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常见修辞手法高考题型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常见修辞手法高考题型专项训练(含答案)

常见修辞手法高考题型专项训练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如“像......似的”“像......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像”等。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比喻的作用:①比喻状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②比喻说理能使语言浅显易懂,使人容易理解和接受。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接。

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本体:喻体:比喻词:表达效果: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于”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例: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冰心《荷叶?母亲》)本体:喻体:比喻词:表达效果: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而直接借用喻体代替本体。

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体:喻体:表达效果:4.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能够加强语意,增添气势。

例: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本体:本体:喻体:表达效果:二、比拟比拟就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比拟的作用:①增添特有的情味;②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③能启发读者想象,使表达更生动。

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例: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罗森塔尔《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表达效果:2.拟物。

拟物包括两类:一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情态;二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高考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高考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 齐安郡中偶题 • 杜牧 •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 暮热游荷池上 • 杨万里 •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荷” 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的不同 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
• 答案: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 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 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 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 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 格。
答案
• 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 “鸟”“自落”对“空啼”。
• 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 青 玉 案 贺铸 •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 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 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 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 絮,梅子黄时雨。 • 词中下片作者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甚至为人称道,试简要分 析词人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 怎诗题是《江南春》, 即作者是写江南春天的景象。而诗中的 “千里”也是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 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这样写可以引起读 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 染力。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 •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 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 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 相喻的意思。 • 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 绝俗。“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 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 丽绚烂。 •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 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这一句不仅点了题, 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 •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 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 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

古诗中的比喻句

古诗中的比喻句
古诗中的比喻句
导读:古诗中的比喻句
1、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芙蓉如面柳如眉,对如何不泪垂。
7、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8、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0、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3、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5、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1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8、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本文对您有帮助,谢谢.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含义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含义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含义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含义是:
这首词抒写了因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得志的“闲愁”.上片写相恋和怀念,下片开头两句写昏暮景色,暗示出抒情主人公等待盼望那位“凌波”仙子直到黄昏,仍不见踪影,或“闲愁”太多.写“美人”可望而不可及,以此喻指理想不能实现,形象生动.下片的“碧云”句喻指时光流逝之迅速,末尾连用三个比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作者也因此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结尾处“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以江南景色比喻忧愁的深广,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满城风絮”以整个空间立体地比喻愁之深广,“梅子黄时雨”以连绵不断比喻愁之时间长和难以断绝,兴中有比,意味深长,被誉为绝唱,贺铸也因此而有“贺梅子”的雅号,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黄庭坚更是极口称赞说:“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原文译文赏析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原文译文赏析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原文|译文|赏析《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是宋代词人贺铸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

而下面是小编整理这首诗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原文宋代: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译文及注释译文轻移莲步不再越过横塘路,只有用目力相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

正是青春年华时候,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是月台,是花榭,是雕饰的窗,是紧闭的朱户,这只有春天才会知道她的居处。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将暮,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

若问闲情愁绪有几许?好像一江的烟草,满城随风飘落的花絮,梅子刚刚黄熟时的霖雨。

注解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

锦瑟:饰有彩纹的瑟。

月台:赏月的平台。

花榭:花木环绕的房子。

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

朱户:朱红的大门。

蘅皋(héng gāo,横高):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

事见南朝江淹故事。

试问闲愁都几许:都几许,有多少。

试问,一说“若问”。

闲愁,一说“闲情”。

一川:遍地。

赏析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

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

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

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无限想象,为当时传诵的名篇。

贺铸的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

据周紫芝《竹坡诗话》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可见这首词影响之大。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横塘,在苏州城外。

龚明之《中吴纪闻》载:“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

【经典诗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翻译赏析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译文] 我心中的愁啊,就像遍地迷?的荒草,满天飘舞的柳絮,还有那黄梅时节的细雨,淅淅沥沥,淅淅沥沥。

[出自]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释】①凌波:形容女子走路时步态轻盈。

②横塘:在苏州南十时许。

③芳尘:指美人的行踪。

④锦瑟华年:比喻美好的青春时期。

⑤蘅皋: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蘅即杜蘅,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⑥琐窗:雕刻或彩绘有连环形花纹的窗子。

⑦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

事见南朝江淹故事。

⑧冉冉:流动的样子。

⑨梅子黄时雨:四五月梅子黄熟,基间常阴雨连绵,俗称“黄梅雨”或“梅雨。

”【译文】你的玉步不肯来到横塘,我只有目送你离去。

但现在不知你与谁相伴,共度这花样的美好年华?在那修着偃月桥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丽的琐窗。

只有春风才能知道你的归处。

天上飞云在空中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

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断肠的诗行。

如果要问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一川青草,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

【译文二】她轻盈的脚步没有过横塘路,我伤心地目送她飘然远去。

这锦绣年华可和谁共度?是在月下桥边花院里?还是在有花窗的朱门大户?只有春风才知道她的住处。

白云飘浮城郊已到日暮,我提笔写下断肠诗句。

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多少?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地,满城翻飞的柳絮,和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

【评点】本篇为相思怀人之词,是词人晚年退隐苏州期间所作。

上片写偶遇佳丽生起眷慕相思和无缘相见的惆怅之情。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写美人走路的姿态,出自曹植《洛神赋》中的诗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只见她迈着轻盈的步伐,姗姗地走过横塘的道路,我一路目送她飘然远去,从一片芳尘之中追寻她的踪迹。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汇总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汇总

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考查的是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反复等。

(一)比喻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设问、比喻、夸张)【赏析】若要问我有多愁?就像那遍地迷蒙的衰草那样多,像满天飘舞的柳絮那样乱,像黄梅时节的细雨连绵不绝。

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即博喻,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二)拟人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通《山园小梅》)(拟人)【赏析】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借代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借代)【赏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2、“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瑟琶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借代)【赏析】诗中分别以“丝竹”代音乐,以“鞍马”代客人,以“杜康”代酒。

(四)夸张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夸张)【赏析】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营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营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作者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象。

诗中的“千里”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

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对偶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对偶)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無,(高话《燕歌行》)(对偶、对比)【赏析】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在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六)反问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同,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反问)【赏析】经过多次战争的疲劳的壮士非常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

浅析贺铸《青玉案》“愁”的抒情修辞与审美

浅析贺铸《青玉案》“愁”的抒情修辞与审美

浅析贺铸《青玉案》“愁”的抒情修辞与审美作者:李依宸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33期摘要:本文主要以贺铸的《青玉案》为研究对象,探析词人如何用炼字、用典等修辞的凝练性增强对愁情的蕴藉,运用比喻、夸张、比兴等修辞的生动性将愁情升华,用点染、烘托等修辞的修饰性使愁情诗意化,最终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中,由情真意切的愁情体验与修辞艺术共同形成整首词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青玉案》贺铸“愁” 抒情修辞审美《青玉案》是贺铸乃至唐宋词的咏愁佳作,词人也因结句的“梅子黄时雨”得到“贺梅子”的称号。

黄庭坚写下《寄贺方回》:“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

”将贺铸与秦观并提,赞许贺铸笔下江南暮春景下的断肠“愁”情。

历来众多词学者都把注意力集中于《青玉案》后三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其实《青玉案》的艺术成就远远不止于此,它的成熟是整体匠心独运建构“愁”情的结果。

纵观全词,词愁的抒发得益于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比兴、炼字、用典、点染、烘托等)对愁情的艺术塑造,将愁情演绎得深厚感人并形成这首词不凡的艺术魅力。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上片写词人一片痴心,佳人不至后的失望,紧接着借遥想表达对佳人的怀念不舍。

下片触景生情,愁上心头不能自已,情愁在江南暮雨中延展开来,奠定了词的伤感基调。

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修辞的凝练性对愁情的蕴藉通读全词,我们不难发现词语言文雅,组织工丽,字句洗练生色,这自然是基于贺铸对炼字修辞的运用。

钱钟书先生说:“字词“夫曰…安排‟,曰…安‟、曰…稳‟,则难不尽在于字面之选择新警,而复在于句中之位置贴适,俾此一字与句中乃至篇中他字相处无间,相得益彰。

”[4]这既点明了炼字的要领,又说明了字词锤炼的美学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