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与行文规范标准
公文行文标准

公文行文标准
首先,公文的格式要符合规范。
一份规范的公文应该包括标题、发文单位、正文、落款、附件等几个部分。
标题要简明扼要,能够
准确概括公文的主题;发文单位要注明主办单位和印发日期;正文
要求语言简练、表达准确、逻辑清晰;落款要注明文件的发文单位、日期和文电号等信息;附件要按照序号进行标注,与正文相互呼应。
其次,公文的语言要规范得体。
在公文写作中,我们要尽量使
用规范的语言,避免使用口语化、方言化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公文
的语言要求严谨、正式、规范,避免使用生僻词、俚语和口头禅。
另外,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和书写规范,避免出现错别字、
错别字、错别字、错别字、错别字、错别字、错别字、错别字、错
别字。
再次,公文的内容要准确全面。
在写公文时,要注意内容的准
确性和全面性,不能出现遗漏、错误或者不准确的情况。
公文要求
言之有据,数据准确,不能夸大事实,更不能虚构事实。
同时,要
注意公文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内容要有头有尾,层次分明,符合逻辑。
最后,公文的风格要庄重得体。
在写公文时,要注意言辞的庄
重得体,避免使用夸张、浮夸的词语和修辞。
公文的风格要求严谨、稳重,不能出现个人情感色彩和主观意识,更不能出现夸大、虚假
的内容。
总之,公文行文标准是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只有严格按照公
文行文标准来进行写作,才能够确保公文的规范性、专业性和权威性。
希望大家在写公文时,能够严格遵守公文行文标准,做到言之
有据、言简意赅,提升公文的质量和规范性。
公文格式与要求详解

公文格式与要求详解公文是一种固定格式的书信文体,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或相互之间的正式文件。
其是一种固定格式的文书,包含标题、日期、行文格式、签名等部分。
公文具有一定的正式性和规范性,要求准确、清楚、简洁、条理分明。
在现代社会中,公文的运用极为广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书形式。
公文格式的要求公文格式具有一定规范性,严格按照要求编排,从而使公文具有更强的正式性和规范性。
公文格式的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标题公文的标题应该简明扼要,能够准确表达文件主题,并且与文件内容相符。
标题一般放置在文件的最上方,并用大号字体加粗突出。
如果涉及特别重要的内容可以加以标注,以便于读者判断文章重要与否。
2、日期在公文中日期一般是指文件的出具时间。
日期格式按照国家标准 GB/T 15835-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文格式》规定。
格式为:年、月、日;年、月、日、时间;年、月、日、星期。
同时在一些情况下还需要标注具体的时间,如上午、下午、晚上等。
3、行文格式行文格式在公文中非常重要,其规范性和条理性直接决定了文件的整体形象。
在行文格式的要求中,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标题的字体需加粗,且字号要显得比正文更大,一般为16号及以上(2)正文包括发文机关、编号、章、送、主旨、正文、领导意见、落款、版次等(3)发文机关应在右下角注明,编号在发文机关之后至右边编号汇总(4)章名突出,一般使用大字、加粗方式体现(5)主旨应该简单、明了,能够准确表达文件主题(6)正文需要分段编写,每个段落间需要留出一定的空白(7)领导意见一般放在正文后面,领导签字之下要注明签字时间和职务(8)落款应该包括发文字号、签发人、签发时间、印制日期等内容(9)版次应该突出注明文号4、签名签名是公文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所代表的意义也非常重要。
签名需要体现出相应领导的职务,而这些职务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签名的格式和位置。
签名的格式一般为:“单位名称”+“签字人职务”。
公文写作格式与

公文写作格式与
公文写作是一种正式的书面表达方式,要求文风庄重且条理清晰。
下面是公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和一些注意事项:
1. 信头:公文的信头通常包括发文机关、文件字号、日期等信息,格式如下:
发文机关:(字体:黑体,居中对齐)
文件字号:(字体:宋体,居左对齐)
日期:(字体:宋体,居左对齐)
2. 正文格式:公文的正文要求整齐划一,段落清晰,字体一般使用宋体,字号一般为小四或五号。
正文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A. 密级与紧急程度:如果有,写在正文最开始的位置。
B. 主送和抄送单位:写明主要接收方和知晓单位。
C. 主题:简明扼要地表达公文的主题或目的。
D. 正文内容:详细叙述事情的经过、要求、措施等。
E. 结尾:常见的公文结尾用语有:“敬请贵方考虑,着手处理”、“敬请贵方核实,积极答复”等形式。
F. 落款:写明发文机关的名称,可以加入单位的公章。
3. 标点符号和格式细节:
A. 公文中一般不使用标题,可以使用层次分明的段落标题来突出重点。
B. 段落之间使用空行分隔,段落第一行空两格。
C. 字句之间一般用顿号“、”分开,不使用逗号或句号。
D. 段落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E. 行文中应尽量使用规范的公文用语,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F. 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如逗号、句号、冒号、分号等。
以上是公文写作的基本格式与注意事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公文写作的要领

公文写作的要领公文写作是一种正式、规范的写作形式,常用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各个公共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文件发布。
公文的目的是传达明确、准确、简洁的信息,因此公文写作需要注意以下要领:一、格式规范1.抬头:公文一般包括发文单位名称、文号、日期等信息,需按照规定方式填写,确保准确性和一致性。
2.标题:标题应简明扼要,概括文章内容,用词准确,突出重点。
3.标题标注:在文件标题下方,常标注有“主送”、“抄送”等信息。
4.正文:正文一般分为引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引言一般用于引出主题,主体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内容,结尾部分用于总结、表达期望和感谢等。
二、语言简明规范1.语言要求:公文语言应遵循简洁、明确、规范的原则。
避免使用太过复杂、难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使用通用词汇,确保公文易读。
2.语法准确:公文中要注意语法的正确性,尤其是时态、主谓一致、动词形式等,以确保文章表达准确和流畅。
3.段落分明:文中可根据不同的内容和观点,采用段落分节的方式,确保每个段落只表达一个主题,逻辑清晰。
段落之间应有合适的空行分隔,使文本整洁有序。
三、信息准确完整1.主题明确:公文的主题应明确、容易理解,方便读者快速领会文件内容和要求。
2.内容详尽:公文内容应完整、详尽,包括必要的事实、数据和结论。
避免不必要的废话和冗长的描述,以保持文章的紧凑和有效。
3.数据可靠:如公文中需要引用数据、统计等信息,应确保数据来源可靠,并加以注释或者备注。
四、逻辑清晰有序1.行文层次: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内容层次的安排,重要观点、事实应放在信息的前面,配以适当的序号和标点符号表示重要性和关联性。
2.准确顺序:公文中提到的事项、步骤应按照发生的顺序或逻辑顺序进行安排,确保文章的流畅和可读性。
3.段落衔接:在线条之间和段落之间,需要注意衔接的逻辑关系,使用适当的过渡词语,如“因此”、“所以”等,确保文意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五、文风端正规范1.语气正式:公文写作需要使用正式的语气,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公文写作的格式要求

公文写作的格式要求公文,作为一种在公务活动中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其格式要求至关重要。
正确的格式不仅能够体现公文的严肃性和规范性,还有助于提高公文的传达效率和办理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公文写作的格式要求。
首先是公文的页面设置。
一般来说,公文使用 A4 纸,页面上边距为 37mm,下边距为 35mm,左边距为 28mm,右边距为 26mm。
行间距通常设定为 28 磅到 30 磅之间,这样能保证文字排版的疏密适中,便于阅读。
公文的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
一般使用二号小标宋体字,居中排列。
如果标题较长,需要多行排列时,应当采用梯形或者菱形的排版方式,避免出现长方形或者上下长度过于悬殊的情况。
公文的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
例如,“国发〔2023〕1 号”,这里的“国发”就是发文机关代字,“2023”是年份,“1 号”是发文顺序号。
发文字号通常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的位置,居中排布。
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发文顺序号不加“第”字,不编虚位(即1 不编为01),在阿拉伯数字后加“号”字。
主送机关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编排于标题下空一行位置,居左顶格,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
正文是公文的主体部分,使用三号仿宋体字。
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
数字、年份不能回行。
正文中的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1”“(1)”标注;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
附件是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
如有附件,应当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
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XXXXX”);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
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公文如有附注,居左空二字加圆括号编排在成文日期下一行。
公文写作规范大全

常用公文规范一、公文写作的原则:1、合乎法规——不与法律法规、学院规章制度相抵触;2、实事求是——不浮夸,不回避,立足实际;(总结、调研报告等3、主题突出——一事一文,突出主题;(请示、策划)4、条理清晰——层次感强,简单明了;(通知等)用语得体——表述准确,不生歧义,避免口语化和错别字。
二、公文写作的格式:(一)公文用纸:统一采用A4型纸,其幅面为210mm×297mm,A4纸为左边距2.8厘米,右边距2.6厘米。
双面印刷,左侧装订,钉距适当(一般为上四分之一处、下四分之一处)、无坏钉、无漏钉、无重钉,整齐牢固。
(二)行文格式主要要求:1.标题:字体一般宋体、黑体,字号要大于正文的字号,一般用2号宋体字(加粗),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
标题一般占正文宽度3/5为宜.标题字数过少,可把字距适当加大;如字数较多,超过正文宽度4/5以上就应根据标题语句分两行或多行排列。
2.分行不破词,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数字割裂分排在两行内现在有几种格式参照:(1).直线式:15字以内例如:XX学院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方案(2) .短长式:15-28字例如:XX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20XX届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工作方案(3).长短式:29-33字例如:共青团XX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委员会关于免去XXX职务的报告(4).纺锤式:34-45字,也称“橄榄型”、“梭子式”。
例如: XX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学生会关于召开XX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第一次学生代表大会的请示3.正文:标题下空一行开始,字体一般用仿宋体,字号一般为3号文中如有小标题可用3号宋体字(加粗)或黑体字。
4.结构层次:正文中的如有多个层次,则第一层应标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但对四个层次的标题字体没有区别,建议一级标题用黑体,二级用楷体,三级用宋体加黑,四级同正文。
5.表格:正文中如有表格,需要将其从中抽出作为公文的附件单独表述。
公文格式要求要求规范与常见公文写作

公文格式规范与常见公文写作一、公文概述与公文格式规范党政机关公文种类的区分、用途的确定及格式规范等,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2年4月16日印发,2012年7月1日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
之前相关条例、办法停止执行。
(一)公文的含义公文,即公务文书的简称,属应用文。
广义的公文,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处理公务按照一定程序而形成的体式完整的文字材料。
狭义的公文,是指在机关、单位之间,以规范体式运行的文字材料,俗称“红头文件”。
•(二)公文的行文方向和原则•1、上行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
有“请示”、“报告”、和“意见”。
•2、平行文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行文。
主要有“函”、“议案”和“意见”。
•3、下行文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行文。
主要有“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批复”和“会议纪要”等。
•其中,“意见”、“会议纪要”可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通报”可下行文和平行文。
•原则:•1、根据本机关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行文关系•2、一般不得越级行文•3、同级机关可以联合行文•4、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应分清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5、党政机关的部门一般不得向下级党政机关行文•(三) 公文的种类及用途•1、决议。
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2、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3、命令(令)。
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4、公报。
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5、公告。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6、通告。
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7、意见。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8、通知。
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公文写作标准规范

公文写作标准规范一、前言公文写作是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公共机构进行行政、管理和业务活动的重要方式,具有规范、明确、权威的特点。
为了提高公文写作质量,本文将介绍公文写作的标准规范。
二、格式规范(一)页眉:在每一页上方留出适当空白处,居中设置机关名称全称或者单位名称全称。
(二)机关(单位)名称:机关名称体现在文件的页眉处,居中书写,字体要与正文保持一致。
(三)密级:根据文件的内容和级别确定密级,改写时应保留原文的密级。
(四)文件字号:在机关(单位)名称的下方,居中书写,一般为阿拉伯数字。
字号之间用破折号连接,例如:001-2022。
(五)发布日期:在文件字号的下方,居中书写,日期格式统一为年、月、日。
例如:2022年1月1日。
(六)题名:紧接着发布日期下一行,居中书写,使用宋体居中书写,如“关于某某事项的通知”。
(七)主送:在题名下方书写,“主送”右缩进空两个字,后接主送单位的名称。
如果有多个单位,则使用顿号分隔。
(八)抄送:在主送之下另起一行,右缩进空两个字,书写“抄送”,后加抄送单位的名称。
(九)正文:正文另起一行,左缩进,使用宋体,字号一般为小四号。
三、写作规范(一)开头语:开头语部分应简明扼要地概括文件的主旨,突出重点,避免废话和冗长的描述。
(二)段落分隔:每一段之间应使用回车键进行分隔,使内容清晰明了。
(三)语言规范:使用规范的汉语,语句通顺,语言简练,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歧义的词语。
(四)段落结构:每一段的内容应围绕一个中心论点展开,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五)行文风格:行文应力求简洁明了,措辞得体,避免使用太过冗长复杂的词句。
(六)主次分明:在正文部分,突出主要内容,次要内容可使用附注形式。
(七)格式统一:公文中的数字、日期、单位名称等应保持格式的统一,避免出现混乱或错误。
四、结束语公文写作正文部分要符合规范标准,遵循上述要求,能提高公文的质量和效率,减少歧义和误解。
只有按照规范的格式和语言风格,才能使公文内容更加清晰明了,有效传达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写作与行文规第一节公文概述一、公文的含义公务文书简称公文,它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体式的特定文书。
二、公文的特点(一)法定的权威性首先,公文的作者和读者是法定的;其次,适用围是法定的;第三,发文权限是法定的.(二)格式的规性(三)执行的时效性三、公文的种类(一)《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有13种: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有14种:决议、指示、决定、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三)公文按照传递方向、性质、密级、紧密程度和表达形式等不同,可以有许多种分类方法。
(四)公文按其行文方向,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五)按容及所限定的阅读围程度,公文可分为秘密公文、普通公文。
(六)按时限要求,公文可分为紧急公文和常规公文。
四、公文的一般格式公文格式一般包括:眉首、主体、版记三个部分。
(一)眉首:机密★×年×××××(主送机关名称):××××(发文机关名称)000001特急××××文件×发〔××××〕×号关于××××××工作的通知(正文)××××××××××××××××××××××××××××××××××××××××××××××××××××××××。
附件:1.×××××2.×××××二×××年×年×日(印章)(附注:×××××)主题词:××××通知抄送:×××××,×××××。
×××××(印发单位)2×××年×年×日印发其中:发文机关标识,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化简称后加“文件”组成。
如:汽车运输集团文件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
例:(二)主体:例:1、标题公文的标题应概括地说明公文的容并标明公文种类。
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公文标题要做到排列对称美观,并且在回行时不能把完整的词拆开等。
由发文机关名称+关于+主要容+的+公文种类构成。
发文机关、主要容、公文种类称为公文标题三要素。
例:关于召开通告标题常见的病例八方面:(1)要素不全(2)乱用文种(3)隶属不清(4)提炼不精(5)题不达义(6)用词重叠(7)滥用符号(8)标注不规2、主送机关:主送机关是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化简称、统称。
如"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为"省发展改革委",不能简称为"省发改委";"市发展和改革局"简称为"市发展改革局",不能简称为"市发改局"等。
为了避免简称说得不规,我们正常都是在公文中标注主送机关的全称。
3、正文:正文是公文的主体,是反映公文具体容的部分。
4、附件:是指随公文转发、报送的文件或资料。
5、成文日期:公文生效的时间,一般公文以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正文右下方为发文机关,可以写,也可省略。
6、公文生效标识是证明公文效力的表现形式。
它包括发文机关印章或签署人。
7、印章公文除《会议纪要》和以电报形式发出的以外,都应加盖印章; 联合上报的公文,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 联合下发的公文,发文机关都应当加盖印章。
单一发文时,只需要在标识成文日期(右空4字)上加盖印章,不署发文机关名称; 联合下行文、平行文时,若需加盖两个机关印章时,应将成文日期拉开,左右各空7字,主办机关印章在前,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日期,但两印章间互不相交或相切,相距不超过3mm; 若需加盖3个以上印章时,要将各发文机关名称(可用简称)按加盖印章顺序排列相应位置,并使印章加盖或套印在其上,主办机关印章在前,每排最多排3个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 最后一排如余一个或两个印章,均都居中排布,印章之间互不相交或相切,在最后一排印章下右空2字标识成文时间。
8、附注是指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写在成文日前的左侧。
(三)版记机密★×年×××××(主送机关名称):××××(发文机关名称)000001特急××××文件×发〔××××〕×号关于××××××工作的通知(正文)××××××××××××××××××××××××××××××××××××××××××××××××××××××××。
附件:1.×××××2.×××××二×××年×年×日(印章)(附注:×××××)主题词:××××通知抄送:×××××,×××××。
×××××(印发单位)2×××年×年×日印发1、主题词主题词是用于提示公文容,便于公文检索查询的规化词。
公文应当标注主题词,上行文按照上级机关的要求标注主题词,公文主题词通常由公文制发机关的最高行政主管机关负责人制定和发布。
主题词分为主表和附表两大部分。
例:×× 市关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若干补充规定主题词:经济开放政策规定市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主题词:农业水土保持通知2、抄送机关是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知晓公文容的其他机关。
3、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印发机关是指公文的印制主管部门;印发日期以公文印制的时间为准。
4、版记中的反线。
版记中各要素之间加一条反线隔开,是为显示各要素之间的区别。
5、版记的位置。
版记置于最后一面,版记的最后一个要素置于最后一行。
五、公文行文制度行文制度是指应用文书在运行传递中应遵循的有关制度,行文制度包括行文方向、行文关系、行文方式和行文规则等。
(一)行文方向1、上行文是下级机关对上级领导机关的行文。
如请示、报告等。
2、平行文是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
如函、平行性通知、议案等。
3、下行文是上级机关向属下的机关行文。
如命令(令)、决定、通报、批复等。
4、泛行文是既向发文机关的上级单位、下级单位、平行单位行文,也向不相隶属的单位行文,行文面广泛,方向不定,如公告等。
(二)行文方式是由工作需要和机关单位的组织关系所决定的行文方法和形式。
可从三个方面分类:1、按受文机关或行文对象的围分类(1)逐级行文(2)越级行文(3)多级行文:发文机关向直接上级并向非直接上级或者向直接下级并向非直接下级的一次性行文。
(4)普发行文:发文机关向所属所有的机关一次性行文。
(5)通行行文:发文机关向隶属机关和非隶属机关、群众一次性泛向行文。
2、按发文机关的个数分类(1)单独行文:只有一个机关署名发出的公文。
(2)联合行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平级机关联合署名发出的公文。
3、按行文对象的主次分类(1)主送:发文机关直接针对与行文容关系最密切、需主要负责受理公文的机关单位行文。
(2)抄送:发文机关在主送的同时,向需执行或知晓行文容的其他机关单位行文。
(三)行文规则是行文中应遵循的规矩、要求和原则。
它实际上是机关单位的组织关系原则在公文运行过程中的体现。
公文的“行文规则”容,可归纳为十个方面。
1、行文应当确有必要,注重效用机关行文必须本着“少而精”的原则,从实际需要出发,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发文围,行文应当确有必要。
2、行文根据的规则公文的行文关系是指发文机关与收文机关之间文件的往来关系,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围确定。
我国行政机关的组织关系,有上下级关系、平级关系、隶属关系和非隶属关系四种。
3、政府各部门行文规则属于部门职权围的事务,应当由部门自行行文或联合行文。
(1)政府各部门可以互相行文,如省农业厅和省林业厅可以互相行文。
(2)政府各部门可以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有关业务部门互相行文,如省农业厅和市农业局互相行文。
4、联合行文规则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各部门、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可以联合行文;政府与同级党委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相应的党组织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可以联合行文。
联合行文应当明确主办部门,而且联合行文的机关、单位不仅要经过协商对有关事项取得一致意见,而且必须是平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