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伍、禁忌、用法
中药的配伍禁忌剂量用法

1中药配伍的概念及目的
配伍的概念: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 选择地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
目的: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分清主次,全面兼顾病情.
2何谓中药的七情
药物的七情:单味药的应用和药与药之间的六种配伍关系合 称药物的七情.
单行——单味药的应用又称为单行.如独参汤、清金散等
如,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消弱人参的补气作 用.
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 或副作用,属于配伍禁忌,如,十八反,十九畏.
4配伍的临床指导意义:
①药物配伍后产生协同作用饿而增强了疗效,临床应 该充分利用.相须、相使
②药物配伍后可能产生拮抗而抵消或消弱原有的功 效、作用,用药时应注意.相恶
性的食物. ②根据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如热性病,应忌
食辛辣、油腻、煎炸性食物;寒性病,应忌食生冷食 物、清凉饮料等. ③古代文献记载的一些禁忌.如鳖甲忌苋莱,常山忌葱 等,也应作为服药禁忌的参考.
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一节 中药的用药剂量
中药的用药量,称为剂量,即指每一味药成人的一日量;也指 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也就是相对剂量如,六一散,
如,黄芪为主配伍茯苓,用治气虚水肿,以黄芪为主补气利水, 茯苓为辅利水健脾,两者均能利水,以达到治疗气虚水肿的目 的.黄芪、茯苓为相使配伍.——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
又如,雷丸驱虫,大黄泻下通便,治疗虫积证,雷丸为主,大黄 为辅,以其泻下之功辅助雷丸驱虫之力,两药配伍为相使配 伍.——两者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治疗目的一致.
滑石:甘草为6:1.除特殊标明外,均指干燥后的生药.
计量单位:1公斤=1000克
1两约=31.25克
20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20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1鹿角味咸,性温;归肾、肝经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行血消肿的功效。
主治肾虚腰脊冷痛,阳痿遗精,崩漏,白带,尿频尿多,阴疽疮疡,乳痛肿痛,跌打瘀肿,筋骨疼痛。
内服:煎汤,5-10g;研末,每次1-3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磨汁涂、研末撒或调敷。
熟用偏于补肾益精,生用偏于散血消肿。
注意事项:1、阴虚火旺者禁服。
2、《本草经疏》:无瘀血停留者不得服,阳盛阴虚者忌之,胃火齿痛者不宜服。
3、《得配本草》:命门火炽,疮毒宜凉者,并忌之。
2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
主治肝血亏虚,月经不调,肝脾不和,胸胁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
内服:煎汤,5-12g;或入丸、散。
大剂量可用15-30g。
平肝阳宜生用;养肝柔肝宜炒用。
1、中药配伍禁忌:恶芒硝、石斛,畏鳖甲、小蓟,反藜芦。
2、中西药配伍禁忌:(1)不宜与降血压药合用,以防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等。
(2)不宜与强心苷药物合用,药效累加,增加毒性。
(3)与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合用可增加出血倾向。
(4)茶碱可以减弱白芍对肠收缩的抑制作用,不宜同用。
注意事项:1、白芍属寒凉之品,凡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脾胃虚寒、肾阳虚衰等证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
妇人月经不调属虚寒者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气虚自汗,阳虚汗出者忌用。
2、白芍酸寒收敛,伤寒病在上焦之阳结、疹子忌用。
3、白芍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昏迷患者忌用;婴幼儿、老年人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4、孕妇产后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
3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功效。
主治脾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自汗证,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等。
内服:煎服,10-20g,大剂量30-60g。
固表止汗、托疮排脓、生肌敛疮、利水退肿宜生用,补脾益气升阳宜炙用。
中药用药禁忌(完整版).ppt

最新.课件
3
但相恶与相反所导致的后果不一样。
因为相恶配伍可使药物某些方面的功效 减弱,但又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配伍关系,并 非绝对禁忌。而“相反为害,甚于相恶”, 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故相 反的药物原则上禁止配伍应用。
最新.课件
4
2.配伍禁忌的主要内容 目前医药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有“十八反”
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等等。
最新.课件
23
(二)服药食忌
服药食忌是指服某些药时,不可同时吃 某些食物,以免降低疗效,甚或发生毒性 反应。
古代文献记载,甘草、黄连、桔梗、乌 梅忌猪肉;鳖甲忌苋菜;常山忌葱;地黄、 何首乌忌葱、蒜、萝卜等等,指出服用某 些药物时不可同食某些食物。
最新.课件
24
1、人参、党参:“忌萝卜、绿豆、山楂”(《品汇精 要》)。
最新.课件
8
3.怎样正确对待“十八反”、“十九畏”?
(1)对于“十八反”、“十九畏”作为配伍 禁忌,历代医药学家虽然遵信者居多,但 亦有持不同意见者。
有人认为“十八反”、“十九畏”并非 绝对禁忌;有的医药学家还认为,相反药 同用,能相反相成,产生较强的功效。尚 若运用得当,可愈沉疴痼疾。
最新.课件
最新.课件
17
最新.课件
18
(2)禁用药
大多系剧毒药,或药性作用峻猛之品, 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
毒性强烈:如斑蝥、巴豆等; 药性猛烈:如芫花、甘遂、大戟等; 禁用药 破血逐瘀:如三棱、水蛭、虻虫等; 芳香走窜:如麝香等。
最新.课件
19
3.妊娠禁忌药的使用原则
(1)总的说来,对于妊娠禁忌药,凡禁用的 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可根据病 情需要酌情使用。
3,中药之配伍禁忌(安全生活—药物安全—基本用药知识)

3、中藥之配伍禁忌(安全生活─藥物安全─基本用藥知識)吳宗修藥師兩種藥物配伍使用,會產生或增強藥物的毒副作用,或降低藥物的療效,因而臨床應當避免配伍使用。
《本經·序例》指出:“勿用相惡、相反者。
”但相惡與相反所導致的後果不一樣。
相惡配伍可使藥物某些方面的功效減弱,但又是一種可以利用的配伍關系,並非絕對禁忌。
而“相反為害,甚于相惡”,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故相反的藥物原則上禁止配伍應用。
3.1、方劑之配伍而藥物間的配伍應用:有些藥物因協同作用而增進療效,是臨床用藥時要充分利用的.有些藥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藥時應加以注意.有些藥物則由於相互作用,而能減輕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應用毒性藥或烈性藥時必須考慮選用.一些藥物因相互作用而增強毒副作用,屬於配伍禁忌,原則上應避免配用.3.1.1、藥物之七情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藥性特點,有選擇地將兩味以上藥物配合同用.中藥配伍中的七情有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惡,相反。
不需配伍,單用一味藥即可治癒疾病,稱為單行。
如清金散就是單用一味黃芩,治肺熱咳血的病證。
相須即將性能功效相類似的藥物配合應用,以增強原有療效如石膏與知母配合,能明顯增強清熱瀉火的治療效果.大黃與芒硝配合,能明顯增強攻下瀉熱的治療效果全蠍、蜈蚣同用,能明顯增強止痙定搐的作用。
而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雖然不相同,但是治療目的一致的藥物配合應用,而以一種藥為主,加一種藥為輔,能提高主藥療效。
如補氣利水的黃耆與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時,茯苓能提高黃耆補氣利水的治療效果。
相畏即一種藥物的毒性反應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藥物減輕或消除。
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薑減輕或消除,所以說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薑。
相殺即一種藥物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如生薑能減輕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說生薑殺生半夏和生南星。
相畏、相殺實際上是同一配伍關係的兩種提法,是藥物間相互對待而言的。
中医执业医师 中药学 中药的配伍,中药的用药禁忌,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中药的配伍,中药的用药禁忌,中药的剂量与用法中药的配伍中药配伍的意义中药配伍的意义适应复杂病情,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中药配伍的内容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单行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
相须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相使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
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
相杀就是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恶就是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相反就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相须和相使能增强功效,为临床常用配伍。
相畏和相杀能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相恶属削弱或抵消功效,避免使用。
相反能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属禁忌。
中药的用药禁忌配伍禁忌1.含义2.内容“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即: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及、白蔹;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烛炙焯莫相依。
”证候禁忌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其作用各有专长和一定的适应范围,因此,临床用药也就有所禁忌,称“证候禁忌”。
如麻黄性味辛温,功能发汗解表,散风寒,又能宣肺平喘利尿,故适用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或肺气不宣的喘咳,对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肺肾虚喘则禁止使用。
妊娠用药禁忌1.含义2.妊娠禁忌药的分类及使用原则慎用药物:通经祛瘀、行气破滞及辛热滑利之品,如桃仁、红花、牛膝,大黄、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瞿麦等;禁用药物: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子、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斑蝥、雄黄、砒霜等。
中药配伍的原则

中药配伍的原则引言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药配伍是指将不同的中草药进行合理搭配,以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稳定性等目的。
中药配伍的原则是指在进行中药配伍时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则和经验。
1. 相互补充原则相互补充原则是指通过合理搭配不同功效的中草药,以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例如,将具有清热作用的黄芩与具有解毒作用的连翘搭配使用,可以同时清除体内的热毒和湿毒。
2. 相互制约原则相互制约原则是指通过合理搭配不同功效相反或相近但剂量较小的中草药,以达到平衡治疗效果。
例如,将具有发散作用的大黄与具有收敛作用的丹皮搭配使用,可以避免大黄过于发散而引起腹泻。
3. 相互增强原则相互增强原则是指通过合理搭配具有相似功效的中草药,以增强疗效。
例如,将具有清热作用的黄芩与具有清热作用的连翘搭配使用,可以加强清热效果。
4. 相互抑制原则相互抑制原则是指通过合理搭配具有相反功效的中草药,以减轻或抑制某些副作用。
例如,将具有发散作用的大黄与具有收敛作用的丹皮搭配使用,可以减轻大黄对肠道的刺激。
5. 配伍禁忌在进行中药配伍时,还需要遵循一些禁忌规则,以避免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配伍禁忌:•避免同味同功中草药同时使用:同味同功指的是不同性味相近、功效相似的中草药。
同时使用容易导致过度刺激或加重某些剂量较小但可能存在毒性的成分。
•避免草药成分相互干扰:某些中草药的成分可能会相互干扰,导致疗效降低或不良反应增加。
在进行配伍时需要注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避免与西药同时使用:中草药与西药同时使用时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导致疗效降低或不良反应增加。
在进行中药配伍时需要特别注意避免与西药同时使用的情况。
6. 个体差异和适应症在进行中药配伍时,还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适应症。
不同的人体质量、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因素都会对中药配伍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中药配伍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中药学用药禁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⑶服药宜适度:发汗、泻下、清热等药以得汗、得 泻、热退为止,不可尽剂,以免病去药存,克伐正 气。
⑷服药频度:顿服——病重或病在下部;频服—— ——入口即吐或病在咽喉。
⑶包煎:细小颗粒、粉末、绒毛等药。以白面布 或纱布包裹后入煎。
⑷另煎:贵重药,以免损耗。
⑸烊化:胶质药。以温药液、温酒或水溶化后兑 服。
⑹冲服:液汁类及入水即化类药物。
4、服药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剂药2到3次煎煮的药液混后再分2—3份服用;一 般要与进食间隔1-2小时。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2、十九畏:
按:并非相畏。
歌诀: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二、妊娠用药禁忌
概念:因可能造成流产或影响胎儿发育;或易导
致生产困难;或损伤母体,妇女在孕期不能使用 或须谨慎使用某些药物。
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禁用——毒性强烈、药性峻猛之品,凡孕妇均不 得使用。
慎用——可能对胎儿或母体形成伤害,如特殊需 要,可视孕妇体质、病情酌情谨慎使用,一般应 避免使用。多为活血通经、行气破滞、攻下、大 寒大热、辛热走窜、药性滑利之品。
⑴时间:①饭后——多数药选择此时,尤其是消食健 胃药及对胃有刺激性者。
②饭前——补益药。
③空腹——驱虫、泻下药。
17 种药食同源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17种药食同源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1丁香辛、温,脾、胃、肾经1、温中降逆:主治胃寒呕吐呃逆;或中焦虚寒,吐泻食少,每与温中止呕药同用。
2、温肾助阳:适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男子阳痿尿频,女子寒湿带下等。
2~5克畏郁金;热症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八角茴香辛、甘、温。
归肝、肾、脾经。
1、具有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2、主治寒疝腹痛,腰膝冷痛、胃寒呕吐,脘腹疼痛,寒湿脚气。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3刀豆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1、具有温中下气,益肾补元的功效。
2、主治虚寒呃逆,肾虚腰痛。
内服:煎汤,9-15g;或烧存性研末。
4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肾、膀胱、胃经1、具有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和胃的功效。
2、主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脘腹冷痛,食少吐泻,胁痛,肾虚腰痛,痛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炒热温熨。
5小蓟味甘、苦,性凉;归心、肝经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功效。
主治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内服:煎汤,5-10g;鲜品可用30-60g,或捣汁。
外用:捣敷。
6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功效。
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便溏泄泻,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内热消渴等。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25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捣敷。
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黄用。
1、中药配伍禁忌:恶甘遂。
与海螵蛸、龙骨、牡蛎、瓦楞子等碱性药物合用降低药效。
2、中西药配伍禁忌:(1)慎与维生素C及烟酸、谷氨酸、胃酶合剂等酸性较强的药物联用,可使上述药物分解,药效降低。
(2)慎与降糖药同用。
7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
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的功效。
主治饮食积滞,泻痢腹痛,疝气痛,瘀阻胸腹痛,痛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妊娠禁忌 1.禁用药 一般毒性较强,药性猛烈的药物属于禁用的药物。如巴 豆、芫花、甘遂等。 2.慎用药 一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辛热滑利的药物属于慎用的 药物。如枳实、桃仁、芒硝等。 禁用药一般都不能使用,慎用药应根据孕妇病情, 斟酌使用。若无必要,都应尽量避免。如非用不可,则 掌握好剂量与疗程,并通过恰当炮制和配伍,尽量减轻 药物对妊娠的危害,做到用药有效而安全。
注意
相须、相使可提高药物疗效,是常用配伍。 相畏、相杀可减弱药物毒性,使用毒性药物时应
考虑使用。 相惡会削弱药物疗效,力戒使用,但特殊情况下 亦可使用。 相反会产生强烈毒性,应避免使用。
二、禁忌
用药禁忌主要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配伍禁忌 妊娠用药禁忌 服药饮食禁忌
(一)配伍禁忌 目前共认的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和“十九 畏”。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 芦反人参、苦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 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 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 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 人参畏五灵脂。
第五章 中药的应用
一、配伍 二、禁忌 三、剂量 四、煎服法
一、配伍
配伍,即根据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选择两种以
上药物配合应用的一种用药方法,是中医临床用 药的主要形式,也是组成方剂的基础。 前人将配伍关系总结为药物“七情”。“七情” 的提出首见于《本经》,其序例云:“药……有 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 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 之”。
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 轻或消除。如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所以说半夏 畏生姜。 5.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和副 作用。如生姜杀半夏。 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 6.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 降低甚至丧失。如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故 人参恶莱菔子。 。 7.相反:两种药物合用,产生或增强毒性或副作用。如 甘草与甘遂相反。
1.单行:用单味药治疗疾病,也称单方。适宜于
病情比较单纯,或病证较轻者。如独参汤。 2.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起 协同作用。如石膏和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 泻火的功效。 3.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 效虽不相同,但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 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疗效。 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伍,茯苓 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5.特殊煎法: 先煎:矿物、贝壳类药物,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 先入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其它药同煎;川乌、附子等 药因其毒烈之性经久煎后可以降低,也宜先煎。 后下:芳香类药、不耐热药,待他药煎煮将成时投入, 煎沸几分钟即可。 包煎:花粉、细小种子类药入煎时宜用纱布包裹。 另煎:贵重药物,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 药渣吸附,造成浪费。 烊化:胶类药,宜另行烊化,再与其它药汁兑服。 冲服:入水即化的药及竹沥等汁液性药物,宜用煎好的 其它药液或开水冲服。
(二)影响用药剂量的因素 1.病人年龄、体质、病证轻重缓急 老人、小儿、体虚者用量宜小。一般五岁以下幼儿用药量为成人 量的1/4,六至十岁小儿用药量为成人量的1/2。 病轻者用量宜小,以免耗损正气;病重者剂量可大,以免药力不 足;病势缓的慢性病,用量不必大;病势急者需要大剂量急救。 2.药物性能和质地 质地轻松的药物,用量可小些;质地重实的药物,用量可大些。 鲜品药材用量比干品药材一般可大1~2倍。 3.配伍、剂型 单味药应用,剂量宜大;入复方应用,用量可小些。方剂中,主 药用量宜大些,辅佐药用量宜小些。 汤剂药物用量一般比丸、散剂大。 4.季节 夏季发汗药、热性药宜少用,降火药宜重用;冬季发汗药、热性 药宜重用,降火药宜少用。
(三)服药食忌 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简称食忌,俗称忌口。 一般而言,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辛辣、油腻、腥膻、 有刺激性的食物。 根据病情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如热性病应忌食辛 辣、油腻、煎炸食物;寒性病应忌食生冷;胸痺患者应 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肝阳上亢、头晕 目眩、烦躁易怒等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 热助阳之品;脾胃虚弱者应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坚硬、 不易消化的食物;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 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古文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 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甘草、黄连、桔 梗、乌梅、苍耳子忌猪肉,商陆忌犬肉,蜂蜜忌葱等。 这些记载仅供参考。
三、剂量
一般指每味药的成人一日量称为剂量。 在方剂中的药与药间的比较分量,为相对剂
量。
(一)计量单位 中药的计量单位,古代有重量(铢、两、钱、 斤等)、度量(尺、寸等)及容量(斗、升、 合等)多种计量方法,用来量取不同的药物。 明清以来,普遍采用16进位制,即1斤=16两 =160钱。 现在中药材的计量采用国际通用的公制“克”。 近似换算如下 一两=30g;一钱=3g;一分=0.3g;一厘=0.03g
四、煎服法
(一)煎煮方法 (二)内服方法
(一)煎煮方法 1.器具: 最好用砂锅、砂罐,其次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 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 2.用水: 煎药用水须洁净澄清,无异味,含矿物质及杂质少。 3.煎前浸泡: 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以种子、 果实为主的药浸泡1小时。 4.火候及时间: 一般药宜先武火后文火。 解表药及芳香性药物,一般武火迅速煮沸,文火维持10~15 分钟即可。 矿物类、介壳及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
对于十八反、十九畏作为配伍禁忌,目前医药界
亦有持不同意见者。有人认为两者并非绝对禁忌。 相反药配伍同用,古代经方中就有,现代临床上 也有。认为相反药同用,能相反相成,产生较强 的功效,若运用得当,可愈沉疴痼疾。 但是,由于十八反、十九畏的实验研究尚处在初 期阶段,目前决定其取舍还为时过早,有待进一 步深入研究。为了用药安全,凡属十八反、十九 畏的药对,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一般不应 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