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病情判断和评分
危重病人的评估标准

危重病人的评估标准标题:危重病人的评估标准引言概述:危重病人的评估是医护人员在抢救和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准确评估病人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可以匡助医护人员及时制定有效的抢救方案,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本文将介绍危重病人的评估标准,匡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进行危重病人的评估工作。
一、生命体征评估标准1.1 呼吸系统评估: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律等指标。
1.2 循环系统评估:包括心率、血压、脉搏等指标。
1.3 意识状态评估:包括神志清晰、意识含糊、昏迷等级别的评估。
二、疼痛评估标准2.1 疼痛程度评估:通过病人自我描述疼痛程度或者采用疼痛评分工具进行评估。
2.2 疼痛部位评估:确定病人疼痛的具体部位,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2.3 疼痛性质评估:评估疼痛的性质,如刺痛、钝痛、持续性疼痛等。
三、神经系统评估标准3.1 神经系统功能评估:包括瞳孔反应、肢体活动度、感觉反应等指标。
3.2 神经系统病史评估:了解病人的神经系统病史,有助于判断病情发展趋势。
3.3 神经系统疾病评估:评估病人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脑出血等。
四、代谢功能评估标准4.1 血糖评估:监测病人的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血糖控制方案。
4.2 电解质评估:评估病人的电解质水平,保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4.3 肝肾功能评估:监测病人的肝肾功能,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五、感染评估标准5.1 感染指标评估:包括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指标。
5.2 感染部位评估:确定感染的具体部位,制定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方案。
5.3 感染病原评估:评估感染的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结论:危重病人的评估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通过对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疼痛、神经系统、代谢功能和感染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可以更好地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治愈率。
希翼本文对读者有所匡助,引起更多医护人员对危重病人评估工作的重视和关注。
四级急诊病情分级标准

四级急诊病情分级标准急诊是医院中最为繁忙和重要的科室之一,而在急诊科中,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分级是非常重要的。
四级急诊病情分级标准是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划分的,它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处理和治疗。
在急诊科工作的医护人员必须熟悉并严格执行这一标准,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一级急诊病情,危急病情。
一级急诊病情是指患者病情非常危急,需要立即进行抢救和处理的情况。
这类病情通常包括心脏骤停、严重外伤出血、严重中毒等,患者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止血、排毒等抢救措施。
一级急诊病情的患者需要立即送往重症监护室或进行手术治疗,医护人员必须迅速做出决策并展开抢救工作。
二级急诊病情,急危重症状。
二级急诊病情是指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立即进行处理和观察的情况。
这类病情包括严重的呼吸困难、严重的心律失常、严重的中度外伤等,患者需要进行急救处理和密切观察。
二级急诊病情的患者需要立即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医护人员必须迅速判断病情并采取有效措施。
三级急诊病情,急性症状。
三级急诊病情是指患者病情急性,需要进行及时处理和观察的情况。
这类病情包括急性心肌梗塞、急性中度外伤、急性中毒等,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和观察。
三级急诊病情的患者需要尽快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医护人员必须迅速制定治疗方案并进行处理。
四级急诊病情,急性症状。
四级急诊病情是指患者病情急性,需要进行及时处理的情况。
这类病情包括急性感染、急性轻度外伤、急性中毒等,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观察。
四级急诊病情的患者需要在急诊科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医护人员必须迅速评估病情并进行处理。
总结。
四级急诊病情分级标准是医院急诊科对患者病情进行分级的重要依据,医护人员必须熟悉并严格执行这一标准,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同时,患者及家属也要了解这一标准,以便在急诊就医时能够及时获得合理的医疗服务。
希望通过这一标准的执行,能够为患者的救治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急诊危重病情的判断与评分

严重出血或休克
如大出血、低血容 量休克等。
02
危重病情的判断方法
生命体征观察
总结词
生命体征是评估危重病情的重要依据,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指标。
详细描述
通过监测生命体征,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如心率过快或过慢、呼吸 急促或呼吸困难、血压不稳定等,这些指标的异常可能提示病情危重。
APACHE II评分系统
总结词
预测病死率
详细描述
APACHE II评分系统通过对患者的生理学指标进行评价,计算出患者的急性生理学异常分数,并根据 年龄和慢性健康状况进行调整,最终得出一个总分,用于预测患者的病死率。
APACHE II评分系统
总结词:指导治疗
详细描述:APACHE II评分系统不仅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病 死率,还可以指导治疗。医生可以根据评分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是否需 要入住重症监护室、是否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等。
详细描述
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患者脏器结构和 功能的信息,如肺部X线或CT检查可 以发现肺部感染或气胸,心脏超声可 以发现心脏功能不全或瓣膜病变。
03
危重病情评分系统
APACHE II评分系统
总结词
全面评估病情
详细描述
APACHE II评分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的病情评估工具,通过对患者的年龄、生理学指标和 慢性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病死率。
通过健康档案、定期体检、社区调查 等方式,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评估。
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
急救知识宣传
通过媒体、宣传册、讲座等形式, 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
的自救互救能力。
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

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引言概述: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是医疗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准确评估病情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方法。
一、生命体征评估:1.1 体温评估:通过测量体温,了解病人的发热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炎症等情况。
1.2 心率评估:观察病人的心率,了解心脏功能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问题。
1.3 呼吸评估: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和深度,了解呼吸功能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呼吸困难、通气不足等情况。
二、神经系统评估:2.1 意识评估:通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了解神经系统功能,判断是否存在昏迷、意识障碍等问题。
2.2 瞳孔评估:检查瞳孔的大小、形状和对光反应,了解神经系统的状况,判断是否存在颅内压增高、脑损伤等情况。
2.3 运动评估:观察病人的肢体活动情况,了解神经肌肉功能,判断是否存在瘫痪、运动障碍等症状。
三、循环系统评估:3.1 血压评估:测量病人的血压,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状况,判断是否存在高血压、低血压等问题。
3.2 心音评估:听诊病人的心音,了解心脏功能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心脏杂音、心肌缺血等情况。
3.3 循环动力学评估:观察病人的皮肤颜色、温度以及周围血管充盈情况,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判断是否存在休克、血液循环不良等状况。
四、呼吸系统评估:4.1 肺部听诊评估:听诊病人的肺部呼吸音,了解呼吸系统的状况,判断是否存在肺部感染、肺水肿等问题。
4.2 氧饱和度评估:通过血氧饱和度监测,了解氧气供应情况,判断是否存在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等情况。
4.3 呼吸衰竭评估: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和深度,了解呼吸功能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呼吸衰竭、通气不足等症状。
五、其他评估:5.1 疼痛评估:通过询问病人的疼痛感受和疼痛程度,了解病人的疼痛情况,判断是否需要给予镇痛治疗。
5.2 肠胃评估:观察病人的饮食摄入情况、排便情况,了解消化系统功能,判断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等问题。
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

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引言概述: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是医护人员在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时的重要环节。
通过准确评估病情,可以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
一、生命体征的监测1.1 体温的测量:使用电子体温计或耳温计等工具准确测量病人的体温,及时发现体温异常情况,如高热或低温。
1.2 心率的观察:通过心电监护仪等设备监测病人的心率,及时发现心律失常或心率过快过慢的情况。
1.3 血压的监测:使用无创血压监测仪等设备监测病人的血压,及时判断病人的血压状态,如高血压或低血压。
二、病情观察与记录2.1 意识状态的评估: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包括清醒与否、反应迟钝等,及时发现神经系统异常。
2.2 呼吸状态的观察: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及时发现呼吸困难或呼吸抑制等异常情况。
2.3 精神状态的记录:记录病人的精神状态,如焦虑、抑郁等,及时发现心理问题。
三、实验室检查3.1 血液检查:进行血常规、生化指标等检查,了解病人的血氧饱和度、电解质平衡等情况,指导治疗方案。
3.2 心电图检查:进行心电图检查,评估病人的心脏功能,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
3.3 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检查,了解病人的器官情况,发现异常病变。
四、病情评分系统4.1 APACHE II评分系统:根据病人的生理指标、年龄、患病情况等因素,评估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决策。
4.2 SOFA评分系统:通过评估病人的血液、心脏、肝脏、肾脏、呼吸系统功能,评估病人的器官功能衰竭情况。
4.3 GCS评分系统:通过评估病人的眼开放程度、语言反应和运动反应,评估病人的神经系统功能。
五、临床评估工具5.1 问诊与病史采集:详细询问病人的病史,包括既往疾病、药物过敏史等,帮助医生了解病情。
5.2 身体检查:全面检查病人的身体状况,包括皮肤、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发现异常情况。
5.3 疼痛评估:通过疼痛评分工具,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及时缓解病人的疼痛。
危重病情判断和评分

人民医院危重病情判断和评分潜在危重病情评分系统参考2012年8月急诊危重病情判断和评分(参考)潜在危重病评分系统⏹RAPS -评价院前或住院病人转运风险REMS -预测急诊病人的病死危险性⏹EWS -动态监测病情变化,早期发现潜在危重病人⏹MEWS-对急诊病人去向的分拣和类选治疗TI —创伤指数⏹GCS—昏迷评分TS、RTS—创伤评分⏹MARSHALL—MODS评分SOFA—序贯器官衰竭估计⏹GRACE—ACS患者死亡危险性评分CPIS—肺部感染死亡危险性评分⏹ROCKALL—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死亡危险性评分Ranson—急性重症胰腺炎病死率相关性评分⏹ATN-ISI—急性肾小管坏死严重性指数DIC积分诊断标准⏹SCS -预测急诊病人近期,特别是30天内死亡危险性⏹MEES -动态评价院前急救和急诊复苏的效果和质量RAPS和REMS评分表分值变量0 1 2 3 4 5 6脉搏70-109 55-69 40-54 <40110-139 140-179 >179收缩压90-129 70-89(mmHg)130-149 150-179 >179呼吸 12-24 10-11 6-9频率 25-34 35-49 >49GCS >13 11-13 8-10 5-7 <5年龄<45 45-54 55-64 65-74 >74SpO>89 86-89 75-85 <752RAPS和REMS评分注意事项:⏹参数取同一时间点⏹动态评分24小时最差值是指总分的最差值⏹血压最好由同一人反复测量,测量部位固定⏹测量外周血氧饱和的部位应固定RAPS和REMS评分与病死危险性对应表RAPS分值REMS分值病死危险率≤7 ≤11 10%8 16-17 50%≥14 ≥24 100%EWS和MEWS英国诺福克和诺里奇大学医院使用的EWS项目评分3 2 1 0 1 2 3心率(次/min)<40 41-50 51-100 101-110 111-130 >130 收缩压(mmHg)<70 70-80 81-100 101-199 ≥200呼吸频率(次/min)<9 9-14 15-20 21-29 >30 体温(℃)<35 35.1-36.5 36.6-37.4 >37.5对声音对疼痛意识清楚有反应有反应无反应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MEWS)项目评分3 2 1 0 1 2 3心率(次/min)≤40 41-50 51-100 101-110 111-129 ≥130 收缩压(mmHg)≤70 71-80 81-100 101-199 ≥200呼吸频率(次/min)<9 9-14 15-20 21-29 ≥30 体温(℃)<35 35.0-38.4 ≥38.5对声音对疼痛意识清楚有反应有反应无反应EWS >3分:提醒医生或ICU人员进行评估,调整处理方案MEWS评分5分:是鉴别患者严重程度的最佳临界点评分<5分,大多数不需住院治疗;评分≥5分, 病情变化危险增大,有“潜在危重病”危险。
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及分诊要求

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及分诊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大,各种疾病也逐渐增多。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承担着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使命。
在急诊科,合理的分诊和病情评估是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从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及分诊要求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划分1. 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可分为五级,即红、橙、黄、绿、蓝五个等级。
具体划分如下:(1)红色等级:指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立即抢救的病人,如心肺骤停、严重外伤出血等;(2)橙色等级:指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立即处理的病人,如中度外伤、严重心脏病等;(3)黄色等级:指患者病情较重,需要尽快处理的病人,如发热、中度呼吸困难等;(4)绿色等级:指患者病情一般,可适当等待处理的病人,如轻微外伤、发热等;(5)蓝色等级:指患者病情稳定,可以普通门诊就诊的病人,如感冒、轻微扭伤等。
2. 划分病情等级的依据:(1)病情危急程度:主要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稳定性等因素;(2)病情紧急程度:主要根据患者症状的急缓程度、可能导致的后果等因素。
二、急诊病人的分诊要求1. 对红色病人的要求:(1)要求急诊科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抢救;(2)要求医护人员尽快对其进行评估和处理;(3)要求医院安排好相关设备和药品,保障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对橙色病人的要求:(1)要求急诊科立即安排医生进行初步检查和处理;(2)要求安排好患者的住院手续,待条件允许时尽快转入重症监护室;(3)要求医院安排好相关设备和药品,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 对黄色病人的要求:(1)要求急诊科安排医生优先处理,尽快进行评估和处理;(2)要求医院安排好相关检查和治疗项目,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3)要求安排患者的住院手续,待病情稳定后视情况安排住院观察或出院治疗。
4. 对绿色病人的要求:(1)要求急诊科安排医生进行初步检查和处理;(2)要求医院安排好相关检查和治疗项目,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3)要求安排患者的住院手续,视情况安排住院观察或出院治疗。
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1

5-7高危( )
分值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是/否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TIMI评分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床号
住院号
.
STEMI患者TIMI评分表
项目
1.年龄≥75岁
65-74岁
2.糖尿病或高血压或心绞痛
3.收缩压<100mmHg
4.心率>100次/分
5.Killip分级 Ⅱ~Ⅳ 级
女性,80岁,因“胸闷喘憋1天,加重伴意 识模糊2小时”来诊,血压85/60mmHg, 心率110次/分,SPO2 90%,既往有高血压、 冠心病病史。心电图示多导联ST段明显压 低,AVR导联ST段抬高。心脏彩超示心肌 运动不良,EF23%。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予抗凝、抗血小 板、硝酸酯类、血管活性药物,配合无创 呼吸机等治疗,患者好转。
自动睁眼 呼唤睁眼 刺痛睁眼
无反应 正确回答 回答错误 语无伦次 含混发音
无反应 可按指令动作 能确定疼痛部位 对疼痛刺激有肢体退缩反应 对疼痛刺激肢体屈曲 对疼痛刺激肢体过伸 对疼痛刺激无反应
4□ 3□ 2□ 1□ 5□ 4□ 3□ 2□ 1□ 6□ 5□ 4□ 3□ 2□ 1□
总分
说明:总分 15 分,最低 3 分。按得分多少,评定其意识障碍程度。 13~14 分为较度障碍,9~12 分为中度障碍,3~8 分为重度障碍(多 呈昏迷状态)。
<2.5
血肌酐μmol/L
≥309. 177-308 133-168
53-132
<53
红细胞比容
≥0.60
0.50-0.59 0.46-0.49 0.30-0.4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男,36岁。自3米高处坠落, 神志淡漠,血压80/50mmHg,脉搏110/分,呼吸18次/分。 枕部头皮有长约5cm裂伤,胸口有皮肤擦伤,腹部查体无 异常,骨盆挤压征及分离征(+),脊柱查体无异常,四 肢多处挫伤,活动正常。
部位 — 骨盆 — 5分 伤型 — 骨折 — 6分 血压 — 80mmHg — 3分 脉搏 — 110次/分 — 3分 呼吸 — 18次/分 — 1分 神志 — 淡漠 — 3分 TI总分21分 重度伤 住院治疗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 ,1981
1985 APACHE Ⅱ,1991 APACHE Ⅲ,2005 APACHE Ⅳ
APACHE基本指导思想:
一个急性危重病人的预后将取决于疾病本身 和机体的抗病能力,后者与年龄、健康状况有关 而其严重性则由生理紊乱程度决定
APACHE
APACHE Ⅱ、 Ⅲ评分分3部分:
非特异性病情严重程度 评价方法
非特异性病情严重程度评价方法
APACHE-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
SAPS - 简化急性生理评分
MPM - 病死概率模型
IRODS - 炎症反应器官功能不全评分
APACHE
APACHE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
4分 3分 3分
RTS总分10分
重伤
CRAMS记分法
Gormican SP于1980年提出 Clemmer TP于1985年对其进行修正 C — circulation R — respiration A — abdomen M — motor S — speech 目前国内院前创伤评分系统中应用最多
CRAMS评分6分
需立即转送医院
院内创伤评分
简明损伤定级
(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
损伤严重度评分
(injury severity score,ISS)
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编码损伤严重程度评分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based injury severity score,ICISS)
急性生理学评分,年龄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临床应用:非特异性疾病病情程度评价和预后预测方法
适用于ICU、急诊
临床意义:分值越高,提示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 动态分值反应病情演变和治疗效果 预测死亡率准确性:APACHE Ⅲ >Ⅱ>Ⅰ 局 限 性:急诊获取相关参数比较困难
多器官功能障评分系统
RAPS和REMS
RAPS -rapid acute physiology score
快速急性生理评分,1987,Rhee etc 适用范围:16岁以上成人 适用场所:院前、急诊、普通病房和ICU 临床应用:评价院前转运的风险
急诊非创伤病人病情的评价 RAPS评分包括:血压、呼吸、脉搏、GCS四项参数 每个参数赋值0-4分,总分0-16分
体温大于38度或小于36度; 呼吸频率大于20次/分或 PaCO2<32mmHg; 心率>90次/分 白细胞计数>12 x 109/L or <4 x 109/L, 其中未成熟中性粒细胞>10%
每个参数0-1分,符合为1,不符合0,共4分
SCS
SCS-Simple clinical score 简单临床评分,2006,kellet 仅适用于急诊病人 临床意义: 预测急诊病人30天内死亡率 SCS与病死率对应关系: 8-11分高危 12分以上极高危,死亡率达29%以上
MODS评分
MODS--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 1995,Marshall
MODS评分由6个脏器系统的评分组成: 每个脏器系统的分值为0~4分 0分--脏器功能基本正常 4分--显著的脏器功能失常 MODS评分的总分为0~24分
分数越低,病人病情越重
PSS
PSS-
poisoning severity score,
中毒严重度评分,1990 , 临床应用: 对各种中毒病人进行中毒程度评估 评分分级:5级, 正常0,轻度1,中度2,重度3,致死4
创伤评分系统
创伤评分系统
院前创伤评分 决定伤员的去向、指导现场处理 院内创伤评分 指导治疗、评估伤员预后、评价救治质量
RAPS和REMS
REMS- rapid emergency medicine score
快速急诊内科评分,2003,Olsson REMS评分包括:血压、呼吸、脉搏、GCS、 年龄和脉指测氧饱和度SpO2 6个参数, 每参数赋值0-6分,总分0-26分 REMS优于RAPS: 可以预测急诊病人近期和远期病死率
创伤评分(TS)
仅使用生理参数 未使用解剖参数 未考虑年龄及伤前的健康状况
不能区分少数严重的伤情
修正创伤评分(RTS)Champion HR于1989年提出
修正创伤评分(RTS)
修正创伤评分(RTS)
用于指导院前伤员分类 总分>11分 轻伤 总分<11分 重伤
灵敏度明显高于创伤评分(TS) 特异性稍微低于创伤评分(TS)
创伤评分(TS)
Champion HR于1981年首次提出 最初用于战场伤员的分类
创伤评分(TS)
创伤评分(TS)
总分越小,伤情越重 总分14~16分 生存率96% 总分 4~13分 抢救效果显著 总分 1 ~ 3分 死亡率>96% 一般以 TS<12 分作为重伤的标准
MEES
the Mainz emergency evaluation score, 90年代,
Mainz 急诊评分法 临床应用:
评价院前和急诊科病人的病死危险性 评价院前和急诊科病人的 抢 救 效 果
MEES评分包括7项临床指标: GCS记分、脉搏、呼吸、心电图、收缩压、 动脉血氧饱和度和疼痛。 每个指标1-4分,最高28分,最低10分,
SIRS
SIRS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1991, 美国胸科医生学会与危重病急救学会 适用范围广 临床应用:初筛急诊潜在危重病人
预测病人发生MODS的危险
预测病人预后和住院时间
SIRS
认为凡是具备下列四项临床表现的两项或 两项以上的即为SIRS.
创伤指数(TI)
Kirkpatrick JR等与1971年提出 Ogawa M等于1974年进行修改
创伤指数(TI)
创伤指数(TI)
TI总分越高,伤情越重
总分≤9 轻损伤,可门诊治疗 总分10~16 中度伤 总分≥17分 重度伤,应住院治疗 总分≥21分 死亡率剧增 总分≥29分 80%一周内死亡
多器官功能障评分系统
MODS/MOF评价系统标准众多 MODS评分标准、客观、简捷、准确,应用最为广泛 但缺乏对胃肠道功能的评价,且心血管评价因为需要中心 静脉压监测而不便或容易缺如; SOFA主要是描述器官的功能和MODS的发生、发展 也可评价患者的病情,与MODS评分互为补充 CIS是从细胞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出发 通过器官细胞损伤程度来评价MODS的病情 评价方法独特,评价结果良好
•
•
RAPS和REMS
评分注意事项:
参数取同一时间点 动态评分24小时最差值是指总分的最差值 血压最好由同一人反复测量,测量部位固定
测量外周血氧饱和的部位应固定
EWS和MEWS
EWS -early warning score
早期预警评分,英国,上世纪90年代
MEWS -modifed early warning score
CRAMS记分法
CRAMS记分法
总分越低,死亡率越高 总分≥7分 轻伤
死亡率15% 转送至Ⅱ和Ⅲ级创伤中心
总分≤6分
重伤
死亡率62% 转送至Ⅰ级创伤中心
患者,男,36岁。自3米高处坠落,神志淡漠,只对疼痛 刺激有反应,言语对答错乱,血压80/50mmHg,脉搏110 次/分,呼吸18次/分,枕部头皮有长约5cm裂伤,胸口有 皮肤擦伤,呼吸幅度正常,腹部有压痛,胸阔挤压(+), 脊柱查体无异常,四肢多处挫伤,活动正常,毛细血管充 盈迟缓。 循环 呼吸 胸腹 运动 言语 毛细血管充盈迟缓,收缩压80mmHg 正常 胸腹部压痛 只对疼痛刺激有反应 言语对答错乱 重伤 1分 2分 1分 1分 1分
评分<5分,大多数不需住院治疗; 评分≥5分, 病情变化危险增大,有“潜在危重病”危险 住专科病房甚至ICU的危险增大。 评分>9分, 死亡危险明显增加需住ICU接受治疗。
EWS举例
男性,60岁,呼吸困难来诊 既往心肌梗塞史,哮喘 来诊呼吸24次/分,心率124次/分 血压95/55mmHg, 体温38.5℃ 呼吸-2, 心率-2 ,血压-1,体温-1 共 5分 去向:ICU,病情进展为脓毒症
急诊危重病情判断和 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