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赏析
【宋代诗词】一川烟草,满城风絮,贺铸的词醉了一场花雨

【宋代诗词】一川烟草,满城风絮,贺铸的词醉了一场花雨贺铸,北宋词人。
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是一位个性和词风都非常奇特的词人,截然对立的两面在他身上和词中都能得到和谐的统一。
他长相奇丑,身高七尺,面色青黑如铁,眉目耸拔,人称“贺鬼头”;其词却“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之情”。
为人豪爽精悍,如武侠剑客,“少时侠气盖一座,驰马走狗,饮酒如长鲸”;却又博闻强记,于书无所不读,家藏书万卷,而且手自校雠,“反如寒苦一书生”。
宋代词人大家中,贺铸不是最出众的,无论是苏轼、柳永、秦观还是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名声绝对盖过贺铸,但,把贺铸的“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拿出来,便是苏东坡、李易安、辛稼轩,也掩盖不住他的光芒,他更因此有了个绰号叫“贺梅子”。
这是他一个人的诗意江湖,一个孤独的游侠儿,骑着五花马,路过你长发飘飘的路口,梅子黄了,天空下着连绵的小雨。
你对着一条寂寞的长路微笑,他会骑着马到来。
那是他的归宿。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赏析: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
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
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
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无限想象,为当时传诵的名篇。
贺铸因此词而得“贺梅子”的雅号,宋金词人步其韵唱和仿效者多达25人28首。
一首词而吸引众多不同时期的词人来和作,是唐宋词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
《鹧鸪天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赏析:这是贺铸为亡妻赵氏而作的悼亡词。
全词写得很沉痛,十分感人,是唐宋之后悼亡诗歌中不可多得的名篇。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意思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意思“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古诗作品《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释】⑺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
《南史·江淹传》:“……(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
’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
”断肠句:伤感的诗句。
⑻试问:一说“若问”。
闲愁:一说“闲情”。
都几许:总计为多少。
⑼一川:遍地,一片。
⑽梅子黄时雨:江南一带初夏梅熟时多连绵之雨,俗称“梅雨”。
《岁时广记》卷一引《东皋杂录》:“后唐人诗云:‘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
’”【翻译】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城郊日色将暮,我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
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几许。
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OrG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
【赏析】上片以偶遇美人而不得见发端,下片则承上片词意,遥想美人独处幽闺的怅惘情怀。
“飞云”一句,是说美人伫立良久,直到暮色的四合,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
不由悲从中来,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诗句。
蘅皋,生长着香草的水边高地,这里代指美人的住处。
“彩笔”,这里用以代指美人才情高妙。
那么,美人何以题写“断肠句”?于是有“试问闲愁都几许?”“试问”一句的好处还在一个“闲”字。
“闲愁”,即不是离愁,不是穷愁。
也正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飘飘渺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差堪比拟。
作者妙笔一点,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清王闿运说:“一句一月,非一时也。
”就是赞叹末句之妙。
【经典诗句】锦瑟华年谁与度--贺铸《青玉案》全词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锦瑟华年谁与度?--贺铸《青玉案》全词翻译赏析锦瑟华年谁与度?[译文] 不知是谁伴她一起度过这美丽的青春年华?[出自]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释:横塘:地名,在苏州郊外,贺在此筑有小屋。
凌波:形容女子走路时步态轻盈。
横塘:在苏州南十时许。
但:只。
芳尘:指美人的行踪。
锦瑟华年:比喻美好的青春时期。
琐窗:雕刻或彩绘有连环形花纹的窗子。
冉冉:流动的样子。
蘅皋:长满杜蘅的沼泽地。
彩笔:伟说齐梁时江淹因得五色笔,写诗多美句。
后人以“彩笔”称作家的生花妙笔。
都:总共。
一川:遍地,满地。
梅子黄时雨:江南一带春夏之交多雨,时当梅子黄熟,故称为“黄梅雨”或“梅雨”。
译文1:美女微步,不过横塘,只能遥遥地目送她的芳尘渐行渐远。
不知是谁伴她一起度过这美丽的青春年华?是月桥花院、琐窗朱户的华屋吧,恐怕只有春天懂得她内心的孤独。
天边的碧云在缓缓流淌,夜暮慢慢降临,我站在长满杜蘅的小河边,痴痴地守候。
可佳人始终没有出现,我只能用彩笔写下悲伤的诗句。
若要问我有多愁?就像遍地迷?的衰草那样多,像满天飘舞的柳絮那样乱,像黄梅时节的细雨那样连绵不绝。
译文2:轻移莲步不再越过横塘路,只有用目力相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
正是青春年华时候,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是月台,是花榭,是雕饰的窗,是紧闭的朱户,这只有春天才会知道她的居处。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将暮,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
若问闲情愁绪有几许?好象一江的烟草,满城随风飘落的花絮,梅子刚刚黄熟时的霖雨。
译文3:美人轻盈的步履,从没踏上横塘路。
凝望渐远的身影,只留下缥缈的余香。
美好的青春年华,与谁相伴共度。
闭锁在庭院朱门中,只有春光知道她的去处。
长满香草的水塘边,彩云缓缓流动的日暮,生花妙笔倾诉心中的情愫。
《横塘》原文及翻译赏析

《横塘》原文及翻译赏析《横塘》原文及翻译赏析《横塘》原文及翻译赏析1版本一青玉案⑴凌波不过横塘路⑵,但目送、芳尘去⑶。
锦瑟华年谁与度⑷?月桥花院⑸,琐窗朱户⑹,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⑺,彩笔新题断肠句⑻。
试问闲情都几许⑼?一川烟草⑽,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⑾。
[2]版本二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词语注释⑴青玉案:词牌名。
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因取以为调名。
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
亦有第五句不用韵者。
⑵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⑶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⑷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
锦瑟:饰有彩纹的瑟。
唐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⑸月桥花院:一作“月台花榭”。
月桥:像月亮似的小拱桥。
花院:花木环绕的庭院。
⑹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
朱户:朱红的大门。
⑺飞:一作“碧”。
冉冉:指云彩缓缓流动。
蘅皋(hénggāo):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⑻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
《南史江淹传》:“……(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
’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
”断肠句:伤感的诗句。
⑼试问:一说“若问”。
闲愁:一说“闲情”。
都几许:总计为多少。
⑽一川:遍地,一片。
⑾梅子黄时雨:江南一带初夏梅熟时多连绵之雨,俗称“梅雨”。
《岁时广记》卷一引《东皋杂录》:“后唐人诗云:‘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
’”[3][4]白话译文你步履轻盈却不肯来到横塘,依旧凝望目送你带走了芬芳。
你与谁相伴共度这美好时光?月桥花屋朱门映着美丽花窗,只有春风才知你生活的地方。
碧云飘飘的杜恒洲暮色茫茫,我用彩笔写下这伤心的诗行。
如果要问我的伤心多深多长?就像那一川烟雨笼罩的青草,满城飞絮如同梅子黄时的雨。
【经典诗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翻译赏析【经典诗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翻译赏析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译文]我心中的恨啊,就像是遍野爱好者?的荒草,满天飞舞的柳絮,除了那黄梅时节的细雨,淅淅沥沥,淅淅沥沥。
[出自]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看著、芳尘回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解】①凌波:形容女子走路时步态轻盈。
②横塘:在苏州南十时许。
③芳尘:指美人的行踪。
④锦瑟华年:比喻幸福的青春时期。
⑤蘅皋: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蘅即杜蘅,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⑥琐窗:雕刻或彩绘存有连环形花纹的窗子。
⑦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
事见南朝江淹故事。
⑧冉冉:流动的样子。
⑨梅子黄时雨:四五月梅子黄熟,基间常阴雨连绵,俗称“黄梅雨”或“梅雨。
”【译文】你的玉步不肯来到横塘,我只有目送你离去。
但现在不知你与谁相伴,共度这花样的美好年华?在那修着偃月桥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丽的琐窗。
只有春风才能知道你的归处。
天上飞云在空中拂过,布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
佳人一去而不拜别,我用彩笔写出断肠的诗行。
如果必须反问我的伤感有多深多长,就像是烟雨一川青草,就像是飘落转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
【译文二】她轻盈的脚步没过横塘路,我伤心地看著她飘然远去。
这锦绣年华可以和谁共度?就是在月下桥边花掉院里?还是在存有花窗的朱门大户?只有春风才晓得她的住处。
白云飘浮城郊已到日暮,我提笔写下断肠诗句。
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多少?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地,满城翻飞的柳絮,和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
【评点】本篇为相思怀人之词,是词人晚年退隐苏州期间所作。
上片写下偶遇佳丽染污眷慕春草和无缘相逢的伤感之情。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看著、芳尘回去”写下美人走路的姿态,出自于曹植《洛神赋》中的诗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出自哪里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出自哪里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一川烟草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赏析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
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
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
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无限想象,为当时传诵的名篇。
贺铸的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
据周紫芝《竹坡诗话》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可见这首词影响之大。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横塘,在苏州城外。
龚明之《中吴纪闻》载: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
方回往来于其间。
是作者隐居之所。
凌波,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里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
基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样生活的。
锦瑟年华谁与度?用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意。
下句自问自答,用无限婉惜的笔调写出陪伴美人度过如锦韶华的,除了没有知觉的华丽住所,就是一年一度的春天了。
这种跨越时空的想像,既属虚构,又合实情。
上片以偶遇美人而不得见发端,下片则承上片词意,遥想美人独处幽闺的怅惘情怀。
碧云一句,是说美人伫立良久,直到暮色的四合,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
不由悲从中来,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诗句。
蘅皋,生长着香草的水边高地,这里代指美人的住处。
彩笔,据《南史·江淹传》:……(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
’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
这里用彩笔代指美人才情高妙。
那么,美人何以题写断肠句?于是有下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刘熙载云:贺方回《青玉案》词收四句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辛弃疾《青玉案》全文及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全文及赏析辛弃疾《青玉案》全文及赏析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青玉案》,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
下面是辛弃疾《青玉案》全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①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②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③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④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⑤凤箫:箫的名称。
⑥玉壶:比喻明月。
⑦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
(即舞鱼舞龙。
是元宵节的表演节目)⑧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⑨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⑩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当时就包括了“她”千: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赏析】1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
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
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
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
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
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
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给。
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
总之,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
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原文、赏析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出自宋代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原文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版本一)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版本二)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
字方回,号庆湖遗老。
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
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
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创作背景:
译文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一川烟草,满城
风絮赏析
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一川烟草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
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
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
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无限想象,为当时传诵的名篇。
贺铸的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
据周紫芝《竹坡话》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可见这首词影响之大。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横塘,在苏州城外。
龚明之《中吴纪闻》载:“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
方回往来于其间。
”是作者隐居之所。
凌波,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里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
基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样生活的。
“锦瑟年华谁与度?”用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意。
下句自问自答,用无限婉惜的笔调写出陪伴美人度过如锦韶华的,除了没有知觉的华丽住所,就是一年一度的春天了。
这种跨越时空的想像,既属虚构,又合实情。
上片以偶遇美人而不得见发端,下片则承上片词意,遥想美人独处幽闺的怅惘情怀。
“碧云”一句,是说美人伫立良久,直到暮色的四合,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
不由悲从中来,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诗句。
蘅皋,生长着香草的水边高地,这里代指美人的住处。
“彩笔”,据《南史·江淹传》:“……(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
一川烟草’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
”这里用彩笔代指美人才情高妙。
那么,美人何以题写“断肠句”?于是有下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刘熙载云:“贺方回《青玉案》词收四句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其未句好处全在‘试问’句呼起,及与上‘一川’二句并用耳。
”笔者认为,“试问”一句的好处还在一个“闲”字。
“闲愁”,即不是离愁,不是穷愁。
也正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飘飘渺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差堪比拟。
作者妙笔一点,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宋·罗大经云:“以三者比愁之多,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清·王闿运说:“一句一月,非一时也。
”都是赞叹末句之妙。
贺铸一生沉抑下僚,怀才不遇,只做过些右班殿臣、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之类的小官,最后以承仪郎致仕。
将政治上的不得志隐曲地表达在诗文里,是封建文人的惯用手法。
因此,结合贺铸的生平来看,这首诗也可能有所寄托。
贺铸为人耿直,不媚权贵,“美人”、“香草”历来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很可能以此自比。
居住在香草泽畔的美人清冷孤寂,不正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形象写照吗?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首词之所以受到历代文人的盛赞,“同病相怜”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当然,径直把它看作一首情词,抒写的是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亦无不可。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理解,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
感情对于封建时代的人们来说,都是“与我心有戚戚焉”。
这一点正是这首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