①.每个氨基酸都有氨基和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②.R基不同,氨基酸不同
为考察学生的掌握程度,设计如下几个不同的结构式(见课本练习)让学生对照条件进行判断哪些是氨基酸那些不是氨基酸?
通过学生回答,强调两个条件中的关键词。
[练习]谷氨酸的R基团为-C3H5O2 ,在一个谷氨酸分子中,含有碳和氧的原子数分别为()。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
据估计生物界的蛋白质种类多达1010 种,那么20种氨基酸是怎么构成结构复杂种类众多的蛋白质呢?
〖板书〗三、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1.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含量
2.相对分子质量及化学元素组成(举例)
3.蛋白质的形成
讨论:蛋白质分子作为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往往由很多个氨基酸构成,那些氨基酸之间是怎样连接在一起构成蛋白质的呢?
动画展示: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成二肽及肽键形成的过程。
强化训练:多媒体展示三个氨基酸的结构式,让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出形成的三肽结构式,其他同学书面练习。
检查评价学生答案。
提问:三个氨基酸构成三肽时形成多少个肽键?三肽中至少有多少个氨基和羧基?
n个氨基酸构成一条肽链时形成多少个肽键?此肽链中至少有多少个氨基和羧基?
〖提示及板书〗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时,脱掉n-1个水分子,形成n-1个肽键。
一条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练习]一个蛋白质分子由三条肽链构成,共有366个氨基酸,则这个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和羧基数目分别是( 3、3 )
小结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层次(多媒体展示)
4.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讨论:假如一条肽链由100个氨基酸组成,氨基酸种类是20种,可形成多少种不同不同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提示:100个氨基酸能够组成20100条互不相同的长链,加上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蛋白质的结构极其多样。
实际上每个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数目决不止100个,而是成百上千个,因此蛋白质的种类是及其多样的。
总结: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不同是蛋白质多种多样的原因。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课堂练习:(略)
本节总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